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结构面的变形与强度性质

合集下载

结构面的变形与强度性质

结构面的变形与强度性质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结构面的变形和强度性质,合 理设计工程结构以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还需要通 过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手段深入研究结构面变形与强度的相互 作用机理,为工程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PART 04
结构面稳定性评价
稳定性评价方法
极限平衡法
通过计算结构面上的抗滑力与下滑力之比,即安全系数,来评价结构面的稳定性。该方法 简单易行,但忽略了结构面的变形和强度性质的非线性特征。
地质环境
描述工程所在地的地形地 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 水文地质条件等。
结构面发育情况
阐述工程影响范围内结构 面的类型、规模、产状、 组合特征等。
结构面变形与强度性质分析
结构面变形性质
01
分析结构面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特征,如弹性变形、塑性变形、
蠕变等。
结构面强度性质
02
探讨结构面的抗剪强度、抗拉强度、抗压强度等力学性质。
影响因素
结构面的强度性质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岩性、结构面形态、充填物性质、含水状态、温度等。其中, 岩性和结构面形态是影响结构面强度的内在因素,而充填物性质、含水状态和温度等则是外在因素。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结构面强度性质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PART 03法向刚度和 剪切刚度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
分类
根据结构面的成因、形态和物质组成 等特征,可将其分为原生结构面、构 造结构面和次生结构面三类。不同类 别的结构面具有不同的强度性质。
强度测试方法
直接剪切试验
通过模拟结构面上的剪切作用,测定结 构面的抗剪强度。该方法简单易行,但 难以反映结构面的真实受力状态。
拉伸试验
通过拉伸作用测定结构面的抗拉强度。 由于拉伸试验难以实现,因此实际应 用较少。

结构面的力学性质

结构面的力学性质

机械结构面包括轴承、齿轮、 连杆、曲轴等,需要具备足够 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以确 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寿命。
机械结构面的材料选择和加工 精度对其力学性质有着重要影 响,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 择和加工。
交通工具结构面
交通工具结构面是交通工具中承受和传 递载荷的重要部位,其力学性质直接影 响到交通工具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感谢聆听
交通工具结构面的材料选择和构造方 式对其力学性质有着重要影响,需要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优化。
交通工具结构面包括车架、车轮、机翼、机 身等,需要根据不同的受力特点和要求进行 合理的设计和制造,以确保交通工具的安全 可靠。
04
结构面力学性质的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
1
实验是研究结构面力学性质的重要手段,通过实 验可以获得结构面的抗剪强度、摩擦角、内聚力 等参数。
按物质组成分类
可分为软弱夹层、粘土层、砂 层、岩浆岩、沉积岩等。
02
结构面的力学性质
结构面的强度
结构面抗拉强度
结构面抗剪强度
结构面抗压强度
结构面抗弯强度
结构面在拉力作用下能 够承受的最大拉力。
结构面在剪切力作用下 能够承受的最大剪切力。
结构面在压力作用下能 够承受的最大压力。
结构面在弯曲力作用下 能够承受的最大弯矩。
通过数值模拟可以模拟不同工况下的结构面行 为,如应力分布、应变分布、位移变化等,从 而对结构面的稳定性进行评估。
数值模拟需要使用专业的数值分析软件,如 ANSYS、ABAQUS等,同时需要建立合适的数 值模型,以确保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理论分析
01
理论分析是一种基于数学和物理原理的分析方法,可以对结 构面的力学行为进行理论推导和分析。

结构面的力学性质课件

结构面的力学性质课件
结构面的规模和分布状态决定了岩体的整体力学特 性和稳定性。
结构面的分类
01
02
03
04
按成因分类
可分为原生结构面、次生结构 面和构造结构面等。
按规模分类
可分为大、中、小三个级别, 其中大型结构面影响区域稳定 ,中型结构面影响工程岩体稳 定性,小型结构面影响岩体的 强度和稳定性。
按产状分类
可分为走向、倾向和斜向结构 面等。
03 影响因素
04 试验方法
05 工程应用
结构面的弹性模量是指结 构面在弹性变形阶段,所 受应力与应变之比。
结构面的泊松比是指结构 面在单向受拉或受压时, 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之比 。
结构面的弹性模量和泊松 比主要受岩性、胶结物性 质、胶结程度等因素的影 响。
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 ,可以测定结构面的弹性 模量和泊松比。室内试验 常用的方法有单轴压缩试 验和三轴压缩试验,现场 试验常用的方法有岩石压 缩试验和大型压缩试验。
结构面的弯曲变形
弯曲变形是指结构面在垂直于 其平面的方向上产生的弯曲, 通常由重力、温度变化等外部 因素引起。
弯曲变形会导致结构面中间部 位凸起或凹陷,从而影响结构 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弯曲变形的程度可以通过挠度 计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 对结构进行相应的加固或调整 。
结构面的拉伸与压缩
拉伸与压缩是指结构面在平行于其平面的方向上产生的伸长或缩短,通常由地震、 车辆荷载等外部因素引起。
结构面的产状、形态、粗糙度、充填情况等特征对岩体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 展有重要影响,例如:陡倾角结构面、张开度较大的结构面、粗糙的结构面等都 可能引发岩体工程地质灾害。
05
结构面研究的意义与展望
结构面研究的意义

