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
高二语文《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
高二语文《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庄公寤生。
寤,通“牾”,倒着。
2.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3.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5.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6.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7.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通“昵”,亲近。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
9.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0.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通“悌”。
1.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的意思。
2.若阙地及泉。
阙,通“掘”,挖。
3.永锡尔类。
锡,通“赐”。
(二)词类活用.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爱共叔段,欲立之。
立,使动用法,使……立。
3.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4.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名词作动词,符合义。
5.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6.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名词,恭敬地送给。
7.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名词,吃东西。
8.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三)省略句、判断句.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2.制,岩邑也。
(四)状语后置句.郑武公娶于申。
2.亟请于武公。
3.有献于公。
(五)宾语前置句.姜氏何厌之有?姜氏有什么满足?2.敢问何谓也?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六)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谓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
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七)重点翻译句.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3.不义不暱,厚将崩。
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5.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6.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7.段不弟,故不言弟。
(八)多义词.于(1)郑武公娶于申介词,从。
(2)亟请于武公。
介词,向。
(3)遂寘姜氏于城颖。
介词,在。
(4)段入于鄢。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
2.焉(1)虢叔死焉。
兼词,于之,在那里。
(2)姜氏欲之,焉辟害。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
• (五)状语后置句 • ①郑武公娶于申(介词短语‚ 于申‛作状语,放在了动词‚ 娶‛后) • ②亟请于武公(介词短语‚于 武公‛作状语,放在了动词‚ 请‛后)
• (六)宾语前置句 • ①姜氏何厌之有 • (宾语‚何厌‛放在了动词‚有‛之前,‚之 ‛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 ②敢问何谓也 • (宾语‚何‛放在了动词‚谓‛之前) • ③君何患焉 • (宾语‚何‛放在了动词‚患‛之前) • ④其是之谓乎 • (宾语‚之‛放在了动词‚谓‛之前)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
• (一)通假字 • 1.庄公寤生。 • 寤,通‚牾‛,倒着。 • 2.佗邑唯命。 •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 的。 • 3.谓之京城大叔。 • 大,通‚太‛。 •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 参,通‚三‛。
• 5.姜氏欲之,焉辟害。 • 辟,通‚避‛。 • 6.姜氏何厌之有? • 厌,通‚餍‛,满足。 • 7.不义不暱,厚将崩。 • 暱,通‚昵‛,亲近。 •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 帅,通‚率‛,率领。 • 9.无庸,将自及。 • 庸,通‚用‛。
• (七)成语
• 1.多行不义必自毙 • 谓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 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 • • • • • • •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八)多义词 1.于 (1)郑武公娶于申 介词,从。 (2)亟请于武公。 介词,向。 (3)遂寘姜氏于城颖。 介词,在。 (4)段入于鄢。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
• (2)不如早为之所。 • 动词,安排。
• (3)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 动词,作为。
•国 都 邑 鄙
• 国,国家。周代诸侯的领地称‚国‛。如本 文:‚国不堪贰。‛诸侯国的首都也称 ‚国‛,如本文:‚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 都,‚国‛内的大城市,但比国都小;‚都‛ 的大小不一。如本文:‚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中,五之一;小,九之一。‛用作动词,指 建都。如杨雄《解嘲》:‚都与洛阳。‛因 此汉以后京城也称为‚京都‛‚首都‛。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庄公寤生。
寤,通“牾”,倒着。
2.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3.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5.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6.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7.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通“昵”,亲近。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
9.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10.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通“悌”。
11.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的意思。
12.若阙地及泉。
阙,通“掘”,挖。
13.永锡尔类。
锡,通“赐”。
(二)词类活用1.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爱共叔段,欲立之。
立,使动用法,使……立。
3.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4.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名词作动词,符合道义。
5.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6.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名词,恭敬地送给。
7.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名词,吃东西。
8.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三)特殊句式1.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省略句2.制,岩邑也。
判断句3.郑武公娶于申。
状语后置句4.亟请于武公。
状语后置句5.有献于公。
状语后置句6.姜氏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姜氏有什么满足?7.敢问何谓也?宾语前置句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四)成语1.多行不义必自毙谓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
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五)重点翻译句1.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译成:多做不义的事情,必然会自己垮台。
您姑且等着吧。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译成:不久太叔段命令西部和北部两个边邑两属于自己。
3.不义不暱,厚将崩。
