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数学课标

合集下载

上海高中数学课标

上海高中数学课标

上海高中数学课标
上海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它指导着上海高中数学教学的
方向和内容。

上海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维能力、数学
应用能力和数学创新能力。

其中,数学基础知识是指学生要掌握的基本数学知识,包括数论、代数、几何、概率论等;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要具备的数学思维能力,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推理问题的能力等;数学应用能力是指学生要具备的数学应用能力,包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推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数学创新能力是指学生要具备的数学创新能力,包括发现新的数学知识、探索新的数学思想、构建新的数学模型等。

上海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
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上海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教
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上海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也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教
学水平,提高学校的教学能力,从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

总之,上海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学生、教师和学校的数学素养,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水平。

上海高中数学新课标解读

上海高中数学新课标解读

上海高中数学新课标解读上海高中数学新课标是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为了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制定的。

它强调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以下是对上海高中数学新课标的主要解读:1. 课程目标的转变: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和创新性。

课程目标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2. 课程内容的更新:新课标对数学内容进行了重新编排,增加了一些现代数学的内容,如概率统计、数据分析等,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同时,减少了一些传统内容的难度,使得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

3. 教学方法的创新:新课标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应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而不是仅仅依赖传统的讲授方式。

4. 评价方式的改革:新课标提倡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还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5. 信息技术的融合:新课标鼓励将信息技术融入数学教学中,利用计算机软件和互联网资源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6. 跨学科的整合:新课标强调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如物理、化学等,通过跨学科的项目和活动,让学生理解数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增强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7. 终身学习的引导: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质疑和创新,形成持续学习的习惯。

上海高中数学新课标的实施,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全面、灵活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以培养他们成为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上海高中数学教材2020

上海高中数学教材2020

上海高中数学教材2020
基于2017新课标的上海高中数学课本,已经正式通过教育部审核, 2020
年秋季开始正式使用。

这套教材主要分为必修1-4册和选择性必修1-3册,共7本。

主编为复旦大学的李大潜院士和华东师范大学王建磐博导联合编写。

具体来说,必修1的内容有集合与逻辑、等式与不等式等;必修2的内容有平面向量及其应用、复数等;必修3的内容有算法初步、统计和概率等;必修4的内容有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等。

选择性必修1的内容有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等;选择性必修2的内容有数列与数学归纳法、一元函数的导数与微分等;选择性必修3的内容有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等。

关于这套教材的具体使用,建议咨询相关教师,并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第一篇: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联系,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这就是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一些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数学教学活动,使教学内容生活化,使学生切实化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周围熟悉的事物中主动去学习、理解和应用数学。

一、计算题的教学生活化计算题的教学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整个小学阶段都贯穿有计算题的教学。

但是,由于计算题的计算方法单调、内容枯燥无味等原因,使学生见而生“厌”,久而久之还会对数学失去兴趣。

为此,教学时必须把计算与生活无情境有机结合起来,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把那些枯燥无味的计算题融入到学生熟悉的有趣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学得有趣、算得开心,自然而然地掌握新知识。

例如,在教学“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时,我出示了一道尝试题:“143-98”,通过自学课本,学生会正确计算“14398=143-100+2”,但对于减去100后为什么要加上2,一时难以理解。

这种情况在我意料之中。

因此,我就设计了模拟生活中购物的情境:把教台当成了柜台,上面摆有篮球、足球、羽毛球拍等体育用品,再由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

一个顾客带了143元钱来到柜台边准备购物,里面是一张百元大钞和四十三元零钞。

只见顾客挑了一个标价98元的篮球,他掏出那张百元大钞,递给售货员,这时他还剩下43元,即应把143-100=43(元),只见售货员接过钱后,找回2元,这时顾客的手里有45元,即43+2=45(元),也就是说多减去的2元应该再加上。

上海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上海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上海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上海市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是上海市教育局颁布的关于初中数学课程的规定和要求。

该标准旨在为全市初中阶段的数学教育提供统一的指导,确保学生在数学学科方面获得全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兴趣。

下面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上海市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一、课程目标上海市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实际运用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包括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方法的掌握和数学技能的运用。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问题分析、解决方案的设计和解决方案的检验。

4. 培养学生的数学实际运用能力,包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上海市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包括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体内容包括:1. 数与式:包括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整式、分式等。

