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4
中医基础理论期末试题(4)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1、“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所指的治法是A.阴中求阳B.阴病治阳C.阳中求阴D.阳病治阴E.阴阳互济【答案】B2、按五行生克规律,肺的“所不胜”之脏是A.心B.肝C.脾D.肾E.大肠【答案】A3、在中国古代哲学中,认为可为宇宙万物构成本原的有A.精B.气C.道D.精气E.元气【答案】A B C D E4、易致“感而即发”的病因有A.外感邪气B.情志骤变C.食物中毒D.各种外伤E.疫疠致病【答案】A B C D E5、阴损及阳,阳损及阴,说明阴阳之间关系的是的A.对立B.互根C.转化D.消长E.自和【答案】B6、某男,23岁。
开始恶寒重,发热轻,鼻塞流清涕,脉浮紧。
继而出现发热不恶寒,心烦,口渴,小便黄,大便干,脉滑数。
此属于A.由实转虚B.因虚致实C.由寒化热D.由热化寒E.虚实转化【答案】C7、循行于下肢外侧中线的经脉是A.足少阳胆经B.足少阴肾经C.足厥阴肝经D.足太阴脾经E.足阳明胃经【答案】A8、具有防御作用的是A.元气B.中气C.宗气D.营气E.卫气【答案】E9、与胆通过经脉相互络属的脏是A.肺B.脾C.肝D.肾E.心【答案】C10、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理论基础是A.气能生血B.脾主升清C.脾为后天之本D.脾主统血E.脾能运化水谷精微【答案】E11、足太阳膀胱经在头面部循行包括A.额部B.侧头部C.头顶D.后头部E.面颊部【答案】A C D12、脾与胃的生理关系包括A.精神情志活动B.水谷纳运协调C.气机升降相因D.阴阳燥湿相济E.血液运行调畅【答案】B C D13、817:不属于“津伤化燥”产生机理的是A.久病伤津耗液B.热盛伤津耗液C.气阴两虚致津伤血燥D.大汗.剧烈吐泻伤津E.亡血失精致津液亏少【答案】C14、“水谷气血之海”指的是A.心B.肝C.肺D.胃E.脾【答案】D15、在五神脏中,脾所藏的神是A.神B.魂C.魄D.意E.志【答案】D16、与感受风邪无关的症状是A.头痛B.汗出C.恶风D.烦躁E.咽痒【答案】D17、首次明确提出“三因学说”的医家是B.陶弘景C.孙思邈D.陈无择E.李时珍【答案】D18、正气强弱主要取决的为A.气候因素B.地域因素C.饮食习惯D.生活与工作环境E.体质与精神状态【答案】E19、祛邪兼扶正之法适用于A.正虚之证B.邪实之证C.正虚为主的虚实夹杂证D.邪实为主的虚实夹杂证E.真虚假实证20、发热患者,饮食禁忌是A.饮食清淡B.食量适当C.寒温合适D.禁食E.饱食或食肉【答案】E21、“津血同源”最强调的物质是A.精B.气C.血D.津液E.脉【答案】D22、属于急则治标的病症有A.大量出血B.剧烈疼痛C.频繁呕吐E.痨病咳嗽【答案】A B C D23、“肝火犯肺”属于A.子病犯母B.母病及子C.相乘D.相侮E.相克【答案】D24、“水火既济”说明的两脏关系是A.心与肺B.脾与肾C.心与肾D.肺与肾E.肝与脾【答案】C25、动形养生的目的有A.调和气血B.疏通经络C.调节情志D.健身延年E.通利九窍【答案】A B D E26、664:节食减肥最容易引起的脏腑损伤是A.肝B.心C.肾D.肺E.脾【答案】E27、《素问·热论》有热病少愈,忌食肉或多食的禁忌,其原理是A.未病先防B.阻断病传C.愈后防复D.避其邪气E.因人制宜【答案】C28、“以寒治热”适用于A.阴偏盛B.阳偏盛C.阳偏衰D.阴阳两虚E.阴盛阳衰【答案】B29、“寒从中生”的主要机理是A.肺气不足,寒饮内停B.胸阳不振,阴寒内盛C.恣食生冷,寒伤中阳D.脾肾阳虚,阴寒内盛E.痰湿内阻,从阴化寒【答案】D30、六淫致病,最易出现动摇症状的是A.风邪B.暑邪C.火邪D.燥邪【答案】A31、肺与肾的关系包括A.水液代谢B.精微输布C.呼吸运动D.津液排泄E.阴液互滋【答案】A C E32、人体之精按其部位分,可分为A.先天之精B.后天之精C.生殖之精D.脏腑之精E.营养之精【答案】D33、临床出现高热神昏,四肢抽搐,两目上视,甚见角弓反张等表现,与致病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风邪B.燥邪D.湿邪E.寒邪【答案】C34、“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治法的依据是A.小肠泌别清浊B.脾运化水液C.肺宣发肃降D.肾阳气化E.肾主水液【答案】A35、邪气侵犯人体,导致的主要损害是A.脏腑形质B.功能活动C.体质特征D.疾病传变E.病证性质【答案】A36、诊断虽明确,但失治误治,或护理不当,则可损伤人体正气,助长邪气,以至变证迭起,甚至预后不良,其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是A.环境因素B.生活因素C.体质因素D.病邪因素E.诊治因素【答案】E37、劳力过度,易损伤的内脏是A.心肺B.肺脾C.心脾D.肝脾E.心肾【答案】B38、与血液生成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心B.肺C.脾D.肾E.胆【答案】C39、小肠生理功能包括A.受纳水谷B.受盛化物C.传化水谷D.泌别清浊E.主液【答案】B D E40、气作为哲学概念,形成的时期是A.远古B.西周C.春秋战国D.秦代E.两汉【答案】C41、到达上.下齿的经脉有A.肾经B.心经C.胃经D.肝经E.大肠经【答案】C E42、某女,55岁。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卷4)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1、中医学对发病原理的认识主要是A.正邪相搏B.阴阳失调C.饮食失调D.气血失常E.脏腑失调【答案】A2、被后人称为“补土派”的医家代表是A.李中梓B.李东垣C.陈无择D.叶天士E.刘完素【答案】B3、护肾养生的主要方法是A.饮食有节B.节欲保精C.劳逸有度D.积精全神E.运动锻炼【答案】B4、对三焦描述错误的是A.决渎之官B.原气之别使C.水谷之道路D.孤脏E.孤府【答案】D5、六淫致病,其临床表现具有干涩特点的是A.风邪B.寒邪C.燥邪D.暑邪E.火(热)邪【答案】C6、与绦虫病形成与临床表现相关的有A.肛门奇痒B.食欲亢进C.形体消瘦D.大便中有白色虫体节片E.食生的或未经煮熟的猪.牛肉【答案】B C D E7、阳虚患者常见的症状是A.腹痛拒按B.畏寒肢冷C.盗汗D.脉数E.脉细数【答案】B8、液分布部位表述错误的A.血脉B.骨节C.脏腑D.脑E.髓【答案】A9、燥邪最易伤脏的是A.心B.肝C.脾D.肺E.肾【答案】D10、津分布部位表述错误的是A.肌肉B.皮肤C.脑髓D.血脉E.孔窍【答案】C11、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即是A.气化B.变化C.转化D.形化E.运化【答案】A12、容易出现各种秽浊症状的邪气是A.风邪B.火(热)邪C.湿邪D.寒邪E.暑邪【答案】C13、《周易》分别用符号“--”“一”来表示的是A.寒热B.日月C.阴阳D.天地E.南北【答案】C14、内生五邪包括A.寒从中生B.暑从中生C.湿从中生D.津伤化燥E.风气内动【答案】A C D E15、某男,35岁。
身体强壮,胖瘦适中,面色红润,性格开朗,精力充沛,睡眠良好,其体质类型是A.偏阳质B.偏阴质C.痰湿质D.平和质E.特禀质【答案】D16、据《素问·五脏生成》,皮槁而毛拔,其原因是A.多食酸B.多食辛C.多食甘D.多食咸E.多食苦【答案】E17、愈后防复主要针对的情况有A.劳复B.食复C.药复D.传变E.外感【答案】A B C E18、93:属于五行之“水”的是A.恐B.脉C.肉D.皮E.怒【答案】A19、“肝肾同源”理论依据是A.同居下焦B.精血同源C.同寄相火D.水能生木E.津血同源20、任脉的主要功能有A.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B.主一身左右之阴阳C.约束诸脉D.主胞胎E.濡养眼目,司眼睑之开合【答案】A D21、称为“髓海”的是A.脑B.髓C.骨D.命门E.肾【答案】A22、某女,38岁。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4)【最新】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1、不属于正治的是A.寒者热之B.热者寒之C.虚则补之D.寒因寒用E.实则泻之【答案】D2、属于古代哲学气概念的是A.元气B.云气C.精气D.烦气E.浩然之气【答案】A C D E3、人体之精按其功能可分为A.先天之精B.后天之精C.生殖之精D.脏腑之精E.营养之精【答案】C E4、与痰饮.瘀血.结石致病相关的有A.导致疼痛B.继发性病因C.阻滞气机D.病理产物E.病程较长【答案】B C D5、中医学认为,构成人体有机整体的中心是A.五脏B.六腑C.脑D.命门E.经络【答案】A6、中医学认为,人的生长壮老已的过程,即是A.形化B.物化C.质化D.气化E.运化【答案】D7、病性转化主要包括A.寒热转化B.虚实转化C.表里转化D.脏腑传变E.六经传变【答案】A B8、六淫致病,最易出现动摇症状的是A.风邪B.暑邪C.火邪D.燥邪E.湿邪【答案】A9、肺与肾的关系包括A.水液代谢B.精微输布C.呼吸运动D.津液排泄E.阴液互滋【答案】A C E10、调神养生的错误方法是A.四气调神B.清静养神C.用药宁神D.修性怡神E.气功练神【答案】C11、内燥多见的脏腑包括A.脾B.肺C.大肠D.肝【答案】B C E12、患者出现冷汗淋漓.四肢逆冷.精神萎靡等症状,其基本病机是A.亡阴B.亡阳C.气虚D.血虚E.伤津【答案】B13、内燥多见的脏腑包括A.脾B.肺C.大肠D.肝E.胃【答案】B C E14、对津液输布影响最为重要的是A.胃B.小肠D.大肠E.三焦【答案】E15、根据《内经》记载,上焦的生理功能概括为A.如雾B.如露C.如沤D.如气E.如渎【答案】A16、瘀血所致疼痛的特点是A.胀痛B.串痛C.灼痛D.刺痛E.重痛【答案】D17、分布在胸腹部的经脉是A.足少阳胆经B.手少阴心经C.手太阴肺经D.足太阴脾经E.足太阳膀胱经【答案】D18、具有统帅.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气血作用的是A.十二经别B.十二皮部C.奇经八脉D.十五别络E.络脉【答案】C19、以先天精气为基础,根源于肾的气是A.元气B.中气C.宗气D.营气E.卫气【答案】A20、不属于情志内伤引起的病变是A.结石B.气滞C.痰饮D.瘀血E.疫疠【答案】E21、五官中的“目”属木,主要采用的是下列何种方法归类的A.取象比类法B.推演络绎法C.以表知里法D.试探法E.反证法【答案】B22、既属致病因素,又属病理产物的是A.戾气B.暑邪C.燥邪D.痰饮E.七情【答案】D23、据《素问·五脏生成》,皮槁而毛拔,其原因是A.多食酸B.多食辛C.多食甘D.多食咸E.多食苦【答案】E24、某男,40岁。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附答案(4)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1、素体气虚者,辨体施药应忌用的是A.固涩收敛B.疏利气血C.耗散克伐D.补血益气E.补气培元【答案】C2、补充完善《黄帝内经》,发挥“寸口脉诊”.命门.三焦以及经络理论的著作是A.《伤寒论》B.《金匮要略》C.《诸病源候论》D.《难经》E.