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研究
浅谈加强初中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意义

加强初中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意义摘要:感恩教育是初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情感交融、道德规范的人性教育,对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当今中学生感恩心理缺失的现状入手,分析感恩教育在当代中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提出感恩教育的对策,呼吁在初中教育中进一步重视感恩教育。
初中生感恩心理缺失的现状初中学生素质教育,包含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感恩教育,初中生感恩教育融合了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和人性教育的教学内容,它在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生活品味和人生意义升华都有着重要意义。
在长期初中教育中我们发现,当代初中学生的感恩心理缺失的现象比较普遍,比如有的学生在生活中不知道节俭,不知道父母的艰辛付出,花钱无节制,有的中学生喜欢买高档商品和奢侈品。
如苹果手机之类的。
在家里不尊重老人,不关心长辈,还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毛病;在学校不尊重老师、同学,有很多还不讲卫生,不爱劳动;混淆叛逆与独立的含义;在团队协作上缺乏协作精神,在和同学老师交流的时间里缺乏相互尊重态度,在家喜欢闭舍玩电脑游戏,在学校里则总是低头按手机游戏。
对于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我们今天这来之不易的美好幸福生活无动于衷,对于祖国给我们带来的国富民强、安居乐业,父母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和谐都心无感激,缺乏基本的情感因素和感恩的心,不能感知生他们养他们的父母的付出是为了什么,更不能感知老师含辛茹苦是为了什么。
2 初中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性(1)感恩教育针对我们目前中学生的状况非常适合,我们必须以学生由内而外的“内省”为突破口,将感恩思想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在学生内心中激发出来,变要我学好到我要我学好,找回学生内心人性的东西,真正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开展感恩教育,目的是让学生经常站在别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去想别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学会助人为乐,关爱他人,积极学会体验他人的内心世界和内心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感人所感,知他人之情,能体谅他人,帮助他人,同情他人,从而形成学生的道德感。
如何进行初中生感恩教育?

如何进行初中生感恩教育?一、引言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感恩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初中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逐步建立的关键时期。
通过开展感恩教育,引导初中生树立感恩之心,懂得珍惜、回报和奉献,促进其健康成长。
二、初中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感恩教育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增强自信心,克服消极情绪,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2.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感恩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感恩教育能够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促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理解和尊重,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4.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感恩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初中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及问题1.感恩意识淡薄:部分初中生对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缺乏感恩之心,表现出缺乏责任感、缺乏同情心、缺乏奉献精神等问题。
2.感恩教育内容单一:部分学校的感恩教育内容过于单一,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3.感恩教育形式缺乏创新:部分学校的感恩教育形式较为传统,缺乏新意,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
4.感恩教育缺乏评价机制:部分学校缺乏有效的感恩教育评价机制,难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激励。
四、初中生感恩教育的实施策略1.加强课程建设,融入学科教学:将感恩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内容,将感恩思想融入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感恩教育。
例如,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学习古今中外感恩主题的诗歌、文章,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感恩精神;在历史课上,可以通过学习历史人物的感人事迹,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数学课上,可以通过学习数学原理,感悟数学的严谨性和美感。
中学生感恩教育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作为一名中学生,感恩教育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自从我接触到感恩教育以来,我深刻体会到了感恩的力量,它不仅让我学会了珍惜,更让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谛。
以下是我对感恩教育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感恩教育的意义1. 培养良好品德感恩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让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关爱他人,懂得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感恩,懂得了回报,从而形成了一种健康、积极的人生观。
2. 促进心理健康感恩教育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在感恩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释放压力,调整心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这种心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3. 提升综合素质感恩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感恩教育,学生学会了关爱他人,关注社会,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同时,感恩教育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具竞争力。
