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安徽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安徽省2009届高三语文最新试卷分类精编文学

安徽省2009届高三语文最新试卷分类精编文学

安徽省2009届高三语文最新试卷分类精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2009年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二模)(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大地的语言阿来今天,在远离它们故乡很远很远的地方。

我看见一望无际的玉米亭亭玉立,茎并着茎。

根须在地下交错,叶与叶互相摩挲着絮絮私语,它们还化作一道道的绿浪,把风和自己的芬芳推到更远的地方。

在一条飞速延展的高速公路两边,我的视野里始终都是这让人心安的景象。

转上另外一条高速路,醒目的路牌标示着一些城市的名字。

这些道路经过乡野,但目的是连接那些巨大的城市,或者干脆就是城市插到乡村身上的吸管。

资本与技术的循环系统其实片刻不能缺少从古至今那些最基本的物质的支撑。

但在这样的原野上,至少在我的感觉中,那些城市显得遥远了。

视野里掠到身后,以及扑面而来的,依然是农耕的连绵田野。

我呵气成雾,在车窗上描画一个个汉字。

这些象形的汉字在几千年前,就从这块土地上像庄稼一样生长出来。

在我脑海中,它们不是今天在电脑字库里的模样,而是它们刚刚生长出来的时候的模样,刚刚被刻在甲骨之上的模样,刚刚被镌刻到青铜上的模样。

这是一个个生动而又亲切的形象。

土。

最初的样子就是一棵苗破土而出,或者一棵树站立在地平线上。

田。

不仅仅是生长植物的土壤,还有纵横的阡陌、灌渠、道路。

禾。

一棵直立的植株上端以可爱的姿态斜倚着一个结了实的穗子。

车窗模糊了,我继续在心里描摹从这片大地上生长出来的那些字。

麦。

黍。

瓜。

麻。

菽。

我看见了那些使这些字具有了生动形象的人。

从井中汲水的人。

操耒犁地的人。

以臼舂谷的人。

“爰采麦矣?沫之北矣。

”眼下的大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了,几百年前才来到中国大地上的玉米正在茁壮生长。

那些健壮的植株上,顶端的雄蕊披拂着红缨,己然开放,轻风吹来,就摇落了花粉,纷纷扬扬地落入下方那些腋生的雌性花上。

那些子房颤动着受孕,暗含着安安静静的喜悦,一天天膨胀,一天天饱满。

待秋风起时,就会从田野走进了农家小小的仓房。

就因为在让人心生安好的景色中描摹过这些形状美丽的字眼,我得感谢让我得以参加此次旅行的朋友。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两部分,第一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12页。

全卷满分300分。

考生注意事项:1. 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 答第一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答第二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给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 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O 16 S 12 Cr 52 Fe 561.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下列关于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B.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基质中C.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D.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是在基质中合成的答案:D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膜上,H2O在光下分解的过程也是在类囊体膜上进行的,CO2的固定和淀粉的合成发生在暗反应中,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

所以D正确。

2.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衰老是同步进行的B.人的早期胚胎有尾,尾部细胞随着发育逐渐凋亡C.细胞癌变是细胞高度分化的结果D.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凋亡的产物答案:B解析:细胞会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而衰老,可见人体各组织细胞的衰老不是同步进行的;环境中的致癌因子损伤细胞中的DNA,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是细胞不正常分化的结果;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内的色素随细胞的衰老而逐渐积累的结果;人的早期胚胎有尾,尾部细胞会随着发育逐渐凋亡。

200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

200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

200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题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菁.华(qīng)宁.可(nìng)冠.心病(guān)翘.首回望(qiáo)B.吐蕃.(fān)庇.护(bì)歼.击机(jiān)呱.呱坠地(gū)C.请帖.(tiě)梵.文(fán)发横.财(hèng)按捺.不住(nà)D.链.接(liàn)创.口(chuāng)倒.春寒(dào)拈.花惹草(niān)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B.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C.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说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D.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明日黄花....。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安徽省2009届高三语文最新试卷分类精编文学

安徽省2009届高三语文最新试卷分类精编文学

安徽省2009届高三语文最新试卷分类精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2009年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二模)(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大地的语言阿来今天,在远离它们故乡很远很远的地方。

