铸铜雕塑、历史及制作工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铸铜雕塑、历史及制作工艺

作者:广州凰宁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张自胜

铸铜雕塑是中国雕塑发展史上的一个璀璨的明珠,在世界熔炼、铸造、雕塑史上拥有辉煌的一页。中国的铸铜雕塑历史悠久,工艺精良,制作完美,造型玲珑剔透,刻画精美生动,体型浑厚,花纹精致富力优美,令作者感觉到了词穷的地步,搜肠刮肚难于找到优美、华丽文字和辞藻来形容中国铸铜雕塑。华夏铸铜题材广泛:兵器、容器、蒸器、取暖器、乐器、饰品、铜车马、人物、量具、面具等,可以说无所不含、无所不包,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世人做不到的,就像中华文明一样,任何人类文明相遇中华文明,都将被中华文明融为一体成为中华文明新的发展方向和历程。三代(夏商周)、战国、秦汉时期的青铜器是中国铸铜雕塑的辉煌时期,极具代表性,是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些精美的雕塑作品是中国匠人精神的体验,匠人精神是华夏五千年文明传承的精髓,匠人精神造就了人类文明史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华文明!铸铜雕塑精品:如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曾候编钟、三星堆铜雕塑、秦铜车马、马踏飞燕、永乐大钟、世纪宝鼎、中华世纪钟这些国之重器无不向国人乃至全世界人民诠释着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宽厚、包容、大度、孝道、感恩的情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以及中华文明璀璨和辉煌;国之重器体现我中华祖先和世人的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精益求精的制作工艺,为了最求完美的而无私奉献的匠人精神。异族可以毁我家园,八国列强可以毁我林园、掠夺我国宝、占我国土,日本鬼子可以毁我华夏,魑魅魍魉可以扰我边疆,但无法阻止我华夏复兴的步伐,无法阻挡东方雄狮的苏醒,也无法阻拦中华艺术走向世界的脚步,无法阻碍儒家思想对世界的影响。改革开放之后,为铸铜雕塑艺术迎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天地,新的国宝重器应运而生,世纪宝鼎、中华世纪钟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的稳重和实力。

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偏早(约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酒器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四羊方尊方口,大沿,长颈,高圈足。颈饰三角夔纹和兽面纹,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肩部四隅是四个卷角羊头,尊腹即为羊的前胸,羊腿则附于高图足上。羊的前胸及颈背部饰鳞纹,两侧饰有美丽的长冠凤纹。现藏于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原文引用)

司母戊方鼎

后母戊鼎(一称司母戊鼎),全称为后母戊大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后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长方形,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

后母戊鼎初为乡人私掘,因体量过大,为防日军抢走后无法辨认,砸去一只鼎耳,将其重新掩埋。1946年6月重新出土,存于南京中央博物院。1959年铜鼎从南京调往北京,存于新建成的中国历史博物馆至今。

经研究考证,鼎腹内壁铭文"后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妇妌的庙号。后母戊鼎是用陶范法铸造而成的,在商后期铸造后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要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下才能完成,经测定,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与古文献记载制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

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现为国家一级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原文引用)

曾候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出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原文引用)

越王勾践剑

中国春秋晚期的越国青铜器。1965年在湖北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剑长55.7厘米。剑首为圆箍形,剑格正面用蓝色玻璃背面用绿松石嵌出花纹,剑身饰菱形暗纹。剑身有“越王勾践自作用剑”8个鸟篆铭文。制作精良、犀利异常,是东周兵器中的精品,反映出越国当时制剑工艺的高水平。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原

文引用)秦铜车马

1980年在秦始皇陵西侧发现了两辆用青铜制作,以四匹马拉的战车,大小为真车马的二分之一。被编号为1号的战车是立车、单辕双轮,车厢为横长方形,车门在车厢的后面,车上有圆形的铜伞,伞下站着御官,双手驭车,前驾四匹马。二号车为安车,也是单辕双轮。车厢为前后两室,二者之间有窗,上车的门在后面,上有椭圆形车盖。车体上绘有彩色纹样。车马均有大量金银装饰。这两铜车马都是事先铸造而成,后又经过细部加工的,工艺水平非常之高。铜马身上缨络和链条用的铜丝直径仅半个毫米左右,有的则更细。据推测,铜车马坑当是秦始皇陵陪葬坑组成的一部分。(原文引用)

毛公鼎

毛公鼎(Duke Mao Tripod),西周晚期毛公所铸青铜器,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 出土于陕西岐山(今宝鸡市岐山县),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鼎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圆形,二立耳,深腹外鼓,三蹄足,口沿饰环带状的重环纹,造型端庄稳重。鼎内铭文长达四百九十九字,记载了毛公衷心向周宣王为国献策之事,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其书法乃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奇逸飞动,气象浑穆,笔意圆劲茂隽,结体方长。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原文引用)

三星堆神鸟

三星堆神树

器形高大、造型生动、结构复杂是三星堆青铜器重要特点。二号祭祀坑中出土的立人像高达2.62米,重180多公斤,人像头戴兽面形高冠,身着衣服三层,最外层衣服近似“燕尾服”,两臂平抬,两手呈持物献祭状(图31)。这样高大

的青铜铸像在商代青铜文明中是独一无二的。同坑出土的大型兽面具宽138厘米,重80多公斤,造型极度夸张,方形的脸看起来似人非人,似兽非兽,角尺形的大耳高耸,长长的眼球向外凸出,其面容十分狰狞、怪诞,可谓青铜艺术中的极品。青铜神树高384厘米,树上九枝,枝上立鸟栖息,枝下硕果勾垂,树杆旁有一龙援树而下,十分生动、神秘,它把有关古代扶桑神话形象具体地反映出来了。

三星堆青铜器以大量的人物、禽、兽、虫蛇、植物造型为其特征。青铜的人头像、人面像和人面具代表被祭祀的祖先神灵;青铜立人像和跪坐人像则代表祭祀祈祷者和主持祭祀的人;眼睛向前凸出的青铜兽面具和扁平的青铜兽面等可能是蜀人崇拜的自然神祇;以仿植物为造型特点的青铜神树,则反映了蜀人植物崇拜的宗教意识。以祖先崇拜和动、植物等自然神灵崇拜为主体的宗教观念,这是早期蜀人最主要的精神世界。

两坑出土的这些青铜器,除青铜容器具有中原殷商文化和长江中游地区的青铜文化风格外,其余的器物种类和造型都具有极为强烈的本地特征,它们的出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