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结婚的礼仪
壮族婚俗与社会文化传承
壮族婚俗与社会文化传承壮族是中国的第八大民族,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壮族婚俗作为壮族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婚姻的方式传承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本文将就壮族婚俗与社会文化传承展开论述。
壮族婚俗源远流长,代代相传。
婚姻对于壮族人而言是一种神圣而庄重的仪式,婚俗礼仪繁琐而庄重。
在婚前,男方的家人会准备婚礼所需的各种物品,如绸缎、金银器皿、瓷盏等,以展示财力与地位。
而女方的家人也会为女儿准备嫁妆,象征女方的婚姻负担。
除了物质准备外,壮族婚俗还有一系列的仪式。
比如在婚礼前夜,男方要去迎娶女方,这一仪式被称为“接门”。
男方需要提前安排好婚宴,准备好酒水肉菜,展示自己的盛情款待。
接门仪式过后,男方会将女方接回自己家中,进行进门仪式,以示男方对女方的尊重和欢迎。
这些婚前的仪式营造了浓厚的喜庆氛围,也增进了双方亲朋好友的感情。
而婚礼当天,壮族人会举行盛大的婚宴,不仅要请亲朋好友,还会邀请村里的所有人参加。
婚宴上,男方家长会为女方家长敬酒,表达对女方的尊重。
而女方的家人则会用特制的饭团和素斋热情款待来宾,表示对男方的欢迎。
婚宴现场人声鼎沸,喜庆气氛油然而生。
婚后,壮族夫妻还有一系列的生活习俗。
比如双方会选择一个有意义的日子,举行入洞房仪式。
在入洞房仪式中,男方家长要为新娘换上彩褂并教她如何过新生活,女方家人则要为新郎换上新装并传授家庭贤妻良母的培养方法。
这样的仪式既体现了壮族人对夫妻生活的重视,又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结合得体。
壮族婚俗的特色之一便是“娲娥洗澡”。
壮族人认为新娘出嫁前要沐浴岭南第一美女娲娥的湖水,求得美貌和好福气。
这样的传统闪烁着古老的神话色彩,让婚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神秘感和仪式感,让婚姻变得更加神圣和美好。
壮族婚俗的传承与社会文化息息相关。
壮族人重视亲情和家庭观念,婚姻被看作是两个家庭的联姻,是一种族群文化的传承方式。
通过婚俗,壮族人将家族和社会的连结印刻在每一个婚姻的环节中,使家庭和社会更加团结和融洽。
壮族结婚的礼仪6篇
壮族结婚的礼仪6篇壮族结婚的礼仪 (1) 远道而来的亲家公、亲家母、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对我和我的太太来说,是个非常激动和兴奋的日子.因为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里.我们的儿子和X家的千金经过了相识.相知.相恋.终于幸福的结为夫妻.作为父母的我们,看着儿子从呱呱落地到建立自己的家庭,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儿子能找到这么一个善良.温柔体贴的伴侣我们替他高兴.衷心祝愿他们同甘共苦、永结同心、百年好合。
也希望他们以事业为重,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有时间常回家看看.同时也非常感谢我的亲家为我们培养了一个这么优秀的女儿,我们老两口会象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待她,不会让她在我们家受半点委屈。
儿子,儿媳的婚礼惊动了这么多领导和来宾朋友,我心里甚为不安.也万分感激和欣慰.感谢诸位领导对他们的栽培和关照.希望新人事业有成.不忘领导教诲。
久久结婚网,中国结婚第一门户网站我代表我们全家对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的盛情光临表示衷心的感谢。
希望大家在婚宴上畅怀尽兴,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谢谢大家!壮族结婚的礼仪 (2) I, [Bride's name], take you [Groom's name], to be my husband, mypartner in life and my one true love.I will cherish our friendship and love you today,tomorrow, and foreverI will trust you and honor youI will laugh with you and cry with you.I will love you faithfullyThrough the best and the worst,Through the difficult and the easy.What may come I will always be there.As I have given you my hand to holdSo I give you my life to keepSo help me God我(新娘的名字),请你(新郎的名字)做我的丈夫,我生命中的伴侣和我唯一的爱人。
壮族的婚礼习俗
壮族的婚礼习俗对于壮族的婚姻你了解吗?壮族的婚礼习俗有什么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壮族的婚礼习俗壮族的婚姻,有自由恋爱和父母包办的形式,一般婚前享受充分的恋爱自由,但父母干涉包办也时常有。
壮族一般实行一夫一妻制。
妇女和男子一样都是家庭的劳动力,但仅有男子有继承权。
其婚姻制中盛行”不落夫家“或”坐家“,有些地方还保持这种习俗。
