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比较法的特点
比较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比较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比较法是历史教学中基本的常用的方法,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把比较作为一项重要的能力要求提出来,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深刻的理解各种历史现象,发现和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一、纵向比较法的运用纵向比较主要从时间角度,对同一民族、同一区域国家的不同历史时间、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发展层次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
如:中国近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的比较,俄国彼得大帝改革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比较,印度近代史上历次民族解放运动的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等。
我们就以凡尔赛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区别为例。
凡尔赛体系与雅尔塔体系作为两个重要的国际关系秩序,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同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产物,是对战争造成的战后力量对比和战争结果的既成事实的认同,但两者的区别也是十分明显的。
1.两者创立的过程不同。
2.两者创立的世界格局不同。
凡尔赛体系继承了以往的以欧洲均势为中心的地缘政治格局,雅尔塔体系则打破了欧洲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形成了由苏联和美国两极主宰世界的新格局,对世界政治局面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3.凡尔赛体系和雅尔塔体系对战败国的处置有很大区别。
凡尔赛体系对战败国及其在战争中占领地区的人民进行了极其残暴的奴役和资源掠夺,极大的激化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雅尔塔体系则在确保战败国德、意、日不对世界和平构成威胁的同时,参与了战败国的民主化建设进程,以有效消除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两种历史现象的分析比较,更深刻地理解历史现象的内涵,加深对历史的理解,既学到了知识,也能够引导学生从表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分析、解决问题,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一种历史思维方式,锻炼了思维能力。
二、横向比较法的运用横向比较法主要从空间角度,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
如:二战后德、日经济的恢复发展的比较;德、日法西斯之间的异同的比较;中国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与印度1857-1859年民族起义的比较;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美国废除黑人奴隶运动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比较;17-18世纪俄国、法国、普鲁士、奥地利改革的比较等。
2024年研究生考试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313)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研究生考试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313)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1、下列哪位历史学家被誉为“历史之父”?A、希罗多德B、修昔底德C、色诺芬D、柏拉图2、中国古代史上的“文景之治”指的是哪两位皇帝的统治时期?A、汉武帝和汉昭帝B、汉文帝和汉景帝C、汉光武帝和汉明帝D、汉宣帝和汉元帝3、下列哪位思想家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马克思4、关于历史学方法论中,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历史比较法的特点?A. 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B. 分析历史现象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C. 关注历史事件发生的因果关系D. 强调历史发展的规律性5、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A. 文献研究法B. 考古研究法C. 历史比较法D. 社会调查法6、在历史学研究中,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历史哲学的研究内容?A. 历史观B. 历史认识论C. 历史方法论D. 历史编纂学7、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313)试卷选择题第7题: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的真正动力是()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D. 阶级斗争8、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313)试卷选择题第8题:以下哪位学者提出了“历史循环论”?A. 奥古斯丁B. 马克思C. 黑格尔D. 斯宾格勒9、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313)试卷选择题第9题: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洋务运动C. 戊戌变法D. 辛亥革命10、关于中国古代史分期,以下哪个分期是错误的?A. 夏商周B. 秦汉C. 魏晋南北朝D. 宋元明清11、下列哪位学者被称为“历史之父”?A. 司马迁B. 贾谊C. 班固D. 刘知几12、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A. 五代十国B. 宋朝建立C. 元朝建立D. 