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常用穴位按摩与养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常用穴位按摩与养生
要想养生,就必须学习一下相关的中医穴位知识,通过一些简单的按摩,指压,就能达到瞬间缓解疲劳,疼痛的效果,一般的小问题就不用找医生了,何乐而不为?养生要由内而外,不为养生而养生。
人体穴位有几百个,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
穴位与经络联系密切,它是经络气血与体表相联系的特殊部位,人们运用按摩、气功、针灸等中医学方法治疗疾病,就是运用了这一原理。通过作用于穴位,发挥与穴位相关的经络的传导感应功效,调整虚实,而最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合起来为36个致命穴。歌诀有: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百会穴、神庭、太阳穴、耳门穴、睛明穴、人中穴、哑门穴、风池穴、人迎穴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膻中穴、鸠尾穴、巨阙穴、神阙穴、气海穴、关元穴、中极穴、曲骨穴、鹰窗穴、乳中穴、乳根穴、期门穴、章门穴、商曲穴
三、背腰骶部的要害穴位(共8个):肺俞穴、厥阴俞穴、心俞穴、肾俞穴、命门穴、志室穴、气海俞穴、尾闾穴
四、上、下肢要害穴位(共5个):肩井穴、太渊穴、足三里穴 、三阴交穴、涌泉穴
另附:奇经八脉只是人体经络走向的一个类别。
所谓经,是指神经纵运行的在的干脉。所谓络,是指神经横运行的网络系统的小支脉。经络如环无端、内外衔接,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分十二经脉,络无法计数。
人体主要有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
十二经络走向包括:
1、手三阴经:从胸沿臂内侧走向手。
2、手三阳经:从手沿臂外侧走向头。
3、足三阴经:从足沿腿内侧走向腹。
4、足三阳经:从腹沿腿外侧走向足。
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人体有108个穴位遭受外力击打或者点击后会有明显的症状。而这108个穴位中,有36个大穴被历代武家称为“死穴”,意思是在遭受点击或击打后如果不及时救治,会有性命之忧之处。如果按照头面门、躯体部位、脊背门、腿足门四部分列出,它们分别是:
一、头面门:百会、印堂、睛明(左右双穴
)、太阳(左右双穴)、人中、耳门(左右双穴)、哑门、神庭(左右双穴)、人迎;
二、躯体部位:膻中、乳根、期门(左右双穴)、神阙、中极、关元、气海、章门、太渊(左右双穴)、膺窗(左右双穴)、乳中(左右双穴)、鸠尾、巨阙、曲骨;
三、脊背门:肩井、大椎、命门、长强、肺俞(左右双穴)、厥阴俞(左右双穴)、肾俞(左右双穴)、气海俞(左右双穴)、志室(左右双穴)、海底;
四、腿足门:足三里(左右双穴)、三阴交(左右双穴)、涌泉(左右双穴)。
中医里面有穴位的说法,生活中也有穴位按摩保健养生的说法,下面是人体的12个重要的学位,经常按摩好处是很多的。
1、合谷穴
合谷穴的取穴:用拇指第一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根据经络理论以及实践证明,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减轻或消除,健康可以保证。
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凡是头面上的病,如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肿、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缓解和治疗。在按摩时,两手可以交替按摩,用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紧一松的按压,频率为每2秒钟一次,即每分钟30次左右。
2、少商穴
位于拇指桡侧指甲根后1分许。用手指甲点压有痛感处。属于手太阴肺经。用于辅助治疗扁桃体炎、咽喉肿痛、效果良好,还常用于治疗咳嗽、感冒发热、肺炎等。按摩手法:用手指甲切压1-2分钟。
3、神门穴
