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两课时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两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
该课文位于教材的第四章第一节,主要讲述了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聪明才智,最终找到了青蛙妈妈。
课文通过生动的故事,描绘了小蝌蚪的成长过程,以及自然界中动物间的亲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以及动物间的亲情。
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生字词,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挂图、生字卡片、PPT课件。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大自然中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中的生物,激发学习兴趣。
(1)让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片中的动物。
(2)引出本节课主题:《小蝌蚪找妈妈》。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老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讲解生字词。
(3)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3. 例题讲解:(1)出示例题,让学生尝试回答。
(2)老师讲解答案,引导学生理解。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2)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1)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加深理解。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小蝌蚪找妈妈》2. 生字词:青蛙、尾巴、长、绿、叫、妈妈、快乐3. 课文大意: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最终找到了青蛙妈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①小蝌蚪为什么找不到妈妈?②小蝌蚪找到了谁?(2)用本节课所学生字词,编写一个小故事。
2. 答案:(1)①因为小蝌蚪还小,不认识妈妈。
②小蝌蚪找到了青蛙妈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了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关爱动物的情感。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与反思学习目标第二课时1.在阅读中理解动词“迎、追〞,了解表示颜色的词语“碧绿、雪白〞的意思和构词结构。
2.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个性的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3.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知道小蝌蚪的生长过程,思维有所开拓,口语有所开展。
重点、难点以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来领悟课文的涵。
教学流程一、儿歌引入,复习巩固。
〔学生跟教师边作边唱儿歌〕小蝌蚪,大脑袋,长尾巴,游呀游,找妈妈;小青蛙,绿衣裳,白肚皮,大眼睛,呱呱呱,捉害虫,顶呱呱;小蝌蚪,小青蛙,是一家。
师:你们看,那边又游来了一群小蝌蚪。
〔大屏幕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蝌蚪简笔画〕师:这群小蝌蚪的身上都写着他们的名字呢。
小朋友们,一起大声地叫一叫他们吧。
生齐读师:小朋友们的记性可真好,读得真好听。
小蝌蚪还想再听听你们的声音。
教师想请一个小朋友来读一读。
指名二生来读,表扬、奖一朵大红花。
二、学习“小蝌蚪样子〞的局部。
师:小蝌蚪们可快乐了。
他们非常感小朋友们。
小蝌蚪可想和你们成为好朋友了。
小朋友们,愿意吗?生:愿意师:你们看,池塘里,水草边,生活着一群活泼得意的小蝌蚪。
〔出示课件: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
〕师:小蝌蚪长什么样呢?小朋友们能从课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吗?生找,划线。
师: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小蝌蚪?根据你的想法来读一读。
指名读,奖大红花。
三、学习“青蛙妈妈样子〞的局部。
师:多么得意、快乐的小蝌蚪啊!可是小朋友们知道吗?小蝌蚪也有不快乐的时候。
因为他们一出生就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你知道他们的妈妈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吗?请小朋友们到文中找一找有关的句子来告诉小蝌蚪。
生找,再指名说。
〔大屏幕出示句子: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边贴大青蛙的图片。
〕师:教师这有一青蛙妈妈的照片。
如果你们是小蝌蚪,妈妈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呀?指名说、圈出“碧绿,雪白,大〞。
师:你还见过碧绿的什么?“雪白〞是怎样的白?那么,像金子一样的黄?像火一样的红?像天一样的蓝?生齐答。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两课时分开1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课时安排本教学设计将《小蝌蚪找妈妈》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节课主要介绍故事情节并引导学生思考,第二节课则围绕故事展开多种活动,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学习成果的巩固。
课时安排如下:第一节课•时间:40分钟•目标:通过观看《小蝌蚪找妈妈》动画片,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及主要角色,并展开相关讨论。
第二节课•时间:40分钟•目标:通过游戏、绘本阅读和手工制作等活动,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并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第一节课教学设计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小动画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小蝌蚪找妈妈》的兴趣。
观看动画片(20分钟)•教师放映《小蝌蚪找妈妈》动画片,并提醒学生观察各个角色在故事中扮演的角色及其特点。
默写故事内容(10分钟)•学生根据刚才观看的动画片,默写《小蝌蚪找妈妈》的基本故事情节。
讨论与分享(5分钟)•学生相互讨论并分享自己默写的故事情节,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对于故事中的主题进行思考。