壮族女子出嫁日一是梳头:由媒婆、送嫁婆帮新娘梳头,新娘则边唱”哭嫁歌“,从早上哭到离开娘家,有哭”爹娘“、”兄弟姐妹“、”姑爷“等多种哭嫁歌。
主要内容有歌颂父母养育之恩,有埋怨生为女孩要出嫁,有埋怨兄弟自己嫁出后独占家产,或是对一同长大的姐妹的留恋等等,曲调婉转缠绵,催人泪下。
“哭嫁”是流传于壮族农家的一种婚嫁习俗,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壮族农家大部分人居住的地方,群山连绵,地势偏僻,交通不便,姑娘出嫁之处,近到2至3里,远则数百里,跨省、跨县、跨乡、天隔一方,一别难见。
”相见时难别亦难“,不知何时是归期,思前想后,不禁潸然。
“哭嫁”,是勤劳勇敢,淳朴善良,尊老爱幼,热情好客的壮家人告别家人,答谢亲友的感情流露和心灵表白。
所谓“哭嫁”,就是姑娘出嫁时,以“哭”代说,倾诉衷肠,表达离情,招呼来宾,告别亲人的一种形式。
姑娘出阁时,要吃“离娘饭”。
办酒前夕,由家庭中最年长的女性长辈给姑娘梳妆,打扮成年妇女模样。
晚上鸡叫头遍时,在堂屋前举行仪式,焚香燃纸,祷告先辈。
先哭祖父(母)、父母、以谢多年养育之恩,表达依依惜别,谓之“开声”或“启声”。
青年男女结婚后,新娘便返回娘家居住,遇重大节日和农忙时节才到丈夫家短暂居住,直到怀孕之后才长住婆家。
因此,“不落夫家”的时间为三、五年不等。
在历史上,“不落夫家”期间有性自由,近代受儒家文化影响,认为这是一种不正当的行为,遭到严禁,违者或离婚,或赔偿一定的财物。
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壮族的礼仪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做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有时一餐饭吃五、六家。
传统婚俗---壮族
传统婚俗---壮族传统婚俗 ---壮族岑春徽壮族是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壮族有自己的习俗和文化,特别是有特色的结婚习俗,壮乡婚俗要走以下几个程序。
物色对象。
找对象一般是叫媒人帮物色人选或请旁人介绍。
这一阶段叫物色人选。
一般是男方主动出击,当男方看中哪个意中人时,就准备一些糖饼托媒婆去求婚。
媒婆介绍男方的家庭情况之后,如果女方家认可就收下那些糖饼,并挽留媒婆留下来吃餐饭,这样就说明女方家初步同意这门亲事了;如果女方家委婉地退回糖饼或不热心,那估计物色的人选十有八九谈不成。
相亲。
经过媒婆苦心推介,如果女方同意,就初步确定人选,进入相亲(壮语叫会面认识)程序。
即使双方原先已认识,也要走这个程序加深情感。
那时集市是农村姑娘小伙相亲谈恋爱的场所,因为集市时四面八方的人来集聚,也只有赶集才能碰面。
这样媒婆就约定双方在某个圩日相亲,男女方都带相等的两个或三个朋友陪伴当参谋,由媒婆带领双方到饭馆里相会。
媒婆简单介绍双方的名字后就离开,由他们自己谈。
各人找好座位后,男方主动买每人一碗米粉,端到各人面前,加之男方早先准备的一些糖果或零食,就这样一边吃一边谈。
谈的时候多是双方的陪伴人先开口,而且是女方问的多,若是遇上女方口齿伶俐的同伴,男方就被“旁敲侧击”问个不停。
散席前,男方满意的就买些小礼物送给女方,如送每人一张毛巾、手帕等。
这叫定情物,不贵重,只是表达情意。
碍于情面,男方送的小礼物,女方一般都先收下。
见过面的双方各自走开,走到小巷的僻静处翘首以待媒人的传话,急切地想知道对方的态度。
其实,不用等媒人的传话,在送小礼物时就大体觉察到了,只是等媒人的确认罢了。
比如,男方大方地送给小礼物,女方愉快地接受,说明双方合意了;如果女方推三推四,说明心里已不满意了;再如男方不主动送小礼物,也说明不合意。
“合命”,也叫定婚。
如果双方合意了,过后男方委派媒婆带一篮子糯米饭和几斤肉去女方家,索要女方的出生时辰,男方再拿回去“合命”,一般认为合适的就可定婚。
壮族习俗 壮族人结婚要遵守哪些礼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壮族习俗壮族人结婚要遵守哪些礼俗导语:壮族实行一夫一妻的氏族外婚,同姓不同宗可以通婚。
过去盛行媒妁之言、父母包办,早婚现象很普遍,一般十三、四岁即由父母包办订婚。
订婚由壮族实行一夫一妻的氏族外婚,同姓不同宗可以通婚。
过去盛行媒妁之言、父母包办,早婚现象很普遍,一般十三、四岁即由父母包办订婚。
订婚由媒人把奶银钱、酒菜及孝敬女方父母的衣服和给姑娘置办的衣服、首饰送到女家。
成婚时,向祖宗献饭,拜家堂,告祖宗,婚仪与汉族相同。
人赘婚俗称“上门”,礼与娶妇同,但仪式从简,不要男家聘礼,由女家酬客宴宾。
有“转房”婚俗,但仅限于兄死嫂转为弟妻,今已少见。
长期以来,盛行婚后“坐家”,女子婚后即回娘家。
“坐家”期间,男女双方有社交自由,但行为必须在父母管教下进行,待怀孕或生子后才开始到夫家长居(逢年节和农忙时节,可由丈夫或其弟妹接回来短住)。
若是三、五年仍不孕,但弟妹已长大结婚,就得“落夫家”,反之则改嫁。
1981年以后,“坐家”的时间已大大缩短,约三、五个月甚至个把月就能与丈夫长久同居。
个旧、蒙自、开远等市、县称“土佬”的壮族,“坐家”的习俗已有改变,婚后即落夫家。
男女青年也有自由恋爱的,凡赶街子或节日,通过对唱山歌、抛花包(刺绣的球形香袋)等方式进行择偶,但即使双方情投意合,也须征得家长同意并通过“合八字”方可成婚。
结婚时,“土佬”和“侬人”盛行水泼新郎,“沙人”则盛行水泼媒人。
接亲之日要挑粑粑去新娘家。
“侬人”拜堂时长辈要为新郎、新娘起结婚名,以后公婆呼媳妇的结婚名,岳父母呼女婿的结婚名。
开远、蒙自的“土佬”请媒说亲,第一次就要带酒肉,俗称“打狗菜”。
订婚称“吃水酒”,结婚则称“献饭”。
接亲时,女方大门紧闭,男方陪郎生活常识分享。
广西结婚风俗流程
一、广西结婚女方有什么风俗广西结婚男方到女方家有以下这些风俗。
1、包小婚合婚中认为男女无“相克”之处,就包小婚(订婚)。
