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亚钧《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其详解(总需求与总供给)【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1.试解释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
答:总需求曲线是描述价格与总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它向下倾斜有三个原因:(1)财富效应。随着总价格水平的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而增加名义资产数量以保持计划中的实际资产数额不变;而随着总价格水平的下降,情况就会相反。财富效应的结果使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所愿意购买的商品总量减少,因此,总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
(2)利率效应。当价格水平上升时,流通中的实际货币数量就会减少,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货币市场上对实际货币的过度需求,为了平衡人们对货币的过度需求,利率水平必然上升。利率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意味着当前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而未来消费的预期收益提高,因此,家庭会用未来消费来替代当前消费,当前愿意消费的产品数量就会减少;另一方面则意味着投资的机会成本增加,企业会削减原有计划中的投资规模,企业愿意购买的投资品的数量也会减少。由于利率效应的存在,随着总价格水平的上升,家庭和企业对商品的需求总量会减少,总需求曲线就会向右下倾斜。
(3)开放效应。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国内价格水平上升,人们会用进口来替代出口从而减少对国内商品的需求量;而国内价格水平下降,人们则会用出口来替代进口从而增加对国内商品的需求量。因此,当一个经济对外开放时,开放效应也会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
2.请简述宏观经济中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区分。在什么情况下两者达到一致,在什
么情况下两者又会偏离?
答:(1)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由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而长期均衡由总需求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一个经济短期总供给受价格因素的影响,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企业所愿意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总量不断增加,所以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而一个经济长期总供给由这个经济充分就业的潜在产出水平决定,与价格无关,因此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2)由于短期总供给曲线不是一条垂直的线,会偏离长期总供给曲线,因此从长期均衡的角度出发,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会出现三种情况:
①失业均衡:这时的短期均衡产量低于长期潜在产量,如图7-1所示。从图7-1中可看到,短期均衡点A在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左边,由此决定的短期均衡产量Y0要低于长期的潜在产出水平。这表明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劳动和资本出现了闲置,此时,失业率要大于自然失业率。
图7-1 失业均衡
②充分就业均衡:这时短期均衡产量正好等于长期潜在产量。如图7-2所示,总需求曲线AD和短期总供给曲线SAS1的交点B正好在长期总供给曲线上,因此B点不仅是短期
均衡点,也是长期均衡点。这意味着宏观经济在达到短期均衡的同时也达到了长期均衡,此时均衡价格水平为P1,均衡产量就是长期潜在产量。在长期均衡下,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
图7-2 充分就业均衡
③超充分就业均衡:这时短期均衡产量大于长期潜在产量。如图7-3所示,短期均衡点C在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右边,由此短期均衡产量要高于长期潜在的产量。这表明社会生产资源得到了超充分水平的利用,失业率小于自然失业率。
图7-3 超充分就业均衡
3.中央银行减少货币供应量在短期和长期内分别会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答:在短期内,减少货币供给将减少总需求,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下降。如图7-4所示,当货币供给减少时,均衡点从A点移至B点,价格下降,均衡产量下降,整个社会处在失业均衡状态。
在长期内,宏观经济将回到长期均衡状态,均衡产量不变,均衡价格降低。一个经济不可能长久保持在失业均衡状态,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工资、价格会对总需求的变动做出反应,使社会回到长期均衡状态。如图7-4所示,在没有其他外部因素干预的情况下,短期总供给曲线沿着总需求曲线AD1逐步地由B点向右下方移动,一直到长期均衡点C,此时均衡价格水平为P2,低于原先的长期水平P0,但均衡总产量保持不变,仍为潜在产量。
图7-4 需求冲击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4.假定中央银行A和中央银行B有不同的目标偏好。中央银行A关注价格水平的稳定,而中央银行B则关注如何使产出和就业水平保持在自然率的水平上。现假定经济面临不同的外生冲击因素:
(1)外国收入减少;
(2)石油价格上升。
请分析中央银行A和中央银行B在不同的目标偏好下会有怎样不同的政策选择。
答:(1)外国收入减少会降低对本国商品的需求,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价格水平下降,短期均衡产量低于自然率的水平。中央银行A会增加货币供给量以扩大总需求,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价格水平上升,最终达到长期均衡的水平;中央银行B也会增加货币供给量以扩大总需求,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总产量上升,就业水平提高,最终回到自然率水平。
(2)石油价格上涨,导致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价格水平上升,短期均衡产量低于自然率水平。中央银行A会保持总需求曲线不变,等待市场机制进行调节,这时整个经济会面临一段较长时期的衰退;中央银行B会扩大总需求,虽然可以避免经济长期衰退的痛苦。但这种政策的代价是持久的、较高的通货膨胀。
5.用总供给冲击模型说明宏观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答:假定经济处在长期均衡状态,也就是图7-5中的A点,此时均衡价格水平和均衡产量分别为P0和。由于总供给冲击,短期总供给曲线由SAS0移动到SAS1,短期均衡点从A点移动到B点,相应的均衡价格水平和均衡总产量分别变为P1和Y1。
假定政府采取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将总需求曲线从AD0推移至AD1,均衡点将会从B 点移动到C点。在C点,均衡产量回到了原来的潜在的水平,但价格水平却进一步上升
至P2。这样,经济虽然可以避免长期经济衰退,但必须付出通货膨胀的代价。
图7-5 宏观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6.请举出若干中国经济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总需求冲击和总供给冲击如何导致宏观经济的短期波动。
答:(1)总需求冲击导致宏观经济的短期波动
我国面临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时,一开始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名义货币供给量增加。在现有的价格水平下,真实货币供给量同比例增加。这将导致利率下降,投资增加,从而总需求增加,反映在图形上,即为AD曲线的右移,如图7-6所示。在总需求增加的情况下,厂商一边提价一边增加产量,结果,在本期价格和产出同时上升,最终达到新的短期均衡点E'。因此,货币扩张在短期内导致了产出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