明朝建立13、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后人誉为“历史之父”?A. 荀子B. 埃德温·伯内特C. 希罗多德D. 威尔·杜兰特14、中国古代史上的“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哪位皇帝的统治时期?A. 唐太宗B. 唐高宗C. 唐玄宗D. 唐武宗15、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欧洲中世纪结束和近代史的开始?A. 查理曼帝国的建立B. 哥伦布发现美洲C.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D. 尼德兰革命16、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313)选择题: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封建社会?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始皇统一六国C. 汉武帝推行推恩令D.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制度17、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313)选择题:以下哪位思想家被认为是“法家”的代表人物?A. 孔子B. 孟子C. 韩非D. 庄子18、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313)选择题:以下哪项不是欧洲中世纪时期的特点?A. 基督教会的权力极大B. 城市兴起和发展C. 世俗权力衰落D. 学术研究繁荣19、下列关于《史记》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A. 司马迁编撰《史记》时主要依据了前朝官方史书。
比较法在历史学习中的运用
比较法在历史学习中的运用作者:吴志荣来源:《中学政史地·初中》2012年第07期所谓比较法,就是将相关、相近的历史概念、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异同,理清线索,探讨历史发展规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历史学习方法,它是我们学习历史时一种常用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一、运用比较法分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的异同分析历史事件的异同,可以从事件的发生原因、发生时间、领导人物、领导阶级、参与集团、过程、性质、影响等方面入手;分析条约或文件的异同,可以从条约或文件的签订背景、签订时间、签订国家、内容、影响等方面入手;分析历史人物的异同,可以从人物生活的时期、代表的阶级、领导或参与的事件、对历史的影响(功和过)等方面入手。
如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
两者相同点有:①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相同。
它们都属于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导致的大国之间的争霸斗争,进而引起了世界大战。
②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存在两大军事集团。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同盟国和协约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法西斯轴心国同盟和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③影响方面有相似之处。
两次世界大战都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灾难;都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特别是削弱了欧洲帝国主义国家的霸权地位;都促进了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二战后,苏联的政治影响和军事实力得到了增强,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次世界大战后,都出现了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④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都是战争的挑起者,且都以失败而告终,在战后德国都受到胜利者的严厉制裁。
两者不同点有:①战争目的不同。
一战时交战双方的目的主要是瓜分殖民地,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二战时法西斯国家不仅要打败对方,而且要在战败国国内建立法西斯制度。
②性质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③危害程度不同。
内容分析法
三、定性分析法
1、举例
苏格拉底常被誉为“西方的孔子”,而且与孔子一样,也没有 留下自己亲自撰写的著作,而只有由弟子们所记述的言论;在孔子, 这是由于他“述而不作”,在苏格拉底则是由于,他认为自己的使 命是通过谈话启发人们去关心和思考真理,追求智慧;两人都以口 头对话的形式阐述了自己的思想,且都把关注的重点集中于伦理 道德问题,但他们不论是在伦理道德的内容还是在对话的方式上 都有极大的区别。本文拟只就他们对话的言说方式来作一比较。 主要研究的方面是苏格拉底与孔子的言说方式,对于二者的 言说方式从三个方面进行:一、言说的标准问题。二、对话的性 质问题。三、讨论的效果问题。
2、什么是定性分析法?
定性研究方法是根据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和在运动 中的矛盾变化,从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来研究事物的一种方法或角 度。它以普遍承认的公理、一套演绎逻辑和大量的历史事实为分 析基础,从事物的矛盾性出发,描述、阐释所研究的事物。进行 定性研究,要依据一定的理论与经验,直接抓住事物特征的主要 方面,将同质性在数量上的差异暂时略去。定性研究有两个不同 的层次,一是没有或缺乏数量分析的纯定性研究,结论往往具有 概括性和较浓的思辨色彩;二是建立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的、更 高层次的定性研究。在实际研究中,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常配合 使用。
2、什么是历史比较法?
历史比较法是历史教学中特别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经常使用的 一个方法,被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是分析历史事物和评析历 史人物的常用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又称比较历史法,通过对历 史人物以及历史现象和过程共同点和差异点进行比较研究,从共 同性揭示矛盾普遍性,从差异性阐明矛盾特殊性,分析因果联系与 规律性的科学方法。
