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盆腔炎中医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盆腔炎别害怕,中医古方来诊治

盆腔炎别害怕,中医古方来诊治

盆腔炎别害怕,中医古方来诊治盆腔炎是西医病名,在中医,本病散见于“热人血室”、“带下病”、“产后发热”、“癥瘕”、“不孕”等病症中,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炎症,包括子宫体、卵巢、输卵管炎症,附件性包块,子宫实质炎,子宫周围炎等,范围较广,可局限于某一部分,也可几个部分同时发生,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疾病,多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

急性主要表现:发病急,病情重,出现下腹疼痛,阴道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甚至高热,头痛,寒战,食欲不振,大量的黄色白带有味,压痛,腰部酸痛等。

慢性主要表现:发病慢,病程长,全身症状多不明显,由于病程长会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如失眠,精神不振等,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月经前后加剧;慢性炎症会导致盆腔淤血,故常有月经失调、量多等、卵管黏连阻塞时还会导致不孕症。

主要证型:1. 急性期:(1)热毒壅盛:高热恶寒,甚或寒战,下腹疼痛拒按,口干口苦,精神不振,恶心纳少,大便秘结,小便黄赤,带下量多,色黄如脓,秽臭,月经量多,或淋漓不净,舌红,苔黄糙或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推荐方药:解毒化瘀汤;清热散结丸等。

(2)湿热瘀结:下腹部疼痛拒按或胀满,热势起伏,寒热往来,带下量多,黄稠臭秽,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淋漓不止,大便溏或燥结,小便短赤,舌红有斑点,苔黄厚,脉弦滑。

治则:清热利湿,活血止痛。

推荐方药:清热活血汤;夏枯草丸等。

2. 慢性盆腔炎:(1)湿热瘀结:少腹隐痛,或腹痛拒按,痛连腰骶,低热起伏,带下增多,色黄黏稠或秽臭;胸闷纳呆,口干不欲饮,尿赤便秘,舌暗苔黄腻,脉弦数。

治则:清热利湿,化瘀散结。

推荐方药:利湿散结汤;化毒丸等。

(2)寒湿凝滞:少腹冷痛,或坠胀疼痛,得热痛缓,月经后期,量少,色黯有块,白带增多,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婚久不孕;舌黯红,苔白腻,脉沉迟。

治则: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推荐方药:温经化瘀汤;附桂丸等。

(3)气滞血瘀:少腹胀痛或刺痛,经行痛甚,经血量多有块,血块排出则痛减,经前乳胀,情志抑郁,带下增多,婚久不孕,舌质黯滞,有瘀点或瘀斑,苔薄,脉弦涩。

盆腔炎中医诊治

盆腔炎中医诊治

2.西医诊断标准:
(1)症状: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 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 疲乏,或不孕。
(2)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 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 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压痛;若 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 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 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 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②宽带汤《辨证录》加减。白术、巴戟天、补骨脂、 肉苁蓉、党参、杜仲、莲肉、熟地、当归、白芍、 川芎、川续断。
中成药:妇宝颗粒(冲剂)等。
5.气虚血瘀证 治法:益气健脾,化瘀止痛。
推荐方药:
①理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黄芪、党参、 白术、山药、知母、三棱、莪术、鸡内金、川芎、 当归、丹参、广木香。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 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2)气滞血瘀证
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②情志抑郁或烦躁;③ 带下量多,色黄或白质稠。
次症:①月经先后不定,量多或少;②经色紫暗有 块或排出不畅;③经前乳房胀痛;④情志不畅则腹 痛加重;⑤脘腹胀满。
舌脉: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脉弦。
推荐方药:大血藤、丹参、赤芍、乳香、没药、红 花、三棱、莪术、延胡索、透骨草、苍术、白芷、 川芎。随证加减。上述药物亦可应用经皮给药治疗 仪进行治疗。
4.中药熏蒸治疗
推荐方药:败酱草、大血藤、丹参、赤芍、乳香、 没药、透骨草、苍术、白芷、三棱、莪术、细辛。 随证加减。
(三)灸法
根据病情和证型,选择应用艾灸、温盒灸、雷火灸 等疗法。可应用多功能艾灸仪治疗。

女性盆腔炎的辨证施治及综合疗法

女性盆腔炎的辨证施治及综合疗法

女性盆腔炎的辨证施治及综合疗法女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盆腔不适、疼痛、白带异常等症状。

盆腔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病与内分泌失调、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性生活不卫生、宫腔内器械介入等因素有关。

盆腔炎不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容易引起输卵管炎、盆腔粘连、不孕不育等严重后果。

对于盆腔炎的辨证施治及综合疗法,尤为重要。

一、辨证施治1. 中医辨证施治中医认为盆腔炎多由寒湿、湿热侵袭所致,其证型可分为湿热下注型和寒湿凝滞型。

(1)湿热下注型:证候特点:腹部胀痛、热感、白带为黄色、稠腻,伴有口渴、尿急、尿频等症状。

辨证治疗:清热利湿为主,可选用连翘、茵陈、秦艽等清热泻火、利湿通淋的药物进行治疗。

(2)寒湿凝滞型:辨证治疗:祛寒化湿为主,可选用附子、独活寄生、藁本等温阳祛湿、活血化瘀的药物进行治疗。

西医辨证施治主要是通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来确定病原菌及其敏感性,然后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一般来说,盆腔炎的治疗需要持续2周以上,以充分清除病原菌,预防复发。

二、综合疗法1. 中西医结合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有所不同,但在实际治疗中可以进行中西医结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施治。

比如在使用抗生素的可以配合中药进行调理,以增强免疫力,促进炎症的消退。

2. 食疗调理盆腔炎患者在饮食上应尽量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如橘子、柑橘、生菜、番茄、萝卜、芹菜等,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炎症的康复。

3. 运动调理适度的运动对盆腔炎患者也有益处,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炎症的吸收和消退。

