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铁牛》教案(1)
《捞铁牛》教案设计
《捞铁牛》教案设计《捞铁牛》教案设计「篇一」【内容简析】本课写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让学生读后懂得要爱科学、学科学,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辅以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演示,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结合实践,在读中感悟。
【教学目标】1.会认捞、拴等生字,会写府、拴等字。
2.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课件演示打捞铁牛的情景。
2.激趣:你想了解捞铁牛的过程和结果吗?今天我们来学习《捞铁牛》。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把生字标出来。
2.小组合作认读生字,互相纠正读错的字,还不懂的可以请教其他同学或老师。
3.(出示生字卡)开火车检查认读生字。
重点指导陷字的右部臽。
4.自由读课文,做到不漏字,不错字,读得流利。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并用序号标出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范读课文(或借助录音机),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四、细读课文,读中感悟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小组讨论: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2.汇报归纳,教师随堂点拨,指导朗读。
(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默读课文,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2)课件演示打捞铁牛的情景。
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着重理解捞铁牛的过程,感知怀丙对水的浮力的利用。
朗读时,抓住重点词语,把这些词语突出出来。
四年级语文上册《捞铁牛》语文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捞铁牛》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学会通过查阅资料和参考书籍,扩展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捞铁牛》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古代的故事,通过捞铁牛的过程,展示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和理解课文,掌握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特点。
2.2 生字词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使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铁牛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铁牛的来历和故事。
3.2 朗读课文学生按组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培养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3.3 理解课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理解故事的意义和价值。
3.4 扩展活动学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捞铁牛的过程,培养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朗读作业学生需要在家里朗读课文,加强语音语调和表情的训练。
4.2 生字词作业学生需要在家里学习和复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加强记忆和书写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朗读技巧。
5.2 作业完成评价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和参考书籍来解决问题。
6.2 情境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模拟捞铁牛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展示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024年小学四年级语文《捞铁牛》教案(通用
2024年小学四年级语文《捞铁牛》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第五单元《捞铁牛》。
详细内容包括:1. 学习生字词:捞、铁、牛、怀、念、铸、捞、激、流、涨、没、挽、猛、冲、退、塌、综、合、启、迪。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家乡捞铁牛的怀念之情。
3. 分析课文写作特点,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本课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捞铁牛的怀念之情,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3.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学习生字词,分析课文写作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家乡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家乡的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新词,理解课文大意。
(2)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生字词,分析课文内容,指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课后练习。
3.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用具体事例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捞铁牛》2. 生字词:捞、铁、牛、怀、念、铸、激、流、涨、没、挽、猛、冲、退、塌、综、合、启、迪。
3. 课文内容:作者怀念家乡捞铁牛的事例。
4. 写作方法: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思想感情。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家乡》为题,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写作方法,写一篇作文。
2. 答案:学生完成作文后,教师进行批改、讲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历史文化,了解家乡的民俗风情,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组织学生进行课后实践活动,如参观家乡的风景名胜、采访家乡的老人等,为写作积累素材。
《捞铁牛》课文教案
《捞铁牛》课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捞铁牛》这篇课文;(2)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领会其中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和情节;(2)学会通过查阅工具书和网络资源,了解课文背景及相关知识;(3)培养学生的朗读、复述、讨论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团结合作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捞铁牛》这篇课文;(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其书写;(3)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和情节,领会其中的道理。
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书写;(2)对课文情节的深入分析和感悟;(3)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情节;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4. 比较教学法:比较课文与其他类似题材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捞铁牛》;2. 生字词卡片;3. 相关背景资料;4.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铁牛的重量和捞铁牛的困难;(2)讲述课文《捞铁牛》的背景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2)学生通过工具书和网络资源,了解课文背景及相关知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角色和情节,分析铁牛捞起的过程;(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文解析:(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情节,领会其中的道理;(2)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书写,巩固学生基础知识。
