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全文)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全文)导语:为了规范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有关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下面是收集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全文),欢迎阅读。
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国家机关、政党组织(以下统称行政单位)。
第三条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行政单位财务状况、预算执行情况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行政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管理、监督和决策。
行政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行政单位自身和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
第四条行政单位应当对其自身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第五条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行政单位各项业务活动持续正常地进行为前提。
第六条行政单位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表。
会计期间至少分为年度和月度。
会计年度、月度等会计期间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第七条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发生外币业务时,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算为人民币金额计量。
第八条行政单位会计应当按照业务或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第九条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特殊经济业务和事项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
第十条行政单位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十一条行政单位的会计记录应当使用中文,少数民族地区可以同时使用本民族文字。
第十二条行政单位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如实反映各项会计要素的情况和结果,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第十三条行政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行政单位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反映、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管理、监督和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行政单位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2024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2024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2024年,我国出台了新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会计理论的更新。
新制度主要对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报表编制和财务管理进行了规范和统一,为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提供了更加科学和规范的制度体系。
首先,新制度对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进行了规范。
新制度明确了行政单位的会计主体、会计核算期、会计账簿和会计核算程序等基本要素,强调了凭证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规定了会计账簿的建立和使用、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填制等具体操作步骤。
新制度还要求行政单位按照预算管理的要求,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费用核算、成本核算和预算执行核算,确保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其次,新制度对行政单位的财务报表编制进行了规范。
新制度要求行政单位根据国家规定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编制财务报表,并明确了财务报表的种类、编制要求和审计要求。
新制度规定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基本财务报表的编制要求,强调了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完整性,确保行政单位的财务信息能够真实反映其经济状况和经营成果。
最后,新制度对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进行了规范。
新制度要求行政单位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财务监督和风险管理,防止财务违规行为和财务风险的发生。
新制度还明确了行政单位的资金管理、资产管理和成本管理等具体内容,规定了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职责和权限,加强了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总体来说,新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为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提供了更加科学和规范的制度体系。
通过明确会计核算、报表编制和财务管理的要求,新制度提高了行政单位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为行政单位的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然而,实施新制度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系统培训、制度宣传和管理监督等方面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总之,新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是我国财务管理的重要举措,对加强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下属的各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行政单位所应遵循的会计制度。
其目的是确保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规范、透明和合规,保障国家财政的安全和效益。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 会计核算政策:明确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计量、分类、确认、计提等。
2. 财务报告:规定行政单位编制财务报表的格式、内容和要求,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3. 预算管理:规定行政单位编制和执行预算的程序和要求,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等。
4. 财务管理:明确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职责和制度,包括财务收支管理、资金管理、财产管理等。
5. 内部控制:规定行政单位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财务活动的合规性和风险控制。
6. 资产管理:规定行政单位对资产的购置、处置、使用和保管的管理制度,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7. 成本管理:规定行政单位对成本的核算和管理方法,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等。