译成:对君不义,对兄不亲,势力雄厚也将要垮台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译成:蔓延的野草尚且不易铲除,何况是您受宠的弟弟呢?5.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译成:姜氏走出来赋诗:“大隧道之外,快乐呀多畅快!”6.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庄公寤生。
寤,通“牾”,倒着。
2.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3.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5.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6.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7.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通“昵”,亲近。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
9.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10.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通“悌”。
11.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的意思。
12.若阙地及泉。
阙,通“掘”,挖。
13.永锡尔类。
锡,通“赐”。
(二)词类活用1.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爱共叔段,欲立之。
立,使动用法,使……立。
3.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4.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名词作动词,符合道义。
5.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6.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名词,恭敬地送给。
7.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名词,吃东西。
8.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三)特殊句式1.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省略句2.制,岩邑也。
判断句3.郑武公娶于申。
状语后置句4.亟请于武公。
状语后置句5.有献于公。
状语后置句6.姜氏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姜氏有什么满足?7.敢问何谓也?宾语前置句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四)成语1.多行不义必自毙谓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
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五)重点翻译句1.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译成:多做不义的事情,必然会自己垮台。
您姑且等着吧。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译成:不久太叔段命令西部和北部两个边邑两属于自己。
3.不义不暱,厚将崩。
译成:对君不义,对兄不亲,势力雄厚也将要垮台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译成:蔓延的野草尚且不易铲除,何况是您受宠的弟弟呢?5.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中记载了郑国内部的权力斗争,以及郑伯克段于鄢的事件。
这一事件发生在公元前475年。
以下是我对郑伯克段于鄢事件的知识点归纳:1.事件发生背景:郑国内部权力斗争激烈,郑武公因为信任鄢人而连续任用鄢人,引起了郑国内部其他大臣的不满。
2.伯克段的身份:伯克段是郑国大夫的称号,是贵族间官职的一种。
伯克段是郑武公的庶兄,也是郑国的重要大臣之一3.鄢国:鄢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小国,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濮阳市一带。
郑武公因为喜欢鄢国人,任用了很多来自鄢国的官员。
4.郑伯克段的政治野心:伯克段在郑国内部力量斗争中展示了他的政治野心,他试图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争取更多的权力和地位。
6.伯克段的行动:伯克段通过收买郑国内一些大臣,影响郑武公的决策,并通过掌握军队的力量来威胁其他的贵族。
7.鄢国的争议:伯克段大量任用来自鄢国的官员,这引发了其他贵族的不满。
其他官员认为鄢国人没有忠诚于郑国,他们的任用只会削弱郑国的实力。
8.郑庄公的出现:鄢国的统治者鄢庄公闻讯后,前来郑国探望郑庄公,并向他诉说了鄢国人在郑国的困境。
9.鄢国官员被贬:在郑庄公的指示下,郑国将很多来自鄢国的官员贬到了轻官职位或直接免职,削弱了伯克段的势力。
10.改变权力格局:由于这一事件,郑国内部的权力格局发生了变化。
伯克段的势力受到了削弱,其他贵族获得了更多的权力和地位。
11.郑庄公的派系:郑庄公在事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的派系取得了胜利。
郑庄公最终结束了郑国内部的权力斗争,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12.影响:郑伯克段于鄢的事件对郑国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这一事件,贵族们深刻认识到,国家的利益应该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个人的政治野心和私心。
总结:郑伯克段于鄢的事件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治斗争事件,它揭示了权力之争背后的利益纠葛和政治动机。
这个事件也表明,贵族统治下的国家内部存在着复杂的纷争和权力斗争,也凸显了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注释、翻译、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郑伯克段于鄢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须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颖,而誓之白:“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
”【注释】(1)选自《左传·隐公元年》。
郑伯,指郑庄公。
郑属伯爵,所以称郑伯。
郑,春秋时国名,姬姓,在现在河南省新郑县一带。
克,战胜。
段,郑庄公之弟。
鄢(yān),郑地名,在现在河南省鄢陵县境内。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庄公寤生。
寤,通“牾”,倒着。
2.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3.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5.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6.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知足。
7.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通“昵”,靠近。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
9.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10.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通“悌”。
11.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置”,安置,那个地址是“放逐”的意思。
12.若阙地及泉。
阙,通“掘”,挖。
13.永锡尔类。
锡,通“赐”。
(二)词类活用1.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爱共叔段,欲立之。
立,使动用法,使……立。
3.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4.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名词作动词,符合道义。
5.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6.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名词,恭顺地送给。
7.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名词,吃东西。
8.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三)特殊句式1.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省略句2.制,岩邑也。
判定句3.郑武公娶于申。
状语后置句4.亟请于武公。
状语后置句5.有献于公。
状语后置句6.姜氏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姜氏有什么知足?7.敢问何谓也?宾语前置句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四)成语1.多行不义必自毙谓坏事干多了,必然自取衰亡。
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五)重点翻译句1.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译成:多做不义的情形,必然会自己塌台。
您姑且等着吧。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译成:不久太叔段命令西部和北部两个边邑两属于自己。
3.不义不暱,厚将崩。