第一节课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观看动画片的方式引入故事和角色,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并通过默写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动画片的理解程度良好,但默写阶段部分学生表现出了一定的困难。
考虑到下节课的活动设计,可以适当增加对故事情节的复述练习,提高学生记忆和表达能力。
第二节课教学设计复述故事情节(10分钟)•学生自由复述故事情节,教师适时进行点评并进行必要的补充说明。
绘本阅读(10分钟)•教师用绘本讲解和展示《小蝌蚪找妈妈》的主要情节,并引导学生一起朗读。
团队拼图游戏(15分钟)•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幅拼图,学生需要根据绘本情节进行拼图,通过合作完成拼图任务。
手工制作(15分钟)•学生利用纸板、彩纸等材料,制作蝌蚪和其他动物的手工作品,鼓励创意和表达。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学习内容,学生进行感想和反思的分享。
第二节课反思本节课通过复述、绘本阅读、团队拼图游戏和手工制作等多种活动,加深学生对《小蝌蚪找妈妈》的理解和记忆,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造力。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案第二教时一、口语训练二、导入新课1.鼓励学生用不同形式展示上节课的学习成果。
〔如:读生字说说记字好方法;读课文说出小蝌蚪的样子;展示自己所画的小蝌蚪在池塘里游的图画;唱上节课教的儿歌等等〕2.我们已经知道了小蝌蚪可爱的样儿,那这节课,你们还想知道什么?三、探究新知〔一〕学生质疑,构建问题情景。
这节课就围绕这些学生想知道的问题进行学习、研究。
〔二〕围绕问题,探究学习学生想先深入了解哪个问题,就先学习哪一局部。
问题1: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怎么样?1.自由朗读2.3.4小节,先把所有写小蝌蚪妈妈样子的词句用横线划出来。
再四人小组内交流,看看是否找对找全。
讨论一下怎样连起来说说青蛙的样儿? 2.小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价。
3.研读描写青蛙样儿的句子,感悟披、露、鼓等用词的准确、生动简要交流所搜集的信息,知道青蛙是种有益的动物,我们要保护小蝌蚪和大青蛙,做环保小卫士。
朗读句子,体会青蛙的美,表达大家对青蛙的喜爱之情。
4.学唱歌曲《青蛙妈妈》,记住青蛙特征,积累好词。
〔自编歌曲:大青蛙四条腿,披着绿衣露白肚,鼓眼睛儿宽嘴巴,捉起害虫顶呱呱。
〕5.比照朗读写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特点的话,知道他们的样子不一样,这是小蝌蚪要找妈妈的原因之一、问题2: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呢?1.由读读2.3两节,边读边想,你能自己读懂哪些内容?还有哪些需要请教大家?2.重点理解:〔1〕小蝌蚪为什么突然想到要找妈妈?〔这是小蝌蚪找妈妈的另一个原因。
〕〔2〕小蝌蚪为什么错把乌龟当作自己的妈妈了?〔知道鲤鱼妈妈、乌龟妈妈介绍得不够全面。
〕3.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再现找的过程〔请几位小朋友戴上拇指玩具来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表演中随机理解:迎上去、追上去〕。
4.小蝌蚪最后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齐读第5节,体会见面时的情景。
抓住青蛙妈妈的话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质疑,可引出下一个问题情景,即:问题3: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画面,使学生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2.体会动物的语言、心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人类的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教学重点:感知青蛙的变化。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内容1、小朋友们想听故事吗?今天老师满足你们的愿望!不过听完后请你告诉我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好吗?(观看课文朗读视频)2、谁能简单地说说这个故事?(相机板书课题)3、这就是我们要继续学习的第34课—《小蝌蚪找妈妈》(引读课题)二、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1、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看课件,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的?课文是怎么写的呢?朗读第一自然段。
(指导读出“快活”的语气)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得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
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2、小蝌蚪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妈妈,其中多亏了谁的帮助?(板书:鲤鱼、乌龟)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课文2—5自然段,用横线把小蝌蚪和她们说的话画下来。
①学习第2段引读:小蝌蚪游哇游,正好看见……这时,他们会有什么想法?于是,就——迎上去,问……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主动热情、有礼貌的语气。
(同桌互问互答,师生读等)小蝌蚪从鲤鱼妈妈那打听到自己的妈妈长得有什么特点?于是,小蝌蚪告别了鲤鱼妈妈和小鲤鱼,继续寻找自己的妈妈。
②学习第3段引读:它们游哇游,看见了一只……连忙……叫……为什么小蝌蚪会把乌龟误认成他们的妈妈?它们这时是怎样的心情?(急切)你从哪些词看出很急切?(连忙、追上去)为什么不用“迎上去”而用“追上去”了?看看两张图片,再说一说。
请学生上台与老师合作表演帮助区别理解词语。
指导朗读,读出急切的.语气。
(分组轮读,师生接读等)这一次,小蝌蚪可认错了。
《小蝌蚪找妈妈》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篇
《小蝌蚪找妈妈》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小蝌蚪和青蛙的形态;懂得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乐于助人的好品质;培养学生讲文明、礼貌的习惯;增强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懂得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技能。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头饰。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程序: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新课1.音乐响起,出示“求助信”,教师深情朗读。