我看见一望无际的玉米亭亭玉立,茎并着茎。

根须在地下交错,叶与叶互相摩挲着絮絮私语,它们还化作一道道的绿浪,把风和自己的芬芳推到更远的地方。

在一条飞速延展的高速公路两边,我的视野里始终都是这让人心安的景象。

转上另外一条高速路,醒目的路牌标示着一些城市的名字。

这些道路经过乡野,但目的是连接那些巨大的城市,或者干脆就是城市插到乡村身上的吸管。

资本与技术的循环系统其实片刻不能缺少从古至今那些最基本的物质的支撑。

但在这样的原野上,至少在我的感觉中,那些城市显得遥远了。

视野里掠到身后,以及扑面而来的,依然是农耕的连绵田野。

我呵气成雾,在车窗上描画一个个汉字。

这些象形的汉字在几千年前,就从这块土地上像庄稼一样生长出来。

在我脑海中,它们不是今天在电脑字库里的模样,而是它们刚刚生长出来的时候的模样,刚刚被刻在甲骨之上的模样,刚刚被镌刻到青铜上的模样。

这是一个个生动而又亲切的形象。

土。

最初的样子就是一棵苗破土而出,或者一棵树站立在地平线上。

田。

不仅仅是生长植物的土壤,还有纵横的阡陌、灌渠、道路。

禾。

一棵直立的植株上端以可爱的姿态斜倚着一个结了实的穗子。

车窗模糊了,我继续在心里描摹从这片大地上生长出来的那些字。

麦。

黍。

瓜。

麻。

菽。

我看见了那些使这些字具有了生动形象的人。

从井中汲水的人。

操耒犁地的人。

以臼舂谷的人。

“爰采麦矣?沫之北矣。

”眼下的大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了,几百年前才来到中国大地上的玉米正在茁壮生长。

那些健壮的植株上,顶端的雄蕊披拂着红缨,己然开放,轻风吹来,就摇落了花粉,纷纷扬扬地落入下方那些腋生的雌性花上。

那些子房颤动着受孕,暗含着安安静静的喜悦,一天天膨胀,一天天饱满。

待秋风起时,就会从田野走进了农家小小的仓房。

就因为在让人心生安好的景色中描摹过这些形状美丽的字眼,我得感谢让我得以参加此次旅行的朋友。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两部分,第一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12页。

全卷满分300分。

考生注意事项:1. 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 答第一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答第二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给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 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O 16 S 12 Cr 52 Fe 561.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下列关于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B.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基质中C.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D.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是在基质中合成的答案:D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膜上,H2O在光下分解的过程也是在类囊体膜上进行的,CO2的固定和淀粉的合成发生在暗反应中,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

所以D正确。

2.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衰老是同步进行的B.人的早期胚胎有尾,尾部细胞随着发育逐渐凋亡C.细胞癌变是细胞高度分化的结果D.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凋亡的产物答案:B解析:细胞会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而衰老,可见人体各组织细胞的衰老不是同步进行的;环境中的致癌因子损伤细胞中的DNA,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是细胞不正常分化的结果;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内的色素随细胞的衰老而逐渐积累的结果;人的早期胚胎有尾,尾部细胞会随着发育逐渐凋亡。

2009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09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 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第Ⅱ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Ⅰ卷7-14题,第Ⅱ卷18~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通俗历史热”不断出现于媒体的报道之中。

作为一种关涉史学的文化现象,我们有必要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考察。

“通俗历史热”是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定会出现的一种现象。

实际上通俗历史并非“新生事物”,它以讲说形式流传的历史已经相当久远了。

它广泛流行于民间,是民众了解过去、熟悉历史、满足自身历史求知欲的主要途径。

一般情况下,这种历史的口头讲说是以十分平静的方式存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的,很少“走热”。

但是,当商品经济趋于发达、文化教育发展迅速的时候,人们在从事赖以谋生的职业活动之外,带有文化色彩的业余需求会随之增长,对作为文化存在常见形态之一的历史知识,其“求解”欲望也会趋于强烈。

这种社会需求的增长促使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的史学不得不进行必要的适对性调整,从而在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之外,衍生出一种以满足公众意愿为基本出发点的通俗化的历史叙述——口头的或文字的,并作为用以“交换”的精神产品出现在市场之上而日益“走热”。