2. 图形与尺度:包括平面图形、空间图形、轴对称、中心对称、相似和全等、尺度等。

3. 方程与不等式: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简单不等式等。

4. 几何变换:包括平移、旋转、翻折、镜射等。

5. 数据与概率:包括数据的搜集、整理、展示、分析和解释,以及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等。

三、教学方法上海市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教师讲解、学生讨论、小组合作、实验探究、问题解决等。

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兴趣,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四、教学评价上海市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具体评价方法包括考试测试、作业检查、课堂表现、实验报告等。

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评价,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加强学生的薄弱环节。

上海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上海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上海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上海市教育局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旨在为初中生提供系统、全面的数学教育,帮助他们建立起扎实的数学基础,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标准覆盖了各个年级的数学学习内容和要求,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教学参考和学习指导。

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上海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上海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和发展目标。

它要求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培养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对数学有积极的态度和信心。

课程标准还规定了数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包括数与代数、几何与空间、函数与图象、统计与概率等内容。

在数学学科的具体内容方面,上海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各个年级的学习内容都应涵盖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一年级至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包括整数、分数和小数的计算,图形的认识和作图等内容。

四年级至六年级的数学学习则逐渐引入代数、几何和统计等内容,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理解能力。

上海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还明确了数学学科的学习方法和评价方式。

它要求教师通过情境引导、问题导向和探究式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评价方面,数学学科应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多种方式评价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掌握情况。

第二篇示例:上海市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是指对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规范标准。

这份标准是为了指导上海市初中教师进行数学教学,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全面提升而制定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上海市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和综合应用能力。

(完整版)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完整版)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一、导言(一)课程定位数学是以现实世界中的数与形为研究对象,在抽象、推理、应用的往复循环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一门科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数学自身的发展,特别是在与计算机的结合过程中,数学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

在人类文明史上,数学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它是其他科学的基础,也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中,数学不仅对科学技术的进步仍然发挥着基础理论和基础应用的作用,而且已成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

数学又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经广泛渗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文化的进步。

数学是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必需的工具,数学素养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养。

在基础教育阶段,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对学生的整体发展、长远发展以及当前学习其他课程具有奠基意义,对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等具有独特作用。

本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地发展,致力于使每个学生获得必需的、与个性发展相适应的数学,同时得到基本素质的培育和提高。

(二)课程理念1.正确处理基础与发展的关系数学课程应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要求,正确处理基础与发展的关系。

主要强调:——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而且要关注数学学习对促进学生基本素质提高的作用,从而为学生走向社会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还要充分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其在个性方向上的发展相适应。

——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批判意识、综合意识和合作意识,注重让学生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经历将实际问题进行数学抽象、建模求解和解释的过程,学会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

2.充分关注数学课程中的学习过程课程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

最新的数学新课程标准(最新)

最新的数学新课程标准(最新)

最新的数学新课程标准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

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基本理念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2022版数学新课程标准电子版

2022版数学新课程标准电子版

2022版数学新课程标准电子版到2022年,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标准》将实施,它将影响我们的学习课程的安排,指导学生的学习,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数学理论和能力。

一、核心概念1. 要求学生把数学作为一个普适性素养和实践技能,在探索、创新和改进中体现出数学推理能力,更好地统筹运用数学知识,养成数学思维习惯“逻辑性、归纳性、逦抽象性、创新性”,发展综合运用能力,扎实掌握主要数学理论与实际技能。

2. 强调数学学科的创新性,让学生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更好的熟悉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数学知识。

3. 扎实掌握数学知识,以全新的技术能力和积极的智慧解决实际问题,发现,理解,提出解决不同深度和复杂性问题的算法。

二、素质拓展1. 加强数学素养提高,加强实践能力更好的发展,让学生更好地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更好地为未来的学习发展打下基础,提供适当的参考图书,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强调科学原理融入数学,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数学应用和现代科技工程发展的能力,更好地懂得把科学原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带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撑,提升数学文化素养。

三、最新进展1. 数学标准包括在线课堂、自主学习、多媒体碎片化教学、考试综合等元素,它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数学学习方式,学生可以灵活的学习,不受时空限制,加强实体知识的积累及综合运用。

2. 数学标准奖励类活动,建立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加强学习的责任感,视其为社会地位的体现,结合各类奖励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面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教学改革1. 根据新一轮主题课程,充分考虑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将问题解决,数学游戏,科技教学,实验教学等方式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更加积极投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和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2. 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堂上更多的增加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更多的实践活动,提高数学素养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数学科目的发展注入活力,为学生和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数学课程标准2022》