2.读完“求助信”,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教师小结: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啊!(贴爱心图)现在,我们就一起去帮小蝌蚪找妈妈吧!(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探索生长过程1.认识小蝌蚪,学习第一自然段。
既然大家要帮助小蝌蚪,就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些朋友吧!⑴课件展示小蝌蚪。
⑵找出描写小蝌蚪样子的自然段,一起读一读。
⑶找出描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动手勾一勾,指名说一说。
⑷展示小蝌蚪外形图①。
2.认识青蛙,学习第四自然段。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大家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青蛙)⑴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⑷自然段,展示青蛙外行图⑤。
3.学习第二—六自然段,探索生长过程。
⑴引导观察小蝌蚪和妈妈长得一点儿也不像。
提问:这是怎么回事呢?引导得出:小蝌蚪长大后就会像青蛙妈妈。
⑵提问:小蝌蚪是怎样一天天长大变成青蛙的?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描写小蝌蚪变化的句子。
⑶学生汇报变化过程,教师进行简单的文字板书。
⑷根据文字板书,找三名学生完成小蝌蚪生长过程的图片②③④的排序。
在师生共同参与下,完成板书设计。
⑸根据板书,集体复述生长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边说边用动作表演,既培养了学生的表演才能,又加深了对小蝌蚪生长过程的印象。
三、观看动画,进行朗读训练1.在大家的帮助下,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他们可高兴啦!可是,他们是怎样找到妈妈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先遇到了谁?2.观看小蝌蚪遇到鲤鱼阿姨的动画片段。
1《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1《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的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三、四自然段,详细讲述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鲤鱼、乌龟,在荷叶上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的生字词,如“鲤鱼”、“乌龟”、“荷叶”等。
2.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课文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体会小蝌蚪的心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文挂图、生字卡片、PPT课件。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小蝌蚪的成长,引入课题。
2. 学习课文: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让学生注意观察课文中的生字词,学习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3. 理解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小蝌蚪的心情。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生字词的用法,让学生造句巩固。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生字词编写句子,进行课堂互动。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2. 生字词:鲤鱼、乌龟、荷叶等。
3. 小蝌蚪找妈妈过程图。
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一段话,描述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心情。
3. 课后阅读:阅读其他关于动物找妈妈的故事,了解动物的成长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巩固。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关于动物成长的故事,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蝌蚪找妈妈”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小蝌蚪找妈妈【第2课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2.“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 “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 “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 吧!””从“迎”字看出了什么? “迎”字可以看出小蝌蚪想急切见到妈妈的 心情。从小蝌蚪称鲤鱼为阿姨,可以看出小蝌蚪 非常的懂礼貌。
拓展: 请你仿写一个拟人句。 _示__例__:__向__日__葵__不__断__地__面__向__太__阳__公__公__做__运__动__。___________
课文主旨
本文是一篇童话,讲了一群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 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跟着妈妈一起捉害 虫的故事,告诉了我们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 含了从小要学会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课文主旨
本文是一篇童话,讲了一群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 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跟着妈妈一起捉害 虫的故事,告诉了我们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 含了从小要学会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4.“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 妈低头 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 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 蹦到了荷叶上。”从这段中的你能体会到小青蛙的 什么心情?