《脾胃论》【答案】D3、起于胞中,循行于腹部正中的奇经是A.督脉B.冲脉C.阴维脉D.任脉E.足少阴肾经【答案】D4、阴虚质要慎用的药是A.温热B.补气C.固涩D.活血E.养血【答案】A5、最早提出中医学“治未病”思想的著作是A.《内经》B.《难经》C.《伤寒论》D.《金匮要略》E.《备急千金要方》【答案】A6、未病先防中防止病邪侵害的方法是A.顺应四时B.调畅情志C.饮食有节D.起居有常E.药物预防【答案】E7、开创脏腑证治先河的医家是A.巢元方B.陈无择C.张仲景D.钱乙E.王清任【答案】D8、手太阴经分布部位是A.上肢内侧前缘B.上肢外侧前缘C.上肢内侧后缘D.上肢外侧中线E.上肢外侧后缘【答案】A9、“入耳中”的经脉有A.小肠经B.膀胱经C.三焦经D.胆经E.肾经【答案】A C D10、十二经脉气血充盛有余时,流注的部位是A.经别B.别络C.奇经D.皮部E.浮络【答案】C11、中医学对发病原理的认识主要是A.正邪相搏B.阴阳失调C.饮食失调D.气血失常E.脏腑失调【答案】A12、液分布部位表述错误的A.血脉B.骨节C.脏腑D.脑E.髓【答案】A13、生殖之精施泄主要依赖的是A.天癸作用B.肾阳推动C.脾胃纳运D.肝血充盈E.肺气宣肃【答案】A14、循行于上肢外侧中线的经脉是A.手少阴心经B.手厥阴心包经C.手太阳小肠经D.手少阳三焦经E.手太阴肺经【答案】D15、足太阳膀胱经在头面部循行包括A.额部B.侧头部C.头顶D.后头部E.面颊部【答案】A C D16、导致津液输布障碍,水湿痰饮内停的最主要因素是A.肾主水失调B.三焦水道不利C.脾主运化失健D.肺主行水失常E.肝主疏泄失职【答案】C17、关于“阴阳自和”叙述正确的包括A.以“自”为核心,依靠内在自我的相互作用而实现B.脱胎于中国古代哲学中“以和为贵"的基本观点C.为相对的.动态的平衡D.为绝对的.静态的平衡E.为阴阳协调和相对稳定状态【答案】A B C E18、补充完善《黄帝内经》,发挥“寸口脉诊”.命门.三焦以及经络理论的著作是A.《伤寒论》B.《金匮要略》C.《诸病源候论》D.《难经》E.《脾胃论》【答案】D19、暑邪为病多见汗多.气短.乏力等症,其机理为A.暑为阳邪,其性炎热B.暑性升散,易扰心神C.暑多夹湿,易困脾土D.暑性升散,耗气伤津E.暑为阳邪,化火伤阴20、六淫致病,最易出现动摇症状的是A.风邪B.暑邪C.火邪D.燥邪E.湿邪【答案】A21、属阴阳互藏互根关系失常而出现的是A.阳虚阴盛B.阴虚阳亢C.精气两虚D.气血两虚E.阴胜则阳病【答案】C D22、结石的成因有A.饮食不当B.情志内伤C.服药不当E.津亏血虚【答案】A B C D23、“金水相生”说明的两脏关系是A.心与肾B.肝与肾C.脾与肾D.肺与肾E.肝与肺【答案】D24、寒从中生的形成因素有A.寒邪直中,伤及脾胃B.阳气虚衰,温煦失职C.过食生冷,寒湿停聚D.阳不化阴,水湿壅盛E.肾气不化,尿频泄泻【答案】B D E25、养生健体.抗衰老的中心环节是A.保精护肾B.调养心肺C.形神共养D.顺应自然E.饮食有节【答案】A26、318:与津液代谢关系密切的脏有A.心与肝B.肺与肾C.脾与肾D.心与脾E.脾与肺【答案】B C E27、中医学认为人的天年寿限是A.70岁左右B.80岁左右C.90岁左右D.100岁左右E.120岁左右【答案】E28、属于阴阳平和质的有A.喜动好强B.精力充沛C.身体强壮D.胖瘦适度E.工作潜力大【答案】B C D E29、“益气升提”治法的适应证是A.气陷B.气郁C.气脱D.气闭E.气虚【答案】A30、标本兼治适用的病证是A.脾虚气滞B.气虚自汗C.肺痨咳嗽D.肝病水臌E.二便不通【答案】A31、某女,46岁。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中医学认为,下列哪项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A. 气血B. 精神C. 脏腑D. 经络答案:A2. 中医学将人体的生命活动概括为哪两个方面?A. 阴阳B. 气血C. 脏腑D. 精神答案:D3. 下列哪项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A. 整体观B. 阴阳五行C. 预防为主D. 辨证论治答案:D4. 中医学认为,人体阴阳平衡失调会导致下列哪种病证?A. 风寒感冒B. 痿证C. 痫证D. 痰饮答案:B5. 下列哪项是中医学的诊断方法?A. 望、闻、问、切B. 问、闻、望、切C. 闻、望、问、切D. 望、问、闻、切答案:A6. 中医学认为,下列哪种病邪易伤人体?A. 风寒B. 湿热C. 火邪D. 痰饮答案:C7. 下列哪项是中医学的治疗方法?A. 泻下B. 发汗C. 温补D. 以上都对答案:D8. 中医学认为,下列哪种药物具有补益作用?A. 黄芪B. 黄连C. 麦冬D. 黄柏答案:A9. 下列哪项是中医学的养生原则?A. 调和阴阳B. 调养精神C. 调和饮食D. 以上都对答案:D10. 中医学认为,下列哪种疾病属于内伤病?A. 风寒感冒B. 痢疾C. 胃痛D. 疥疮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医学认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气、血2.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整体观、辨证论治3. 中医学的诊断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望、闻、问、切4.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阴阳平衡失调会导致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寒证、热证、虚实证5. 中医学的治疗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汗、吐、下、和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正确)2.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人体正气和邪气的斗争有关。
中医基础理论 习题集第四章 经 络
第四章经络一、填空题1. 经络是经脉和( ) 的总称。
2. 经络,作为人体一种组织结构的名称,最早见于( ) 。
3. 最细小的络脉称为( ) 。
4. 同名的手足阳经在( ) 交接。
5. 除( ) 经外,阳经均行于四肢外侧或躯干的背面。
6. 十二经脉气血流注从( ) 开始。
7. 十二经脉气血流注,足少阴肾经下接( ) 经。
8. 十二经脉中,左右交叉于人中,并至对侧鼻旁的经脉是( ) 。
9. 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都在( ) 交接。
10. 十二经脉中,具有。
连舌本,散舌下”循行特点的经脉是( ) 。
11. 手厥阴心包经与( ) 经相表里。
12. 称为“阳脉之海”的经脉是( ) 。
13. 具有约束纵行诸经作用的经脉是( ) 。
14. 十二经别的循行分布特点,可用( ) 四个字概括。
15. 十二经脉各有一支别络,加上任脉、督脉的别络和( ) ,共称“十五别络”。
16. 冲、任、督三脉同起于( ) ,故有“一源三歧”之说。
17. 对经穴刺激引起的感应及传导,通常称为( ) 。
18. 足少阴肾经起于( ) 。
19. 手太阳经属( ) 络( ) 。
20. 手三阴经从( ) 走向( ) 。
21. 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在( ) 处交接。
22. 十二经脉的分布,在小腿下半部和足背部,( ) 在前缘,( ) 在中线。
23. 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 ) 、( ) 的体系。
24. 首次提出“十四经”命名的著作是( ) 。
25. 阳跷脉起于外踝下( ) 经的巾脉穴。
26. 阴阳维脉的主要功能是维系联络( ) 。
二、选择题( 一)A1 型题27. 奠定经络学说理论体系( )基础的古典医籍是( )A. 《黄帝内经》B. 《难经}C. 《伤寒杂病论》D. 《阴阳十一脉灸经》E. 《十四经发挥}28. 首创“奇经八脉。
一词的古典医籍是( )A. 《黄帝内经》B. 《难经》C. 《伤寒杂病论》D. 《阴阳十一脉灸经》E. 《针灸甲乙经}29. 经络系统中,与脏腑有直接络属关系的是( )A. 奇经八脉B. 十二经别C. 别络D. 十二正经E. 十二经筋30. 经络系统中,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是( )A. 奇经八脉B. 十二经别C. 十二正经D. 浮络E. 别络31. 在人体内具有“溢奇邪”、“通荣卫”作用的是( )A. 浮络B. 皮部C. 经别D. 别络E. 孙络32. 上肢内侧后缘的经脉是( )A. 心经D. 肺经C ,心包经D. 脾经E. 肝经33. 在内踝尖上八寸以上,循行于内侧前缘的经脉是( )A. 脾经B. 肝经C. 肾经D. 胃经E. 心包经34. 《灵枢·逆顺肥瘦》说:“足之三阳,( ) ”A. 从手走头B. 从足走腹C. 从头走足D. 从脏走手E. 从内走外35. 足、手阴经交接于( )A. 头B. 胸C. 腹D. 手E. 足36. 在头面部,手太阳经主要行于( )A. 头顶B. 头后C. 侧头部D ,面颊部E. 额部37. 十二经脉中,行于躯干胸腹面的阳经是( )A. 手太阳经B. 足少阳经C. 足太阳经D. 手阳明经E. 足阳明经38. 十二正经中,有两支别络的经脉是( )A. 足太阴经B. 足阳明经C. 足厥阴经D. 手阳明经E. 手厥阴经39. 按十二经脉流注次序,小肠经下接( )A. 膀胱经B. 胆经C. 心经D. 肾经E. 三焦经40.f ·二彪经中,“络肭”的经脉是( )A. 心经B. 肾经C. 肝经D. 膀胱经E. 胆经41. 绕阴器,至小腹的经脉是( )A. 足少阴经B. 足太阳经C. 足太阴经D. 足厥阴经E. 足少阳经42. 循行于“乳中线”的经脉是( )A. 肝经B. 胃经C. 胆经D. 脾经E. 肾经43. 十二正经中,既分布于目内眦,又分布于目外眦的经脉是( )A. 手少阳三焦经B. 手太阳小肠经C. 足少阳胆经D. 手阳明大肠经E. 足太阳膀胱经44. 起于目外眦的经脉是( )A. 三焦经B. 小肠经C. 胆经D. 胃经E. 大肠经45. 奇经八脉中,与任脉在咽喉部相会的经脉是( )A. 督脉B. 冲脉C. 阴跷脉D. 阳维脉E. 阴维脉46. 任脉的终点在( )A. 目内眦B. 目眶下C. 上唇系带D. 咽喉E. 下颌部47. 奇经八脉中,与足少阴经相并,挟脐上行的经脉是( )A. 任脉B. 督脉C. 冲脉D. 阴维脉E. 阴跷脉48 ,有“眼睑合”功能的经脉是( )A. 跷脉H. 维脉C. 冲脉D. 任脉E. 督脉49. 分布于皮肤表面的络脉称为( )A. 孙络B. 细络C. 别络D. 浮络E. 以上都不是50. 具有约束骨骼,( )主司关节运动功能的是( )A. 皮部B. 维脉C. 经筋D. 别络E. 督脉51. 十二正经中,联系脏腑最多的经脉是( )A. 足厥阴肝经B. 足少阴肾经C. 足太阴脾经D. 足阳明胃经E. 足太阳膀胱经52. 按循经诊断,在胸前“虚里”处疼痛,痛连左手臂及小指,应考虑( )A. 心脏疾病B. 肺脏疾病C. 肝胆疾病D. 脾胃疾病E. 肾脏疾病53. 创立“引经报使”理论的医家是( )A. 李呆B. 朱震亨C. 刘完素D. 寇宗奭E. 张元素54. 按分经诊断,下牙痛多在( )A. 足阳明胃经B. 手阳明大肠经C. 手太阳小肠经D. 足少阳胆经E. 手少阳三焦经55. 足少阳胆经与阳跷脉会于( )105A. 头顶B. 目内眦C. 