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合集下载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3、假如我想做一个手工业者。你能告诉 我哪些繁荣的城市我可以选择?如果我 要进行海外贸易,哪些大商港供我选
择?朝廷的贸易政策是什么?我可以到 达哪里? 在当时市场流通的货币有哪些?我最 好选择哪种?为什么? 通过以上学习得知宋朝南方经济迅速 发展,超过北方。那么南方经济的发展 的原因是什么? 从以上经济发展的原 因中,对我们现在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第 10 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
【教学任务】 知识与 能力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1.掌握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 况。2.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及启示,培 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3.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 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不断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使学生认识宋代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 达到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认识宋代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 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把全班同学分成三组,农业组、 手工业组、商业组。 各小组合作探究,分别展示探究 成果。介绍本行业的发展情况。 一、农业发展状况:a 水稻:从越 南引进新品种占城稻,很快推广。 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 粮仓。水稻成为宋朝产量最多的 粮食.b 棉花:由两广、福建扩展 到长江流域 c 茶树:有很大发展, 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了许多茶 园。 过渡: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 手工业的进步,宋朝,手工业中 哪三个行业最兴旺? 二、学生用 2、3 分钟看书,手工 业组提出问题,然后自由抢答, 教师强调:当时南方手工业中, 纺织业,造船业,陶瓷业兴旺。 纺织业方面:A、蜀地丝织品“号 为冠天下” B、 江浙的丝绸产量高, 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 C、南宋时,棉纺织业发展稻了东 南沿海。 陶瓷业:江南地区成为我国 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冰裂 纹瓷器,给人别致的美感。北宋 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瓷 都。 造船业:宋朝的造船业居当 时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 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教师过渡:农业和手工业的发 展,必然会促进商业的繁荣。宋 代商业的繁荣远远超过了前代。 三、学生展示探究成果后, 师总结:宋代商业都市很多,最 大的使开封和杭州。临安出现了 “早市和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 广州和泉州是世界闻名的大商 港。当时政府在商港设立市舶司

经济重心的南移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分析经济重心南移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是如何南移的吗?它对后世有哪些影响?2.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4页,阅读“经济重心的南移”部分内容。

(2)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概括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3.课堂讨论a.为什么会出现经济重心南移的现象?b.经济重心南移对后世有哪些影响?c.你们认为,经济重心南移对今天有什么启示?(2)小组代表发言:请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4.教师讲解(1)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人口南迁等。

(2)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到南宋时期完成。

(3)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促进南方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等。

5.案例分析(1)案例分析:请同学们根据教材第5页的案例,分析经济重心南移对后世的影响。

(2)学生回答:同学们,你们认为经济重心南移对后世有哪些影响?(2)学生感悟:请同学们谈谈你们对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7.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完成课后练习第1、2题。

(2)预习下一课内容,了解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四、板书设计第4课经济重心的南移一、原因1.北方战乱频繁2.南方相对稳定3.人口南迁二、过程1.唐朝中后期开始2.南宋时期完成三、影响1.促进南方经济发展2.提高人民生活水平3.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五、课后反思(1)本节课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2)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参与度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3)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原因分析(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想到为什么在古代会出现经济重心南移的现象吗?”(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实际上,这是因为北方战乱频繁,导致大量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

经济重心南移教学设计(共6篇)

经济重心南移教学设计(共6篇)

经济重心南移教学设计(共6篇)第1篇: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2、知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间、标志,分析了解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材分析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由于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北方劳动人民南迁,加之南方自然条件较好,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获得长足发展,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从此转移到江南地区。

本课内容分三目,第一目“南方农业的发展”,着重讲述了农业发展的原因及其表现;第二目“南方手工业的兴旺”主要叙述了宋代南方丝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发展;第三目“南方商业的繁荣”,主要叙述了宋代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海外贸易的兴盛和纸币的出现。

三、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接触过经济方面的内容,对古代经济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便于教师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