“游过去、叫着”可以看出小蝌蚪找到妈妈后 的愉快心情。“笑着说”突出了青蛙妈妈对小蝌蚪 的喜爱之情。
“是啊,可是这山太高了,我上不去。” “这石阶你能跳上去吗?”松鼠说着,跳上了一个台阶。 “这有什么难的!”青蛙跟着也跳了上去。 “再跳一下!” 青蛙又上了一个台阶。 “好!你一定能看到大海。”松鼠说。就这样,青蛙跟着 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累了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喝点山 泉水。不知不觉,它们已经跳完了石阶,到达了山顶。 啊!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
其实,不是八仙没来,只是八仙觉得青蛙也就是在人间为老 百姓吃虫子除害的,上天干什么呢,就把青蛙留在那里,虫子也 不敢来了,此地也太平。
课文《小蝌蚪找妈妈》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课文《小蝌蚪找妈妈》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小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点及青蛙的成长过程。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学习汇报1、我会认:认读上节课学习的生字。
(先在小组内汇报,然后指名汇报。
)2、我会读:正确地朗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1、读课文,了解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点。
小组学习活动:(1)将描写青蛙和小蝌蚪外形特点的词句混在一起,请学生认读。
(2)观察并发现这些词句与什么有关,接着按照一定的顺序重新整理、排列这些句子。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小蝌蚪和青蛙外形特点的句子。
2、看动画,给动画配音,了解小蝌蚪怎样找妈妈。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交流(先小组内交流,再指名交流。
)(3)汇报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4)小组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4、小组学习活动我会摆。
让学生将3张小图按照青蛙的.成长过程重新排列,然后说一说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
5、谈一谈:你喜欢小蝌蚪和它的妈妈吗?为什么?6、朗读全文。
三、拓展学生将课前搜集的有关青蛙的资料进行交流。
2、课文《小蝌蚪找妈妈》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一、齐读课题。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4课——(小蝌蚪找妈妈)。
二、复习生字词(开火车、齐读)。
1、同学们,上一节课的生字朋友你们都认识了吗?2、(出示卡片)3、下面,开起火车声音响亮地跟它们打招呼吧。
(开火车读)4、大家一起来吧!(齐读)三、复习第一自然段。
1、小蝌蚪的本事可大了,妈妈一生下它们,它们就离开妈妈自己独立生活,长大。
2、谁能告诉大家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3、师贴图1。
四、整体感知2-6自然段。
1、过渡:多可爱的小蝌蚪啊!它和你们一样,看见别人有妈妈,也想找到自己的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灰、迎、追”三个字,会写“么、变”。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通过学习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躯体发生的变化。
3、树立环保意识,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的动物。
4、体验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教学重点:1、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躯体发生的变化。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区别“迎上去”、“追上去”和“游过去”的不同,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教学过程:一:直截了当导入昨天,我们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让我们随着小蝌蚪一起去找妈妈吧!二:图文结合,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1、读一读,用笔画出写小蝌蚪模样的句子。
2、引读。
3、是啊,小蝌蚪游得多欢乐啊,你能不能欢乐地读一读这段。
指导朗读。
三、读文感悟,了解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过渡:小蝌蚪尽管生活得专门欢乐,然而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
它们多么期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因此,它们决定去找自己的妈妈。
小蝌蚪是如何找的?它遇到了谁?请小朋友快速地朗读第二至六自然段,找一找。
1、学生自读、汇报。
2、品读第二段多媒体出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发觉小蝌蚪的外形变化。
教学“迎”字,看多媒体动画,明白得“迎上去”同桌两人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名读。
表演课文。
3、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段。
4、自读第四、五段。
说说小蝌蚪的躯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小蝌蚪的妈妈长得什么模样?5、出示青蛙的话,用“差不多”说话。
四、总结全文1、多媒体展现小蝌蚪长成青蛙的变化过程。