项后D. 目外眦E. 以上都不是56. 具有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的经脉是( )A. 冲脉B. 督脉C. 带脉D. 任脉E. 阳跷脉57. 经与络的区别主要在于( )A. 经脉深而不见,络脉浮而常见B. 经脉较粗大,络脉较细小C. 经脉纵行,络脉纵横交错D. 经为主干,络为分支E. 以上都不是58. 以下不具有表里经关系的是( )A. 阳跷脉与阴跷脉B.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C. 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D. 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E. 手少阳三焦经与手厥阴心包经( )59. 具有加强十二经脉表里两经在体内联系作用的是( )A. 别络B. 经别C. 皮部D. 奇经八脉E. 经筋60. 手太阴肺经的起点在( )A. 肺中;B. 中焦C. 胃中D. 膻中E. 手拇指桡侧端( 二)B1 型题A. 别络B. 经别C. 浮络D. 孙络E. 经筋61. 属经脉的是( )62. 属经络系统连属部分的是( )A. 心经B. 脾经C. 肺经D. 肝经E. 肾经63. 下肢内侧前缘的是( )64. 行于下肢内侧后缘的是( )A. 头顶部B. 头侧部C. 面颊部D. 额部E. 以上都不是65. 足阳明经行于( )66. 手太阴肺经行于( )A. 从脏走手B. 从手走头C. 从头走足D. 从足走腹E. 以上都不是67. 手少阳三焦经的走向是( )68. 足厥阴肝经的走向是( )A. 手阳明经B. 足阳明经C. 手太阴经D. 足少阳经E. 手太阳经69. 属大肠络肺的经脉是( )70. 下交于肝经的经脉是( )A. 胸中B. 心中C. 肺中D. 无名指端E. 以上都不是71. 足厥阴肝经和手太阴肺经交接于( )72. 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交接于( )A. 任脉B. 督脉C. 冲脉D. 带脉E. 跷脉73. 有主胞胎作用的是( )74. 有主司妇女带下作用的是( )A. 经筋B. 经别C. 皮部D. 奇经八脉E. 别络75. 具有加强足三阴、足三阳经脉与心脏联系作用的是( )76. 具有加强十二经脉表里两经在体表联系作用的是( )A. 皮部B. 经筋巴奇经八脉D. 经别E. 别络77. 对全身无数细小络脉起主导作用的是( )78. 具有涵蓄和调节十二经气血功能的是( )A. 颅内B. 缺盆C. 目内眦D. 气街E. 以上都不是79. 督脉循行经过( )80. 冲脉循行经过( )( 三)C 型题81. 经络是( )A. 人体结构重要组成部分B. 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C. 二者皆是D. 二者皆非82. 连于目系的经脉是( )A. 心经B. 肝经C. 二者皆是D. 二者皆非83. 与肝经交接的经脉是( )A. 手太阴经B. 足少阳经C. 二者皆是D. 二者皆非84. 到达目内眦的是( )A. 任脉B. 冲脉C. 二者皆是D. 二者皆非85. 足太阳膀胱经分布于( )A. 躯干背部B. 下肢外侧后缘C. 二者皆是D. 二者皆非86. 与胆经有联系的是( )A. 阳跷脉B. 阳维脉C. 二者皆是D. 二者皆非87. 奇经八脉( )A. 除带脉外,均自下而上行B. 上肢没有奇经的分布C. 二者皆是D. 二者皆非88. 与督脉在头顶部交会的经脉是( )A. 足太阳经B. 足厥阴经C. 二者皆是D. 二者皆非89. 下列有别络分出的是( )A. 任脉B. 督脉C. 二者皆是D. 二者皆非90. 在下肢内侧,既走中线又走前缘的经脉是( )A. 肝经B. 脾经C. 二者皆是D. 二者皆非( 四)X 型题91. 与经络学说形成有关的因素是( )A. 古人长期医疗经验总结B. 古人在导引行气时的自我体悟C. 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D. 经络针灸教材的编写E. 古人对穴位主治功用的归纳92. 经络的生理功能有( )A. 调节作用B. 沟通联系作用C. 运输渗灌作用D. 感应作用E. 传导作用93. 足厥阴肝经循行过程中,联系的脏有( )A. 心B. 肺C. 胃D. 胆E. 肝94. 到达目内眦的经脉有( )A. 阳跷脉B. 膀胱经C. 肝经D. 阴跷脉E. 脾经95 ,环绕口唇的经脉有( )A. 任脉B. 胃经C. 冲脉D. 大肠经E. 肝经10796. 循行于肩膀及胸胛部的经脉有( )A. 胃经B. 大肠经C. 三焦经D. 小肠经E. 胆经97. 经过肺的经脉,除肺经外还有( )A. 脾经B. 心经C. 肾经D. 肝经E. 大肠经98. 足阳明经到达的部位有( )A. 足大趾B. 足二趾C. 足中趾D. 足四趾E. 足小趾99. 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穴的经脉是( )A. 手三阳经B. 足厥阴经C. 足三阳经D. 阳跷脉E. 阴维脉100. 手足太阳经在头面部分布于( )A. 头侧B. 面颊C. 耳前D. 头顶E. 头后101. 足少阴肾经到达的部位有( )A. 足跟B. 舌根C. 气街D. 小腿内侧后缘E. 腰部102. 行于脊柱内的经脉有( )A. 督脉B. 冲脉C. 足少阴肾经D. 足太阳膀胱经E. 足少阳胆经103. 进入耳中的经脉有( )A. 手少阳B. 手太阳C. 足少阳1). 足太刚E. 手阳明104. 下列属于肝经循行部位的是( )A. 胁肋部B. 足中趾C. 阴器D. 下肢内侧后缘E. 小腹105. 肾经联系的脏腑,除肾与膀胱外还有( ) A. 肺B. 肝C. 心D. 脾E. 心包106. 下列与牙齿有联系的经脉是( )A. 肾经B. 大肠经巴脾经D. 胃经E. 肝经107. 与女子的月经来潮有密切关系的经脉有( ) A. 跷脉B. 维脉.C. 任脉D. 心经E. 冲脉108. 下列“络脑”的经脉有( )A. 心经B. 胆经C. 肝经D. 膀胱经E. 督脉109. 与任脉交会的经脉有( )A. 足三阴经B. 阳维脉C. 阴跷脉D. 阴维脉E. 冲脉110. 不与任何脏腑相连的经脉有( ) A. 任脉B. 三焦经C. 冲脉D. 带脉E. 督脉111. 经脉循行过程中,人缺盆的有( ) A. 胃经B. 大肠经C.. 膀胱经D.. 胆经E. 小肠经112. 下列循行于躯干腹面的经脉是( ) A. 任脉B. 肾经C. 脾经D. 胃经E. 冲脉113. 经过“气街”的经脉有( )A. 冲脉B. 肝经C. 脾经D. 胃经E. 胆经114. 以下指冲脉的是( )A. 血海B. 气海C. 十二经脉之海D. 阴脉之海E. 五脏六腑之海115. 与胃相联系的正经有( )A. 小肠经B. 三焦经C. 胃经D. 肺经E. 脾经116. 与心相联系的正经有( )A. 足太阴B. 足少阴C. 手少阴D. 足厥阴E. 手太阳117. 任脉的主要功能是( )A. 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B. 主一身左右之阳C. 约束诸脉D. 主胞胎. E. 濡养眼目,司眼睑开合118. 督脉到达的部位有( )A. 绕阴器B. 颅内C. 脐中央D. 上唇系带E. 下颌部119. 到达足大趾的经脉有( )A. 胃经真1. 脾经C. 肝经Ij. 胆经E. 冲脉120. 起于足外踝之下的经脉有( )A. 足太阳B. 阳维脉C. 足少阳D. 阳跷脉E. 足阳明三、名词术语解释121. 经络122. 经络学说123. 十二经脉124. 奇经八脉125. 浮络126. 孙络127. 一源三歧128. 别络129. 任主胞胎130. 血海131. 阳脉之海132. 阴脉之海133. 经别134. 头为诸阳之会135. 经筋136. 皮部137. 十二经脉之海138. 得气139. 属络140. 经气四、简答题141. 简述经络的主要功能。
中医基础试题四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四)试题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阴阳互根:又称“阴阳相成”,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又相互依存、相互化生、相互为用、相互吸引地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2.脾主统血: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之中流行,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
3.天癸:肾中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具有促进人体生殖器官成熟,并维持生殖功能的物质。
“天”是言其来源于先天,“癸”是言其本质属天干中的癸水,有阳中之阴的意思。
4.气机:气的运动,称作“气机”.气的运动形式虽是多种多样,但在理论上可将它们归纳为升、降、出、入四种基本运动形式。
5.经络:经脉和络脉的统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通路。
6.疠气:指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是温疫病和某些外科感染的病因。
7.瘀血:血液滞留或凝结于体内,包括血溢出于经脉外而瘀积,也包括血脉运行受阻而滞留经脉腔内,既是病理产物,又可成为继发性致病因素。
8.阳中求阴:根据阴阳互根的理论,临床上治疗阴虚证时,在滋阴剂中适当佐以补阳药,即所谓“阳中求阴”。
9.壮火:是一种亢奋的病理之火。
能损耗正气。
10.热因热用:针对真寒假热证应采用温热方药进行治疗的原则。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按五行生克关系,金克木;木生火。
2.五脏之中,称为封藏之本的是_肾_;称为娇脏的是__肺__。
3.肝在体合__筋__,其华在__爪__。
4.气和血的关系可概括为__气为血之帅__和__血为气之母__。
5.称为“阳脉之海”的经脉是__督脉__;称为“阴脉之海”的经脉是__任脉__。
6.湿邪的粘滞之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_症状的粘滞性_,二是_病程的缠绵性_。
7.中医发病学说强调_正气__在发病中的主导作用,又不排除__邪气__在发病中的重要条件。