译成:对君不义,对兄不亲,势力雄厚也将要塌台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译成:蔓延的野草尚且不易铲除,何况是您受宠的弟弟呢?5.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译成:姜氏走出来赋诗:“大隧道之外,欢乐呀多畅快!”6.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王力古代汉语重点文章笔记
一、郑伯克段于鄢古今字:1、”大太:2、辟避;3、厭饜:4、”(今仍作“舍”)舍捨:5、”嘗嚐:(今皆简化为“尝”6、”佗他:异体字:”暱昵:词类活用(一)使动用法 1、2其他此类活用名词用于动词1819本义和引申义1、邑:、、“大叔又2、都:本义,大邑。
、国都小的都。
3、鄙:、引申出质朴,浅陋、轻视等意义。
4、毙:”后来表示死,“斃”后起字,今“毙”枪毙。
5、及:6、啟;简化“启”应。
古今词义不同1、国;1)都指国家,但含义不同。
周代的国指诸侯的封地,西汉的国指王侯的封邑。
2)2、城:1)城墙。
2)现在指城市、城区。
用如动词指修筑城墙。
课文中的“都城”3、乘:1)在利用车马等代替步行的意义上古今基本相同。
2)4、完:1)在完整、完全的意义上古今相同,用如动词是完整,因而有修缮的意思。
本文“大。
、‘完了’是古代所没有。
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做宾语: 12、(冒昧地问一声,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宾语用代词“之”复指 3(姜氏有什么满足)4(大概说的是这种情况吧)其他句式双宾结构 1、无生民心。
234语法1、诸:2、请:1)请你做某事 23、敢:1)助动词,有胆量,为何谓也”二、齐桓公伐楚古今字:1、共供:2、女汝:”复音词1、夹辅本义和引申义;1、缩:本义,用绳子捆起来。
2、妥:本义,安稳,安定。
后引申为安,安抚。
3、次:文献中有两种意义,一是次第,次序。
作动词为按次序排列。
引申为次第在后的,等级较差的。
| 。
引申为外出旅行停留。
语法;之: 1)放在定语和名词之间。
“”2)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 在一个分句的主谓间用,表示语意未完。
b. 充当主语和谓语结构之间用“之”宾语前置;用指示代词“是”作宾语 5、寡人是征 6用代词‘是’复制提前的宾语,起强调 7介词“以”的宾语 8三、齐晋鞌之战古今字:9、陈阵:10、辟避:11、絓掛:12、奉捧:异体字:1、2、”3、4、5、”复音词1、败绩词类活用(一)使动用法3、”免(二)意动用法1、”难其他此类活用 16、介,甲衣。
【大学语文 精】郑伯克段于鄢复习点
旗开得胜《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 庄公寤生。
寤,通“牾”,倒着。
2. 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3. 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4.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5. 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6. 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7.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
8. 若阙地及泉。
阙,通“掘”,挖。
9. 永锡尔类。
锡,通“赐”。
(二)词类活用1. 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 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3. 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4. 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三)省略句、判断句1. 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2. 制,岩邑也。
蔓,难图也。
3.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颍考叔,纯孝也。
(四)状语后置句1. 郑武公娶于申。
1旗开得胜2. 亟请于武公。
“于武公”为后置状语(五)宾语前置句1. 姜氏何厌之有?姜氏有什么满足?2. 敢问何谓也?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3.对曰:“君何患焉?”疑问代词“何”作为动词“患”的宾语,前置4. 其是之谓乎!“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即“其谓是乎”(六)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谓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
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七)重点翻译句1.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2.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3. 不义不昵,厚将崩。
4.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5.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6.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7. 公赐之食,食舍肉。
(八)多义词1. 于(1)郑武公娶于申介词,从。
(2)亟请于武公。
介词,向。
(3)遂置姜氏于城颖。
介词,在。
(4)段入于鄢。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
2. 焉(1)虢叔死焉。
兼词,于之,在那里。
1旗开得胜(2)姜氏欲之,焉辟害。
疑问代词,怎么。
(3)君何患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3. 克(1)郑伯克段于鄢。
高二语文《郑伯克段于鄢》知识学习总结要点归纳
高二语文《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庄公寤生。
寤,通“牾”,倒着。
2.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3.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5.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6.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7.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通“昵”,亲近。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
9.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0.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通“悌”。
1.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的意思。
2.若阙地及泉。
阙,通“掘”,挖。
3.永锡尔类。
锡,通“赐”。
(二)词类活用.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爱共叔段,欲立之。
立,使动用法,使……立。
3.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4.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名词作动词,符合义。
5.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6.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名词,恭敬地送给。
7.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名词,吃东西。
8.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三)省略句、判断句.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2.制,岩邑也。
(四)状语后置句.郑武公娶于申。
2.亟请于武公。
3.有献于公。
(五)宾语前置句.姜氏何厌之有?姜氏有什么满足?2.敢问何谓也?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六)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谓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
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七)重点翻译句.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3.不义不暱,厚将崩。
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5.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6.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7.段不弟,故不言弟。
(八)多义词.于(1)郑武公娶于申介词,从。
(2)亟请于武公。
介词,向。
(3)遂寘姜氏于城颖。
介词,在。
(4)段入于鄢。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
2.焉(1)虢叔死焉。
兼词,于之,在那里。
(2)姜氏欲之,焉辟害。
郑伯克段于-知识点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庄公寤生。
寤,通“牾”,倒着。
