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中问题的科学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书下册课后习题答案.doc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书下册课后习题答案.doc

1、《文言文两则》《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课后第3题:①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答: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答: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③孰为汝多知乎?答: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2、《匆匆》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散文。

本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

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

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课后第2题:“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答:作者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

日子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3、《桃花心木》这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

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课后第2题:①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答:“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

生活中的“不确定”,比如生病、父母下岗、遇到自然灾难等。

②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答:因为种树人不定期、不定量地给树浇水,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成长。

所以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6、《北京的春节》本人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六年级下册语文 同步练习册《两小儿辩日》答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  同步练习册《两小儿辩日》答案
• 13.(1)①脖子②被
• (2)不主动努力却心存侥幸,望不劳而获,是不 可能有真正的收获的。
拓展运用: 列子寓言故事《余音绕梁》
• 昔曹娥东之①齐,匮②粮,过雍门③,鬻歌④假
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⑤以其人弗去 ⑥。 • 韩娥向东到了齐国,路上缺少粮食,经过雍门时, 卖唱来换取粮食。韩娥离开之后,她歌声的余音缭绕 于房梁上,经过多日也没有断绝,左右的邻舍都认为 她没有离开。
同步练习册《两小儿辩日》70.71页 课前准备课文背诵
• 1.biàn yú cāng tāng
• 2.日初出大如车盖
•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 3.(1)道
• (2)丘 仲尼 春秋 教育家
• 4.(1)吾 (2)予 (3)臣 (4)余
• 5.(1)一丝不苟 九霄云外 十万火急
• (2)两全其美 六神无主 八面玲珑
• 9.文章通过孔子无法判定两个小孩儿对太阳离 人远近的争论的故事,说明学无止境,即使博 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还反映了古人为 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善于观察、独立思 考、勇于探索、大胆质疑的精神,同时也告诉 人们,对待科学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
• 12.(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孔子不能决11也。
• C两小儿笑曰:“孰12为13汝14多知15乎?”
• 8. 第一个小孩儿的观点是:太阳刚升起来时离 人近。
• 理由是:近大远小,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车篷, 正午时则小得像盘子或盂。
• 第二个小孩儿的观点是:太阳正午时离人近。
• 理由是:近热远凉,太阳刚升起时十分凉爽, 而正午十分炎热,像把手伸到热水里一样。
• (3)三思而行
四海为家 七零八落

两小儿辩日阅读及阅读答案

两小儿辩日阅读及阅读答案

两小儿辩日阅读及阅读答案两个小孩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反映出中国古代的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两小儿辩日阅读及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列子》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问题一: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2.解释下列加点词并比较古今义有何不同日始出时去人近。

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及其日中如探汤。

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3.用原文回答“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中“此”指代什么?4.翻译下列句子①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②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两小儿辩日》阅读答案5.两小儿提出的观点分别是什么?证明的根据分别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原话回答。

小儿甲:观点:论据:小儿乙:观点:论据:6.这个故事写得生动,形象而又寓意深刻。

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用三言两语加以评说。

7.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8. 文中“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六.对“两小儿笑曰”一句中“笑”的`理解,有人认为这是“善意的笑”;有人则认为这是“恶意的讥笑,嘲笑”。

你同意哪一态度?谈谈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五.1.zhì ,“知”通“智”,聪明。

2.距离;到某地方。

热水;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3.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4.略。

5.小儿甲: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小儿乙: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精选题(一)(含答案)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精选题(一)(含答案)

2020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精选题(一)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鸿鹄.(hú)蜇.人(zhē)蝈蝈.(guō)思援弓缴.(jiǎo)B.盘盂.(yú)花圃.(pǔ)华.罗庚(huà)司空见贯.(guàn)C.学弈.(yì)清脆.(cuì)蟋蟀.(shuài)见微知著.(zhù)D.恐怖.(bù)沧.凉(cāng)领御.(yù)与.之俱学(yǔ)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张灯结彩万像更新七零八碎美不盛收B.赞叹不已别无所求随心所欲安然无恙C.和睦相处喜气洋洋肃然起敬遮天盖地D.万不得已能歌善舞行善积德两面三刀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善:喜爱,喜好)B.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弗:好像)C.及其日中如探汤.。