2010高考答案(安徽语文)2009年高考安徽卷文综答案

2010高考答案(安徽语文)2009年高考安徽卷文综答案

2010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参考答案第1卷共32小题,每小题4分,共128分。

1.D 2.A 3.B 4.B 5.D 6.C 7.C 8.B 9.D 10.C11.A 12.A 13.C 14.B 15.B 16.D 17.D 18.C 19.B 20.D21.C 22.A 23.A 24.B 25.C 26.B 27.D 28.A 29.C 30.A31.D 32.B第Ⅱ卷共6大题,共172分。

33.(30分)(1)地势逐渐降低。

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面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

(也可根据水流方向或湖盆地势特点判断)(2)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人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3)充分考虑流域地理环境整体性,因地制宜进行综合开发。

统筹上、中、下游用水,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关系;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调整产业结构,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34.(30分)(1)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有春汛和夏汛,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2)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和季节变化大。

长时期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易引发旱灾;降水过多且强度较大,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的地区,易引发洪涝灾害。

(3)西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较肥沃,雨热同期,灌溉条件较好,有利于发展种植业;东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土层较薄,易发生水土流失,不宜发展种植业,有利于发展林业和果业。

35.(22分)(1)中国为了劝阻列强“修约”,防止其扩大侵略权益;日本为了与列强修改不平等条约。

向西方学习。

中国聘用外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为中下级官员;日本以本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为明治政府要员。

晚清政府重视不够,被动应付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明治政府高度重视,主动适应近代化要求。

200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

200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

200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题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菁.华(qīng)宁.可(nìng)冠.心病(guān)翘.首回望(qiáo)B.吐蕃.(fān)庇.护(bì)歼.击机(jiān)呱.呱坠地(gū)C.请帖.(tiě)梵.文(fán)发横.财(hèng)按捺.不住(nà)D.链.接(liàn)创.口(chuāng)倒.春寒(dào)拈.花惹草(niān)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B.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C.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说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D.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明日黄花....。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2009年高考安徽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9年高考安徽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蒲公英的种子散落在每一个笑着的角落,等待着一个奇迹的降临.上帝却似乎遗忘了那些并不罕见的小家伙们,去关心他那钟爱的玫瑰……夜,是那样的漆黑,死一般的宁静,那藏在云后的月牙儿泛着冷冷的光伴随着它的却只有湖中那……时有时无被风扭曲了的另一面……;(2)房门外的身影在它折射的月光里显的异常的孤独,那身影似乎是可以成为让时间停留下的唯一理由.无助的他是否哭了?尽管他坚信着那句古人的话语”男儿有泪不轻弹”.他是否埋怨那命运的不公?尽管他曾说过”伟人就是在逆境中产生的”他是否也会抱怨他人生坎坷不断?蒲公英看见了他那紧锁在眉宇间的疤痕,月牙儿证明了他坚强的将那液体凝固在他的瞳孔深处而没让它不小心的溢出来……亲爱的爸爸,其实我已学会了长大.过去的年华我却被孩子气的忘记了。

那岁月已在我成长的瞬间留下了并不优美的痕迹,而且是在我最亲爱的人身上。

于是我将最亲爱的人,我的父亲写在了信的背面,因为他留给我的总是背影.那些已经变的沧桑的历史我看不见,只有那残留在路灯旁那孤独的影子我记住了.太多的岁月里我最为亲爱的人不在我的身边,背诵着那并不优美的词汇,我似乎总是想起那抹墙上的痕迹,你问那是为什么?这并不是没有答案的问题,只是害怕了……;(3)亲的妈妈,知道吗?我将面临巨大的考验,曾经我幸运的降临在你的身边.此时我是否也该庆幸自己将永远的离开你们?信的正面,那是我亲爱的妈妈,那位曾经让我被幸运之神选中降临在她身边的人。

亲爱的妈妈请不要为我悲伤,那些不属于我的文字我不想说,亲爱的妈妈我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只希望在我的额头能印上那温热的属于妈妈的吻……;那是蒲公英飘散前对它最亲爱的人所说的话,但是那并不是它的爸爸妈妈,它只是一位送信者,将远方的话语带到了思念的身边~~~~~~~;玫瑰妖艳的开放着,它用那满身的刺扎伤了风触到它的那一只手指.光划破了那黑色的序幕,那旭日缓缓升起.上帝终于看见了这世间最为美丽的一幕:蒲公英的种子再次飞扬着,一老一少相视笑着~~~~~阳光覆盖了全世界,弥漫着幸福的空气~~~~~~那中间的故事我不愿再述说,看着瞳孔里那闪烁着的光,这时还用得着那些苍白的语言吗?亲爱的爸爸妈妈,我。