二、感恩教育的实践1. 学会感恩身边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感恩身边的人。
父母、老师、同学等,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关爱着我们。
我们要学会珍惜他们的付出,感恩他们的陪伴。
例如,我们要主动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理解老师的辛勤付出,尊重同学的帮助。
2. 感恩社会感恩社会,就是要关注社会的发展,关心弱势群体。
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为社会作出贡献。
例如,我们可以参加志愿者活动,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
3. 感恩自然感恩自然,就是要珍惜大自然的馈赠。
我们要学会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让地球家园更加美好。
例如,我们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如节约用水、用电,不乱扔垃圾等。
4. 感恩自己感恩自己,就是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们要学会自我激励,克服困难,不断追求进步。
例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努力学习,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三、感恩教育的感悟1. 感恩让我懂得珍惜通过感恩教育,我明白了珍惜的重要性。
珍惜父母的关爱,珍惜老师的教诲,珍惜同学的友谊,珍惜大自然的馈赠。
浅谈在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浅谈在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1. 感恩教育的重要性现在学生多以独生子女为多,许多学生在父母心中是“小皇帝”“小公主”,家长对其溺爱有加,从而使他们养成了唯我独尊、自私冷漠的心理趋势:他们目空一切,不知尊师敬长,关爱他人;他们浪费粮食,大手大脚花父母亲的血汗钱,对父母的付出从不言谢,对朋友的帮助少有道谢,稍有不如意便大发牢骚,总觉得世界欠自己太多,社会太不公平,动辄诉诸暴力,或以死相胁,一不小心就走入两个极端,或者目空一切,或者内向自卑……这许许多多不胜枚举的心理偏差,迫切需要感恩思想伸入他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来一次灵魂的洗礼。
2. 从某种意义上讲,感恩教育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教育的一种缺失,开展感恩教育值得重视从家庭而言,父母对孩子最大的希望就是学习成绩优异。
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似乎就能“一俊遮百丑”。
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更多地停留在物质层面,很少涉及精神领域,尤其是缺少对子女感恩意识的培养和教育。
从学校而言,目前的学校教育更多的考虑成绩和升学因素。
教学成绩成了学校的惟一追求,甚至主宰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感恩教育很难实质性地进人教育教学范围。
3. 感恩教育的内容人的一生中,小而言之,从小时候起,就领受到了父母的养育之恩,等到上学,有老师的培育之恩,工作以后,又有领导、同事的关怀、帮助之恩,年纪大了以后,又免不了接受晚辈的赡养、照顾之恩;大而言之,作为单个的社会成员,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多层次的社会大环境中,也就是说,社会这个大环境是有恩于我们每个人的,我们要感谢祖国的培养和大自然的赐予。
识恩,要求我们学校要加强引导和教育;知恩,是学生获得的感悟;感恩,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有着正确的认识;报恩,则是在这种正确认识之下产生的一种责任感。
没有社会成员的感恩和报恩,很难想象一个社会能够正常下去。
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对许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静气;人们可以认真、务实地从最细小的一件事做起;人们自发地真正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人们将不会感到自己的孤独……。
浅谈中学生的感恩教育

浅谈中学生的感恩教育什么是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一种涵盖了道德、情感和人文的教育,它主要是强调人们需要感恩,感受到自己周围的一切。
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感恩一直是一种重要的传统美德,而感恩教育则是其强化版。
感恩教育着眼于教育和引导人们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和感悟,引导大家用一颗宽容、感恩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中学生的感恩教育意义中学阶段是青少年人生中非常特殊的一阶段。
在这里,他们经历了从儿童到青少年的转变,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高的学习压力和生活挑战。
因此,给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对于他们的身心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增进同情心和同理心感恩教育不仅仅可以让中学生学习感激的态度,更是可以通过体验、模拟、分享等形式来增进中学生的同情心和同理心,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同情心和同理心不仅可以增加中学生的情感丰富度,更是可以帮助他们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增强自我价值感在过度竞争的社会中,中学生很容易产生抑郁、自卑、失落等情绪,感恩教育可以帮助他们重新评估自己的价值,让他们懂得珍惜生命和时间,并使他们更有自信和勇气去面对未来的生活和挑战。
培养宽容和发现美感恩教育可以让中学生更具宽容和同理心,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可以保持乐观和积极,更能欣赏到生活的美好和价值。
中学生感恩教育具体形式和方法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可以帮助中学生加深对人类社会的认识,同时也从实践中体验到别人的艰辛和付出。
我们可以在主题和安全保障上加强把关,去给中学生真正的感受,而不是简单的提醒、宣讲和震撼。
进行情感教育在家长、教师的协助下,可以通过一些情感教育活动,如亲子手作、亲子剧场、家访、纪实拍摄等活动,让中学生读懂家庭、学会发现家庭中的感人细节和安排中学生去感受周围的环境。
感恩社会和母亲的伟大情感,无疑是最能够让学生打开心扉深度参与的。
在课堂上开设专题讲座可以在课堂上开设感恩专题讲座,授课老师制定灵活、科学的教学目标,重点讲述感恩的来源、意义、重要性和影响,同时通过案例分析、生活实践和理论印证,让这些概念变得更加具体、深入人心。
中学生感恩教育实践研究

摘要感恩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感恩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通过对中学生感恩教育实践的研究,分析了当前中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探讨了感恩教育的实施策略,以期为提高中学生感恩教育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生;感恩教育;实践研究;策略一、引言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对他人给予的帮助和关爱表示感激之情。
