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咨询与治疗
人本主义与来访者中心疗法

人本主义理论与来访者中心疗法杨慧慧一、人本主义理论流派的简介1、发展历史人本主义心理学在20世纪50-60年代兴起于美国,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
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与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分道扬镳,形成心理学的第三思潮,又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在人本心理学家看来,精神分析学说受原始的性冲动的支配,行为主义理论的许多结论来源于对简单动物行为的研究,这两种理论都没有把人看作是自己命运的主人,失掉了人的最主要性。
人本主义是注重人的独特性,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
总之,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社会性特点,给人的心理本质做出了新的描绘,为心理治疗领域孕育了一条创新的人本主义路线和方法。
不过人本主义理论不能用实验来加以证明,它主要是理论上的推测,运用的是一种思辨的方法,风格与自然科学研究不同。
2、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罗洛·梅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他将其分为两大类、五个层次,就象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人在满足高一层次的需要之前,至少必须先部分满足低一层次的需要。
第一类需要属于缺失需要,可到起匮乏性动机,为人与动物所共有,一旦得到满足,紧张消除,兴奋降低,便失去动机。
第二类需要属于生长需要,可产生成长性动机,为人类所特有,是一种超越了生存满足之后,发自内心的渴求发展和实现自身潜能的需要。
满足了这种需要个体才能进入心理的自由状态,体现人的本质和价值,产生深刻的幸福感,马斯洛称之为“顶峰体验”。
马斯洛认为人类共有真、善、美、正义、欢乐等内在本性,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关键在于改善人的“自知”或自我意识,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内在潜能或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就是促进人的自我实现。
三、罗杰斯与来访者中心疗法●罗杰斯个人简介1、基督教家庭背景2、重大生活事件对他的影响●来访者中心治疗的基本理论(一)人性观罗杰斯认为,人性的发展和生物进化一样,具有建设性的方向。
人本主义治疗模式的原理与案例分析

人本主义疗法的理论与方法摘要:人本主义疗法,基于人本主义理论而创立,认为人的本性是好的,人是有理性的,在适当的环境下,会努力朝向潜能充分发展的方向前进。
因此,应当注重提供良好的咨询气氛,给来访者以真诚、无条件的尊重和准确共情,调动来访者自身的潜力,开放内在的自己和外在的经验世界,从而迈向自我实现的境地。
人可以独立自主、自我引导自己的生活,无须凭借心理分析和行为指导即可有效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咨询的中心应是最大限度地发掘来访者自身的潜能和积极能动作用,依靠自己的努力来解决心理问题。
关键词:人本主义疗法理论方法一、人本主义疗法的理论概述(一)人本主义治疗模式的概念人本主义疗法也称来访者中心疗法(client-center therapy),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向上趋势,治疗者只要对病人关心,给予温暖和鼓励,发挥他们内在的潜力,完全有能力作出合理的选择和自救。
该治疗模式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Rogers C,1902~1987)于1940年代创立,强调调动患者(来访者)的主观能动性,发掘其潜能。
不主张给予疾病诊断,治疗则更多地是采取倾听、接纳与理解,即以患者为中心或围绕患者做心理治疗。
1974年,罗杰斯又进一步发展,改称为人本疗法(personal-center therapy),更强调以人为本,而非患者或来访者,进一步突出被治者为正常人、为心理发展过程中潜能未尽发挥或暴露的阶段性逆遇或问题,治疗本身就是指导被治者认识和了解自我、发挥潜能。
由此形成了社会工作领域重要的治疗模式。
(二)人本主义疗法的基本理论人本主义治疗模式最重要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一是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罗杰斯认为,人天生就有一种基本的动机性的驱动力,他称之为“实现倾向”。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成功,能够得到自己价值的实现。
二是个体拥有机体的评价过程。
个体在其成长过程中,不断与现实发生着互动,个体不断地对互动中的经验进行评价。
这种评价不依赖某种外部的标准,也不借助于人们在意识水平上的理性,而是根据自身机体上产生的满足感来评价,并由此产生对这种经验及相联系的事件的趋近或回避的态度。
《心理咨询与治疗》电子教案及课件

一、教案概述《心理咨询与治疗》电子教案及课件教学对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术,掌握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本流程,提高学生的心理咨询与治疗能力。
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
二、第一章:心理咨询与治疗概述1.1 教学内容1.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定义2.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历史与发展3.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目标与任务4.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业伦理1.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本概念。
1.3 教学目标1. 了解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定义及其历史发展。
2. 掌握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目标与任务。
3. 理解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业伦理要求。
三、第二章: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基础2.1 教学内容1. 心理动力学理论2. 认知行为理论3. 人本主义理论4. 系统家庭治疗理论2.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各种理论。
2.3 教学目标1. 了解心理动力学理论及其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应用。
2. 掌握认知行为理论及其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应用。
3. 理解人本主义理论及其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应用。
