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电影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运动基调:消除两性差别,并把这种差别视为 造成女性对男性从属地位的基础 。 • 规模宏大,涉及了各主要发达国家。到70年代 末期,仅英国就拥有了9000多个女性协会,美 国、加拿大涌现出大量女性组织。 • 论争的重点:由妇女权益转向了妇女解放“经 历”以及两性的性别差异,带有强烈的政治意 识形态色彩。 •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法律上明确规定了 男女平等的政治权利。欧美一些国家的妇女争 得了选举权和一定意义上的财产权、受教育权 和就业权。
一、法国 • 艾丽丝· 居伊-布朗什 • 谢尔曼· 杜拉克 • 狄安娜· 柯瑞斯《薄荷汽水》、《一见钟 情》 • 玛格丽特· 杜拉斯 • 阿涅斯· 瓦尔达 • 卡特琳娜· 布雷耶《罗曼史》 (1999)
二、英国 • 萨莉· 波特《奥兰多》《惊悚片》《探戈 课》 • 毕班· 基德隆《阿力克斯》《加速》 • 普拉缇巴· 帕玛《愤怒之地》《战士之痕 》 • 艾达· 卢皮诺《小鸟依人》
2、资产阶级革命 • 18世纪,西方启蒙思想家提出“天赋人 权” 学说。 • 1789年8月的法国大革命,资产阶级提出 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 号 ,并通过了《人权宣言》 。
二、概况
第一阶段 1889年——20世纪20年代 法国 • 1789年10月,一群巴黎妇女进军凡尔赛,向国 民议会要求与男子平等的合法人权。 • 1791年,妇女领袖、剧作家奥伦比· 古日针 德· 对《人权宣言》,发表了《女权宣言》 ——妇 女与男人有同样的天赋人权:妇女生来就是自 由人,和男人有平等的权利 。1793年,德· 古 日以“丧失了女性应有品德的阴谋家”的罪名 被送上断头台
• “社会性别”(gender,或译文化性别)是西方 女性主义思潮的核心概念。 与“生理性别”( sex,或称“基因性别”)相对。由此将性别 差异的社会文化意义从其所依托的生物性载体 中分离出来。迈拉· 杰伦(Myra Jehlen),美国文 学批评家,她和安妮特· 特劳德尼最早提出了社 会性别研究的重要性。她极力扩大女性主义的 思考范围,研究文化深层的社会性别问题。她 发现各种类型的父权文化传统,都对女性特征 和男性特征有截然不同的假定。
导言
一、为什么有“女性电影” 二、关于性别的追问与思考 • 1、什么是性别 • 2、你怎样看性别 • 3、你怎样看两性的关系
• 依波伏娃等人的观点参照现代人类生理 学的学说,我们大致可以把这一对人类 性别的认识作如下表述:人的性别可以 划分为三个层面:最下面的是“生理性 别”(或称“基因性别”),中间是“ 体貌性别”,最上面的是“社会性别” (或称“文化性别”)。这三个层次之 间,并不是完全的同一性关系。其间存 在着差异与错位现象。
女性电影
• 参考书目 • 1、波伏娃《第二性》中国书籍出版社 1998年; • 2、凯特· 米利特《性的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1999 年; • 3、劳拉· 穆尔维《视觉快感与叙事性电影》(文 章) • 4、弗雷泽 《女人与性角色》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8。 • 5、休· 索海姆《激情的疏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7.
