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地理新课标全国卷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大纲卷)
敬爱的老师、家长朋友、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新年好!置身于奋斗之中,总有惜时如金之感,转眼,又到为新的一年写下序言的节点。
在这个意义非凡的时刻,向所有老师道一声“辛苦了”,向所有离退休老同志、学子、家长朋友、海内外校友及社会各界人士道一声“新年好”!教育的发生,大多时候是静水流深,不见波澜与奔涌,但内蕴的却是穿过四季、奔腾万里的磅礴力量。
2023,我们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出发,恪守教育发展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沿着立德树人的方向前行。
每个人都在努力让教育发展得更好,合力丰富个体身心和谐、生命出彩的多元载体,合力推进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大单元教学,合力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体系。
我们看见生趣盎然的课堂,看见奔赴远方的新路径,看见女篮、男足、田径不断突破,看见雅礼交响乐团奏响建团30周年的恢弘乐章。
我们亦看见行走的思政课诠释“知”与“行”,看见社团文化节展演“一票难求”,看见阳光体育沸腾整个校园。
自信、阳光的少年走过四季,雅礼满眼皆是风景。
回望2023,还有许多的瞬间值得铭记,许多的故事值得讲述,许多的精神值得颂扬,更还有许多的“默默无闻”值得被致以崇高敬意!教育的行走,充满温情感动,亦充满艰辛劳作,但教育的步伐始终铿锵有力,于是,我们在2023的底页上写下“坚守”与“创新”。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坚守,为万家灯火的希望而坚守,为教育的使命而坚守,为民族的复兴而坚守。
“守”是定力、毅力和耐力,“守”是为了在传承和发展中,寻找创新的方向。
数字科技的迭代升级,人类与人工智能的新型关系,鞭策着教育在识变、应变和求变中,创新课程设置、创新学习方法、创新教学技术,让思维的边界延展至更远处。
教育的坚守不是固步自封,教育的创新也不是标新立异,而是要让教育保持未来眼光、超前发展。
教育应永远朝气蓬勃、永远光芒万丈,着眼坚守与创新,我们注重以“青春”姿态行走,因为青春,总能相信梦想会照进现实,现实会激发新的梦想;因为青春,总能保持万般活力,穿过雾霭风霜,点亮希望;因为青春,总能对新时光充满好奇、充满期待、充满向往。
2012年高考全国二卷地理试题及答案(高清版)
2012年高考全国卷二地理试题(高清版)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
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
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高图1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吧、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1完成4~5题4. 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A ①地B ②地C ③地D ④地5. 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A 河道淤积B 河谷变宽C 湖泊分流D 湖水补给量减小读图2 ,完成6~7题6. 根据图是信息可以推断()7. 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C.汗水谷地,黄淮平原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图3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3,完成8-9题8.由图3可以推断,该区域()A.T0年工业基础雄厚0¯—T1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C. T1—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D. T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9.甲、乙两类企业相比()A.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 B.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图4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0-11题10. Q地的海拔可能为()A.90米B.230米C.340米D.420米11.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A.260米B.310米C.360米D.410米第II卷(非选择题共56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2012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全国大纲卷(解析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大纲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第I卷(选择题)图1示意2008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
读图1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A.中国 B.美国 C.印度 D.日本2.借助图示资料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A.单位GDP能耗 B.碳排放量 C.能源进出口量 D.煤炭自给率1.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计算能力。
结合图示中各国的煤炭消费量及本国的总人口数即可求出人均煤炭消费量。
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2008年的总人口数分别约为13.44亿、3.09亿、11.86亿、1.28亿。
2.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图示资料显示煤炭生产量和煤炭消费量,可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煤炭自给率。
单位GDP能耗、碳排放量不仅仅与煤炭的生产与消费量有关,因此据图示资料不能推算出来。
而能源种类较多,因此,仅根据煤炭的生产与消费状况并不能确定能源的进出口量。
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图2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
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3~5题。
3.下列个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A.1970年~1976年 B.1977年~1984年C.1980年~1989年 D.1989年~2000年3.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
结合图例,分析选项所给时间段,可知1970—1976年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
4.该支流流入A.黄河 B.长江 C.辽河 D.黑龙江4.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河流的特征。
黄河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约为580亿立方米,长江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近10 000亿立方米,辽河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较少,黑龙江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近3 000亿立方米。