(汤:汤水)D.及.日中则如盘盂(及:到,到了)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姐姐做作业十分认真,她一字一顿....地书写着。

B.之所以长篇大论地去追根求源....,也是想让各位更加深切地认识到这个问题。

C.无独有偶....,另一些天文学家通过测量宇宙的微波背景辐射在宇宙空间中的起伏变化,也获得同样的结论。

D.同学们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课。

5.对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设问)B.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反问)C.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

(拟人)D.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

(排比)6.珍惜时间,有所作为,是我们从《长歌行》一诗中获得的启示。

下面句中横线上依次填的是()时间在农民辛勤的耕耘中,_____;时间在作家笔墨的流淌中,_____;时间在冰川悄悄的融化中,_____。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含答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含答案)一、阅读《两小儿辩日》,回答问题:1.两小儿辩斗时,一儿从(视觉)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大如车盖”;一儿从(感觉)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沧沧凉凉”。

他们看太阳的角度不同,因此得出的(结论)不同。

2.从短文中,你体会到孔子和两小儿有哪些美好的品质?体现了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

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听了两小儿的话,孔子又会说什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孔子不怕两小孩笑话,没有不懂装懂作出判断。

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正应了一句古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二、阅读《匆匆》第4自然段,完成练习: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1.用直线画出文中一个比喻句,是把(过去的日子)比作(轻烟)和(薄雾)。

2.“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些游丝样的痕迹呢?”“痕迹”是指(有意义的事情),“游丝样”突出作者反省自己在过去的日子里(微乎其微)的痕迹也没留下,因而深深地自责。

3.“赤裸裸地来到这世界”指(出生的时候光着身子),“赤裸裸地回去”指(死去的时候一事无成)。

4.最后一句表达作者什么情感?不甘虚掷光阴、力求上进的精神。

5.模仿上面一段话写句子:过去的日子如(雨滴),被(骄阳蒸发了),如(树叶),被(秋风吹落了)。

三、阅读《匆匆》第3自然段,完成练习:去的尽管去了来的时候尽(jǐn√ jìn)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材 《文言文二则 》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材 《文言文二则 》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文言文二则》教材课后练习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答案大家找〕首先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然后多读几遍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要求。

最后在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的基础上完成背诵。

2.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字的意思。

◇通国之善.弈者也。

◇思援弓缴而射之.。

◇孔子不能决.也。

〔答案大家找〕善:善于,擅长。

之:指弈秋的教导。

决:判断。

3.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故事的内容。

〔答案大家找〕学弈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让他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

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

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子争辩不休,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正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一些,而正午时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正午就像盘盂一样小,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正午就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孔子也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4.在《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答案大家找〕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他是凭自己所观察到的不同时间太阳大小的变化所做出的判断;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不同时间太阳照在身上的凉热感觉得出结论的。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文言文两则》之《两小儿辩日》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文言文两则》之《两小儿辩日》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文言文两则》之《两小儿辩日》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选择题(共2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5分)1、“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什么?不当的一项是()A、说明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

B、孔圣人也不有知道的东西,这是对他的讽刺。

C、从认识水平看,当时的人,包括孔子,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

2、对《两小儿辩日》一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要敢于对自然现象进行探求和质疑。

B、宇宙无限,知识无涯,学无止境,即使是知识广博的圣人也会有所不知。

C、要敢于否定一切大学问者,不迷信权威。

D、观察事物要注意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也不能以偏概全。

二、填空题(共1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10分)3、指出下面句子中的两个通假字并解释。

孰为汝多知乎?(1)(2)三、翻译(共3小题,满分50分)4、(16分)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一到三题答案:一、1、B 2、C二 3、(1)知:通假字,通“智“,智慧,读音为zhì。

(2)“为”通“谓”读“wèi”,说。

三、4、正确答案(1)东(2)距(3)热水(4)缘由(5)你(6)是(7)等到(8)判断解析5、(18分)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几个句子的意思。