4. 掌握系统家庭治疗理论及其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应用。
四、第三章: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技术3.1 教学内容1. 倾听与理解技术2. 沟通与表达技术3. 咨询技巧4. 治疗方法3.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角色扮演,让学生掌握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技术。
3.3 教学目标1. 掌握倾听与理解技术。
2. 掌握沟通与表达技术。
3. 掌握咨询技巧。
4. 了解各种治疗方法。
五、第四章: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流程4.1 教学内容1. 咨询前的准备工作2. 咨询过程中的各个阶段3. 咨询结束阶段的工作4.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流程。
4.3 教学目标1. 了解心理咨询与治疗前的准备工作。
《心理咨询与治疗》课件

针对心理障碍或疾病,采用一系列心理干 预措施,以缓解或消除症状,促进个体恢 复心理健康的过程。
两者都关注个体的心理健康,通过不同的 方式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历史与发展
心理咨询的起源
起源于西方国家,最初以哲学、宗教 和人文科学为基础,逐渐发展成为一 门独立的学科。
治疗的发展
当前状况
详细描述
婚姻家庭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单位,但夫妻关系、家庭矛盾、亲子关系等问题常常困扰着人们。心理咨 询与治疗师通过提供沟通技巧、情感支持、家庭治疗等服务,帮助家庭成员建立良好的互动模式,解 决家庭矛盾,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和幸福感。
职业发展咨询
总结词
职业发展咨询是针对个人的职业规划、职业发展、职场心理等方面进行指导和支持。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患者提供沉浸式的心理治 疗体验,提高治疗效果。
在线社区支持
建立在线社区,让患者能够相互支持、分享经验 ,增强治疗效果。
多元文化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挑战与机遇
跨文化沟通与理解
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需要加强跨文化沟通与理解,以提供 更贴切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
文化敏感度
沙盘治疗
通过沙盘模型进行象征性表达和沟 通,促进自我认知和情感表达。
身体治疗
结合身体运动和心理疏导,释放情 绪和压力,提高身体和心理的平衡 。
团体治疗
通过小组互动和分享,促进成员间 的支持和成长。
05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应用领 域
学生心理பைடு நூலகம்康
总结词
学生心理健康是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一个重要领域,关注学生 的心理状态、情绪问题、学习压力等方面。
德。
03
法律法规
人本主义疗法 罗杰斯

人本主义疗法---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
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念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是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
人本主义疗法的创始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以人为中心的心理疗法是人本主义治疗的核心内容,相对于精神分析和行为疗法,被称为心理治疗理论中的“第三势力”。
罗杰斯1902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早年攻读过农业、生物、物理和神学,后来进入哥伦比亚师范学院学习心理学,接触了行为主义的理论并接受了精神分析的训练,毕业后在罗彻斯特市防止虐待儿童中心作为心理治疗家工作了12年。
他在心理治疗中总结自己的经验,于1942年出版了《咨询与心理治疗》一书,阐述自己的来访者中心的心理治疗观。
1951年出版了《来访者中心治疗》一书,为来访者中心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罗杰斯在心理学方面的贡献是杰出的,曾于1964-1967年担任美国心理学会的主席,1956年和1972年分别获得了美国心理学会授予的杰出科学贡献奖和杰出专业贡献奖。
人本主义疗法强调来访者的主观能动性,对人采取积极乐观的看法,注重个人的内在价值和主观体验,强调咨询关系的重要性,强调以咨询者的态度为中心。
这些观点都强烈冲击着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有一定的积极价值,但不适合处理危机中需给予某些指导性策略的来访者,不适合无法通过口语表达的来访者。
1.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在搜寻资料过程中找到两个版本的说法,下面一一罗列)一理论基础:1.实现的趋势它假定人类和所有的生物,不论是植物或动物,与生俱来就有一种不断发展、增长和延续其机体的趋势。
2.自我概念这个自我形象是通过自身与环境,特别是与其他人对他的评价相互作用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3.充分体验它是对宏观事物和可以意识的机体内部过程的态度。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理论和实践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理论和实践一、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概念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两种不同的心理服务形式。
心理咨询是在心理健康领域内提供的一种非临床形式的心理辅导服务,旨在帮助个人或群体解决心理问题、改善心理状态,提高自身素质和生活质量。
心理治疗则是针对个人或群体的心理障碍或病理性问题进行的一种临床干预,通过心理学知识和技术加以处理,以达到预防和治疗心理障碍的目的。
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理论框架1. 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是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主流理论之一。
该理论主张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强调个体在生命的各个阶段都具备自我决定的能力和潜在的人类学创造性。
因此,人本主义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重视个体的情感体验、主观感受和个人认知,并注重建立真实性、共情和尊重的治疗关系。
2. 认知行为理论认知行为理论强调个体认知的作用和行为的学习模式。
根据该理论,人的思维和行为是可以学习和改变的,并认为人的心理问题和障碍是由不恰当、负面或扭曲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所引起的。
基于此,认知行为心理咨询和治疗注重在认知和行为方面寻找问题的来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行为改变和认知重构的策略来改变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
