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

合集下载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优秀8篇)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优秀8篇)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优秀8篇)《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科学性的说明文, 教学时要注意这一点, 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优秀8篇), 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教学目标简介:篇一根据教材定位特点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本课设计两课时, 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说教学方法篇二小组合作探究法、列表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联想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 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复习上节课内容, 抽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篇三二、揣摩语言, 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1、赏读文章第1、2两段, 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1)选一名学生读1、2段。

(2)教师用简洁的语言重新拟一个开头, 要求学生与原文比较, 说说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多媒体显示:(3)精读1、2段, 具体说说这一段文字写得好, 好在哪里?学生各抒己见,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阅读感受, 言之有理即可, 我给以适当的鼓励。

(4)教师提问:如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 好不好?(5)学生齐读1、2段, 争取背诵。

2、多媒体显示下列句子, 要求学生揣摩, 体会说明语言的科学性。

3、教师总结:说明文以介绍给人知识为目的, 所以要求说明语言宜简洁、准确、严密。

但有时为了增强说服力,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本文即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知识目标:篇四A、学习阅读科普文章, 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B.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 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说学情篇五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八年级的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 但逻辑思维还处于形成阶段, 本文篇幅不长而且语言简练且富有逻辑性, 正好可在不太难的文字的基础上重点学习逻辑框架。

我将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着重采用列表的方法进行文本分析, 列表是帮助学生分类信息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环节:朗读课文, 整体把握文意篇六1、多媒体显示一年四季从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风景。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选20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选20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选20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选20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1课题大自然的语言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总第课时教学目标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训练生动形象进行口头描绘景物的能力。

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热情和兴趣。

教材分析概述文章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

重点难点训练生动形象进行口头描绘景物的能力。

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热情和兴趣。

教具投影仪教学法设计朗读法、引导法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一、复习导入检查作业。

叫学生回答上节课布置的作业。

二、理解本文说明的生动性1.请三位同学分别朗读前三段课文。

2.理解题目的含义。

问:“大自然的语言”指什么?课文为什么以此为题?学生讨论,回答。

第二段结束时说:“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营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第三段开头又说:“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可见“大自然的语言”是指“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物候现象。

将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比做大自然的语言,显得形象生动。

课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是经过一番认真构思的。

首先在课文第二段中有“传语”、“暗示”、“唱歌”等词语,将大自然人格化了,生动含蓄地揭示了物候现象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

其次,“大自然的语言”概括了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给人以形象生动的印象。

说明抽象深奥的物候学知识,从生动丰富的自然现象说起,精彩动人地展示出一幅四季风景图,使人容易对其产生兴趣,也符合人们由表及里认识事物的过程。

3.理解课文生动形象说明事物的特点。

课文第一段可以说是对题目的解释和具体化,本段语言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哪些词语用得好?学生讨论回答。

本段具体描写了“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语言生动、优美、形象,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美妙的四季图。

小学三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然的语⾔》是⼀⾸诗歌,共有五节,第⼆、三、四节以蝌蚪在⽔中游动、⼤鱼鱼鳞上的圈圈、喜马拉雅⼭巅的三叶⾍化⽯为例,说明这些都是⼤⾃然的语⾔。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然的语⾔》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然的语⾔》原⽂ 别以为⼈才说话, ⼤⾃然也有语⾔。

这语⾔到处都有, 睁开眼就能看见。

你看那天上的⽩云, 这就是⼤⾃然的语⾔: ⽩云飘得⾼⾼, 明天准是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 这也是⼤⾃然的语⾔: 蚂蚁忙着搬家, 出门要带⾬伞。