8.预防的内容包括_未病先防_和_既病防变_两个方面。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4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四)第四章【典型试题】一、选择题(一)A型题1.经络系统中,与脏腑有直接络属关系的是:A.奇经八脉B.十二经别C.十五别络D.十二经筋E.十二经脉2.经络系统中,“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的为:A.经别B.经筋C.正经D.奇经E.别络3.大多循行于人体深部,且有一定循行径路的是:A.络脉B.孙络C•浮络D.别络E.经脉4 .具有联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作用的是:A.经别B.经筋C•皮部D.经脉E.别络5.能调节十二经脉气血,主要与奇恒之腑关系密切的是:A.皮部B.别络C.正经D.奇经E经别6.具有“溢奇邪”、“通荣卫”作用的是:A.浮络B.孙络C.别络D.经筋E.奇经7.有一定的起止、循行径路和交接顺序的是:A.十五别络B.浮络C.孙络D.正经E.奇经8.分别起自四肢,循行于体腔脏腑深部,上出于颈项浅部的是:A.阴跷脉B.阳跷脉C.足三阴经D.经别E.浮络9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A 十五别络B 十二经别C 十二经筋D 十二皮部E 奇经八脉10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是:A.浮络B .孙络C.经筋D.别络E .皮部11内踝上八寸处以下,循行于下肢内侧中线的经脉是:A 足少阴肾经 B 足太阴脾经 C 足厥阴肝经 D 足阳明胃经 E 足少阳胆经12下列各组经脉中,从胸腔走向手指末端的是:A 心肝肾经B 胆胃三焦经C 心肺心包经D 心胆小肠经E 肺脾胆经13下列各组经脉中,从足趾走向腹腔、胸腔的是:A 肝胆肾经 B 肝脾胃经 C 肾膀胱胃经 D 脾胃肾经 E 脾肝肾经14在头面部,分布于面部、额部的经脉是:A.阳明经B .太阳经C.少阳经D.厥阴经E .少阴经15上达头部巅顶的经脉是:A 足少阳胆经B 手少阳三焦经C 手太阴肺经D 足厥阴肝经E 手少阴心经16“头为诸阳之会”是由于:A 头居上部,且有阳经分布B 同名的手足三阳经均在头面部交接C 有“阳脉之海”之称的督脉上行于脑D 与阴经相表里的阳经输送气血于脑E 头为五脏六腑精气汇聚之所17十二经脉气血流注形式为:A 直线贯注B 手足贯注C 上下贯注D 循环贯注E 左右贯注18下列经脉中,不与脏腑连属的是:A.太阳经B .厥阴经C•冲脉D.任脉E .带脉19具有约束纵行诸经作用的经脉是:A.督脉B .带脉C.任脉D.阴维脉E .阳维脉20下列经脉中,具有表里关系的是:A 冲脉与任脉B 足阳明与足少阴C 阴维脉与阳维脉D 阴跷脉与阳跷脉E 手太阳与手少阴21在十二经气血循环流注中,与足厥阴肝经终端相接的是:A.足少阳胆经B.手厥阴心包经C•手少阳三焦经D.手太阴肺经E.足少阴肾经22.十二经脉在腹面的分布,由内向外的顺序为:A.足阳明经、足少阴经、足太阴经、足厥阴经B.足阳明经、足太阴经、足少阴经、足厥阴经C•足少阴经、足阳明经、足太阴经、足厥阴经D.足少阴经、足阳明经、足厥阴经、足太阴经E.足厥阴经、足阳明经、足少阴经、足太阴经23.与手太阴肺经的起点相接的是:A.手阳明大肠经B.手少阴心经C•手太阳小肠经D.足厥阴肝经E.足阳明胃经24.十二经脉中,多气多血的经脉是:A.手足阳明经B.手足太阴经C•手足太阳经D.手足少阴经E.手足少阳经25.十二经脉中,哪条经脉在体表循行最长,经过部位最多:A.足阳明胃经B.足太阳膀胱经C•足厥阴肝经D.足少阳胆经E.足少阴肾经26.下列哪组经脉环绕口唇:A.心经、脾经、肝经、胃经B•胃经、肝经、冲脉、任脉C•肾经、任脉、胆经、冲脉D.脾经、肝经、冲脉、任脉E.肝经、胆经、胃经、冲脉27.以下经脉入于上齿中者为:A.足少阴肾经B.手阳明大肠经C•足阳明胃经 D.足少阳胆经E.足太阴脾经28.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均会于:A.印堂穴B.神庭穴C.大椎穴D.百会穴E.关元穴29.具有加强足三阴、足三阳经脉与心脏联系作用的是:A.别络B.经别C.奇经D.经筋E.手少阴心 30.下列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次序中哪个环节是错误是:A.手太阴一手阳明一足阳明一B.足阳明一足少阳一足厥阴一C.手厥阴一手少阳一足少阳一D.足少阳一足厥阴一手太阴一 E足太阴一手少阴一手太阳一31.十二经脉气血充盛有余时,则渗注于:A.经别B.别络C.奇经D.督脉E.浮络32.与月经关系最密切的奇经是:A.冲脉、督脉B.任脉、带脉C.阳跷、阴跷D.冲脉、任脉E 阴维、阳维33十二经脉中,循喉咙,挟舌本的是:A 足太阴脾经 B 足厥阴肝经 C 足少阴肾经 D 足阳明胃经 E 手太阴肺经34奇经八脉中与任脉在咽喉部相会的是:A 冲脉B 督脉C 阴跷脉D 阳维脉E 阴维脉35奇经八脉中与脑、髓、肾关系密切的是:A 带脉B 冲脉C 任脉D 督脉E 阴跷脉36奇经八脉中,有主“一身左右之阴阳”作用的是A 阴维脉、阳维脉 B 阳跷脉、阴跷脉 C 督脉 D 带脉 E 任脉37任脉的终点是在:A 目眶下B 口唇C 目内眦D 胞宫E 会阴38具有濡养眼目、司眼睑之开合和下肢运动功能的经脉是:A 足阳明胃经B 足少阴肾经C 足厥阴肝经D 阳跷脉、阴跷脉E 足太阴脾经39对全身细小的络脉起着主导作用的是:A 正经B 奇经C 经别D 浮络E 别络40十二正经中,有两支别络的经脉是:A 足太阴经B 足阳明经C 足厥阴经D 手阳明经E 手厥阴经41十二正经中,“络脑”的经脉是:A 心经B 肾经C 肝经D 膀胱经E 胆经42.绕阴器,至小腹的经脉是:6.环绕口唇后到目眶下的经脉是:A.足少阴经B.足太阳经C.足太阴经D.足厥阴经E.足少阳经43.循行于“乳中线”的经脉是:A.肝经B.胃经C.胆经D.脾经E.肾经44.十二正经中,既分布于目内眦,又分布于目外眦的经脉是:A.手少阳三焦经B.手太阳小肠经C.足少阳胆经D.手阳明大肠经E.足太阳膀胱经45.起于目外眦的经脉是:A.三焦经B.小肠经C.胆经D.胃经E.大肠经46奇经八脉中,与足少阴经相并,挟脐上行的经脉是:A 任脉 B 督脉 C 冲脉 D 阴维脉 E 阴跷脉47十二正经中,联系脏腑最多的经脉是:A 足厥阴肝经B 足少阴肾经C 足太阴脾经D 足阳明胃经E 足太阳膀胱经48按循经诊断,在胸前“虚里”处疼痛,痛连左手臂及小指,应考虑:A 心脏疾病B 肺脏疾病C 肝胆疾病D 脾胃疾病E 肾脏疾病49与任何脏腑均不相连的经脉是:A 带脉B 督脉C 任脉D 三焦脉E 冲脉(二)B型题A 孙络B 浮络C 别络D 正经E 奇经1行于浅表而常浮现的是:2主要加强相为表里两经间在体表联系作用的是:3在人体上肢无分布的是:A 足阳明胃经B 足少阴肾经C 足太阴脾经D 冲脉与任脉E 足少阳胆经4连舌本、散舌下的经脉是:5到舌根两旁的经脉是:A 足厥阴肝经B 手太阴肺经C 手少阳三焦经D 手太阳小肠经E 阳跷脉7循喉咙、入颃颡的是:8环绕口唇的是:9上连目系的是:A 手阳明大肠经B 手少阳三焦经C 足少阳胆经D 足太阳膀胱经E 足少阴肾经10起于睛明穴,其支者从头顶到耳上角部的是:11起于关冲穴,其支者从耳后分出,进入耳中,出走耳前者为:12起于目外眦,其支者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于耳前者为:A 督脉B 足厥阴肝经C 足少阴肾经D 足太阳膀胱经E 手太阳小肠经13其脉左右交会于头顶部的是:14出于额上达巅顶的是:15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的是:A 足少阴肾经B 足太阳膀胱经C 任脉D 督脉E 冲脉16沿脊柱两旁循行的是:17沿脊柱里面上行的是:18其分支从胞中出,向后与督脉相通,上行于脊柱内的是:A 冲脉B 任脉C 督脉D 阴跷脉E 阴维脉19称为“血海”的经脉是:20称为“十二经脉之海”的是:21称为“阴脉之海”的是:A 督脉B 任脉C 阳跷脉D 冲脉E 带脉22与女子月经关系最密切的是:23与妇女妊娠关系最密切的是:24能调节全身阳经气血的是:(三)D型题1.足阳明经所络属的脏腑为:A.膀胱B.三焦C•脾D.肾E.胃2 .十二经别的含义应是:A.从十二经脉别行分出的正经B.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的体系C•有联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 D.主要加强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之间在体表联系的作用E•主要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在深部联系的作用3.十二经筋的含义是:A.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B.有加强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在体表联系的作用C•十二经脉之气结、聚、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D.为十二经脉较大的分支E•具有联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4.手太阳经脉所络属的脏腑是:A.三焦B.胆C•心D.肺E.小肠5.手太阴经的起止点分别是:A.目外眦B.手小指端C.手大指端D.中焦E.食指端6.足太阳膀胱经的起止点分别是:A.目外眦B .鼻翼旁C.足大趾D.目内眦E.足小趾端7以下具有表里关系的经脉是:A 手太阳小肠经B 手厥阴心包经C 手少阴心经D 手阳明大肠经E 足太阴脾经8在小指端处相交接的经脉是:A 手太阴肺经B 手阳明大肠经C 手太阳小肠经D 手少阴心经E 手少阳三焦经9足少阳经的起止点分别是:A.目内眦B .目外眦C.足小趾D.足大趾E.足小趾端10手少阳经的起止点分别是:A.小指端B .目内眦C.食指端D.无名指端E.目外眦11在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交接的经脉是:A 足厥阴经B 足太阴经C 足少阳经D 足少阴经E 足阳明经12交接于胸中的经脉是:A 足厥阴肝经B 足少阳胆经C 手少阴心经D 足少阴肾经E 手厥阴心包经13交接于心中的经脉是:A 足阳明胃经B 足太阴脾经C 手少阴心经D 手太阳小肠经E 手阳明大肠经14交接于肺中的经脉是:A 足少阳胆经B 足少阴肾经C 足厥阴肝经D 手太阴肺经E 手阳明大肠经15足三阴经从足趾上行于何处交于手三阴经:A.头面部B .上肢内侧C.胁肋D.腹腔E.胸腔16称“头为诸阳之会”的主要依据是:A 督脉行于头顶B 清阳出上窍C 手三阳经止于头部D 足三阳经起于头部E 阳经不行于头部17其脉循行左右成对,起于内外踝下,会合于目内眦的是:A 阴维脉B 阳维脉C 足厥阴经D 阳跷脉E 阴跷脉18下列属足厥阴经循行的部位有:A.双腿内侧前缘B .小腹C.脊柱两侧D.鼻咽部 E 足大趾端(四)X型题1下列属于经脉的是:A 十二经别B 十二经筋C 十二皮部D 十二经脉E 奇经八脉2分布于躯干部侧面的经络有:A.肺经B.脾之大络C.胃经D.肾经E .胆经3经络学说的产生与哪些医疗实践关系最密切:A.熨法B.针灸C•气功D.推拿E.敷药4.奇经八脉的作用是:A.进一步密切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B.加强五脏六腑间的联系C.与肝、肾、脑、髓关系密切D.调节十二经脉气血E.统帅全身络脉5.属于足厥阴经循行的部位有:A.阴器B.少腹C•两胁D.两乳E.巅顶6.起于胞中的经脉有:A.冲脉B.带脉C•任脉D.阴维脉E.督脉7.“奇经”异于“正经”之处是:A.不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B.分布没有正经规则C•与脏腑不直接络属D.相互间无表里关系E.人之气血并非常行奇经8.从腋下走出的经脉是:A.手太阴经B.足厥阴经C.足太阴经D.手少阴经E.手厥阴经9.经络能联络沟通全身脏腑组织器官,主要表现在:A.脏腑与肢节之间的联系B.脏腑与五官九窍之间的联系C•脏腑之间的联系D.六腑之间的联系E.经脉之间的联系10.经络学说指导疾病的诊断,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两胁疼痛,多为肝胆疾病B.缺盆中痛,多是肺的病变C•前额疼痛,多与阳明经有关 D.