8. 财政拨款管理:规定行政单位接受和使用财政拨款的程序和要求,包括拨款收入、拨款支出等。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实施需要根据国家财务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同时也需要结合行政单位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制度设计和调整。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行政组织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规范和制度安排。
这些制度包括会计核算、资金管理、财务报告等方面的规定。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主要特点如下:
1. 核算对象: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主要核算行政单位的资金收支、财产变动和经济业务活动。
会计核算的单位为行政单位本身,不包括企业的经济业务。
2. 核算准则: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依据国家财政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确定。
遵循国家财政部制定的会计制度和核算规则,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3. 经费管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了经费管理的方法和程序。
包括预算管理、资金拨付、经费使用和监督等环节,确保经费使用符合预算控制和财政要求。
4. 财务报告: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了财务报告的内容和要求。
包括财务会计报表、财务报告编制、财务审计等方面,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是为行政单位提供财务管理和监督的规范和指导,确保财务活动的合法性、规范性和透明度。
它对于行政单位的经济运作和财务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 1 页共 1 页。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一、《制度》修订的必要性
三是提高行政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需要。
原《制度》会计科目设置相对简单,核算内 容不够全面,无法全面核算反映政府资产负债情 况和政府运行成本。
二、《制度》修订的基本原则
一是符合财政改革与发展方向。
二是与新《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相衔接。 三是有利于行政单位会计实务操作。
二、《制度》修订的基本原则
一是符合财政改革与发展方向。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要求“进一步推进政府会计改革,逐步建立政府 财务报告制度”,《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权责发生 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党政机关厉行 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规定“推进政府会计改革, 进一步健全会计制度,准确核算机关运行经费, 全面反映行政成本”。 上述要求主要目的是全面核算反映政府资产负 债状况和行政成本。
理。 行政单位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对无形资产进行
摊销。
(一)资产
计量原则
以支付对价方式取得的资产
1、按照取得资产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 的金额计量;
2、按照取得资产时所付出的非货币性资产的评 估价值等金额计量。
没有支付对价取得的资产
1、按照有关凭据注明的金额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 定; 2、没有相关凭据但依法经过资产评估的,按照评估价值 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 3、没有相关凭据也未经评估的,比照同类或类似资产的 市场价格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 4、没有相关凭据也未经评估,其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 价格无法可靠取得,按照名义金额(人民币1元)入账。
明确规定由行政单位直接支配,供社会公众使用
的政府储备物资、公共基础设施等,也属于行政单 位核算的资产。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概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是指为规范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活动和财务管理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标准,通过规范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活动和财务管理,确保行政单位的财务稳健和合规性。
目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制定目的是为了:1.规范会计核算活动,保证财务信息及时、准确、完整地反映行政单位的经济活动;2.强化财务管理,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确保行政单位资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3.保障财产管理,防止财务犯罪和滥用职权行为的发生。
适用范围行政单位会计制度适用于各级行政单位及其下属的所有部门和机构,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
会计基础工作会计档案管理行政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建立会计档案,对会计凭证和财务报表等进行备查。
同时,行政单位应当定期对会计档案进行审计。
会计核算制度行政单位应当建立科学、规范的会计核算制度,包括会计科目和账簿设立、会计账务处理和财务报告制作等。
收付管理制度行政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收付管理制度,包括收款、付款和资金预算控制等,严格控制预算支出,防范财务风险。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行政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包括固定资产登记、入库验收、折旧核算和处置管理等。
账务处理和财务报告行政单位应当建立规范的账务处理和财务报告制度,及时准确地编制各类财务报表,并对其进行审计。
会计监督检查制度行政单位会计监督检查制度是指将会计监督和检查作为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对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财务报表等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追究责任。
结语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是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单位应当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标准,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确保行政单位的财务稳健和合规性,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务保障。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是规范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制度。
对于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和运营,它起着关键的指导和约束作用。
行政单位,作为履行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组织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机构,其财务活动必须遵循严格的规范和制度。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便是这一规范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明确了会计核算的基础和原则。