感恩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其懂得珍惜他人的付出,学会关爱他人。
在我国,中学生感恩教育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中学生感恩教育实践的研究,旨在为提高感恩教育效果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中学生感恩教育现状分析1.感恩教育意识淡薄部分中学生缺乏感恩意识,认为父母、老师的关爱是理所当然的,对他人给予的帮助和关爱不懂得珍惜和回报。
2.感恩教育内容单一目前,中学生感恩教育内容主要集中在家庭、学校等传统领域,缺乏对现代社会中感恩教育的新视角和新内容。
3.感恩教育方式陈旧部分学校感恩教育方式过于单一,如仅仅通过主题班会、征文等形式开展感恩教育,缺乏创新性和实效性。
4.感恩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当前,中学生感恩教育评价体系尚不完善,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感恩教育效果。
三、中学生感恩教育实践策略1.创新感恩教育内容(1)家庭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中的点滴关爱,学会珍惜亲情。
(2)学校感恩教育: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感恩氛围,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感受到感恩的力量。
(3)社会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培养社会责任感。
2.丰富感恩教育形式(1)开展主题班会:定期举办感恩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感恩故事,传递感恩正能量。
(2)组织感恩实践活动:如参观敬老院、慰问贫困家庭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感恩的意义。
(3)举办感恩征文比赛:鼓励学生撰写感恩文章,表达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感激之情。
3.构建感恩教育评价体系(1)建立学生感恩档案:记录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感恩行为,作为评价依据。
感恩教育实践_课题

一、课题背景感恩教育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体验和表达感恩之情的能力,使其学会珍惜他人和社会的关爱与帮助,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在当前社会,感恩意识的缺失现象日益严重,如不加以引导和教育,将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因此,开展感恩教育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1. 提高学生对感恩的认识,使其明确感恩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珍惜、关爱他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 促进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感恩教育,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4. 为我国青少年感恩教育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
三、研究内容1. 感恩教育理论概述(1)感恩教育的内涵感恩教育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验和表达感恩之情,培养其关爱他人、珍惜生活的品质。
感恩教育强调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旨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2)感恩教育的理论基础感恩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人本主义心理学、情感教育理论、德育理论等。
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感恩教育的内涵、价值和方法。
2. 感恩教育实践探索(1)学校层面1)开展感恩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恩故事,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
2)组织学生参观敬老院、孤儿院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3)开展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爱心捐款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恩。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感恩教育意识,使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感恩教育。
(2)家庭层面1)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感恩榜样。
2)开展家庭感恩活动,如感恩日记、家庭感恩信等,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3)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感恩。
(3)社会层面1)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公众对感恩教育的认识。
2)开展感恩主题活动,如感恩演讲、感恩征文等,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企业、社会组织等积极参与感恩教育,为青少年提供实践平台。
3. 感恩教育评价体系构建(1)建立感恩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感恩意识、感恩行为、感恩情感等方面,全面评估学生的感恩教育效果。
感恩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01
问卷调查法
设计针对中学生、教师和家长的 问卷,收集他们对感恩教育的认 知、态度和行为变化的数据。
02
03
观察法
通过观察中学生在课堂、活动和 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评估感恩教 育的实际效果。
04
数据收集和分析
数据收集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观 察等方法收集数据,并进 行整理和归类。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 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包括描述性统计、差异 性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等。
研究方法和范围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实 验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感恩教育在中 学教育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
研究范围
以某地区几所中学为研究对象,探讨 感恩教育的实施情况、学生的感恩意 识及品德发展状况等。
02
感恩教育的理论基础