蝌蚪在⽔中游泳, 不就像⿊⾊的逗点? ⼤⾃然在⽔⾯写着: 春天来到⼈间。

⼤雁在编队南飞, 不就像省略号⼀串? ⼤⾃然在蓝天上写着: 秋天就在眼前。

⼤树如果被砍倒, 你会把年轮发现 ⼀年只长⼀圈, 这是⼤⾃然的语⾔。

你如果钓到⼤鱼, 鱼鳞上也有圆圈 ⼀圈就是⼀岁, 这⼜是⼤⾃然的语⾔。

⼤⾃然把三叶⾍化⽯, 嵌在喜马拉雅⼭脉。

这是在告诉⼈们: 那⼉曾是汪洋⼀⽚。

⼤⾃然的语⾔啊, 真是妙不可⾔。

不爱学习的⼈看不懂, 只有勤于思考的⼈才能发现。

【篇⼆】⼩学三年级语⽂《⼤⾃然的语⾔》教案 教学⽬标: 知识与能⼒ 读懂诗歌内容,知道⼤⾃然的语⾔指的是什么。

过程与⽅法 读中感悟,体会⼤⾃然语⾔的神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激发学⽣探索⼤⾃然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知道⼤⾃然的语⾔指的是什么,领略⼤⾃然语⾔的妙不可⾔。

教学难点: 学⽣对⼤⾃然的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句⼦较难理解。

课前准备: 1、课件。

2、查找有关“三叶⾍”化⽯、“喜马拉雅⼭脉”的⽂字或图⽚资料。

3、观察⼤⾃然,搜集有关“⼤⾃然语⾔”的资料。

教学过程: ⼀、激趣导⼊、揭⽰课题 1、欣赏四季美景。

现在是春暖花开的季节,⾃然界的⼀切都显⽰出⽆限的魅⼒,请孩⼦们跟⽼师⼀起去欣赏⼏个画⾯。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

大自然的语言200字作文

大自然的语言200字作文

大自然的语言200字作文《大自然的语言》篇一大自然是一本神秘的书,充满了各种各样奇妙的语言。

有时候,我们就像一群懵懂的孩子,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似懂非懂地解读着这些语言。

你看那天空,它可是大自然的头号发言人。

当天空湛蓝湛蓝的,就像被水洗过一样,那可能是在说:“今天是个好日子,放心大胆地出去浪吧!”而当乌云密布,黑沉沉地压下来的时候,就像是天空皱起了眉头,大声警告着:“暴风雨就要来了,还不赶紧找个地方躲起来,傻愣着干嘛呢?”我记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出去玩,早上出门的时候看到天空特别蓝,阳光明媚得不像话。

我们那叫一个兴奋啊,想着今天肯定能在外面痛痛快快地玩个够。

结果玩着玩着,天边就开始飘来几朵乌云。

我当时还没当回事儿,心里想:“这几朵小乌云能咋地,说不定一会儿就散了呢。

”嘿,没过多久,那乌云就像千军万马一样奔腾而来,瞬间就把整个天空给霸占了。

我们被淋成了落汤鸡,狼狈地往家跑。

从那以后,我就特别关注天空的变化,这天空的语言可不能小瞧啊。

再说说那风吧。

微风轻轻吹过的时候,就像大自然在温柔地抚摸着我们的脸庞,那是一种轻柔的、舒服的感觉。

我觉得这时候风是在悄悄地说:“嘿,朋友,放松点,享受这美好的时刻吧。

”可要是狂风呼啸起来,那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狂风像是大自然发了脾气,把树枝吹得东倒西歪,发出“呜呜”的声音,就好像在怒吼:“你们这些人类,是不是做了什么坏事,惹我不高兴了!”有一回,我在院子里放风筝,刚开始的时候风不大不小,风筝飞得可高了。

我正得意着呢,突然一阵狂风刮来,那风筝就像个喝醉了酒的大汉,在空中横冲直撞,最后一头栽到了地上。

我当时就想,这风的脾气还真是捉摸不透呢。

还有那鸟儿的歌声,也是大自然独特的语言。

清晨,鸟儿们在枝头欢快地歌唱,那清脆的歌声就像是大自然奏响的晨曲。

我常常想,它们是不是在讨论今天的早餐在哪里呢?或者是在分享某个地方的美景?不同的鸟儿叫声也不一样,就像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口音。

有时候,我会静静地站在树下听它们唱歌,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音乐厅里。

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原文阅读

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原文阅读

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原文阅读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②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③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①。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②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③。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④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⑤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①、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