《捞铁牛》说课教案
《捞铁牛》说课教案1.《捞铁牛》说课教案篇1【教材分析】《捞铁牛》是编排在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教材的第一篇讲读课文,它讲了宋朝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故事,赞扬了我国古代出色的工程家──怀丙的聪明才智。
本组教材的重训点是“归纳段落大意”,目的在于检查学生是否读懂课文。
又根据新编《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中,做到学生活动时间有宽度,占一半时间以上,学生的活动面有广度,参与人多;课堂上的学习气氛有热度,发言、讨论积极;重点词、句、段教学有深度;小学方法的设计有效度。
本课任务是:在第一课时根据课后思考练习2题已知段意,把课文分成四个意义段,已完成了本组教材要求的重训点的基础上,重设重训点为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语言表达和创新思维能力三方面。
【教学设计的原则】本着“语文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心素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一切以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教师为主导,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遵循以下四个原则:1、文道统一原则: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懂得科学道理。
2、学习知识与发展智力结合的原则:教材、教法、学法、程序的处理和设计。
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思维和语言训练贯穿于教学中,提高、开发学生的智力。
3、听说读写能力综合训练的原则:以阅读能力为重点训练,并辅以其他能力的培养。
4、课外与课内相结合的原则:课外抓预习,课内重学习,体现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发展学生的个性。
总之,教学中,紧紧围绕重训点安排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教学设计】根据以上原则,对《捞铁牛》一课作以下设计:一、结合大纲、教材内容、课型特点,制作本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了解捞铁牛的经过,懂得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科学道理。
2、能力目标:学习后,让学生通过创新思维改进怀丙捞铁牛的方法,想象设计出用现代科技手段捞铁牛的新方法,培养实验能力。
捞铁牛教学设计(精选7篇)
捞铁牛教学设计(精选7篇)捞铁牛篇1教学目标: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3.学会本课生字词.4.朗读课文.能简述捞铁牛的经过.教学重点:1.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媒体设计:字卡,浮力实验器具,字幕.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捞铁牛》,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谁捞铁牛?为什么捞铁牛?怎么捞的?结果怎样?)二.看书听朗读录音.三.布置自学.(字幕出示自学要求)1.初读课文,看拼音读准字音.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学习3.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卡,认读生字。
2.汇报弄懂了那些词语,重点检查以下词语:浮桥、淤泥、宋朝、熟悉、出色。
3.分段,讲段意。
(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继续的。
先讲铁牛被大水冲走,陷在淤泥里,一个和尚主动提出捞铁牛:再讲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接着讲怎样捞起一只只铁牛:最后讲这个和尚的名字和身份。
可分四段。
)4.朗读课文(四人,每人一段)5.学生质疑。
6.五.作业:读熟课文.第二课时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
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捞铁牛》,大家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怀丙和尚捞铁牛的事。
)他是怎样捞铁牛的?这节课我们深入讨论学习。
二.出示思考讨论题。
(字幕)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说明了什么?2.怀丙为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你觉得怎样?3.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你觉得怎样?4.为什么说怀丙是宋代出色的工程家?三.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导拨。
1.第一个问题,抓住“议论纷纷”这个词进行导拨。
(议论纷纷,是说许多人在一起各说各的办法,这里有困难大、无计可施的意思。
在这种情况下,怀丙和尚说:“让我来试试。
捞铁牛教学设计(共3篇)
捞铁牛教学设计(共3篇)第1篇:捞铁牛教学设计《捞铁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初步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科学道理。
(2)能简要地复述捞铁牛的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1)重点学习课文第3—5自然段,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及捞铁牛的过程。
(2)继续深入理解“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这个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运用自然界自身的规律捞铁牛的,体会他的出色,从而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2)学习怀丙和尚认真分析、深入研究、运用自然界自身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对文中重点句的理解,如:“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教具准备做“捞铁牛”实验的材料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指名说说故事,其实也是在训练学生的口头概括能力。
二、讲授新课(一)了解捞铁牛的困难,为体会怀丙的出色做铺垫。
1、教师导读:为什么捞铁牛?请同学们读文,找一找。
指名反馈课文的相关内容:“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河两岸拴住浮桥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3、大家读相关语句。
4、教师:洪水退了,马上要修浮桥,可是铁牛容易捞吗?(不容易)你们从哪感受捞铁牛的不易?5、学生自由读文,找出相关的词句,说一说。
预设:从“笨重”一词可以看出铁牛很重,又沉在河底,不易打捞;人们“议论纷纷”,可以看出大家对捞铁牛没什么好办法。
6、教师:洪水退后,马上要修浮桥,人们议论什么呢?请你们开动脑筋,想象人们议论的内容。
7、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议论,营造“议论纷纷”的氛围。
8、教师打断学生的议论,模仿和尚的神态语气,大声说:“我来试试看,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并提问:“当人们听了和尚这话时,会有什么反应?” 9、学生想象当时情景,现场表演人们听了和尚的话后的反应。
《捞铁牛》语文教案
《捞铁牛》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捞铁牛》。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捞铁牛的故事背景、经过和结果。
(3)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勇敢、智慧、团结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朗读和背诵。
