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合集下载

专题01 《论语》12章(七上)(原卷版)-初中文言文阅读中考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

专题01 《论语》12章(七上)(原卷版)-初中文言文阅读中考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

专题01 《论语》12章(七上)一、文言文阅读(共13题)1.(黄冈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小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④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⑤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

②资:盘缠。

③审:详细。

④庶几:差不多。

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⑥勉:勤勉,努力。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①不亦说乎________ ②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③不日进则日退________ ④若既不出户________(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②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3)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共同之处:________不同之处:________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宰予①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②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公冶长》)【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整理及练习(word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整理及练习(word含答案)

人教版七上《〈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整理及练习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原文及译文】(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天命(上天的意旨)是什么;六十岁能吸取各种见解而加以容纳;七十岁我就可以随心所欲,但也不会越过法度。

”(四)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六)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好学)的快乐。

多么高尚啊,颜回!”(七)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八)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人教版七上《世说新语》两则》达标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七上《世说新语》两则》达标训练及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一、双基积累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寒雪日内集..(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陈太丘与友期.行( )(4)太丘舍去.( )(5)去后乃.至( )(6)君与家君..期日中( )(7)相委.而去( )(8)元方入门不顾.(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与儿女..讲论文义(女孩儿)B.尊君在不.(通“否”)C.俄而雪骤,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D.友人惭,下车引.之(拉)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文:(2)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文:(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译文:4.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B.未若/柳絮/因风起C.陈太丘/与友期行D.君与家君/期日中5.填空。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这两篇讲述的都是少年儿童聪敏机智的故事,第一篇故事的主人公叫,第二篇故事的主人公叫。

6.默写。

(1)《陈太丘与友期》中陈元方用来反驳友人的句子是: 。

表明陈元方不愿意原谅友人的句子是: 。

(2)“”“”,是《咏雪》中对“白雪纷纷何所似”所做的两种回答。

二、课内阅读阅读《咏雪》,回答7~9题。

7.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与儿女讲论..文义( )(2)俄而雪骤.( )(3)撒盐空中差可拟.(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译文:(2)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文:9.“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三、美文品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一)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一)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论语》课时练(一)1、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2、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②吾日三省吾身三省: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④温故而知新新:⑤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斯:舍:⑦曲肱而枕之肱:⑧博学而笃志笃:3、根据原文默写填空。

(1),不亦乐乎?(2),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3)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4)子曰:“,可以为师矣。

”(5),思而不学则殆。

(6)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

(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论语>十二章》)(8)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9)博学而笃志,,仁在其中矣。

(10),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12),匹夫不可夺志也。

(1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十二章》)(14)不义而富且贵,。

(《论语》)4、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记录的是被尊称为“圣人”的孔子的言行,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B.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

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

C.《论语》中有很多章节讲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

D.“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圣人认为古稀之年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道德修养将达到最高境界。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古诗词的意象内涵丰富,如“月亮”常代表思念,“鸿雁”可抒发乡愁。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翻译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翻译

《论语》①十二章1.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学而⑦》)注释:①《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它以语录体、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②子:先生,指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邑(yì)(现山东曲阜)人。

③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时,按时。

④不亦说(yuè)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

乎,语气词。

说,通“悦”,愉快。

⑤愠(yùn):生气,发怒。

⑥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⑦学而:和下文的“雍也”“述而”等都是《论语》的篇名。

篇名只是从各篇第一则语录中摘取两三个字而来,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又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①曰:“吾②日③三省④吾身:为⑤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⑤乎?传⑦不习乎?”(《学而》)注释:①曾(Zēng)子:即曾参(shēn)(前505-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一说山东平邑)人。

孔子的学生。

②吾:人称代词,我。

③日,每天。

④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省,自我检查,反省。

⑤为,替。

⑥信:真诚,诚实。

⑦传(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3.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⑥矩⑦。

”(《为政》)注释:①十有(yòu)五:指15岁。

2021年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翻译

2021年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翻译

《论语》①十二章欧阳光明(2021.03.07)1.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学而⑦》)注释:①《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它以语录体、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②子:先生,指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邑(yì)(现山东曲阜)人。

③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时,按时。

④不亦说(yuè)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

乎,语气词。

说,通“悦”,愉快。

⑤愠(yùn):生气,发怒。

⑥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⑦学而:和下文的“雍也”“述而”等都是《论语》的篇名。

篇名只是从各篇第一则语录中摘取两三个字而来,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又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①曰:“吾②日③三省④吾身:为⑤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⑤乎?传⑦不习乎?”(《学而》)注释:①曾(Zēng)子:即曾参(shēn)(前505-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一说山东平邑)人。