2012年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最新版(试题及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第一卷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边城市德班召开,大会重点关注了二氧化碳排放。
完成1~2题。
1.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 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50%。
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 ①推广太阳能、核能 ②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 ③扩大森林面积 ④提高单位GDP 能耗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2.据下表分析,德班的气候类型是第2题表 德班气候观测站:29º50′S ,31º2′E 海拔:5m专家认为,欣赏旅游景观,尤其需要的是提升感受力和理解力。
完成3~4题。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这是宋朝诗人王禹偁谪居陕西描述山村风景的《村行》。
3.下面四位同学对《村行》评论,哪些说法是正确的?甲:“马穿山径菊初黄”中的“菊初黄”同时包含了由视觉、听觉感受到的景象; 乙:“万壑有声含晚籁”中的“万壑”指的是遍布的黄土沟壑; 丙:“荞麦花开白雪香”指的是由视觉、嗅觉感到的春天景象;丁:“村桥原树似吾乡”是由视觉看到的景物,并引发的移情想象欣赏。
A .甲乙B .甲丙C .乙丁D .丙丁4.下列对地貌旅游资源所构成的岩石类型的表述,正确的是A .火山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花岗岩B .丹霞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流纹岩C .岩溶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可溶性的沉积岩D .球状风化形成的山石景观的岩石构成是砂岩自2011年7月开始,泰国发生了持续3个多月的洪涝灾害,多个全球知名IT 企业在泰国设立的硬盘生产厂家在此灾害中遭受不同程度损毁,导致当年硬盘价格上涨。
完成5~6题。
5.从气候与地形角度看,泰国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有 ①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 ②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多雨 ③中南部地势低平,积涝成灾 ④北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①④6.全球知名IT 企业在泰国设立硬盘生产工厂,主要原因是该国 A.软件产业发达B.国内市场广阔C.运输条件优越D.劳动力价格较低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7~8题7.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线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A .常绿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B .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C .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D .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8.2011年11月4日,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建设。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地理试题新课标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地理)(新课标卷,解析版)【试卷总评】该套试题考查知识较全面,难度较大的地球运动部分和2011年一样都没有命题,难度适宜,符合新课标地理高考特点和要求,是一套命题质量很高的试题。
客观选择题,命题紧紧抓住地理学科本身的学科特点以及能力要求,考查学生对地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判断能力,通过图表考查学生正确获取地理信息和理解运用的能力,11道选择题中,1-3和8-9考查人文地理,剩余6道选择题考查自然地理;综合题以区域地理为背景材料来命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材料阅读理解和综合分析的能力,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选做题部分,难度相对较低,重点考查获取材料中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知识迁移的能力。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
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A.太湖平原B.洞庭湖平原C.汉江平原D.成都平原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
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B.生产规模大C.机械化水平高D.人口较少【答案】1.B 2.A 3.D【解析】该题组考查中国农业及其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
主要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有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1.根据题干的提示“耕地不断被挤占”,粮食播种面积减少,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和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对粮食增产影响不大。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含解析版)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1~3题.1.(4分)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2.(4分)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A.太湖平原B.洞庭湖平原C.汉江平原D.成都平原3.(4分)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B.生产规模大C.机械化水平高D.人口较少如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完成4~5题.4.(4分)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5.(4分)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河道淤积B.河谷变宽C.湖泊分流D.湖水补给量减小读图,完成6~7题.6.(4分)根据图是信息可以推断,( )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7.(4分)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C.汉水谷地,黄淮平原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如图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完成8~9题.8.(4分)由图可以推断,该区域( )A.T0年工业基础雄厚B.T0¯~T1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C.T1~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D.T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9.(4分)甲、乙两类企业相比( )A.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B.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C.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D.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如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0~11题.10.(4分)Q地的海拔可能为( )A.90米B.230米C.340米D.420米11.(4分)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260米B.310米C.360米D.410米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满分46分)12.(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高考地理全国卷1真题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地理部分)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仍连续增长。
