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之间皆性情
水的灵动,山的沉稳_初二写景
水的灵动,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万物皆有性格,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格――沉稳。
文化亦应有其性格,但文化的性格是什么呢?是水的灵动还是山的沉稳?一直向往只身前往大西北,在朔风呼啸中追逐那消失千载的驼铃声;一直向往着能独自下江南,在月光盈盈风拂芭蕉的夜晚,漫步在退思园中的小径上,贪婪地呼吸着晚风送来的檀木清香。
旅游胜地、名山大川不可胜数,我之所以选择朔风呼啸的大西北和草长莺飞的江南,是因为我认为只有苍凉悲壮的西北文化与轻盈灵动的江南文化才能代表中国文化,才能代表中国文化的性格。
我谓江南文化以灵动,水的灵动;我谓西北文化以沉稳,山的沉稳。
求之于诗,若江南文化是轻盈明快的七绝,西北文化则是古朴厚拙的五古;若江南文化是李白的清新俊逸,西北文化则是杜甫的沉郁顿挫。
求之于词,若江南文化是柳永的缠绵悱恻,西北文化则是东坡的超旷豪放;若江南文化是“杨柳岸,晓风残月”,西北文化则是“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千古风流人物”。
求之于乐器,若江南文化是幽咽欲泣的二胡,西北文化则是悠扬嘹亮的唢呐。
求之于人物,若江南文化是溪边濯足的浣纱女,西北文化则是鬓发染霜的牧羊人;若江南文化是活泼伶俐的黄蓉,西北文化则是端凝厚重的郭靖。
求之于时序,若江南文化是朵花生树群莺乱飞的阳春三月,西北文化则是秋风萧萧雨雪霏霏的深秋严冬。
江南文化若是温飞卿的鲜艳浓丽,西北文化则是王安石的朗肃内敛;江南文化如古筝独奏般的淡雅清丽,西北文化则如烽烟滚滚的战场杀伐;江南文化若……西北文化则……上天以水的灵动和山的沉稳分别滋润着江南文化和西北文化,使得中国文化不致于太单调,太寂寞。
我终于明白了。
文化的性格既有水的灵动又有山的沉稳。
二者如鱼戏水,恰合无间,形成了辉煌灿烂的中国文化,中华文明!水的灵动……山的沉稳……辉煌灿烂的中国文化……。
山的沉稳,水的灵动
山的沉稳,水的灵动——2004年高考江苏卷优秀作文欣赏【题目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沉稳。
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
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
请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话题包括两个方面,可以只写一个方面,也可以兼写两个方面。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题目自拟。
⑤不得抄袭。
【解题】江苏卷高考作文“水的灵动,山的沉稳”直接指向“人生在世”,虽有提示,却不限制,人性化色彩体现得尤为明显,且不会存在考生无话可说的情况,在全国各省市试卷中当属优秀的。
江苏作文材料颇具诗意又富含哲理,给考生以明确的思考对象与方向,也给考生留下了自由的发挥空间。
考生可以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思想储备,可状物,可抒情,可描写。
水平的高低更在于思考的深度和创意。
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对“山”与“水”的内涵的理解。
山与水当然不仅仅是实指。
俗语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于是“水”似乎成了智者的代名词,与灵动、飘逸、纯净、聪慧甚至圆滑同义;而“山”则成了仁者的代名词,与沉稳、坚毅、敦厚、包容甚至古旧无别。
其实,“山水”的引申义远不止于此。
“水”之有恒、“山”毓灵秀又有何不可?还可以赋予“山”“水”以恰当的比喻义。
二是明确“沉稳”与“灵动”的价值取向。
二者于人学或文学均有可取之处,给予后世的多为积极的影响,关键的是要想到“区别”,正如材料所言,“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却”字告诉我们,也可以反向取义。
总之,要注意“沉稳”与“灵动”的辩证性。