位于掌小指侧腕横纹尺端稍上方凹陷处,属于手少阴心经。功能:安心宁神,常用于治疗失眠、多梦、心慌心跳等症。可用“贴膏法”:一般活血止痛膏均可,剪成一元硬币大小,晚餐后贴于净后神门穴处,次晨取下,可辅助治疗失眠症。
4、内关
位于腕横纹上两寸,在掌长肌腱和桡侧屈腕肌腱之间,就是从手腕横纹向后量三横指,在两筋之间取穴。内关穴属心包经,《黄帝内经》中有记载:“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心系实则心痛”。所以古典的经络学说早就把心脏病和心包经的内关穴联系起来,千百年来无数的例证证明针刺和按摩心包经的内关可以治疗和预防心脏病的发生。
另外,由于心包经起于胸中,所以针刺和按摩内关穴对呼吸系统的疾病,如: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疑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和按摩合谷穴一样,按压内关穴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垂直在内关穴上,指甲的方向要竖向,和两筋平行,指甲要短,以指尖有节奏地按压并配
合一些揉的动作,要有一定的力渡,使按摩内关穴产生一定的得气感觉,最好要使酸、麻、胀的感觉下传到中指,上传到肘部,这样才有较好的效果。
5、后溪穴
位于手掌上横纹(手掌最上面一条横纹)尽头处,即小指弯与手掌成90度时,横纹尽头突出最高处。用拇指端在该处向指骨方向压,有酸痛感觉处。可用于辅助治疗腰痛,还常用于胸胁痛、肋间神经痛、头顶痛等。可用于辅助治疗腰痛,还常用于胸胁痛、肋间神经痛、头顶痛等症。按摩后溪穴治疗腰痛的方法:用拇指按揉后溪穴,同时缓缓转动腰部2-3分钟。现代研究发现后溪穴还有促进肠蠕动作用,可辅助治疗便秘。
6、膻中穴
位于两乳之间胸骨中线处。传统中医认为,膻中穴为“宗气之海,善治气病,具有调气降逆,宽胸利膈,清肺化痰,平喘止咳之功”。常用于治疗胸闷、乳腺炎、缺乳、肋间神经痛、咳嗽等症。与天突穴配合辅助治疗咳嗽,效果良好。按摩手法:用擦法,用手指上下擦膻中穴100次,使皮肤稍红即可。也可同时按压天突穴。
7、中脘穴
位于脐上4寸。常用于治疗胃炎、腹胀、呕吐、消化不良、溃疡病等。常用摩法和贴膏法。摩法:用手掌面贴于体表穴位上,转动按摩2分钟;贴膏药法:擦净皮肤,取活血止痛膏半张贴于穴位上,2天后取下。停1天可再贴。(皮肤过敏者不能用)。中脘穴与足三里穴同用,可提高辅助治疗胃病的效果。
8、足三里
足三里穴的取穴:可以在膝盖外侧的凹陷处向下四指并在胫骨外侧的交点处就是此穴。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胃经与脾经互为表里,凡脾胃失调等消化系统的疾病,通过按摩足三里都会起到十分显著的效果。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人出生之后,成长和健康的维持与脾胃的消化营养功能密切相关,而胃经又属于多气多血的经脉,这条经脉受到激发,气血旺盛,必将影响五脏六腑与全身各器官的功能,从而达到保健长寿的效果,因此历来足三里穴被认为是一个医疗和保健的重要穴位。
民间有每天按摩足三里,犹如吃只老母鸡的说法。那么,怎样按摩足三里才容易得气呢?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推拿与按摩相结合的方法。如果按摩右侧足三里,就可以用左手的拇指放在足三里穴上,其他四指握住胫骨,然后以拇指垂直下鞍,力度要大,由于足三里下面的肌肉较为丰富,有时按摩可能达不到一定的效果,这时也可以运用一些辅助器械和别人的帮助,这样就容易达到得气的效果。
9、阳陵泉穴
小腿外侧,膝关节下突出的骨头为“腓骨小头”,腓骨小头前下
方压下有酸胀感觉处即为阳陵泉穴。属于足少阳胆经。常用于治疗胆囊炎、肝炎、便秘、下肢瘫痪、坐骨神经痛等。治疗胆囊炎与关冲穴合用效果更好。按摩手法:用按揉法,按揉2分钟。
10、丰隆穴
位于外膝眼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胫骨前缘外开2寸处。传统中医认为,丰隆穴能“健脾胃,化痰浊”,常用于治疗咳嗽痰多、偏瘫、咽喉肿痛、癫痫等。现代研究发现,丰隆穴对改善脂代谢也有作用,可用于降血脂的辅助治疗,与足三里共用效果更好。按摩手法:用叩法。
11、承山穴
位于小腿腓肠肌腹下正中(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即是)。足太阳膀胱经的承山穴,可以祛湿升阳,对排除体内湿邪有奇效,常用于治疗腰背痛、痔疮、脱肛等症。特别是防治腓肠肌痉挛效果很好。按摩手法:用叩法,握空拳,用食指掌骨端叩击使出现酸胀感,叩击50下。也可用踮脚的方法。现代研究发现,小腿肌肉与心脏强弱有很大关系,锻炼小腿肌肉,可以强健心脏。