(1)此不为(读二声四声有争议,我读二声与课件不同)远者小而近者大乎?(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3)孰为汝多知乎!正确答案(1)这不是远时看起来小而近时看起来大吗?(2)这不是近时热而远时凉吗?(3)谁说您十分有智慧呢?注意:“乎”,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语气。

“知”通“智”6、(16分)解释下面指定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问其故其:(2)而日中时远也而:(3)孰为汝多知乎孰:(4)及日中则如盘盂则:正确答案:(1)代词,他们;(2)表并列关系的连词;(3)代词,谁;(4)表示承接,就;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0分)7、(30分)阅读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两小儿辩日科学解答

两小儿辩日科学解答

两小儿辩日科学解答:到底早上还是中午我们离太阳更近孔子东游1,见2两小儿辩斗3,问其4故5。

一儿曰:“我以6日始7出时去8人近,而日中9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10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11,及12日中则13如盘盂14,此不为15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6,及其日中如探汤17,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18也。

两小儿笑19曰:“孰为汝多知乎?20”满意答案地球绕日公转轨道是一个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这样在一年内、乃至在一天内,日地距离都在不停的变化之中。

每年1月初,地球位于绕日公转轨道的近日点,日地距离达到最小值,约为1.471亿千米。

每年7月初,地球位于绕日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日地距离达到最大值,约为1.521亿千米。

跟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相比,日地距离在一年之内的变化差值(0.05亿千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那么在一天内,日地距离的变化更是微不足道了。

如果非要把早晨和中午的日地距离作以比较的话,有人会认为中午的太阳会更近一些,理由是,早晨太阳从地平线方向照过来,比中午的太阳远了一个地球半径的距离。

这种说法对不对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从上面的数据可知,从1月份到7月份,半年的时间里,日地距离变化幅度达到500万千米(1.521亿千米减去1.471亿千米),每天内的变化值为2.7万千米,从早晨到中午大约6小时,为四分之一日,日地距离变化值约为6868千米,这个值已大于地球的半径。

如果地球正在向近日点运动,从早晨到中午,一方面确实近了一个地球半径左右的距离(6300多千米),另一方面经过四分之一日,日地距离也近了6868千米,两者叠加,中午离太阳更近了。

但如果地球正在向远日点运动,从早晨到中午,一方面从地球到太阳也近了一个地球半径左右的距离(6300多千米),可是另一方面经过四分之一日,日地距离却远了6868千米,两者叠加,中午离太阳就更远了。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答案.doc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答案.doc

小语六下课后习题答案1课:《学弈》译文弈秋 ,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他教育两个人下棋,此中一个人全神贯注,只听弈秋的教育;而另一个人固然在听着,但是他内心总想着天上有天鹅将要飞过,想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

固然他同前一个人一同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人。

是他没前一个人聪慧吗?回答:不是的。

《两小儿辩日》译文孔子到东方游览,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辩。

就问他们在争辩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以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中午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却以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中午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中午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冷凉,等到正中午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同样,这不正是近的就感觉热,远的就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可以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嘲讽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2 课:一、作者对生活的真切感悟。

文章第一段用对照的手法写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色。

捉住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惟有光阴不再来,一去无回。

“我们的日子为何一去不复返呢?”一句,看似在问,本质上表达了作者对光阴逝去而没法留它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的迷恋。

第二段,写作者自己的八千多个日子无声无息地消逝了,表达了作者的无穷感触。

第三段作者以他细腻而独到的笔触,详细写出了日子是如何的去来急忙和稍纵即逝。

最后作者写出了自己对人生的考虑,他反躬自问:“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考虑的结果是明确的,他不甘愿虚度今生:“我光秃秃到达这世界,转瞬间也将要光秃秃的回去罢?但不可以平的,为何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结尾一句,照顾开头,突出了作者对于光阴急忙的感触,引人沉思。