岩体结构面的力学、变形性质

岩体结构面的力学、变形性质
二、结构面的剪切变形:在法向应力作用下, 结构面在剪切作用下产生切向变形。
1.两种类型 A.粗糙结构面(无充填物),
剪应力上升较快,当剪应 力达到峰值后抗剪能力下 降较大,并产生不规则的 峰后变形或滞滑现象。 B.平坦结构面(有充填物), 初始阶段剪切变形曲线斜 率逐渐减小,曲线没有明 显的峰值出现,最后恒定
软弱有充填物塑性变形无明显的峰值应力降风化结构面峰值位移变大剪切刚度变小随法向应力减小剪切规模增大剪切刚度减小3232结构面的力学性质结构面的力学性质剪切变形剪切过程中产生的法向移动分量
3.2 结构面的力学性质
1结构面法向变形与刚度 2结构面切向变形与刚度 3结构面的抗剪强度
3.2 结构面的力学性质(法向变形)
尺寸效应减小。
3.2 结构面的力学性质
五、充填物对结构面力学性质影响
1、随夹层厚度增大,强度迅速降低; 2、随夹层颗粒增大,强度增大,但超过30mm以后
变化不大; 3、随含水量增加,使粘结力和摩擦力下降,强度下降 4、泥化夹层的影响,时效性,恒定荷载下产生蠕变。
3.3 岩体的变形特征
1岩体受压变形性质 2岩体受剪变形性质 3岩体各向异性特征
岩体的水力学性质
渗流的特点:
取决于岩体结构面和岩块的性质; 岩体渗流以裂隙导水,微裂隙和岩石孔隙水为特色; 岩体的裂隙网络渗流具有定向性; 岩体一般可以看成非连续介质(对于密集裂隙可以看
成等校连续介质) 岩体的渗流具有非均质性和各项异性; 一般符合达西定律; 受到应力场的影响显著; 在裂隙交叉处具有“偏流效应”,偏向宽大裂隙的一
4.剪胀: 剪切过程中产生的法向移动分量.
①岩石强度高,凸台角i小,法向力N小,发生剪胀现象(b) ②岩石强度低,凸台角i大,法向力N大,发生剪断现象(c)

岩体力学课后思考题

岩体力学课后思考题

绪论1、何谓岩体力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岩体在各种力场作用下的变形与破坏规律的理论及其实际应用的科学,是一门应用型基础学科。

研究对象是各类岩体。

2、岩体力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是什么?内容:○1岩块、岩体地质特征。

○2岩石的物理、水理与热学性质。

○3岩块的基本力学性质。

○4结构面力学性质。

○5岩体力学性质。

○6岩体中天然应力分布规律及其测量的理论与方法。

○7边坡岩体、地基岩体及地下洞室围岩等工程岩体的稳定性。

○8岩体性质的改善与加固技术。

○9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与新理论在岩体力学中的应用。

○10工程岩体的模型、模拟试验及原位监测技术。

方法:○1工程地质研究法。

○2试验法。

○3数学力学分析法。

○4综合分析法。

一、岩体地质与结构特征1、何谓岩块、岩体?试比较岩块与岩体,岩体与土有何异同点?岩块是指不含显著结构面的岩石块体,是构成岩体的最小岩石单元体。

岩体是指在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由岩石单元体和结构面网络组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并赋存于一定的天然应力状态和地下水等地质环境中的地质体。