12、太冲穴
位于足背第一、二趾缝间上1.5寸处。属于足厥阴肝经。传统中医认为,太冲穴有“疏肝理气,通经活络,清热泻火,平肝息风,疏泻下焦湿热之力”。常用于高血压、闭经、头痛、目眩等症。与曲池穴合用,可加强降高血压效果;与阳陵泉穴合用,可提高辅助治疗肝炎效果。按摩手法:擦法,用手指在太冲穴来回压擦1-2分钟,使之有酸胀感觉。重要的是按压的力量需要有一定的强度,穴位下面要出现酸、麻、胀的感觉,即有“得气”现象为好,这样才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点穴减肥
是一种中医减肥的方法,原理主要是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改善新陈代谢或是改善食欲等达到减肥的效果。但是关于点穴减肥,下面五种人最有效。
点穴减肥的原理:点穴减肥一般主要集中在腹部,其他部位包括头部、腿部、手臂和足底的几个穴位。肚脐周围的穴位有气海、大巨、关元、天枢等,每个穴位通过10~20次按压,可以促进新陈代谢、降低食欲,调节内分泌等,改善腹胀、水肿、预防小腹突出等。通过按摩头部的下关、颊车等穴位,可以舒筋活络,促进血液循环,还有紧实脸部肌肤的功效。
点穴减肥还可以按压腿部及足部的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可以有加速腿部血液循环、增加胃肠蠕动、消除腿部赘肉。通过点穴减肥可缓减饥饿感,帮助控制饮食。该点穴减肥法对局部肥胖,大腿和腹部,背部有很好的疗效,并可以起到调节月经、治疗便秘、
降低血脂等作用,而且做起来特别舒服。
外劳宫补肾法
中医理论认为:“肾气足,百病除”。
人体内的左肾为阳,右肾为阴。左肾司六腑之功能,右肾辖五脏之运行。肾对五脏六腑起着至关重要的温煦(xu)、滋润、濡(ru)养、激发等作用。肾中之元气,又叫元精,是生命的原动力。肾虚则生命力减弱,各种疾病会接踵而来。肾生精,精生髓,髓壮骨,髓通脑,脑为髓海。肾亏则髓空,髓空则骨软,骨软则腰膝酸麻,牙齿脱落,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关节炎、颈椎神经痛,甚至出现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反应迟钝,精力下降,脱发皮皱等现象。肾阳虚衰,男人表现为阳痿、早泄、遗精;女人则带下不止,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等。
中医认为,肾亏是人体疾病的根源,许多内脏疾患的治疗,应从补肾入手。
中医还有个歌诀:“肝病先调肾,肾病先调肺,肺病先调脾,脾病先调心,心病先调肝”。可见个脏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体自身补肾法,就是外劳宫补肾法。
具体方法是:每晚临睡前将两手背紧靠腰部,仰卧于床上,5-10分钟后,其热感会逐渐传遍全身。开始时,双掌被腰压住会出现麻胀现象,3-5天后即可适应消除,双腿会感到轻松灵活。
常酗酒的人,脑门还会渗出汗珠,有的腰部会出汗。这是因为人的两手外劳宫紧贴二肾后,双掌的热量直接温煦了二肾,将肾内虚寒之气逼出,通过运行,变成汗水排出体外。
尤其是晚上10点半至11点,是亥时尾、子时头,此刻地气最旺,地气通过内劳宫吸入,穿过外劳宫直接注入二肾,伴随二掌的热量和五行之气,温煦了二肾。
不论是晚上,还是白天,只要你躺在床上,坚持两手背紧贴两肾半小时,便可收到奇效。
若你腿脚冰凉、麻痛,可将左腿架于右脚脖子上,20分钟后,腿脚便会变热。
倘若每晚再用热水泡脚,然后按摩两腿根部的“气冲”穴,并反复揉擦两脚心的“涌泉”穴,反复拍打、叩击、推揉、按摩两腰出的“肾俞”穴,则效果更佳。
坚持运用外劳宫补肾法,再加上小指头提水法的锻炼(手指头有许多神经末梢,联结五脏六腑,例如右小指头通肾,主宰生长、发育、生殖、强壮,开窍于二耳与二阴;左小指头通膀胱,是人体主持水液的代谢,它通肺、通胃、通肾)。
常练小指头提水法可以强肾。
日本有些人长期用此法强肾后,70多岁还能生育。倘若再添加以膝盖逆时针走路法(走圆圈路)的锻炼,靠人体自身练出的功能,就能治好上述的肾亏、肾衰之疾患。
我的老师胡海牙先生今年已经95岁高龄了
。前一段时间陪他去体检,身体各项指标基本都正常。他单位的老同事跟他见面后,开玩笑地说:“您的身体棒得跟三十岁小伙子似的,有什么养生秘诀吗?您是研究道家仙学的,也给我们传授一些灵丹妙药啊!”