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国原因是()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商品粮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A.太湖平原B.洞庭湖平原C.江汉平原D.成都平原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
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B.生产规模大C.机械化水平高D.人口较少图1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
图14.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5.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A.河道淤积B.河谷变宽C.湖泊分流D.湖水补给量减小读图2,完成6~7题。
图26.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7.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C.汉水谷地、黄淮平原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图3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大纲卷)(含解析版)
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大纲卷)一、第I卷共5小题,每小题0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如图示意2008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1.(4分)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A.中国B.美国C.印度D.日本2.(4分)借助图示资料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A.单位GDP能耗B.碳排放量C.能源进出口量D.煤炭自给率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如图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3~5题.3.(4分)下列个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A.1970年~1976年B.1977年~1984年C.1980年~1989年D.1989年~2000年4.(4分)该支流流入()A.黄河B.长江C.辽河D.黑龙江5.(4分)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A.建设用沙量增加B.兴修水库和森林覆盖率提高C.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D.连续干旱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据此完成6~7 题.6.(4分)该地可能位于()A.亚马孙河河口附近B.地中海沿岸C.北冰洋沿岸D.澳大利亚7.(4分)A.正东、正西B.东南、西南C.东北、西北D.东南、西北如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完成8~9题.8.(4分)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纬度②河流③降水④地形.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9.(4分)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A.地形平坦B.水源充足C.陆路交通方便D.水陆交通枢纽如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据此完成10~11题.10.(4分)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11.(4分)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A.持续晴朗高温天气B.连绵阴雨天气C.强对流降雨天气D.沙尘暴天气二、第Ⅱ卷(非选择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2.第Ⅱ卷共4页,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12.(36分)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20世纪50年代以来,图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上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2)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上商品棉销售,请解释原因.(3)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4)分析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13.(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广州等地陆续发现了南越王墓等重要历史遗迹,这些发现对研究岭南历史有重要价值.材料一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开凿灵渠,攻打百越,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秦汉之际,中原战乱,秦南海郡龙川县令赵佗举兵兼并三郡,自称南岳武王,定居番禹(今广州市).于通向内地的各个关口屯兵,“绝道聚兵自守”刘邦称帝后,民生凋敝,无力南征,遂封赵佗为南越王,“与剖府通使”,命其“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开通关市.南岳国乘机发展,广泛使用铁器,海内外贸易也相当活跃.吕后执政,汉朝“禁南越国关市铁器”,赵佗遂自称南越武帝,举兵北犯,战争持续了一年多,吕后去世后,双方罢兵休战.赵佗又以财务收买附属于汉朝的闽越等部族,势力所及,“东西万余里”,“以兵威边”.赵佗以皇帝自居,“与中国侔(对等)”.汉文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谴使对赵佗“自立为帝”的行为予以谴责,赵佗迫于压力,表示“去帝制”,继续“为藩臣,奉贡职”.但在内部,“窃如故号名”.汉武帝决心彻底解决南越国问题,要求南越国赵兴入朝,“用汉法,比内诸侯”.南越国相吕嘉等杀汉朝使者及主张“内属”的南越王、王太后,“发兵守要害处”.公元前111年,汉军十万分数路越岭,平定南越并将其地分设为九郡,实行与内地统一的制度法令.﹣﹣据《史记》等材料二如图示意灵渠位置.(1)从军事角度指出秦开凿灵渠的主要目的,并说明原因.(2)说明灵渠的开凿对当时区域间联系的意义.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大纲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第I卷共5小题,每小题0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如图示意2008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1.(4分)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A.中国B.美国C.印度D.日本【考点】97:能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专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2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分析】材料题,呈现非常规知识,引导考生结合所学知识,迁移转化,阐释新鲜问题.该题应注意分析图文信息.【解答】解:结合图示中各国的煤炭消费量及本国的总人口数即可求出人均煤炭消费量。