岩块岩体都是由岩石组成,但岩体包含若干不连续结构面,岩块不含显著结构面。

岩块是岩体的组成物质,岩体是岩块和结构面的统一体。

岩石露在地表部分被风化和淋滤后形成的不溶于水的物质,残留在原地的形成土。

矿物,岩石,岩体都可以形成土。

组成岩体的岩石的矿物颗粒间具有牢固的连接而土没有。

2、岩石的矿物组成是怎样影响岩块的力学性质的?岩石是天然产出的具稳定外型的矿物或玻璃集合体,按照一定的方式结合而成。

力学性质主要取决于组成岩块的矿物成分及其相对含量。

矿物硬度大则强度大,反之则小。

3、何谓岩块的结构?它是怎样影响岩块的力学性质的?岩块的结构是指岩石内矿物颗粒的大小、形式和排列方式及微结构面发育情况与粒间连接方式等反应在岩块构成上的特征。

力学性质主要取决于矿物颗粒连接及微结构面的发育特征。

4、为什么说基性岩和超基性岩最容易风化?可能与其二氧化硅的含量有关。

3.3 结构面的强度特性

3.3 结构面的强度特性

§3.3 结构面的强度性质•结构面强度分为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

•结构面的抗拉强度非常小,常可忽略不计,所以一般认为结构面是不能抗拉的。

•在工程荷载作用下,岩体破坏常沿某些软弱结构面的滑动破坏。

•在岩体力学中,重点研究结构面的抗剪强度。

•一、平直无充填的结构面 •二、粗糙起伏无充填的结构面•三、非贯通断续的结构面 •四、碎块岩体结构面强度•五、具有充填物的软弱结构面一、平直无充填的结构面•平直无充填的结构面包括剪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剪性破裂面,如剪节理、剪裂隙等,发育较好的层理面与片理面。

•特点是面平直、光滑,只具微弱的风化蚀变。

坚硬岩体中的剪破裂面还发育有镜面、擦痕及应力矿物薄膜等。

•这类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大致与人工磨制面的摩擦强度接近,即:jj C tg +=φστ二、粗糙起伏无充填结构面的强度σττ自然界中,大多数结构面的表面波状起伏,与平直结构面相比错动时具有剪胀作用,产生一个附加强度,称作楔效应。

这种楔效应可分为规则齿状结构面摩擦和不规则齿状结构面摩擦。

(一)规则齿状结构面的楔效应摩擦强度对规则齿状结构面的强度,帕顿(Patton)和勒单尼(Ladanyi)研究得出的强度公式最为经典。

1.帕顿提出的结构面强度公式当作用在结构面上的正应力较小时岩体具有剪胀现象。

如下图所示,取一齿面分析,见下面右图。

ββββcos sin sin cos T N T T N N '+'='-'=ββββTcon N T T N N +-='+='sin sin cos 改变函数形式,则齿状结构面法向力N ,切向力T 为:若齿状结构面水平,作用在齿状结构面法向力为N ,切向力为T ;齿面倾角为β,则齿面上的法向力和剪力为:(3-a )(3-b )设齿面上的摩擦角为φj ,沿齿面剪切达到极限平衡时有:j j tg N T N T tg ϕϕ⋅'='''=,设齿状结构面内摩擦系数为tg υ,试件若要产生剪切破坏,则作用在试件有的法向力和剪力必须满足以下条件:(3-c )(3-d )ββββϕsin cos cos sin T N T N N T tg '-''+'==将式(3-d )代如(3-c )则得:)cos()sin(sin sin cos cos cos sin sin cos sin cos cos sin βϕβϕβϕβϕβϕβϕβϕββϕβϕ++=-+='-''+'==j j j j j j j j tg N N tg N N N T tg βϕϕβϕϕ+=+=j j tg tg ,)(即:结论:具有齿面倾角为β角的规则齿状结构面,在较低的正应力作用下,结构面表现出爬坡效应的破坏特征。