2.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3.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课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捞铁牛》。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捞铁牛》的背景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并书写。
(2)教师选取一些生字词,进行组词和造句练习。
3.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故事经过。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4. 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分析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2)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
5. 朗读和背诵:(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2)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教师进行评价。
(3)教师引导学生背诵课文,学生进行自主背诵。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与课文相关的拓展活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合作等,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捞铁牛》教案设计
《捞铁牛》精品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捞铁牛》的故事背景、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学习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故事情节和描述人物形象。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和课堂讲解,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运用思维导图、故事梗概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和概括能力。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友谊、勇气、智慧和坚持等积极价值观的传递。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面对困难的勇气。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问题和人生哲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捞铁牛》故事原文阅读与解析。
相关生字词的学习与练习。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故事情节,掌握生字词。
难点:分析人物性格,体会故事主题。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故事背景介绍,激发学生对《捞铁牛》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铁牛在河里?为什么需要捞铁牛?3.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故事原文,遇到生字词可以查阅字典。
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笔记,记录重要信息和感受。
3.3 课堂讲解与讨论对故事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确保学生理解并正确书写。
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3.4 写作练习根据故事中的情节或人物,让学生进行细节描写或情感表达的写作练习。
学生互相交流并给予评价,教师进行指导和讲解。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回家后复述故事情节给家长,并讨论故事中的主题思想。
完成相关的生字词练习和写作作业。
4.2 评价学生自评:对自己的阅读理解、写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进行评价。
同伴评价:互相评价对方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写作作品进行评价。
第五章:教学反思与改进5.1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成功和不足之处。
考虑学生的反馈意见,反思教学方法和内容的适用性。
捞铁牛教案设计(优选5篇爱问知识人
捞铁牛教案设计(优选5篇爱问知识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中的第三节“杠杆的应用”,着重讲解杠杆原理在打捞物体中的应用,特别是以“捞铁牛”为例,详细解析其工作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杠杆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捞铁牛的实例,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原理及其在捞铁牛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将杠杆原理灵活运用到实际操作中,解决打捞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捞铁牛实验器材一套,包括杠杆、滑轮、绳子、铁牛等。
学具:每组一套捞铁牛实验器材,相关学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段关于古代捞铁牛的动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人如何利用简单的工具打捞重物?2. 知识讲解(1)回顾杠杆原理,引导学生思考杠杆在打捞物体中的应用。
(2)介绍捞铁牛的原理,结合实验器材,讲解杠杆、滑轮的配合使用。
3. 例题讲解以捞铁牛为例,给出具体数据,让学生计算所需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体验捞铁牛的过程。
六、板书设计1. 捞铁牛——杠杆原理的应用2. 内容:(1)杠杆原理回顾(2)捞铁牛原理(3)例题解析(4)实验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杠杆原理。
(2)根据捞铁牛实验,计算所需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2. 答案:(1)杠杆原理: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力矩相等,即力与力臂的乘积相等。
(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所需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捞铁牛的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了杠杆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延伸:(1)了解其他简单机械的应用,如滑轮、轮轴等。
(2)研究杠杆原理在现代化工具中的应用,如吊车、挖掘机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4.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准确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教学过程中,应明确杠杆原理及其在捞铁牛中的应用为教学重点。
2024年《捞铁牛》教案设计及原文
2024年《捞铁牛》教案设计及原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捞铁牛》的故事内容,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主要人物。
1.2学习生字词,积累词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3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培养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享、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2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尊重劳动人民的品质。
3.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故事寓意。
1.2学习生字词,积累词语。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利用多媒体展示铁牛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1.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铁牛是如何被捞起来的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捞铁牛》,探寻答案。