2.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3.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5.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6.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7.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通“昵”,亲近。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
9.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10.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通“悌”。
11.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的意思。
12.若阙地及泉。
阙,通“掘”,挖。
13.永锡尔类。
锡,通“赐”。
(二)词类活用1.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爱共叔段,欲立之。
立,使动用法,使……立。
3.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4.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名词作动词,符合道义。
5.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6.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名词,恭敬地送给。
7.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名词,吃东西。
8.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三)特殊句式1.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省略句2.制,岩邑也。
判断句3.郑武公娶于申。
状语后置句4.亟请于武公。
状语后置句5.有献于公。
状语后置句6.姜氏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姜氏有什么满足?7.敢问何谓也?宾语前置句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四)成语1.多行不义必自毙谓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
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五)重点翻译句1.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译成:多做不义的事情,必然会自己垮台。
您姑且等着吧。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译成:不久太叔段命令西部和北部两个边邑两属于自己。
3.不义不暱,厚将崩。
译成:对君不义,对兄不亲,势力雄厚也将要垮台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译成:蔓延的野草尚且不易铲除,何况是您受宠的弟弟呢?5.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译成:姜氏走出来赋诗:“大隧道之外,快乐呀多畅快!”6.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知识学习】高二语文《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
高二语文《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庄公寤生。
寤,通“牾”,倒着。
2.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3.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5.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6.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7.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通“昵”,亲近。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
9.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0.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通“悌”。
1.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的意思。
2.若阙地及泉。
阙,通“掘”,挖。
3.永锡尔类。
锡,通“赐”。
(二)词类活用.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爱共叔段,欲立之。
立,使动用法,使……立。
3.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4.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名词作动词,符合义。
5.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6.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名词,恭敬地送给。
7.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名词,吃东西。
8.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三)省略句、判断句.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2.制,岩邑也。
(四)状语后置句.郑武公娶于申。
2.亟请于武公。
3.有献于公。
(五)宾语前置句.姜氏何厌之有?姜氏有什么满足?2.敢问何谓也?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六)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谓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
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七)重点翻译句.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3.不义不暱,厚将崩。
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5.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6.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7.段不弟,故不言弟。
(八)多义词.于(1)郑武公娶于申介词,从。
(2)亟请于武公。
介词,向。
(3)遂寘姜氏于城颖。
介词,在。
(4)段入于鄢。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
2.焉(1)虢叔死焉。
兼词,于之,在那里。
(2)姜氏欲之,焉辟害。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总结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总结一、文学常识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2.《左传》起自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3.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4.左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人,世代为史官,依孔子的《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
5.《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
6.春秋笔法:一字寓褒贬7.春秋时有五等爵:公、侯伯、子、男。
止于晚清。
二、重点字词1.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岩:险要)2.君将不堪。
(堪:忍受,经得起)3.姜氏何厌之有? (厌,满足)4.不义不昵,厚将崩。
(昵:亲近;厚:土地扩大)(不行仁义就不会有人亲近,地方再大也会崩溃)5.爱其母,施及庄公。
(施:扩展,推广)6.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匮:尽,竭尽。
锡:通“赐”,给予) (孝子德行无穷,永久能影响同类。
)三、通假字1.庄公寤生。
寤:通“悟”,倒着。
2.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3.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4.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5.姜氏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6.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7.段不弟,故不言弟弟,通“悌”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
9.若阙地及泉。
阙:通“掘”,挖。
10.永锡尔类。
锡:通“赐”。
四、词类活用1.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3.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4.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五、宾语前置1.姜氏何厌之有? 译文:姜氏有什么满足?2.敢问何谓也?译文: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3.对曰:“君何患焉?”疑问代词“何”作为动词“患”的宾语,前置4.其是之谓乎! “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即“其谓是乎”六、古今异义词1.都城过百雉。