一般来说,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应当按照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
这一原则的确定,旨在确保会计信息能够准确反映行政单位的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情况。
在会计要素方面,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将其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类。
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负债涵盖应缴款项、应付账款等;净资产体现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收入包含财政拨款收入、其他收入等;支出则有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等。
通过对这些要素的清晰界定和规范核算,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行政单位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成果。
行政单位的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会计制度要求行政单位严格按照预算安排使用资金,确保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预算编制要科学合理,预算执行要严格规范,预算调整要遵循法定程序。
同时,通过会计核算,及时反映预算执行情况,为预算管理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
在会计科目设置上,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根据会计要素和财务管理的需要,设置了一系列明细科目。
例如,在资产类科目中,设置了“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在负债类科目中,有“应缴财政款”“应付职工薪酬”等。
这些科目的设置,既符合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又便于会计人员进行日常的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编制。
财务报表是行政单位会计信息的主要载体。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了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等主要报表的格式和编制方法。
资产负债表反映了行政单位在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收入支出表则展示了一定时期内的收入和支出情况;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则重点反映了财政拨款的收支和结转结余情况。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5篇)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预算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建立健全单位预算管理体制,强化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维护预算的严肃性,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正常运行,促进我单位各项事业的稳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单位预算是根据单位事业发展计划和年度目标任务编制的年度综合财务收支计划,收入主要是财政拨款,支出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第三条预算每年编制一次。
预算年度自每年____月____日起,至____月____日止,预算的收支以人民币为计算单位。
第二章预算管理职权第四条我单位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权责结合”的预算管理体制。
第五条财务部是预算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预算的组织和实施。
具有下列职权:(一)具体负责做好当年预算的编制工作;(二)组织实施已经由主管部门审议、批准的年度预算;(三)对预算执行过程实行全方位的控制、监督和会计核算;(四)根据职能部门提出的预算调整申请,形成预算调整报告,提请单位负责人同意后,报主管部门审批;(五)定期向单位主要领导、党工委汇报预算的执行情况。
第六条各职能部门根据单位下达的经费指标,制定本部门开支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七条专项经费由各归口职能管理部门配合财务组织实施和管理。
第三章预算编制第八条预算编制的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二)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和单位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任务。
第九条预算编制的原则(一)单位预算编制应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积极稳妥、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效益优先”的原则;预算编制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进行统筹规划,全面反映单位年度财务收支总貌;(二)收入预算的编制要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逐项核实各项收入,尽可能排除收入中的不确定因素;(三)支出预算的编制要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是指行政单位为了明确和规范其财务管理行为,制定的一套会计制度,是行政单位进行财务决策和财务管理的基础。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目标是保障财务信息的真实、全面和及时性,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为行政单位的决策提供可靠的财务依据。
一、会计核算制度1.会计主体和核算范围:确定行政单位的会计主体范围,包括行政单位的组织形式、依法设立的法人主体以及其他相关机构。
2.会计期间和核算方法:确定会计期间的设定和核算方法的选择,一般会按照年度核算。
3.会计核算政策和核算项目:确定会计政策的选择和核算项目的设置,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
4.会计凭证的制作和账簿的管理:明确会计凭证的制作程序和账簿的管理方法,包括凭证的编号、决算材料的保存和档案管理等。
5.会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规定会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要求,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二、财务预算制度行政单位财务预算制度是指为了合理安排和利用行政单位的财务资源,制定预算计划、管理和控制财务活动的一套制度。
其主要内容包括:1.预算编制和执行:确定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程序和要求,包括编制预算方案、审核核准、执行控制和调整等。
2.预算控制和调整:规定预算控制和调整的标准和方法,包括预算执行进度的监测、超额支出的审批和预算调整的程序等。
3.预算组织和管理:确定预算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职责,明确预算管理的权限和责任。
4.预算编报和报送:规定预算编报和报送的程序和要求,包括预算单元的编报、上报和审核等。
三、资产管理制度行政单位资产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障行政单位资产的安全、使用和增值,规范资产管理行为的一套制度。
其主要内容包括:1.资产购置和验收:确定资产购置的程序和要求,包括需求计划的编制、招标采购和验收监管等。
2.资产登记和清查:规定资产登记和清查的方法和程序,包括固定资产清查和资产负债表项目的确认等。