”2.课文阅读2.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解释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故事复述3.1学生分组,复述课文故事。
3.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注意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和语言表达。
4.课堂讨论4.1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老船夫为什么能成功捞出铁牛?他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5.写作训练5.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以“捞铁牛”为题,进行写作练习。
5.2教师点评学生作文,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6.课堂小结6.2强调学习课文的意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捞铁牛》,写一篇关于勇敢、智慧、团结的作文。
2.搜集关于铁牛的资料,了解铁牛的历史和文化。
《捞铁牛》原文从前,有一个老船夫,他每天都要划船渡河。
有一天,他发现河中心的石头上有一只铁牛。
老船夫想要把铁牛捞起来,可是他力气有限,无法成功。
老船夫并不气馁,他找来了一根粗绳子,绑在铁牛的鼻子上。
然后,他爬到岸上,找来了一群牛,让它们拉着绳子。
《捞铁牛》课文优秀教案
《捞铁牛》课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捞铁牛》这篇课文。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背景,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所表达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情节发展。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询问长辈等途径,了解课文背景。
(3)学会运用想象力,生动形象地描绘课文中的场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敢、机智、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
(3)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学会感恩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捞铁牛》这篇课文。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背景,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所表达的道理。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的描绘。
(2)对课文中所表达的道理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捞铁牛》课文。
2. 教学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等。
3. 教学道具:铁牛模型、生字词卡片等。
五、教学进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学会生字词。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情节发展。
4. 情境体验: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
5. 课堂提问: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6.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领会课文所表达的道理,培养优秀品质。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小学四年级语文《捞铁牛》精彩教案(通用
2024年小学四年级语文《捞铁牛》精彩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第五册《捞铁牛》。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捞铁牛》的阅读与理解,掌握文章主旨,学习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捞铁牛的故事背景,感受人物的智慧与勇敢。
2. 掌握本课生字词,学会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情感。
2. 教学重点:阅读课文,掌握生字词,学习课文表达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作业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智慧与勇敢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学习生字词: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用生字词造句。
4.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捞铁牛的故事情节。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文《捞铁牛》。
2. 在黑板上列出本节课的生字词,标注拼音和解释。
3. 用思维导图形式展示课文结构,标注故事情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捞铁牛的故事。
(2)用课文中的生字词造句。
(3)思考:文章中的人物是如何运用智慧与勇敢解决问题的?作业答案:(1)答案略。
(2)答案略。
(3)文章中的人物通过团结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巧妙地利用杠杆原理,成功地捞起了铁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关于智慧与勇敢的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3. 教学过程的安排4. 例题讲解的深度5. 板书设计的信息量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详尽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可衡量性,并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
2024年三年级语文下册《捞铁牛》教案
2024年三年级语文下册《捞铁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第五单元《捞铁牛》。
详细内容为第一章节“捞铁牛的故事”,通过讲述一个有关智慧和勤劳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勤劳致富的观念。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捞铁牛》故事的背景,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培养勤劳、智慧的品质。
2. 学会本节课的生字、生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培养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生词的学习,故事的道理。
难点: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有关捞铁牛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引入课题。
2. 讲解课文:详细讲解故事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生字、生词,理解故事的道理。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故事内容的题目,引导学生分析、解答。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生字、生词造句,提高运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捞铁牛》2. 主要内容:故事背景生字、生词故事道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自己的话复述《捞铁牛》的故事。
答案示例:从前,有一个叫孟姜女的女子,她为了寻找丈夫的遗骨,决定捞铁牛。
经过努力,她终于捞到了铁牛,换回了丈夫的遗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勤劳和智慧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2. 课后拓展:让学生收集有关勤劳、智慧的名言警句,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故事《捞铁牛》让学生了解勤劳、智慧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品德素养。