男方给女方送“小水礼”,一般送酒7.5公斤、半头猪、大米77.5公斤、礼银160元、奶银66元、两个长头土布以及首饰等。
订婚后,每逢节日要给岳父家送礼物,如端午节送糯米,中秋节送月饼,春节送肉和粑粑等。
2、包大婚双方家庭通过媒人商定结婚日期。
婚期决定后检查身体,领取结婚证书。
婚前半年内,女方根据男方家庭经济情况要“包大婚”的礼物,钱多少不定、但要求带六字,如260等。
其他还要有如1头猪、一驮米及够办酒席的酒和菜、几套衣服及鞋子、银手镯、双股圆腰后链、银、“蓝丝”针筒、管头等。
如果男方经济情况好,女方则要金戒指和耳环等。
包大小婚都要请客,送去商定好的礼银,作为准备女方的嫁妆如双人床、垫盖用品、箱子、衣物等。
3、结婚婚期前一天男方家要“过礼”,即送1头猪,挑一份“水礼”包括糕点、茶、酒、小菜钱、新娘穿的红绿衣裤等。
“过礼”后第二天举行婚礼。
男方新郎。
媒人及陪郎骑马到女方家时,要有人出来迎接。
拜天地后,女家摆出鸡、鱼、肉3碗茶招待,意为鸡飞鱼走,吃完后就起身返男方家,嫁妆也跟随送走。
二、西女方出嫁流程广西女方结婚出嫁流程大致为以下这些流程。
1、提亲在双方感情稳定了之后,男方父母应该亲自到女方家中提亲,表示对女方的尊重。
在提亲的时候会商量到婚礼时间、婚礼的各项事宜等等。
2、定亲提亲成功之后,那么便会定亲,一般男方会准备好聘礼,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彩礼等,以及一些给男方父母的礼品等等。
3、嫁妆女生的嫁妆建议用红皮箱来装,箱子内应该有剪刀、梳子、镜子、衣物和床被等等。
结婚未满一个月,新郎是不可以看箱子中的镜子的。
4、安床安床的时候需要将梳妆台上的镜子用红纸给蒙上,在迎亲第二天新娘子亲自打开。
安床的时候还需要点亮一对灯,一直添油,直到女生回娘家回来之后,等它自然熄灭便收起来。
5、迎亲迎亲前一天晚上,准备好第二天要用的东西。
详述:壮族的风俗
详述:壮族的风俗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丰富多彩的风俗文化。
壮族的风俗习惯与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紧密相连,凝结着他们世代相传的智慧和价值观。
壮族的婚俗是他们最重要的风俗之一。
在壮族社会中,婚姻是人生最重要的大事之一,婚礼被认为是一种祭祀仪式。
婚礼通常在农历五月或农历十月举行,整个过程持续三天。
壮族婚礼以唱歌、舞蹈和饮酒为主要表演形式。
新娘通常身穿华丽的壮族传统服装,新郎则穿着壮族男子的传统服饰。
婚礼上,亲友们将亲自动手为新人穿戴红绸子,以祝福他们新婚快乐,婚后美满。
壮族的饮食文化也是其独特的风俗之一。
壮族人以米饭为主食,尤其是糯米饭。
他们擅长制作各种米饭制品,如酸辣粉、米粉和蒸米饼等。
此外,壮族人也喜欢食用野生动物和山珍海味。
在传统节日和重要场合,壮族人还会准备丰盛的宴席,招待亲友和客人,以展示他们的好客和热情。
壮族的音乐舞蹈文化也是其独特的风俗之一。
壮族人善于歌唱和舞蹈,他们的歌曲通常表达着他们对自然、生活和爱情的热爱。
壮族舞蹈以优美、热情和奔放著称,常常伴随着壮族的传统乐器如马头琴、唢呐等。
壮族舞蹈通常以庆祝丰收、祈福和婚礼为主题,在节日和庆典上表演。
此外,壮族还有许多其他独特的风俗习惯,如壮族的传统服饰、传统建筑、传统技艺等。
壮族的传统服饰以绣花和彩色布料为特色,色彩鲜艳,花纹繁复。
壮族的传统建筑以木材和石头为主要材料,结构稳固,独具特色。
壮族的传统技艺包括壮锦织造、瓦屋顶制作、银饰制作等,这些技艺代代相传,成为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体而言,壮族的风俗文化丰富多样,充满了独特的艺术和智慧。
这些风俗习惯不仅体现了壮族人民的传统价值观,也成为了世代传承的财富。
壮族的风俗丰富多彩,展示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独特的文化特点。
壮族婚俗的流程是什么
壮族婚俗的流程是什么壮族婚俗的流程是什么少数民族有着独特的风俗,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和汉族都还是有差别的,比如婚俗。
那么,壮族婚俗的流程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壮族婚俗流程1、送亲新娘穿着壮家的盛装,戴着银项圈、银耳环、银手镯,用大红布盖头,在众多送亲者的簇拥下,告别家人前往新郎家。
广南一带姑娘出嫁时要痛哭一场,并唱(哭嫁歌)离开家门,其他地方的新娘则不哭。
送亲的队伍多数为步行,也有骑马和乘汽车、马车和拖拉机的。
一路上要吹奏唢呐。
鸣放鞭炮,遇有桥和沟,都要给“走路线”。
送亲的队伍中,还有不少的歌手,他们一路走一路唱,更增添了婚日的喜庆气氛。
来到男方家门口,一般要等到临天黑前才让新娘跨进男方家门坎,时夺不到不能进。
届时,男方家点灯上香,庭院和堂屋灯火辉煌,新娘才款款迈进男方家门坎。
新娘进屋后,按习俗,送亲者要把新娘的嫁妆和结婚用品一一陈列展示,有的地方还一一过秤,以显示嫁妆的丰富和娘家的阔气。
之后,要举行拜堂仪式。
壮族婚俗流程2、成亲拜堂时,堂屋上方坐长辈,下方坐亲戚,新郎新娘在衣袖上扎红绣球,并肩站在堂屋中央。
在主婚人的主持下,新郎新娘先拜天地神灵,再拜长辈乡亲,宾客也纷分祝福新郎白首偕老,永不分离。
拜堂过后,新郎新娘送入洞房。
进洞房时有个别地区还流行新郎新娘抢先进门的习俗。
据说是谁抢先,谁今后就不被对方欺侮。
因此,新郎新娘都争着先进洞房,引得宾客开怀大笑。
当男方家宴请宾客时,新郎新娘要双双前来敬酒,先酒长辈,后敬小辈。
这时候,宾客可以捉弄新郎新娘,或让他们表演节目。
晚上,青年男女可以来闹房,还可以请歌手唱歌,还可以拿新郎新娘逗趣取乐。
洞房里、堂房中、庭院内,到处是欢笑声和甜美的`歌声!到了一定的时候,新郎新娘还要向大家敬献壮家特有的糖茶。