3.资产使用和维护:明确资产使用和维护的规定,包括资产领用、使用登记和维修保养等。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三篇)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指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进行规范和统一的制度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具有以下特点:1. 法定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
2. 统一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对所有行政事业单位适用的,保障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3. 程序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程序和流程,包括预算编制、决算编制、财务报告、财务监督等。
4. 独立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一般企业会计制度有所区别,主要体现在预算管理、收支核算、资金调度等方面。
5. 透明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强调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开性,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依法公开财务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避免财务违规行为,并更好地保护财产权益。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二)是指在我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体系下,专门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设计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
行政事业单位是指依法成立,由国家机关或地方政府委托或授权从事公益、社会管理等活动的法人组织,一般由政府财政拨款资助,其主要特点是以公共利益为宗旨,经营管理具有公益性和社会性。
行政事业单位主要包括政府机关、公共医疗卫生机构、公共教育机构等。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会计核算制度:明确会计核算的对象、方法、程序和要求,规定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的建立和管理等。
2. 财务预算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编制的内容、程序和要求,明确预算执行的管理措施和责任。
3. 资产管理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入库、使用、变动和处置等管理规定,包括固定资产的购置、报废和折旧等。
4. 资金管理制度:明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的管理办法,包括财务报销、资金计划、资金预算、财务审计等。
5. 财务报告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报送要求,包括年度财务报表、中期财务报表和经营成果报告等。
财政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财政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一、概述二、会计核算1.会计主体财政部下属行政单位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具有会计核算的权利和义务。
2.会计期间会计期间按年度进行,从每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
3.会计核算基础会计核算基础按照现金和权责发生制度,以现金的收支和权责的确立与履行为基础进行会计核算。
4.会计科目体系会计科目体系采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五大类的分类科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三、会计凭证和账簿1.会计凭证会计凭证按照财政部规定的格式进行编制,并有专人进行审核和签字。
2.会计账簿主要包括总账、明细账和账务处理凭证册等。
四、会计报表1.财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2.会计核算报表包括各项明细账、账簿、凭证册等报表。
五、会计制度监督1.内部监督各行政单位应设立会计核算监察机构,对会计核算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
2.外部监督相关财务审计机关对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进行审计,确保其合规性和准确性。
六、会计制度根据国家财政部门的方针和要求,及时调整和改进会计制度,适应经济发展和财务管理的需求。
七、会计制度遵守和违规处理各行政单位应将会计制度作为必须遵守的规范,对违反会计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包括纠正错误、追究责任等。
八、会计制度的培训和宣传财政部应加强对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培训和宣传,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法律意识,推动会计制度的贯彻执行。
总之,财政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是为了规范和监督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促进行政单位财务决策的科学性。
该制度包括会计核算、会计凭证和账簿、会计报表、监督等方面的规定,并强调会计制度的和培训宣传。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行政单位会计工作,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行政单位,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
第三条行政单位会计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合法性原则:依法设立,依法核算,依法管理。
(二)真实性原则: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必须真实、准确、完整。
(三)完整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全面、连续、系统地反映单位的经济活动。
(四)及时性原则:会计信息应当及时、准确地反映单位的经济状况。
(五)可比性原则:会计政策、会计方法应当前后一致,确保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六)效益性原则:会计工作应当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
第二章会计机构与人员第四条行政单位应当设立会计机构或者指定会计人员,负责会计工作。
第五条会计机构的主要职责:(一)负责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编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
(二)负责单位财务状况分析,提出财务管理意见和建议。
(三)负责单位资金收支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合规使用。
(四)负责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五)负责单位财务报告的编制和报送。
第六条会计人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二)熟悉国家有关财务会计法律法规和政策。
(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
(四)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
第三章会计核算第七条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实行借贷记账法。
第八条会计科目设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并根据单位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九条会计凭证的编制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内容真实、完整。
(二)手续完备、合规。
(三)字迹清晰、规范。
第十条会计账簿的登记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登记。