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课后,鼓励学生将所学道理运用到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
同时,拓展延伸部分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勤劳、智慧的故事,丰富知识储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培养勤劳、智慧的品质”。
《捞铁牛》语文教案
《捞铁牛》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捞铁牛》这篇文章。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捞铁牛》是一篇描写我国古代人民智慧和勤劳精神的文章。
文章讲述了一个村庄的人们为了修筑堤坝,不畏艰险,捞起沉入水底的铁牛的故事。
2.2 生字词解析:(1)捞:从水中取物。
(2)铁牛:指古代的一种农具,用于耕田。
(3)堤坝:用来阻止水流,保护农田和村庄的建筑。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捞铁牛》这篇文章的背景和意义。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解决生字词的学习。
3.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2)教师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4 实践练习:(1)学生进行生字词的书写练习。
(2)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复述练习。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4.2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回家后,家长签字确认的生字词听写作业。
(2)要求学生回家后,家长签字确认的课文复述作业。
第五章: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学习《捞铁牛》,使学生了解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学生掌握了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的教学中,将继续深入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智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故事分享:教师分享与《捞铁牛》类似的故事,如《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小学四年级语文《捞铁牛》经典教材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捞铁牛》经典教材教案三篇小学四年级语文《捞铁牛》经典教材教案一设计理念: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辅以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演示,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结合实践,在读中有所感悟。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用科学,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1.了解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扰铁牛的经过。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1.演示所需的材料:玻璃缸、装有石子的圆口瓶、木尺、棉线、铁块。
2.覆盖式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质疑激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捞铁牛》。
齐读课题。
你们读了课题,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要捞铁牛?捞铁牛有什么困难?怎样捞铁牛?铁牛捞起来了吗?)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2.每个自然段请一位同学读。
读中,教师相机指导读准“宋、拴、尚、绳、绷”的字音。
强调“拴、潜、陷、铲”是前鼻音,“潜”读去声。
“宋、尚、绳、绷”是后鼻音。
和尚的“尚”读轻声。
3.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1)从课题上看重点应该写什么?(2)默读,找出描写捞铁牛的经过部分。
(课文的第三至第六自然段)(3)可见课文可分为几部分?(三部分)(4)如果捞铁牛的经过部分再分为“准备工作”和“捞出一只只铁牛”的两部分的话,课文可分为几部分?(四部分)接下来我们就按照这四部分来进一步学习课文。
三、深入深究,读懂课文第一部分。
1.读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话说为什么要捞铁牛?(因为八只铁牛是拴住浮桥用的,河水冲断浮桥,铁牛也就被冲走,陷进淤泥。
要修浮桥,必须要捞起铁牛。
)2.比较句子:河水冲断浮桥,铁牛也就被冲走,陷进淤泥。
河水冲断浮桥,铁牛都就被冲走,陷进淤泥。
“也”换成“都”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单就一句话说,“也”或“都”都可以,意思也明白。
但就联系课文和故事来说,两个字的作用是不同的。
捞铁牛教案(通用9篇)
捞铁牛教案(通用9篇)捞铁牛篇1一、教学目标:1、默读、朗读课文,读懂并复述怀丙和尚捞铁牛的办法,体会生产和生活都需要智慧。
2、认字12个,写字8个。
3、理解“笨重、议论纷纷、沉没、出”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学习“拴、浮、绷、拔、拖”等动词。
二、教学重点难点:弄清楚怀丙和尚是怎样捞铁牛的。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人才辈出的民族,历史上像张衡、李春、李时珍等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才为数不少,为世界人们所称赞,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工程家,他就是一千年前的宋代和尚怀丙。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他的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捞铁牛。
(板书课题)2、看到课题,你都想到了什么?(谁捞铁牛?为什么要捞铁牛?结果怎么样?)3、同学们有这么多的问题想知道,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到书中找找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2、在朗读的过程中想一想这篇课文又几个自然段?讲了谁的什么事?可分为几个部分?为什么这样分?(可抓住中心进行分段)三、下面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
1、学习它的第一部分。
(1)、哪位同学愿意把课文的1——2自然段给大家朗读一遍呢?(2)、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铁牛有哪些作用呢?为什么要捞铁牛呢?捞的过程中有什么困难吗?(3)、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4)、正当人们议论纷纷束手无策时,谁主动请缨了?他是怎么说的?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5)、“我来试试看,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让水把它们送回来。
”从这句话中你明白了什么?既然对捞铁牛已经胸有成竹为什么还说我试试看?(可见他很谦虚)(6)、那这位和尚到底是怎样捞铁牛的呢?2、学习第二部分。
(1)、请同学们听录音3——5自然段。
边听边思考:和尚是怎样捞铁牛的?他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2)、先回答第二个问题:他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请同学们在仔细的读读第三自然段。
《捞铁牛》课文教案
《捞铁牛》课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捞铁牛》,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捞铁牛的背景、过程及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判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勤奋、勇敢、智慧的优秀品质。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课文学习,体会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精神。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描述的捞铁牛的技术和方法。