二、作者在文中的多处地方运用了各样修辞手法。

比如,燕子“再来”,杨柳“再青” ,桃花“再开” ,“日子从水盆里过去”,“从饭碗里过去”这些句子用了排比手法;时间能“跨”能“飞”,这是用了拟人手法。

《两小儿辩日》课后习题及其答案

《两小儿辩日》课后习题及其答案

《两小儿辩日》课后习题及其答案《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亦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

其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

下面跟着店铺来看看《两小儿辩日》课后习题及其答案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篇一】习题⒈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思。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⑵及日中则如盘盂⑶日初出沧沧凉凉⑷孔子不能决也。

⑸孰为汝多知乎⒉一词多义:⑴为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为:②孰为汝多知乎为:③化为邓林为:⑵其①问其故其:②及其日中如探汤其:③弃其杖其:⒊翻译下面的句子⑴孔子不能决也。

⑵孰为汝多知乎⑶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⑷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⒋古今异义:⑴日中如探汤汤:古义:今义: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去:古义:今义:⒌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⑵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⒍文学常识填空。

⑴《两小儿辩日》选自《》,据说是____朝____所作,但可能是后人假托的。

⑵《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儿辩论一天中太阳大小的变化情况,一个从__角度出发,一个从__角度出发,故得出相反的结论。

说明了____、____道理,表现了他们____的可贵精神。

⒎两小儿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⒏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示。

请写出你所得到的一种启示。

⒐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⒑两小儿能对这个复杂的自然现象提出疑问,说明了什么?参考答案:⒈⑴认为;距离⑵到⑶寒冷⑷判断⑸为,以为;汝,你;知,通“智”智慧、聪明⒉⑴①为:动词,是②动词:说、认为③作⑵①其:那②它③他的或他们的⒊⑴孔子不能做出判断。

(完整版)两小儿辩日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两小儿辩日练习题及答案

《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 )。

一儿曰:“( ),及日中则如盘盂,(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2.解释加点字问其故()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斗()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及其日中如探汤()()孔子不能决也()孰为汝多知乎()()())谁是谁非3.翻译下列句子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⑵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3)孔子不能决也(4)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5)孰为汝多知乎?(6)4.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答:5.“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答:6.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答:7、本文主要通过______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9、找出本文的通假字,并写出本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 _11、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考个问题的?答:12、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一种什么态度?答:参考答案:2、(1)争辩、争论(2)距离(3)热水(4)判断(5)谁通“智”4、孔子不能决也。

5、不能。

因为这是当时人不能解决的问题。

说明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6、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围绕要大胆质疑等方面来答等。

11、一个是从形状的角度,一个是从温度的角度。

12、对事物的探索研究的态度。

对比练习短文两篇《枭逢鸠》《穿井得人》同步练习题一、基础知识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枭逢鸠()②我将东徙()③子能更()鸣④犹恶()子之声⑤溉()汲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①我将东徙徙:②子将安之安:③乡人皆恶我鸣皆:④子能更鸣更:⑤犹恶子之声犹:⑥吾穿井得一人得:⑦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道:闻:3.翻译下列句子。

2018-2019年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一单元

2018-2019年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一单元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一单元教案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过程与方法:1.课前可指导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或由教师提供一些相关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孔子、孟子的生平。

2.指导小学生学习文言文,不宜采取逐词逐句讲解对译的方法,更不必讲古汉语知识。

重点词句应当由学生对照注释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遇到困难教师给予帮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二、教学时间: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弈》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

1.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

(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

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

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1.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

(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

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之‛字。

)(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

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

《两小儿辩日》答案

《两小儿辩日》答案

《两小儿辩日》答案太阳是在中午离人们近些呢?还是早晨和晚上离人们近些呢?早晚看到的太阳比中午大都是由于人们的错觉;中午阳光比早晚热是由于中午阳光直射,阳光在大气里走过的路程较短,热量被吸收少。