三是明确主旨,思考文体。
所谓明确主旨是指从“山”“水”的诸多意蕴中选择一个恰当的切入点,依照一条思想线索组织材料。
所谓思考文体是指对于涉世未深、没有多少生活积累的中学生来说,写记叙文似乎不易。
【山水无常属,闲者是主人】
【山水无常属,闲者是主人】东坡诗文,每有妙句沁人。
《记承天寺夜游》写月色入户:"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又如《与范子丰书》:"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好一个" 闲者便是主人" !闲者" 之谓,淡然超脱,不拘执于物表也。
冠盖如云,繁华满目,举世熙攘,营营各有趋求。
事繁则念杂,烦忧则心乱,欲多则性迷,日复日,年复年,汲汲戚戚,身不能由己,心不能自恃,皆因俗务所役,利欲所驱,不能得悠闲之故也。
" 非宁静无以致远。
" 欲得宁静,须求" 闲心" - - 任凭世风浊浪,我心自恃,波澜不兴;若欲做风月主人,须求" 闲情" - - 远俗忘我,沉迷自然,赏心悦目,感怀抒吟。
" 闲心" 、" 闲情" 每每生于夜,随于月,故" 闲" 字原为" 闲" ,故苏轼每有" 江月" 、" 月色入户" 等语。
万籁俱寂之时,本性归复,便觉神清气正;月华流辉之际,皎皎素洁,心宁气和,便生幽远之思。
大千世界,无边风月,悦我目,感我心,万物随我俯仰,任我之所享用。
故闲,非是不欲作为,无所事事也。
心能闲定,摒杂去芜,方可潜思。
省察恬然自在而无须鉴貌辨色,惴惴终日也。
于静观默察中有品赏,有审思,有顿悟,豁然而开明,得见新天地矣!要例证么?《荷塘月色》便是。
通篇无一" 闲" 字,通篇却无一不透有" 闲情" ,至幽至美,思绪隐隐。
只这闲来之笔,便无愧为散文世界中之掌上明珠了。
可知,闲文不闲,而闲者即是主人也。
由山水诗作观袁枚之真性情
内容丰 富,风格多样 , “ 智者乐 山,仁者 乐水 ”,透 过这 寺 中同霞裳 步铁城障 ,认一线天 》: “ 诸洞空 中悬 ,道 文 殊 院 ,云 来 遮 门 一 无 所 见 。午 后 小 晴 袁 枚 的山水诗古体近 体兼备 ,其 中古 体诗作尤 为令 人 喜 感 。 瞩 目 。袁 枚 对 古 体 诗 偏 喜 有 加 , 他 曾如 此 描 述 自己 : “ 作 步至立雪 台 ,望前后 海诸 山》 : “ 大风西南来 ,势 若奔万 古 体 诗 , 极 迟 不 过 两 日 ,可 得 佳 构 ,作 近 体 诗 , 或竞 十 日 马 。 老 僧 生 怕 寺 飞 去 , 扛 取 齐 峰 压 屋 瓦 。 须 臾 云 气 重 重 不 成 一首 , 何 也 ?盖 古 体 诗 地 位 宽 余 ,可 使 才 气 卷 轴 ” ,
应 对 ,最 终不愿为五 斗米折腰 而执意 辞官,三十 四岁便隐 娱 自乐 的性质而无任 何功利色彩 。诗人进行诗 歌创作时 ,
居 而 不 问世 事 ,游 历 山 水 和 创 作 诗 歌 便 成 为 他 的 两 大 人 生 毫 不 掩 饰 自 己的 性 情 ,将 心 情 和 心 境 化 为 一 首 首 : 有 谐 趣 乐 趣 。诗 人 足 迹 所 到之 处 ,均 有 长 歌 短 吟 以 叙 其 行 , 三 山 的 诗 篇 , 带 有 浓 厚 的个 性 色 彩 ,洋 溢 着 一 种 特 有 的 乐 生 精 五 岳 的 奇 峰 峻 岭 无 一 不 在 袁 枚 笔 下 腾 空 卓 立 ,五 湖 四 海 的 神 , 由 山水 之 美 , 寻获 山水 之 乐 。 瀑 布 流 泉 无 一 不 在 袁 枚 的 诗 中 飞 舞 蔓 延 。这 种 对 于 自然 山 水 的 热 爱 , 对 于 闲适 生 活 的 向往 , 对 于 精 神 自 由 的崇 尚,
人生情趣,在于山水之间
人生情趣,在于山水之间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喜欢游山玩水的人,登高望远,有一种豁达的心境和高尚的情怀;在海边踏浪,体味到了海阔无边和波澜壮阔。
四季不同,山水各异,带上美好的心情走下来,生命中自然会多一份情趣。
和喜欢的人一起,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一定要选择远山或大海;一座山,一条河,如同你我之间,山水相连的融合,动静互补的搭配,是单调和多彩的结合,组成人生最美的风景。
在青山探索,在绿水泛舟,这就是人生最美妙的生活。
山水之美,蕴含寓意深远,在于一年四季展现不同的美丽。