大自然语言在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生物多样性保护
通过解读大自然语言,了解生物多样 性的分布和动态变化,为生物多样性 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
利用大自然语言指导生态系统恢复和 重建工作,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 可持续性。
应对气候变化
大自然语言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应对 气候变化,制定适应性管理策略。
仿生建筑
仿生建筑是模仿生物形态和结构的建筑设计理念,可以创 造出具有独特美感和实用性的建筑作品,如模仿蜂巢结构 的建筑可以具有良好的隔热和承重性能。
仿生材料
通过模仿生物体的形态和结构,可以研发出具有优异性能 的新型材料,如模仿贝壳结构的复合材料可以具有高强度 和轻量化的特点。
05 大自然的气味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种类
01
生物语言
动植物通过声音、行为、化学信号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递 和交流,如鸟鸣、虫鸣、动物求偶行为等。
03
02
非生物语言
自然界中的风、雨、雷、电等现象,以及地震、火山喷 发等自然灾害,都是大自然通过非生物语言传递信息的 方式。
人为语言
人类通过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方式记录和传播自 然界的信息,成为大自然语言的一种扩展形式。
种子传播
吸引传粉昆虫
植物释放芳香气味吸引蜜蜂、蝴蝶等传粉昆 虫,促进繁殖。
某些植物的果实散发出诱人气味,吸引动物 食用并帮助传播种子。
02
01
植物间相互作用
植物通过地下根系释放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实现植物间的相互合作或竞争。
04
03
气味语言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A
维持生态平衡
气味语言在食物链中起到关键作用,帮助捕食 者和猎物之间保持平衡。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优秀14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优秀14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优秀14篇6大自然的语言篇一.《大自然的语言》教案2.《大自然的语言》教案1(含练习).《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实录.《大自然的语言》课堂教学实录.《大自然的语言》课课练.《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大自然的语言》评估测试练习.《大自然的语言》综合能力测试.《大自然的语言》自学评估.《大自然的语言》课标理念教学详案.《大自然的语言》说课设计.《大自然的语言》反思性案例分析.《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教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综合知识点.《大自然的语言》有关资料大自然的语言篇二教学要求1.学会9个生字和11个词语,认识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中指的是什么,从而了解一些自然现象,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指导朗读课文,从读中知道课文中指的是什么;指导识字、学词。

难点: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语句较难理解。

课前准备1.课文及有关大自然的课件、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2.到郊外等自然景区游览:看有关大自然的电视节目等。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1.浅显简明的导语出示课题后,相机进行生字“语”的教学。

2.教师范读(或放录音读),学生静听,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给足时间,照顾差生)4.自由读课文,读后在课文中找出9个生字和6个要求会认的字,反复拼读,读准为止。

5.检查生字读音:同桌互读互查,教师利用不带拼音的字卡采取开火车、指名读、互相帮等多种形式进行,重点检查“仔、那、永、诉”的读音。

6.自由读全文,要求读正确。

7.大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用序号标出节次。

二、指导读好一、二、三节1.学读第一节。

(1)教师范读。

看课件:以春天为背景,蝌蚪在水中游动;大鱼跃出水面;雪山、三叶虫化石……等自然现象揭示自然奥妙的片断。

(2)学生自由练读。

(3)小组讨论:通过看插图、结合课前的郊外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是怎么知道的?(4)全班交流:相机处理“说话、语言、仔细观察、发现”等词语。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选14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选1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1活动目标:1、体验诗歌中人和自然的情感。

2、学习诗歌,理解诗歌中的美。

3、能合作并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课件、彩笔、四种颜色的卡纸活动过程:一、直接语言导入:你们知道吗?不光是我们人会说话,大自然也会说话,而且大自然的话到处都是,不信?我们一起来看!(出示flash课件1)二、配乐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白云飘得高高,告诉我们什么呢?2、瞧!谁出来了?(蚂蚁)它们在干什么呢?蚂蚁往高处搬家,这是要告诉我们什么呢?3、这是什么呀?(大树桩)上面有什么?对!每一个圆圈就是一个年轮,大树桩告诉我们有几圈年轮就代表它几岁了!4、教师小结:大自然的语言多奇妙啊!我们只要认真观察就能够发现。