(二)账簿记录应当清晰、完整。
(三)账簿之间应当相互核对,保持一致。
第十一条会计报表的编制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内容真实、准确。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库[2013]218号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库[2013]218号)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三章资产第四章负债第五章净资产第六章收入第七章支出第八章会计科目第三十八条行政单位适用的会计科目如下:一、资产类二、负债类三、净资产类四、收入类五、支出类第三十九条行政单位会计科目使用说明如下:一、资产类1001库存现金一、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的库存现金。
二、行政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现金管理的规定收支现金,并按照本制度规定核算现金的各项收支业务。
三、库存现金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一)从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取现金,按照实际提取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科目;将现金存入银行等金融机构,借记“银行存款”,贷记本科目;将现金退回单位零余额账户,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因支付内部职工出差等原因所借的现金,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出差人员报销差旅费时,按照应报销的金额,借记有关科目,按照实际借出的现金金额,贷记“其他应收款”科目,按照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
(三)因开展业务或其他事项收到现金,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因购买服务、商品或者其他事项支出现金,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收到受托代理的现金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受托代理负债”科目;支付受托代理的现金时,借记“受托代理负债”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行政单位应当设置“现金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发生顺序逐笔登记。
每日终了,应当计算当日的现金收入合计数、现金支出合计数和结余数,并将结余数与实际库存数核对,做到账款相符。
每日终了结算现金收支,核对库存现金时发现有待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或溢余,应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
属于现金短缺,应当按照实际短缺的金额,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贷记本科目;属于现金溢余,应当按照实际溢余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待查明原因后作如下处理:(一)如为现金短缺,属于应由责任人赔偿或向有关人员追回的部分,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1. 引言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是指为行政单位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所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流程。
其目的是确保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准确性以及透明度,进而提高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
2. 会计制度的意义和目标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意义在于规范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同时,会计制度也能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以保证行政单位的正常运转。
会计制度的目标包括:•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提高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保证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透明度;•便于会计信息的比较和分析等。
3. 会计制度的基本原则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真实性原则会计信息应当真实地反映行政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3.2 公允性原则会计信息应当公正、公平地反映行政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3 高效性原则会计制度应当简化财务管理流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4 填报一致性原则会计制度的填报方式要与国家财务报告体系和标准保持一致,确保会计信息之间的比较和分析的准确性。
3.5 独立性原则会计制度要求会计人员独立、客观地进行财务核算和信息披露,以保证财务信息的可靠性。
4. 会计制度的具体要求和流程4.1 会计核算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包括预算编制、决算编制、财务核算和财务报告等环节。
其中,预算编制是根据行政单位的财政拨款制定年度预算,决算编制是对行政单位年度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决算核算。
财务核算是指根据会计准则和规定对行政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核算,财务报告是对财务核算结果进行总结和披露。
4.2 财务管理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包括财务预算、资金管理和财务审计等环节。
财务预算是根据行政单位的需求和资金情况,制定年度财务预算计划。
资金管理是对行政单位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监督进行管理和控制。
财务审计是实施对行政单位财务状况和会计制度执行情况的审核和评估。
5. 会计制度的监督和改进行政单位的会计制度监督不仅需要内部人员的自我监督,还需要外部审计机构和监管部门的监督。
2024年最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2024年最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是指我国于2024年颁布实施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为了规范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提高行政单位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财务决策的科学性,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完善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2024年最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一、会计核算制度行政单位按照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核算。
财务会计是指按照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进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的核算和管理。
预算会计是指按照财政预算法和相关财政制度,进行年度预算的编制、执行、决算和监督。
二、会计核算方法行政单位会计核算方法主要包括现金和确认制。
现金会计主要强调货币资金的核算,确认制是指将收入和费用按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
同时,对于一些特殊的计入预算管理的资金,如政府专户资金等,按照自行核算和独立账务处理的原则进行核算。
三、会计准则和准则适用行政单位会计准则是指行政单位会计规范性文件,主要包括基本准则、会计处理和报告准则。