喝着甜津津的糖茶。
宾客的心里都暖融融的。
壮族婚俗流程3、回门第二天,新婚夫妇要到女方家回门。
回门的时候,新郎新娘都有人陪伴,男方要带给女方家一桌酒菜,并携带鞭炮,一路鸣送进入女方家,表示对女方父母及亲戚的答谢。
广西壮族农村结婚风俗
广西壮族农村结婚风俗一、广西壮族农村结婚风俗壮族的结婚典礼主要分为四个大步骤:接亲、送亲、成亲、回门。
这四个步骤就类似于汉族婚俗中的“六礼”。
历史上,壮族曾普遍实行早婚,根据有关地方志书记载:“依人,多早婚”,婚姻形式基本实行自由恋爱和父母包办的双轨制。
父母包办必请媒人说婚。
媒人说婚通常要进行若干次,第一二次去女家,若女方父母亦有意,则以便饭招待。
如此往返三五次,即可议定亲事,并以“合八字”订婚。
订婚礼银很重,一般须送与女子全套银制饰物。
父母包办婚姻,在壮族中亦占有一定地位,男女通常在十三四岁、有的早在七八岁就被双方父母“合八字”定了终身。
1、送亲新娘穿着壮家的盛装,戴着银项圈、银耳环、银手镯,用大红布盖头,在众多送亲者的簇拥下,告别家人前往新郎家。
广南一带姑娘出嫁时要痛哭一场,并唱(哭嫁歌)离开家门,其他地方的新娘则不哭。
送亲的队伍多数为步行,也有骑马和乘汽车、马车和拖拉机的。
一路上要吹奏唢呐。
鸣放鞭炮,遇有桥和沟,都要给“走路线”。
送亲的队伍中,还有不少的歌手,他们一路走一路唱,更增添了婚日的喜庆气氛。
来到男方家门口,一般要等到临天黑前才让新娘跨进男方家门坎,时夺不到不能进。
届时,男方家点灯上香,庭院和堂屋灯火辉煌,新娘才款款迈进男方家门坎。
新娘进屋后,按习俗,送亲者要把新娘的嫁妆和结婚用品一一陈列展示,有的地方还一一过秤,以显示嫁妆的丰富和娘家的阔气。
之后,要举行拜堂仪式。
二、瑶族的婚礼习俗由于瑶族内部支系不同,婚姻文化也千差万别。
但一夫一妻制是各地瑶族基本的婚姻制度。
瑶族青年男女到了一定的结婚年龄他(她)们或父母就会通过恰当的方式选择伴侣。
婚前自由恋爱瑶族男女婚前有充分的'社交自由。
他们一般通过生产劳动、节假日、参加婚礼、走亲访友、赶集等活动来结交彼此心爱的人。
有的求爱方式还很有特色,如有隔窗对唱、吊楼谈情、圩日择侣或伞下相会等。
广东连南县的八排瑶盛行隔窗对唱。
当地瑶家姑娘的卧室之前或之后一般都开有一个求偶的窗口,到了三更半夜未婚的小伙子点着火把或打着手电筒前来寻找姑娘对唱。
广西婚嫁习俗
广西婚嫁习俗在广西也有着一些不同民族的婚嫁习俗,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广西婚嫁习俗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广西结婚习俗广西汉族结婚习俗:(1)、男为结婚,女为于归,男女双方均设筵席迎宾客,一般为三天,分入场、正席、散席。
个别地方以第三天为正席,谓之为隔日酒,女方设筵所需的主要物品,均由男方以聘礼提供,有猪肉、鸡鸭、大米、喜酒、山味(木耳、香茹等)、海味(尤鱼、螃蟹等),饼干、面条、香烟、礼炮、红烛、红绒等。
女方的内亲(如外祖父、外祖母、舅爷等),要猪蹄一只(猪脚的上半部分,约两斤重左右),还要一只回去奉祖。
(2)入场那天,男家备齐礼物,由媒人领队送去女家,在清代民初,所有礼物用石脚抬去(石脚:木料制成,为长方形的一种担具,用至四十年代后期,之后多用手扶拖拉机代替),两人抬一担,抬和担都要成“双”,以示吉利。
(3)安床,由夫妻两全,有子有女,如且必须是男丁头孩的人按择日先生拟示时辰吉时及方位安床、铺席、设账,安置完毕要道上几句吉语,说:“吉日安床,两姓成双,夫妻合好,生子生孙”。
(4)男方外家如外祖父母、舅爷父等人,一般在入场当天就来庆贺,有些地方来时先在村边略停,未直接进屋,要主人家亲自或派人邀请,备些清水、香烟、茶水、毛巾等,在外洗面,喝茶之后才进屋等礼数,否则,外家亲戚则结队哄然返回,对外家要特别的招待,要在中堂设席,由专人旁待。
否则,主人或代东要遭诸多指斥,甚至不欢而散,现在这种现象已大为减少。
(5)正席当天,远近亲友,齐来道路贺宴饮。
司簿官应对来贺之亲的礼物、礼金作登记,也要提前写喜联张贴,备写各种喜红、代东、司簿、厨师等大小十多个红包和各种拜帖礼目,做庚谱对联。
庚谱对的字数要遵循“生、老、病、死、苦”五格出对联,即不能空落在“病、死、苦”三字上。
有些司簿出庚谱对联专想出难题,企图难倒对方,以表自己的才学高深。
早餐后,去女家接新人员要带好礼物、礼炮出发,有乐队(唢呐、大号等),采旗四至八面,一路鸣放礼炮,大吹喜乐,新郎在伴郎的陪同下前往。
壮族结婚风俗 壮族所谓的“欧贵”婚姻是什么样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壮族结婚风俗壮族所谓的“欧贵”婚姻是什么样的
导语:“欧贵”在壮语中是“娶女婿”的意思,即男人上门。
在桂滇边驮娘江流域的壮族群体中,至今仍流行“欧贵”的女娶男嫁婚俗。
在边远的村寨里,
“欧贵”在壮语中是“娶女婿”的意思,即男人上门。
在桂滇边驮娘江流域的壮族群体中,至今仍流行“欧贵”的女娶男嫁婚俗。
在边远的村寨里,“欧贵”婚姻比例更是高达60%。
“欧贵”婚姻中,婚事由女方操办,男从女居,家庭结构中没有婆媳、姑嫂等关系,从而创造出更为自由、和谐的家庭关系。
在悠久的句町古国,句町祖先们打破了“男娶女嫁”的习俗,采取纳婿上门的方式结成婚姻。
“欧贵”婚姻是人类婚姻史上从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婚演进的一种婚姻形态,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一种婚姻文明。
欧贵婚姻中,由女方操办婚事。
女方家中亲戚与乡邻帮忙装饰新房或在厨房做饭。
女方娶亲要经过以下流程:
制作红包
女方需制作红包,红包包含双层意思:一个是图喜庆的意思,另一个则是“分别钱”的含义。
因为小伙当了上门女婿后,就很少有时间回自己父母家。
结婚时,发给男方红包,就意味着他要与儿时的伙伴、曾经的生活告别。
迎亲