感恩教育的定义和内涵
感恩教育的定义
感恩教育是一种通过引导学生感知、体验和表达感恩情感,培养其感恩意识和行 为的教育活动。
中学教育重要性
中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感恩 教育对中学生品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感恩教育有助于培养青少年感恩意识,促进 社会和谐与人际关系的改善。
研究目的和问题
研究目的
探讨感恩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应 用策略及其实践效果,为中学德 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
研究问题
如何有效地将感恩教育融入中学 教育体系?感恩教育对中学生的 品德发展有何影响?
实践效果
学生的感恩意识明显提高,校园氛围更加和谐,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 也有所提升。
案例二:某班级的感恩教育主题班会
01
02
03
主题班会背景
该班级在班主任的引导下 ,决定开展一次感恩教育 主题班会。
浅谈农村中学生感恩教育研究的必要性及途径

浅谈农村中学生感恩教育研究的必要性及途径四川省乐至中学宋军感恩教育的内涵和意义感恩教育就是通过情感教育,切入学生个体心理世界,激发个体心灵共鸣,促使学生对某些事件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强化他们的感恩心理,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发展和升华他们道德情感的教育方法。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曾肯定地指出,“若要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提供必要的驱动力,我们就必须努力遴选出作为我们道德性情之基础的基本情感。
而遴选的过程即是我们感恩教育的过程。
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明确责任,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体味真情,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感受幸福,享受生活。
”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今天,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人与人之间就会少些抱怨、仇恨和对抗,多些宽厚、友善和快乐,达到和谐相处;一个人只有学会感恩,才会对生活寄以希望,对别人施以爱心,对工作报以敬意,对社会予以回报。
感恩,正被遗忘和忽略本期开学,我校在高一年级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其结果令人震惊。
有同学说:“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我每年在学校的花费有一万三千多元,而爸妈在家一年所有的花费才五千元,这样的差别让我惭愧。
我直到今天才‘算’出来,父母为我的付出远远超过我的想象。
”的确,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
感恩,就是意识到今天自己获得的一切,不是凭空而来,除了自己的努力,还有许多人在背后的创造和奉献。
这意味着要永远记住那些人和事,承担一份歉疚,并准备为回报而付出努力。
但是在当今社会,却有许多人忘记了那些帮助过、照亮过、爱过自己的人,甚至伤害他们。
我们身边的“啃老族”就是一个例子。
这些好高骛远、拈轻怕重而不愿就业的年轻人,吃靠父母,住靠父母,结婚靠父母,房贷靠父母,养孩子靠父母,工作几年了没有一分钱存款最后还是靠父母,感恩之心严重缺失。
从感恩的缺失,我想到了那首风靡全国的《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曲的流行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现象。
中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研究

中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研究第一篇:中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研究中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研究要增强中学生的感恩意识,提高中学生德育的实效性,需要从感恩父母、感恩师生、感恩社会、感恩自然四个层面入手进行感恩教育。
一、中学生感恩意识现状及成因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中学生攀比心理不断增强,对社会与家长的要求越来越高,“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占据主导地位,而对社会、对父母的感恩意识正在逐渐淡化,甚至濒临泯灭的边缘。
现在的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更是祖国二十一世纪的生力军,培养中学生的感恩意识,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中学生感恩缺失的主要表现1.缺乏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基本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普遍缺乏“饮水思源、羊羔跪乳”的思想意识,大多数中学生说话做事都不同程度地影射着“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认为父母给予自己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陷入攀比吃穿、讲究名牌、追求享受的消费怪圈,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果实的传统美德不断被中学生遗弃在内心的荒漠,甚至在自己个别要求得不到充分的满足时,还在埋怨父母给予的太少,攀比心理日趋严重。
2.缺乏对教师的感恩之情。
中学生正处于性格和习惯的养成时期,他们对社会、对人生初步形成自己的见解,而且大多数学生听不进去别人对自己哪怕是正面的任何批评、指正。
面对教师对自己的忠言、诤言,不但不能迷途知返,而且把教师放在与自己对立的位置,试图通过逃课、旷课、沉迷网络游戏,甚至谩骂教师,给教师搞“恶作剧”,在错误的道路上寻找像吸食鸦片一样所得到的那种暂时性的自我麻醉。
3.缺乏对国家的感恩之情。
面对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中学生人生观受到来自社会的各种不良思想如拜金论的不断冲击,完全以自我为中心,把自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对国家、对社会的奉献精神消失殆尽,甚至有严重的“崇洋”思想,以至于是非观念单薄,爱国之情淡化。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引言中小学生感恩教育是指对中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
通过教育和引导,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感恩意识,培养感恩心态,从而提高他们的素质和道德水平。
本文旨在探讨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方法和效果,并提出一些建议。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中小学生正处于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正在形成。
感恩教育有助于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尊重他人,关注社会。
以下是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的几个方面:1.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感恩教育可以教育中小学生懂得感恩,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