3. 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是一种涵盖面广、综合性强、较为复杂的理论,仍然是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重要理论之一。
这种理论基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存在的交互作用,认为矛盾和冲突是人的心理问题所在,并强调内省的过程可以使个体自觉地理解潜意识中的问题,从而解决内部矛盾和冲突,促进心理健康境界。
三、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实践模式1. 面对面咨询面对面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最传统的一种形式。
它通常在治疗室内进行,匹配具备培训和资历的专业心理咨询师或临床心理治疗师与患者进行交流,以期利用真实对话、非语言传达方式、表达和焦点技能等方式来协助患者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 在线咨询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网络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也逐渐兴起。
存在-人本主义理论和以人为本治疗技术综述

存在——人本主义理论及以人为中心疗法的理论及实践一、咨询理论概述1、咨询理论的名称:存在—人本主义理论2、咨询理论的发展史:罗杰斯的整个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下述三个主要阶段(Allen E. Ivey et al, 2008):第一阶段:非指导性(1940—1950)。
这一阶段强调接纳来访者,建立积极的、客观的氛围,相信来访者的智慧,以及给予来访者充分的表达空间。
主要运用来访者的原话来澄清事实。
罗杰斯的著作着重强调了咨询过程中的技术。
第二阶段:以来访者为中心(1950—1961)。
这一阶段着重反思来访者的情感,解决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不和谐,避开对来访者有威胁的情景,将反思作为主要技术。
对技术并不加以强调,而是着重强调咨询师个性化的投入。
第三阶段:以人为中心(1961—1987)。
这一阶段的特点在于更多的个性化投入,更加强调关系问题。
在坚持原先观点的同时,罗杰斯逐渐对治疗场景中的即刻体验更加重视,要求咨询师、集体治疗与个体咨询更为主动及更多地自我暴露,同时关注广泛的社会问题,如文化差异与权利运用等。
对技术的关注降至最低,取而代之的是强调咨询师的态度,强调咨询师将自己看成是与他人相联系的一员。
罗杰斯的观点反应了一种理解性的治疗风格。
3、咨询理论框架以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为基础。
理论的基本假定是:所有物质的演化的倾向都是从较简单的形式向较复杂的形式发展。
对整个宇宙为说,是一种创造过程的运转,而不是崩溃过程的运行(形成倾向)。
每个人身上都有解决问题,改变他们的自我概念和日益提高自我指导的创造力,所有人类身上都具有趋向完善或完美的潜能。
心理成长和心理成熟的根源来自个体内部而不是外部力量(实现倾向)。
存在—人本主义的理论框架由关于自我与自我实现、觉知、需要、价值条件等概念组成。
(1)自我与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实现倾向的子系统。
实现倾向指的是个体的有机体经验,即指整体的人,包括意识与无意识,生理与认知。
而自我实现则是指实现意识知觉到的自我倾向。
人本主义治疗理论心理咨询学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三、人本主义治疗的特点
1、所持的态度:给予无条件的关注 2、治疗模式:屏弃医学模式 3、治疗作用:仅限于当前的人体验和感受 4、注意中心:访在病人的现象学世界上 5、成功的标志:病人态度发生改变真实体验自己的 情感。 6、治疗动力:人具有自我实现趋势 7、关心问题:人格改进,而非人格结构 8、治疗原则:适用于各种人 9、治疗过程:建设性人际关系的建立非指令性的治 疗
1940年到饿亥饿州立大学任心理学教授。1945年转到 芝加个哥大学任教。1957年回母校威斯康星人心理学和精 神病学教授。1962年-1963年,人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 研究员,以后又到佳利福尼亚西部行为科学研究所和哈佛 大学任职。曾任1946年-1947年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49 年-1950年美国临床和变态心理学会主席,还担任过美国 应用心理学会第一任主席。
③人是可以信任的。 以人为治疗中心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
,是可以信任的,是可以改变的。心理治疗的关键是治疗者对来
访者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建立一种有助于来访者发挥个人潜能,
促其自我改变的合作关系。
8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自我理论
自我概念主要是指来访者如何看待自己, 是对自己总体的知觉和认识,是自我知觉和自 我评价的统一体。包括:对自己身份的界定, 对自我能力的认识,对自己的人际关系及自己 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等。
17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四节:人本主义治疗的主要技术
一、人本主义疗法的主要技术 1、真诚交流的技术 2、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 3、促进共情的技术 二、技术运用 案例分析
18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人本主义的理论与方法

人本主义兴起于20世纪中期的美国,继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之后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A. H. Maslow, 1908—1970)、罗杰斯(C. Rogers, 1902-1987)等,其中对心理辅导影响最大的是罗杰斯的来访者中心疗法。
在罗杰斯看来,个体有能力帮助自己实现个人成长,并为自己找到健康的生活目标和方向,个体之所以出现病态是因为受到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偏离自我实现方向。
因此罗杰斯倡导在咨询过程中充分尊重来访者,通过温暖和谐气氛的创造,使来访者感受到咨询师的关爱、理解与尊重,在放松的体验中吐露被压抑的情感,正视自己,达到自我成长。
一、人本主义的基本理论(一)人性观和精神分析相比,人本主义对人性持积极的态度,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罗杰斯相信人一出生就有“自我实现”的潜能,每个人都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取向,而且这种取向是富有建设性的,是朝向自我实现的。
因此在心理咨询中,只要给来访者提供适当的心理环境和气氛,他们就能产生自我理解,改变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产生自我导向的行为,并最终达到心理健康的水平。
(二)机体评价过程罗杰斯提岀的学说倾向于把人作为一个有机体来理解。
人类个体对自己的体验或者经验,有一种天生、内在的机制或者手段,罗杰斯称之为“机体评估过程”。