但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盆腔充血,影响炎症的康复。

4. 生活调理盆腔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宫颈卫生,避免性生活不卫生,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盆腔感染的发生。

5. 心理调理盆腔炎患者在治疗期间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以免影响身体的恢复。

盆腔炎是一种常见但容易复发的疾病,因此在治疗期间需要坚持综合疗法,多方面加以调理,以期早日康复,并且要注意日常的保健工作,避免疾病的复发。

中医治疗盆腔炎方剂

中医治疗盆腔炎方剂

中医治疗盆腔炎方剂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病因多与湿热、瘀血、气滞等因素有关。

中医治疗盆腔炎,主要通过调和气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方法,以达到治疗目的。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医治疗盆腔炎的方剂:1. 清热利湿方- 黄芩10g- 黄连5g- 泽泻15g- 木通10g- 滑石20g- 车前子15g- 茯苓15g- 甘草5g本方适用于湿热下注型盆腔炎,表现为小腹疼痛、带下黄稠等症状。

2. 活血化瘀方- 桃仁10g- 红花10g- 当归10g- 川芎10g- 丹参15g- 益母草15g- 泽兰10g- 延胡索10g本方适用于血瘀型盆腔炎,表现为小腹刺痛、经行腹痛等症状。

3. 理气活血方- 柴胡10g- 白芍15g- 川楝子10g- 郁金10g- 香附10g- 延胡索10g- 桃仁10g- 红花10g本方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盆腔炎,表现为小腹胀痛、情绪波动等症状。

4. 温经散寒方- 当归10g- 川芎10g- 桂枝10g- 白芍10g- 细辛3g- 甘草5g- 干姜5g- 附子5g本方适用于寒湿凝滞型盆腔炎,表现为小腹冷痛、畏寒肢冷等症状。

5. 补中益气方- 黄芪15g- 当归10g- 白术10g- 茯苓15g- 炙甘草5g- 陈皮10g- 升麻5g- 柴胡10g本方适用于气虚型盆腔炎,表现为小腹坠痛、体倦乏力等症状。

6. 滋阴降火方- 知母10g- 黄柏10g- 地黄15g- 玄参10g- 麦冬10g- 五味子5g- 百合10g- 甘草5g本方适用于阴虚火旺型盆腔炎,表现为五心烦热、夜寐不安等症状。

在使用上述方剂时,建议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

同时,患者还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助于病情的恢复。

盆腔炎的中医治疗

盆腔炎的中医治疗

盆腔炎的中医罐法治疗一、上罐1.在膀胱经先走疗,在大椎上扣拔一个罐,在长强上扣一个,5分钟以后,在长强穴先刺络,在排上定向罐。

然后,在命门和左右肾俞穴各扣上大号罐,在命门的下面扣两个,在最下面和命门右肾腧的罐内注酊剂。

在两边的胯骨扣个扣三罐,在无枢穴,维道各扣1个,环跳各扣3个,在环跳足三里,三阴交各扣一个。

欲断产穴在足内踝尖直上2寸。

2.在前面腹部扣八个罐,圆圈,越圆越好。

3.紧张感觉:患者有各种不正常的感觉。

4.温凉感觉:有的吸拔部位甚凉,多为气虚阳虚体征;有的不但不凉,反而较一般体温较高,多为阴虚火旺体征。

二、一般感觉初诊,罐体吸拔力宜轻,故行罐时感到阻力不大,但复诊罐吸拔力较重,走罐时有沉重感,阻力较大。

因此,初诊的吸拔力以用力稍大即可拔脱为恰当感觉,对多次复诊者,以大力也不能拔脱为准确感觉。

1. 正常感觉:不论体瘦,体丰,在遇到脊骨,肋骨,骨盆等骨骼感到有轻微硬度的滑动阻力,与正常生理感觉不同,这是病理感觉。

《玄磁通诊治器注药玄针罐疗器》应用手感经络感觉:经络连接各穴位点有麻,胀,痛,凉,热,惊等感觉。

手感是施术者在手持罐体接触患者的直接感觉。

在辨证论治,循经取穴,施用各种罐法,手法的过程中,正确体会和运用手感,十分有助于进一步诊断和取得各种较好疗效。

手感是罐疗手法中的重要内容。

各名称相同的经络相互沟通交会,手足同名经交会于头部,手足同名阴经阳经交会于胸部,如腰痛主要责之于足太阳膀胱经,可取手太阳小肠经,胃痛病在足阳明胃经,可取手阳明大肠经合谷穴。

交叉取穴在左侧取右侧穴,右侧取左侧穴。

一是选取对侧经脉上的腧穴,如左侧牙痛,可在右侧合谷穴上施术,右侧面瘫,可早左侧外关穴扣拔。

二是选取与病变部位相对的穴位,如左侧肩痛,取右侧肩髓,右侧肘部疼痛,取左侧手三里。

中医的诊法,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十分重视机体脏腑生理和病理的客观反映,因而在认识这些客观反映及其内在联系方面积累了极为丰富的诊病经验,玄磁通诊断法继承了这一宝贵的经验,并在实践中,结合和运用现代科学的手段和方法,进行综合整理,把中医诊断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盆腔炎的中医治疗

盆腔炎的中医治疗

盆腔炎的中医治疗(一)辨证施治l.急性盆腔炎(1)发热期(热毒壅盛证)主证:高热寒战,腹痛拒按,带下黄浊,或脓带腥臭,腹胀便秘或搪而不爽,口干舌燥,小便黄赤,舌苔黄厚或腻,脉滑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瘀止痛。