但本课有一些抽象的知识,对初一学生而言较难理解,因此,教师应提供相关的图文资料,并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以便于学生学习本课。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五、教学方法1、采用了热点问题导入的方式,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将大家带入特定的历史情境中。

2、在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时,教师提供资料,让学生自己去对比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做到论丛史出。

3、对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学习,教师要把握好时间,采用形象生动的叙述和刺激视觉的图片,使学生形成深刻的感性认识。

商业的发展用材料分析法步步深入,使学生理解深刻。

4、用列表格的方法进行小结,知识梳理会更加清晰。

六、教学过程导入多媒体展示一组人民币的图片。

导语: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大家天天见、天天用,可以说非常熟悉。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历程;(2)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3)认识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重心的重要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分析,认识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2)运用史料,了解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3)运用比较法,分析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自豪感;(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3)培养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2)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重心的重要地位;(3)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2. 教学难点:(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2)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国古代经济发展重心会南移?(2)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江南地区的美丽风光和丰富资源。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2)让学生结合地图,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3. 课堂讲解:(1)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强调江南地区的重要性;(2)讲解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包括自然条件、地理位置、政策等因素;(3)讲解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如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繁荣。

4.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结合史料,分析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3)邀请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2)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四、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2. 结合家庭所在地,调查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和引导。

注重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使学生能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南方商业的繁荣”是本课的重点。

本课的难点是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复习辽、北宋、西夏、金、南宋的建立。

北宋与辽、西夏,南宋与金都发生过战争,战场主要在北方。

这时,南方相对安定,在这种有利的环境下,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并逐渐超过了北方。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出示《耕获图》指导学生看图,并回答:仔细观察《耕获图》,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宋朝农业生产的情况。

①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这幅图反映了宋代南方地区田庄里的农民繁忙劳动的景象。

图中的农民在从事犁地、车水、挑送、插秧、扬场、舂米、磨粉等劳动。

②种植的主要作物是什么?——稻谷③插秧和扬场的场面同时出现,说明什么问题?——证明宋代已有了双季稻了。

④为什么在宋朝时能够由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新引进的品种占城稻耕作周期短;南方气候温暖。

总结南方农业的发展的表现:农作物品种的引进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学生思考: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气候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这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过程及其原因。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江南地区的开发、南宋时期的商业繁荣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和原因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可能认识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教学难点:经济重心南移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

2.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以便于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3.教学资源:搜集与经济重心南移相关的资料,以便于学生课后拓展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示意图,引导学生关注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和原因。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让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南宋时期的商业繁荣等历史事实。

3.操练(15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经济重心南移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讨论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2)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其原因。

(3)认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后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历史资料,了解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历程。

(2)运用历史资料,探讨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3)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后世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2)培养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3)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后世影响的思考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2)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其原因。

(3)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后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

(2)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后世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讲的内容,了解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2)提问:同学们知道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吗?让我们一起学习新的内容,寻找答案。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后世的影响。

5. 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 结合教材,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思考题:请你谈谈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后世影响的认识。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后世的影响。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和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

(2)掌握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主要史实。

(3)了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

(2)运用比较法,分析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江南地区的开发及其对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2)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其原因。

2. 教学难点:(1)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练掌握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2)收集相关历史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1)预习教材,了解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2)分组讨论,准备合作探究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

(2)提问:同学们知道吗?在这个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特点,探讨其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相关历史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体现的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2)学生分享分析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评价。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2)掌握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认识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运用地图、图片等资源,直观展示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3)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探讨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关联。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自豪感。

(2)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3)引导学生认识到经济发展与民族振兴的关系,激发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2)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

(2)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展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展示图片或地图,引起学生对江南地区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2)引导学生关注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 课堂讲解:(1)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各种因素的作用。

(2)展示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让学生直观感受。

(3)探讨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关联。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结合家庭、学校或社区的实际,调查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思考经济发展与民族振兴的关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3. 学生对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之间关系的理解。

4.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汇总教案导语: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其原因你知道是什么吗?下面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知识点汇总的教案分享知识。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一、南方农业的发展1、原因: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代:①南方战乱少;②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③自然条件的变化;④引进新品种──从越南引进占城稻。