头两侧疼痛,多与少阳经有关E 巅顶疼痛,多与太阴经有关11经络的生理功能是:A 调节机能平衡B 感应传导C 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D 沟通表里上下E 联系脏腑器官12经络在病理方面的作用是:A 内脏病变反映于五官九窍的途径B 五脏病变相互影响的途径C 内脏病变反映于体表一定部位的途径D 脏与腑之间病变相互影响的途径E 外邪由表入里的途径13十二经别的主要功能是:A 加强相互表里的两条经脉在深部的联系B 加强足三阴经、足三阳经与心脏的联系C 扩大十二经脉的主治范围D 加强十二经脉对头面的联系E 加强体表与体内、四肢与躯干的向心联系14循行于腹面的经脉有:A 足阳明经B 足少阴经C 足太阴经D 任脉E 足厥阴经15脏腑中有“大络”的是:A.脾B.胃C.肺D.肝E肾16经过大椎穴的经脉是:A 足阳明经B 足太阳经C 手太阳经D 手少阳经E 手阳明经17到达目内眦的经脉有:A 阳跷脉B 膀胱经C 肝经D 阴跷脉E 脾经18环绕口唇的经脉有:A 任脉B 胃经C 冲脉D 大肠经E 肝经19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穴的经脉是:A 手三阳经B 足厥阴经C 足三阳经D 阳跷脉E 阴维脉20行于脊柱内的经脉有:A 督脉B 冲脉C 足少阴肾经D 足太阳膀胱经E 足少阳胆经21进入耳中的经脉有:A 手少阳B 手太阳C 足少阳 1) 足太刚 E 手阳明A.肾经B.大肠经巴脾经D.胃经E.肝经23.与女子的月经来潮有密切关系的经脉有:A.跷脉B.维脉C.任脉D.心经E.冲脉24.与任脉交会的经脉有:22下列与牙齿有联系的经脉是:A.足三阴经B.阳维脉C.阴跷脉D.阴维脉E.冲脉25.经过“气街”的经脉有:A.冲脉B.肝经C•脾经D.胃经E.胆经26.下列循行于躯干腹面的经脉是:A.任脉B.肾经C•脾经D.胃经E.冲脉27.与心相联系的正经有:A.足太阴B.足少阴C.手少阴D.足厥阴E手太阳28到达足大趾的经脉有:A 胃经B 脾经C 肝经D 胆经E 冲脉29起于足外踝之下的经脉有:A 足太阳B 阳维脉C 足少阳D 阳跷脉E 足阳明30督脉到达的部位有:A.绕阴器B .颅内C.脐中央D.上唇系带E.下颌部31以下指冲脉的是:A 血海B 气海C 十二经脉之海D 阴脉之海E 五脏六腑之海32下列“络脑”的经脉有:A 心经B 胆经C 肝经D 膀胱经E 督脉33肾经联系的脏腑,除肾与膀胱外还有:A 肺B 肝C 心D 脾E 心包34足少阴肾经到达的部位有:A.足跟B .舌根C.气街D.小腿内侧后缘E.腰部A 头侧 B 面颊 C 耳前 D 头顶 E 头后36足阳明经到达的部位有:A 足大趾B 足二趾C 足中趾D 足四趾E 足小趾37足厥阴肝经循行过程中,联系的脏有:A 心 B 肺 C 胃 D 胆 E 肝试题答案一、选择题(一)A型题I E2 C3 E4 B5 D6 B7 D8 D9 C10 EII B12 C13 E14 A15 D16 B17 D18 E19 B20 E21 D22 C23 D24 A25 D26 B27 C28 C29B30 B31 C32 D33 C34 E35 D36 B37 A38 D39E40 A41 B42D43 B44 B45 C46 C47 B48 A49 A (二)B 型题I B2 C3 E4 C5 B6 D7 A8 A9 A10 DII B12 C13 D14 B15 A16 B17 D18 E19 A20 A21 B22 D23 B24 A(三)D型题I CE2AE3 CE4 CE5 DE6 DE7 AC8 CD9 BD10 DEII AC12 DE13 BC14 CD15DE16 CD17 DE18 BD (四)X 型题1 ADE2BE3 BCD4ACD5ABCDE6ACE7BCD8ADE9 ABCE10 ABCD11 ABCDE12ABCDE13 ABCDE14 ABCDE15 AB16 ABCDE17 ABD18 ABCDE19 AC20 ABC21 ABC22 BD23 CE24 ADE25ADE26 ABCDE27 ABCE28 ABCDE29 BD30 BCDE31 ACE32 DE33 ABCE34 ABDE35 BDE36 ABC37 BCDE35手足太阳经在头面部分布于:。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含参考答案)(2024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腹内肿块,按之坚硬,推之不移,痛有定处,多为()A、蓄水B、燥屎内结C、口聚D、虫积E、癞积正确答案:C2、治疗痹症的基本原则是()A、调神利窍、缓急止痛B、祛风散寒C、祛邪通络止痛D、调神利窍E、通络止痛正确答案:C3、明确提出“中医三因学说”的是()A、刘完素B、陈无择C、巢元方D、陶弘景E、张仲景正确答案:B4、胸痹之寒凝心脉证的治疗方法是什么()A、宣痹通阳,散寒止痛B、活血化瘀,通脉止痛C、补益阳气,温振心阳D、通阳泄浊,豁痰开结E、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正确答案:A5、饮证的主要原因是()A、饮食不节B、过逸少动C、情志所伤D、感受湿邪E、脏腑功能减退正确答案:E6、具有抑制、偏寒、多静等特点的体质为()A、阴虚质B、阴阳平和质C、气虚质D、偏阳质E、偏阴质正确答案:E7、中医的预防思想,主要体现在()A、标本兼顾B、扶正祛邪C、未病先防,既病防变D、根据患者的不同职业,生活习惯,用药亦有所区别E、以上均非正确答案:C8、泄泻的基本治疗原则是()A、祛风散寒B、运脾化湿C、健脾化湿D、消食化积E、清肠化湿正确答案:B9、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证,治疗首选()A、大黄牡丹汤B、少腹逐瘀汤C、膈下逐瘀汤D、理冲汤E、慢盆汤正确答案:C10、男,5岁,于夏季突然出现高热,2小时后抽搐,面色灰暗,四肢凉,血压下降心肺未见异常,脑膜刺激征阴性。
最可能的诊断为()A、颅内肿瘤B、结核性脑膜炎C、颅内出血D、中毒性细菌性痢疾E、化脓性脑膜炎正确答案:DIK神昏患者亡阴证宜选用何方药()A、至宝丹B、云南白药C、涤痰汤D、牛黄清心丸E、冯氏全真一气汤正确答案:E12、五行“木”的特性是()A、曲直B、炎上C、从革D、稼稿E、润下正确答案:A13、“气不足便是寒”是气的哪种作用失常()A、防御作用B、推动作用C、固摄作用D、温煦作用E、生理作用正确答案:D14、在妊娠28周内,胎漏、胎动不安相当于西医的()A、过期流产B、难免流产C、不全流产D、先兆流产E、完全流产正确答案:D15、黄疸早期治疗当祛邪以消除病源,通过除下列哪项之外的治法,给邪以出路()A、清热B、通下C、温化D、解毒E、利湿正确答案:C16、脐中至耻骨联合常用骨度为()A、5寸B、10寸C、8寸D、12寸E、14寸正确答案:A17、风寒痹阻所致的项痹的中药代表方剂是()A、益气逐瘀汤B、八珍汤C、导痰汤D、左归丸E、化瘀除痹汤正确答案:A18、论治的依据是()A、病因B、病性C、邪正消长D、病位E、辨证的结果正确答案:E19、导致津液输布障碍,水湿痰饮内生的最主要因素是()A、三焦水道不利B、小肠清浊不别C、脾气运化失健D、肺气宣降失职E、肝气疏泄失常正确答案:C20、妇人;⅛痕的主症是()A、下腹部疼痛B、下腹部胀满C、月经过多D、腰腹部疼痛E、下腹部结块正确答案:E21、“百病多由痰作祟”是指痰()A、病势缠绵B、阻碍气血C、阻滞气机D、致病广泛E、扰动神明正确答案:D22、阴阳的相互转化是()A、量变的B、决定的C、偶然的D、必然的E、有条件的正确答案:E23、具有升散而又挟湿特性的邪气是()A、燥邪B、湿邪C、热邪D、寒邪E、暑邪正确答案:E24、治疗风寒头痛的代表方是()A、芍芷石膏汤B、川茸茶调散C、羌活胜湿汤D、半夏白术天麻汤E、天麻钩藤饮正确答案:B25、在思虑的基础上,准确处理事物,支配行为对事物做出适当反应的措施称为()A、志B、智C、神D、魂E、意正确答案:B26、矫正胎位的月俞穴是()A、大横B、至阴C、合谷D、隐白E、三阴交正确答案:B27、锁肛痔最早出现的症状是()A、便血B、排便习惯及粪便性状改变C、腹部包块D、肠梗阻E、腹痛正确答案:B28、消渴中属于上消的证型是()A、湿毒浸淫B、胃热炽盛C、肺热津伤D、阴阳两虚E、肾阴亏虚正确答案:C29、内伤头痛中肝阳头痛的经典方是()A、镇肝熄风汤B、加味四物汤C、天麻钩藤饮加减D、乌头汤加减E、四磨汤正确答案:C30、里实证的中医法治是()A、辛温解表B、健脾渗湿C、补养气血D、清热解毒E、辛凉解表正确答案:D31、气喘,咳嗽,痰涎壅盛,咯吐不爽,胸中满闷,呕恶纳呆,舌苔白厚而腻,脉滑,宜用何法治疗()A、清热化痰,泻肺平喘B、疏风散寒,宣肺平喘C、祛痰降逆,宣肺平喘D、宣肺泻热,降气平喘E、以上均不是正确答案:C32、劳神过度主要损伤()A、心脾B、心肺C、肝脾D、心肾E、心肝正确答案:A33、骨折晚期宜多食用()A、白鸽汤B、雪耳肉汤C、胡萝卜D、动物的肝肾脏煲汤E、青菜正确答案:D34、气逆证的发生,下列哪项最不可能()A、B、心C、月市D、胃E、脾正确答案:E35、正虚邪恋型肛屡的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A、舌淡,苔黄,脉濡B、肛周流脓液,脓质稠厚C、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色暗淡D、肛周有溃口,漏口时溃时愈E、肛周流脓液,质地稀薄正确答案:B36、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相对固定,主要是那个脏器的功能()A、B、肺C、心D、脾E、肾正确答案:D37、在下列阴阳失调病机中,最易出现虚阳外越的是()A、阴虚阳亢B、阳盛格阴C、阳损及阴D、阴损及阳E、阴盛格阳正确答案:E38、能充养脑髓和滑利关节的是()A、气B、液C、精D、津E、血正确答案:B39、心陲而痛,胸闷气短,动更甚,神倦怯寒,四肢欠温,证属()A、心肾阳虚B、寒凝心脉C、痰浊闭阻D、气阴两虚E、心肾阴虚正确答案:A40、下列不属于既病防变方法的是()A、早期治疗B、先安未受邪之地C、人工免疫D、阻截病传途径E、早期诊断正确答案:C41、可以多食辛温升散之品的季节是()A、长夏B、秋季C、夏季D、春季E、冬季正确答案:E42、下列不属于津液的是()A、关节液B、涕C、泪D、胃液E、水湿正确答案:E43、患儿,4岁’急惊风后肢体拘挛强直,持续低热,形容憔悴,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绛少津。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第4套)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1、导致子宫脱垂.脱肛的基本病机为A.气滞B.气逆C.气陷D.气闭E.气脱【答案】C2、与痰饮形成关系较小的脏腑是A.脾B.肺C.肾D.心包E.三焦【答案】D3、属于五行相生规律传变的为A.木旺乘土B.土虚木乘C.木火刑金D.水不涵木E.土虚水侮【答案】D4、“由实转虚”的原因包括A.病邪过盛,正不敌邪B.失治C.误治D.感受风邪E.七情内伤【答案】A B C5、不属于肝疏泄功能的是A.调节排精行经B.维持血液循行C.贮藏血液D.调畅全身气机E.调畅情志【答案】C6、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A.元气B.中气C.宗气D.营气E.卫气【答案】A7、健康之人的体质类型是A.平和质B.偏阳质C.偏阴质D.特禀质E.气郁质【答案】A8、不属五行之“土”的是A.五脏之脾B.六腑之胃C.五志之悲D.五官之口E.