三、用图谱完整学习诗歌四、分组合作朗诵诗歌。

附诗歌:大自然的话别以为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这语言到处都有,仔细观察就能发现。

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蚂蚁往高处搬家,出门要带雨伞,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树桩上有一道道圈圈,一圈就是一年,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

不爱学习的人听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听不见。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2第一课时一、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大自然的语言2。

(字略)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略)3.阅读课文,思考自读提示及课后练习。

二、导入1.作者简介作者竺可帧,物候学家。

2.导语本文的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所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我们读了这篇文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指的是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精选10篇)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精选10篇)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精选10篇)《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大自然的语言》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观察与发现”主题单元下的第一篇文章。

它是一首文字浅显,文笔优美的知识性诗歌,从一些最为常见的现象入手为我们介绍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

诗歌具体介绍了7种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高飘预示晴天,蚂蚁搬家要下雨;蝌蚪游泳春天到,大雁南飞秋天到,鱼鳞的圆圈,树的年轮都是“一圈一岁”,“三叶虫”推测地质,又可分为表示天气变化、季度变换、推测年龄、推测地质四个板块。

其中表示“三叶虫”这个小节是学生难于理解的,是本诗歌的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观察与发现”。

根据课文的类型,特点及其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教学本课时应重点引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关注、探究大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体会用平实、通俗有趣的语言,解释介绍深奥的大自然知识的特点。

这首诗歌的教学目标是1、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

2、语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掌握朗读的节奏。

3、情意目标:感悟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究、研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本诗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处理教材(2)重视朗读训练,把握诗歌节奏。

(3)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重视自读自悟。

(5)紧扣单元主题,注重知识的拓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二、说学生学生已有预习的'习惯和自读的能力,也有不同方法识记生字的能力与愿望。

其次,学生对朗读课文的兴趣比较浓厚。

三、说教法(抓住重点,选择教法)情景教学法四、说学法(自读自悟,培养能力)五、说程序(创设情景、优化程序)领悟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和学法,下面重点说说教学过程的设计:1、带入情境读全诗课件演示:黄叶纷纷飘落,满天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的景象,师问: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后,师叙:这些都是自然现象,也是大自然特有的语言。

2、合理处理教材:这个环节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字、词、句的理解,感悟大自然语言的神奇,但诗歌有9个小节,篇幅较长,要在40分钟内完成,比较困难,因此我采用分板块教学的方法。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优秀6篇)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优秀6篇)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优秀6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知道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气温不一样,初步认识热带、温带、寒带。

2.能力目标:能用连线的方法比较两个事物的直线距离。

3.情感目标:体验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点:知道各地气温差异与离太阳的远近有关,初步了解热带、温带、寒带。

活动难点:能用连线的方法比较两地的距离。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了解现在的季节。

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气温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出不冷不热、温暖等词)我这里有三张图片,仔细观察哪一张是这个季节的人们?(教师提供三张图片,上面的人们分别穿着裙子、小外套、棉袄让幼儿选择)二、初步探讨同一时间不同地方温度差异的原因。

1.教师出示图片,引出此时不同地方气温差的现状。

教师再出示两张图片:北极人的图片、非洲热带地区人们的图片。

教师:仔细观察这两张图片,你发现那里的气温怎么样?猜猜他们现在是什么季节?2.初步讨论三个地方气温差异的原因。

教师:其实这两个地方和我们这一样是春天,那为什么这个地方这么热,这个地方那么冷,而我们这比较温暖呢?(教师边说边将这三张图片摆在黑板上)3.幼儿自由发表观点。

三、通过操作大胆猜想三张图片在地图上的位置。

1.教师出示有三座房子标记的地球平面图。

教师:这三张图片中的人们分别住在图上的`三个地方,猜一猜分别住在哪里?请你把他们送回家。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操作材料已经过塑封处理,每张图片的背后贴有双面胶,方便粘贴。