安徽省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简析

安徽省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简析

安徽省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简析1、语料选择注重时代性和地域性。

试题所用语言材料的时代性首先体现在论述类文本阅读材料的使用上。

“通俗历史热”这一现象与“百家讲坛”对某些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通俗讲述,与相关通俗历史读物的热销,显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对广大民众的兴趣取向加以探讨,引导,是史学研究者的职责之一。

对中学生来说,关注当代文化现象,思考社会现实问题,有利于扩大其文化视野,尽早形成其文化关照的视角。

语用题,包括选择题和主观表达题,几乎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时代的脉搏、生活的呼吸。

从中学教育到影视艺术,从竞技体育到科技创新,从自然灾害到医疗卫生,从基础建设到金融经济,材料差不多涵盖了一般公众的全部生活。

尤其是第18题的“图文转换”试题,对于我们“农民工输出大省”的莘莘学子来说,它的多种内涵超出了试题本身的价值。

语言材料的地域色彩是很多自主命题的省份都非常注意的。

2006年,我省首次单独命题,选材上有意无意地回避地域特点,受到有识之士的讥评。

接下来的几年,安徽试题在这一点上努力不少。

今年材料的地域色彩仍然得到了很好的保持。

比如诗歌鉴赏选用安徽籍诗人舒颉的《小重山•端午》;语用选择题涉及的“黄山”“合肥新机场”“合芜蚌自主创新结合配套试验区”等内容,彰显了浓郁的皖地特征;转自4月5日《安徽日报》的图表,从内容到语源,都呈现了浓浓的地域色彩。

2、材料使用和试题设计注重积极性和人文性。

2008年,于中华神州大地,是个不寻常的年份。

这个不寻常,在15题D项这个句子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从南方的冰天雪地到汶川的断壁残垣,2008年,我们艰难跋涉;从奥运圆梦到“神七”翱翔太空,2008年,我们激情飞扬。

虽然艰难,我们成功超越了;面对机遇,我们抓住了。

生活中有泪水,但理想的旗帜一直高高地飘扬。

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品质使我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甚至是灾难,使我们迈向一个又一个台阶。

我省在中部崛起的展望、合肥市高新区建设、18题所涉及的我省对农民工各项权益的重视,更是鼓舞人心。

2009年安徽高考语文

2009年安徽高考语文

四、合理解题 第一步:通读全文,获取主要内容, 第一步:通读全文,获取主要内容,并在材料上作记 勾画以显示把握的重点。 勾画以显示把握的重点。 第二步: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 第二步: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 第三步:针对题干要求,再读全文,获取解题的信息。 第三步:针对题干要求,再读全文,获取解题的信息。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 2009年安徽高考语文文言文命题预测 年安徽高考语文文言文命题预测
稳定 第一:分值稳定。 第一:分值稳定。 第二:知识点稳定。 第二:知识点稳定。 变化 第一:材料可能会体现安徽特色。 第一:材料可能会体现安徽特色。 第二:题型有可能出现细微的调整。 第二:题型有可能出现细微的调整。
2008年安徽试卷的第 小题 年安徽试卷的第9小题 年安徽试卷的第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部侍郎 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 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以母丧解,服除, 可 B.不意休能尔,仁者之勇也 .不意休能尔, 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C.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 不者, .时政所得失,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何自戚戚,不逐去之 .何自戚戚,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2009年安徽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思路 年安徽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思路
一、紧扣课本 夯实基础
2006年安徽试卷的第 小题 年安徽试卷的第9小题 年安徽试卷的第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 .神农为耒耜, B.李衡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 . C.家犹国,国犹家,其义一也 .家犹国,国犹家, D.鄙意晓示家童,未敢间之有识 .鄙意晓示家童,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王之好乐甚,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009安徽高考语文答案

2009安徽高考语文答案

2009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9分)1.(3分)A【答案】A【解析】本题是要求选出不能作为“通俗历史热”在当今出现的原因的项,只要抓住题干的意思,答案A项所陈说的“历史相当久远”很显然不能作为当今流行的原因。