首先,我们应该搞清楚在中午和早晚的时候,人们观测太阳的距离为什么会不同。

原因很多:(一)地球是球形,不断地自转。

如若地球除了自转没有其他运动,而且自转轴与太阳和地球间的直线垂直,则对于在赤道上的人来说中午太阳总比早晚近,也就是说近的距离相当于地球的半径6 400公里。

(二)地球的纬度的不同,观测的人不一定在赤道上。

纬度愈大即离赤道愈远,太阳在中午和早晚的距离差愈小。

(三)地球不只自转,也绕太阳公转,自转轴和公转轴成23.5°角。

自转轴的方向变化很慢。

因此中午太阳在天空的高度一年内不断变化。

(四)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形,所以地心和日心的距离逐日变化。

(五)日出日落时间在一年中逐日变化着,同一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又随纬度而不同。

(六)由于地球自转轴方向很慢的变化和行星引力对地球公转轨道所产生的影响等原因,地心和日心最接近的日期并不固定。

(在目前日心和地心距离最近的日子是一月二日,此后每千年往后推移17天半。

)考虑到上述原因,可以推出适当的公式来计算中午和早晚太阳和观测者的距离差。

必需的资料可由天文年历查到。

计算结果如下:对于北纬40度如北京来说,目前每年从一月二十二日到六月五日中午太阳比日出时远,二月初远1 000公里,三月初远4 000公里,四月初远达6 400公里,以后差别减少到零。

六月五日之后中午太阳比日出时近,七月初近5 800公里,九月中近达16 000公里,以后差别减少到第二年的一月二十二日。

午和晚的差别情况大不相同,从八月一日到十二月十五日午比晚远,其余七个半月午比晚近,四月中近达17 000公里。

……上面的计算于1954年所作。

但由于第六原因在短时间内影响很小,所以上述计算结果对今后一百年仍适用。

【优质】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中问题的科学答案

【优质】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中问题的科学答案

《两小儿辩日》中问题的正确答案
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

一、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午时大呢?这是视觉的差误、错觉。

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

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太阳显得大。

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

二、为什么早上凉,中午热?
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

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

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

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

1。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一周《两小儿辩日》丨人教新课标(PDF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一周《两小儿辩日》丨人教新课标(PDF含答案)

主题解析学文故事学法点拨文言文阅读“三步法”第一步,释义。

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具体方法可概括为六个字: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例如,“孔子不能决也”,句末的“也”是语气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节词为双音节词。

例如,“孔子东游”———孔子到东方游学。

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例如,“孰为汝多知乎”中把“汝”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古代汉语的句式和现代汉语有些不同,翻译时要注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例如,“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还应注意古今异义、通假字等。

例如,“去”在现代汉语中是“往、到”的意思,而在“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是“离”的意思。

第二步,断句。

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然后根据意思正确地断句。

第三步,朗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多读有助于理解文言文,所以要反复诵读,注意停顿,形成语感。

《两小儿辩日》表现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时阐述了“学无止境,我们要不断学习”的道理。

《学弈》是选自《孟子·告子》中的一个故事。

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匆匆》是现代杰出的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文章的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几个同学在讨论《学弈》这篇课文的词语解释。

两小儿辩日阅读答案

两小儿辩日阅读答案

两小儿辩日阅读答案两小儿辩日阅读答案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两小儿辩日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两小儿辩日阅读答案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加粗字注音。

盂()沧()孰()汝()多知()乎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1)两小儿辩斗()(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3)及其日中如探汤()(4)孔子不能决也()(5)孰为汝多知乎()()3、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答: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答:5、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答:6、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答:7、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一种什么态度?答:参考答案:1、yú cāng shú rǔ zhì2、(1)争辩、争论(2)距离(3)热水(4)判断(5)谁通“智”3、孔子不能决也。

4、不能。

因为这是当时人不能解决的问题。

说明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5、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围绕要大胆质疑等方面来答等。

6、一个是从形状的角度,一个是从温度的角度。

7、对事物的探索研究的态度。

两小儿辩日阅读答案2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两小儿辩日《列子》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小儿辩日》中问题的正确答案
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

一、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午时大呢?这是视觉的差误、错觉。

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

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太阳显得大。

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

二、为什么早上凉,中午热?
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

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

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

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