春山烟云连绵,烟雾弥漫,人顿感欣喜,思绪随景色升腾;夏山枝繁叶茂,阴凉之处,一种磊落,一种坦然,油然而生;秋山天高云淡,落叶萧瑟,让人肃穆起敬;冬天的山,枯萎一色,在寂寥中感到悲怆的辽远。
人生如山,仿佛人的心境,春山似笑,夏山似怒,秋山似妆,冬山似休。
走遍千山万水,体味人间冷暖,心中自然有一种人与山水之间,那份凝视永远不会厌倦的情怀。
山水无言,并非无声。
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像地裂般的怒吼,让人震耳欲聋;潺潺而流的溪水,像是优美的琴声倾诉,让人欲罢不能;汩汩而涌的泉水,像靓丽的歌喉展示少女的靓丽妩媚;直插云霄的松涛,是大山对肆虐狂风的抗议;清脆的滴嗒声,是山水对流逝岁月依依不舍的情意。
山水,灵动清丽,令人心旷神怡;山水,雄浑澎湃,充满了无限激情。
时而柔情似水,时而咆哮奔腾,这也是人的个性和魄力。
游山水自然,释放自我情怀,领悟其中道义,超越人生的一种心境。
山月记山水之间的诗意与宿命
山月记山水之间的诗意与宿命恰逢无云的晴夜,月儿如银盏悬挂在天穹之间。
望着这一轮明月,思绪如流云般飘散开来,带我进入一个迷幻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山和月交相辉映,展现出一种诗意和宿命。
一、山水之间的诗意山是自然世界中的巍峨之物,而月是夜空中的明亮之源。
山水之间的诗意在于它们的共生共荣。
山的挺拔和雄伟,让人们感受到一种宏伟与壮丽;而月的温柔与明亮,则带给人们一种柔美与安宁。
当二者相遇时,就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卷。
在这壮丽的画卷中,我们感受到山的雄奇与大气,它耸立在地面上,像是与天相连。
同时,山的形态各异,有峻峭的岩峰、蜿蜒的山脊、起伏的丘陵等等。
山的起伏给人一种变幻莫测的感觉,仿佛是大自然用雕刻的手法创造出来的杰作。
而月则带给人们一种安详与宁静的感受。
在月光的照耀下,大地变得明亮起来。
月轮高悬,如一只鹊桥横跨在天空之中。
夜晚的月光撒在山的表面上,使得山的轮廓更加清晰可见。
这种明亮与温柔,给人一种宁静与安心的感觉。
山与月的结合,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当我们站在山巅之上,仰望着那明亮的月光,感受到了山的雄奇和历史的沧桑。
这种诗意的结合,使人产生了一种超越尘世的感受,仿佛融入了大自然之中,与时间和宇宙共舞。
二、山水之间的宿命然而,山与月之间并不仅仅是诗意的结合,还有一种宿命的联系。
它们之间的宿命源于它们各自独特的存在。
山是地球上最为耐久的存在之一,它们经历了无数次的风吹雨打、岁月的侵蚀。
山从小到大,从形态的变化到地质的变迁,都蕴含着一种宿命的力量。
它们像是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见证了时光的流转和大地的变迁。
而月则是夜空中最为稳定的存在之一。
月亮的光芒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黑暗的夜晚。
它始终在我们头顶上,没有离开过我们的视线。
月亮的存在让人们在黑暗中找到了希望和指引,它是人类繁衍生息的象征。
山水之间的宿命,是一种对时间和空间的超越。
无论是大山的雄伟还是明月的光辉,都能够经受住时间的洗礼,保持着自己独特的存在。
它们与时间和宇宙相连,成为一种永恒的存在。
山水,可以调养人的心性
虽然生活在群山环绕的地方,但仍然喜欢置身与山水深处,寻觅深山老林里的那一种沁人心扉的静谧,安置浮躁的灵魂。
一涧溪水,两三声鸟鸣,几谷袅袅漂浮的烟云,都会使人心旷神怡,忘却一切凡尘俗事,在雾色随风浅,雨意隐云端的诗意里享受一抹云水的清欢。
山水,可以调养人的心性,可以愉悦人的心情,亦可以寄托人的情怀,闲暇时候,总喜欢带着孩子们去游山玩水,在大自然中释放心情,陶冶心境。
今年入夏以来,一直没有个好天气,近几天连着下了几天的绵绵细雨,心情也感觉有些潮湿和一种难以名状的烦躁。
时逢端午节,恰遇可爱的晴天。
一大早,就吆喝一家人就出游。
如此美好的时光,怎么可以辜负?到达目的地-大拉洞峡,已经是中午了,雨后的山间蕴含着淡雅的清香,山谷里云雾飘渺,草木被雨水洗的格外的青翠。
山坡上还有没来得及融化的雪,眼睛这一切景象,美轮美奂,妙不可言,让人怀疑是不是走进了一副有神韵意境的水墨画中。
青山能明目,碧水能静心,置身于这美妙的山水之间再深深的吸几口清湿的空气,刹那间,神清气爽,心旷神愉。