同时,根据行政单位的不同特点和业务特点,制定相应的会计准则适用细则,确保会计准则的正确适用。
四、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是指对行政单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核算和报告的制度。
主要包括年初预算、预算调整、执行决算等制度。
五、财务会计报告制度行政单位财务会计报告制度主要包括财务报表的编制、报送、审计和公开的程序和要求。
借助会计信息化系统,实现财务信息的及时录入和处理,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六、会计监督和审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监督和审计制度主要包括会计监督和审计的程序和要求。
会计监督主要由财政部门进行,对行政单位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监管。
审计由审计机关负责,对行政单位的财务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2024年最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颁布和实施,对于规范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加强财务监督和审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 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 会计报表。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 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也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为记账本 位币。
❖ 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会计记录应当使用中文 ,少数民族地区可以同时使用本民族文字。
❖ (二)一般原则 ❖ 客观性、相关性、 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明晰
性、 收付实现制原则、专款专用原则、 历史成本 原则、重要性原则。
3
二、会计要素
❖ (一)资产 ❖ 资产是行政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
括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 ❖ 1、流动资产 ❖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
行存款、暂付款、库存材料等。 ❖ 现金和银行存款按照实际收入和支出数额记账。 ❖ 暂付款按实际发生数额记账。 ❖ 库存材料是指行政单位大宗购入进入库存,并陆续耗用的行政用
❖ 各项负债应按实际发生数额记账。 ❖ 1、应缴预算款: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按规定取得的应缴财政预算的各
种款项,主要包括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行政性收费罚款、没收财 物变价款、无主财物变价款、赃款和赃物变价款、其他应缴预算的资金等 。行政单位取得的应缴预算款项应当按照规定及时、足额上缴国库。对于 未达到缴款起点或需要定期清缴的,应及时存入银行存款账户。行政单位 的应缴预算款项应当按照同级财政部门规定的缴款方式、缴款期限及其他 缴款要求及时办理缴库。每月月末不论是否达到缴款额度,均应清理结缴 。任何单位不得缓缴、截留、挪用或自行坐支应缴预算款项。年终必须将 当年的应缴预算款项全部清缴入库。 ❖ 2、应缴财政专户款:行政单位按规定代收的应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 金。 ❖ 3、暂存款: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生的待结算款项 。各种应缴款及暂存款项应及时清理并按规定办理结算,不得长期挂账。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是经国务院颁布的一个包含会计组织和规定行政单位的会计定期、审计和监督等方面的制度框架。
其主要目的是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行政单位财务报表的质量,规范行政单位的财务业务,并且充分体现国家的财政、会计、审计和监督管理原则。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实行的核心观念是国家法律、政策的服从,财务稽核的精益求精以及分权分责的原则。
下面我们逐一分析实施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相关细节:一、会计政策的制定和规划行政单位的会计政策应由国家财政部门指出,包括会计基础、会计核算和会计报告等方面。
会计政策应依据行政单位的类型和需求制定,而且应及时获取和更新。
二、会计核算会计核算的主要职能在于对行政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和处理。
在实施会计核算时,应制定行政单位经济业务分类,并且按照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记录经济数据。
三、会计报告会计报告是反映行政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为相关利益方提供决策支持。
会计报告应规范编制,包括将会计核算数据组织成财务报表和相关的口头或书面报告。
四、会计账册管理以便记账准确,行政单位应有明确的会计账册,定期做好账簿的维护和储存。
会计账册的编制和使用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会计准则。
五、审计和监督审计和监督是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计将有助于验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促进行政单位实现规范的财务管理,保护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通过加强其他财务监督机构对行政单位的监督,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将得到更好的运用。
总的来说,实施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是为了更好地规划和监督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长远发展,并规范相关财务业务完成目标所制定的一整套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范文(3篇)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一、目的和依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目的是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财务的科学运作。
本制度依据《会计法》、《行政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包括预算编制、资金管理、账务核算、财务报表等内容。
第二章预算编制与执行一、预算编制行政事业单位应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编制年度预算,明确收入、支出项目和金额,并经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二、预算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应严格按照预算执行,不得超支或挪用资金。
对于预算外收入的使用,应征得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
第三章资金管理一、资金收入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收入应当遵循合法合规原则,按照财务制度与有关部门签订协议,明确收款方式和时间。
二、资金支付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支付应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或相关文件规定进行,确保支付的合法性和及时性。
三、资金监管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资金监管制度,对资金的收入、支付、使用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合理利用。
第四章账务核算一、会计凭证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实际经济业务情况,按照会计准则编制会计凭证,准确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和责任归属。