方药:①银翘红酱解毒汤(临床验方)。

银花30g,连翘30g,红藤30g,败酱草30g,丹皮9g,生山桅10g,赤芍10g,延胡索12g,川楝子10g。

②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加减。

生大黄(后下)9g,牡丹皮12g,赤芍12g,薏仁15g,银花15g,败酱草39g。

蛇舌草30g。

加减:热重者,加生石膏30g、黄连3g;大便里急者,加葛根9g、黄苹9g;腹痛者,加失笑散(包)9g、没药6g、乳香9g;腹胀者,加枳实9g、川朴9g;带多腥臭者,加土茯苓15g、茵陈12g、椿根皮10g;高热神昏者,加紫雪丹0.3—0.6g;产后者,加益母草15g,山楂12g。

(2)症瘕期(瘀热互阻证)主证:发热恶寒,或低热起伏,少腹胀痛,或疼痛拒按,腰能酸痛,带下量多色黄,盆腔包块增大,压痛明显,苔黄腻,舌质红,脉弦数。

治法:活血化瘀,清热利湿。

方药:①棱莪消积汤(临床验方)。

三棱10g,莪术10g,丹参10g,赤芍9g,桃薏仁各12g,延胡索12g,丹皮12g,红藤30g,败酱草30g,炙乳没各6g。

②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加减金银花12g,甘草节9g,穿山甲9g,皂角刺12g,当归尾12g,赤芍12g,乳香9g,没药9g,天花粉12g,陈皮6g,防风9g,贝母12g,白芷12g。

加减:腹胀者,加大腹皮20g、川椅子12g、积实9g;便秘者,加生川军(后下)6g或全瓜萎10g;白带多者,加黄柏12g、椿根皮15g;炎性包块者,加皂角刺15g。

2.慢性盆腔炎(1)湿热壅阻证主证:低热起伏,少腹隐痛或腹痛拒按,带下增多,色黄粘稠有秽气,尿赤便秘,口干致饮,舌黯滞,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热利湿,祛瘀散结。

2012盆腔炎中医诊疗方案

2012盆腔炎中医诊疗方案

鄄城县中医医院妇产科盆腔炎(N73.901)中医诊疗方案(2012年度)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诊疗方案的基础上,根据我院本科实际,总结近两年应用情况,制定本方案一、概述:盆腔炎,中医古籍无此病名,根据其临床特点,散见于“带下病”、“妇人腹痛”、“癥瘕”、“不孕”等病证中。

1983年《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妇科学》已将“盆腔炎”作为中医病名编入,为中、西医通用病名,《中医妇科学》第七版教材中医诊断已采用此病名。

盆腔炎现西医又称盆腔炎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

盆腔炎急性期因病势急,病情较重,必须中西医结合治疗以迅速控制病情。

而中医药对盆腔炎反复发作、慢性盆腔疼痛(相当于以往所称的慢性盆腔炎)的治疗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在防止病情复发、缓解患者疼痛,缩小或消散炎性包块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因此该诊疗方案主要是针对盆腔炎反复发作、慢性盆腔疼痛的中医综合治疗。

二、诊断:中医诊断:盆腔炎N73.901西医诊断:慢性盆腔炎性疾病(一)疾病诊断:1科学》第7版(2002年)。

本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根据盆腔慢性炎症体征,结合B超检查、血常规、血沉,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即可诊断。

2(2007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72008年)。

(1)症状: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

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

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2)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卵管,并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2项,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一侧附件区压痛。

(3)实验室检查:①妇科超声检查:可探及附件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液或增粗,或子宫直肠凹陷积液。

中医盆腔炎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盆腔炎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盆腔炎患者的诊疗规范
一、临床表现
盆腔炎是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子宫周围的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的炎症。

盆腔炎患者易感疲劳。

慢性炎症形成瘢痕粘连及盆腔充血,可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

常劳累、性交、月经前后加剧。

二、治疗方法
1.中药外敷
【药物】双柏散(成分为柏叶、黄柏、薄荷、大黄等)。

【操作】上药取出适量,放在调配中药专用碗内,加适量温开水、蜂蜜调成糊状,保持适当温度(约40℃左右),备用。

患者取平卧位,暴露患处,如前次有敷药,应先取下原敷料,用盐水棉球洗净患处,纱块擦干,冬天应注意保暖。

根据疼痛面积选择大小合适的舒适妥胶布,用压舌板将调好的双柏散平摊于舒适妥胶布上。

再将舒适妥胶布覆盖患者盆腔的患处,敷药厚度,2~3cm,敷药后用药时间6~8小时为宜。

敷药温度适当。

2.推拿疗法
【操作】腹部双掌环形抚摩5~7遍;腹部波形揉5~7遍;双掌交替推摩下腹部1~2遍;双掌轻柔腹部约1分钟;点左大巨、曲骨、气海、子宫等穴。

一手点中脘,另一手点
左阴池;双手拇指快速交替按压两侧胫骨内缘约1分钟;之后重复第一式;大腿两侧,做手掌上行重推5~7遍,掌揉5~7遍;小腿内侧,做双手指揉,压法各3~5遍;双手拇指同点气海、足五里、太溪、阴陵泉各1分钟,交叉同足三里、三阴交;双手拇指同时推、揉、压,双足内缘2分钟,揉点然谷、太阳穴各1分钟。

俯卧位推拿治疗:双掌下行揉腰背部3~5遍,重点揉压肝俞、带约1分钟;手根重压腰部两侧,揉点穴位肾俞约1分钟;双手掌重迭揉腰骶部,揉点腰俞、次醪1分钟;用双手拇指揉压骶尾骨部两侧边缘,有压痛时重揉;搓八醪部、搓承山、涌泉,均以发热为度。

盆腔炎症怎么治疗,老中医教你偏方治疗【医学养生常识】

盆腔炎症怎么治疗,老中医教你偏方治疗【医学养生常识】

盆腔炎症怎么治疗,老中医教你偏方治疗文章导读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女性妇科疾病。