五气之湿【答案】C9、可用阴阳对立来解释的是A.阴胜则阳病B.阴损及阳C.阴胜则寒D.阳损及阴E.阳胜则热【答案】A10、称为“刚脏”的脏是A.心B.肺C.脾D.肝E.肾【答案】D11、属阴阳互藏互根关系失常而出现的是A.阳虚阴盛B.阴虚阳亢C.精气两虚D.气血两虚E.阴胜则阳病【答案】C D12、人体之精生成的物质来源有A.先天之精B.吸入清气C.水谷精微D.脏腑之精E.生殖之精【答案】A B C13、奇恒之腑的功能特点是A.藏精气而不泻B.传化物而不藏C.实体性器官D.管腔状器官E.实而不满【答案】A14、与肾中精气生理功能关系不密切的是A.促进生长发育B.促进水液代谢C.主骨生髓荣脑D.促进生殖功能成熟E.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答案】E15、影响血液运行的因素有A.寒邪入侵B.脉道通畅C.气的推动D.气的温煦E.气的固摄【答案】A B C D E16、从邪正盛衰的层面判断,疾病的转归包括A.正胜邪退B.邪去正虚C.邪胜正衰D.邪正相持E.正虚邪恋【答案】A B C D E17、先天禀赋决定着体质的B.相对性C.复杂性D.普遍性E.稳定性【答案】E18、偏于宗气虚的表现是A.倦怠乏力B.精神委顿C.面色㿠白D.心悸气短E.少气懒言【答案】D19、某女,33岁。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4附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4附答案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业考试试卷二(B2)一、单项选择题(1~30题,每题1 分,计30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1. 奠定中医学的理论基础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脉经2. 金元四大家中被称为养阴派的是()A.刘完素B.李东垣C.张从正D.朱丹溪E.张元素3. 五脏之中,阴中之阳是指()A.心B.肝C.脾D.肺E.肾4. 阳病治阴,用于()A.阴虚B.阳虚C.阴盛D.阳盛E.阴阳两虚5. 五行中木的特性是()A.曲直B.炎上C.从革D.稼穑E.润下6. 五行中的所胜是指()A.生我者B.我生者C.我克者D.克我者E.我侮者7. 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是()A.抑木扶土B.佐金平木C.滋水涵木D.泻南补北E.培土制水8. 怒能胜()A.喜B.悲C.恐D.思E.忧9.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是因为()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津能生气10.肾在志为()A.喜B.悲C.思D.恐E.惊11.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要是因为()A.心主血B.心主脉C.心藏神D.心为生之本E.心为君主之官12.既为六腑,又为奇恒之腑的是()A.胃B.脑C.胆D.三焦E.命门13.以下经脉中,循行至足根部的有()A.足厥阴B.足少阴C.足太阴D.冲脉E.任脉14.同名手足阳经交接的部位是()A.头面部B.胸腹部C.手指端D.足趾端E.以上都不是15.六淫致病,季节性最明显的是()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火邪16.真寒假热、真热假寒证的病机是()A.阴阳偏胜B.阴阳偏衰C.阴阳互损D.阴阳格拒E.阴阳转化17.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可出现()A.气滞B.气逆C.气陷D.气闭E.气脱18.阳中求阴法,可用于()A.真寒假热证B.真热假寒证C.虚热证D.虚寒证E.实热证19. 十二经脉中,起于目外眦的是()A.足阳明B.足少阳C.手太阳D.手少阳E.足太阳20.十二经脉中循行于腹面者,自内向外的次序是()A.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B.足少阴、足太阴、足阳明、足厥阴C.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足太阴D.足少阴、足厥阴、足阳明、足太阴21.“身之本”是指()A.心B.气C.脾D.肾E.精22.人的视觉主要取决于()A.脾的运化B.心主血脉C.肝藏血D.肾藏精E.肺主气23.“中焦如沤”主要是描述()A.胃的受纳B.脾的散精C.小肠泌别清浊D.胃的腐熟水谷E.大肠传化糟粕24.魄门位于()A.大小肠连接处B.胃与小肠连接处C.胃上口D.大肠末端E.以上皆不是25.促进性腺发育成熟的物质是()A.血液B.天癸C.肾精D.脑髓E.肾气26.与内湿形成密切相关的脏腑是()A.脾B.肾C.肝D.肺E.心27.见肝之病而当先实脾,属于()A.早期治疗B.治病求本C.急则治标D.先安未受邪之地E.未病先防28.其性轻扬,易犯人体上部及肌表的病邪是()A.暑邪B.风邪C.燥邪D.寒邪E.火邪29.下列属瘀血所致病证之特征的是()A.胁肋胀痛B.肿块时聚时散C.疼痛如针刺D.出血色淡清稀E.舌淡苔滑30.扶正祛邪兼用的基本原则是()A.先扶正后祛邪B.先祛邪后扶正C.扶正为主,兼以祛邪D.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E.祛邪为主,兼以扶正二、多项选择题(31~50题,每题1分,计20分)(答题说明:下列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 个是正确的。
2023年最新的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4篇
2023年最新的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4篇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计20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A.隋唐时期B.金元时期C.明清时期D.战国至秦汉时期E.春秋战国时期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A.刘完素B.李杲C.张从正D.朱震亨E.张元素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A.心B.脾C.肝D.肾E.肺4.“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A.五行相生B.五行相克C.五行相乘D.五行相侮E.五行制化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A.胆B.胃C.三焦D.脾E.脑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A.鼻B.耳C.口D.舌E.目7.“罢极之本”是指()A.肝B.肾C.脾D.胆E.心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A.肝与肺B.心与肺C.脾与肺D.肾与肺E.心与肾9.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A.元气B.心气C.宗气D.营气E.卫气1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津能化气11.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A.宗气虚B.胃气虚C.脾气虚D.肾气虚E.肺气虚12.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A.正经B.经别C.经筋D.别络E.奇经13.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A.拇指端B.食指端C.中指端D.小指端E.无名指端1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A.偏阴质B.偏阳质C.痰湿质D.阴阳平和质E.气虚质1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A.风邪B.火邪C.暑邪D.燥邪E.以上都不是1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A.怒则气上B.思则气缓C.悲则气消D.惊则气乱E.劳则气耗1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A.正气不足B.邪气侵袭C.正邪相争D.体质虚弱E.气候异常18.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A.阴损及阳B.阳损及阴C.阴盛格阳D.阳盛格阴E.阴盛转阳19.临床上气虚病变以下列哪项为多见()A.脾肾B.肺肾C.心肺D.脾肺E.心肾20.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A.阴偏盛B.阳偏盛C.阴偏衰D.阳偏衰E.阳胜则阴病二、多项选择题(21~40题,每题1分,共20分)(答题说明:下列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 个是正确的。
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题与答案(精选4)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1、胸痹患者,若遇悲伤的情志刺激,最易出现的表现是A.少气懒言,气短乏力B.意志消沉,饮食不进C.心痛发作,胸闷憋气D.脘腹胀满,腹痛腹泻E.头目胀痛,情绪烦躁【答案】C2、属于“抑强扶弱”的治法是A.滋水涵木B.泻南补北C.益火补土D.金水相生E.培土生金【答案】B3、区分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三类的最主要依据是A.解剖形态的差异B.分布部位的不同C.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的不同D.经脉阴阳属性的不同E.病因病机的不同【答案】C4、“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所指的治法是A.阴中求阳B.阴病治阳C.阳中求阴D.阳病治阴E.阴阳互济【答案】B5、“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说明血具有的功能是A.濡养作用B.化神作用C.温煦作用D.推动作用E.固摄作用【答案】A6、愈后防复的错误方法是A.饮食清淡B.适当锻炼C.多食肉食D.避免劳累E.巩固用药【答案】C7、锻炼身体的要点有A.形劳不倦B.循序渐进C.运动适度D.因人而异E.持之以恒【答案】A B C D E8、常见血虚证的两脏是A.心.肝B.心.脾C.脾.肾D.肝.肾E.心.肺【答案】A9、有表里关系的经脉是A.阴维.阳维B.阴跷.阳跷C.太阴.阳明D.厥阴.少阳E.少阴.太阳【答案】C D E10、患者出现冷汗淋漓.四肢逆冷.精神萎靡等症状,其基本病机是A.亡阴B.亡阳C.