孔子的学生。

②吾:人称代词,我。

③日,每天。

④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省,自我检查,反省。

⑤为,替。

⑥信:真诚,诚实。

⑦传(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3.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⑥矩⑦。

“逝者如斯夫”释考5页word

“逝者如斯夫”释考5页word

“逝者如斯夫”释考一、孟子-宋儒之诠释《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今多将此句解释为孔子对时间流逝之感慨,但历代诠释并不然。

“逝”,《说文》曰“之也”,《广雅》曰“行也”。

单从字源上来看,“逝”只是单纯表明一种变化,并无特指时间流逝,其方向完全可以是积极的。

当然单此解释并不具备说服力,毕竟字词的含义随着语言的发展出现了很大变化。

因此,不妨从历代文本入手,来一窥“逝者如斯夫”之诠释变迁。

《孟子?离娄下》记载了孟子对“逝者如斯夫”的解释:“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

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耳。

’”赵岐:“言有本不竭,无本则涸,虚声过实,君子耻诸。

是以仲尼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刘宝楠:“名夫子此语既赞其不息,且知其有本也。

”朱熹:“言水有原本,不已而渐进以至于海;如人有实行,则亦不已而渐进以至于极也。

”《孟子?尽心上》也有相关论述:“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

君子之志道也不成章不达。

”可见孟子及其后学认为孔子是在取水为喻,因为水“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

其所言要义有二,一是“有本”,二是“不息”,两者相互贯通,有本则不虚,不虚则实,实则不断,不息不竭。

所谓“本”,《论语》有“志于道,据于德”,《大学》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德”即本,修己是一切的开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所谓“不息”,是一个“择善而固执”的过程,是一个效法体证至诚无息的天道的过程,首先由个人的进德不息开始,从尽己之性开始,推而广之,尽人之性,尽万物之性,最终通达天地无形,达到《中庸》“参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矣”的境界。

这样一个外推递进的顺序也就是《论语》“修己安人安百姓”的顺序,也是《大学》“修齐治平”的顺序,这其中贯穿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乾健精神。

经典与诠释:以《论语》“逝者如斯夫”章为例

经典与诠释:以《论语》“逝者如斯夫”章为例
关 键 词 :经 典 诠 释 《论语》 中国哲学
《论语•子罕》有 载 + 子 在 川 上 ,曰 :‘逝 者 如 斯 夫 ,不舍昼夜。 ’”^ 42"45此
章用短短十四个字,言 “圣人观物之学”!2]Bl,却引得后世学者无限解读。李泽
厚 先 生 甚 至 认 为 此 章 是 《论 语 》中 最 具 哲 学 意 味 的 话 语 。Pm26钱 宾 四 先 生 在
“此 章 记 孔 子 感 叹 时 事 既 往 不 可 追 复也。……夫子因在川水之上,
见 川 水 之 流 迅 速 ,且 不 可 追 复 ,故
感 之而兴叹”[8轉3。因此“伤 逝 ”这
种诠释 认为此章
叹时
间 与 生 命 的 流 逝 ,并 无 哲 学 深 意 。
这 种 “伤 逝 ”说的诠释在当时 文学界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认
乎 ,稍后的经学家皇侃诠释此章
时 说 道 :“孔 子 在 川 水 之 上 ,见川
流 迅 迈 ,未 尝 停 止 ,故叹人年往去
亦 复 如 此 ,向我非今我。”啊59至
此 ,经 由 包 咸 、郑 玄 、孙 绰 、江 熙 、 皇侃等诸位经学家的不断努力,
完 成了“逝者如斯夫”章 之 “伤 逝 ”
说 的 诠 释 。这种诠释仍然影响了 宋 初 的 邢 焉 (932— 1010),他认为
伤逝 章 ,
。这种
在这 时 的文学
中 ,这可以说是一种“同调”吧 。
二. “见道”说
了宋 学家
,他


释 。故结合学问的自身特点与时 代 的 任 务 ,理 学 家 对 “逝者如斯
夫 ”章别有一番阐释。总 体 来 说 ,
宋 明 理 学 家 将 此 章 看 作 是 对 “道

逝者如斯夫的意思

逝者如斯夫的意思

逝者如斯夫的意思
【拼音】:shì zhě rú sī fú
【解释】:“逝者如斯夫”出自《论语》,形容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感慨人生世事变换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

①逝者:指流逝的时光。

②斯:这里指“川”,即河水。

【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译文】:孔子在江边上看着滔滔的江水感慨说:“这世间的人不顾修身续慧命,只为追逐名利前仆后继的就像这江水一般,挟老死病苦昼夜不停的奔劳。