引起盆腔炎的原因很多,但是大部分都是因为卫生问题(个人卫生、不洁性交等)引起的。

盆腔炎可以通过一些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也可以通过以下一些偏方来进行治疗。

一: 食疗偏方1: 苦菜莱菔汤治疗盆腔炎组成:凄菜100克,金银花20克,蒲公英25克,青萝卜200克(切片)。

用法:上四味共煎煮,去药后吃萝卜喝汤。

每日1剂。

功效:清热解毒2: 主治:盆腔炎,属湿热瘀毒型,发热,下腹胀痛,小腹两侧疼痛拒按,带下色黄量多,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附注:金银花对多种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以及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地抑制作佣。

3: 银花冬瓜仁蜜汤治疗盆腔炎组成:冬瓜籽仁20克,金银花20克,黄连2克,蜂蜜50克。

佣法:先煎金银花,去渣取汁,佣药汁煎冬瓜籽仁15分钟后人黄连、蜂蜜即可。

每日l剂,连服1周。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盆腔炎,属湿热瘀毒型,下腹及小腹两侧疼痛,拒按,微发热,自汗,带下色黄量多,舌红苔黄。

二: 外用方法 1: 1.取大蒜泥外敷下腹部,每日1~2次如皮肤起泡则暂停。

2: 2.鲜活蒲公英250克,捣烂如泥,外敷下腹部,每日1~2次。

3: 3.耳穴按摩:选内生殖器、盆腔、肾上腺、内分泌、交感等穴,施按、捻、摩手法弱刺激10分钟,每日3~5次。

4: 4.在床单或油布上均匀地铺8~10厘米厚的热砂,取俯卧位,然后将床单或油布裹好腹部保温,每次20~30分钟,每日1次,10~15日为一疗程。

三: 盆腔炎是一种较为常见妇科疾病,大多是因为卫生问题(个人卫生、不洁性交等)引起的。

急性盆腔炎表现为:下腹疼痛,发热,如病情严重,可有高热、寒颤、头痛、食欲不振等。

慢性盆腔炎表现为:低热,易疲乏,病程较长时,有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还有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等症状。

盆腔炎诊疗方案 (1)

盆腔炎诊疗方案 (1)

盆腔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本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根据盆腔慢性炎症体征,结合B超检查、血常规、血沉,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症状: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2)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2项: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一侧附件区压痛。

(3)实验室检查①妇科超声检查:可探及附件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液或增粗,或子宫直肠凹陷积液。

②血常规t血沉检查: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或血沉加快。

③阴道分泌物检查:可有阴道清洁度异常。

④宫颈管分泌物检测:可发现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等病原菌。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1)湿热瘀结证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②腰骶胀痛;③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

次症:①经期腹痛加重;②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⑨口腻或纳呆;④小便黄;⑤大便溏而不爽或大便干结。

舌脉: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女性盆腔炎的辨证施治及综合疗法

女性盆腔炎的辨证施治及综合疗法

女性盆腔炎的辨证施治及综合疗法
女性盆腔炎是指盆腔内脏器官的感染性疾病,常见病因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和霉
菌感染等。

中医药在治疗女性盆腔炎中有一定疗效,以下是辨证施治和综合疗法的相关内容。

辨证施治:
1. 湿热蕴结型:表现为下腹疼痛、热感、白带多而黄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应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为主,可使用黄连、黄柏、大黄等清热解毒药物。

2. 湿寒凝滞型:表现为下腹冷痛、白带多而清稀,舌质淡红或苍白,苔白腻,脉沉迟。

治疗应温通经络、化湿散寒为主,可使用香附、陈皮、生姜等温通药物。

3. 气血虚弱型:表现为下腹胀痛、疼痛不大,白带多而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
细弱。

治疗应补益气血为主,可使用黄芪、当归、益母草等补益药物。

综合疗法:
1. 中药熏洗:可以使用药物熏洗外阴和盆腔,并通过药物的烟雾进入内阴道,达到
清除病菌的作用。

常用的中药有黄柏、苍术、地肤子等。

2. 中药浴:将中药煎煮后加入浴水中,进行全身浸泡。

常用的中药有菊花、紫苏、
白茅根等,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杀菌的作用。

4. 针灸疗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调理气血,促进病灶的恢复。

常用的穴位
有关元、足三里、大椎等。

女性盆腔炎的中医辨证施治和综合疗法包括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温通经络、化湿散寒、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等治疗方法。

在进行中医治疗时,需要结合具体病情,选择相应
的药物或疗法,并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盆腔炎的中医治疗

盆腔炎的中医治疗

盆腔炎的中医治疗概述盆腔炎包括子宫炎、输卵管炎、卵巢炎、盆腔腹膜炎及子宫周围结缔组织炎等,是妇科盆腔多种炎性病症的总称。

临床一般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盆腔炎以高热、寒战、头痛、神疲、纳差、下腹疼痛。

妇科查子宫增大、压痛,带下量多,秽臭,尿频,后穹隆穿刺有脓性分泌物,血液白细胞增多,下腹部包块等,发病急、进展快。

多因产后或流产感染及经期性交不洁等而发病。

治宜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为原则。

慢性盆腔炎多由急性期治疗不彻底,病程迁延而成。

也有体质虚弱、预防保健不力而形成。

临床表现为下腹坠胀、疼痛、腰酸痛、月经不调、痛经、带下、下腹部有包块、低热、不孕等,妇科查宫颈肥大或炎症,宫体后位活动受限或固定,或于子宫两侧触及条索状物,或触及腊肠样或不规则圆形肿块等,白带量多、色黄或呈淡黄稀水样,以“血瘀” 多见。

其病机为气血亏虚,邪毒内侵,经络阻滞,瘀血痰浊互结。

治宜益气养血、化瘀通经、软坚散结,兼清热解毒,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一) 急性盆腔炎方药1白头翁、益母草各30g,黄连、黄柏、秦皮各15g。