仿佛感觉自己就是那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
真的,如果你没有身临其境亲身的体会,你就不会想象到我此刻的感受。
带上小孩们游山玩水,别有一份情韵的惬意!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妙趣横生的谈话,会让人唤回远离岁月的童年,牵出深藏心底的那份童真让人真正的感受到返璞归真那种意境,尤其在这样远离城市喧嚣的山水间。
太阳高悬在幽暗的山谷上空,雾气在林间穿梭升腾,和孩子们躺在一块巨石上,尽情享受着阳光温暖的沐浴,静静听着孩子们的谈话,我的整个灵魂都充满了奇妙的欢快和温馨。
你听,四岁的外甥女古丽苏姆天真地对女儿说:姐姐,你要是今天拿上彩笔多好啊,你看,天这么蓝,这么平,在上面画画多好啊。
女儿温和地说:天空这么高,姐姐够不着啊。
古丽苏姆说:站在山顶上可以够着吧?你看天就在山顶上;云是不是棉花糖做到啊,我们到山顶上去,摘些吃着看看吧。
此时的天,的确碧蓝如洗,那一朵朵白云,就挂在树尖上,感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
欣然规往的文言文翻译
余尝游于山川之间,见彼诸子百家,各执一端,辩论不休。
余心有所感,遂归而著述,以述吾心所向。
今有友人来访,余欣然与之谈心,规往之途,以畅吾志。
友人有问:“子何所好?”余答曰:“余好山水,好诗词,好文章,好交友。
山水之间,可陶冶性情;诗词之中,可抒发胸臆;文章之内,可磨砺意志;交友之道,可广结良缘。
”友人说:“山水之美,在于其清幽,诗词之美,在于其意境,文章之美,在于其哲理,交友之美,在于其真挚。
子既好山水,当游名山大川,览胜景;既好诗词,当吟咏风月,抒豪情;既好文章,当读书破万卷,明道理;既好交友,当结交天下英才,共谋大业。
”余听其言,心悦诚服。
遂与友人共论游历名山大川之乐。
余曰:“游历名山,如登泰山,观其巍峨,感其壮丽;游历大川,如泛舟长江,观其浩渺,感其壮阔。
山水之美,尽收眼底,心旷神怡,何乐而不为?”友人曰:“游历名山,如攀高峰,历险境;游历大川,如闯激流,破险滩。
山水之险,亦令人敬畏。
然险中有趣,趣中见真。
登高望远,方能识得天下大事;破浪前行,方能砥砺意志。
”余又与友人谈诗词之乐。
余曰:“诗词之美,在于其韵律,在于其意境。
吟咏风月,抒发豪情,畅快淋漓。
如李太白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杜甫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皆令人感慨万千。
”友人曰:“诗词之美,在于其哲理,在于其人生感悟。
如陶渊明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如王之涣之‘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皆寓人生哲理,发人深省。
”余再与友人论文章之乐。
余曰:“文章之美,在于其哲理,在于其人生感悟。
读书破万卷,明道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如孔子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孟子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皆教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
”友人曰:“文章之美,在于其哲理,在于其人生感悟。
如诸葛亮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文天祥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皆教人忠孝节义,矢志不渝。
”最后,余与友人论交友之乐。
余曰:“交友之美,在于其真挚,在于其互助。
山水和心情结合在一起的句子
山水和心情结合在一起的句子1. 山水如画,心情宜人。
站在山顶,远眺群山连绵,云雾缭绕,宛如一幅壮美的山水画卷,让人心情愉悦,心境舒畅。
2. 望着湖泊波光粼粼的水面,心情如同湖水一般宁静平和。
湖水宛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3. 登上高山,一片翠绿的森林尽收眼底,心情顿时变得轻松愉悦。