2、表现:①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②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③茶树的栽培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许多茶园。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1、纺织业和棉织业:蜀地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丝绸产量高;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2、制瓷业: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

浙江哥窑烧纸的冰裂纹瓷器,给人别致美感。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3、造船业: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也发达。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1、商业都市: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其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而且还出现有早市、夜市。

2.海外贸易: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3.最早的纸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纸币发展形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四、结论: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类别发展成就农业的发展粮食作物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经济作物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制瓷业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瓷;景德镇成为瓷都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商业的繁荣商业都市杭州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对外贸易在当时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广州、泉州是大商港;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外贸收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货币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经济重心的南移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经济重心的南移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目录: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三、教学方法四、教学过程五、课后作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 使学生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归纳总结历史规律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原因。

2. 教学难点: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3.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和地图,帮助学生形象地把握经济重心南移的地理位置和变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古代经济地图,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我国经济重心会从北方迁移到南方?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3. 课堂讲解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如气候、地理、政治、军事等因素,以及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4. 案例分析以南宋时期的临安为例,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5. 课堂讨论讨论: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历史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6.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形成系统的历史认识。

7. 课后作业五、课后作业1. 复习教材,梳理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原因。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文化、科技发展的影响。

2. 引导学生关注经济重心南移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关系。

七、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原因。

2. 强调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优点和不足。

2.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新人教版
③ 句: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现象,它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繁荣发展,并对我国古代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学反思与总结
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历史课上,我给学生们讲解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这一课题。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讲授、案例研究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在讲授环节,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了江南地区的美丽风光,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在案例研究环节,我让学生们分析史料,探讨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其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引导学生就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们对于历史故事和人物通常比较感兴趣,因此可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和引用历史人物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正在发展中,可以通过引导他们分析史料和图表来提高这些能力。他们的学习风格各异,有的喜欢通过听讲学习,有的喜欢通过实践和探索学习,因此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c. 案例研究:分组让学生分析史料,探讨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其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d. 小组讨论:让学生就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e. 总结: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强调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性。
3. 确定教学媒体使用: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将采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史料等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江南地区的风光和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地图用于帮助学生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史料用于让学生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通过运用这些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5. 总结(5分钟):
6. 课后作业(5分钟):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那么,你们认为现代社会的经济重心在哪里呢?请你们课后调查研究,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短文,谈谈你的看法。

经济重心的南移之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经济重心的南移之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及商业繁荣的史实。

2、了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学重点:南方经济繁荣的具体表现。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缘由。

教学方法:师生讨论为主,教师讲析为辅。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一)复习检测1、和北宋对峙的民族政权次要是哪些?2、和南宋对峙的民族政权是哪个?3、北宋和南宋与民族政权之间发生和平次要在北方还是南方?(二)引入新课同学们,《宋史》有这样一句话“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这句话到底反映了一个甚么情况呢?《宋史》记载的就是宋代的历史,“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就是国家的财政支出次要来自于南方特别是东南。

话又说回来,宋代之前“国家根本,仰给哪里”?同学们不妨想一下宋代之前的几个重要朝代,如:秦、汉、隋唐,这几个朝代的国家根本次要依托哪里?同学们,肯定会说在北方。

为甚么?长工夫,以国家根本为北方的状态,却在宋代转移到了南方。

为了解决《宋史》“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这一说法,我们一同走进第十课《经济重心的的南移》二、分小组讨论并展现交流:(根据先生讨论交流的情况教师做出适当的评价和有效地补充)1、宋代的经济发展很快,具体表如今哪里?(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南方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农业的表现:占城稻的推行、苏州和湖州重要粮仓、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棉花种植推行到长江流域、茶树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手工业的表现:蜀地丝织品冠绝天下、朝廷所用丝绸来自江浙、棉织业从海南到发展到东南沿海。

瓷都——景德镇。

造船业居世界首位。

商业的表现:商业都市开封和杭州、泉州和广州是世界最大的商港、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最早纸币——交子。