主治湿热下痢型急性盆腔炎。

若产后恶露不净加贯众炭、益母草各30g;气虚多汗加炙黄芪30g,党参24g;体温39℃加银花50g,蒲公英30g;小腹痛加香附、橘核各30g;包块加炮山甲12g,赤芍24g;盆腔积液加薏米、瞿麦各30g;食欲不振加陈皮12g,茯苓15g,砂仁10g;大便结加大黄10g。

用法日1 剂,煎服10 天不1 疗程。

疗效治疗107 例,1 个疗程治痊愈67 例,2个疗程治痊愈40 例,治愈率100%。

来源河南中医杂志1994,(3): 24 杨云霞方药2银花、蒲公英、黄柏、玄胡、当归各1.4g,乳香0.4g。

用法研末过筛,每500g 药粉加老蜜570g,置搅拌机中拌均匀,搓条制丸,每丸6g,紫外线照射半小时,装塑料袋密封,每次用1 丸,温开水送服,日2 次。

疗效治疗各种盆腔炎者7 万多例,均获满意疗效。

中医医案——盆腔炎(二)

中医医案——盆腔炎(二)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祛湿促孕汤治愈盆腔炎症病案:石某,女,28岁。

主诉及病史:因患宫外孕,左侧附件切除后腹痛腰酸,腹胀;白带多,色黄褐质黏稠;下肢浮肿,尿短赤;经行不畅,血色紫黑。

诊査:脉弦滑,舌质红,苔厚腻。

妇科检查:右侧附件稍紧,压痛(+),有粘连。

西医诊断为慢性盆腔炎、输卵管不通。

辨证:脾不运化,湿热壅遏。

治法:治拟清热利湿,软坚散结。

处方:瞿麦10g 萹蓄10g 车前子10g(布包)败酱草10g草河车10g 冬葵子10g 马鞭草10g 萆薢10g 通草3g 元胡6g 川楝子6g上方药煎煮30分钟,共煎两次,将两次药液混合,每月按经期、中期各服3~5剂,每日1剂,分2次温服,共服药6个月。

药后取得显著疗效,以上各症消除,病愈而怀孕,后正常分娩,产一男婴,母子无恙。

按语本证病机为肝郁化热、气滞血瘀,兼见湿热下注。

方中瞿麦、1萹蓄除心火,利小便;冬葵子甘寒清热利湿;败酱草、蚤休解毒消肿,清热消炎;马鞭草行血凉血,消肿散痛。

运用本方尚需临症加减:若有低热,包块增厚者,加鳖甲15g,穿山甲、青蒿、地骨皮各10g;若血瘀经量少者,加丹皮、丹参、益母草、五灵脂、蒲黄各10g;若赤褐带多者,加茜草炭、蒲黄炭各6g;若白带多者,加椿皮、鱼腥草各10g;若输卵管不通者,加王不留行子、路路通、皂刺、地龙、地鳖虫各10g;若有盆腔脓肿或炎性包块疼痛者,加犀黄丸3g,或活血消炎丸一袋分两次随汤药吞服;若宫颈有炎症、湿热带下者,另用冲洗药方:苦参、芒硝、蛇床子、凤眼草各30g,明矾10g(分两次溶化);有滴虫、霉菌者,加百部、雄黄、苦楝皮各10g;若输卵管不通者,可大便后保留灌肠半小时,药用败酱草、草河车、马鞭草、苦参、莪术各10g,水煎两次为200ml,100ml每日一次,每日灌肠6~8次,三个月为一疗程。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4集,P369,赵松泉医案。

盆腔炎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盆腔炎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盆腔炎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盆腔炎作为妇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常常困扰着妇女朋友们,不仅是在身体上,在心理上也对女性朋友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盆腔炎的正确治疗十分重要。

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西医进行治疗,虽然见效快但是西医副作用太大,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

那么在中医上,盆腔炎又该如何进行治疗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盆腔炎。

盆腔炎是指女性盆腔内的器官及周围相关的组织发生炎症所引起的病理改变。

常见的炎症主要有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

对于盆腔炎的治疗,通常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

对于西医来说,盆腔炎的治疗方式打击都比较熟悉。

接下里我们就来看一下中医该如何治疗盆腔炎。

盆腔炎根据其不同的症状及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种:1.湿热型湿热型盆腔炎患者常见的症状主要是低热,小腹痛且有灼热感,口干但是不想喝水,尿量多且色黄,舌苔腻厚,脉细。

这种类型的盆腔炎最为常见,湿热的治疗应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

常用的处方药为金鸡胶囊:4粒/次,3次/天,温开水送服。

或者采用方剂辩证法:金银花30g、蒲公英30g、丹参18g、赤芍15g、木香12g、茯苓12g,桃仁、丹皮、生地均9g。

症状严重时遵医嘱加延胡索9g。

若患者为寒凝气滞型,则应以温经散寒、行气活血为主。

常用采用桂枝茯苓汤加减。

2、热毒型热毒型盆腔炎患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寒战、头痛头晕,小腹坠痛,带下量多如脓,臭秽,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或弦数。

常用的处方药为野菊花栓,肛门给药,一日1~2/次,1粒/次。

3、淤血阻滞型淤血阻滞型盆腔炎患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下腹部持续疼痛、拒绝按压,舌紫黯,或有淤斑淤点,苔薄,脉沉弦或涩,月经不畅,或者经量过多伴有结块。

常用的处方药为妇女痛经丸:2次/日,9g/次,温开水送服。

4、冲任虚寒型冲任虚寒型盆腔炎患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小腹发冷且疼痛,按压时疼痛有所缓解,带下量多色白质稀,畏寒肢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常用的处方药为温经丸:2次/日,1丸/次,温开水送服。

盆腔炎诊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方案(2012)

盆腔炎诊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方案(2012)

盆腔炎诊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方案(2012年)一、概述:盆腔炎指女性生殖器官及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处发生的炎症。