它作为一种反馈系统使个体能调节自己的经验,达到维持、增长、完善和发挥生命潜力的目的。
个体在其成长过程中,不断地与现实发生着互动,个体不断地根据自身机体上产生的满足感来评价互动中的各种经验,并由此产生对这种经验及相联系的事件的趋近或回避的态度。
罗杰斯认为,个体自身的满足感是与自我实现倾向相一致的。
当符合别人价值标准的经验不符合自己的愿望时, 个体为了保持自我对环境的适应,可能为了符合别人的期望而否认和改变自己的价值。
一旦自我概念不是由个人有机体的评价过程来定义,而是把别人的价值当作自己的价值、自己真实的感受受到压抑时,自我概念和经验之间就发生了不和谐,个体就会感到烦恼、紧张、焦虑,进而出现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
关于人本主义理论中以人为中心治疗的进展研究

一、以人为中心治疗起源人本主义心理学来源很多,但主要来自于两个领域:一是在欧洲响响广泛的存在主义哲学;一是美国心理学家,特别是卡尔.罗杰斯、亚伯拉罕.马斯洛的研究。
存在主义存在有几百年,他们以弗里德里希.尼采,索伦.克尔恺郭尔和让-保罗.萨特的学说为基础,之后鲁德维格.宾斯万格,梅达尔.博斯,维克多.弗兰克尔,等发展他们的理论.卡尔.罗杰斯在早期心理治疗的失败中意识到,治疗师不能决定他们的问题是什么,如何去解决.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一次阅兵时认识到,心理学对理解人类行为的作用是多么的渺不.于是建立和这个新流派去理解人类行为,成为了卡尔.罗杰斯和亚伯拉罕.马斯洛的毕生工作.在寻求新的理解人类行为的过程中,卡尔.罗杰斯从治疗的个案中找到了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的治疗方式。
二、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理论的发展简史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理论最初称为非指导性治疗,又称为来访者中心理论或来访者中心心理治疗,近年来,逐渐被以人为中心的理论或治疗的名称所代替。
它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为罗杰斯。
以罗杰斯的心理治疗实践和训究工作,以及他先后出版的著作为依据.可以把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理论的形成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 初步提出阶段:第一阶段是在20世纪40年代,以《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出版为标志,罗杰斯提出一个关键思想:只有当事人才能够充分、深刻地了解自己。
要取得较好的治疗,就要依靠当事人来指导治疗过程。
此时的罗杰斯体系称为“非指导性治疗”。
1938年,罗杰斯协助建立了儿童指导中心,次年,出版《问题儿童的临床治疗》并开始对传统的心理指导疗法提出疑问。
1942年,出版《咨询和心理疗法》,公开提倡在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中采用非指导性治疗,后来改称以人为中心疗法。
2. 发展阶段:第二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出版为标志,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理论得到了发展,并强调来访者主观世界的重要性。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罗杰斯体系称为“当事人为中心疗法”。
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

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心理咨询是一种帮助个人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通常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与客户之间的对话和互动来达到这一目的。
心理咨询的理论和实务是心理咨询师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它们能够指导咨询师在实践中应对不同的情况和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心理咨询理论和实务,并探讨其应用。
一、心理咨询的理论1. 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人是自主和有创造性的,咨询师应该以尊重和关怀的态度来理解和帮助客户。
人本主义咨询注重客户的内在潜力和自我发展,强调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和共同探索解决方案。
2. 心理动力学理论心理动力学理论将个体的心理问题归因于潜意识和童年经验的影响。
咨询师通过分析和解释客户的潜意识冲突和防御机制,帮助客户理解问题的根源,并通过洞察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来促进个人成长和改变。
3. 认知行为理论认知行为理论认为个体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和行为。
咨询师通过帮助客户识别和改变消极的认知模式,以及培养积极的应对策略来增强客户的心理健康和自我发展。
4. 系统理论系统理论将个人的心理问题视为与其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系统相关联的。
咨询师通过了解和干预家庭和社会系统的互动,帮助客户改善家庭和社交关系,以及促进个人和系统的整体健康。
二、心理咨询的实务1. 建立咨询关系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的基础。
咨询师应该倾听和尊重客户,营造安全和信任的环境。
他们还应该通过积极参与对话和有效的沟通技巧来建立与客户的良好连接。
2. 评估和诊断心理咨询师需要了解客户的情况和背景,对其问题进行评估和诊断。
他们可以使用访谈、测试和观察等方法来获取客户的信息,并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来做出准确的评估和诊断。
3. 制定治疗计划根据评估和诊断的结果,咨询师需要制定具体的治疗计划。
治疗计划应该基于客户的需求和目标,并结合适当的理论和技术。
咨询师还应该与客户合作,讨论和调整治疗计划,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4. 实施治疗在实施治疗过程中,咨询师可以使用不同的技术和方法,如认知重构、心理训练和行为疗法等。
心理咨询的三大基础四大流派