)2、“南方农业发展这么快的缘由是甚么?”(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添加了南方的劳动力、自然条件好。

)三、拓展延伸1、隋唐科举制明确规定,商人及其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宋代的科举放宽尺度,允许商人中有“奇才异行者”应举,这阐明甚么?(阐明宋代对商业的注重,促使商业的繁荣。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一、教材《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二单元第2课(全册第10课),本课是第二单元的重点,南方经济发展是宋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而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古代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现象,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因此本课内容是中国古代史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课程标准》对此课内容的要求是: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二、学情分析和教学理念:七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欠缺综合分析力,尤其是经济知识对他们而言,显得枯燥。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将枯燥的经济知识直观化,将教材知识点形象化,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采用虚拟情境教学法,即以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虚拟人物“田嫂”一家的南迁生涯为线索,让学生在人物命运的关注中,获得南方经济发展状况的体验。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小组讨论解决老师提问,建构新的知识。

因此,学生在本课学习中,主要运用阅读课本、展开想象、探究问题、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等方法完成学习。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概况,归纳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总结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启示,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理解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在故事中穿插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会探究,在解答中掌握知识点,学会理解和分析问题。

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语言表达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宋代经济居世界领先地位。

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以史为鉴,从南方经济发展的启示中,为创建和谐社会获得感悟。

四、教学重点、难点在这一时期商业经济在南方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有很重要的地位。

因此本课教学重点确定为南方商业的繁荣。

通过引导学生描绘临安街市、海上见闻,分析纸币、科举制的变化等感受商业繁荣。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情况;(2)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3)认识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对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观察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2)运用比较法,分析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和特点;(3)运用归纳法,总结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2)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价值观;(3)培养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1. 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2.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三、教学难点:1. 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2. 经济重心南移在我国历史上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1. 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料;2. 历史文献、教科书等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江南地区的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江南地区在我国古代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以及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2. 讲授新课:(1)讲述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介绍江南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引导学生认识江南地区的经济优势;(3)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如北方战乱、人口南迁等;(4)讲述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如唐朝中后期至宋朝的南移趋势;(5)引导学生思考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科书和文献资料,分析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对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2)小组代表发言,总结讨论成果。

4.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2)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的基本理解。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经济重心的南移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经济重心的南移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掌握江南地区在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和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 江南地区在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1.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2.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七年级下册历史》。

2. 相关地图、图片等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江南地区的美景,引导学生欣赏,激发他们对江南地区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江南地区在我国历史上有怎样的地位吗?”从而引出本课内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期间,教师可适时提问,帮助学生理解。

3. 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以及江南地区在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对经济重心南移的理解,以及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经济重心南移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6. 课后作业: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

如有需要,可在下一节课进行针对性讲解。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2. 评价内容: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江南地区地位和作用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我国历史发展的认识。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江南地区的古建筑、文化遗址等,加深学生对江南地区的了解。

2. 开展历史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古代商人、农民等角色,体验古代经济生活,增强对经济重心南移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 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课题第10 课经济重心的南移课型新授课总节时13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占城稻的引进、棉花、茶叶种植的扩大。

丝织、制瓷。

经济重心的南移。

能力目标:培养阅读、归纳、比较、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强调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懂得学以致用。



南方商业的发展;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差异个性设计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投影: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
几时休?暖风熏的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学生感悟、理解诗的含义。

得出杭州的繁华
【探究归纳】
分析课文: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阅读思考、提出问题, 师生互动讨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实践应用】
北方人民南迁。

江南开发不是从唐朝开始的。

(南朝后期,南宋完成)
挂图:海外贸易路线
思考:有哪些城市?到那些国家?
借助诗词来分析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让大家明白宋朝的社会经济发展。

让大家自主分析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检测反馈】列表:归纳本课(农业、手工业、
商业)
板书设计
【交流反思】经济重心的转移,从黄河流域到长
江流域,唐朝中后期开始,到南宋完成
【课后作业】预习下课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