)3.展示幼儿的操作成果并请幼儿陈述理由。

4.教师示范正确的操作,并请幼儿调整自己的操作。

四、操作探索同一时间不同地方温度差异的原因。

1.谈话引出气温和太阳远近有关教师:是什么让我们的地球保持温暖?(太阳)教师出示太阳图片。

教师:哦,原来太阳能使我们保持温暖。

如果想要热一点,我可以怎么办?如果想要冷一点,可以怎么办?(引导幼儿说出离太阳近就热,离太阳远就冷)2.探索操作方法。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15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15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15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1【教学重点】1、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

2、明确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式、研讨式【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__(《大自然的语言》),通过学习,初步了解了基本内容及全文的说明顺序。

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学习第一、第三部分知识。

(一名学生复述基本内容、说明顺序,多媒体显示本课教学重点。

)二、齐读前两段,体会语言准确、生动特点1、多媒体演示四季图;2、多媒体显示问题,学生思考:⑴第一段描写自然现象的顺序是什么?⑵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⑶从前两段看,__说明的语言有何特点?请举例说明。

⑷请选择其中至少两个词语说一句话。

过渡小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大自然丰富的物候现象,那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作者又是怎样安排这些材料的?让我们一起探究学习6~10段。

三、精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顺序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2、找出段与段之间的连接词,并说明这些词语的作用。

3、指出这几段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4、第九段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5、作者安排决定物候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这样安排有何作用?四、巩固提高逻辑顺序包括哪些?五、拓展练习排列语序、段序(文字材料)六、布置作业1、学生自由朗读;2、多媒体显示问题,小组研讨、明确。

七、巩固提高逻辑顺序包括哪些?(多媒体显示)八、拓展练习排列语序、段序(文字材料)九、布置作业1、收集至少三则农谚,并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2、想一想:怎样给一个小学生介绍有关“透镜”和“噪音”的知识,并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和恰当的说明方法写一篇说明文。

【板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花香鸟语决定因素纬度的差异(首先)草长莺飞经度的差异(第二个)空间因素主高下差异(第三个)古今的差异(此外)时间因素次【教后反思】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对说明顺序有较清的认识,但对于空间因素、时间因素、逆温层的理解不明确,有关纬度、经度等地理知识的了解含糊。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15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15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15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11、“大自然的语言”改写者将大自然拟人化,用“大自然的语言”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含蓄生动,引人入胜2、“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用拟人手法,“沉睡”与“苏醒”对举,形象生动地写大地回春。

3、“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前两个分句组成对偶,再加一个稍长的散句,描绘出一幅具有代表性的春色图画,写得很有文采。

4、“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

”用摹声的手法写树叶纷纷飘落的动态5、“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一段三个例子都是将贴切的比喻与巧妙的拟人融为一体,植物举两个例子,用对偶句使之相映成趣,布谷鸟的例子未与前两句凑成一组排比,而是用错综修辞法,避免了呆板无味,使句子错落有致,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

6、“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这一句运用比喻,把活生生的生物比喻为“活的仪器”,还说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把生物的变化作为一种征兆,对它在物候观测中的重要的作用与价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显得十分有力。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2【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按照要求筛选课文主要信息;2、体味__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3、理解逻辑顺序在说明中的作用;【教学重点】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教学难点】逻辑顺序在说明中的作用【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引入一:视频春季景象(春季画面中可出现渐渐融化的积雪、竞相开放的桃花、新吐绿芽的柳枝、匆匆筑巢的燕子等)夏季景象(可出现亭亭玉立的荷花、翩翩起舞的蜻蜓、振翅高歌的蝉等) 秋季景象(翻飞的黄叶,怒放的菊花、如火的枫叶等)冬季景象(呼啸的北风、枯树、飘飞的大雪)提问:刚才这段图像分别展现了哪些季节的景像?你是依据什么判断出来的?学生发言,教师点评后,顺势新课的学习。

八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及赏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及赏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及赏析《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如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个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如蚂蚁忙着搬家,出门就要带好雨伞。