孔子:不是真正的对话,而是类似于“教义问答”的权 威话语和独白,问者所起的作用只是提起话头和等待教 导。 苏格拉底:心中预先并无定数,唯有依靠自己的理性和 “辩证法”去不断地有所发现。
历史语言学中的比较方法-笔记
历史语言学中的比较方法一比较方法的定义1.两种比较的不同方式:一是从比较中解释普遍规律,二是从比较中找出历史情况。
2.比较出的共同点是共同的人类心理造成的,其中的不同点,是由文明的类型和程度的差别造成的。
3.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使语言的历史比较方法得以实现。
4.语言之间的相符特点不是偶然的,因为从一种语言与另一种语言的差异中可以找出一些约定的对应规律。
5.语言之间相符的特点不能用各语言之间相互解释,可以假设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来源。
6.比较历史语言学的目的是用一种系统化的方式来解释各语言间相符之处有一个共同的来源。
7.一切古代语言的事实都只能依靠文籍观察。
8.通常情况,语言的历史是要比较语言的各种情况才能建立的。
9.比较研究是语言学史建立的唯一有效工具,只有将观察到的变化结果结合起来,才能追溯语言的发展。
10.比较方法本质就是语言间的某些相符的特点不能用人类共有的特点来解释,必须嘉定有一个特殊的传统。
【理解】比较方法就是比较语言见的差异,探索语言发展规律。
亲属语言的差异隐含着一些有规律的语音对应关系,构拟不同语言的源头,即原始形式。
任意性和规律性是对立统一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使得各个语言是不同的,任意性中表现出对应的规律,这不是偶然的,而是来源相同的。
语言发展的规律性、不平衡性和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使历史比较方法称为语言史研究的一种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共同语1.一种孤立的语言是没有历史的,只有进行比较,才不是孤立的,而进到历史领域中来。
2.构拟原始的共同语言并不是提出语言之间一些局部的相符之处,应该拿一个语言系统和另一个语言系统比较。
3.我们只能构拟一个不完备的共同语概念。
比较方法只能得出一种相近的系统,可以作为建立一个语系的历史的基础,不能得出一种真正的语言和它所包含的一些表达方式。
4.构拟的原始共同语言和在事实上有证据的语言之间,可以有一种或几种过渡的共同语。
比如印欧语和各个罗马族语言之间的过渡的共同语是“共同罗马语”,也叫“大众拉丁语”。
历史学研究中的类比法及其运用案例
历史学研究中的类比法及其运用案例引言历史学作为一门学科,常常需要通过研究过去的事件和现象来理解和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变迁和规律。
类比法作为历史研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论,通过比较相似的历史事件或现象,寻找共同点和规律,以推断和解释其他历史事件。
本文将介绍历史学研究中的类比法,并给出一些实际运用案例。
类比法的定义与特点类比法是一种通过对比相似和不同之处来揭示历史事件之间联系的方法。
通过将不同历史情境中的事件和现象进行比较,历史学家可以发现相似的特征和模式,从而推断其他历史事件的发展和结果。
类比法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横向比较:类比法通过比较不同的历史情境来发现共同点和规律。
这种比较可以跨越不同的时间段、地域和文化背景,从而扩展历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2.垂直比较:类比法也可以比较相同历史情境中的不同事件,以寻找规律性变化。
这种比较可以揭示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转折点,为历史学家提供洞察力和理论支持。
3.推论与解释:类比法通过类推和类比的方式进行推断和解释。
通过对比相似之处,历史学家可以从已有的历史情境中推断出其他事件的发展和结果。
4.限制与警示:类比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历史事件本身是独特且不可重复的。
类比法在应用时需要谨慎,避免过度简化和机械化。
类比法的运用案例以下是历史学研究中常见的类比法的运用案例:1.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比较通过对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历史学家可以揭示战争的规律和影响。
比如,通过比较两次大战的战略和战术,可以发现军事技术和战争观念的变化,以及战争造成的社会和经济后果。
2.比较不同帝国时期的治理模式通过比较不同帝国时期的治理模式,历史学家可以发现各种帝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共同点和差异。
比如,通过比较古罗马帝国和中国汉朝的治理方式,可以揭示帝国制度的发展和演变规律。
3.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运动通过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运动,历史学家可以发现革命发生的条件和影响。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特点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特点
1. 历史比较语言学超注重语言的亲属关系呀!就好比咱人类有不同家族一样,语言也有它们的“家族树”呢!像英语和德语,不就能看出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嘛。
2. 它特别重视对原始语言的构拟哦!哎呀,这就像考古学家努力还原古代文物的原貌一样神奇呢!比如说构拟原始印欧语,那可真是个了不起的事儿。
3. 历史比较语言学还特别强调语音的对应关系呢!这就好像一对双胞胎有着相似的特征一样明显呀!比如某些语言中相似的发音变化,就是很好的证明呢。
4. 会关注语言的历史演变啊!哇塞,这简直就像我们看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一样有趣!比如汉语从古代到现在的变化,那可真叫一个丰富多彩。
5. 对于不同语言的语法特点也很上心呢!这就如同欣赏不同风格的建筑一样有特色呀!像某些语言独特的语法结构,不正是它们的魅力所在吗。
6. 还很重视语言之间的借用和传播哟!这不就跟咱们互相借东西一样平常嘛!像日语中那么多汉字,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嘛。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真是太有意思啦,让我们能深入了解语言的奥秘和魅力呀!。
比较法在历史教学中运用