中小学生通过感恩教育,可以培养出真诚、宽容、友善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2. 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中小学生常常处于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困扰中,容易出现焦虑、抱怨等负面情绪。
感恩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从而积极应对压力,快乐成长。
3. 增强社会责任感中小学生是社会的未来,他们作为公民,应该具有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通过感恩教育,可以让中小学生明白自己在社会中的作用和义务,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方法中小学生感恩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
下面是几种常用的方法:1. 课堂教育中小学生感恩教育可以通过课堂教育来进行。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故事、引导讨论等方式,给学生传递感恩的理念。
此外,也可以组织一些感恩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恩的重要性。
2. 家庭教育家庭是中小学生的第一课堂,感恩教育也应该从家庭中开始。
家长可以通过身教和言传并重的方式,让孩子懂得感恩之道,学会感谢他人。
3. 社会实践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中小学生感恩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敬老院等地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他人对他们的帮助,从而激发他们的感恩之情。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效果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施可以带来多方面的效果。
1.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感恩教育,中小学生能够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
这样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沟通能力,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
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的的重要性

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的的重要性第一篇: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的的重要性(一)、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的的重要性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自古以来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古训。
常怀感恩之心,从个人角度而言,会使人心胸恬淡、胸怀宽容广博,珍惜自己的生命,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助于事业的成功;从社会角度而言,常思回报,少索取,将使整个社会稳定、和谐,是整体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表现。
通过感恩教育可使受教育者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
感恩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广大青少年。
因为现在我国18岁以下未成年人约有3.67亿,约占总人口的28%。
因此他们是否具有感恩之心,不仅直接关系到自身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败,而且也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第二篇:如何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如何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历史的车轮缓缓前行,驶进了21世纪的大门。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外来多元文化的影响,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受到了冲击。
“感恩”已成为一个不时髦的词汇,只能隐身于字典,在一些人心目中丝毫不起波澜,而在这些人群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当今的中学生,他们都出生于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呵护着,娇宠着,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久而久之,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心里,漠视父母、他人的关心与帮助,认为那是理所应当的,很少去考虑家长的难处,不去关心帮助他人,试想如此成长起来的一代,如何能去孝敬父母,关心集体,热爱祖国,如何担当建设祖国的重任,所以,对初中生实施感恩教育就成了教育战线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如何对初中生们进行感恩教育呢?几点思考如下: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要培养他们的知恩之心。
许多社会学家和心里学家对不同的青少年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一致表明:感恩意识不是天生的,它需要教育的培养和点拨,也就是说,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首先要让他们知恩。
以前曾读过一则小故事,主人公是一对母子。
初中生感恩教育主题活动

初中生感恩教育主题活动感恩教育是培养初中生情感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一环。
在初中阶段,学生开始形成独立的人格和价值观,通过感恩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感恩之心。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初中生中开展感恩教育主题活动,并提供具体的实施方案。
一、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感恩教育不仅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初中阶段,学生面临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他们开始更加关注自我和周围的环境。
感恩教育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理解他人的付出和努力,从而培养出感恩的心态和行为习惯。
此外,感恩教育还有助于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感恩教育主题活动的设计原则1.针对性:主题活动应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进行设计,确保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互动性:通过互动式教学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他们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3.多样性:主题活动应形式多样,包括讲座、讨论、角色扮演、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习风格。