2、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指导写字六、拓展续编课文:小青蛙捉害虫资料提供者:。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教案适用年级:幼儿园中班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故事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 教育幼儿学会相互帮助、关爱他人。
教学重点:1. 让幼儿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2. 教育幼儿学会相互帮助、关爱他人。
二、教学准备教具准备:1. 小蝌蚪、青蛙、妈妈等角色的玩具或图片。
2. 池塘、荷叶等环境的图片或模型。
3. 小蝌蚪成长过程的图片或视频。
教学环境:1. 教室布置成池塘的场景,增加幼儿的代入感。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故事音频或背景音乐。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热身活动(5分钟)1. 组织幼儿进行“小蝌蚪找朋友”的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游戏中扮演小蝌蚪的经历。
二、故事导入(10分钟)1. 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音频,让幼儿跟随故事情节展开想象。
2.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故事的感受和理解。
三、主题活动(10分钟)1. 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小蝌蚪成长过程的图片或视频,让幼儿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2. 组织幼儿进行“小蝌蚪找妈妈”的角色扮演活动,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故事中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和学会的关爱他人的道理。
2.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上一节课的故事内容和活动。
2.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小蝌蚪成长过程的理解和感悟。
二、主题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蝌蚪找妈妈”的环境布置活动,让幼儿动手参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2. 邀请幼儿扮演小蝌蚪、青蛙、妈妈等角色,进行故事表演,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2.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和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过程。
2.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认读生字卡片,组词、扩词。
2.引导回顾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内容(一)整体阅读,初步了解小蝌蚪的外形变化和找妈妈的过程。
1.学生自主阅读,阅读要求:①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外形的变化。
②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自己标出来。
2.交流展示①小蝌蚪有什么变化?②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二)品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学习第2自然段(1)边读边引导学生领会“捕食”“迎上去”两个词的意思,感悟“迎上去”所表达出小蝌蚪急切、喜悦的心情。
(2)师生或学生间表演一下鲤鱼妈妈捕食和小蝌蚪迎上去的动作,加深理解“捕食、迎上去”。
(3)引导比较鲤鱼妈妈与鲤鱼妈妈所讲的青蛙外形特点——“四条腿,宽嘴巴”。
(2)结合图片,弄清小蝌蚪先长出的是两条后腿。
(4)指导有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读出小蝌蚪问话时天真的语气,鲤鱼妈妈长辈式亲切的语气。
(方式:师范读引导;生读,师点评;分角色朗读)2.学习第3自然段(1)引导学生用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2)小蝌蚪看到乌龟后是怎么做的?体会“迎上去、追上去”的区别(演一演)。
(3)朗读感悟第3自然段(重点体会小蝌蚪的心情)(4)结合图片,弄清小蝌蚪后长出的是两条前腿。
(5)拓展延伸:为什么“四条腿,宽嘴巴”的乌龟不是小蝌蚪的妈妈呢?你明白了什么?4.学习第4至第6自然段(1)自由朗读,第4至第6自然段(2)品析重点词语和句子。
①比较理解“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时的不同心境。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经典的科普小童话,以“小蝌蚪找妈妈”为线索,介绍了蝌蚪成长成青蛙的过程,增长学生科普知识的同时,还可以训练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正确书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进行分角色朗读和讲故事练习。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成长成青蛙的过程,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究之情,教育学生保护益虫。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成长成青蛙的大致过程。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脉络,练习讲故事。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朗读录音。
五.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导入。
师出示谜面,生猜谜底。
师板书:小蝌蚪(二)听朗读录音。
听朗读录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生答师板书:找妈妈。
(三)复习生字词。
1.师出示生字,生读生字。
2.师出示词语,生读词语。