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种。

急性盆腔炎继续发展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危及生命。

若在急性期未能得到彻底治愈,可转为慢性盆腔炎。

中医的热入血室、带下症亦属于该病畴。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2002年)。

本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根据盆腔慢性炎症体征,结合B超检查、血常规、血沉,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2007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2008年)。

(1)症状: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2)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2项: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一侧附件区压痛。

(3)实验室检查①妇科超声检查:可探及附件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液或增粗,或子宫直肠凹陷积液。

②血常规、血沉检查: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或血沉加快。

③阴道分泌物检查:可有阴道清洁度异常。

④宫颈管分泌物检测:可发现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等病原菌。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2002年)(1)湿热瘀结证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②腰骶胀痛;③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

中医优势病种---盆腔炎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盆腔炎诊疗方案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妇人腹痛(盆腔炎性疾病)诊疗方案【概述】盆腔炎性疾病是妇科常见病,指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部位所发生的炎症。

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几个部位同时发病。

常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厌氧菌及性传播病原体,如淋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经淋巴、血行或直接蔓延至盆腔而引起。

病情发展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祖国医学过去尚无盆腔炎的病名,而将此病归于“妇人腹痛”、“带下病”、“癥瘕”、“热入血室”、“经病疼痛”、“不孕”等范畴。

【西医诊断标准】最低标准是:在性活跃女性及其他存在STI风险者,如排除其他病因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应诊断PID并给予PID经验性治疗:子宫压痛;附件压痛;子宫颈举痛。

下腹疼痛同时伴有下生殖道感染征象时,诊断PID的可能性增加。

附加标准:体温超过38.3℃(口温);宫颈或阴道异常粘液脓性分泌物;阴道分泌物湿性片出现大量白细胞;红细胞沉降率升高;血C反应蛋白升高;实验室证实的宫颈淋病奈瑟菌或衣原体阳性。

特异标准:子宫内膜活检组织学证实子宫内膜炎;阴道超声或磁共振检查示输卵管增粗,输卵管积液,伴或不伴有盆腔积液、输卵管卵巢肿块,或腹腔镜检查发现盆腔炎性疾病征象。

最低标准提示在性活跃的女性或者具有性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若出现下腹痛,并可排除其他引起下腹痛的原因,妇科检查符合最低标准,即可予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由于临床诊断急性输卵管炎有一定的误诊率,腹腔镜检查能提高确诊率。

腹腔镜的肉眼诊断标准有:①输卵管表面明显充血;②输卵管壁水肿;③输卵管伞端或浆膜面有脓性渗出物。

【中医鉴别诊断】1.妊娠腹痛:妊娠期间发生小腹疼痛,以病势较缓的小腹绵绵作痛,或冷痛不适,或隐隐作痛,或小腹连及胁肋胀痛为多见,尿妊娠试验阳性,B超提示宫内妊娠、活胎,可行尿妊娠试验检查予以排除。

2.肠痈:常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可有恶心呕吐及纳差等消化道症状,体检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妇科检查无子宫附件压痛,根据病史可以排除。

盆腔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盆腔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盆腔炎的中医治疗方法盆腔炎是一种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其常常以月经不调、腹痛、腹胀等症状危害女性的身心健康。

专家介绍,对于盆腔炎的发生,中医认为这多是由于女性体质虚寒、气血瘀滞所致。

中医治疗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不会形成耐药性,在这方面可以使用[清炎妇坊贴]调理。

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有个良好的心态,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避免摄入辛辣上火的食物。

盆腔炎的两个证型1、湿热瘀毒型,症见患者微恶寒、发热、有汗,下腹及小腹两侧疼痛、拒按,带下色黄如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治宜清热利湿,解毒化瘀。

2、气滞血瘀型,症见患者下腹部及小腹两侧疼痛如针刺,甚至有包块,腰骶酸痛,舌有紫气、苔薄白,脉细弦。

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盆腔炎的中医药方1、金银花30克,土茯苓15克,牡丹皮10克,通草6克,大黄5克,白鸡冠花15克。

水煎,每日一剂,适用于急性盆腔炎。

2、败酱草、鱼腥草各30克,红花、赤芍各15克,川楝子10克,柴胡10克。

浓煎成300毫升,冷至38℃左右保留灌肠。

治疗前需排便,灌后侧卧15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3、黄连30克,黄柏、黄芩各90克,大黄60克。

共研细末,蜜调或水煎,热敷于下腹部,每日两次。

适用于急性盆腔炎炎症浸润期。

4、丹参20克,赤芍、元胡各15克,木香10克,夏枯草、薏苡仁、败酱草各30克。

水煎,每日一剂,15天为一疗程,适用于慢性盆腔炎。

5、败酱草50克,紫草根15克,水煎去渣加入红糖25克,调匀服食。

适用于盆腔炎病。

6、金银花,败酱草,蒲公英,赤芍,枳壳,木香,然后用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三到五剂,适用于盆腔炎病。

7、乌药,香附,当归,川芎,桂枝,炮姜,五灵脂,生蒲黄,赤芍,炙甘草,然后一起用水煎内服,每日一剂,每剂服两到三次,具有温经散寒,行气活血的功效。

8、槐花10克,苡米仁20克,冬瓜仁20克,水煎去渣,取汁,加入大米50-100克,煮粥食用。

适用于盆腔炎病。

盆腔炎的中医食疗1、桂圆粥:桂圆60克,粳米100克,红糖少许。

中医治疗盆腔炎的方法

中医治疗盆腔炎的方法

中医治疗盆腔炎的方法
中医治疗盆腔炎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中药治疗:中药可以通过改善气血循环、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作用,在治疗盆腔炎方面有一定的疗效。

常用中药包括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黄柏、茵陈等。

2. 针灸治疗:针灸可以通过调节气血、祛除寒湿、消除炎症等作用来缓解盆腔炎的症状。

常用穴位包括关元、气海、足三里等。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以通过按摩穴位、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来改善盆腔组织的养分供应和代谢,缓解炎症、止痛和消肿等症状。