浅谈比较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历史教学比较法,是指将有一定关联的历史现象和概念,进行比较对照,判断异同、分析缘由,从而把握历史发展进程的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认识历史现象的性质和特点。
引导学生从历史联系中考察历史现象,通过比较发现异同,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对于学好历史实在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关键词:历史教学比较法历史眼光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比较呢?常用的历史比较法有以下几种:一、把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发生的,但是有一定关联的历史事件加以比较。
例如,中国近代的两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但是其发生时间不同,发动战争的列强不同,带来的破坏和影响也不同。
而经过比较,还可以对通过第一次鸦片战争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对圆明园的劫掠等内容加以强调。
再如,对人类迄今为止所进行的三次工业革命加以比较。
三次工业革命的时间、背景、影响,通过三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人类分别进入到了什么时代等,对工业革命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日本的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也可以进行比较。
前者使日本走上了封建道路,而后者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二、我们可以从空间观念出发,就不同民族、地域、国家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对照。
例如,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有哪些;美国、德国、日本摆脱经济危机地方法;俄国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侵华上的不同特点;中国的戊戌变法与日本的明治维新等等。
三、概念的比较。
学习历史时,有一些学生们不容易弄懂,很容易混淆的概念。
例如,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奴隶与农奴;农奴与农民;共和制政体与君主立宪制政体等,经过比较,会使学生对其有清晰的认识。
以上通过对比较方法的阐述,说明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那就是,拿来比较的内容必须具有可比性。
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比较,他们必须是同类、相似或有关联,不然,就变成了牵强附会。
同时,要进行比较,还必须要经过比较而解决一些问题,就是说比较的目的性要明确。
历史比较法名词解释语言学
历史比较法名词解释语言学
嘿,咱今儿个就来唠唠啥是历史比较法!你知道不,这历史比较法
在语言学里那可是相当重要啊!就好比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帮咱打
开语言演变的神秘大门。
比如说,咱看那些不同的语言,它们就像一棵棵大树,有着各自的
枝桠和脉络。
历史比较法呢,就是让我们能去比较这些大树的生长过
程和特点。
咱可以看看这个语言里的某个词,跟另一个语言里类似的
词有啥关系。
哎呀,这可太有意思了!
就拿英语和德语来说吧,它们有好多相似的地方。
通过历史比较法,咱就能发现它们之间的渊源和联系。
这就好像在寻找家族的血脉一样,充满了惊喜和发现!你想想看,哇,原来它们有着这样的“亲属关系”呢!
咱再看看那些古老的语言,它们就像沉睡的宝藏。
历史比较法能让
我们把这些宝藏挖掘出来,了解过去的人们是怎么说话的。
这多神奇啊!不是吗?
语言学里要是没了历史比较法,那可就像少了一只眼睛一样,看东
西都不完整啦!它能让我们看到语言的传承和变化,让我们对人类的
语言有更深刻的认识。
所以说呀,历史比较法真的是超级重要的!咱
可得好好研究它,用它来探索更多语言的奥秘呢!这就是我对历史比
较法的理解,你觉得呢?。
历史学习中的比较法
浅谈历史学习中的比较法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尤为重要。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技能和方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着重对比较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及应注意的事项进行论述,体现比较法对于教与学所产生的良好效应。
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对不同时间、空间条件下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及历史人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发现本质,探寻历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这就是历史比较法。
巧妙地运用比较法,精心设计比较内容,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捷径。
在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原则:一、相关性原则相关性指历史事件与事件比较,历史人物和人物比较。
同一时期性质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可以做比较。
通过比较,才能进一步认识这些事物或现象的共性或个性特征。
对同一历史时期性质不同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也可以进行比较,可以从差异中掌握本质特征。
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比较,认识此类事物或现象的特征变化和发展规律。
二、对应性原则进行比较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必须有对应的比点,即比较项。
如对中国历史上两次典型的资产阶级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进行比较。
从运动存在的背景、领导的阶段、革命纲领、斗争方式、历史意义及其失败原因、经验教训进行全面比较。
背景:戊戌变法是在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情况下发生的;辛亥革命则是民族危机依然深重、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阶段发生的。