气虚D.血虚E.伤津【答案】B11、被后人称为“寒凉派”的代表医家是A.朱丹溪B.张从正C.张元素D.叶天士E.刘完素【答案】E12、津伤化燥多发生的脏腑是A.肝.脾.肾B.心.肺.胃C.脾.胃.小肠D.肺.胃.大肠E.肝.肾.大肠【答案】D13、在肾的闭藏功能中,最具有生理意义的是A.纳气归肾,促进元气之生成B.固摄二便,防止二便之失禁C.固摄水液,防止水液无故流失D.固摄精气,防止精气无故散失E.摄纳阳气,防止阳气浮越于上【答案】D14、《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A.肺B.脾D.肝E.心【答案】B15、脑力过逸,临床常见症状包括A.健忘B.心悸C.精神萎靡D.反应迟钝E.易汗出【答案】A C D16、不属于湿邪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A.其性重浊B.易袭阴位C.其性凝滞D.易伤阳气E.易阻气机【答案】C17、容易侵犯人体上部的邪气是B.燥邪C.湿邪D.寒邪E.毒邪【答案】A18、称为“刚脏”的脏是A.心B.肺C.脾D.肝E.肾【答案】D19、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于A.津液代谢B.气血生成C.气机调节D.阴阳平衡E.水火既济20、健康之人的体质类型是A.平和质B.偏阳质C.偏阴质D.特禀质E.气郁质【答案】A21、与痰饮形成有关的因素包括A.外感六淫B.饮食不节C.七情内伤D.三焦水道不利E.肺脾肾功能失常【答案】A B C D E22、不属于肝藏血的生理功能是A.藏血B.统血C.生血E.防止出血【答案】B23、属于“实则泻之”治法的是A.滋阴B.温阳C.活血D.填精E.生津【答案】C24、某男,59岁。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含答案】(4)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1、气一元论的早期概念是A.元气说B.精气说C.水地说D.五材说E.太虚说【答案】B2、调神养生的错误方法是A.四气调神B.清静养神C.用药宁神D.修性怡神E.气功练神【答案】C3、属于“邪气盛则实”的症状有A.壮热B.狂躁C.声高气粗D.腹痛拒按E.二便不通【答案】A B C D E4、根据《内经》记载,上焦的生理功能概括为A.如雾B.如露C.如沤D.如气E.如渎【答案】A5、津液停而为饮,可滞留的病位包括A.胃肠B.上肢C.胸胁D.胸膈E.下肢【答案】A B C D E6、对内火病机论述错误的是A.阳亢化火B.邪郁化火C.五志化火D.阴虚火旺E.少火过盛【答案】E7、“百病多由痰作祟”指痰饮的致病特点是A.致病广泛B.病势缠绵C.阻滞气机D.阻碍气血E.损伤阳气【答案】A8、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的脏是A.肝B.心C.肺D.脾E.肾【答案】D9、使天地万物相互感应.相互影响的中介是A.气B.神C.阴阳D.五行E.太极【答案】A10、属于正治的有A.以热治寒B.以热治热C.以寒治热D.以寒治寒E.以补开塞【答案】A C11、卫气的生理功能有A.化生血液B.温养全身C.营养全身D.防御外邪E.调节腠理【答案】B D E12、奠定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的著作是A.《类经》B.《伤寒论》C.《黄帝内经》D.《景岳全书》E.《临证指南医案》【答案】C13、痰饮流注于经络,可见的症状是A.肢体麻木B.恶心呕吐C.胸闷心痛D.胸闷气喘E.头晕目眩【答案】A14、某男,51岁。
近三年来反复出现眩晕耳鸣,头痛耳胀,面色潮红,急躁易怒,失眠多梦。
经治疗后基本证候消失,两天前自购人参调补,眩晕诸症复作,其发病类型是A.重感致复B.合病C.劳复D.食复E.药复【答案】E15、与食物消化密切相关的两脏是A.心与肾B.肺与脾C.脾与肾D.肝与脾E.心与脾【答案】D16、循行于下肢外侧中线的经脉是A.足少阳胆经B.足少阴肾经C.足厥阴肝经D.足太阴脾经E.足阳明胃经【答案】A17、喜乐过度最易损伤的脏是A.心B.肝C.脾D.肺E.肾【答案】A18、肾精不足导致的症状包括A.囟门迟闭B.牙齿松动C.腰膝酸软D.脑转耳鸣E.反应迟钝【答案】A B C D E19、具有调节肝.肾.胃气机升降作用的奇经是A.督脉B.冲脉C.足厥阴肝经D.任脉【答案】B20、七冲门中,所谓“下极”是A.贲门B.幽门C.太仓下口D.太仓上口E.魄门【答案】E21、“亡血家不可发汗”的告诫,其原理是A.精血同源B.气血同源C.肝肾同源D.乙癸同源E.津血同源【答案】E22、气运动的基本形式有A.升降B.消长D.弥散E.出入【答案】A B E23、保养肾精的原则,最重要的方法是A.调摄精神B.形神共养C.节欲保精D.食疗补精E.药物调治【答案】C24、后人尊称为“金元四大家”的医家有A.刘完素B.张从正C.李杲D.朱震亨E.张元素【答案】A B C D25、《临证指南医案》提出“内风”产生的机理是A.体内气机之逆乱B.身中阳气之变动C.体内阴血之不足D.体内筋脉之失养E.体表络脉之失濡【答案】B26、“水谷气血之海”指的是A.心B.肝C.肺D.胃E.脾【答案】D27、过食辛辣刺激食物,易形成的体质是A.气虚B.阳虚C.痰湿D.阴虚E.气郁【答案】D28、某男,5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四)第四章【典型试题】一、选择题(一)A型题1.经络系统中,与脏腑有直接络属关系的是:A.奇经八脉 B.十二经别 C.十五别络D.十二经筋 E.十二经脉2.经络系统中,“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的为:A.经别 B.经筋 C.正经 D.奇经 E.别络3.大多循行于人体深部,且有一定循行径路的是:A.络脉 B.孙络 C.浮络 D.别络 E.经脉4.具有联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作用的是:A.经别 B.经筋 C.皮部 D.经脉 E.别络5.能调节十二经脉气血,主要与奇恒之腑关系密切的是: A.皮部 B.别络 C.正经 D.奇经 E经别6.具有“溢奇邪”、“通荣卫”作用的是:A.浮络 B.孙络 C.别络 D.经筋 E.奇经7.有一定的起止、循行径路和交接顺序的是:A.十五别络 B.浮络 C.孙络 D.正经E.奇经8.分别起自四肢,循行于体腔脏腑深部,上出于颈项浅部的是:A.阴跷脉 B.阳跷脉 C.足三阴经 D.经别 E.浮络9.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A.十五别络 B.十二经别 C.十二经筋D.十二皮部 E.奇经八脉10.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是:A.浮络 B.孙络 C.经筋 D.别络 E.皮部11.内踝上八寸处以下,循行于下肢内侧中线的经脉是:A.足少阴肾经 B.足太阴脾经 C.足厥阴肝经 D.足阳明胃经 E.足少阳胆经12.下列各组经脉中,从胸腔走向手指末端的是:A.心肝肾经 B.胆胃三焦经 C.心肺心包经 D.心胆小肠经 E.肺脾胆经13.下列各组经脉中,从足趾走向腹腔、胸腔的是:A.肝胆肾经 B.肝脾胃经 C.肾膀胱胃经 D.脾胃肾经 E.脾肝肾经14.在头面部,分布于面部、额部的经脉是:A.阳明经 B.太阳经 C.少阳经 D.厥阴经 E.少阴经15.上达头部巅顶的经脉是:A.足少阳胆经 B.手少阳三焦经 C.手太阴肺经 D.足厥阴肝经 E.手少阴心经16.“头为诸阳之会”是由于:A.头居上部,且有阳经分布B.同名的手足三阳经均在头面部交接C.有“阳脉之海”之称的督脉上行于脑D.与阴经相表里的阳经输送气血于脑 E.头为五脏六腑精气汇聚之所17.十二经脉气血流注形式为:A.直线贯注 B.手足贯注 C.上下贯注D.循环贯注 E.左右贯注18.下列经脉中,不与脏腑连属的是:A.太阳经 B.厥阴经 C.冲脉 D.任脉E.带脉19.具有约束纵行诸经作用的经脉是:A.督脉 B.带脉 C.任脉 D.阴维脉E.阳维脉20.下列经脉中,具有表里关系的是:A.冲脉与任脉 B.足阳明与足少阴 C.阴维脉与阳维脉 D.阴跷脉与阳跷脉 E.手太阳与手少阴21.在十二经气血循环流注中,与足厥阴肝经终端相接的是:A.足少阳胆经 B.手厥阴心包经 C.手少阳三焦经 D.手太阴肺经 E.足少阴肾经22.十二经脉在腹面的分布,由内向外的顺序为:A.足阳明经、足少阴经、足太阴经、足厥阴经 B.足阳明经、足太阴经、足少阴经、足厥阴经C.足少阴经、足阳明经、足太阴经、足厥阴经 D.足少阴经、足阳明经、足厥阴经、足太阴经E.足厥阴经、足阳明经、足少阴经、足太阴经23.与手太阴肺经的起点相接的是:A.手阳明大肠经 B.手少阴心经 C.手太阳小肠经 D.足厥阴肝经 E.足阳明胃经24.十二经脉中,多气多血的经脉是:A.手足阳明经 B.手足太阴经 C.手足太阳经 D.手足少阴经 E.手足少阳经25.十二经脉中,哪条经脉在体表循行最长,经过部位最多:A.足阳明胃经 B.足太阳膀胱经 C.足厥阴肝经 D.足少阳胆经 E.足少阴肾经26.下列哪组经脉环绕口唇:A.心经、脾经、肝经、胃经 B.胃经、肝经、冲脉、任脉 C.肾经、任脉、胆经、冲脉 D.脾经、肝经、冲脉、任脉 E.肝经、胆经、胃经、冲脉27.以下经脉入于上齿中者为:A.足少阴肾经 B.手阳明大肠经 C.足阳明胃经 D.足少阳胆经 E.足太阴脾经28.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均会于:A.印堂穴 B.神庭穴 C.大椎穴 D.百会穴 E.关元穴29.具有加强足三阴、足三阳经脉与心脏联系作用的是:A.别络 B.经别 C.奇经 D.经筋 E.手少阴心经30.下列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次序中哪个环节是错误是:A.手太阴→手阳明→足阳明→ B.足阳明→足少阳→足厥阴→ C.手厥阴→手少阳→足少阳→D.足少阳→足厥阴→手太阴→ E.足太阴→手少阴→手太阳→31.十二经脉气血充盛有余时,则渗注于:A.经别 B.别络 C.奇经 D.督脉 E.浮络32.与月经关系最密切的奇经是:A.冲脉、督脉 B.任脉、带脉 C.阳跷、阴跷 D.冲脉、任脉 E.阴维、阳维33.十二经脉中,循喉咙,挟舌本的是:A.足太阴脾经 B.足厥阴肝经 C.足少阴肾经 D.足阳明胃经 E.手太阴肺经34.奇经八脉中与任脉在咽喉部相会的是:A.冲脉 B.督脉 C.阴跷脉 D.阳维脉 E.阴维脉35.奇经八脉中与脑、髓、肾关系密切的是:A.带脉 B.冲脉 C.任脉 D.督脉 E.阴跷脉36.奇经八脉中,有主“一身左右之阴阳”作用的是A.阴维脉、阳维脉 B.阳跷脉、阴跷脉C.督脉 D.带脉 E.任脉37.任脉的终点是在:A.目眶下 B.口唇 C.目内眦 D.胞宫 E.会阴38.具有濡养眼目、司眼睑之开合和下肢运动功能的经脉是:A.足阳明胃经 B.足少阴肾经 C.足厥阴肝经 D.阳跷脉、阴跷脉 E.足太阴脾经39.对全身细小的络脉起着主导作用的是:A.正经 B.奇经 C.经别 D.浮络 E.别络40.十二正经中,有两支别络的经脉是:A.足太阴经 B.足阳明经 C.足厥阴经 D.手阳明经 E.手厥阴经41.十二正经中,“络脑”的经脉是:A.心经 B.肾经 C.肝经 D.膀胱经 E.胆经42.绕阴器,至小腹的经脉是:A.足少阴经 B.足太阳经 C.足太阴经 D.足厥阴经 E.足少阳经43.循行于“乳中线”的经脉是:A.肝经 B.胃经 C.胆经 D.脾经 E.肾经外眦的经脉是:A.手少阳三焦经 B.手太阳小肠经C.足少阳胆经 D.手阳明大肠经 E.足太阳膀胱经45.起于目外眦的经脉是:A.