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春天已到人间。

大雁集队南飞,不就“省略号”一串?秋天已在眼前。

如果你砍倒大树,就会把“车轮”发现;一年只长一圈,计算起来方便。

鱼鳞上也有圈圈,一圈就是一岁,从不把人欺骗。

大自然把三叶虫化石,嵌在喜马拉雅山巅,这是在告诉人们,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大自然把巨大的“漂砾”,从遥远的秦岭搬到平原,告诉我们游荡的冰川曾在这里漫游。

《大自然的语言》赏析这是一首以大自然为主题的诗歌,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自然中的各种景象,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神秘。

诗歌以“大自然的语言”为线索,通过白云、蚂蚁、蝌蚪、大雁、大树、鱼鳞等自然元素,向我们展示了自然的规律和生命的韵律。

诗歌开头以白云和蚂蚁为例,让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日常景象,也引导我们去思考自然背后的规律。

接着,通过蝌蚪和大雁的形象,诗人描绘了春秋两季的更迭,展现了生命的循环和季节的变化。

而后,诗人又通过大树和鱼鳞,让我们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成长。

最后,诗人以三叶虫化石和巨大的“漂砾”为例,揭示了地球历史的漫长和自然的伟大力量。

整首诗歌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将大自然的景象和规律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诗歌也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引导我们去关注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整首诗歌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适合反复吟诵的好诗。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13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13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13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页是敬业的小编为家人们分享的小学一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13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色,增强学生的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2.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积累丰富科学知识,开阔认知视野。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并养成注重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1.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能准确简洁地概括文章要点,明确本文写作的条理性。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本文说明的生动性。

【课题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一课时一、设情境,激发兴趣燕子呢喃,春风拂面,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蝉声聒噪,烈日炎炎,告诉了我们夏天来了;田野金黄,落叶纷飞,告诉我们秋天来了;白雪皑皑,粉妆玉砌,漫天的雪花说着冬天的故事。

鱼鳞上的圆圈告诉了我们它的年龄,三叶虫的化石嵌在喜玛拉雅山巅,告诉我们这里曾是浩瀚的海洋。

其实人有语,物有声,大自然也会说话。

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大自然的语言》吧。

二、读课文,解释词语1.融化:(冰、雪等)变成水。

2.萌发:种子、草木发芽。

萌、发同义。

3.次第:一个挨一个地。

4.呈现:显出、露出。

5.周而复始:形容不断地循环往复。

6.花香鸟语:形容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多指春天的风光。

7.物候: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气候的关系。

8.观测:本课指观察并测验。

9.悬殊:相差很远。

三、理清思路,整体感知1.自由快读全文——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自由朗读全文——揣摩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行文思路。

小学一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然的语⾔》是⼀⾸诗歌,共有五节,第⼆、三、四节以蝌蚪在⽔中游动、⼤鱼鱼鳞上的圈圈、喜马拉雅⼭巅的三叶⾍化⽯为例,说明这些都是⼤⾃然的语⾔。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语⽂《⼤⾃然的语⾔》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语⽂《⼤⾃然的语⾔》原⽂ 别以为⼈才会说话, ⼤⾃然也有语⾔。

这语⾔到处都有, 仔细观察就能发现。

⽩云飘得⾼⾼, 明天准是晴天。

这就是⼤⾃然的语⾔。

蚂蚁往⾼处搬家, 出门要带⾬伞。

这就是⼤⾃然的语⾔。

树桩上有⼀道道圈圈, ⼀圈就是⼀年。

就这是⼤⾃然的语⾔。

蝌蚪甩着尾巴游泳, 春天已经来临。

这也是⼤⾃然的语⾔。

⼤⾃然的语⾔哪, 真是妙不可⾔。

不爱学习的⼈看不懂, 粗⼼⼤意的⼈永远看不见。

【篇⼆】⼩学⼀年级语⽂《⼤⾃然的语⾔》教案 教学⽬标: 1、学习本课10个⽣字。

2、积累7个词语。

3、正确朗读课⽂,背诵课⽂。

4、激发学⽣观察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热爱⼤⾃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能熟练地借助拼⾳,在语⾔环境中认读10个⽣字。