2012年高考全国卷新课标地理试题高清解析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地理解析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6页,共300分。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II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地理部分试卷总评】该套试题考查知识较全面,难度较大的地球运动部分和2011年一样都没有命题,难度适宜,符合新课标地理高考特点和要求,是一套命题质量较高的试题。
客观选择题,命题紧抓地理学科本身特点及能力要求,考查学生对地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判断能力,通过图表数考查正确获取地理信息和理解运用能力。
11道选择题中,1——3和8——9考查人文地理,剩余6道选择题考查自然地理;综合题以以区域地理位载体,重点考查学生对材料阅读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考查学生描述和阐述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选择题部分,难度相对较低,重点考查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能力、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知识迁移的能力。
评析精选:难度有所下降,却又不失新意云南地理教材单独采用鲁教版,且作为新课标高考第一年,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充满疑虑与期待,从考生走出考场面带的笑容中,可以感受到文科综合试题是平和、习惯的试题。
从地理科看,试题不偏、不怪、不难,注重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关注生产、生活中的地理。
试题集中考查了工业、农业、气候、河流、等高线、自然灾害、旅游文化遗产保护、城市水源等问题。
中等难度题较多,没有特别难的题,试题整体难度比2011年的新课标卷和全国大纲卷皆有所下降,但试题依然需要学生利用储备知识进行思维判断,虽然有的内容多年考,但依然有新意,也有较好的区分度。
2012年新课标卷地理
2012年高考真题----文科综合(全国卷Ⅰ)地理部分第I 卷(选择题)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
据此完成1~3题。
1. 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 A. 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B. 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C. 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D. 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2. 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 ) A. 太湖平原 B. 洞庭湖平原 C. 汉江平原 D. 成都平原3. 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
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 ) A. 耕地面积广 B. 生产规模大 C. 机械化水平高 D. 人口较少图1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 )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 )。
读图1,完成4~5题。
a时间/h流量b图14. 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 中的 ( )A. ①地B. ②地C. ③ 地D. ④地5. 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 )A. 河道淤积B. 河谷变宽C. 湖泊分流D. 湖水补给量减小读图2,完成6~7题。
6. 根据图是信息 可以推断 ( )A. 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B. 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C. 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D. 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7. 图中甲 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 )A. 关中平原,浙闽丘陵B. 江汉平原,山东丘陵C. 汉水谷地,黄淮平原D. 汾河谷地,松嫩平原图3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3,完成8~9题。
ab图2铁路河流 城市剩余劳动人均工资0T 2T 1 图38. 由图3可以推断,该区域 ( )A .T 0年工业基础雄厚 B. T 0¯~T 1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 C. T 1~T 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 D. T 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 9. 甲、乙两类企业相比 ( )A .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B .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 C. 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 D. 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图4示意某小区域地形。
2012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全国卷1)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8页,第II 卷9至12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示意2008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
读图1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A.中国B.美国C.印度D.日本2.借助图示资料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A.单位GDP能耗B.碳排放量C.能源进出口量D.煤炭自给率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图2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量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
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3~5题。