三焦经 B.小肠经 C.胆经D.胃经 E.大肠经46.奇经八脉中,与足少阴经相并,挟脐上行的经脉是:A.任脉 B.督脉 C.冲脉 D.阴维脉 E.阴跷脉47.十二正经中,联系脏腑最多的经脉是:A.足厥阴肝经 B.足少阴肾经 C.足太阴脾经 D.足阳明胃经 E.足太阳膀胱经48.按循经诊断,在胸前“虚里”处疼痛,痛连左手臂及小指,应考虑:A.心脏疾病 B.肺脏疾病 C.肝胆疾病 D.脾胃疾病 E.肾脏疾病49.与任何脏腑均不相连的经脉是:A.带脉 B.督脉 C.任脉 D.三焦脉 E.冲脉(二)B型题A.孙络 B.浮络 C.别络 D.正经 E.奇经1.行于浅表而常浮现的是:2.主要加强相为表里两经间在体表联系作用的是:3.在人体上肢无分布的是:A.足阳明胃经 B.足少阴肾经 C.足太阴脾经 D.冲脉与任脉 E.足少阳胆经4.连舌本、散舌下的经脉是:5.到舌根两旁的经脉是:6.环绕口唇后到目眶下的经脉是:A.足厥阴肝经 B.手太阴肺经 C.手少阳三焦经 D.手太阳小肠经 E.阳跷脉7.循喉咙、入颃颡的是:8.环绕口唇的是:9.上连目系的是:A.手阳明大肠经 B.手少阳三焦经 C.足少阳胆经 D.足太阳膀胱经 E.足少阴肾经10.起于睛明穴,其支者从头顶到耳上角部的是:11.起于关冲穴,其支者从耳后分出,进入耳中,出走耳前者为:12.起于目外眦,其支者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于耳前者为:A.督脉 B.足厥阴肝经 C.足少阴肾经D.足太阳膀胱经 E.手太阳小肠经13.其脉左右交会于头顶部的是:14.出于额上达巅顶的是:15.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的是:A.足少阴肾经 B.足太阳膀胱经 C.任脉 D.督脉 E.冲脉16.沿脊柱两旁循行的是:17.沿脊柱里面上行的是:18.其分支从胞中出,向后与督脉相通,上行于脊柱内的是: A.冲脉 B.任脉 C.督脉 D.阴跷脉E.阴维脉19.称为“血海”的经脉是:20.称为“十二经脉之海”的是:21.称为“阴脉之海”的是:A.督脉 B.任脉 C.阳跷脉 D.冲脉E.带脉22.与女子月经关系最密切的是:23.与妇女妊娠关系最密切的是:24.能调节全身阳经气血的是:(三)D型题1.足阳明经所络属的脏腑为:A.膀胱 B.三焦 C.脾 D.肾 E.胃2.十二经别的含义应是:A.从十二经脉别行分出的正经B.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的体系C.有联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D.主要加强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之间在体表联系的作用E.主要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在深部联系的作用3.十二经筋的含义是:A.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B.有加强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在体表联系的作用C.十二经脉之气结、聚、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 D.为十二经脉较大的分支E.具有联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4.手太阳经脉所络属的脏腑是:A.三焦 B.胆 C.心 D.肺 E.小肠5.手太阴经的起止点分别是:A.目外眦 B.手小指端 C.手大指端 D.中焦 E.食指端6.足太阳膀胱经的起止点分别是:A.目外眦 B.鼻翼旁 C.足大趾 D.目内眦 E.足小趾端 A.手太阳小肠经 B.手厥阴心包经 C.手少阴心经 D.手阳明大肠经 E.足太阴脾经8.在小指端处相交接的经脉是:A.手太阴肺经 B.手阳明大肠经 C.手太阳小肠经 D.手少阴心经 E.手少阳三焦经9.足少阳经的起止点分别是:A.目内眦 B.目外眦 C.足小趾 D.足大趾 E.足小趾端10.手少阳经的起止点分别是:A.小指端 B.目内眦 C.食指端 D.无名指端 E.目外眦11.在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交接的经脉是:A.足厥阴经 B.足太阴经 C.足少阳经D.足少阴经 E.足阳明经12.交接于胸中的经脉是:A.足厥阴肝经 B.足少阳胆经 C.手少阴心经 D.足少阴肾经 E.手厥阴心包经13.交接于心中的经脉是:A.足阳明胃经 B.足太阴脾经 C.手少阴心经 D.手太阳小肠经 E.手阳明大肠经14.交接于肺中的经脉是:A.足少阳胆经 B.足少阴肾经 C.足厥阴肝经 D.手太阴肺经 E.手阳明大肠经15.足三阴经从足趾上行于何处交于手三阴经:A.头面部 B.上肢内侧 C.胁肋 D.腹腔 E.胸腔16.称“头为诸阳之会”的主要依据是:A.督脉行于头顶 B.清阳出上窍 C.手三阳经止于头部 D.足三阳经起于头部 E.阳经不行于头部17.其脉循行左右成对,起于内外踝下,会合于目内眦的是:A.阴维脉 B.阳维脉 C.足厥阴经 D.阳跷脉 E.阴跷脉18.下列属足厥阴经循行的部位有:A.双腿内侧前缘 B.小腹 C.脊柱两侧D.鼻咽部 E.足大趾端(四)X型题1.下列属于经脉的是:A.十二经别 B.十二经筋 C.十二皮部D.十二经脉 E.奇经八脉2.分布于躯干部侧面的经络有:A.肺经 B.脾之大络 C.胃经 D.肾经E.胆经3.经络学说的产生与哪些医疗实践关系最密切:A.熨法 B.针灸 C.气功 D.推拿 E.敷药4.奇经八脉的作用是:A.进一步密切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B.加强五脏六腑间的联系 C.与肝、肾、脑、髓关系密切D.调节十二经脉气血 E.统帅全身络脉5.属于足厥阴经循行的部位有:A.阴器 B.少腹 C.两胁 D.两乳 E.巅顶6.起于胞中的经脉有:A.冲脉 B.带脉 C.任脉 D.阴维脉 E.督7.“奇经”异于“正经”之处是:A.不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B.分布没有正经规则 C.与脏腑不直接络属D.相互间无表里关系 E.人之气血并非常行奇经8.从腋下走出的经脉是:A.手太阴经 B.足厥阴经 C.足太阴经D.手少阴经 E.手厥阴经9.经络能联络沟通全身脏腑组织器官,主要表现在:A.脏腑与肢节之间的联系 B.脏腑与五官九窍之间的联系 C.脏腑之间的联系D.六腑之间的联系 E.经脉之间的联系10.经络学说指导疾病的诊断,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两胁疼痛,多为肝胆疾病 B.缺盆中痛,多是肺的病变C.前额疼痛,多与阳明经有关 D.头两侧疼痛,多与少阳经有关E.巅顶疼痛,多与太阴经有关11.经络的生理功能是:A.调节机能平衡 B.感应传导 C.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D.沟通表里上下 E.联系脏腑器官12.经络在病理方面的作用是:A.内脏病变反映于五官九窍的途径 B.五脏病变相互影响的途径C.内脏病变反映于体表一定部位的途径D.脏与腑之间病变相互影响的途径E.外邪由表入里的途径13.十二经别的主要功能是:A.加强相互表里的两条经脉在深部的联系B.加强足三阴经、足三阳经与心脏的联系C.扩大十二经脉的主治范围 D.加强十二经脉对头面的联系E.加强体表与体内、四肢与躯干的向心联系14.循行于腹面的经脉有:A.足阳明经 B.足少阴经 C.足太阴经D.任脉 E.足厥阴经15.脏腑中有“大络”的是:A.脾 B.胃 C.肺 D.肝 E.肾16.经过大椎穴的经脉是:A.足阳明经 B.足太阳经 C.手太阳经D.手少阳经 E.手阳明经17.到达目内眦的经脉有:A.阳跷脉 B.膀胱经C.肝经D.阴跷脉 E.脾经18.环绕口唇的经脉有:A.任脉 B.胃经 C.冲脉 D.大肠经 E.肝经19.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穴的经脉是:A.手三阳经 B.足厥阴经 C.足三阳经 D.阳跷脉 E.阴维脉20.行于脊柱内的经脉有:A.督脉 B.冲脉 C.足少阴肾经D.足太阳膀胱经 E.足少阳胆经21.进入耳中的经脉有:A.手少阳 B.手太阳 C.足少阳1).足太刚 E.手阳明22.下列与牙齿有联系的经脉是:A.肾经 B.大肠经巴脾经 D.胃经 E.肝经23.与女子的月经来潮有密切关系的经脉有:A.跷脉 B.维脉 C.任脉 D.心经 E.冲脉24.与任脉交会的经脉有:A.足三阴经 B.阳维脉 C.阴跷脉D.阴维脉 E.冲脉25.经过“气街”的经脉有:A.冲脉 B.肝经 C.脾经 D.胃经 E.胆经26.下列循行于躯干腹面的经脉是:A.任脉 B.肾经 C.脾经 D.胃经 E.冲脉27.与心相联系的正经有:A.足太阴 B.足少阴 C.手少阴D.足厥阴 E.手太阳28.到达足大趾的经脉有:A.胃经 B.脾经 C.肝经 D.胆经 E.冲脉29.起于足外踝之下的经脉有:A.足太阳 B.阳维脉 C.足少阳D.阳跷脉 E.足阳明30.督脉到达的部位有:A.绕阴器 B.颅内 C.脐中央D.上唇系带 E.下颌部31.以下指冲脉的是:A.血海 B.气海 C.十二经脉之海D.阴脉之海 E.五脏六腑之海32.下列“络脑”的经脉有:A.心经 B.胆经 C.肝经 D.膀胱经 E.督脉33.肾经联系的脏腑,除肾与膀胱外还有: A.肺 B.肝 C.心 D.脾 E.心包34.足少阴肾经到达的部位有:A.足跟 B.舌根 C.气街 D.小腿内侧后缘 E.腰部35.手足太阳经在头面部分布于:A.头侧 B.面颊 C.耳前 D.头顶 E.头后36.足阳明经到达的部位有:A.足大趾 B.足二趾 C.足中趾D.足四趾 E.足小趾37.足厥阴肝经循行过程中,联系的脏有:A.心 B.肺 C.胃 D.胆 E.肝试题答案一、选择题(一)A型题1.E 2.C 3.E 4.B 5.D 6.B 7.D 8.D 9.C 10.E11.B 12.C 13.E 14.A 15.D 16.B 17.D 18.E 19.B 20.E21.D 22.C 23.D 24.A 25.D 26.B 27.C 28.C 29.B 30.B31.C 32.D 33.C 34.E 35.D 36.B 37.A 38.D 39.E 40.A41.B 42.D 43.B 44.B 45.C 46.C 47. B 48.A 49.A(二)B 型题1.B 2.C 3.E 4.C 5.B 6.D 7.A 8.A 9.A 10.D11.B 12.C 13.D 14.B 15.A 16.B 17.D 18.E 19.A 20.A21.B 22.D 23.B 24.A(三)D 型题1.CE 2.AE 3.CE 4.CE 5.DE 6.DE 7.AC 8.CD 9.BD 10.DE11.AC 12.DE 13.BC 14.CD 15.DE 16.CD 17.DE 18.BD(四)X 型题1.ADE 2.BE 3.BCD 4.ACD 5.ABCDE 6.ACE 7.BCD 8.ADE9.ABCE 10.ABCD 11.ABCDE 12.ABCDE 13.ABCDE 14.ABCDE 15.AB 16.ABCDE17.ABD 18.ABCDE 19.AC 20.ABC 21.ABC 22.BD 23.CE 24.ADE25.ADE 26.ABCDE 27.ABCE 28.ABCDE 29.BD 30.BCDE 31.ACE 32.DE33.ABCE 34.ABDE 35.BDE 36.ABC37.B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