岩体力学各章内容要点及重点

岩体力学各章内容要点及重点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一:十点 三十三分。
第七章 岩体中的天然应力
? 本章将主要介绍如下一些内容: 一、概述 二、岩体天然应力的分布特征 三、岩体天然应力的确定
? 其中,应重点掌握天然应力和重分布应力的基本概念;
掌握岩体天然应力的分布特征;掌握天然应力的测试
与计算方法。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一:十点 三十三分。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一:十点 三十三分。
? 在这一章中,岩石的 水理性质是本章的重点 。 通过这一章学习,应掌握 岩石的物理、水理性
质的定义及其指标,各种指标的定义、确定方
法。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一:十点 三十三分。
第四章 岩块的变形与强度性质
? 从岩体的定义,我们知道岩体是由岩块和结构面两个
基本要素组成的,因此,我们研究力学性质时,总是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一:十点 三十三分。
第五章 结构面的变形与强度性质
? 岩体中存在大量断层、节理等结构面,它是工程岩体区别 于深部岩体和其它工程材料的显著标志之一。在工程实践
中,我们发现工程岩体的失稳破坏有相当一部分是沿着松
软结构面破坏的,因此,结构面的存在不仅影响岩体的变
形与强度性质,而且还控制着岩体的变形与破坏机理。所
先研究岩块和结构面的力学性质,然后再研究岩体的 力学性质,我们学习时也遵循这一思路。所以,这一
章我们首先学习岩块的力学性质,主要内容如下:
一、岩块的变形 性质 二、岩块的 强度 性质 三、岩石的 破坏判据
? 以上内容是岩石力学的基本研究内容,也是岩体力学
研究的基础。希望大家重点掌握。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一:十点 三十三分。
? 本章将主要学习如下内容: 一、岩体的 变形性质
二、岩体的 剪切强度 三、岩体的 动力学性质 四、岩体的水力学性质

岩体力学第五章 结构面的变形与强度性质

岩体力学第五章  结构面的变形与强度性质

Δ Vt
Δ Vr
Δ Vj
应力-变形关系曲线
A B
应力-变形关系曲线特征
• 开始时随着法向应力增加, 结构面闭合变形迅速增长。当σ n增到一定值时,σ nΔ Vt曲线变陡,并与σ n-Δ Vr曲线大致平行。说明 结构面已基本上完全闭合,其变形主要是岩块变形贡献 的。这时Δ Vj则趋于结构面最大闭合量Vm。
• 初始压缩阶段,含结构面的岩块变形Δ Vt主要由结构 面闭合造成。试验表明,当σ n=1MPa时, Δ Vt / Δ Vr可达5~30,说明Δ Vj占了很大一部分。 • 法向应力σ n大约从σ c/3处开始,含结构面的岩块变 形由以结构面的闭合为主转为以岩块的弹性变形为主。
应力-变形关系曲线特征
(2)经验估算
由Bandis 方程估算
n
V j
K niVm V j Vm V j
K niVm n
nVm
Kn
n K ni ( V j ) (1 V j Vm ) 2
Kn
K ni n 1 K niVm n
n
当 n 时, V j Vm b a Vm
K ni n V j 1 a (1 b aV j ) 2 V j 0 1 a V j 0
a 1 K ni
n
K niVm V j 较适合于未经滑错位移的嵌 Vm V j
第五章 结构面的变形与强度性质

岩体中存在大量断层、节理等结构面,它是工程岩体区别 于深部岩体和其它工程材料的显著标志之一。在工程实践 中,我们发现工程岩体的失稳破坏有相当一部分是沿着松 软结构面破坏的,因此,结构面的存在不仅影响岩体的变 形与强度性质,而且还控制着岩体的变形与破坏机理。所 以,结构面力学性质的研究是岩体力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结构面的变形与强度性质1、岩体稳定性分析和地下水渗流分析通常把岩体视为由岩块(结构体)与结构面组成的地质体。

2、岩体工程中的软弱夹层问题:如黄河小浪底水库工程左坝肩的泥化夹层;葛洲坝水利工程坝基的泥化夹层;黑河水库左坝肩单薄山梁的断层引发的渗漏问题;长江三峡自然坡中的软弱夹层等。

这些软弱结构面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控制着工程岩体的稳定性。

因此,结构面变形与强度性质的研究,在工程实践中具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1)大量工程实践表明:在工程荷载(小于10Mpa)范围内,工程岩体的失稳破坏有相当一部分是沿软弱结构面破坏的。

因此,结构面的强度性质的研究是评价岩体稳定性的关键。

2)在工程荷载作用,结构面及其充填物的变形是岩体变形的主要组成部分,控制着工程岩体的变形特性。

3)结构面是岩体中渗透水流的主要通道。

4)工程荷载作用下,岩体中的应力分布受结构面及其力学性质的影响。

第一节结构面的变形性质(特性)结构面的变形包括法向变形和剪切变形两个方面。

一、结构面的法向变形1.法向变形特征(Normal deformation)设不含结构面岩块的变形为ΔV r,含结构面岩块的变形为ΔV t,那么结构面的法向闭合变形ΔV j为:ΔV j=ΔV t-ΔV r由结构面法向应力σn与变形的关系曲线可得如下特征:1)σn↑,ΔV j↑↑,曲线呈上凹型;σn→σ0,σn-ΔV t变陡,与σn-ΔV r大致变形;2)初始压缩阶段,ΔV t 主要由结构面闭合造成的;3)试验研究表明,当c n σσ31=开始,含结构面岩块的变形由以结构面的闭合→岩块的弹性变形;4)σn -ΔV j 曲线的渐近线大致为:ΔV j =V m5)结构面的最大闭合量小于结构面的张开度(e )。