阶级:戊戌变法以资产阶级上层为主要基础;辛亥革命则以资产阶级中下层为主要基础。
纲领:戊戌变法以变法为自强立国之策;辛亥革命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
发生: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政治运动;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方式:戊戌变法是保清变法,自上而下改革;辛亥革命是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
功绩:戊戌变法唤起人们救亡图存和政治革新,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历史比较法名词解释
历史比较法名词解释
1. 比较史学(comparative history):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比较研究,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差异性。
2. 对比法(contrastive approach):通过对比两个或多个历史事件
或现象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以达到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它们的
目的。
3. 横向比较(horizontal comparison):将同一时期不同地区或国
家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研究,以探究它们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4. 纵向比较(vertical comparison):将不同时期同一地区或国家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研究,以探究它们之间的演变和变化。
5. 传统文化比较(comparative traditional culture):通过对不同
文化背景下传统文化特征、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揭示文化间的异同点和相互影响。
6. 文明交流与融合研究(study on civilizational exchange and fusion):通过对历史上各种文明之间交流互动、融合并发展的过程
进行深入探讨,推进文明多元性的认识和理解。
历史学习中比较法的应用
析历史在发展的过程 中的发 展脉络 , 总结历史发展 的阶
段性特点。 14 ~96  ̄ 99 15年是 过渡时期 , 其本质特征是实
现 由新 民主主义社会 向社会 主义社会 的过渡 , 了保证 为 顺利过渡 , 在政治上新 中国制定 了《 中华 人 民共 和国宪 法》 在经济上 制定 了过 渡时期 的总路线 , ; 并逐步实现了 对农业 、 手工业 、 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 。 资本 无论 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是为 了实现 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在 15年底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 96 中国社会进入十年建设社 会主义 时期 。面对主要矛盾 的变化 , 中共在各个 方面进
度 的楷 书和狂放不羁 的草 书 ; 绘画讲究法度 , 淋漓尽致 地表现 了雍 容华贵的盛唐气 象 ; 诗歌对仗工整 , 格律严 格, 讲究 规范 。通过对 比我们会 发现唐朝无论 是书法 、
彻底 , 把斗争矛头直接对准了封建 的专制制度及其宗教 体 系 , 成 了完整 的理 论体系 , 形 在反封 建 的同时对未来
是 由当时主要矛盾所决定的 。
总之, 历史充满 了多种多样错综 复杂 的现 象 , 但在 这些现象后面都隐藏着其 自身发展的规律。 我们在一轮
历史事件 或历史现象进行 比较 ,以此认识 此类事 物或
复 习中要善于运用 比较 的方法 , 只有这样 才能找 到知识 之 间的联系与 区别 , 才能真正把握 历史前进 的脉搏 。
书法上 出现追 求个性忽略法度 的风格 、在绘 画上 出现
反映城市生 活的市井画 、在诗词上 出现反 映市井 生活 的婉约派 、 在戏剧上 出现反映下层 民众生活的南戏 。以
例谈“比较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例谈“比较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关键词】历史教学比较法通过比较,可以揭示事物间的矛盾,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从而认识事物本质j在历史课中,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不仅可以避免学生在识记历史知识点时混淆是非,而且可以培养他们全面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纵向比较,培养剖析历史规律的能力纵向比较是指以时间角度为比较标准,对不同时代的同一国家、同一民族、同一区域出现的同类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进行比较。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纵向比较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地剖析历史发展的规律。
例如,在教学“清朝前期的历史”时,笔者把我国历史上各朝代的开放政策带来的国家繁荣与之进行对比:唐朝时,与中国通商往来的国家有70多个,大批外商从海路来到长安、洛阳、扬州、广州等城市,唐政府允许他们长期居住、和中国人通婚或在中国任官,优惠的政策使得唐朝非常强盛;宋朝时,重要的外贸港口有泉州、广州等,两宋政府在这些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海外贸易收入在两宋财政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元朝时,政府同许多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并且出现了轰动一时的《马可·波罗行纪》。
然而,清朝末年却仅开放广州一口岸,并且还有种种限制,通过比较,学生清楚地认识到闭关锁围是清朝衰落的重要原因。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详细的纵向比较,使得学生不仅从感性上去认识了这一阶段的历史,而且从理性上加以理解和剖析,从而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横向比较,培养辩证思考历史的能力横向比较是指以空间角度为比较标准,对同一时代的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间的同类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进行比较。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横向比较可以培养学生辩证思考历史事件的能力。