2.(3分)B【答案】B【解析】文中第一段里说“在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之外,衍生出一种以满足公众意愿为基本出发点的通俗化的历史叙述——口头的或文字的”,并没有说“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是历史研究的误区。

这是无中生有。

3.(3分)C二、(32分)4.(3分)B【答案】B【解析】“谢”应该是“认错、道歉”的意思。

本题所考查的四个实词中的“谢”、“过”是老大纲规定的120个词语中的。

5. (3分) C6.(3分)C【答案】C【解析】“是游宜有记”的意思是“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再者一直未能写成,不仅仅是事务繁忙,还因为“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

7.(10分)(1)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它们)了。

”(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2)立恭折断竹子,凿出孔吹起来,发出洞箫一样的声音。

(3)一会儿道士又向恭拱手行礼说:“为会么不给我诗呢?”【解析】今年文言翻译选取三个句子,应该说难度更低。

第(1)句中的关键字是“识”、“无用”和“怀”,分别是“知道、懂得、明白”、“不需要”(本人认为译为“没有用处”也可),“怀藏、怀揣”(如“怀其璧,从径道亡”)。

第(2)句关键词为“窍”、“作”,分别是“凿孔”(本人以为“挖孔、钻孔”更贴切)、“发出”。

第(3)句的关键词是“揖”、“奈何”、“与”,分别是“拱手行礼”、“为什么”、“给”。

(本人感觉答案的翻译不够贴切,不如译为“先生为什么不肯送我一首诗呢?”8.(4分)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节的崇敬。

2009年安徽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09年安徽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09年安徽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绝密?启用前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第?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通俗历史热”不断出现于媒体的报道之中。

作为一种关涉史学的文化现象,我们有必要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考察。

“通俗历史热”是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定会出现的一种现象。

实际上通俗历史并非“新生事物”,它以讲说形式流传的历史已经相当久远了。

它广泛流行于民间,是民众了解过去、熟悉历史、满足自身历史求知欲的主要途径。

一般情况下,这种历史的口头讲说是以十分平静的方式存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的,很少“走热”。

但是,当商品经济趋于发达、文化教育发展迅速的时候,人们在从事赖以谋生的职业活动之外,带有文化色彩的业余需求会随之增长,对作为文化存在常见形态之一的历史知识,其“求解”欲望也会趋于强烈。

这种社会需求的增长促使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的史学不得不进行必要的适时性调整,从而在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之外,衍生出一种以满足公众意愿为基本出发点的通俗化的历史叙述——口头的或文字的,并作为用以“交换”的精神产品出现在市场之上而日益“走热”。

两宋讲史及宋元平话的一度活跃便是其中典型的事例。

在当今市场经济逐步成熟、文化教育普及程度大为提高、高等教育开始走向大众化的时代,人们的业余文化需求显著增长,久远的尘封旧事引起了人们日益浓厚的兴趣。

这使通俗历史在当下有了“升温”的沃土,其“历史的惯性”开始充分显现出来。

客观地说,对于广大民众而言,在古奥难懂的传统史著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皆难“卒读”的情况下,通俗化的历史几乎成为他们“探寻过去”的唯一选择。

这种现象的出现,对史学终极功能的实现是非常有利的。

史学的职任是记录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规律,以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转,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

这是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终极追求”。

这种目的追求决定了史学传播范围与学科效应的正比例关系,即传播范围愈广,对社会走向文明与进步、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愈大。

2009年高考文、理科数学及答案-安徽卷

2009年高考文、理科数学及答案-安徽卷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数学(理)试题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 卷1至2页。

第II 卷3 至4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I 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檫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II 卷时,必须用直径0.5毫米黑色黑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在用0.5毫米的黑色墨色签字笔清楚。