3. 下列各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A.1970年~1976年B.1977年~1984年C.1980年~1989年D.1989年~ 2000年4.该支流流入A.黄河B.长江C.辽河D.黑龙江5.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A.建设用沙量增加B.兴建水库的森林覆盖率提高C.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D.连续干旱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据此完成6~7 题6.该地可能位于A.亚马孙河河口附近B.地中海沿岸C.北冰洋沿岸D.澳大利亚7.6月份该地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A.正东、正西B.东南、西南C.东北、西北D.东南、西北图3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
2012年高考全国卷大纲版地理试题高清解析版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示意2008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读图1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
2题考察学生的地理推理能力,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有一个陷阱必须、只能“借助图示资料”,而图中只能读出两个量——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所以不要想当然地做。A项单位GDP能耗需要知道国家的GDP总量,但是图中读不出来,所以A错;B项煤炭只是能源的一部分,并不是能源的全部,所以肯定读不出来;C项原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版地理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2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1.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
的是
A.中国 B.美国
C.印度 D.日本
2.借助图示资料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
A.单位GDP能耗 B.碳排放量
C.能源进出口量 D.煤炭自给率
【解析】 :1题是个读图题,而且涉及计算,一定小心!当然只是大概估算。从图中可以读出每年这四个国家的消费总量,再根据这几个国家的人口数(这点考察学生的识记情况,中国大概13亿、美国3亿、印度10亿、日本就算1.3亿吧),只是略算而已,不要较真,很容易找到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卷地理全套
图图花岗岩 砂 岩泥 岩 ① ② ③ ④图225° 30°图3 图4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图1是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略图,读图1完成1~4题。
1.图1中影视城是我国著名的电影电视拍摄基地,该基地的外景 景观特色是A .林海雪原B .奇山秀水C .椰风海韵D .大漠孤烟 2.该省级行政区的城市发展特征是A .城市化水平高B .城市南多北少C .处于逆城市化阶段D .城市沿河分布明显3.该省级行政区拟建设一个快递货物集散中心,从交通因素考 虑该中心最适宜布局在A .固原B .中卫C .银川D .石嘴山4.图2是该省级行政区某高速公路沿线四处道路地质剖面图,其中易发生滑坡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于2011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召开。
图3是南非矿产资源分布图,读图3回答5~7题。
5.德班宜人的气候受沿岸洋流影响,该洋流自北向南的流向主要受控于A .盛行西风B .盐度差异C .陆地阻挡D .水温特征 6.南非人均碳排放高的主要原因是A .工矿业发达B .人口数量大C .森林覆盖率高D .石油资源丰富7.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A .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B .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C .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D .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我国近年来积极采取包括发展新能源在内的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木薯是喜高温、不耐霜雪作物,也是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新能源)的重要原料。
每生产燃料乙醇1吨需要消耗鲜木薯约7.5吨。
图4是某省级行政区年均温分布图,读图4和材料回答8~11题。
8.图4所示区域最适宜种植木薯的地方是A .甲B .乙C .丙D .丁图图9.与化石能源相比,种植木薯、发展木薯燃料乙醇的优点是A.节约土地资源B.原料有可再生性C.减少原料运输量D.原料适宜长期储存10.该区域地势总体特征是A.西北高东南低B.东高西低C.中间高四周低D.南高北低11.该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是A.地下水B.大气降水C.湖泊水D.冰雪融水第二部分(非选择题)36.(36分)依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地理高考题(答案)
中国地理高考题(答案)【真题剖析定位】(2012全国新课标卷)读图2,完成6-7题。
图26.根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 )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7.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C.汉水谷地,黄淮平原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2012福建卷)37.(37分)图13示意中国东某区域。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扩大文化、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出口。
积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海洋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图13表4 1991年和2009年R河三角洲经济区各类用地比重(1)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的主要特点。
(7分)(2012北京卷)36.(36分)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图10(2)简述图中滦河三角洲的成因。
(6分)(3)比较图10(a)与(b),分析滦河河道的变化及其人为原因。
(8分)(2012重庆卷)我国近年来积极采取包括发展新能源在内的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木薯是喜高温,不耐霜雪作物,也是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新能源)的重要原料。
每生产燃料乙醇1吨需要消耗鲜水薯约7.5吨。
图4是某省级行政区年均温分布图,读图4和材料回答8-11题。
8.图4所示区域最适宜种种植木薯的地方是A(甲 B(乙 C(丙 D丁9.与化石能源相比,种植木薯、发展木薯燃料乙醇的优点是A(节约土地资源 B(原料有可再生性C(减少原料运输量 D(原料适宜长期储存10(该区域地势总体特征是A(西北高东南低 B(东高西低C(中间高四周低 D(南高北低11.该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是A.地下水B.大气降水C.湖泊水D.冰雪融水【答案】8.D 9.B 10.A 11.B【解析】8.根据材料中的提示“木薯是耐高温,不喜霜雪的作物”,则可判断最适宜种植木薯的要选择年均温最高的纬度最低的丁地。
2012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专题---中国地理
2012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专题---中国地理(一)中国的自然地理与行政区划【考点1】中国民族、政区与地形(2012江苏卷地理23-24)图12是2000v2010年我国人口变动情况分布示意图(不含港澳台数据)。