含结构面的岩块和不含结构面的岩块在法向上加荷、卸荷后的应力—变形曲线,见教材P 76-77(Bandis 等,1983)。

2.法向变形本构方程(法向应力与变形之间的关系)这方面的研究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已提出的本构方程都在试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经验方程,如Goodman ,Bandis 及孙广忠等人。

1)古德曼(Goodman ,1974)双曲线函数拟合结构面法向应力σn 与闭合变形ΔV j (mm )间的本构关系:i j m j n V V V σσ⎪⎪⎭⎫⎝⎛+∆-∆=1 或 nim m j V V V σσ1-=∆ 式中:σi 为结构面所受的初始应力。

2)班迪斯等(Bandis 等,1983)图5.1 典型岩块和结构面法向变形曲线bV a V b a V jn jj n -∆=⇒∆-∆=1σσ当σn →∞时,ΔV j →baV m =m V a b =∴由初始法向强度的定义得:a V ab a VK j j V j V j nni 1)1(1020=⎥⎥⎦⎤⎢⎢⎣⎡∆-=⎪⎪⎭⎫⎝⎛∆∂∂=→∆→∆σ jm j m ni n V V V V K ∆-∆=∴σ3.法向刚度的确定(normal stiffness )1)定义:K n 为在法向应力作用下,结构面产生单位法向变形所需的应力。

jnn V K ∆∂∂=σ (Mpa/cm ) 试验(室内压缩试验、现场压缩变形试验如中心孔承压板法)求得结构面的σn -ΔV j 曲线→K n 。

中心孔承压极法:VK nn ∆∆=σ 2)不同法向应力下结构面的法向刚度K n : 由法向刚度的定义:2)1(Bandis m j ni n j m j m ni n jnn V V K K V V V V K V K ∆-=⇒⎪⎪⎭⎪⎪⎬⎫∆-∆=∆∂∂=σσ的本构方程 又 nm ni mn j V K V V σσ+=∆代入K n 得:2)1(nm ni n nin V K K K σσ+-=式中,K ni 、V m 可通过室内含结构面岩块压缩试验求得。

如无试验资料时,可用Bandis (1983)提出的经验方程求取:图5.2 法向刚度Kn 的确定⎪⎪⎩⎪⎪⎨⎧++=⎪⎭⎫ ⎝⎛++-=Dm ni e JCS C JRC B A V e JCS JRC K )()(02.075.115.7 其中,e 为结构面的张开度;JRC 为结构面的粗糙度系数;JCS 为结构面的壁岩强度。

二、结构面的剪切变形1.剪切变形特征1)非线性的,可分为脆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如图5.3所示。

①有一定宽度的破碎带、软弱夹层及含较厚充填物的裂隙、节理等软弱结构面的τ—Δu 曲线多属于塑性变形型;②无充填且较粗糙的硬性结构面则属于脆性变形型。

2)峰值位移f u ∆受其风化程度的影响如图5.4所示;3)剪切刚度K s 受风化程度的影响; 4)K s 具明显的尺寸效应; 5)Ks 随σn ↑而↑。

2.剪切变形本构方程卡尔哈韦(Kalhaway ,1975)τ—Δu 曲线用双曲函数拟合得:un m u∆+∆=τm ,n 为双曲线的形状系数,ultxi n K m τ1,1==3.剪切刚度的确定K s (shear stiffness )uK S ∆∂∂=τ(峰值τ—Δu 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斜率如图5.5所示)图5.3 结构面剪切变形的基本模型图5.4 不同σn 下的灰岩节理面剪切变形曲线图5.5 Ks 的确定示意图此外,巴顿(Barton ,1977)和乔贝(Choubey ,1977)提出的K s 经验公式:)lg (tg 100r n n s JCS JRC L K φσσ+=式中:L 为剪切结构面的长度; φr 为结构面的残余摩擦角。