• “社会性别”概念的提出,对西方女权 主义学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持 何种观点的女权主义者,都不能不对这 一表述作出自己的评价与回应。较早提 出“社会性别”概念的应该是波伏娃。 她在《第二性》中,明确拒绝了将女性 的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视为“自然一体 ”的传统看法。
• 1970年,凯特· 米勒特 《性政治》 ——“ 性即政治”即看似自然形成的性实际上 是“政治”运作的结果。 • 1979年,桑德拉· 吉尔伯特与苏珊· 古芭 (格巴)合著的《阁楼上的疯女人》 • 由于女性主义文论的蓬勃发展,使欧美 很多大学里都设立了一个以妇女为研究 对象的独立的学科——女性学(Woman Study)
二、中国的理论研究
• 杨远婴《女权主义与中国电影》:注重梳理了 “在民族文化背景下的女性意识特征及其发展 脉络。” 指出“以男性强权政治为模式的封建 国家中,妇女永远不可能置身于文化的中心地 位。” • 戴锦华《不可见的女性:当代中国电影中的女 性与女性的电影》:从社会、政治、历史的角 度分析了中国当代电影中的女性角色,并将中 国的女性导演分成三种类型
英国 • 1792年,英国女作家玛丽· 沃尔斯通克拉夫特发 表了《为女权辩护》——妇女应当在教育、就 业和政治方面享有与男子同等的待遇 。 • 19世纪中叶开始,英国出现了女权主义运动的 高潮,斗争的主要目标是争取妇女的参政权。 • 1914年1月11日,伦敦爆发了著名的女权运动 者冲击白金汉宫,向英王乔治五世请愿的行动 美国 • 19世纪中叶,女权运动中心从欧洲转向美国。
• 社会性别(Gender)是当代妇女理论的核 心概念。中心内容,它区别于以人的生 物特征为标志的“生理性别”,指的是 以社会性的方式构建出来的社会身份和 期待。社会性别理论分析了人类社会中 两性不平等的实质和根源,认为男女两 性各自承担的性别角色并非是由生理决 定的,而主要是后天的、在社会文化的 制约中形成的;男女两性在社会中的角 色和地位、关于性别的成见和对性别差 异的社会认识等等,更主要的是社会的 产物。
• 1983年,安· 卡普兰的《女性与电影:摄 影机的两边》:分析了好莱坞电影的男 性凝视机制,并提出了颠覆这种凝视的 策略,也探讨了银幕之外的女性导演。 • 1994年,杰茜· 斯泰希 《明星透视:好莱 坞与女性观众》:分析了电影研究与文 化研究的不同之处,进而阐释了女性观 众常去电影院的理由是逃避现实。把女 性去看电影看成是一种与各种主流含义 进行谈判的过程,而不是穆尔维所认为 的一种被动接受的过程;电影院成了观 众逃避现实、识别(权力、控制和自信) 以及消费的场所。
• 1848年,首届女权大会在田纳西召开,通过伊 丽莎白· 斯坦顿起草的《权利和意见宣言》,列 举了社会、经济和法律中种种歧视妇女的现象, 提出了男女在工作、财产、受教育等方面的平 等要求。通过要求给予妇女选举权的决议。 • 这场运动在20世纪初形成高潮,习惯称第一次 高潮。通过这场运动,欧美妇女赢得了选举权、 财产继承权、受高等教育权和经商权等基本权 利。
第三章 女性的电影
• 世界第一位女导演:艾丽丝· 居伊-布朗什 (法) • 20世纪30年代好莱坞唯一女导演多萝西· 阿兹纳 • 获提名的:意大利的丽娜· 韦尔特穆勒、 新西兰简· 坎皮恩、荷兰马林· 戈里斯、芭 芭拉· 斯特赖桑德 • 至今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唯一女性凯 瑟琳· 毕格罗
• 凯瑟琳· 毕格罗赢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象征性地终结了一个男性统治电影艺术 时代,但这部获奖的《拆弹部队》却依 然是一部男性价值观的电影,这意味着 一个女导演如果想在好莱坞获得承认, 她必须比男人表现得更像个男人,不同 之处仅在于她可以穿着裙子出现在奥斯 卡颁奖典礼上。——影评人莱妮· 弗兰克
第二章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
一、西方 • 1973 年,马乔里· 罗森的《爆谷女神》 (或《爆米花维纳斯:女性、电影和美 国梦》) 电影中的女人是爆米花维纳斯, 一个令人赏心悦目、但没有实质、文化 上被扭曲的杂种。“妖女型”与“天使 型” 。
• 1973年,克莱尔· 约翰斯顿在她的《作为 抗衡电影的女性电影》——电影中的男 性人物是随着社会而发展变化的,女性 却总是保持着原始的典型 。提倡创作作 为抗衡的女性电影。 • 1974年,缪利· 哈斯克利的《从崇拜到强 奸:电影中的女性待遇》 • 1975年,劳拉· 穆尔维的《视觉快感与叙 事性电影》——主流电影中看的快感被 分裂为主动的/男性和被动的/女性 。
Leabharlann Baidu