2、学习“⼤⼝框”,在描写的过程中掌握四个⽣字。

教学难点: 1、正确朗读课⽂,背诵课⽂。

2、激发学⽣观察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热爱⼤⾃然的感情。

教具准备: 课件、⽣字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引⼊课题 1、⼩朋友,你们知道吗?⼤⾃然可是⼀位知识渊博的⽼师,瞧,现在它就要告诉⼤家⼀个秘密。

2、谁会读这个秘密?[出⽰第⼀⼩节] 3、原来⼤⾃然也有语⾔。

[出⽰课题] 4、⾃: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 (1)你是怎样认识这个字? (2)给它找朋友。

5、齐读课题。

6、过渡:虽然⼤⾃然中的动物、植物不会说话,但是许多现象告诉我们许多有趣的知识,你们听。

⼆、初读课⽂,感知⼤意。

1、师范读课⽂,说说你听到了什么?[⾳乐] 2、⾃由朗读课⽂,做到读准⽣字,读通课⽂。

3、⼩组合作学习:[要求] (1)读词语,注意平翘⾆⾳ (2)区别字形并组词(甩、准) (3)书空“圈”字,你知道这个字的部⾸吗? (4)给“临”扩词 三、感情朗读,进⾏背诵 1、课⽂中介绍了哪⼏种⼤⾃然的语⾔?[⽰句] 2、第⼆节 (1)会读这句话的⼩朋友起⽴,齐读。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15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15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15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1教材分析《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学问的科普文章。

是人教版八班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

对于一般读者,尤其是学校生来说,物候学不是一门简洁懂得的科学。

而本文在文中尽量削减专业术语,运用美丽的词语、描写性的语句和修辞手法,使原本枯燥的事理变得生动形象,无疑是一篇科学性、学问性和趣味性很强的科普佳作。

学情分析说明文是八班级上册重点学习的一种文体,本册有两单元课文内容均为说明文。

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确定要重点引导同学对于说明文的`学习及说明文学问的把握。

通过对前一单元的学习,同学对于说明文已经有了初步的熟悉和把握,本单元是对说明文学问的进一步熟悉与积累。

本课属生动性说明文,生动好玩的语言会调动同学的乐观性,有利于同学对说明文的学习。

教学目标一、学问目标1、进一步了解说明文的学问。

2、了解物候学问。

二、1、学会默读、速读找到中心句并精确提炼信息,逐步提高阅读科普说明文的力气。

2、把握文章的说明挨次,理解文章的条理性。

三、情感立场与价值观1、理清课文的说明挨次,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

2、学习文章精确严谨、生动美丽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2学习目标1、积累“萌发、次第、翩然、孕育、声销迹灭、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