新娘坐在洞房里等待新郎的到来,迎亲事宜由伴娘与媒人主要负责。
虽然现在许多地方可以坐车过去,可是壮乡人娶亲还是沿用老祖宗留下的规矩,无论多远一般都走着去迎亲。
娶女婿过“三关”
迎亲队伍到达男方家后,男方家人用长竹竿横着不让进去。
娶女婿得过“三关”,要经过一番考验。
第一关是“喝酒”,酒由媒人喝;第二关
生活常识分享。
壮族结婚风俗
壮族结婚风俗壮族结婚风俗是古老而丰富的文化遗产,描述了这个多民族的群体的习俗和传统。
壮族结婚有许多个环节,有的是独立的礼仪,有的又相互连接在一起,组成一套完整的婚礼流程。
这套完整的婚礼流程展示了壮族人对婚姻和亲情的尊重,也体现了对人际关系中心理上的重视。
婚礼的准备阶段通常发生在新婚夫妇的家庭中,包括跟父母商量结婚的事宜、选婚期和办婚宴等事宜。
酒菜和礼品是婚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新娘家庭提供酒菜和特产,新郎家庭提供婚礼礼品。
除了传统的鸡、猪肉以外,还有其他新鲜的食材,例如红枣、桂圆等等。
壮族的结婚仪式主要分为买媳妇仪式和婚礼仪式两个部分。
买媳妇仪式是婚姻中的第一步,也是婚姻的基础。
在这个仪式上,新郎一行人与新娘亲人谈媒,订婚即定亲。
只要双方同意,女方家人会送一些特殊的礼品给男方,象征着将女儿嫁出去。
之后,新郎和他的亲友会前往新娘家庭,品尝新娘亲族提供的酒菜,这也被称为“闫门”。
之后,男方会将礼品交给女方家人,这种礼物可能是柿子或其他当地特产。
婚礼仪式是壮族结婚的第二个部分。
新郎会在婚礼仪式前找一个由长辈组成的团队,称为“接亲队”。
接亲队的组成非常严格,通常需要由年长的男子担任队长,以确保仪式的正常进行。
这个团队将把新娘护送到新郎家。
当新娘进入新郎家门后,婚礼仪式会正式开始。
新娘会被请到新郎祖宗的牌位前,和新郎一起敬拜祖宗和天地。
之后,新人会拜神改名,把旧名字改为新名字。
接下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过门仪式。
过门仪式分为三个环节:踩门楹、快搭桥和呼佛贺寿。
踩门楹是指新娘在进门前踏过门楣,象征着她将来将担任家庭的一份子。
快搭桥是将一张桥搭在新人脚底下,象征着新人生活稳定和长久。
呼佛贺寿是新娘在家庭神像面前,祈求上天保佑新人健康和长寿。
这些环节完成后,新娘和新郎正式成为夫妇,共同接受来自亲友和社区的祝福和祝福。
在婚礼晚宴上,家庭成员和朋友将在一起享受美食和猜谜等娱乐活动。
在婚礼当天,壮族人会举行各种传统表演和艺术演出,例如锣鼓表演、舞蹈、唱歌等等。
广西民俗文化简单介绍
广西民俗文化简单介绍广西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在这片土地上,不同的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这些文化都在广西的历史长河中得以传承和发展。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简单了解一下广西的民俗文化吧。
广西的民俗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壮族的婚礼习俗了。
壮族是广西最大的少数民族,他们的婚礼仪式极为庄重隆重。
在壮族婚礼中,新郎要先向新娘家提亲,经过一系列繁琐的程序,最终确定结婚的日期。
婚礼当天,新郎要骑着大红花轿去迎接新娘,随后进行一系列的祭拜仪式。
除此之外,壮族婚礼还有许多特色的习俗,如新郎新娘要喝婚宴上的酒,以示对双方家庭的尊重和感激。
除了壮族的婚礼习俗,广西的民俗文化还有许多其他有趣的方面。
例如,广西的端午节习俗十分独特。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会挂起艾草和菖蒲,以驱邪辟邪。
此外,还有人们划龙舟、吃粽子、系五色丝线等传统习俗,以祈求平安和健康。
广西还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活动,如广西民歌、广西民间舞蹈等。
其中,广西民歌以其悠扬动听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而闻名。
广西的民间舞蹈则以其独特的舞蹈动作和鲜艳的服饰而吸引人们的目光。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是广西人民娱乐的方式,也是他们表达情感和展示文化的重要途径。
广西还有许多与自然环境相关的民俗文化。
例如,广西的渔民们信奉渔神,并在每年的渔民节上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以祈求丰收和平安。
而壮族人民则信奉木奉水,他们会在每年的春节期间举行祭奠活动,以感谢神灵的庇佑和祈求来年的好运。
总的来说,广西的民俗文化丰富多样,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
这些文化传统不仅是广西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他们对历史的记忆和传承。
通过了解和学习广西的民俗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和地区的传统,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的发展。
希望广西的民俗文化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传承,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这片土地上独特而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各地婚嫁习俗:广西壮族的婚嫁习俗