三大基础、四大流派1、心理咨询的三大理论基础: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一、精神分析一理论基础1、潜意识理论1弗洛伊德把心理结构划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无意识2潜意识是不被个体意识到、却又存在的东西,并在时时影响个体的心理;3潜意识的两大内容:①那些不被社会、个体接受的先天的本能,尤以性本能为主;②那些不被社会、个体接受的与本能有关的欲望和后天的情感,主要以痛苦、耻辱、恐惧等情感为主它们由于不被社会或自己接受,若存在于意识中,就会发生心理冲突或干扰心理生活,因此,心理防御机制产生作用,把它们压抑到潜意识中去;但它们并没有被消灭,在潜意识中产生影响,形成各种心理症状,可求助者并不清楚真实的原因;4潜意识表现的形式:①意识松懈:如做梦、自由联想②意识失误:如笔误、口误③意识丧失:如精神崩溃心理咨询就是要寻找被压抑的潜意识,并使求助者领悟2、人格结构理论人格包括本我、自我、超我;本我代表生物本能和原始欲望;超我代表社会道德和规范,是理想自我;自我则起协调作用;本我或超我过于强大,都会引起心理问题,人格健康者三者是协调、完整的3、梦的理论梦是被压抑欲望的变相满足,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找到潜意识4、性的理论1弗洛伊德所说的性包括了与生命延续和发展有关的广泛内容;个体在其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其性生活不仅趋向于身体快感的满足,而且在力比多的推动下个体趋向于有利于其生存的其他快感的满足2人的这种性欲望生来就有,只是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其对象也不尽相同3儿时的性心理发展的障碍是导致日后心理疾病的根源,性的压抑是导致心理失常的重要原因二分析治疗的关键点精神分析治疗着重寻找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使之与意识相见;即通过分析治疗使病人自己意识到其无意识中的症结所在,产生意识层面的领悟,使无意识的心理过程转变为意识的,使病人真正了解症状的现实意义,从而使症状消失;三分析治疗的方法1、自由联想2、释梦3、阻抗4、移情5、钟友彬——认识领悟疗法借用了心理分析的理论观点,从改变病人的认知入手,按照中国的文化背景、中国人的性格特点创造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具体实践办法二、行为主义一基础理论1、经典条件反射: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S—R理论2、操作性条件反射: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增加R—S理论3、模仿学习理论:学习的产生是通过模仿过程而获得的,即一个人通过观察另一个人的行为反应而学习了某种特殊的反应方式二行为疗法的关键点1、关键点:利用通过各种实验而确立的有关学习的原理和范型去克服不适应的行为习惯2、行为疗法的基本假设:1个体是通过学习获得了不适应的行为的2个体可以通过学习消除那些习得的不良或不适应行为,也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所缺少的适应性行为三行为疗法的主要咨询方法1、系统脱敏法问题八1原理:通过放松方法来减弱求助者对引起焦虑、恐怖情绪的刺激物的敏感性,鼓励其逐渐接近令其害怕的事物,直至不再恐惧2组成:①放松训练②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一般所建立的等级层次以6至10个左右为宜,最多不超过20个③按等级层次中列出的项目进行想象或实地脱敏要求求助者在放松的状态下逐级训练,想象恐怖事物并同时放松,等到恐惧感接近消失时,再升级想象更害怕的内容,如此直至面对真实恐惧事物时,情绪反应3要点:①设计合理的恐怖分级程度②循序渐进③恐惧时放松2、冲击疗法1是脱敏法之一2与系统脱敏法的差异在于前者是通过由轻到重逐级接触令其恐惧的事物,而后者则是让求助者直接面对令其害怕的东西,并使之不断放松,逐渐减少对恐惧物的敏感3、想象脱敏法4、厌恶疗法5、放松训练6、模仿学习7、奖励法8、角色扮演或行为排演9、决断训练三、人本主义一基本理论1、对人的基本看法1人的主观性2人的实现倾向: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强调人的价值、意义和独立人格在心理健康中的重要性,认为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来促进求助者自信、自强2、有关自我概念的理论1人有两个自我: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两者的距离关系到人的心理健康,距离太大就会使人有心理失常感2人际交往中,人总是愿意别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有利评价的,当一个人的行为产生了积极的自我体验并同时得到他人理解和尊重时,他的自我概念是明确的,人格就能正常发展;但他如果一味地去满足别人期望而忽视自我或不惜改变自己的准则,就会使自我概念扭曲,忽视内心的真实感受,从而造成人格发展的异常、萎缩二关键点人本主义心理学十分重视人的潜能,认为为此,求助者中心疗法特别重视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为求助者所创造的平等、理解、接纳、鼓励这一氛围的意义,强调要以求助者为核心,给求助者以真诚、准确的通情达理、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三主要咨询方式非指导的治疗方式:着眼于促进来访者的成长,具体地帮助来访者进行自我探索,促进其自我概念更好的发展四、认知疗法一关键点认知疗法认为,刺激S与反应R之间不是简单的、直接的对应关系,其间有一个认知C的作用;即行为和情绪之所以产生有赖于个体对情境所作出的评价,通过改变人的认知过程和从此过程中产生出来的观念,可以纠正其适应不良的行为和情绪;因此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认知的错误所导致的,故心理咨询的任务就是帮助求助者调整认知方式;二治疗方式——合理情绪疗法RET问题七1、基本理论:1合理情绪疗法由艾里斯在美国创立,是认知疗法的一种2ABC理论:A指诱发性事件,B指不合理信念,C指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外界事件只是引起不良情绪、不适应行为的间接原因,人们对此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更直接的原因,艾氏称之为“不合理的信念”3不合理信念的三个典型特征:①绝对化的要求,即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如“我必须成功”②过分概括化,即以偏概全,包括对自己和对别人③糟糕透顶,即认为某一事情发生了,必定会非常可怕、糟糕不合理信念的存在,极易使人陷入不良心境中2、RET步骤①帮助求助者明了自己有哪些不合理的观念,以及与不良情绪之间的关系②帮助求助者明了目前自己的不良情绪来自于自己,自己应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负责③帮助求助者改变不合理观念,调整认知结构④帮助求助者学习理性的观念,并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观念3、合理情绪疗法的技术方法1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产婆术治疗者以科学的方式、向来访者所持的有关他们自己的、关于他人的以及关于他们周围世界的不合理的信念进行挑战和质疑,以动摇他们的这些信念以疑问式提问为主2合理情绪想象技术——REI3认知的家庭作业:①合理情绪治疗自助量表②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③合理的自我分析。
第五章人本主义治疗理论(心理咨询学).

三、人本主义疗法的治疗目标
人本主义治疗的目标是帮助来访者去掉那些由于价 值条件作用,而使人用来应付生活的面具或角色, 把别人的自我当成自我的成分,使其恢复成真正的 自我的过程。 以人为中心治疗过程中来访者所发生的变化: ⑴ 来访者的自我变得较为开放。 ⑵ 来访者的自我变得较为协调。 ⑶ 来访者更加相信自己。 ⑷ 来访者变得更适应了。 ⑸ 来访者原意使其生命过程成为一个变化的过程。
18
第四节:人本主义治疗的主要技术
一、人本主义疗法的主要技术 1、真诚交流的技术 2、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
3、促进共情的技术
二、技术运用 案例分析
19
第五节:来访者中心疗法的评析
对人本主义疗法的评价相当的一致的看法是一 面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旗帜,国内咨询界也是这个 看法,它所提到的咨询目标,自我实现,咨询关系 的某些特质,共情、尊重、真诚等等,已经成为国 内咨询界比较理想的境界,因此它经常被看作是充 满理想主义色彩的旗帜,但它还不是一个好的行动 纲领,用这个疗法操作时,会面临很多实际的问题 ,无论来访者是什么样的问题,认为都是由于缺乏 这些的条件,只要具备这些的条件,就一定会有进 步, 在实际操作时会发现过于理想化。