古义:城邑的城墙,两个词。
今义:京城,京都。
2.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高二语文《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
高二语文《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庄公寤生。
寤,通“牾”,倒着。
2.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3.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5.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6.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7.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通“昵”,亲近。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
9.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0.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通“悌”。
1.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的意思。
2.若阙地及泉。
阙,通“掘”,挖。
3.永锡尔类。
锡,通“赐”。
(二)词类活用.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爱共叔段,欲立之。
立,使动用法,使……立。
3.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4.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名词作动词,符合义。
5.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6.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名词,恭敬地送给。
7.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名词,吃东西。
8.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三)省略句、判断句.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2.制,岩邑也。
(四)状语后置句.郑武公娶于申。
2.亟请于武公。
3.有献于公。
(五)宾语前置句.姜氏何厌之有?姜氏有什么满足?2.敢问何谓也?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六)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谓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
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七)重点翻译句.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3.不义不暱,厚将崩。
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5.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6.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7.段不弟,故不言弟。
(八)多义词.于(1)郑武公娶于申介词,从。
(2)亟请于武公。
介词,向。
(3)遂寘姜氏于城颖。
介词,在。
(4)段入于鄢。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
2.焉(1)虢叔死焉。
兼词,于之,在那里。
(2)姜氏欲之,焉辟害。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注释、翻译、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郑伯克段于鄢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须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颖,而誓之白:“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
”【注释】(1)选自《左传·隐公元年》。
郑伯,指郑庄公。
郑属伯爵,所以称郑伯。
郑,春秋时国名,姬姓,在现在河南省新郑县一带。
克,战胜。
段,郑庄公之弟。
鄢(yān),郑地名,在现在河南省鄢陵县境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 庄公寤生。
寤,通“牾”,倒着。
2. 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3. 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4.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5. 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6. 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7. 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通“昵”,亲近。
8.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
9. 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10. 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通“悌”。
11. 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的意思。
12. 若阙地及泉。
阙,通“掘”,挖。
13. 永锡尔类。
锡,通“赐”。
(二)词类活用
1. 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 爱共叔段,欲立之。
立,使动用法,使……立。
3. 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4. 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名词作动词,符合义。
5. 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6. 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名词,进献的东西。
7. 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名词,吃东西。
8. 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三)省略句、判断句
1. 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2. 制,岩邑也。
蔓,难图也。
3.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颍考叔,纯孝也。
(四)状语后置句
1. 郑武公娶于申。
2. 亟请于武公。
“于武公”为后置状语
(五)宾语前置句
1. 姜氏何厌之有?姜氏有什么满足?
2. 敢问何谓也?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
3.对曰:“君何患焉?”疑问代词“何”作为动词“患”的宾语,前置
4. 其是之谓乎!“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即“其谓是乎”
(六)成语
多行不义必自毙谓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
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七)重点翻译句
1.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2.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3. 不义不暱,厚将崩。
4.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5.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
6.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7. 段不弟,故不言弟。
8. 公赐之食,食舍肉。
(八)多义词
1. 于
(1)郑武公娶于申介词,从。
(2)亟请于武公。
介词,向。
(3)遂寘姜氏于城颖。
介词,在。
(4)段入于鄢。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
2. 焉
(1)虢叔死焉。
兼词,于之,在那里。
(2)姜氏欲之,焉辟害。
疑问代词,怎么。
(3)君何患焉?句末语气词,呢。
3. 克
(1)郑伯克段于鄢。
动词,战胜。
(2)克勤克俭。
动词,能够。
4. 为
(1)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介词,替,给。
(2)不如早为之所。
动词,安排。
(3)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动词,作为。
(九)异义词
1. 都城过百雉。
古义:城邑的城墙,两个词。
今义:京城,京都。
2.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古义:把……当作。
今义: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