中国各地婚嫁习俗:广西壮族的婚嫁习俗每个地区有每个地区独特的婚嫁习俗,在广西,壮族人谈恋爱都是要对歌的,如果你不会唱歌就尴尬了。
今天就给大家讲讲广西壮族的婚嫁习俗。
父母包办历史上,壮族曾普遍实行早婚,根据有关地方志书记载:“依人,多早婚”。
父母包办必请媒人说婚。
媒人说婚通常要进行若干次,第一二次去女家,若女方父母亦有意,则以便饭招待。
如此往返三五次,即可议定亲事,并以“合八字”订婚。
订婚礼银很重,一般须送与女子全套银制饰物。
父母包办婚姻,在壮族中亦占有一定地位,男女通常在十三四岁、有的早在七八岁就被双方父母“合八字”定了终身。
自由恋爱男女青年婚前有社交自由,但双方即便情投意合,也需征得父母同意后才能结婚。
自由婚姻的主要方式是男女青年通过唱山歌择偶。
此种方式当地谓之“唱流”或“赶风流”。
长期以来,在壮族婚姻生活中已成为一种制度,直至解放前后,广南一带壮区仍然十分盛行。
在壮族社会中,男女通常在十二三岁起就须学会唱几首山歌,到十七八岁时,必须能学会即情歌。
唱山歌地点有着严格规定,无论在僻静的山村,或于街日闹市,都必须是大家所公认或任何人都能看见的地方。
时间则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季节而定。
各地每年举行次数不一。
说到这,大家是否想起了歌仙“刘三姐”的甜美嗓音。
广西壮族特色恋爱方式:对歌:壮族人对青年男女的交往是持开放的态度,有山歌唱到:“老人也有十七八,父母也有风流时。
”成年的壮族青年男女外出赶墟,在田野、村头对唱山歌(有很多色色的歌词啊!),一般父母不会加以约束。
而封建社会中汉族对儿女(特别是女儿)的约束是有名的。
所谓的“大门不迈,二门不出”是也。
因此,对歌成了壮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主要方式之一。
在壮族社会中,男女通常在十二三岁起就须学会唱几首山歌,到十七八岁时,必须能学会即情歌。
唱山歌地点有着严格规定,无论在僻静的山村,或于街日闹市,都必须是大家所公认或任何人都能看见的地方。
时间则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季节而定。
壮族的传统习俗与社会礼仪
壮族的传统习俗与社会礼仪壮族是中国民族中人口较多的一个民族,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遗产。
壮族人民世代传承着丰富多样的传统习俗和社会礼仪,这不仅是他们民族特色的体现,也是对先辈智慧的传承和对生活的热爱表达。
本文将详细介绍壮族的传统习俗和社会礼仪,以展现壮族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
一、壮族婚俗与婚姻制度壮族人民非常注重婚姻制度和婚俗仪式,在婚姻中保留了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
婚礼准备工作通常需要提前几个月进行。
在壮族的婚姻制度中,一夫多妻并不罕见,但如今已经较少见于现代社会。
壮族的婚礼通常以盖房子为开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
男方需要亲手修建一座新房,以示对婚姻的承诺和负责。
婚礼当天,男方要身着盛装前往女方家中迎亲,这个过程被称为“拉花轿”,由一群年轻壮汉抬着豪华的花轿,场面热闹非凡。
婚礼现场,壮族人民会举行各种各样的仪式,如敬茶仪式、糖茶儿仪式等。
新娘会以壮族传统服饰为婚礼着装,华丽的服饰和精致的发饰充分展现出壮族妇女的魅力和优雅。
二、壮族传统节日与节庆习俗壮族传统节日众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壮族三月三节。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壮族人民会隆重庆祝这一节日。
在节日当天,人们身着传统服饰,载歌载舞,共同参与各种庆祝活动。
主要的庆祝活动包括舞狮、划龙船、踩高跷等。
此外,人们还会举行射箭、摔跤等传统体育比赛,以展示壮族人民勇敢、坚韧的精神风貌。
除了三月三节,壮族还盛大庆祝年节、米节、麦节等传统节日。
在这些节日里,人们会进行丰富多样的活动,如祭拜祖先、舞狮、唱山歌、吃特色美食等。
这些节日不仅丰富了壮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也对壮族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壮族社交礼仪与风俗习惯壮族人民非常重视社交礼仪,注重尊重和友好。
在壮族社交场合中,人们常常会相互问候并握手,这是表达友善和尊重的方式。
此外,让座、邻里互助等行为也是壮族社交中的常见礼仪。
饮食文化也是壮族社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壮族饮食中,人们一般采用共食制,一家人或一群朋友聚在一起共享饭菜。
广西壮族三传统习俗有哪些
广西壮族三传统习俗有哪些广西壮族三传统习俗是壮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中包括了婚礼、葬礼和节日等方面的习俗。
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壮族人民的文化传承,也反映了他们的民俗风情和生活方式。
本文将分别介绍广西壮族三传统习俗的相关内容。
婚礼习俗壮族的婚礼习俗被誉为世界上最隆重、最精彩、最美丽、最具文化内涵的婚礼之一,因此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看和学习。
婚礼仪式包括了道媒、正日、夫妻回门、排场等多个环节。
其中,道媒是指前往女方家请求媒妁来聘娶女方;正日则是指新娘离开家庭并举行婚礼,并穿上婚礼专用服装;夫妻回门则是指新娘回到自己父母家中拜访和长辈们道别;而排场则包括了红头巾、喜彩、醒花、饺子等多个项目。