第二节 结构面的强度性质(力学性质)重点研究它的抗剪强度。

影响结构面抗剪强度的因素:结构面的形态、连续性、胶结充填特征及壁岩性质、次生变化和受力历史等等。

根据结构面的形态、充填情况及连续性等特征,将其划分为四类: ⎪⎪⎪⎩⎪⎪⎪⎨⎧.;);(;)(有充填的软弱结构面非贯通断续的结构面硬性结构面面粗糙起伏无充填的结构无充填的结构面光滑平直 一、平直无充填的结构面包括:剪性破裂面如剪节理、剪裂隙;脆性断层;发育较好的层理面与片理面。

特点:平直、光滑,只具有微弱的风化蚀变。

抗剪强度:τ=σtg φj +C j (有些教材为τ=σtg φ,因平直、光滑无充填C =0) σ为法向应力;φj 、C j 为结构面的摩擦角和粘聚力。

二、粗糙起伏无充填的结构面特点:具有明显的粗糙起伏度。

当σn 较小时→剪胀效应(爬坡效应)τ↑ 当σn ↑→一定值时→啃断效应 τ↑ 1.规则锯齿形结构面(理想模型)1)设起伏角i ,起伏差h ,齿摩擦角φb 且C b =0 根据力的平衡:(滑移面上的σn 和τn )⎪⎩⎪⎨⎧-=+=ii ii n n sin cos cos sin σττστσ 又由Coulomb-Navier 判据:τn =σn tg φb∴ τ=σtg (φb +i ) ①说明:①式为法向应力σ较低时的情况,同时说明,因为起伏度的存在可增大结构面的摩擦角,φb →φb +i 。

2)当法向应力σ↑→定值σ1后,凸起被剪断,此时:τ=σtg φb +C ②φ、C 为结构面壁岩的内摩擦角和内聚力。

由①和②可得剪断凸起的条件:φφσtg )(tg 1-+=i Cb⎩⎨⎧+⋅=≥+⋅=⇒.tg ,);(tg),(11C i b φστσσφστσσ时当较小时<当 2.不规则起伏结构面绝大多数粗糙无充填的结构面将是不规则起伏的。

1)巴顿(Barton ,1982)的结构面抗剪强度公式 认为应采用剪胀角来表示该种结构面的抗剪强度。

剪胀角(αd )(Angle of dilation ):结构面在剪切变形过程中所发生的(垂直)法向位移ΔV 与切向(水平)位移之比的反正切值。

即:)(tg 1uVd ∆∆=-α 通过大量的详细实验研究,他得出了τ与αd 以及JCS 与αd 之间的关系:⎪⎩⎪⎨⎧=︒+⋅=σααστJCSJRC d d tg 2)88.3278.1(tg图5.6 粗糙起伏无填充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分析图)lg(tg u JCSJRC φσστ+⋅=⇒式中:φu 为岩石基本内摩擦角(平滑锯开面的内摩擦角)。

2)莱旦依等(Ladanyi 等,1970)utg )1(1)tg )(1(φτφστV a a V a s rs u s --++-=a s —剪断率;V —剪胀率。

三、非贯通断续的结构面由裂隙面和非贯通的岩桥组成。

假定剪切面上应力分布均匀,则τ=K 1C j +(1-K 1)C +σ[K 1tg φj +(1-K 1)tg φ]式中:K 1—线连续性系数(或裂隙连通率);C j ,φj —裂隙面的粘聚力与摩擦角;C ,φ—岩石的粘聚力与摩擦角。

(目前已有人用断裂力学理论开展此方面的研究。

)四、具有充填物的软弱结构面泥化夹层、各种夹泥层,其力学性质常与充填物的成分、结构及充填程度和厚度等有关。

(参见孙广忠的《岩体结构力学》) 1.物质成分的影响按充填物的颗粒成分,该结构面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泥化夹层;夹泥层;碎屑夹泥层;碎屑夹层。

变形机制:塑性曲线型→脆性曲线型一般来说,软弱结构面的抗剪强度τ,随充填物的粘土含量↑而↓,随碎屑成分增加和颗粒增大而↑。

2.充填程度及厚度的影响充填度:充填物厚度d 与面起伏差h 之比(d /h )。

一般地,d /h 越小,τ越大;反之,抗剪强度越小。

3.充填物的结构特征结构疏松且具定向排列时,结构面的抗剪强度较低,反之,τ较高。

4.水的影响指的是充填物中的水对结构面强度的影响。

用含水率表征,τ随含水率的增高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