8
第二节人本主义疗法的基本理论
一、人性理论 ①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罗杰斯认为,人天生就有一种基本的动 机性的驱动力,他称之为“实现倾向”。 ②人拥有机体的评价过程。个体在其成长过程中,不断与现实发 生着互动,个体不断地对互动中的经验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不依 赖某种外部的标准,也不借助于人们在意识水平上的理性,而是 根据自身机体上产生的满足感来评价,并由此产生对这种经验及 相联系的事件的趋近或回避的态度。个体自身的满足感是与自我 实现倾向相一致的。凡是符合自我实现倾向的经验,就被个体所 喜欢、接受,成为个体成长发展的有利因素,而那些与自我实现 倾向不一致的经验,就被个体所回避和拒绝。 ③人是可以信任的。 以人为治疗中心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 ,是可以信任的,是可以改变的。心理治疗的关键是治疗者对来 访者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建立一种有助于来访者发挥个人潜能, 9 促其自我改变的合作关系。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概述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概述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第一章:各类各样的咨询尽管不尽相同,但是都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多选)1:咨询表达着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人际关系2:咨询是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过程3:它属于一个特殊的服务领域咨询定义:是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
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相似,区别之处:相似1:二者所使用的理论方法常常是一致的2:二者进行工作的对象常常是相似的3:在强调帮助来访者成长与改变方面,二者都是相似的。
4:二者都是注重建立帮助者与求助者之间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认为这是帮助求助者改变与成长的必要条件区别:1: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要紧是正常人,正在恢复或者已复原的病人。
心理治疗则要紧是针对有心理障碍的人进行的工作。
2:心理咨询着重处理的是正常人所遇到的各类问题,心理治疗的习惯范围则要紧为某些神经症,某些性变态,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心身疾病,康复中的精神病人等。
3:心理咨询用时比较短,通常咨询次数为一次或者者几次,而心理饲料费时较长有几次或者者几十次,甚至更多,经年累月才能够完成。
4:心理咨询在意识层次进行,更重视教育性,支持性,指导性工作。
心理治疗某些学派,要紧针对无意识领会进行工作,同时其工作具有对峙性,重点在于重建病人的人格。
5:心理咨询工作是更为直接地针对某些有限的具体的目标而进行的,心理治疗目的比较模糊是使人产生改变与进步。
新中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4个阶段(多选,简答)1:启动阶段1949—19652:空白阶段1966—19773:准备阶段1978——19864:初步进展阶段1987—至今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的一个分支——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于1990年11月在北京成立心理咨询不是思想政治工作成功治疗者与咨询者的个人要求:简答1:要有帮助别人的心2:要有敏锐的感受与熟悉心理的能力3:要有精神病理的知识4:要有丰富的经验5:保持中立无私的立场6:自己要有健康的心理与态度第二章:治疗关系的建立治疗关系是一种治疗联盟,内化过程包含:1:积极的情绪体验2:自尊心的提高3:移情式的改进4:认同作用治疗关系的特征(多选、简答)1:特殊性,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过程中,治疗者与每个来访者的关系是特殊的。
人本主义疗法

他们也许不
会造成当事人许多的伤害,
但是,
相对地,
他们也可能无法以积极的方式影响当
事人,
治疗者的坦诚与真诚一直在这种咨询关系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这一
理念下,
咨询师必须能很自然地表现他们的独特风格,
并且找到一种方法向当事
人表达自己的反应。
否则,
来访者中心疗法就只能是一种温和、
设身处地的理解意味着从求助者的角度去知觉他们的世界,
并把这种知觉向
求助者交流出来。
2
.坦诚交流的技术
3
.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
这三种技术都是围绕着与来访者建立开放、
信任的相互关系而进行的,
目的
是帮助来访者达到自我的了解和促进自我的成长。其中最著名的技术是情感反
者自身的潜力,开放内在的自己和外在的经验世界,从而迈向自我实现的境地。
人可以独立自主、
自我引导自己的生活,
无须凭借心理分析和行为指导即可有效
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咨询的中心应是最大限度地发掘来访者自身的潜能和积极能
动作用,依靠自己的努力来解决心理问题。
关键词
:人本主义疗法
并容许来访者和咨询师去体验,
并且生活于正在
进行的过程。
治疗者不是理智地讲出来访者所关心的问题,
而是直接关注来访者
在某一时刻内心深处所关心的问题。
所以,
来访者中心疗法的技术实际上就是促
进心理成长条件形成的技术。具体来说,主要有
3
种技术:
1
.促进设身处地的理解的技术
安全但是毫无效
果的治疗方法而已。
心理咨询的主要流派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疗法的关注点在人类的生存状态,包括自我认 知能力,决定自己的命运的自由选择、独处和与他人联结、 责任、焦虑、寻找意义、面对孤独和死亡的现实。
该疗法认为个人发展基于每个人的独特存在,强调行 动前的自我觉悟,从而帮助人们意识到自己对责任和自由 和逃避,并面对现实。
存在主义的咨询关系以此时此地为基础,强调来访者与 咨询师关系的现实性。治疗师准确捕捉来访者在当前的状 态,与来访者建立个人的真实的咨询关系。 也有存在主 义治疗师认为存在主义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流派,所有心理 治疗言为主要媒介的心理治疗不同,艺术 治疗主要是以提供艺术素材、活动经验等作为 治疗的方式,包括音乐、绘画、舞蹈和心理剧 等等。 艺术治疗具有两种取向,一种为心理分 析导向的艺术治疗模式。
此模式中,艺术成为非语言的沟通媒介,配 合当事人对其创作的一些联想和诠释来缓解痛 苦、处理压力或创伤体验等。另一种取向则倾 向于艺术本质,通过艺术创作,缓和情感上的 冲突,提高当事人对事物的洞察力或达到净化 情绪的效果。
认知行为
认知行为疗法强调思维、决策、疑问、行动和再决策的 过程,认为错误的思维导致情绪行为混乱,个人的信念体 系是问题的主要原因,内部对话在人的行为上扮演重要角 色。
咨询师帮助来访者找出不合理信念及非适应性思维过 程,找出并改变僵化的信念及自动思维,或许也提供可替 代的生活准则。来访者获得对自己问题的内省,需要积极 练习(如咨询外的作业)对自我挫败的思维和行动进行改 变。