此外,壮族的婚礼习俗还有许多表演和节目,如壮锣鼓、芦笙、舞龙、舞狮、抬新人、拍门等,这些活动都是为了庆祝新人迈入婚姻生活,表达对新人的祝福和祝愿,加强家庭和社区的联系和凝聚力。
葬礼习俗壮族的葬礼习俗同样非常重要,尤其是在追思死者的同时表达他们对死者的尊重。
根据壮族葬礼习俗和传统思想观念,死者的身体是由先天阳气和后天阴气结合而成的,意味着他们的死亡不仅仅是身体的消失,也是身体和灵魂的分离。
因此,壮族人们相信他们死后的魂灵能够长久存活,穿越世界、进入天堂或地狱。
壮族的葬礼包括了多个环节,例如每逢清明节和中秋节,亲友必须到逝者墓前祭拜;最后善后,要为逝者安排膳食、祈福、清理灵位等。
此外,壮族人们相信死者会继续生命,因此要举行较为盛大的追悼礼,用多种礼俗表现对死者的尊重和哀思。
节日传统习俗壮族节日包括了很多传统的习俗,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百花节、天边刀等。
其中,三月三节是壮族民间传统的节日,具有非常浓厚的文化内涵。
在这一天,壮族人们会穿上传统的锦缎衣服、戴上红头巾,欢聚在一起,进行吃草稿、跳舞、歌唱、打牛等民俗活动,体现出了他们的文化娱乐和传统习俗。
此外,壮族还有很多其他的节日和庆典活动,例如四月八舞节、五菜节、六月六龙船赛、十二月儿童节以及吊秤节等。
壮族结婚的基本礼仪
壮族结婚的基本礼仪
1.【问题】壮族结婚的基本礼仪。
【答案】一、招赘俗称上门,是男子入女家为婿的婚*形式。
历史上的上门,没有儿子的可以招婿,有儿子的也可以招婿。
上门的来了,当儿子看待,更其姓,改其名,姓从妻。
所以壮人称上门为“很栏”,直译为上门、进门。
意译则是“加入另姓家族”,因为“栏”字在壮语中有“家”、“姓”两个含意。
这显然是氏族可以接收新成员的遗风。
不过少数地方认为上门不光*,叫做“扛楼梯”,意思是低人一等。
二、改嫁寡妇改嫁,虽然允许,但仪式凄凉。
夫死,说是她克的。
中年以后的寡妇,一般不改嫁,否则社会舆论耻笑。
寡妇可以和男方见面,自己敲定。
婚礼极简单,男方派一老妇去接即可。
如子女年幼,可以带走,但必须改从夫姓。
也有个别的改嫁是招夫上门。
三、续娶壮族中年男子丧妻,一般均要续娶,但也有不续娶的,不续娶的,多是贫苦之家。
被续娶的女方,多为接丧夫的中年人,往往有一两个孩子。
若孩子年幼,可以随母到男家生活。
续娶的礼仪也很简单,男家派两个妇女送去两套新衣服给女方。
便把她接回来。
女方从丧夫家出来只能走后门。
壮族婚俗调查报告
壮族婚俗调查报告壮族婚俗调查报告一、引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而壮族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其婚俗更是令人称奇。
本文将对壮族婚俗进行调查,并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二、婚前仪式壮族婚俗的第一步是婚前仪式。
在壮族传统中,婚姻不仅仅是男女之间的事情,更是两个家庭的联姻。
因此,在婚前,双方家庭会举行一系列的仪式来确认婚姻的意愿和决心。
其中最重要的是“提亲”仪式。
男方会带着一份礼物前往女方家庭,表示自己的诚意。
如果女方家庭接受了礼物,就代表着双方家庭同意这门亲事。
三、婚礼仪式壮族的婚礼仪式非常庄重而隆重。
在婚礼当天,男方会派出一支队伍前往女方家庭接新娘。
这支队伍由鼓手、花童、伴郎和伴娘组成,穿着盛装,载歌载舞。
而女方则会派出一支队伍来迎接新郎。
两支队伍在村中相遇后,会进行一场盛大的“对歌”比赛。
男女双方会互相唱出自己的心声和祝福,以表达对彼此的爱意和祝福。
四、婚后习俗壮族的婚后习俗同样独特。
新娘在婚后的第二天,会带着新郎回到自己的家乡,进行一场“回娘家”仪式。
这是新娘向自己的家人和亲友介绍新郎的重要场合。
在这个仪式上,新郎需要向新娘的家人行礼,并接受家人的祝福和祝贺。
这一仪式象征着新娘已经正式成为新郎家庭的一员。
五、文化内涵壮族婚俗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婚姻被视为两个家庭的联姻,而不仅仅是男女之间的事情。
这体现了壮族人重视家庭和亲情的价值观。
其次,婚礼仪式的庄重和隆重反映了壮族人对婚姻的尊重和重视。
他们相信,只有通过庄重的仪式,婚姻才会得到上天的祝福。
最后,婚后习俗中的“回娘家”仪式展示了壮族人对家族和传统的尊重。
这一仪式不仅是新娘向家人介绍新郎的机会,也是家族凝聚力的象征。
六、结语通过对壮族婚俗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到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壮族人通过一系列的仪式和习俗,展示了他们对家庭、亲情和传统的重视。
这种传统的婚俗不仅仅是一场婚礼,更是两个家族的联姻和文化的传承。
连山壮族婚俗
连山壮族婚俗不见面的“恋爱”男方或女方的媒人以粮果饼干等为“手信”到对方求亲。
女方通过了解对方的情况,初感满意后,则派人告知媒人,并把待嫁女的生辰八字给男方。
男家对了“八字”后,如果没有相克,并且在三五天之内没有砸锅、摔破碗、折筷子、人生病、死牲畜等不吉利的兆头发生即可定婚,此一过程称为“初定”。
一段时间后双方都满意,就可举行“大定”。
自此,双方的家长可互称亲家,礼尚往来,红白事均按亲家礼仪办理。
初定之后,男女双方是不允许往来的。
尽管双方都有见面的愿望,但传统的禁忌,使他和她的愿望都不能实现,只有到了洞房花烛夜才能相见,此一过程称为不见面的“恋爱”。
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迎娶日,男家组成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