(四)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小蝌蚪长什么样?生答后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2)师:“甩”可以换成什么字,句子意思还不变?生用“甩”说一句话。
(3)再说说小蝌蚪的样子?生齐读第一自然段课文。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小蝌蚪快活地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出示图片)。
师板书:长后退。
师:为什么找妈妈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看图片,说说“迎”是什么意识?鲤鱼说小蝌蚪的妈妈长什么样子?生答后出示图片,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3.学习第3自然段。
(1)又过了几天,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前腿(师板书:长出前腿),又碰到乌龟,他们怎么称呼乌龟?乌龟说他们的妈妈长什么样子?生答师板书:大眼睛,绿衣裳。
(2)指名读小蝌蚪和乌龟说的话,应该怎么读?4.学习第四自然段。
又过了几天,小蝌蚪的尾巴变短了。
(师板书:尾巴变短)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到的青蛙是什么样子?生齐读后回答。
(师板书:雪白的肚皮)。
5.学习第五自然段。
(1)终于找到了妈妈,小蝌蚪的心情怎样?用这种心情读出他们的话。
(2)青蛙让他们怎么做?这时候小蝌蚪的身体又有什么变化?生答师板书:尾巴不见了。
《小蝌蚪找妈妈》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小蝌蚪找妈妈》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教育部审定2017义务教育教科书内容来源: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题:大自然的秘密课时:第2课时,共2课时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设计者:贾盈盈/郑州市惠济区东风路小学目标制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基于识字写字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学习独立识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独立识字。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书写,注意间架结构。
努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基于阅读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3)基于口语交际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听故事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学情分析(1)基于识字与写字书写的五个生字,“顶”的最后一笔是点;“皮”的书写笔顺;“跳”右边的“兆”的笔顺,比较“足”和足字旁的变化;“哪”是左中右结构,重点指导在田字格里的占位,最后一笔“竖”最长。
这都是书写要点。
(2)基于阅读借助文中的图画阅读,能找出描写小蝌蚪身体变化的语句。
(3)基于口语交际借助文中插图和关键词句,按顺序讲清楚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能完整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3.教材分析《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的科学童话,自然活泼地展现了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变化过程,以及生活习性的变化,蕴含了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正确书写生字“哪、顶、睛、皮、跳”,说清楚小蝌蚪成长的过程,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是教学重点,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是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塘、脑”等14个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读准多音字“教”,会写“哪、顶、睛、皮、跳”5个字。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案第二课时:《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根据故事内容画出故事的大概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能够理解并朗读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3. 能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故事情节。
4. 能够通过活动培养观察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并扩展故事内容,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 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学材料。
2. 教师准备小蝌蚪、母蛙、小青蛙等角色立牌。
四、教学过程Step 1: Story Introduction (故事引入)1. 教师展示故事封面,引导学生猜测故事内容。
2. 教师简单介绍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Step 2: Storytelling (故事讲述)1. 教师用拟人化的语言生动地讲述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2. 教师让学生仔细听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Step 3: Story Retelling (故事复述)1. 教师呈现故事板块,让学生组织语言复述故事中的流程。