4.情感性:感恩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传授,更是情感的培养。
主题活动应注重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感恩的情感价值。
三、感恩教育主题活动的实施方案(一)活动准备1.成立活动小组,明确分工。
2.制定活动计划和时间表。
3.确定活动主题和目标。
4.准备活动所需的物资和场地。
(二)活动实施1.启动仪式:通过校长致辞、学生代表发言等形式,启动感恩教育主题活动。
2.感恩讲座:邀请专家或优秀校友为学生讲述感恩的重要性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感恩。
3.感恩故事分享会:组织学生分享自己或他人的感恩故事,增强情感共鸣。
4.感恩主题班会: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感恩主题班会,引导学生讨论和反思自己在感恩方面的表现。
5.志愿服务: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或公益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感恩的价值。
6.感恩信件写作:鼓励学生给父母、老师或对自己有影响的人写一封感恩信,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感恩教育在中学生中的实践效果和意义

感恩教育在中学生中的实践效果和意义2023年,教育界已开始逐渐注重学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在中学生中也开始出现了一些实践效果和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感恩教育在中学生中的实践效果和意义。
一、感恩教育的实践效果1.提高学生的情感能力感恩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感恩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心理和感恩行为习惯,由此可以提高学生的情感能力。
感恩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担当精神感恩教育可以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生活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培养他们对他人的关心和爱心。
同时,感恩教育也可以引导学生有责任心的面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自觉地承担起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培养学生的担当精神。
3.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感恩教育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技巧,加强学生之间的友谊和感情,从而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感恩教育的意义1.帮助中学生全面发展感恩教育可以使学生在情感、认知、道德等方面全面发展。
它涉及的课程和活动是对学生人文素质、道德品格、生活态度和学习成绩进行综合性提升的重要手段。
2.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恩教育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通过感恩、关心、信任、宽容与爱心等核心的理念,深刻地向学生传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为未来社会建设做出贡献感恩教育不仅是对个体成长的需要,同时还是国家、社会对未来社会建设、人类文明与和谐发展的需要。
一旦中学生培养了感恩心态,他们就能够为未来的社会和人类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三、感恩教育的实践策略1.营造感恩氛围学校应当制定相关方案,有意识地培养和营造感恩氛围。
具体可以采用“每周一感恩”,“每月一感恩”等活动,在校园各个区域和时间里,营造起浓厚的感恩氛围。
2.多方位开展感恩教育学校应当通过多种资源和渠道,开展感恩教育。
可以通过课程教学、名师讲堂、座谈交流、亲身体验、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和行为习惯。
浅谈中学生的感恩教育

浅谈中学生的感恩教育第一篇:浅谈中学生的感恩教育浅谈中学生的感恩教育在中学生的道德教育中,“感恩教育”是一个起点。
当前,许多中学生缺乏感恩意识,主要由于父母的宠爱、溺爱,造成个别孩子由娇而横,惟我独尊,由爱生恨,甚至还有的恩将仇报。
这类现象的出现,我们应该反思当前的教育方式,唤醒学生的感恩情怀,让学生学会感恩。
一、重视感恩教育启蒙,开启学生感恩之心“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异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我们利用各种机会或场合在学生心地播种善的种子,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让学生用感恩之心去感受世间的亲情、友情和恩情,在接受他人关爱、支持和援助时,给他人以回报,不要只图索取和享受。
教育学生将他人恩惠铭记在心,增强责任感,要有一棵感恩之心,懂得怜悯,懂得尊重,懂得负责,与人为善,善代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
二、及时点播学生,参与感恩教育的实践活动环境是无声的教育,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我创设以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让学生的心灵在充满感恩的氛围中得到洗礼。
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如下:1在寒假的作业中留了一份特殊作业,让每位学生为父母洗一次脚,写写感受;2开学的时候交流体会,同时讲件与父母间最温情的故事;3用自己擅长的方式作一件作品,寓意着师恩、社会、父母等与学生之间恩情关系的内容。
让学生将文化艺术融入感恩活动中,从中得到熏陶。
4开展为灾区学生捐款捐书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
感恩教育有内涵,吸引力大使学生愿意参加,亲身体验,去感悟人生,去领悟真理。
三、体验“感恩”的真实情感结合节日,开展活动。
体会父母老师等不同身份的人为我们学生自己所做的一切,从真实中体会到父母的伟大艰辛,从而将感恩内化为心灵深处的情感,并且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感激父母的情怀。
最新 中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精品

最新中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精品最新-中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精品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文化传统,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库,也就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今天,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了不起进程中,培育和催生大批能够操控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人已沦为同意我们事业成功、民族兴旺的最为关键的任务。