《数学课程标准2022》

《数学课程标准202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数学新课标还有许多新内容。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义务教育课程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各课程标准,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基础教育质量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网络新媒体迅速普及,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改变,儿童青少年成长环境深刻变化,人才培养面临新挑战。

义务教育课程必须与时俱进,进行修订完善。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

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

反映时代特征,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

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修订原则:(一)坚持目标导向: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确立课程修订的根本遵循。

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

(二)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梳理课程改革的困难与问题,明确修订重点和任务,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和系统性。

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减负提质。

新课程标准2022版数学

新课程标准2022版数学

新课程标准2022版数学一、课程性质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通过对数量和数量关系、图形和图形关系的抽象,得到数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关系;基于抽象结构,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符号运算、形式推理、模型构建等,形成数学的结论和方法,帮助人们认识、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的本质、关系和规律。

数学不仅是运算和推理的工具,还是表达和交流的语言。

数学承载着思想和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在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学的应用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随着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的发展,数学研究与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数学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

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掌握适应现代生活及进一步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愿;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课程理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 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

1.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应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形成和发展面向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不同学段发展水平不同,是制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

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强调使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简称“四基”),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四能”),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上海 数学高考 大纲

上海 数学高考 大纲

上海数学高考大纲的主要内容
上海数学高考大纲主要依据《数学新课标2020修订版》,考试内容和范围包括必修和选择性必修的内容,具体如下:
1. 考试内容:分为课标有、课标无、教材标※号、课标无、教材有但不标※号几类,其中课标有的内容需要考试,课标无的内容不会考试,而教材标※号的内容是不要求掌握的,但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可以使用。

2. 考试范围:必修内容是合格考的范围,而选择性必修的内容是春考和秋考的范围。

具体来说,春考的考试范围包括必修和选择性必修的前6章(第7章、第8章不考),而秋考的考试范围是必修和选择性必修的全部内容。

3. 试卷结构:试卷的题量与题型都保持不变,包括21题。

其中选择题的每题分值依次为4分、4分、5分、5分,总分减少2分;解答题的每题分值不固定,会根据内容设立小题数及分值。

最新版数学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最新版数学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最新版数学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023数学新课标

2023数学新课标

2023数学新课标
2023 数学新课标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强化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删减了一些过于简单或陈旧的内容,增加了一些与现代社会发展相关的数学知识;
2. 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确保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3. 强调数学应用,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方法:
1. 倡导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利用图形、图像、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
3. 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四、评价方式:
1. 评价应坚持多元化、评价与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2. 评价应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评价应注重平时考查和考试相结合,口试和笔试相结合。

拓展:
1. 2023 数学新课标的实施,将有助于推动数学教育的改革,提高数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2. 2023 数学新课标的实施,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2023 数学新课标的实施,将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数学教学水平。

2022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

2022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

2022新课标数学课程标准一变化与2011版课标相比,2022版课标围绕“核心素养”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建议等方面做了调整。

1.课程目标——核心素养内涵的些微变化2022版课标明确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概况为三方面(“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并将学生核心素养的表现由2011版课标中的十个关键词(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发展为2022版的十一个方面: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增加了量感,量感主要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

)这一改变能更强烈的感觉到小学阶段核心素养更偏具体,更侧重对经验的感悟和意识的培养。

2.课程内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还是由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组成。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以数学核心内容和基本思想为主线循序渐进进行,每个学段的主题有所不同。

综合与实践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主题式和项目式学习方式,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

(1)数与代数数与代数里面,把负数、方程和反比例移到了初中,把常见的量的学习移动到了综合与实践领域。

把百分数相关知识移动到了统计与概率领域。

内容的调整,势必会引起教学重点的变化。

调整后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领域就彻底被划分成了“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两个主题。

(2)图形与几何图形与几何领域内容变化不大,但是侧重点有所调整。

2022版课标中更强调几何直观,增加了尺规作图相关内容,加强了动手操作。

(3)统计与概率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把百分数放到了统计与概率里,放到该领域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百分数的统计意义。

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可以更好地表达和理解百分数,体会百分数中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202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与思考:新课标变化解读与教学启示

202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与思考:新课标变化解读与教学启示

202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与思考:新课标变化解读与教学启示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修订坚持了核心素养导向,整体体现了继承与发展,“四基”“四能”保持不变,体现了课标的继承,融入核心素养,体现了课标的发展。