二、账簿记账行政事业单位应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建立完整的会计账簿,并按时进行记账和披露。
三、财产登记行政事业单位应对自有财产进行登记,明确财产的种类、数量和价值,并建立相应的登记台账。
第五章财务报表一、会计报表行政事业单位应按照财务制度的要求,编制年度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二、报表披露行政事业单位应按照相关要求将财务报表报送给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利益相关方,并及时进行披露。
第六章财务监督与审计一、财务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应接受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财务监督,及时提供有关财务资料和情况。
二、财务审计行政事业单位应定期接受财务审计,对财务状况和财务业务进行全面、独立的检查。
第七章法律责任一、违法行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存在违法行为的,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国家机关、政党组织(以下统称行政单位)。
第三条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行政单位财务状况、预算执行情况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行政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管理、监督和决策。
行政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行政单位自身和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
第四条行政单位应当对其自身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第五条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行政单位各项业务活动持续正常地进行为前提。
第六条行政单位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表。
会计期间至少分为年度和月度。
会计年度、月度等会计期间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第七条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发生外币业务时,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算为人民币金额计量。
第八条行政单位会计应当按照业务或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第九条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特殊经济业务和事项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
第十条行政单位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十一条行政单位的会计记录应当使用中文,少数民族地区可以同时使用本民族文字。
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十二条行政单位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如实反映各项会计要素的情况和结果,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第十三条行政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行政单位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反映、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管理、监督和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行政单位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第十四条行政单位应当将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全部纳入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能够全面反映行政单位的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情况等。
第十五条行政单位对于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核算,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第十六条行政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同一行政单位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确需变更的,应当将变更的内容、理由和对单位财务状况、预算执行情况的影响在附注中予以说明。
不同行政单位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采用统一的会计政策,确保不同行政单位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第十七条行政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第三章资产第十八条资产是指行政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前款所称占有,是指行政单位对经济资源拥有法律上的占有权。
由行政单位直接支配,供社会公众使用的政府储备物资、公共基础设施等,也属于行政单位核算的资产。
第十九条行政单位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
其中,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以内(含1年)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是指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行政单位根据财政部门批复的用款计划收到和支用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财政应返还额度是指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行政单位应收财政返还的资金额度。
应收及预付款项是指行政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各项债权,包括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
存货是指行政单位在工作中为耗用而储存的资产,包括材料、燃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
在建工程是指行政单位已经发生必要支出,但尚未交付使用的建设工程。
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某种权利的非货币性资产。
第二十条行政单位对符合本制度第十八条资产定义的经济资源,应当在取得对其相关的权利并且能够可靠地进行货币计量时确认。
符合资产定义并确认的资产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第二十一条行政单位的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时实际成本进行计量。
除国家另有规定外,行政单位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应收及预付款项应当按照实际发生额计量。
以支付对价方式取得的资产,应当按照取得资产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以及所付出的非货币性资产的评估价值等金额计量。
取得资产时没有支付对价的,其计量金额应当按照有关凭据注明的金额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没有相关凭据但依法经过资产评估的,其计量金额应当按照评估价值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没有相关凭据也未经评估的,其计量金额比照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没有相关凭据也未经评估,其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无法可靠取得,所取得的资产应当按照名义金额(即人民币1元,下同)入账。