教育不仅必须教会孩子们如何求知欲,更关键的就是必须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协助他们奠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弘扬中华美德传统,为建设现代化社会的精神文明奠定稳固的基础。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部分中学生身上存在着以下现象:(一)课堂上不遵守纪律,在家顶撞父母。
(二)破坏桌椅及学校其它设施。
(三)不知道父母生日,每天缺少与父母的问候语和道别语。
(四)同学间关系冷漠,举止不文明,说脏话。
(五)责任感不强,不会体谅父母、老师的难处。
(六)对弱势群体缺少同情心,伙伴间缺乏信任等。
(七)社会公德意识淡漠,不爱护花草树木,不节约用水,不能随手拾起身边的垃圾等。
自查之后我们真的所有这些不良现象中最存有共性、也最具有代表性、最有待于通过学校教育发生改变的问题就是学生缺少“关爱”意识。
现在的孩子,多数就是独生子女,显然体会没父母养育他们的艰苦。
在学校独断残暴不懂尊敬师长,对社会缺少起码的责任意识。
因此,我们确立“中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这一课题,我们希望通过感恩教育的研究,从“感恩”入手,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塑造学生健全的道德品格。
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产生道德认识,进而演变为道德情感,最后变成他们的道德行为,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课题研究的课堂教学意义和理论价值(一)课堂教学意义1.本课题研究将通过鲜活生动、蕴涵哲理的活动式教育,体验和感悟生活的真谛,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懂得自己生命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家长、社会、自然的恩赐,懂得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中小学生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中学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及实践研究

子. 对待 孩 子 的问 题 上 , 往 采 取简 单 的给 钱 方 式 , 在 往 很少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 更别说关心孩子 的情 感 需要 和心 理 需 要 . 样 只 会 让学 生逐 渐 淡 漠 对 于 家 庭 这 的感 情 , 而且 这 种 教 育 方 式 给他 们直 接 的 印 象 就 是 可 以推 卸责 任 , 负责 任 . 以 , 生 久 而 久 之 对 父 母 的 不 所 学 感 情越 来 越 淡 然 , 后 发 展 到 关 上 心 扉 , 父 母 毫 不 最 对 关心.
满 人 文 关 怀 . 起 共 鸣 , 生 实效 . 引 二 、 恩 教 育 的 必 要性 感
“ 水 之 恩 , 泉 相 报 ” 来 是 我 们 中华 民族 的 优 滴 涌 历 良传 统 , 当这 种 传 统 美 德 正 面 临 丢 弃 的 严 峻 局 面 时 ,
我认 为社会上每一个有责任感 的人都有 义务 和责任
2 学 校教 育 的失 职 .
学 校 为 了升 学 率 只 抓学 习 , 品德 教 育 抓 得 不 够 细 致 , 本 没 有 走 进学 生 的 内 心 世 界 , 加 之 社 会 一 些 根 再 不 良风气的影 响, 学生很容易就养成 自私 自我 的不 良 习惯. 因此 , 们 不 得 不 认 真 地 反 思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我 育 的 过 程 与效 果 . 有 让 学 生 工 作 走 进 课 堂 、 进 宿 只 走 舍 和 走 进 家庭 , 正 走 进 学 生 和 家 长 的 心 灵 深 处 , 真 充
赢 K 育理 管 教 中 学 感 恩 教 育 的 必 要 性 及 实 践 研 究
浙 江温州瓯 海 区潘桥 中学( 2 0 8 汤杰英 350 )
20 0 7年 温 州 某 中 学 发 生 了 这 样 的 一 幕 : 为 下 因 雨 天路 滑 , 位 女 教 师 骑 着摩 托 车 在 进 校 门 的 时 候 摔 一 了一 跤 , 是 旁边 经 过 的 学 生 ( 的甚 至 是 现 在 正 在 但 有 教 的 学 生 ) 视无 睹 , 有 一 个 人 上 前 搀 扶 !这 个 老 熟 没 师 的 心 凉透 了也 悲 哀 极 了 , 她在 自己 的博 客 中 记 下 了 这 一 幕并 发 出 了感 慨 : 生 么 了 ?没 想 到 学 生 回应 学 说: 在课 堂 上 你 是 老 师 , 实在 课 堂 外 你 什 么都 不 是 ! 其 无 独 有 偶. l , 师 大 附 属 中 学 高 一 级 的 几 名 E前 华 学 生 对 本 年级 的 同学 进 行 了一 个 “ 福 指 数 ” 查 , 幸 调 结 果 显 示 : O 10分 的 幸 福感 自评 中 , 六 成 学 生 给 在 ~ 0 有 了 自己 8 O分 以下 , 他 们 最不 满 意 的 方 面是 “ 而 自己 ” . 甚 至有 学 生认 为 自己一 点 都 不 幸福 。 一些 同学 对 现 状 不满 与埋 怨 , 容 易 钻 牛 角 尖. 有 个 别 学 生 对 自 己 很 也 的“ 福来 源 ” 幸 表示 “ 知道 ” “ 有 ”显 示 其 生 活 态 不 或 没 , 度较 为 消 极 . 了解 , 在 自私 自利 、 体 谅 父母 、 据 现 不 不 顾 家庭 条 件 好 坏 , 努 力学 习 , 不 只讲 吃喝 玩 乐 、 爱慕 虚 荣 , 聚 会 、 生 1 想 的是 从 父 母 手 中骗取 更 多 钱 的 搞 过 3, 孩子 为数 不 少 . 的人 不 懂 得 感 激 父 母 , 父 母 发 生 有 与 矛 盾就 自杀 , 甚至 杀 害 父 母 . 为 突 出 的 , 更 更使 人 不 能 理解 的就 是 2 0 年 6月 1 日《 城 晚 报 》 道 一 则 07 3 羊 报 惊 人 的新 闻《 广州 :7岁 逆 子 弑 母 砍 父 》 阳 台 一 出 租 1 . 屋发 生 一 总 人 间惨 剧 : 杀 原 因就 是 儿 子 向母 亲 讨要 凶 几 十 元上 网费 不 得 , 羞 成 怒 , 然 举 刀将 母 亲 杀 死 , 恼 竟 并将 父 亲砍 成 重 伤 . 不 久 记 者 去 采 访 他 的 时 候 , 前 他 竟 然 对 这件 事 情 没 有 任何 的后 悔 . 的 良知 到 哪 里 去 他 了? 这样 的案 例 太 多 太 多 了. 们 不 禁 要 问 : 代 中 我 当 学 生 真 的 那么 自私 自利 、 体谅 父母 吗? 是 什 么 原 因 不 造 成 了孩 子不 愿 与 家 长 沟通 和情 感 冷 漠 ?
中学生感恩教育实践研究课题

中学生感恩教育实践研究课题在我们身边,感恩是个看似简单却又非常重要的词汇。
你说,谁不想被人感谢呢?但感恩的真正意义可不是一句“谢谢你”那么简单。
比如说,你的爸爸妈妈辛苦工作,给你买了你喜欢的玩具或者零食,或者老师不辞辛劳地为你讲解一道难题。
这些看似理所当然的事情,如果我们只是嘴上说一声“谢谢”,似乎有点儿不够吧?感恩,不仅仅是嘴巴上的言语,而是行动上的表现。
它应该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成为我们的习惯,成为我们对待他人、对待自己的一种态度。
话说回来,现在的中学生,真的是太容易被外界的各种诱惑给带偏了。
手机、游戏、朋友,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稍不注意,就会忘了周围默默为我们付出的人。
你是不是有时候觉得父母的唠叨很烦?“怎么这么晚才回家”“作业还没做完吧?”一听到这些话就开始嫌弃。
可是等一等,换个角度想想,他们其实也是为了我们好。
你有没有想过,父母那些千叮咛万嘱咐背后,藏着的是多少不易和爱呢?你可能觉得你现在才十四五岁,觉得自己可以应付一切,但真等到你长大,回过头来看,那时候你一定会明白,自己曾经有多么幸运。
感恩其实就藏在这些细节里。
那怎么才能更好地培养感恩的心呢?说得再多不如做得更多。
每一次你看到父母早出晚归时,不妨给他们做一顿饭,或者帮忙打扫打扫家里,顺便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微笑;每一次你遇到问题,老师耐心地帮你解答时,记得感谢老师的辛苦,回报老师的付出。