读图回答2题。
1.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有A.直辖市的人口数量都增加B.东部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都增加C.中部大多数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减少D.西部人口数量减少的省级行政区最多【答案】BD【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人口迁移的区域差异。
读图可知直辖市中,重庆人口在减少;东部地区人口都在增加;中部地区大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增加;西部地区人口减少的省级行政区最多。
2.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有A.人口增加的地区自然增长率都高B.人口减少的地区人口迁出多于迁入C.人口增加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高D.经济水平高的地区都吸引人口迁入【答案】BD【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经济发达地区往往是人口迁入区,即人口增长区,经济落后地区往往成为人口迁出区,即人口减少区(2012上海卷地理(一)1、2)“祖国的宝岛,我可爱的家乡......辽阔的海域无尽的宝藏......”3. 黄岩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
右图中,表示黄岩岛的是A. 甲岛B. 乙岛C. 丙岛D. 丁岛【答案】A【解析】考查中国地理黄岩岛地理位置。
此题属于识记知识和热点问题,难度不大。
黄岩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图中标示黄岩岛的是甲。
4. 2012年5月,我国首座深水钻井平台在南海首钻成功,其重要意义在于①宣示我国对南海的主权②行使对钻井平台周边我国海域的管辖权③解决我国目前石油对外依存度过高的问题④标志我国能够独立进行深海油气资源开发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B【解析】考查南海问题。
该题组考查海洋资源的开发和我国的海洋主权、权益。
2012年5月,我国首座深水钻井平台在南海首钻成功,这标示着我国能够独立进行深海油气资源开发,宣示我国对南海的主权,行使对钻井平台周边我国海域的管辖权,但我国石油对外的依存度过高的问题在短时间内还不能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解析版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
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A.太湖平原B.洞庭湖平原C.汉江平原D.成都平原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
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B.生产规模大C.机械化水平高D.人口较少【答案】1.B 2.A 3.D【解析】1.根据题干的提示“耕地不断被挤占”,粮食播种面积减少,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和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对粮食增产影响不大。
2. 改革开放以来,位于长三角地区的太湖平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速度快,水平较高,大量耕地被占用为建设用地,因而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
3. 河南省是我国产粮大省同时也是我国人口大省,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地广人稀,人口相对较少。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中国农业及其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
【综合评析】 1.B2.A3.D[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了解和掌握。
从题干中的信息可知,粮食增长不可能是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我国科技发展快,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我国粮食在2004年以来连续增长主要是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飞速发展,特别是沿海地区进程更快。
太湖平原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的江苏省,其城市化进程快、水平高,农业产业结构发生变化,高品粮生产比重下降,城郊农业发展迅速,花卉、蔬菜、禽畜等产业发展快。
河南省与黑龙江省相比,最主要的原因是黑龙江省人口少,所以粮食商品率高。
图1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1完成4~5题4. 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A ①地B ②地C ③ 地D ④地5. 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A 河道淤积B 河谷变宽C 湖泊分流D 湖水补给量减小【答案】4.D 5.C【解析】第4、5题,考查曲线判读和湖泊的作用。
从图b可以看出,甲水文站的洪峰流量高于乙水文站,并且洪峰在乙之前,说明洪水从甲流到乙被湖泊分流了,故第四题选D (④地),第5题选C (湖泊分流)。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河流流量变化特点及其成因。
【综合评析】4.D5.C[解析] 本题组主要是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河流的补给等有关知识。
要看好图中的信息,水文站能测得该站以上河段水文的有关数据,甲水文站先测到径流量最大值,若暴雨发生在①地、②地或③地,均不可能在甲水文站测到流量峰值,所以第4题选D。
河流与湖泊水体之间有互补关系,湖泊可以调节洪峰,因而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所以第5题选湖泊分流。
读图2 ,完成6~7题 6.根据图是信息可以推断,A 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B 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C 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D 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答案】A【解析】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臵、海陆分布、地形、洋流。
根据图示的纬度可判断甲、乙城市均位于我国大陆,且大致同纬度,排除法即可判断甲、乙两城市气温的差异主要在于地形。
图中给出的纬线为33°N,应联想到我国重要的东西走向的山脉秦岭的经纬度:(32°~34°N、100°~112°E ),结合图中的经度可以判断甲城市位于秦岭以南的汉水谷地,乙城市位于黄淮平原。
1月北下的寒冷气流受到秦岭阻挡,使得汉水谷地气温高于同纬度黄海平原地区;夏季两地温差相差不大。
7. 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A 关中平原,浙闽丘陵B 江汉平原,山东丘陵C 汉水谷地,黄淮平原D 汾河谷地,松嫩平原【答案】C【解析】本题组考查大比例尺中国流域(区域)经纬网(秦淮线:32°N到34°N之间)等相关定位及气候地形比较。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位于秦岭以南,乙地位于淮河以北,故选 C (汉水谷地,黄淮平原)。
本题要了解我国重要的地形区分界线的经纬度,如秦岭(32°~34°N、100°~112°E )、巫山(30°N~32°N),南岭(24°N~26°N,110°~116°E)等。
【综合评析】6.A7.C[解析] 本题组主要是对中国的气候、地形区的考查。
通过图中经纬度位置、城市、河流、铁路等有关信息可以确定图示的区域位置。
结合影响我国气温分布及变化的因素,地形对两城市的冬季气温影响大。