(2)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和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为学生展示捞铁牛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所描述的氛围。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分析其含义和作用。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课文内容,理解捞铁牛的技术和方法。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补充。
(2)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5. 练习与拓展:(1)设置课后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进行拓展思考。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包括语音、语调、表情等。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包括字音、字形、字义等。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包括对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的作用和含义的把握。
小学四年级语文《捞铁牛》教案(通用
小学四年级语文《捞铁牛》教案(通用教案:《捞铁牛》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十课《捞铁牛》。
本文讲述了一群小朋友在河边发现一只铁牛,并想方设法将铁牛捞上岸的故事。
通过故事,让学生了解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勇气,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词,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通过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文章的表达手法。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手法。
难点:学会通过重点词语理解句子意思,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课件。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幅河边景象,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你们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谁能来说一说。
”2. 课文朗读(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教师巡视课堂,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3. 内容理解(10分钟)学生讲述故事大意,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语理解句子意思。
如:“铁牛为什么会上浮?”、“孩子们是如何捞铁牛的?”等。
4. 表达训练(5分钟)学生模仿课文,用“不但……而且……”造句。
教师选取优秀句子进行展示和表扬。
5. 实践环节(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设想自己在河边发现铁牛,会如何捞铁牛上岸。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课文《捞铁牛》2. 重点词语:铁牛、上浮、捞、创新、实践3. 句子:不但……而且……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铁牛捞上岸的画。
3. 家长签字确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教学,让学生了解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勇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语理解句子意思,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捞铁牛》课文教案
《捞铁牛》课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捞铁牛》这篇课文;(2)学习并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3)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一些历史和科学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培养学生朗读、复述、讨论和写作的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和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尝试的精神;(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科学、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2. 课文的情节和主题的理解;3. 课文中的一些历史和科学知识。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2. 课文的情节和主题的理解;3. 课文中的一些历史和科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捞铁牛》的文本;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 教学PPT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2)通过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2)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并进行学习和理解。
3. 合作学习:(1)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课文中的一些难点问题;(2)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一些相关的任务或活动。
4. 探究学习:(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让学生进行一些探究活动,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5. 总结与反馈:(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2)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2)学生对重点词语和句型的运用能力;(3)学生的朗读、复述、讨论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教材第五册第29课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引导学生理解水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也能为人类造福,理解事物的两个方面,确立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理解论。
2、给课文分段,学习抓住重点,详略分明的写法。
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沉没”“淤泥”“议论纷纷”等词语。
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三段。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怀丙和尚如何利用水的福利把铁牛捞上来的。
教学准备:
1、做浮力小实验用的器具,即:透明圆底玻璃缸、小沙包、沙子、圆口烧杯、木棍、粉笔头、棉线。
2、投影仪、投影片、银幕、录音机、磁带。
教学时间:
两课时(第二课时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故事引入)
1、同学们很喜欢听故事是吗?现在,杨老师就给你们将个故事。
故事发生在离现在约一千多年前的我国宋朝时期。
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河两岸拴浮桥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洪水退后,要重修浮桥,不过一只铁牛有一万多公斤重,两辆大卡车拉也拉不动,何况当时又没有吊车。
这样笨重的大铁牛怎么捞起来呀!人们议论纷纷,献计献策,但始终找不到一个好办法。
后来来了个和尚,他说:“我有办法。
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送回来。
”水怎能帮和尚送回铁牛呢?这不是说大话骗人吗?!其实,和尚确实有个办法。
和尚究竟用什么办法捞起铁牛的?我们一齐来学习第29课。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1、听录音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
2、听完课文,指名回答。
过渡: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和故事发生的原因?