4. 食疗:在中医的理论中,盆腔炎多为寒湿内蕴,因此应在日常饮食中避免生冷寒凉的食物,并经常食用有温暖作用的食物如姜、茴香、丁香、桂皮等。

5. 艾灸疗法:艾灸疗法可以通过温阳调气、祛病逐邪、活血化淤等作用来缓解盆腔炎的症状。

常用穴位包括关元、神阙、气海等。

盆腔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盆腔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盆腔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中医治疗盆腔炎主要通过调理气血、理顺经络、清热解毒等方法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
1. 中药疗法:根据病情的不同,中医会开具不同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见的中药有黄连、黄柏、金银花、连翘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调理脾胃等作用。

2. 中药熏洗:通过将中药制成熏洗液,用药物蒸汽或熏气作用于盆腔区域,以温热渗透盆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炎症,促进病灶愈合。

3. 温热熨宫:将熨斗或其他热源稍微加温后,施加于丹田及下腹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调理盆腔器官功能。

4.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理气血循环,改善盆腔血液循环、调理免疫功能。

常用的穴位有中脘、关元、足三里等。

5. 祛湿疗法:盆腔炎多伴有湿邪,中医常用通过祛湿化痰的方法来治疗。

可选用山药、茯苓、猪苓等药物,帮助排湿、化痰、通经络。

6.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调理对盆腔炎的治疗也很重要。

要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注意保持肠胃道通畅。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盆腔炎的方法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定制化治疗,最好在专业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同时,中医治疗方法需要与西医治疗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鄄城县中医医院妇产科盆腔炎(N73.901)中医诊疗方案(2012年度)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诊疗方案的基础上,根据我院本科实际,总结近两年应用情况,制定本方案一、概述:盆腔炎,中医古籍无此病名,根据其临床特点,散见于“带下病”、“妇人腹痛”、“癥瘕”、“不孕”等病证中。

1983年《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妇科学》已将“盆腔炎”作为中医病名编入,为中、西医通用病名,《中医妇科学》第七版教材中医诊断已采用此病名。

盆腔炎现西医又称盆腔炎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

盆腔炎急性期因病势急,病情较重,必须中西医结合治疗以迅速控制病情。

而中医药对盆腔炎反复发作、慢性盆腔疼痛(相当于以往所称的慢性盆腔炎)的治疗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在防止病情复发、缓解患者疼痛,缩小或消散炎性包块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因此该诊疗方案主要是针对盆腔炎反复发作、慢性盆腔疼痛的中医综合治疗。

二、诊断:中医诊断:盆腔炎N73.901西医诊断:慢性盆腔炎性疾病(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本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根据盆腔慢性炎症体征,结合B超检查、血常规、血沉,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症状: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

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

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2)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2项,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一侧附件区压痛。

(3)实验室检查:①妇科超声检查:可探及附件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液或增粗,或子宫直肠凹陷积液。

②血常规、血沉检查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或血沉加快。

③阴道分泌物检查可有阴道清洁度异常。

④宫颈管分泌物检测可发现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等病原菌。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1)湿热瘀结证: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②腰骶胀痛③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

次症:①经期腹痛加重②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③口腻或纳呆④小便黄⑤大便湄而不爽或大便干结。

舌脉: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2)气滞血瘀证: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②情志抑郁或烦躁③带下量多色黄或白质稠。

次症:①月经先后不定量多或少②经色紫暗有块或排出不畅③经前乳房胀痛④情志不畅则腹痛加重⑤脘腹胀满。

舌脉: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脉弦。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3)寒湿瘀滞证:主症:①下腹冷痛或刺痛②腰骶冷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次症:①形寒肢冷②经期腹痛加重,得温则减③月经量少或月经错后④经色紫黯或夹血块⑤大便溏泄。

舌脉:舌质黯或有瘀点,苔白腻,脉沉迟或沉涩。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4)肾虚血瘀证:主症:①下腹绵绵作痛或刺痛②腰骶酸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清稀。

次症:①遇劳累下腹或腰骶酸痛加重②头晕耳鸣③经量多或少④经血黯淡或夹块⑤夜尿频多。

舌脉:舌质黯淡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腻,脉沉涩。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5)气虚血瘀证:主症:①下腹疼痛或坠痛缠绵日久②痛连腰骶经行加重③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次症:①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②经血淡黯或夹块③精神萎靡④体倦乏力⑤食少纳呆。

舌脉:舌淡黯,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脉弦细或沉涩无力。

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三、治疗方案:(一)中医辨证论治口服中药1、湿热瘀结证: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盆腔炎1号方(科内经验方):银花20g,蒲公英15g,连翘15g,牛蒡子15g枳壳10g,当归15,赤芍15g,苍术12g,黄柏12g,薏苡仁24g,冬瓜仁21g川牛膝15g,生蒲黄20g,制乳没各6g。

加减:下腹疼痛甚酌加延胡索20g,炒川楝子10 g,荔枝核15g;腰骶胀痛明显酌加怀牛膝15g,川续断15g;带下量多色黄酌加贯众15g,土茯苓15g;形成盆腔包块者酌加三棱15g,莪术15g,连翘20g。

中成药:妇科千金胶囊,具有清热除湿,益气化瘀的功效。

适用于盆腔炎湿热瘀结型所出现的腰腹疼痛,带下异常等症。

口服,1 次2 粒,1 日3 次,14 天为1 疗程。

连续治疗1~2 个疗程。

2、气滞血瘀证:治法:疏肝行气,化瘀止痛。

方药:①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当归15g、川芎10g、五灵脂10g,桃仁10g、红花10g丹皮12g、赤芍12g、乌药10g、玄胡索10g、甘草6g、香附10g、枳壳6g。

②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桃仁10g、红花6g、当归15g、生地10g、川芎10g、赤芍12g、牛膝10g桔梗6g、柴胡10g、枳壳6g、甘草6g。