必须在标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卡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参考公式:S 表示底面积,h 表示底面的高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 棱柱体积 V S h = P(A+B)=P(A)+P (B) 棱锥体积 13V S h =第I 卷 (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i 是虚数单位,若17(,)2i a bi a b R i+=+∈-,则乘积a b 的值是(B )(A )-15 (B )-3 (C )3 (D )15 (2)若集合{}21|21|3,0,3x A x x B xx ⎧+⎫=-<=<⎨⎬-⎩⎭则A ∩B 是(D ) (A ) 11232x x x ⎧⎫-<<-<<⎨⎬⎩⎭或 (B) {}23x x <<(C) 122x x ⎧⎫-<<⎨⎬⎩⎭ (D) 112x x ⎧⎫-<<-⎨⎬⎩⎭(3(B )(A )22124xy-= (B )22142xy-= (C )22146xy-=(D )221410xy-=(4)下列选项中,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的是(A )(A )p:a c +>b+d , q:a >b 且c >d(B )p:a >1,b>1, q:()(10)x f x a b a =-≠>的图像不过第二象限 (C )p: x=1, q:2x x =(D )p:a >1, q: ()log (10)a f x x a =≠>在(0,)+∞上为增函数(5)已知{}n a 为等差数列,1a +3a +5a =105,246a a a ++=99.以n S 表示{}n a 的前n 项和,则使得n S 达到最大值的n 是(B )(A )21 (B )20 (C )19 (D ) 18 (6)设a <b,函数2()()y x a x b =--的图像可能是(C )(7)若不等式组03434x x y x y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被直线43y kx =+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k 的值是(A ) (A )73(B )37(C )43(D ) 34(8)已知函数()cos (0)f x x x ωωω=+>,()y f x =的图像与直线2y =的两个相邻交点的距离等于π,则()f x 的单调区间是(C ) (A )5[,],1212k k k Zππππ-+∈ (B )511[,],1212k k k Z ππππ++∈(C )[,],36k k k Zππππ-+∈ (D )2[,],63k k k Zππππ++∈(9)已知函数()f x 在R 上满足2()2(2)88f x f x x x =--+-,则曲线()y f x =在点(1,(1))f 处的切线方程是(A ) (A )21y x =- (B )y x = (C )32y x =- (D )23y x =-+(10)考察正方体6个面的中心,甲从这6个点中任意选两个点连成直线,乙也从这6个点中任意选两个点连成直线,则所得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但不重合的概率等于(D ) (A )175(B )275(C )375(D )475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2009年全国高考安徽卷语文试题

2009年全国高考安徽卷语文试题

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摘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为加强“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

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呈现出保证农村新体制的健康运转、激发农村新环境的快速建设、引导农村新农民茁壮成长的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新农村建设/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而长期的历史任务。

社会主义新农村应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

所谓“新农村”包括三个方面,即新体制、新环境、新农民。

这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方面的内容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保证农村新体制的健康运转农村新体制应该包括经济新体制、政治新体制、文化新体制。

而新体制应以经济发展,农民富裕;政治民主,农民平等;文化先进,农民受益为特征。

(一)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富裕从本质上讲,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运用科学理论和高尚思想,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直接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能够形成一定的经济文化、经济道德和经济思想,即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以此影响整个农村社会的经济行为的价值取向。

它不仅激发人们的主体意识、竞争意识,还帮助人们确立效益观念、时间观念、科技意识,进而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面进步。

1.方向保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能帮助农民正确认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引导农民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农村工作的目标。

2009高考安徽语文试卷

2009高考安徽语文试卷

2009高考安徽语文试卷合同编号:_______合同双方:甲方(提供方): _______(全称)乙方(接收方): _______(全称)合同内容:1. 试卷提供:甲方同意向乙方提供2009年高考安徽语文试卷的详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试卷结构、题型、题目内容、参考答案等。

2. 使用目的:乙方接收该试卷内容仅用于_______(具体目的,如学术研究、教育参考等),并保证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活动。

3. 保密条款:乙方同意对甲方提供的试卷内容保密,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披露或复制。

4. 版权声明:甲方保证提供的试卷内容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的知识产权。

如因版权问题引起纠纷,由甲方承担全部责任。

5. 费用支付:乙方需向甲方支付人民币_______元(大写:_______元整)作为服务费用。

支付方式为_______(如银行转账、现金等)。

6. 交付方式:甲方将通过_______(如电子邮件、快递等)方式将试卷内容交付给乙方。

7. 合同有效期: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_______个月。

8. 违约责任:任何一方违反本合同条款,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向守约方支付违约金,金额为合同总金额的_______%。

9. 争议解决:本合同的解释和执行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如发生争议,双方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甲方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0. 其他条款:_______(如有其他特殊条款,可在此处补充)。