感恩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回报那些在我们生命中出现过的人。
比如,你每次给父母做一顿饭,或者帮妈妈洗碗,这看似小小的举动,背后却是无比深沉的感情。
我觉得,我们中学生的感恩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不能只说说而已。
你看,现在的学校里,很多课程都教我们如何感恩,老师也常常在讲“感恩”这个话题,告诉我们感恩的意义,教我们如何学会感恩。
但这些道理一旦只是停留在书本上,停留在嘴边,那就不值一提了。
感恩需要我们通过实践来培养。
比如,每年教师节,很多学生都会送给老师一张卡片,写上一些感谢的话语,但这些感谢往往是千篇一律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研究要增强中学生的感恩意识,提高中学生德育的实效性,需要从感恩父母、感恩师生、感恩社会、感恩自然四个层面入手进行感恩教育。
一、中学生感恩意识现状及成因
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中学生攀比心理不断增强,对社会与家长的要求越来越高,“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占据主导地位,而对社会、对父母的感恩意识正在逐渐淡化,甚至濒临泯灭的边缘。
现在的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更是祖国二十一世纪的生力军,培养中学生的感恩意识,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中学生感恩缺失的主要表现
1.缺乏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基本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普遍缺乏“饮水思源、羊羔跪乳”的思想意识,大多数中学生说话做事都不同程度地影射着“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认为父母给予自己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陷入攀比吃穿、讲究名牌、追求享受的消费怪圈,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果实的传统美德不断被中学生遗弃在内心的荒漠,甚至在自己个别要求得不到充分的满足时,还在埋怨父母给予的太少,攀比心理日趋严重。
2.缺乏对教师的感恩之情。
中学生正处于性格和习惯的养成时期,他们对社会、对人生初步形成自己的见解,而且大多数学生听不进去别人对自己哪怕是正面的任何批评、指正。
面对教师对自己的忠言、诤言,不但不能迷途知返,而且把教师放在与自己对立的位置,试图通过逃课、旷课、沉迷网络游戏,甚至谩骂教师,给教师搞“恶作剧”,在错误的道路上寻找像吸食鸦片一样所得到的那种暂时性的自我麻醉。
3.缺乏对国家的感恩之情。
面对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中学生人生观受到来自社会的各种不良思想如拜金论的不断冲击,完全以自我为中心,把自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对国家、对社会的奉献精神消失殆尽,甚至有严重的“崇洋”思想,以至
于是非观念单薄,爱国之情淡化。
我们所列举的事例绝非个例,而且呈现一种不断恶化的发展态势。
(二)中学生感恩缺失的主要原因
总体而言,中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主要成因可以分为社会、家庭、学校三个方面,其中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占据着主导地位。
今天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及长辈对孩子是百依百顺、大包大揽,过度地娇惯和宠爱,久而久之,这些中学生在家雄踞“皇帝”“公主”之宝座,家长、长辈成为身边的“侍从”,呼来换去,威风八面,缺乏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一些家长受自身文化程度、道德修养的影响,缺乏对孩子开展必要的感恩教育、道德教育;另一方面,受应试教育遗留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以文化为主线,对学生的品德教育缺乏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手段,部分学校的德育仍处于起步阶段。
二、学校实施中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感恩之心并非与生俱来,它依赖于我们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教育的合力。
育人德为首,感恩当为先。
在对中学生的感恩教育中,可以从以下四个层次入手,把一味枯燥的说教改为行之有效的行为教育法。
(一)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作为中学生来说,首先我们的“身体发肤”皆来自于父母,是父母赐予我们生命,是父母把我们养育长大。
“百善孝为先”,感恩教育首先倡导感恩父母,“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为儿女,我们中学生首先应感谢父母的生养之恩,感谢父母的辛勤操劳,感谢父母对自己的一切给予。
感恩其实很简单,平时生活中的一个细节,一个微小的举动,都可以来感谢父母。
例如:父母辛勤操劳后为他们端上一杯热茶,陪在父母身边时为父母捶捶背、揉揉腰,为父母做做饭、洗洗衣服;父亲节、母亲节以及父母生日的特殊日子里,特意为父母献上的一张贺卡;不在父母身边时对父母的一声问候,都不失为感恩父母的极好方式。
学校可以召开“感恩亲子”主题班会,邀请学生家长参加,学生上台讲述父母的艰辛,家长上台讲述孩子的不易,亲子共鸣,感情交融。
学校还可以开展“我最感动的父爱和母爱”评选活动,充分理解这份平凡中的伟大,进一步使感恩父母之情得到强化。
(二)感恩师生——感谢恩师、感谢同学
感恩教师是立德之本。
实施感谢恩师,可以开展一系列感恩的活动来体现和加强:教师生病时为老师献上的一束鲜花,教师节为老师献上的一张贺卡,以表达对教师的感激之情。
另外,班级应该培养同学之间的深情厚谊,倡导“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感恩之情,困难时伸向自己的温暖之手,无助时同学的热情相助,低落时同学的热心鼓励,把这种感激化作行动,让爱心传递,让“活雷锋”永存。
学校也可以召开“感谢恩师”、“我们这个班集体的大家庭真温暖”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提升师生的情感,深化师生的感激之情。
(三)感恩社会——感谢关爱、立志报国
感恩社会和祖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促进中学生感恩教育的主要环节。
学校经常组织开展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真情永驻”为题目的征文比赛、“学雷锋”、“少先队志愿者”等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懂得励志图强、报效祖国。
同时积极教育学生时刻有一颗真挚的心,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培养“牺牲你的享受,享受你的牺牲”的奉献精神,让爱心代代传,“雷锋”处处见。
(四)感恩自然——感谢自然、环保卫士
感激自然、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感恩教育的归宿。
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在合理开发、积极利用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爱护地球、节约能源、循环利用,坚持走可持续发展战略,让人类文明开出更加绚丽的花朵。
总之,开展感恩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在开展过程中重视感恩教育的连续性、开放性,整合家长、社会、学校各方面的力量,感染学生、感召学生、感化学生,建立感恩认同,培养感恩情感,形成感恩意识,化成感恩行动,促进中学生道德水平的全线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