中成药:桂枝茯苓胶囊。

功效活血化瘀消癥,一次3粒,一日3次。

经期停服。

疗程3个月。

3、寒湿瘀滞证:治法:祛寒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①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合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

小茴香6g、干姜6g、延胡索10g、当归15g、川芎10g、肉桂5g、赤芍12g生蒲黄10g、五灵脂10g、制没药6g、桂枝6g、茯苓12g、丹皮12g、桃仁10g。

4、肾虚血瘀证:治法:补肾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①杜断桑寄失笑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加减。

杜仲15g、川续断15g、桑寄生15g、生蒲黄10g、五灵脂、川牛膝10g、大血藤20g、没药6g、延胡索10g、丹参15g、三棱10g、川芎10g。

带下量多者:②宽带汤《辨证录》加减。

白术15g、巴戟天15g、补骨脂15g、肉苁蓉15g、党参15g、杜仲10g、莲肉12g、熟地15g、当归15g、白芍12g、川芎10g、川续断15g。

5、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健脾,化瘀止痛。

方药:理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

黄芪20g、党参20g、白术15g、山药15g、知母10g、三棱10g、莪术10g、鸡内金12g、川芎10g、当归15g、丹参15g、广木香6g。

(二)外治法:1、直肠给药:①妇科灌肠液:红藤30g,,败酱草30,苦参20g鱼腥草15g,没药15g,丹参20g,具有清热解毒除湿,行气活血止痛,消癥散结的功效。

用于盆腔炎属气滞血瘀、湿热瘀结证者。

用法:水煎浓缩200ml 灌肛,每次100ml,温度40℃左右,保留2个小时以上,灌肠前嘱病人排空大便,取左侧卧位,用小枕抬高臀部10 ㎝。

从经净后开始用药,每日1 次,以14 天为1 个疗程,一个月用1 个疗程,治疗2 个疗程,经期停用。

②中药直肠栓剂:康复消炎栓,用于盆腔炎湿热瘀结证者。

用法:直肠给药,1 粒,每日1~2 次,以14 天为1 个疗程,一个月用1 个疗程,治疗2 个疗程,经期停用。

2、中药封包外敷:以白色棉布缝制成大小适中的布袋,装入药物组成:败酱草30g,鸡血藤30g,丹参30g,赤芍30g,乳香20g,没药20g,透骨草60g,苍术30g,白芷30g,三棱30g,莪术30g,连翘30g。

首次以温水浸湿后,隔水蒸40~60 分钟,乘热敷下腹部或腰骶部30 分钟(封包下垫毛巾1~2 张,上罩塑料袋,随着温度下降逐渐拆除),每日 1 次,治疗后药包夏日放入冰箱,冬日放在干燥通风处。

此后每日隔水蒸20~30 分钟同法再使用,每个药包可用5 次。

每日1 次,以14 天为1 个疗程,一个月用1 个疗程,治疗2 个疗程,经期停用。

3、中药药渣外敷:辨证口服中药两煎后药渣外敷。

(三)灸法:根据病情和证型选择应用艾灸、温和灸、隔盐灸,隔姜灸等疗法。

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1、急性盆腔炎应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应彻底、及时,以防转为慢性。

应用抗生素应足量、有效,如高热不退、有脓肿形成应切开引流。

治疗应彻底、及时。

高热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

必要时给予镇静剂及止痛剂。

2、热毒炽盛、邪人营血或热人心包可急服安宫牛黄丸,参照感染性休克的防治原则积极治疗。

3、治疗期间应注意发热、腹痛、带下、实验室检查及盆腔体征等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4、保持外阴、阴道清洁防止反复交叉感染。

注意经期卫生,积极治疗邻近器官炎症,预防炎症蔓延,继发盆腔炎。

5、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防止盆腔炎复发和促迸盆腔炎消退。

本病急性期为妇科危重病,须彻底治疗。

本病慢性期病程长,可反复发作。

五、疗效评价:中医治疗效果:盆腔炎为临床常见多发疾病,我科每年诊治患者千余人次。

针对盆腔炎反复发作、盆腔炎所致的慢性盆腔疼痛,目前采用的中医药治疗方法主要有中药内服、中成药口服、中药直肠给药、外敷等。

根据盆腔炎的不同证型,治疗的方案各有侧重,形成了二、三联疗法。

上述综合治疗方案是我科在多年临床治疗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形成的,其疗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缓解慢性盆腔疼痛我科以辨证论治为核心,内外合治、多途径给药治疗形成的综合治疗方案,对于缓解盆腔疼痛、改善局部或全身症状有明显疗效。

临床研究表明:综合治疗方案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的治疗方法,临床愈显率达70%以上。

(二)消散盆腔炎性包快:包块形成后,增加了治疗难度。

我科该综合治疗方案对于减轻和消除盆腔粘连,消散盆腔炎性包块有较好疗效。

我院应用盆腔炎1号方口服治疗盆腔炎取得确切临床疗效,临床应用数十年,具有清热燥湿,活血消肿之功,适用于盆腔炎属于湿热瘀结证者,近年来治疗盆腔炎患者近500 余例,临床疗效满意,特别是在消散盆腔炎性包块,改善带下量多色黄、盆腔疼痛等症方面疗效突出,愈显率在65%以上,有效率在90%以上。

此外,我院利用中药直肠给药治疗盆腔疾病的优势,研制了中药妇科灌肠液,在缓解盆腔疼痛、消散炎性包块方面疗效显著。

妇科灌肠液治疗慢性盆腔炎60余例临床观察,愈显率为73.3%,总有效率为96.7%。

(三)改善盆腔粘连状况:盆腔炎由于病程缠绵,反复发作,引起广泛的盆腔粘连。

明显增加不孕症和异位妊娠发生的风险。

本治疗方案多途径综合给药,对软化盆腔结缔组织,有较好效果,改善盆腔粘连有待进一步观察探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