甲方签字: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乙方签字: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附件列表1. 2009年高考安徽语文试卷:合同的核心内容,需明确提供。

2. 支付凭证:乙方支付服务费用的证明,可以是银行转账记录或现金收据等。

3. 交付确认书:记录试卷内容交付给乙方的日期和方式,双方签字确认。

2009年全国高考统一考试语文试卷真题解析

2009年全国高考统一考试语文试卷真题解析

2009年全国高考统一考试语文试卷真题解析(全国2)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作坊(zuō)心广体胖(pán)处方(chǔ)给予帮助(jǐ)B.燕山(yān)戎马倥偬(zǒng)落枕(lào)分外高兴(fēn)C.干系(gān)呼天抢地(qiǎng)饮马(yìn)供不应求(yìng)D.泡桐(pāo)济济一堂(jǐ)空余(kîng)作者附识(shí)答案:A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的能力,B、分外高兴(fân)C、呼天抢地(qiāng)D、作者附识(zhì)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研究结果表明。

那些心态平和,性格开朗,胸怀宽广的人比那些愁眉苦脸、孤独紧张,忧心忡忡的人出现精神疾患的概率要少50%B.对手在战战略上的调整使该公司必须作出选择:要么联手业内巨头,强势逼宫,使对手就范:要么急流勇退,套现获利,回归软件市场。

C.自第三分钟朴智星被断球后,曼联队在五分钟内竟然无法控制局面,二阿森纳队排山倒海般地速度狂攻,压得曼联最喘不过气来。

D.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引起争议。

有人认为该剧加进了太多现代元素,把一幅老北京市井生活画卷变得南腔北调,丢掉了原著的灵魂。

答案: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需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

A、忧心忡忡: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

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

B、急流勇退:在急流中勇敢地立即退却。

比喻做官的人在得意时为了避祸而及时引退。

C、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

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D、南腔北调: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

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

(对象误用,不符合语境)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根据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需要引进大批优秀人才,包括服装量体师、团购业务员、技术总监、高级设计经理等大量基层和高层岗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通俗历史热”不断出现于媒体的报道之中。

作为一种关涉史学的文化现象,我们有必要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考察。

“通俗历史热”是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定会出现的一种现象。

实际上通俗历史并非“新生事物”,它以讲说形式流传的历史已经相当久远了。

它广泛流行于民间,是民众了解过去、熟悉历史、满足自身历史求知欲的主要途径。

一般情况下,这种历史的口头讲说是以十分平静的方式存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的,很少“走热”。

但是,当商品经济趋于发达、文化教育发展迅速的时候,人们在从事赖以谋生的职业活动之外,带有文化色彩的业余需求会随之增长,对作为文化存在常见形态之一的历史知识,其“求解”欲望也会趋于强烈。

这种社会需求的增长促使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的史学不得不进行必要的适时性调整,从而在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之外,衍生出一种以满足公众意愿为基本出发点的通俗化的历史叙述——口头的或文字的,并作为用以“交换”的精神产品出现在市场之上而日益“走热”。

两宋讲史及宋元平话的一度活跃便是其中典型的事例。

在当今市场经济逐步成熟、文化教育普及程度大为提高、高等教育开始走向大众化的时代,人们的业余文化需求显著增长,久远的尘封旧事引起了人们日益浓厚的兴趣。

这使通俗历史在当下有了“升温”的沃土,其“历史的惯性”开始充分显现出来。

客观地说,对于广大民众而言,在古奥难懂的传统史著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皆难“卒读”的情况下,通俗化的历史几乎成为他们“探寻过去”的唯一选择。

这种现象的出现,对史学终极功能的实现是非常有利的。

史学的职任是记录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规律,以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转,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

这是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终极追求”。

这种目的追求决定了史学传播范围与学科效应的正比例关系,即传播范围愈广,对社会走向文明与进步、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愈大。

而在社会道德的层面上,长久以来,史学都带有浓厚的“天职文化”色彩,视道德教化为天然职任。

它通过“贬恶扬善”以优化民风,激活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文明的向善意识,从而使俗静民和成为一种“常态”并最终惠及大众和社会。

同时,历史知识的广泛传播,对社会整体智慧的提高也是不无裨益的。

不可否认,中国古代很多具有普世性的行为规范与道义原则,只有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加以表达与阐释,才能使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今天最大限度地得到活化,成为社会道德与精神的组成部分。