心理咨询的主要流派
精神分析/心理动力学/认知行为/人本主义/ 艺术治疗/完形治疗/存在主义/艺术治疗/ 超个人心理/
精神分析
主要的技术有澄清、抱持、解释、梦的分析、自由联想、对阻抗 和移情的分析等,帮助来访者了解他们的无意识冲突以及个人成长 各个阶段可能的缺陷,引起内省、领悟和自我对新经验的最终接纳, 帮助来访者更自由更有意识地生活。
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策略

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策略1人本主义心理学在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应用策略来访者中心疗法是罗杰斯提出的,它建立在人本主义的哲学基础上。
在来访者中心疗法中应用人本主义心理学,咨询师认为来访者有了解自己的问题的能力,有自我治愈的能力,来访者自己也有解决这些问题的资源。
凡是持有这样的观点来看待来访者,这就意味着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务必关注来访者本身,相信来访者有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来访者乐观积极的一面。
罗杰斯认为态度第一、技术其次。
强调心理咨询师的态度、个人特质以及咨访关系是心理治疗过程中最基本的重要因素。
咨询师不给劝告、不做评价、也不给指导,只是倾听,咨询师要不断地问自己一些问题。
例如:他到底在说什么?他要表达的最特殊的信息是什么?在当来访者语言中断时,给予鼓励,支持对方继续下去。
在来访者中心疗法中,咨访关系是最根本、最基础的,是最需要予以重视的。
咨访关系既是咨询过程的开始,又是咨询中的主要事件,也是咨询的结束。
这种以双方关系为导向的咨询方法,在咨询策略中并不需要刻意针对来访者一定要采取什么具体技术和手段,没有什么固定的步骤或工具,能做的就是在此时此刻对关系体验的促进策略。
咨询师不需要始终保持理性地去解决来访者的问题,需要做的是无条件积极关注来访者内心深处,设身处地地从来访者的角度去知觉他们的世界。
包括关注、设身处地地理解言语和非言语交流、使用沉默等技术。
①关注:必须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能让来访者感觉到这种关注。
咨询师的脸部表情和身体动作可以很明确展示出,此刻面前的咨询师是否真正关注于来访者的诉求和情绪。
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身体距离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太远感觉遥不可及,太近感觉不自在或感到威胁,只有适当的距离,才会有促进会谈的效果。
咨询师的声音特点包括措辞和声音的抑扬顿挫等,只有选择使用符合来访者文化背景和价值体系的语言才有助于表达对来访者的理解和接受。
咨询师只有全力关注来访者,才能较快较容易地进入来访者的内心世界,把来访者的内心防御或刻意阻抗卸下来,且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
咨询心理学部分及答案(72题)

第七部分心理咨询学部分(上册)模拟试题一、判断题1.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与行为问题进行矫治的过程。
( )2.精神分析性的咨询与治疗着重在于寻找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并使之意识化。
()3.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模式不仅考虑了某一刺激与某一反应之间的关系,而且也考虑了改变刺激与反应关系的其它条件的作用。
()4.求助者希望听到咨询者的意见和建议,因此咨询过程中应多替对方出主意以解决具体问题。
()5.在儿童期进行性别认同教育主要是通过成人对孩子的一般行为表现来进行。
()6.咨询师在工作中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而且求助者的价值取向也必须与之达成一致,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心理问题。
()7.所谓“共情”,就是设身处地地去理解求助者的不良情绪和情感。
()8.咨询是一种帮助他人的职业,在咨询过程中只有求助者成长和获益,对咨询者本人的人格完善方面并没有什么帮助。
()9.当咨询师在工作当中遇到与自己尚未解决的心理问题“同病相怜”的求助者时,应勇敢地坦露自己的问题,与他共同商讨,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
()10.在咨询中保持非评判性态度是为了使求助者无所顾虑,将内心世界完全展示出来。
()二、单项选择题1. 心理测验和个体差异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为( ):(A)韦特默(B)威尔森(C)比尔斯(D)帕森斯2. 通常认为咨询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韦特默(B)比尔斯(C)帕森斯(D)卡特尔3. 下列哪项不是咨询心理学的专业目标( )(A)促进个体内在精神世界的发展(B)促进个体与环境的调和(C)促进精神障碍患者的更快康复(D)促进社会对心理咨询的理解4.《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的执行时间是:()(A) 2000年8月(B)2000年10月(C) 2001年10月(D)2001年8月5. 中国人的多相人格量表的研制成功,从方法学的角度说明了下列哪一种趋势:()(A)心理咨询工作切入中国社会现实及文化背景融合的趋势越来越强(B)未来几年内心理咨询工作还得以普及化为其重要特征(C)中国心理咨询职业化还将继续发展(D)独立性是中国心理咨询的未来发展目标之一6.()将心理咨询定义为:通过与个体持续的、直接的接触,向其提供心理帮助并力图促使其行为、态度变化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咨询与治疗
(一)基本理论观点
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本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来的,它从现象学和存在主义中吸取其哲学的基础,提倡从人的主观意识经验出发,反对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和精神分析的无意识动机决定论,被称为心理学中有别于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传统的第三势力。
一般说来,这一学派理论具有四个共同的认识:
1、强调人的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反对还原主义,着重从整体上理解人的动机和人格。
2、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尊重每一个体的自由选择和主动性,人们能根据自己的意向,确定其自身存在的意义。
3、人的意识能超越传统的、现实的,文化的界限,因而具有创造性和无限发展的潜在可能性。
4、人性研究的重点是意识经验,应该遵循现象学途径。
存在-人本主义理论反对把人看作是简单的生物人、自然人,而特别强调人的价值和意义。
它认为人的行为不象动物,并不全是环境条件作用的结果,而是自由的、能够独立自主的、具有无限潜能的,并且每一个人都能够意识到自身的各种变化;能理解自己的需要和经验;能分析自己的行为;也能作出抉择并对此承担责任。
一个人如果从小就处于具有良好成长氛围之中,例如有温暖和同情支持的父母以及家人,每个人就都会发现他的真正的自我,实现他的全部创造性与潜能。
但是,一个人如果遭到虐待或受到重大的生活经历中的挫折与否定时,自我就会发生创伤或裂痕,内在的潜能不能发挥出来,而且还会受到损害。