• 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的妇女举行了声势 浩大的罢工游行。 • 1910年8月,社会主义妇女大会在丹麦哥本哈 根举行,国际妇女书记处书记克拉拉· 蔡特金倡 议把每年的3月8日作为国际劳动妇女节。 • 1917年,俄国妇女号召在2月23日罢工口号“面 包”、 “和平” ( 即现行历法的3月8日) • 联合国从1975年国际妇女年开始,每年于3月8 日举办活动庆祝国际妇女节。 • 1977年12月,联合国将国际妇女节定为 3月8日
关于三八妇女节
• 早在1848年--1860年美国女权主义运动,妇女
要求选举权,同工同酬。 • 1857年3月8日,纽约服装和纺织女工举行了抗 议,反对非人道的工作环境,12小时工作制和 低薪。 • 1908年3月8日,1500名妇女在纽约市游行,口 号是“面包和玫瑰” • 5月,美国社会党决定以二月的最后一个星日 做为国内的妇女节。
(2)法制下的女性 • 在雅典,女人没有公民权 • 罗马:妇女对她在结婚时得到的财物保有用 益权,但全部财产应由他们的孩子继承 • 萨利克法(中世纪以来西欧通行的法典): 女性后裔不得继承土地 • 《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的第一部民法 典,它对后来很多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产生 了很大影响。):夫应保护妻,妻应顺从其夫
• 到19世纪80年代,feminist与 feminism 才广泛使用。 • 但是胜利之后,失去了明确的目标,女权运动 戛然而止,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反女权主义 逆流嚣张。 • 希特勒公开演讲:女人该停留的地方是床上、 厨房和教堂!
第二阶段的女权运动开始于“二战”结束后至60 年代末。 “妇女权利运动”(the Women‟s Rights Movement)“妇女解放运动”(the Women‟s Liberation Movement) • 中心由欧洲转向北美 • 主要目标:批判性别主义、性别歧视和男性权 力,认为当时虽然女性有了选举权、工作权和 受教育权,但是表面的性别平等掩盖了实际上 的性别不平等。
• 柏拉图: 在理想国里,妇女也只是使男子幸 福的工具。 • 卢梭:女人是要取悦于男人、要贡献给男人、 要赢得男人的爱和尊重,要哺育男人,要照顾 男人,要安慰、劝慰男人,并要使男人的生活 甜蜜且愉悦。 • 叔本华:女人是第二性。 • 尼采:你到女人那边去吗?别忘了你的鞭子。 • 孔子: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则不孙,远则 怨。 • 西方语境 “误 读” • 中国语境 “妖魔化”
第一章 关于女性主义
第一节 西方女权运动
• 一、背景 1、中西方女性地位 (1)圣贤眼中的女性 • 苏格拉底:一个女人的美德,如果你想知道的话 ,也可以很容易地描述出来:她的责任是在管理 她的家务,和看管屋里的东西,以及服从她的丈 夫。 • 托马斯《神学大全》:女人是一个不完整的男人 • 亚里斯多德:女性之为女性是由于某种优良品质
•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 在宣布“人人生 而平等”时使用的居然是“ALL MEN”公然 将女性排斥在”人”和”人权”外。 (3)女性的真实处境 • 西方:没有基本人权的第二性别 • 中国:被压迫与被奴役的对象 发展变化(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孟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 序,朋友有信——董仲舒:三纲五常——程颐 、朱熹:三从四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三、意大利 • 丽娜· 维尔特穆勒《七美人》、《踩过界 》、《咪咪的诱惑》 • 莉莉安娜· 卡瓦尼《夜间守门人》 四、德国 • 莱昂蒂尼· 萨冈《穿制服的女孩》 • 莱尼· 里芬斯塔尔《意志的胜利》《奥林 匹亚》
莉莉安娜· 卡瓦尼
丽娜· 维尔特穆勒
妇女解放运动在中国
• • • • 五四时期 共产党领导 建国后——上世纪80年代 改革开放后
女性主义文论
• 1929年,英国的弗吉尼亚· 伍尔夫出版了《一间 自己的屋子》——一个女人如果要想写小说一 定要有钱,还要有一间自己的屋子。 • 1949,年法国的西蒙娜· 波伏娃《第二性》 德· ——一个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 不如说是“形成”的。没有任何生理上、心理 上或经济上的定命,能决断女人在社会中的地 位,而是人类文化之整体,产生出这居间于男 性与无性中的所谓“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