【造句】:
1、常听说时光如水,逝者如斯。

2、更何况上了年纪的人,并非人人皆是伏枥老骥,已是日暮途穷,气息奄奄,还要强撑着献个什么丑呢?不尽长江滚滚流,这才有孔夫子在川上的一番“逝者如斯夫”。

3、清明时节雨纷纷,怀念亲人莫断魂,逝者如斯夫,生者当怀念,莫要大伤怀,伤怀伤身体,逝者也不安,清明扫墓忙,记住少悲伤。

4、逝者如斯夫,活着的人本不必永远沉溺悲伤里。

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皆有琅琅书声,奋笔疾书者。

我们重。

202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

202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壶知道为您带来的10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篇一【教学过程】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介绍诗人: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

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

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

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5、下面光看题目意思:宿:过夜。

新市:地名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

要求: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一、二句:a.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深:深远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一径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

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板书:树头理解:树头:树枝头。

未:没有。

阴:树荫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

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翻译

《论语》①十二章1.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学而⑦》〕注释:①《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它以语录体、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②子:先生,指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邑(yì)〔现山东曲阜〕人。

③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时,按时。

④不亦说〔yuè〕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

乎,语气词。

说,通“悦”,愉快。

⑤愠〔yùn〕:生气,发怒。

⑥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⑦学而:和下文的“雍也”“述而”等都是《论语》的篇名。

篇名只是从各篇第一则语录中摘取两三个字而来,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又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①曰:“吾②日③三省④吾身:为⑤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⑤乎?传⑦不习乎?”〔《学而》〕注释:①曾(Zēng)子:即曾参(shēn)〔前505-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一说山东平邑〕人。

孔子的学生。

②吾:人称代词,我。

③日,每天。

④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省,自我检查,反省。

⑤为,替。

⑥信:真诚,老实。

⑦传〔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老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3.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⑥矩⑦。

”〔《为政》〕注释:①十有〔yòu〕五:指15岁。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一)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一)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论语》课时练(一)1、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2、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②吾日三省吾身三省: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④温故而知新新:⑤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斯:舍:⑦曲肱而枕之肱:⑧博学而笃志笃:3、根据原文默写填空。

(1),不亦乐乎?(2),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3)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4)子曰:“,可以为师矣。

”(5),思而不学则殆。

(6)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

(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论语>十二章》)(8)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9)博学而笃志,,仁在其中矣。

(10),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12),匹夫不可夺志也。

(1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十二章》)(14)不义而富且贵,。

(《论语》)4、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记录的是被尊称为“圣人”的孔子的言行,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B.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

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

C.《论语》中有很多章节讲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

D.“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圣人认为古稀之年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道德修养将达到最高境界。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古诗词的意象内涵丰富,如“月亮”常代表思念,“鸿雁”可抒发乡愁。

部编新教材七上文言文对比阅读(附答案)

部编新教材七上文言文对比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练习(一)〖甲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真的)然。

1.解释下列加点词。

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讲论(讨论)差.可拟.(大体)(相比)因(趁,乘)竞走..取之(争相)(跑)2.翻译下列句子: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把它比作柳絮随风飘舞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看见路旁李树结了很多李子压得树枝都弯折了3.甲文中的谢太傅给你何种印象?同样是少有才名,谢道韫与王戎有何区别?谢太傅:温和敦厚开明民主,注重后辈的教育,有方法,诗礼传家。

谢道韫:诗礼传家,书香门第之才女,聪颖优雅而有创意。

王戎:聪颖,善于思考,逻辑推断能力强,有主见。

(二)〖甲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文〗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的兄瑾之长子也。

恪父瑾面长似驴。

翌日(第二天),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

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

”因听与笔。

恪续其下曰:“之驴。

”举座欢笑。

权乃以驴赐恪。

1.解释下列加点词:期.日中(约定)太丘舍去..(舍弃)(离开)去后乃.至(才)尊君在不.(通“否”)使.人牵一驴入(派,让)举.座欢笑(全,整个)2.翻译下列句子: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不是人啊!与人相约一道出行,却扔下别人自己先走了。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的朋友感到很惭愧,就下车来拉元方的手(想要道歉),元方头也不回地进门去了。

七年级上册论语12章的意思

七年级上册论语12章的意思

七年级上册论语12章的意思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 字词解释。

- 时:按时。

- 习:复习、温习。

- 说(yuè):通“悦”,愉快。

- 朋:志同道合的人。

- 愠(yùn):生气,恼怒。

2. 句子翻译。

-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3. 思想内涵。

- 这三句话分别从学习方法、学习乐趣和个人修养三个方面阐述。

“学而时习之”强调复习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新知识后及时复习巩固,能加深理解,从而产生愉悦感。