老先生微微一笑,说:“哪有什么灵丹妙药,妙药就在自己体内,只是你们不知道怎么用罢了。”
老师的一句话引起大家的好奇心,纷纷请教。只见老师双手握拳,贴在身后,随着身体的上下轻微抖动,一边笑呵呵地说,“看明白了吗?就是这个。”
大家看得一头雾水:“就这么简单?!”
老师颇有深意地说:“千万别小看这个动作,在过去你花多少钱都不一定能学得到,这可是千金不换的秘诀啊。”
这样一来,大家更好奇了,赶紧追问是怎么回事。
老师说:“其实古书里面都讲了,‘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要活就得动啊,关键是如何去动。这个方法最大的功效是鼓动肾气,短时间内使人体阳气生发起来。肾乃先天之本,主人体水液,喜暖怕寒。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好静不好动,导致人体阴气过盛,阳气相对不足,会产生乏力、疲劳、健忘等症状,用这个方法三到五分钟,就可以缓解一个小时连续劳动的疲劳,很适合现在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这个方法还适合中老年人养生,人老腿先衰,腰腿通相联,其实是肾气衰了,按摩肾腧有直接补肾的功效。中老年人平时动一动,肾气足了,自然腰背也就不弯了。”
听了老师这么一解释,大家纷纷学着刚才老师的样子比划起来。我也习练这个方法多年,觉得特别好,亲身实践下来更是深有感触,获益匪浅。
曾经有一次应约到北京一所著名高校讲养生,有学生问我:“您既搞临床诊疗,还要做学术研究,您怎么还有那么好的精力呢?”
我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从座位上找了一位看起来精神不太好的学生,让他到台前做胡老传给我的这个瞬间强肾法的动作。
我让他双手握拳,拳心虚空,贴在肾腧位置,利用膝关节的上下抖动进行反复摩擦,双拳不动,双脚随着身体抖动轻微起踮,感觉到腰部轻微发热为止。三五分钟后,这位学生高兴地说,“从来没感觉这么轻松过,这个方法真有效!”一时间,课堂上沸腾起来。由此可见,这个方法对谁最管用?恰恰是过度疲劳、精神不好,睡眠不足的人。现在大多数人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更不用说保持充沛的精力了。
前苏联有一位生理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人的疲劳并不能单纯靠休息来缓解,也就是说休息不是恢复疲劳的最好方法,只能缓解疲劳,并不能补充精力,最好的
方法是通过运动来恢复,而我们这个方法,不仅能缓解疲劳,还能在短时间内补足肾气。另外比如说散步、走楼梯、慢跑、打球、瑜伽等运动也有一定的效果。
在过去,这种运动被誉为中医里的金匮肾气丸,有温补肾阳的功效,是最有效的补肾方法。对肾虚,慢性腰脊劳损,腰间盘突出的病人非常实用。我之所以能够在忙碌的生活工作当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就是掌握了这个奥秘。从道家医学的观点来看,这正是启动了人体自身的大药的结果。
太溪穴:无副作用的伟哥或伟嫂
适宜症状:绝大多数肾脏疾病,如肾虚、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特别是对患有慢性肾病,同时表现为浮肿、腰酸腿冷、浑身乏力的患者效果最为明显。
可祛痘、祛斑、祛眼袋浮肿、祛黑眼圈、美白肌肤、增强记忆力、改善听力及视力、增强身体抵抗力、减少感冒的发生。
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之“输”穴,古代又称其为“回阳九穴之一”,重在补肾,具有明显提高肾功能的作用。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用对侧手的拇指按揉,也可以使用按摩棒或光滑的木棒按揉,注意力量柔和,以感觉酸胀为度,不可力量过大以免伤及皮肤。
对于肾炎病人,按揉后可使高血压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尿蛋白明显减少。
按摩虽然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仍然需要配合药物治疗。
关元穴(丹田):千年野山参
位于脐下四横指处。该穴是任脉上全身性强壮要穴。经常用手指点压、按摩刺激,具有培补元气、调气和血、益肾健腹,增强脏腑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可防治高血压、高血脂、肥胖、腹痛、腹泻、便秘、阳痿、遗尿、头晕、失眠、痛经等症。
关元顾名思义,把元气关住,使其不外泻。
关元是足三阴、任脉交汇穴,小肠募穴,足阳明胃经下合穴,人体十大保健大补要穴之一。
能让人恢复青春活力,可治疗各种生殖系统疾病。尤其擅长治疗不孕不育、阳痿、遗精早泄、性欲减退、痛经、月经不调等症。
治失眠有奇穴
失眠,奇穴
穴位:在手背中指掌指关节最高点(即拳尖处)
针法:直刺或向上斜刺2-3分深
针感:有痛胀感即可,留针法15分钟左右,临睡前针效果更佳.