2. 学生们轮流复述故事的不同部分。
Step 4: Role-play (角色扮演)1. 教师布置角色扮演任务,学生分组进行。
2. 根据故事情节,学生们扮演角色进行对话表演,模仿故事中的语音语调。
Step 5: Character Drawing (人物形象绘画)1. 学生观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2. 学生根据记忆,尝试画出小蝌蚪、母蛙等形象。
3. 学生们可以交流并相互评价绘画作品。
Step 6: Vocabulary and Sentence Practice (词汇与句子练习)1.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2.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关键词汇和句子,并进行操练。
Step 7: Observation Game (观察游戏)1. 教师布置观察游戏,学生观察教师展示的物品并填写观察表格。
2. 学生们根据观察表格进行合作交流,查看答案。
五、教学延伸1. 学生可自行组织角色扮演,创编故事情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舞水小学:刘巧云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1.学会“塘、群、灰、捕、迎、龟、裳、碧、鼓”这9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能联系课文内容辨析“迎上去”“追上去”两个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中句子中的动词如“披”“露”“鼓”。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观察、想象、表达能力。
2.课上通过字、词训练及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三)过程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几个生长阶段的挂图依次排列,让学生明白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了解它们是怎样发生变化的,可把图片带进课堂。
(四)德育渗透:让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二、重点、难点。
(一)重点:
1.复习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二)难点:
1.了解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自身的变化过程。
2.了解“迎上去”“追上去”不同用法。
三、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小蝌蚪长什么样?生活在哪里?谁来说一说?
(二)精读第二段: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
1.出示第二幅图问: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2.问题是:小蝌蚪遇见了谁?它说了些什么?会怎样想?再结合课文阅读,找出有关句子,再读一读。
理解这一段着重领会“长出了两条后腿”“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特征“四条腿”“宽嘴巴”。
(1)结合看图,弄清蝌蚪先长出两条腿的位置。
(2)迎上去:正面主动上前叫“迎”,在这里表示有礼貌,也表示鲤鱼是迎面而来。
3.指导朗读:要读出孩子问话那种天真的语气。
鲤鱼妈妈要读出亲切、长辈式的语气。
过渡语: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以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我们总结一下刚才的学习方法?小蝌蚪先是遇到了谁?怎么说怎么做?我们同桌之间读一读、演一演。
用这样的学习方法继续学习第三段。
(三)学生合作学习第三段。
1.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试着说说学学第三段,先试说图意然后图文对照,读读第三段,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和哪些句子?最后小组讨论,交流意见。
2.体会:“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和位置后急于找妈妈的心情。
3.引申扩展: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错当成自己的妈妈,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去观察、不动脑筋贸然行事是是不行的。
引申出:我们平时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否则就会闹笑话。
4.指导朗读第三段。
要读出小蝌蚪找妈妈那种急切的心情,要读出乌龟和蔼可亲的语气。
5. 投影出示练习题:
小蝌蚪先长出两条________,过了几天,长出两条________,又过了几天,________变短了,成了________。
正确答案:后腿、
前腿、尾巴、青蛙。
(四)学习理解四、五段。
1.小组讨论:通过看图和朗读四、五段,你又学会了什么?小蝌蚪怎样找到妈妈的?它们的妈妈是谁?
2.品析重点词语: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大青蛙的长相:“蹲”、“露”、“披”体会这些词语的准确;小蝌蚪蹦向妈妈的连贯的动作:“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引导学生会用连贯的动词表达做一件事,进行说话训练,为写作打基础。
投影练习:青蛙四条腿,________嘴巴,________一对大眼睛,披着________,露着________。
正确答案:宽、鼓着、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
3.学生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练习朗读。
4.进行思想教育,引申扩展,通过学习第五段,你懂得了什么?(进行保护青蛙的德育教育)
(五)布置作业:给环保部门写一封信:保护青蛙
(六)板书设计:
长出后腿四条腿、宽嘴巴
长出前腿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
尾巴变短→不见绿衣裳、雪白的肚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