“有朋自远方来”体现了志同道合者相聚交流学问的快乐,也反映出学习是一个需要交流互动的过程。

“人不知而不愠”则是在说当自己的才华、品德不被他人理解时,不应生气,要保持君子般的豁达胸怀。

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 字词解释。

- 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表示多次,不是确指。

-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 信:诚信。

- 传(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

2. 句子翻译。

-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3. 思想内涵。

- 这体现了儒家倡导的自我反省精神。

在为人处世方面,要对他人忠诚,在交友时要讲诚信,在学习上要对老师传授的知识及时温习。

这种自省是提高个人品德修养和学问的重要途径,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发现不足并加以改进。

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 字词解释。

- 有(yòu):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都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都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 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 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不是排斥“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而是排斥“不义”。坚持义,则心胸坦荡。
文本释义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
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文化巨人, 而《论语》是一本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经典……
关于孔子
卡尔维诺《我为什么读经典》中:经典作 品是那些你经常听人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 “我正在读”的书。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 之风的开创者,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 重大贡献。被誉为“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其思想对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也有着 深远的影响。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 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 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 是有才德的人吗?”
思考探究 你觉得学习快乐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师傅领进门 修行靠个人
鸟数飞也 反复练习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学习不仅要传承, 更重要的是创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小结
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 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缺点和优点的人,也往往是善 于向他人学习的人。
无论什么环境,无论什么人,都可从中得到提高。
文本释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①[川上]河边。川,河流。 ②[逝者如斯夫(fú),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 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 气词,用于语末,表示感叹。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文言文基础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文言文基础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基础阅读训练题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1.《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经典著作之一。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亦说乎(2)传不习乎(3)学而不思则罔(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请列举孔子在学习方法上的一个观点,并谈谈你的体会。

4.请写出两个出自甲文的成语。

5.颜回在陋巷,别人忍受不了的“忧苦”是什么?颜回“不改其乐”的“乐”又是什么?这种情操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示?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②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③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⑤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⑥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打卡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打卡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打卡练——Day1 七上《咏雪》姓名:班级/日期:错题数:咏雪《世说新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词语解释(1)内集:(2)文义:(3)俄而:(4)骤:(5)差可拟:(6)因.风:2.古今异义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今义:3.特殊句式(1)白雪纷纷何所似?句(2)撒盐空中差可拟。

句和句(3)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句4.重点句子翻译(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译文:(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译文:(3)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文:(4)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文:5.中心概括描写谢家小辈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现其家庭生活的情趣,表现了谢道韫的和。

6.问题探究(1)谢朗和谢道韫两人的“解”,哪一个更好呢?请亮出你的观点,并说说你的理由。

(2)[同出处·世说新语]《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行》两文在内容与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打卡练——Day2 七上《陈太丘与友期行》姓名:班级/日期:错题数: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③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⑤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词语解释(1)期行:(2)日中:(3)舍去:(4)尊君:(5)家君:(6)下车引.之:(7)元方入门不顾.:2.通假字尊君在不.:3.特殊句式待君久不至,已去。

句4.重点句子翻译(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译文:(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译文:(3)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解释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解释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解释
这句话是孔子在河边说的,意思是: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和思考,他认为时间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同时,这句话也表达了孔子对于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他认为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我们只能顺应自然,适应自然的变化和规律。

这句话充满了哲学思考和人生智慧,对于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有很大的启示和影响。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原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
子于河岸曰:
“倒台了的势力就象是“斯”一般聚拢的那一撮[在顶层人士散了后剩余的][下层势力][纠集为]恍若“夫”那种[合并为]一体的[那般的][而实际上却还没能…够得‟上的]团体;——是不肯舍弃[缅怀憧憬着]再次[象昔日一般一起陪伴着]登顶雄为一方“昼”、“夜”[之尊主][的那种辉煌地位][之荣光]的希翼诶。


——就是:
食髓知味,要放怀——难啦。

欲望与现实,困啊——!困兽犹搏。

——这也算一种“有条件也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啦。

众皆勉强同意译为的“时光易逝,如滔滔江水”之说可以休诶!
——附原文全文:
《论语》
子罕第九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子曰:“麻冕,礼也。

今也纯,俭,吾从众。

拜下,礼也。

今拜乎上,泰也。

虽违众,吾从下。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

”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遂欲从之,末由也已。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

病闲,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

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

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温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子欲居九夷。

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子曰:“后生可畏。

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

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衣敝韫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祈不求,何用不臧。

”子路终身诵之。

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

岂不尔思,是室远而。

子曰:“未之思也。

夫何远之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