疗效:本人治疗长期失眠的患者均有奇效.
按摩自己的耳朵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会了自己给自己按摩一下吧。拉拉耳朵养护全身器官,肾是人体重要脏器之一,乃先天之本。肾脏功能是否正常,对健康长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医五行学
说认为,肾主藏精,开窍于耳,医治肾脏疾病的穴位有很多在耳部。所以经常进行双耳锻炼法,可起到健肾壮腰、养身延年的作用。
一、提拉耳垂法
双手食指放耳屏内侧后,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耳垂,自内向外提拉,手法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感疼痛为限,每次3~5分钟。此法可治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疾病。
二、手摩耳轮法
双手握空拳,以拇、食二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摩,直至耳轮充血发热。此法有健脑、强肾、聪耳、明目之功,可防治阳痿、尿频、便秘、腰腿痛、颈椎病、心慌、胸闷、头痛、头昏等病症。
三、提拉耳尖法
用双手拇、食指夹捏耳廓尖端,向上提揪、揉、捏、摩擦15~20次,使局部发热发红。此法有镇静、止痛、清脑明目、退热、抗过敏、养肾等功效,可防治高血压、失眠、咽喉炎和皮肤病。
四、搓弹双耳法
两手分别轻捏双耳的耳垂,再搓摩至发红发热。然后揪住耳垂往下拉,再放手让耳垂弹回。每天两三次,每次20下。此法可促进耳朵的血液循环,有健肾壮腰之功效。
五、双手拉耳法 左手过头顶向上牵拉右侧耳朵数十次,然后右手牵拉左耳数十次。这一锻炼还可促进颌下腺、舌下腺的分泌,减轻喉咙疼痛,治慢性咽炎。
六、双手掩耳法 两手掌掩两耳廓,手指托后脑壳,用食指压中指弹击24下,可听到“隆隆”之声,曰击“天鼓”。此刺激可活跃肾脏,有健脑、明目、强肾之功效。
七、全耳按摩法 双手掌心摩擦发热后,向后按摩腹面(即耳正面),再向前反折按摩背面,反复按摩5~6次。此法可疏通经络,对肾脏及全身脏器均有保健作用。
八、双手扫耳法 以双手把耳朵由后面向前扫,这时会听到“嚓嚓”的声音。每次20下,每日数次,只要长期坚持,必能强肾健身。
以上八法,可根据各人所需选择,或单项或几项配合进行,只要能持之以恒,一定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简单易学的强肾健体保健法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肾气充盈,则精力充沛,筋骨强健,步履轻快,神思敏捷,肾气亏损则阳气虚弱,腰膝酸软,易感风寒,生疾病等。
肾虚病症有阴虚、阳虚之分。
肾阴虚者,有肺热、咽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苔偏红等症状。
肾阳虚者,常见有肢体畏寒、精神萎靡、腰酸耳鸣、舌淡、体胖等症状。
中医认为,肢体的功能活动,包括关节、筋骨等组织的运动,皆由肝肾所支配,故有“肾主骨,骨为肾之余”的说法,因此坚持体育锻炼,以取得养筋健肾、舒筋活络
、畅通气脉、增强自身抵抗力之功效,从而达到强肾健体目的。
散步、慢跑、打球、做操、练拳舞剑等,都是不错的锻炼项目。下面介绍几个简单的保健方法,您可以试试。
搓擦腰眼:两手搓热后紧按腰部,用力搓30次。“腰为肾之府”,搓擦腰眼可疏通筋脉,增强肾脏功能。
揉按丹田:两手搓热,在腹部丹田处按摩30~50次。丹田乃人之真气、真精凝聚之所,为人体生命之本。此法常用之,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人体的抵抗力,从而达到强肾固本的目的,有利于延年益寿。
发“吹”音 “吹”与肾相应,肾属水,故有滋养肾水的功效。反复做6~9遍。
另外,心脏对应的是“呵”音,肝脏对应的是“嘘”的音,脾对应的是“呼”的音,肺对应的是“斯”的音,三焦对应的是“唏”的音。发音的时间长一些,次数多一些。
健脾通胃肠气的保健方法:
双手重叠,顺时针绕肚脐揉腹,以通为主,可促进胃肠气通畅,逆时针绕肚脐揉腹,则以补为主,可起到健脾作用,便秘患者,多顺时针揉,脾虚者,则加逆时针揉,每次300~500下,每天1~2次。祝福朋友们都有一个健康的好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