也就是说,“通俗历史热”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有效传承,对史学社会功能的实现,对社会的文明与进步,都是极为有利的。

正因为如此,通俗历史的讲说与著述之“趋热”,应当受到欢迎和鼓励。

当然,历史的通俗化不等于低劣化、庸俗化或文化的退化,这已经被历史所证明。

“通俗历史热”的深入发展,要求通俗历史在外在形式变化的基础上,走向记述内容与历史观念等核心部分的变化。

具体而言,就是要把讲说与记述的重点,由“庙堂”转向民间,由官场转向社会。

更多地关注下层、关注民众,以体现史家应有的现代眼光,这才是更高层次的、成熟形态的通俗历史。

(摘编自李小树《关于“通俗历史热”的历史学考察》)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通俗历史热”在当今出现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通俗历史以十分平静的讲说形式广泛流行于民间的历史已相当久远了。

B.市场经济和文化教育的迅速发展促使人们对业余文化的需求显著增长。

C.人们对久远的尘封旧事兴趣日益浓厚,对历史的“求解”欲望趋于强烈。

D.古奥难懂的传统史著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让广大民众难以“卒读”。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通俗历史以满足公众的意愿为基本出发点,作为一种用于“交换”的精神产品出现在市场之上,它的“走热”有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

B.为适应时代发展,满足广大民众在业余文化方面的追切需求,史学不得不走出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误区,适时调整了研究目的和方式。

C.通过“贬恶扬善”的方式以优化民风,激活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文明的向善意识,这是史学的“终极追求”在社会道德层面上的具体表现。

D.中国古代很多具有普世性的行为规范与道义原则,只有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加以表述与阐释,才能在今天得到最大限度的活化和有效传承。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通俗历史热”可以扩大史学传播范围,传播范围越广,就越有利于社会整体智慧的提高,从而完成史学学科的全面建设。

B.既然通俗化的历史已经成为广大民众“探寻过去”的唯一途径,通俗历史讲说与著述的“趋热”就应当受到欢迎和鼓励。

C.在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通俗历史就必然会“走热”,这种“走热”现象十分有利于史学终极功能的实现。

D.通俗历史应当由外在形式的变化走向记述内容与历史观念等核心部分的变化,以改变低劣化、庸俗化或文化退化的现状。

二、(3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游东山记[明]杨士奇洪武乙亥,余客武昌。

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

其子立恭,能诗。

皆意度阔略。

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

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

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

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

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

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

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

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

延余两人坐。

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

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

”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栽肉。

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

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

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

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

道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

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

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

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

李出琵琶弹数曲。

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

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

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

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遗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

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①处也。

”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

”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

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

及期余病,不果行。

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

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

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

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选自《东里集》,有删节)[注]①丘:坟墓。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延.余两人坐延:邀请。

B. 降跽谢.过谢:感谢。

C.过.立恭宿别过:拜访。

D.而乐无加.乎此加:超过。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遂扫石而.坐弃甲曳兵而.走B.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乐其.无已乎其.孰能讥之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今君与.廉颇同列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然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

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

C.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D.文章主要记述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感伤。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

”各怀之而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2)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3)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小重山•端午[元]舒颉碧艾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①长。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

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

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沅水和湘水。

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8.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驽马十驾__________________,功在不舍。

(荀况《劝学》)(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短歌行》)(3) ____丛菊两开他日泪_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

(杜甫《秋兴八首》)(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__________________ 。

(韩愈《师说》)(5) ___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__ ,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6)此情可待成追忆? __只是当时已惘然________________ 。

(李商隐《锦瑟》)(7) ___________________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8) _薄雾浓云愁永昼__________________ ,瑞脑销金兽。

(李清照《醉花阴》)三、(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董师傅游湖宗璞董师傅在一所大学里做木匠已经二十几年了,做起活儿来得心应手,若让那些教师们来说,已经超乎技而近乎道了。

他在校园里各处修理门窗,无论是教学楼、办公楼、教师住宅或学生宿舍。

都有他的业绩。

在一座新造的仿古建筑上,还有他做的几扇雕花窗户,雕刻十分精致,那是他的杰作。

董师傅精通木匠活儿,也对校园里的山水草木很是熟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