山林中的清新空气和绿色植被,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将烦忧都抛诸脑后。
4. 沿着山间小径漫步,脚下是青青的草地,周围是连绵的山峦,心情顿时被自然的美景所感染。
步行在山间,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让心灵得到了舒缓和放松。
5. 坐在山巅,眺望远方的云海,仿佛心灵也随着云雾飘荡,宛如置身于仙境之中。
云海滚滚,宛如一幅动态的山水画,让人心生向往和遐想。
6. 登上山峰,放眼望去,一片浩渺的山水景色展现在眼前,心情瞬间变得开阔和豁达。
山水之间的壮丽景色,仿佛将心中的困扰和压力一扫而空。
7. 在山谷中漫步,山水环绕,心情如行云流水般自由自在。
山谷中的清凉气息和灿烂阳光,让人感到无拘无束,心情明朗开朗。
8. 静坐在山坡上,闭上眼睛,只听风吹过山林的声音,心情逐渐平和宁静。
大自然的声音,如同一首美妙的乐曲,让人沉浸在宁静的氛围中。
9. 漫步在山间小径,脚下是鹅卵石铺就的路面,周围是参天大树和鲜花盛开,心情顿时变得愉悦和轻松。
大自然的美景和和谐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10. 在山水之间,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心情变得豁然开朗。
大自然的壮美景色和宁静氛围,仿佛将心中的烦忧和烦恼都抛诸脑后,让人心情舒畅愉悦。
11. 站在山巅,眺望远方的山水,心情顿时变得开阔和宁静。
山水之间的壮丽景色和丰富的色彩,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内心也随之变得宁静和平和。
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怀
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怀古代文人对山水的情怀可谓是深沉而浓烈。
他们常常以山水为题材,去表达他们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思考,更是表达了对心灵的追求和对美的追求。
在古代文人的笔下,山水是具有灵魂的存在。
他们认为大自然独具一格的美景能够启迪人的灵魂,顿时老去的心也会恢复生机,因此山水的美景成了他们感悟天地之间神秘力量的载体。
一个人的心态和精神状态与山水的变幻能够产生奇妙的共振。
古代文人常常依据自己心境和情感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山水来表现自己的情感。
比如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中写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人用抒情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在行走中所感受到的美感,山水成了他表达心境的媒介。
山水景色不仅是古代文人的心灵寄托,也是他们心灵中菩提的重要方向。
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一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诗人通过登高远望山水,去回归自然和寻求内心的平静,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追求。
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文人对于山水的情怀并不是单纯的心灵陶醉或者是对美的追求,而是融入了一种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界的认识。
山水是文人心灵的追求,是文人哲学思想的表现,同时也是他们精神追求的象征。
总之,古代文人对山水情怀的升华不仅是文化的重要传承,更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瑰宝。
他们以山水为媒介,在思考人类生存和自然、人与人之间、人与地球的关系,落实了他们的美学思想和文艺理念。