本文阐述了课程标准的整体结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四个方面的主要变化,在此基础上,给出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启示。

关键词: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变化解读,教学启示我国自从1923年以来,在上个世纪一共颁布了7个课程标准和8个教学大纲,修订和颁布没有固定周期。

进入21世纪以来,到目前为止,共颁布了3个课程标准,大约每10年修订并颁布一次。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以下简称为2022年版课标) 是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以下简称为2011年版课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整体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的特点,四基和四能保持不变,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继承,融入核心素养,贯穿课程标准的始终,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发展。

下面,对2022年版课标的整体结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四个方面的主要变化进行解读,并给出数学核心素养导向的几点教学建议,为大家学习、讨论和落实2022年版课标理念提供一些参考!一、整体结构的主要变化数学课程标准的整体结构,2011年版课标包括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和附录等5个部分。

2022年版课标做了调整和增补,重新编写了“前言”,将原来“前言”的内容独立出来,增补了学业质量的内容,从而形成了2022年版课标的基本结构:前言、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和附录等8个部分。

第一,调整学段划分。

2022 年版课标在学段目标中将原来九年义务教育分成三个学段,调整为四个学段,分别是1-2年级为第一学段,3-4年级为第二学段,5-6年级为第三学段,7-9年级为第四学段,即小学6年分成三个学段,初中3年为一个学段。

上海新课标小学数学要求

上海新课标小学数学要求

上海新课标小学数学要求
上海新课标小学数学要求强调了数学教学的全面性和实践性,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教学要求:
1. 基础知识和技能:学生需要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如数的认识、运算法则、几何图形的认识和测量等,同时要熟练运用基本的数学技能,包括计算、推理和问题解决。

2. 数学思维:鼓励学生发展数学思维,包括逻辑推理、抽象思维、空间想象和数据分析等能力。

通过各种数学活动,如数学游戏、探究实验和数学建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 实际应用:数学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4. 信息技术的运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需要学会使用计算机和其他数字工具来辅助数学学习,如使用计算器进行复杂计算,利用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等。

5. 跨学科学习:鼓励学生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如科学、技术、工程和艺术等领域相结合,通过跨学科的项目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

同时,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公平竞争意识。

7. 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多样化,不仅包括传统的笔试,还包括口试、
实际操作、项目报告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果。

8.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

上海新课标小学数学要求的实施,旨在通过全面、系统的数学教育,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新课程标准2022版

数学新课程标准2022版

数学新课程标准2022版
2022年数学课程标准的主体内容分为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和附录七部分。

另外通过对新旧数学课程内容的对比不难发现: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
课程内容由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
域组成。

通过对新旧教学内容:数与代数、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图像与几何、图形与坐标等内容的对比,不难发现,新课标内容相对于旧版更加完善,
如果老师们都能按照新课标理念教学,没有孩子是学不好数学的;与此同时,新课标教学理念对于教师团队的要求会比较高,理念与现实不免会存
在落差。

家长也可以认真阅读一下新课程标准,心里预期要能接受政策与实际
一线教师素养的落差,对孩子的管理和教学辅导提前做好相关准备。

上海新课标数学四年级

上海新课标数学四年级

上海新课标数学四年级
上海新课标数学四年级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数的认识:继续深入学习整数、小数和分数,包括它们的比较、加
减乘除运算,以及分数的化简和转换。

2. 几何初步:学习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如四边形、三角形、圆等,
以及它们的周长、面积计算方法。

3. 度量单位:掌握长度单位(米、厘米)、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
厘米)、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厘米)以及时间单位(小时、分钟、秒)的换算和应用。

4.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学习如何收集数据,使用条形图、折线图等图
表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5. 应用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购物问题、时间问题、速度问题等。

6. 数学思维:通过数学游戏、数学故事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7. 数学文化:介绍一些数学历史和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
兴趣和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体验,鼓励学生通过小
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

2022年数学新课标

2022年数学新课标

2022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三个核心素养:
(1)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与探究现实世界的观察方式。

通过数学的眼光,可以从现实世界的客观现象中发现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能够抽象出数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属性,形成概念、关系与结构;能够理解自然现象背后的数学原理,感悟数学的审美价值;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想象力,主动参与数学探究活动,发展创新意识。