例如,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摆脱了殖民压迫和剥削的困境,而中国进行的戊戌变法却失败了,没有根本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教师可对两者进行横向比较。
历史比较评估法的名词解释
历史比较评估法的名词解释引言:历史比较评估法,又称历史比较研究,是一种学术方法,通过对历史事件、文化、社会结构等方面的比较,来分析和评估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异同。
本文将以解释的方式,深入探讨历史比较评估法的含义、内涵以及其在研究中的应用。
一、历史比较评估法的定义和特点历史比较评估法是一种学术方法,通过将两个或多个历史事件或两个或多个社会文化进行比较,来寻找其异同之处,以便更好地理解历史进程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该方法的特点在于注重对比和分析,以期揭示历史的普遍规律和特殊性。
二、历史比较评估法的历史渊源历史比较评估法在国际上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是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有规律可循的,通过对比不同历史事件的异同,可以发现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而在中国,历史比较评估法则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对西方研究方法的引入,逐渐得到学术界的重视。
三、历史比较评估法的研究范畴历史比较评估法的研究范畴广泛,既可以是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比较,也可以是对经济、政治、文化等不同领域的比较。
比如,可以比较不同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可以比较不同时期的城市建设,还可以比较不同地区的传统文化传承。
四、历史比较评估法的研究方法历史比较评估法的研究方法多样,有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方法。
定性研究主要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比较和分析,以及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述,来揭示历史事件的本质和规律;定量研究则通过数据的收集和统计,通过对比数字的变化趋势和规律,来揭示历史事件的影响及其发展规律。
五、历史比较评估法的理论意义历史比较评估法的理论意义在于揭示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共性与特殊性,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比较和评估,可以发现历史的普遍规律和历史变迁的原因,为我们研究和解读历史提供有益的启示。
六、历史比较评估法的实践应用历史比较评估法在学术界的实践应用丰富多样。
历史研究的比较方法 《史学概论》 马工程
比较方法在中、西史学中都有着久远的传统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世俗所称师旅, 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 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 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庞涓明矣, 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 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
司马迁《史记》
倍尔西阿尼的歌唱不能与青蛙的鸣叫相比, 虽然在这里也可以比较,但只是人与一般青蛙 之间的比较,而不是倍尔西阿尼与某只唯一的 青蛙之间的比较。只有在第一种情况下才谈得 上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比较,在第二种情况下, 只是他们的种特性或类特性的比较。
陈寅恪论比较研究
70多年前,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在《与刘叔雅论国 文试题书》就比较研究作过一段非常精辟深刻的论述, 至今仍然可供比较研究者借鉴:
——《金明馆丛稿二编》
陈寅恪的这段话, 虽然原是针对比较文 学的研究方法,但 “必须具有历史演变 及系统异同之观念”, 对于史学比较研究同 样如此。
运用历史比较方法,有助于克服历史研究中的 公式化、概念化倾向,有可能发现一些不应有 的偏见。
周谷城:“古典时期”一词,原来只是适用 于希腊、罗马。但学者们为着完成一个以欧洲 为中心的历史体系, 便不得不把印度、中国、 波斯等也纳入古典时期之下。如基督教时代, 本只适用于欧洲,但为着完成以欧洲为中心的 历史体系,便不得不把日耳曼人、波斯人、阿 拉伯人等一律纳入一个过渡时期, 即由古典 到基督教的过渡时期。
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德国 1525 年革命和1848—1849年革命之间的 类似之处异常明显,以致当时不能完全 对它置之不理。
我们将会看到,1848年和1849年到处 叛变的那些阶级和那些阶级中的某些集 团,其实早在1525年就已经是叛徒了。
历史比较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历史比较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第一,任何两个历史事物或一个历史事物的两个以上发展阶段都可以找到共同的联系点进行比较,但它们并非都能构成一定的类型,即并非都具有类特征。
不同类型事物的比较,对于某一确定的研究课题没有多大意义。
第二,历史比较法实质上是一种归纳法,归纳法不可能遍举同类所有的事物,因此其结论就有不完全性和或然性,还须用演绎的方法去验证。
第三,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事物内部的必然联系性,这个联系存在于事物的" 内部",是抽象的,而用比较法找到的事物发展的共同性则主要表现在事物发展的共同模式或形式上,相似的形式不一定具有相同的本质,根据事物发展的共同模式或同一性去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仍然带有很大的揣猜性。
第四,历史比较研究法是一种具体的史学研究形式,它的成败取决于其指导思想即历史观的正确与否,在史学比较研究中,一则要注意将比较法与其他史学方面互相配合运用,再则要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作指导。
历史比较研究法