前面有品字方形的彩门灯,接着是两面长方型的犬牙红旗(彩旗),随后依次是新郎与接亲娘、“八音”或“三音”乐队、“全猪杠”(猪头加猪尾,表示有头有尾,善始善终)及担米、酒、鸡、糍粑的男男女女。
一丝不苟的“开眉”姑娘临嫁前,由男家备办镜子一面,梳子一把,簪一支,大小红丝绳各两条以及猪肉一块、米九升(取长久之意),由预定的接亲娘,或由指定的媒人送到女家。
女家则邀请“好命”的,即父母健在,有子女而且身体健康,兄弟姐妹齐全的姑、嫂两三人来会餐。
而后,姑嫂合力给新娘梳妆,先是在新娘的前额、眉毛、颈背等部位擦上少许灶心灰,然后用细丝绞掉有关部位的汗毛,再把眉毛修整成弯月状。
未婚的姑娘是留刘海的,这一天必须把刘海往上爬后梳,把三七分的姑娘发型梳成发髻,用红丝绳扎起来,插上簪,变成少妇发型,这一过程一丝不苟的,汗毛是否拔净,眉毛是否整齐,发型是否雅观,要直到新娘满意为止。
这一过程叫“开眉”,它意味着姑娘从此进入人生的新阶段。
“开眉”,只由已婚的姑姑以及嫂嫂帮助进行,未婚的女子是不允许在场的。
据说,他们一边梳整,一边向新娘进行一些婚前教育和新婚之夜的指导。
黑色嫁衣裳新娘出嫁日穿黑衣黑裤,出嫁路不管晴雨都撑开黑布伞,黑色嫁衣裳表示正统和喜庆,据说壮族先民纺纱织布,开始只能穿白布衣,后来他们发明了用大靛草加深塘泥过滤染布,才穿上黑布衣,在当时能穿黑布衣已算得上高贵,为了纪念他们的发明,所以在婚礼中穿黑衣,另外壮族同胞认为,喜鹊的羽毛是黑色的,所以黑色表示喜庆,但是,他们在其它节日里却不一定穿黑色衣裳。
壮族结婚礼仪常识有哪些
壮族结婚礼仪常识有哪些 壮族是中国⼈⼝最多的少数民族,亦是中国第⼆⼤民族。
那么你们知道壮族的结婚礼仪是怎么样的吗?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壮族结婚礼仪,希望能够帮到⼤家哦! 壮族结婚礼仪 壮族礼仪习俗的产⽣,可以追溯到⼈类⽂明时代开始的阶段,礼俗⽂化的形成则有⼀个漫长的过程。
壮族礼仪和习俗很多,主要则以⼈⼀⽣中的出⽣、周岁、结婚、寿⾠、丧葬等⽅⾯来规范,它以⼈的繁衍、平安、幸福为终极⽬标,通过内⼼企求的外部形态,表达⼀种对⽣命的欲望和激情,纯属⼀种以⼈缘亲、和为根本的礼俗⽂化。
壮族礼俗中,以结婚礼仪最为隆重。
其婚姻的基本形态是⼀夫⼀妻制,普遍实⾏⽒族外婚,同姓不同宗可以通婚。
侬⽀系亦⾏单向姑舅表婚,即姑母⼦、舅⼥可婚,严禁舅⼦、姑母⼥通婚;沙⽀系同姓不通婚;⼟⽀系在四代以外认为没有宗亲关系,可以通婚,姑表不婚。
婚姻有⾃由恋爱和⽗母包办两种形式,民国以前,多遵从"⽗母之命,媒妁之⾔" 的成婚规矩,有早婚、⼩婚现象。
中华⼈民共和国建⽴后,依照国家《婚姻法》,多经赶花街、祭龙、跑马节和集市贸易等社交活动,经过唱⼭歌⾃由择偶,但需征得⽗母同意才能订婚;多数为男娶⼥嫁,亦有⼥娶男嫁之俗(即"上门")。
⼥⼦婚后,先不坐家,农忙或过节时,才回去与丈夫团聚,古称"不落夫家"。
壮族各⽀系婚姻礼节基本相同,其结婚礼仪⽐较独特,婚前须"吃槟榔"即订婚;男⽅家请媒⼈择吉⽇带上⼏个男⼦⼀起,携酒、⾁、槟榔(⼀种野树⽣植物,味⽢甜,有驱⾍、消积、下⽓的作⽤)糖果糕点等礼品到⼥家取"⼋字"(即⽤天⼲、地⽀表⽰的出⾝年⽉⽇时)。
媒⼈说明来意后,⼥⽅⽗母若不同意,就把带来的礼物放在门外,若同意,就收下礼物,并在祖宗牌位前点灯、烧⾹、敬酒,案上摆若⼲碗酒,将姑娘的⽣⾠"⼋字帖"藏于碗底下。
男⽅⼀⼈去端碗寻帖,如⽆帖则需饮尽碗中酒,⽅可再端下⼀碗,直⾄发现"⼋字帖"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壮族结婚的礼仪
壮族的婚礼习俗十分繁琐,结婚的仪式众多,在我们看来苦不堪言,但是壮族却十分支持自由恋爱,而且有着悠久的传统,即使在封建社会也是如此。
下面就和xx一起来看看壮族的婚礼习俗有哪些吧!
壮族婚礼习俗一
壮族的婚庆习俗,有一定的限制。
同宗一族、姑舅子女,不得通婚;族规也有禁令。
一些边远的山区,有族内婚,但要隔五代以上。
昔日,壮族青年男女婚前有恋爱的自由。
这种恋爱自由,一般是通过野外对歌、歌圩对歌及抛绣球的活动来进行。
如明万历《广西通志》载云:“少女于春时三五为群,采芳拾翠于山淑水湄,歌唱为乐;少男也三五成群,歌以赴之,一唱一和,竟日乃已,以衣带相赠”。
反映了壮族男女在春日于野外谈恋爱的情景。
上述风俗在清代初年遭到流官的禁止。
一直到1949年以前倚歌择偶也没有怎么得到恢复。
近年来,歌圩在壮乡兴起,其俗又作为壮乡青年男女交往的另一种方式,并且注入了现代的内涵。
由于地主经济的发展,从清代到1949年以前,壮族地区和内地一样实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
壮族男女婚嫁礼仪甚繁,一般有问婚、订婚和结婚三个过程,不过野外对歌这一如此豪迈淳朴的婚庆习俗仍然是非常可贵的。
壮族婚礼习俗二
一、招赘
俗称上门,是男子入女家为婿的婚烟形式。
历史上的上门,没有儿子的可以招婿,有儿子的也可以招婿。
上门的来了,当儿子看待,更其姓,改其名,姓从妻。
所以壮人称上门为“很栏”,直译为上门、进门。
意译则是“加入另姓家族”,因为“栏”字在壮语中有“家”、“姓”两个含意。
这显然是氏族可以接收新成员的遗风。
不过少数地方认为上门不光彩,叫做“扛楼梯”,意思是低人一等。
二、改嫁
寡妇改嫁,虽然允许,但仪式凄凉。
夫死,说是她克的。
中年以后的寡妇,一般不改嫁,否则社会舆论耻笑。
寡妇可以和男方见面,自己敲定。
婚礼极简单,男方派一老妇去接即可。
如子女年幼,可以带走,但必须改从夫姓。
也有个别的改嫁是招夫上门。
三、续娶
壮族中年男子丧妻,一般均要续娶,但也有不续娶的,不续娶的,多是贫苦之家。
被续娶的女方,多为接丧夫的中年人,往往有一两个孩子。
若孩子年幼,可以随母到男家生活。
续娶的礼仪也很简单,男家派两个妇女送去两套新衣服给女方。
便把她接回来。
女方从丧夫家出来只能走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