(2)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理解与解释现实世界的思考方式。

通过数学的思维,可以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建立数学对象之间、数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逻辑联系;能够根据已知事实或原理,合乎逻辑地推出结论,构建数学的逻辑体系;能够运用符号运算、形式推理等数学方法,分析、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能够通过计算思维将各种信息约简和形式化,进行问题求解与系统设计;形成重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培养科学态度与理性精神。

(3)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描述与交流现实世界的表达方式。

通过数学的语言,可以简约、精确地描述自然现象、科学情境和日常生活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能够在现实生活与其他学科中构建普适的数学模型,表达和解决问题;能够理解数据的意义与价值,会用数据的分析结果解释和预测不确定现象,形成合理的判断或决策;形成数学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发展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2004年7月修改稿一、导言(一)课程定位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数学自身的进展,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数学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应用范围等得到了空前的拓展。

数学提供了刻画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数量模型,提供了处理数据和观测资料、进行推断和证明的有效工具,它不仅对科学技术的进步发挥着基础理论和基础应用的重要作用,而且已成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数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经广泛渗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推动社会文化的进步;数学作为人们认识世界、从事工作和学习的必需工具,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强有力手段和人际交流的简明语言,对社会大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数学素养是现代公民必备的一种基本素养。

中小学数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想方法,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简明清晰地表达思考过程,并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创造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对培育学生认识世界的积极态度和思想方法、求真求实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具有深远影响。

数学教育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基础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是一门主要课程。

本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体现数学科学和数学教育的现代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地发展。

(二)课程理念1.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育终身学习的基础数学素养是人们通过数学教育以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和观念,以及由此形成的数学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总和。

数学课程及其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掌握,关注其数学能力的发展,而且要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社会价值,领略数学文化的内涵,体验数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促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终身学习”是现代社会中劳动者生存和发展的迫切需要,“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应成为数学教育的重要课题。

要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学会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体会数学思考和创造的过程,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确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础。

2.构建所有学生必需的共同基础,加强数学的应用和实践上海市已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为公民提高数学教育程度创造了条件。

数学课程要努力体现“数学为人人”的指导思想,立足于使所有学生获得必备的数学基础。

应与时俱进地重新审视数学基础,根据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以及构建简明数学知识结构的要求,确定数学课程的内容;应抓住数学知识的主干部分,突出基本原理和通用方法,切实加强数学课程的基础性。

应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一方面要选择具有广泛应用性的数学知识充实课程内容;另一方面要开发数学实践环节,强化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需要,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学生群体中存在个性差异,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数学发展。

应提供具有差别性和多样性的数学课程设计,增加课程的可选择性,使数学课程适应于全体学生。

在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必备的数学基本知识的同时,义务教育阶段应适当安排拓展性的数学内容,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高中阶段还要提供拓展性数学内容的多种组合,呈现数学课程的多样化,满足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不同需要。

4.充分关注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探索求知数学课程不仅应重视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更应充分关注课程中的学习过程,创设有利于学生、教师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的条件。

要遵循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要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和应用的过程,加强数学学习的活动,提供学生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

数学课程还应为学生探索求知创设合适的情境,重视从问题出发、设计以解决问题的活动为基础的数学认识过程;要建立合理的数学学习训练系统,要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自主探究的时间以及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的认知获得、过程经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断提升,并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和谐统一。

5.强化评价的教育功能,激励学生奋发进取数学学习评价是对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所取得的成果和达到的水平作出评判,同时对学生改进学习和完善自我进行导向;它又是实施教学反馈、评估和决策的重要环节。

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要求,使得学习评价关注的重点,更聚焦于对学生主体积极性的调动以及对学生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的促进。

必须强调发挥数学学习评价的教育功能,应更多地肯定进步、鼓励成功、鼓舞信心;评价结果应更多地用于帮助师生改进数学的教与学,引导师生正确把握目标、能动发展,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奋发上进。

6.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对数学课程和教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基于上海市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已有良好的内部基础和外部环境,数学课程必须大力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课程改革的积极作用,使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和工具,成为获取信息资源和开展学习交流的广阔平台。

应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对数学课程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更新,同时进行体系结构的创新,加强内容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大力拓宽数学学习的渠道,促进数字化学习的开展,推动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改善数学教学的过程。

(三)设计思路1.全程分学段《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本《标准》”)按照整体性原则,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对基础教育阶段十二年的数学课程内容通盘进行设计,把十二年数学学习的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又称小学阶段;按一、二年级和三—五年级再分为两段。