历史比较研究法
历史比较研究法是历史研究中使用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它可以用于比较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对比研究。
它在历史学家学术合作中得到越来越多的使用,包括文化,经济,政治,
社会和历史学家。
历史比较研究法建立在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旨在比较和理解两个或多个社会时期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它分析社会变迁及其对历史某一时期的影响,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对当前的社会的启发。
历史比较研究法的最大优点在于它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不同历史进程间的联系,
以及它们如何形成特定的情况。
这可以实现普遍地理解某一特定历史情况下建立的文化,社会,经济和政治秩序,而不是个别的研究,这项有效的对比方法有助于发现历史发展趋势,帮助人们了解那些影响深远的变化。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研究方法可以支持历史比较研究法,如文献分析,地理研究,语言学,实验数据,关系研究等等,这些研究方法有助于提高对历史比较分析的准确性及有效性。
总之,历史比较研究法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它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历史,探索历史背后的真相。
它可以帮助我们看到历史中的关联性,同时也有助于更全面的理解历史的社会文明与发展。
历史比较法的名词解释
历史比较法的名词解释
历史比较法名词解释: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母语”的方法,叫做历史比较法。
历史比较法以今证古,可推测一群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原始面貌。
有了这个起点,整群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分化、发展的过程也就能得到说明。
所以历史比较法是推溯方言或亲属语言的演变过程的有效方法。
这种方法曾经系统地应用于印欧系语言的研究,拟测出各个语族乃至整个语系的原始母语,使印欧系语言的演变过程大致得到了说明。
这种方法同样也可以用来研究其他语系的语言。
应用这种方法研究汉语的中古音系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历史课堂使用对比法的作用
历史课堂使用对比法的作用
对比法是历史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过比较不同时间、不同地域或不同国家的历史事实和现象,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和联系,从而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在历史课堂中,使用对比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历史,理解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本质和意义。
首先,对比法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域在历史上的差异。
通过将不同国家或地域的历史进行比较,可以让学生了解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
例如,可以比较中国和欧洲在中世纪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中国和欧洲在发展历程和特点上的不同之处。
其次,对比法可以帮助学生对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更加深入的解读。
历史事件和现象往往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难以通过单一的视角进行解读。
但是,通过对比不同时间、地域或国家的历史事实和现象,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历史事件和现象。
例如,可以对比不同国家在二战中的角色和作用,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历史责任和贡献。
最后,对比法可以帮助学生扩展历史视野,深入研究历史发展规律。
通过对比不同时间、国家或地域的历史,可以发现历史的普遍性和趋势性。
例如,可以比较印度和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了解它们共同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探究出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比较法的特点
和其它研究方法相对比,历史比较研究有许多显著的特点:
1.观察视野广阔。
是将两个以上对象或一个对象的两个以上发展阶段进行对比的研究,它将研究对象置于广阔的历史背景下,为史家的全面认识创造了条件。
从研究者来说,要进行任何一个类型或专题的历史比较研究,都需要研究者有一个宽泛的爱好和知识准备,只专不博也是不行的。
2.研究过程复杂。
(1)任何科学研究都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用比较方法进行历史研究,要比别的研究方法更多一个层次。
其他方法的研究,可以就某个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个别的研究,用比较方法进行历史研究,则必须有两个以上的着眼点,即必须选择研究对象两个以上的方面来比较,这就需要在具体比较前,分别搞清楚比较双方或几方的特殊性或个别性,研究工作必须同时在两个以上系统或领域内展开。
(2)用其他方法进行研究,只要将一个研究对象的事实、特点和内外联系等情况搞清楚就达到了研究目的,而历史研究则需要在分别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就研究对象各个方面、属性来一番对比的研究,找到研究对象的规律,工作程序上多一个层次。
(3)比较研究涉及领域和工作程序的复杂性,势必对研究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3.结论具有相对性。
用历史比较方法,从纳入研究视野的几个对比点上,抽出相同因素,经过更多同类现象的验证,归纳出历史现象发展的共同之理或规律性, 这种归纳的方法,不可能遍举所有的同类事物,因而其正确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用历史比较方法得到的结论去认识同类其他的对象,还须用演绎的方法进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