三、学习一、二自然段。
1、齐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河中府”“淤泥”“议论纷纷”等词语的意思。
3、概括段意:这段写铁牛被大水冲走,陷在河底的淤泥里,一个和尚说他能把铁牛捞起来。
过渡:和尚将铁牛捞起来了吗?他在捞铁牛之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课文第几自然段是写和尚捞铁牛做的准备工作?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其余学生思考:这个自然段用几句话写和尚捞铁牛前做的准备工作?
2、分组轮读四句话。
通过读,了解和尚做的四项准备工作。
师概括板书:①找“牛”②装沙③搭架④拴牛
3、分组讨论:
*为什么要派人摸清铁牛沉在哪儿?
*为什么两船要装满沙子?
*为什么要将两船并排拴得紧紧,在两船之间搭架子呢?(为了保持船身的平衡,而且浮力也大)*
*为什么要用两只大船、结实的木料搭架子和用很粗的绳子拴“牛”呢?(因为铁牛笨重,需要很大的力量。
)
4、老师检查讨论的情况。
5、提问:
*和尚做的这四项准备工作出色吗?(做得很出色,考虑得很周到。
)这四项准备工作能随便乱做吗?这说明了和尚做事怎样?(和尚做事情有条不紊)
*这四项准备工作用了四句话,一句接一句,每一句写了一项准备工作,句子之间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6、小声读,体会出色的准备工作。
过渡:准备工作做好了,和尚是怎样将一只只铁牛打捞上来,拖回岸边的?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这的?
五、学习第四、五、六自然段。
1、女生齐读四、五自然段。
2、读完,指名复述打捞一只铁牛的过程。
3、分组讨论:
*为什么要铲沙?(铲沙使船上浮)
*船靠什么上浮?船上浮拴铁牛的绳子怎样?(绷紧)绳紧,铁牛就会怎样?铁牛靠什么力量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向上拔?
*为什么要划桨?划桨时,为什么要使劲?
*两辆大卡车拖也拖不动的铁牛,为什么两只大船能拖回?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运回?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运回?
4、(出示投影片)老师边说边演示,学生仔细看片,看和尚是怎样捞铁牛的。
师质疑: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一只铁牛,水是不是真的有浮力?我们来看下面的一项小实验。
5、演示浮力小实验。
*老师将小烧杯中的小沙包提出来,学生观察盆底的粉笔头有什么变化。
(将圆底玻璃缸装入大半盆水,盆底有细沙,两个烧杯上架小棍,小棍中央系有棉线,线下吊有一个粉笔头。
)
*说说:这项实验的操作与捞铁牛有什么相似之处?即:盆底的粉笔头和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都是靠什么把它们从盆底、河底拉出来的?
*指出操作器具相当于捞铁牛时的哪些物体?
6、提问:一只铁牛拖回了岸,其余七只呢?
7、课文只详写打捞一只铁牛的准备工作、打捞的过程,为什么不再详写其余七只呢?
师:这说明作者在写打捞铁牛的过程中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我们在写文章时也要学习这种写法。
那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语就把文字减少了呢?(同样)
过渡:通过学习,我们不但知道了和尚打捞铁牛的准备工作做得出色,而且打捞的工作也做得你认为这个和尚怎样啊?他叫什么名字?请男生读第七自然段。
六、学习第七自然段。
1、男生齐读。
2、这个段指出了什么?(这个和尚叫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学家。
)
七、读、思、议相结合,领会全文中心,总结全文。
1、怀丙和尚为什么会想到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这个出色的办法呢?
请大家齐读怀丙和尚说的话。
“叫水送回”说明了什么?(说明他早就知道水有浮力。
)
“我来试试看”说明和尚说话怎样?(谦虚)
2、铁牛被水冲走,水给人类带来了什么?(灾难)叫水送回,水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好处)
师:这说明水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有害也有利。
怀丙就是利用
水的有利一面,变害为利,捞起铁牛的。
他为重修浮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现在我国人民同样利用水有利的一面,利用水的冲击力建造水力发电站发电,给我们带来光明,解决我们用电的问题。
3、学了这个课,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4、总结全文: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怀丙和尚很聪明,有才干。
你们是不是很佩服他呀?我国古代像怀丙这样的人有很多。
我们光佩服他们还不行,要用实际行动向他们学习,现在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打好基础,学会理解事物,预防事物有害的一面,利用有利的一面为人类造福,做一个出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