第二学段,从六年级到九年级,又称初中阶段;按六、七年级和八、九年级再分为两段。

第三学段,从十年级到十二年级(即高一年级到高三年级),又称高中阶段。

2.构建多维度、有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本《标准》中数学课程目标的构建,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两个层次,建立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构成的目标体系。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分别又有不同的层次,反映学生发展的进程。

这三方面目标的达成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它们在丰富、多样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整体实现。

3.学习内容“套筒式”安排本《标准》中的数学学习内容,由基础型课程部分、拓展型课程部分和研究(探究)型课程部分组成。

这三个部分分别表述为“基本内容”、“拓展内容”和“专题研究与实践”。

“基本内容”是所有学生必备的、共同的数学基础;“拓展内容”具有可选择性,有利于学生充实与其个性发展相适应的数学基础;“专题研究与实践”是研究(探究)性学习的题材,注重于学生的过程经历和体验。

这三部分内容中,“基本内容”居于核心地位,“拓展内容”和“专题研究与实践”体现了数学基础知识扩充、基本能力提高、学习方式多样的要求;各部分内容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统盘安排,呈现“套筒式”,以满足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共性与个性”、“打好基础与发展能力”的基本需求。

各部分内容的组织及其教学实施规定如下:4.在现代教育观念指导下确立数学基础数学的发展与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密不可分,数学与计算机(器)技术的结合使数学的教学目标、内容重点以及教学方式和手段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本《标准》构建的数学基础,包括数系、代数、几何、分析、概率与统计等领域中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关的试验设计、假设检验、数学模型、算法(特别如估计、迭代、递归)等初步知识;运算、画图、推理、交流的基本技能,以及使用计算机(器)进行数值计算、图形绘制和数学探索的技能;抽象概括、逻辑思维、空间想象、数式运算、数学交流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判断、选择、应用信息的能力和数学探究、建模的能力;还包括对数学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强调,数学基础的确立应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突出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关于数学基础知识的内容,不仅指有关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还包括其中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经历、经验、策略等。

5.在继承与发展中进行内容结构创新本《标准》把所有学生共同需要的数学基础知识,按其所属的知识领域,分为“数与运算”、“方程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函数与分析”、“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等五个部分。

每部分内容分为若干主题,形成序列;各部分内容既自成系统,又相互联系、穿插渗透,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学生选择学习的拓展内容中,体现基础知识扩展的内容设计,注重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

这些内容分为若干模块和主题,形成基础知识的多向扩展和有层次安排。

本《标准》对课程内容的安排,既充分关注以往数学课程改革及教学实践的已有经验和成果,又重视内容结构的改善和创新。

例如对平面几何学习内容的组织,保持从直观经验几何、实验几何到推理几何分阶段推进的格局,仍然采用演绎推理与非演绎推理相结合的处理方式。

与此同时,对平面几何的内容设计作适当调整,在具体安排上更好地体现“实验—猜想—论证”的过程;几何论证方面进一步降低技巧性难度,着重于学习演绎推理的基本规则和方法。

又如向量代数内容,一方面保持它在中学数学课程中已有的地位,另一方面加强向量学习与其他数学知识以及物理学习的联系和配合。

为此,在八年级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引进向量的有关概念以及向量的加减法,在九年级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基础上引进实数与向量相乘,在高一年级学习三角比的基础上引进向量的数量积,逐步建立向量代数的知识结构;同时让矩阵与行列式适度进入中学代数,并在几何研究以及其他方面更多地发挥向量的工具作用。

再进一步提出,利用向量工具研究平面直线方程和有关的位置关系;在空间向量应用的背景下精简传统的立体几何内容。

关于立体几何的设计,在中学阶段形成从直观认识空间图形入门、建立空间几何必要的理论基础、然后用向量方法研究空间图形的学习序列。

6.以现代信息技术的适切介入为手段处理课程内容。

本《标准》提出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在各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引进计算器。

计算器应成为学生在数值计算和探索研究中经常使用的学具,“机算”与笔算、口算都是学习与训练的内容。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使用的计算器,包括科学计算器、函数型计算器,有条件的学校可引进图形计算器。

大力推进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数字化数学活动(简称DIMA),建立以计算机、计算器为支撑、拥有智能软件和丰富课件、联接信息网络的DIMA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