2、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同学的科学知识。

3、培育同学喜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究科学神秘的爱好。

课堂学习过程与方法设计学习过程方法设计1、引导复习学过的说明文文体知识。

2、老师让同学说出需要积累的词语。

〔显示课文重点词语的音、义以及多音字〕连翘〔qiáo〕——翘起〔qiào〕声销迹灭萌发翩然草长莺飞衰草连天〔shuāi〕落叶〔lu〕——丢三落四〔là〕——落枕〔lào〕风雪载途观测〔guān〕——玄妙观〔guàn〕差异〔chā〕——差遣〔chāi〕——差错〔ch ā〕——参差〔cī〕孕育3、走近:老师提示: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即名、时、籍、评、作〕〔一〕下面请同学们依据个人喜好朗读、默读、略读、精读、跳读或者连读课文,快速精确地从课文中筛选整理信息接下来争论下面几个问题: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2.“大自然的语言”比方什么?3.对比注解①,说说看,原文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课文为什么把它改为《大自然的语言》?〔二〕1、〔1〕说明文要把事理说明得清清晰楚,让人读了简单理解,就需要讲究条理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翩然: 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 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次第:一个接一个。
萌发:种子发芽。比喻事物发生。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整理课件
7
1、哪些事物属于“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 在文中指什么?
冰雪融化 草木萌发 花开放 候鸟归来 植物孕育果实 果实成熟
• 叶子变黄 • 北雁南飞 • 昆虫销声匿迹 • 衰草连天 • 风雪载途
• ……
整理课件
19
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呢? “大自然的语言”在文中其实指的是什么?
这里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大自然的语言” 指的是“物候现 象” 。 这是比喻的说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什么是物候,从而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和阅读兴趣。
整理课件
1
整理课件
2
春华秋实、冬暖夏凉本是常见的自然现象,而在著名的气象 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看来,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 真的会说话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六课,细细聆听大自然 的声音。
整理课件
3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整理课件
4
竺可桢 浙江上虞人,
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他在气象学、气候学、 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 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 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 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 之一。我国现代物候学 的每一份成就都是和他 的辛勤工作分不开的。 什么是物候学,物候学 的研究有什么意义?
2、这篇文章介绍的仅仅是“大自 然 的语言”吗?如果不是,还介绍 了什么?
整理课件
8
大自然用自己独特的语言, 告诉我们很多很多, 细细倾听,从文中找找哪些 是大自然的语言?
整理课件
9
草长莺飞 百花盛开
整理课件
11
整理课件
次第开放
12
秋叶簌簌
整理课件
15
北 雁 南 飞
整理课件
16
本段哪些事物属于“大自然的语言”?
整理课件
5
区别读音
衰草连天 shuāi ——— 鬓毛衰 cuī
连翘 qiáo ———翘首 qiào
差异 chā ——差遣 chāi ——差劲 chà ——参差 cī
观测 guān ——道观 guàn
播种 zhǒng
耕种 zhòng
落叶 luò ——丢三落四 là
整理课件
——落枕 lào
6
2、理解词义
1、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 2、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 的日期; 3、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4、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5、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说明顺序:
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1-3)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4-5)
逻辑顺序
3、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6-10)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11-12)
整理课件
38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
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大自然在暗示
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
整理课件
27
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天山山顶和山腰的差异
整理课件
28
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古代三月的长城 现代三月的长城
整理课件
29
物候现象的来临的决定因素:
纬度的差异
主要 空间
经度的差异
高下的差异
古今的差异
次要 时间
第6-10段总体上来看,运用了什 么说明方法? 分类别
整理课件
30
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11~12)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整理课件
34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 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 到了。 这几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是想说明什么? “只”“就”二字可删除吗?
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 说明“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 别而不同”。 “只”说明相差较少,不可删除。 “就”表示春天短促,也不可删除。
整理课件
35
整理课件
36
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能否删掉,为什么?
1、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 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 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2、植物的抽青、发芽等物候现象……不过研究这 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情况。
1、准确说明了北京1962年的花期推迟的天数,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
说明方法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分类别
整理课件
32
一、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说明方法 1、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 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下定义
整理课件
33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 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 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 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这种损失就可以避免。
整理课件
20
2、这篇文章介绍的仅仅是“大自然 的语言”吗?如果不是,还介绍了什么?
整理课件
21
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1-3)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4-5) 3、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6-10)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11-12)
整理课件
22
细读全文,具体了解
2、加线的句子表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 重事实的科学精神。
整理课件
37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 苏醒过来。”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
什么表达效果?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格 化,显得亲切动人。
2、“燕子翩然归来。” “翩然”一词,
有什么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表达效果?
“翩然”指轻快地飞舞的样子,用来描绘 燕子的飞行,十分恰当、形象。
读1——3段,请具体介绍物候与物候学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自然现象,古代劳 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文章第一二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引出物候和物候学。
整理课件
23
读4——5段,思考: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有什么重要意义?
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 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为什么物候观测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 容易掌握?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 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整理课件
24
读6——10段,思考:
整理课件
# 25 4
纬度对物候的影响
三月的内蒙古草原(北)三月的海南(南)
整理课件
26
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内陆的内蒙古草原(春早)近海的大连(春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