第二十二条行政单位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对无形资产计提摊销的金额,应当根据无形资产原价和摊销年限确定。
行政单位对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是否计提折旧由财政部另行规定;按照规定对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计提折旧的,折旧金额应当根据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原价和折旧年限确定。
第四章负债第二十三条负债是指行政单位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等偿还的债务。
第二十四条行政单位的负债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1年内(含1年)偿还的负债。
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
第二十五条行政单位的流动负债包括应缴财政款、应缴税费、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及暂存款项、应付政府补贴款等。
应缴财政款是指行政单位按照规定取得的应当上缴财政的款项。
应缴税费是指行政单位按照国家税法等有关规定应当缴纳的各种税费。
应付职工薪酬是指行政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应付的职工工资、津贴补贴等。
应付及暂存款项是指行政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项债务,包括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
应付政府补贴款是指负责发放政府补贴的行政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应付给政府补贴接受者的各种政府补贴款。
第二十六条行政单位的非流动负债包括长期应付款。
长期应付款是指行政单位发生的偿还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应付款项。
第二十七条行政单位对符合本制度第二十三条负债定义的债务,应当在确定承担偿债责任并且能够可靠地进行货币计量时确认。
符合负债定义并确认的负债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行政单位承担或有责任(偿债责任需要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的负债,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应当在报表附注中披露。
第二十八条行政单位的负债,应当按照承担的相关合同金额或实际发生额进行计量。
第五章净资产第二十九条净资产是指行政单位资产扣除负债后的余额。
第三十条行政单位的净资产包括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其他资金结转结余、资产基金、待偿债净资产等。
财政拨款结转是指行政单位当年预算已执行但尚未完成,或因故未执行,下一年度需要按照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财政拨款滚存资金。
财政拨款结余是指行政单位当年预算工作目标已完成,或因故终止,剩余的财政拨款滚存资金。
其他资金结转结余是指行政单位除财政拨款收支以外的各项收支相抵后剩余的滚存资金。
资产基金是指行政单位的非货币性资产在净资产中占用的金额。
待偿债净资产是指行政单位因发生应付账款和长期应付款而相应需在净资产中冲减的金额。
第六章收入第三十一条收入是指行政单位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第三十二条行政单位的收入包括财政拨款收入和其他收入。
财政拨款收入是指行政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预算资金。
其他收入是指行政单位依法取得的除财政拨款收入以外的各项收入。
第三十三条行政单位的收入一般应当在收到款项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进行计量。
第七章支出第三十四条支出是指行政单位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和完成工作任务所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
第三十五条行政单位的支出包括经费支出和拨出经费。
经费支出是指行政单位自身开展业务活动使用各项资金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拨出经费是指行政单位纳入单位预算管理、拨付给所属单位的非同级财政拨款资金。
第三十六条行政单位的支出一般应当在支付款项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实际支付金额进行计量。
采用权责发生制确认的支出,应当在其发生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实际发生额进行计量。
第八章会计科目第三十七条行政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运用会计科目:一、行政单位应当对有关法律、法规允许进行的经济活动,按照本制度的规定使用会计科目进行核算;行政单位不得以本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及使用说明作为进行有关法律、法规禁止的经济活动的依据。
二、行政单位对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在执行本制度的同时,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
三、行政单位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因没有相关业务不需要使用的总账科目可以不设;在不影响会计处理和编报财务报表的前提下,行政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本制度规定以外的明细科目,或者自行减少、合并本制度规定的明细科目。
四、按照财政部规定对固定资产和公共基础设施计提折旧的,相关折旧的账务处理应当按照本制度规定执行;按照财政部规定不对固定资产和公共基础设施计提折旧的,不设置本制度规定的“累计折旧”科目,在进行账务处理时不考虑本制度其他科目说明中涉及的“累计折旧”科目。
五、本制度统一规定会计科目的编号,以便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查阅账目、实行会计信息化管理。
行政单位不得随意打乱重编本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编号。
第三十八条行政单位适用的会计科目如下:一、资产类二、负债类三、净资产类四、收入类五、支出类第三十九条行政单位会计科目使用说明如下:一、资产类1001 库存现金一、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的库存现金。
二、行政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现金管理的规定收支现金,并按照本制度规定核算现金的各项收支业务。
三、库存现金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一)从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取现金,按照实际提取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科目;将现金存入银行等金融机构,借记“银行存款”,贷记本科目;将现金退回单位零余额账户,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因支付内部职工出差等原因所借的现金,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出差人员报销差旅费时,按照应报销的金额,借记有关科目,按照实际借出的现金金额,贷记“其他应收款”科目,按照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
(三)因开展业务或其他事项收到现金,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因购买服务、商品或者其他事项支出现金,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收到受托代理的现金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受托代理负债”科目;支付受托代理的现金时,借记“受托代理负债”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行政单位应当设置“现金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发生顺序逐笔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