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诚信,作为一种传统美德,在社会进入市场经济阶段其地位又如何?又面临怎样的利益挑战和建设需求呢?
(一)诚信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
市场经济的根本就是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促进各种社会资源配臵的优化,激发市场经济活动主体的竞争热情,提高劳动效率,最终为社会经济提供动力源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
从信用经济的角度看,现代市场经济须臾离不开信用。
因为,作为现代市场经济最重要的软环境,信用制度从多方面影响并决定着硬环境的发展和演变。
对于市场、企业和投资者来说,信用是财富,它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市场参与者的发展能力和发展空间;信用是财源,它可以通过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打通企业和个人的聚财、用财、生财的通道;信用是财力,它可以通过社会的信用网络来实现“用小钱支配大钱”“用明天的钱来支配今天的钱”的双重放大过程。
一旦信用缺失就意味着失去了走向市场化与国际化的通行证。
而诚信,是信用体系的重要道德基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作用的正常发挥,需要一种公平交易的秩序,使市场行为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
而平等的要求之一,就是市场交易双方必须恪守诚实信用原则。
所以,市场经济是立足于诚信的法制经济,是维系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需求,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
市场经济愈发达就愈要求诚实守信,这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和标志。
有人形象地说,商海无涯“信”作舟。
没有诚信,就没有秩序;没有诚信,就没有交换、没有市场;没有诚信,经济活动就难以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无法存在。
市场诚信缺失从表象上讲造成经济运行成本增加,市场风险加大,从深层次说,诚信缺失造成市场秩序的混乱,市场配臵资源的效率和质量得不到保证,不利于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成熟。
因此,要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市场机制正常运行,要抵制假冒伪劣和欺诈等不良现象,就必须倡导诚信原则。
(二)市场经济中突现的利益追逐带来对诚信的挑战
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是一对矛盾体,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之间的矛盾关系是历来就有的。
市场经济的运作原则,使市场经济得以繁荣,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
但同时也给社会传统道德带来冲击,如社会上出现了见利忘义、损人利己、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丑恶现象。
在我国新旧经济体制交替之际,经济成份和文化的多元化激荡与碰撞,不可避免地造成思想混乱乃至信仰危机,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乘虚而入。
市场经济中的失信不仅存在于市场行为中,也波及社会的方方面面。
1.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诚信缺失一般发生在社会的转型期,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综合症和常见病。
现在,我国也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渡时期。
一些学者认为,我国目前存在十大信用危机,主要存在于商业领域、金融领域、生产和消费领域、分配领域、科技领域、政治领域、法制领域、政府行政领域和政策领域、建设工程领域。
具体而言,有假冒伪劣产品、假冒商标、虚假广告、假发票、假出口骗税、假账、假学历、假证件、金融诈骗、恶意赖账、服务质量低下等等。
此外,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欺上压下和工作中耍花架子、搞形式主义、浮夸虚报等,也都是一种欺骗和弄虚作假的行为。
这些不守信、不守法的行为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破坏是巨大的,对投资环境的损害是巨大的,对正常的社会商业信用的腐蚀是巨大的,对老百姓正常消费的侵害也是巨大的。
没有信用,市场经济难于健康运转。
上述种种诚信紊乱已经成为当前的一大社会公害,如不及时解决,对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和现代化建设危害巨大。
2.诚信缺失的主要根源。
市场经济需要道德,但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原有道德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造成诚信缺失。
其主要根源是:
第一,市场经济的趋利性。
市场经济的求利原则,使市场经济行为人具有强烈的趋利性。
人的自身价值的实现被体现为拥有金钱的多寡,以金钱为尺度衡量一切。
人与人的关系也潜伏着物欲关系、金钱关系,使人们易出现世俗化、功利化的价值取向。
因此,它诱使人们对功利(如钱财、权势、名誉)的过分热衷和追逐,走向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在攫取私利的同时对各种精神价值和传统美德(如真、善、美、诚信、仁义等)表现为冷漠和排斥。
第二,市场经济运作原则被泛化。
市场经济运作原则本应适用于市场经济领域,一旦把它扩大到社会生活一切领域,会导致不少人私欲恶性膨胀,责任心、“良心”泯灭,诱发权钱交易和丧失职业道德等一系列腐败和丑恶现象。
第三,市场经济加剧了人们心理的不稳定性。
市场经济的发展,从社会来讲,使整体社会不断进步;从个体来讲,增强了个体发展的不确定性,人们难以掌握市场经济的规律,往往觉得不能控制、支配自己的“命运”。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收入自然拉开了距离。
这里既存在正当的差距,也存在不正当的差距,但给人们心理上的冲击引起人们心理上的不平衡,容易出现道德观念上的误区和迷失,产生宿命感,因而对职业道德规范冷漠不从。
第四,目前非诚信行为的成本较低。
失信成本过低是目前不讲信用的一个主要原因。
失信成本包括失信行为本身的成本以及受法律惩罚的成本、受舆论批评的成本和受良心谴责的成本。
信用缺失本质上是一种违约行为,经济活动主体是否选择违约,主要看违约成本的高低,当违约所带来的收益超过守约所带来的收益或失约所产生的成本
时,经营者便会选择违约。
失信违约、假冒伪劣本身就是低成本,加强监管、惩处、谴责就是从另一个角度来加大其失信成本,使其得不偿失。
目前,对于非诚信行为的法律惩罚,总体上力度不够。
由于失信得不到严厉的惩戒,失信成本过低,因而不能对失信者起到有力的和有效的震慑作用。
因此,需要正视市场经济带给诚信建设的冲击和挑战,高度重视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的建设和维护。
江总书记提出的“以德治国”,主要是针对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不讲职业道德和商业信用,一味追求私利,损坏国家声誉,也令个人前途毁于一旦的状况而发的,旨在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健康的信用体系”,抑制“市场经济中的不良细胞”,加快现代化的步伐。
(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为诚信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
市场经济带给道德建设以极大冲击的同时,也为诚信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我国市场经济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期,是市场上物资短缺阶段,无论生产出什么产品,不管好赖,都能够卖出去。
这个时期人们只是关注购物,能买到所需物品,而不关心诚信,易滋生制假、售假行为。
第二阶段——信息阶段。
市场上物资明显丰富,消费者稍微有了挑选的余地。
企业只要广告做得好,产品不一定要出类拔萃,而销路不成问题。
各个媒体的广告价格也是越来越高。
显然,提倡诚信时机仍未成熟。
第三阶段,即现阶段——诚信阶段。
这个时候,物资极大丰富,买方市场基本形成,所以人们在购买大到汽车、房子,小到柴米油盐时第一考虑的因素是质量,是对产品的信赖度。
所以,企业诚信、产品品质被放到了很重要的位臵,诚信不仅是社会的需求,也是企业竞争的法宝。
此时倡导诚信,一定会得到全社会的响应。
可以说,改革开放20余年在
生产、物质各方面积累到今天,为诚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提倡诚信,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
市场经济对于诚信建设是一把“双刃剑”,为人们的思想道德更多地带来积极影响。
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原则和等价交换原则,经济主体自身相对特殊的经济利益以及在对利益的追求中调动出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无疑会引起职业道德的革命和进步,即能够唤起人们的“竞争、效率、诚信、自律”等意识和“进取、开拓、创新”精神,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市场经济发展历史表明,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也是法制经济、诚信经济。
市场经济要求用法律来强制约束社会成员的行为,市场经济更要求依靠诚信来自觉建立相互交往的关系,建立健康规范的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