甲、乙两城市纬度相近,但甲城市位于汉水谷地,由于北部秦岭的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而乙位于黄淮平原,受冬季风影响大。
所以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图3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3,完成8-9题8.由图3可以推断,该区域A.T0年工业基础雄厚 B.T0—T1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C. T1—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D. T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9.甲、乙两类企业相比A.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B.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C.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D.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答案】8.C 9.B【解析】第8、9题考查曲线判读、产业结构调整问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T1到T2剩余劳动力大减,人均工资猛增,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低于乙类企业(甲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乙为技术密集型产业),这证明该地区在T1到T2阶段经历了产业升级,故第8题选C (T1—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
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向外转移,故第9题选B(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
【考点定位】该组考查中国区域地理和气温。
【综合评析】8.C9.B[解析] 第8题,由图可以推断,该区域剩余劳动力不断减少,人均工资不断增加,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的人均工资也在不断增加。
T0年该区域大量剩余劳动力,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的人均工资也最低,说明工业基础薄弱;T0—T1年人均工资处于较低水平,说明工业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T1—T2年,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的人均工资低于实际人均工资,实际人均工资快速上升,则说明甲类企业面临被淘汰,该区域企业经历产业结构调整;T2年以后实际人均工资趋于稳定,且低于乙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的人均工资,产业结构调整完成,工业生产没有衰退。
第9题,根据上题可知,乙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的人均工资低于乙类企业,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高,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早晚不能确定。
图4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0-11题10.Q地的海拔可能为A.90米B.230米C.340米D.420米11.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A.260米B.310米C.360米D.410米【答案】10.D 11.C【解析】考查等高线地图判读。
第10题,因为山峰周边的等高线为500米(等高距为100),故推出Q西侧的等高线为400米,所以该题选D(420米)。
(如下图)第11题,瀑布落差为72,即瀑布海拔在228--300之间,桥的海拔在200--228之间,山峰580,相减,落差为352-380之间。
故该题选C(360米)【考点定位】该组考查等值线(等高线)图判断应用。
【商榷】这组等高线题的亮点是由河流信息确定了河两岸等高线的对称规律,由瀑布高差确定了河流的海拔高度范围。
但出题者却忽略了特殊等高线这个重要问题,这组等高线如果确定为下图,则两题的答案都有问题了:图示中没有完整画出Q点、山峰周围的等高线,也没有文字说明,出现了答案不能确定的问题。
【综合评析】10.D11.C[解析] 本题是对地图知识的考查。
该图为等高线地图,依据图中的信息,等高距为100米,结合所学的等高线知识推断出Q地左边(离Q地最近)的等高线数值为400米,所以第10题选D。
山峰海拔为580米,桥梁附近河岸所在地的海拔在200米~300米,且桥梁上游河段瀑布落差为72米,所以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360米。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60分)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木家具广受人们的喜爱。
目前,我国红木原材主要依赖进口,越南是红木原材的主要出口国,近年来,越南规定红木原材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
凭祥(位臵见图6)是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之一,今年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开始在凭祥集聚。
(1)说明越南限制红木原材出口的原因。
(6分)(2)分析凭祥成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的区位优势。
(10分)(3)说明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在凭祥集聚的原因。
(6分)【答案】⑴提高原材的附加值,增加收入;扩大就业;保护红木(森林)资源。
⑵(地处边境)接近原料(红木)产地;(我国)市场需求旺盛;(高速公路和铁路经过)交通便捷;(作为边境地区的较大城市)基础设施较完善。
⑶接近家具厂(客户),节省运输费用;利于企业间人员与信息的交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共享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
【解析】(1)“限制红木原料出口”一是有利于保护本国的森林资源;二是出于经济利益考虑。
材料中说明“越南规定红木原料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因此可以推断“初加工”可以提供原材料的附加值,增加收入,同时也扩大了就业。
(2)工业区位因素包括原料(燃料)、交通、市场、劳动力、技术及政策等。
凭祥成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的优势一是靠近越南红木原料产地;二是从图中可以看出凭祥有高速公路和铁路经过,交通便利;三是材料中“红木家具广受人民的喜欢”,说明我国市场需求量大;四是从图中可以看出凭祥位于国界线,且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城市之一,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第(3)问工业集聚的原因应从节省运费、共享基础设施及加强企业的交流与协作能力,实现规模效益等方面回答。
【综合评析】该题难度适宜,关键抓住材料中提供的与问题相关的信息,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再结合书上所学的工业的主要区位条件和工业地域形成的原因。
(1)根据材料信息“我国红木原材主要依赖进口,越南是红木原材的主要出口国,年近来,越南规定红木原材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的提示,越南限制红木原材出口,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从而提高原材的附加值,增加收入,红木加工企业增多,为越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扩大了就业,同时也对越南的红木资源起到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