这样,人们就不会是一个真正自我实现的人,而可能是一个自我防御和心理失调的人。
马斯洛(A. H. Maslow)、罗杰斯(C.R.Rogers)均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类最基本的动机。
人类都具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即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各种潜能的趋向,人是“积极主动的、自我实现和自我指导的。
”这是人本主义理论的核心。
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罗杰斯还提出了“自我概念”,认为它是在人自我发展过程中,在与环境或别人的接触与交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关于自我的认识和看法。
自我概念包括人对自己的认识,对自己与其它客体的区别和相互关系的认识,以及对人的价值标准的认识。
罗杰斯认为,在社会化过程中,人总是愿意自己的行为受到别人的尊重和关注。
当一个人的行为产生了积极的自我体验,同时又得到他人的肯定时,他的自我概念就会是准确的,他的人格就能正常发展。
但如果外界的要求和评价(价值条件)和他的个人体验相抵触,可能会得不到尊重与关注时,他就有可能采取歪曲和回避真实自我体验的办法,歪曲自我概念,以缓和受人关注的需要与个体体验之间的矛盾冲突。
也就是说,按照别人的看法和评价,不惜改变自身的标准,使自我概念发生歪曲,从而导致心理上的混乱,这个过程就叫做“价值条件作用”。
自我概念歪曲得越严重,各种心理异常表现如焦虑、抑郁、罪恶感和精神错乱等就表现得越明显。
由于罗杰斯认为心理异常是在违反人的本性的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因此,他主张消除心理异常的关键就是要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起无条件的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的关系,并创造一种真诚相待、相互谅解和彼此尊重的良好气氛。
这样,人的心理就可以由僵化变为灵活;由静态变为动态;由依赖变为主动;由异常转化为正常;并使其全部潜能得以逐步发挥,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
(二)、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认识
存在人本主义治疗的目标是通过使求助者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潜力,意识到如何发挥自己的潜力,从而使他们开始一种真正的、可靠的生活。
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目标是一般性的,总体的和长期的。
如人格的重新构成,探索生活的意义,重新适应社会,减少、消除不良情绪,求得自我实现,等等。
存在人本主义的治疗目标是一般性的长期目标,虽一时难以得到检验,但却容易为人们从理论上接受,有的作者把这类目标概括为8个方面:
通过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咨询与治疗,可以使得求助者:
(1)更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内在世界有更充分的意识,自我否定和歪曲相对减少。
(2)对自己的行为能承担责任,能容纳自己,不再责备自己、环境和他人。
(3)能认识和掌握内在力量和潜力,不再扮演退缩和无能的角色,相信具有改变自己的能力。
(4)弄清自己的价值观,对自己的问题有清醒认识,找到解决冲突的办法。
(5)正视、承认、接纳自身相互矛盾和彼此分裂的方面,并能有机地统一为一体,将其整合为完整的自我。
(6)有勇气为自我存在开辟新的道路,敢于生活在带有某种未知因素的现实生活中。
(7)更加相信自己,愿意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发展自己。
(8)对做出选择的若干可能性更清楚,愿意做出选择并预见其后果。
总之,存在-人本主义治疗方法的基本目标是鼓励人们去行动,并且要承认自由和行为的责任。
存在人本主义的治疗是以如下见解为前提的,即人类不能逃脱自由,而且自由与责任是共存的,其本质是帮助个人正视人类存在的基本问题。
罗杰斯创立的患者中心疗法认为,对于心理失调的咨询,主要是以求助者为中心,创造一个帮助求助者了解其自身的良好咨询氛围,激发个体中蕴藏着的实现的倾向的强大的推动力,促使人们积极成长,引导、调整、控制自己。
为了转变防御过程,也就是为了让通常的威胁性的经验在意识中正确地符号化,并且同化进入自我结构之中,就必须减少价值条件,增加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其他重要人物传递的非条件积极关注是满足上述条件的途径之一。
为了让求助者能够接受到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就必须让求助者处于设身处地的理解的情境之中。
一旦求助者知觉到了这种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价值条件就开始减弱、消失,他自己的无条件自尊发展了。
求助者感到的受到威胁的程度也降低了。
防御过程被转变了,从前的威胁性经验被正确地符号化,并结合到自我概念之中。
这时候,个体在心理上就更加协调一致,有机体评价过程成为调整行为的基础,个体就更接近于机能完善的人。
为此,罗杰斯指出,咨询师本身的某些态度是求助者积极改变自己的必要条件。
这可以理解为求助者中心疗法的主要技术,但罗杰斯不愿意承认咨询过程中技术的重要性。
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和谐与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通情式理解。
(1)和谐与真诚
和谐与真诚是指咨询师在咨询中是真实的,他的内心体验和外在的表达是一致的,他能够在求助者面前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内心世界和感情。
这些感情和态度既可以是赞同,也可以是不赞同对方。
由此,咨询师就促成了与求助者之间的诚实的交流。
通过这种你与我之间的密切关系,咨询师不仅推动了求助者的成长,同时也促进了自己的自我实现。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咨询师可以随心所欲地交流所有的感情,也不意识意味着求助者使咨询师厌倦和不满。
它只是表明咨询师对自己所产生的各种感情是负责的,对于自己产生的各种感情能够与求助者共同探索,从而改造自己。
(2)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的要求,是咨询师需要体现出对求助者的深切和真实的关切。
这种关切必须是无条件的,绝对不能根据对求助者的评价来决定。
无论求助者的情感与行为如何,咨询师都是要一视同仁。
所以,咨询师要随时接纳任何求助者和求助者,并以积极地关切态度使求助者明白他有权拥有和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各种感情和经验。
当然,咨询师的关切和容纳并不意味着完全赞同对方的全部的行为。
对于不赞同的行为,可以在咨询过程中一起讨论。
(3)通情式理解
通情式理解就是要设身处地的理解求助者,这是咨询师的一个主要任务。
它要求咨询师设身处地地和准确地理解求助者在咨询过程中流露出来的经验和感情。
咨询师要努力感受对方的主观经验,特别是此时此地的经验。
这种理解的目的是鼓励求助者更深入地认识自己,更深刻更强烈地体会自己的感情,从而找出和消除自己的矛盾与冲突。
很显然,这里所谓的理解意味着要求咨询师不但能理解对方已经清楚了的情感,而且还要指出求助者尚未清楚或只是隐隐约约意识到的那些经验。
只有从内心深处理解求助者,才能越来越多地帮助他们意识那些含混不清的经验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