这种情怀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也让我们回归自然的内心平静,以及追寻保护自然的意识。
感受山水之间的宁静
感受山水之间的宁静阳光透过薄云洒落在湖面上,微风轻拂着树叶,发出一阵沙沙的声音。
远处的山峦如云彩般飘渺,映衬着碧绿的水面,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这如诗如画的自然环境中,我感受到了山水之间的宁静。
宁静,是一种心灵的放松和平静。
当我踏入这片山水间,感受到浑然天成的美景时,内心的繁杂和纷扰似乎烟消云散。
我沿着湖岸漫步,微风拂面,心情如水般平静。
清晨的阳光洒满大地,湖水泛起涟漪,仿佛在告诉我,宁静之美正融入我的身心。
山水之间的宁静还体现在自然界的和谐共处。
湖边的鸟儿畅游其中,歌唱着属于它们的旋律;草地上的蚂蚁忙碌地穿梭,展示着它们的勤劳和默契。
在这样的场景中,我意识到大自然中的所有生命都在自发地遵循着自己的规律,并相互依存,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
这种宁静的和谐让我感到由衷的平静与舒适。
而山水也教会了我宁静的坚持。
山峦虽然高耸入云,却给人一种稳重的感觉,仿佛在告诉我,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达到真正的宁静。
在攀登山峰的艰辛中,我体验到了毅力和耐心的重要性。
只有不断迈步向前,才能看到更广阔的景色,体验到更深层次的宁静。
山水之间的宁静也在我内心萌发了对生活的思考。
人们总是忙于奔波,不断追逐着名利和物质,而忽略了内心真正的需要。
当我在山水之间停下脚步,深呼吸清新的空气,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时,我发现生活的宁静并非来自外界的匆忙,而是来自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这样的思考让我更加珍视当下的时光,更加平衡地对待工作和生活。
走出山水之间的宁静,我深刻体验到了它对我的影响。
它让我摆脱了日常生活中的喧嚣与焦虑,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我明白了宁静不只是一种感受,更是一种境界和追求。
只有在宁静中,我们才能真正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找到内心真正的宁静。
在这片山水之间感受到宁静,我不禁思考:当我回归到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如何保持这份宁静?或许,我可以从每天找到一点时间走近自然开始。
或许,我可以在忙碌之余,寻求一些与内心对话的时刻。
无论如何,我相信,只要保持对宁静的渴望和追求,我们都能感受到山水之间那份真正的宁静。
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山水之间任逍遥
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山水之间任逍遥
山水画是心灵化的艺术,中国山水画是封建农业社会经济和古典文化背景的产物,其受老庄思想及禅宗思想影响至深,注重个体心灵的体悟,常常于静寂观照中,大都遵循于自己内心深处的心灵节奏。
山水画创作并非是对一山一水作客观刻板描绘。
而是把山水作为传达情感的载体,来抒发画家自己内心的情绪,
用笔墨的浓淡、点线的交错、明暗虚实的互映、形体气势的开合,去创造一幅意境幽深、气象万千的胸中丘壑。
山水画讲因心造境,都是强调心的作用。
常言说,静观自得,静观是种精神.
在静观中将自然中的一山一水,用一条线、一方空间、一种笔法升华为一种境界。
心胸博大者,画不可能气短;内心清净者,笔下不可能有浊气。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人与自然和谐的沟通,可带给人一种情绪和心境。
明唐志契道:“得其性情,山便得环抱起伏之势,如跳如坐,如俯仰,如挂脚,自然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
画家和自然的对话,必然浸透着情绪,“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一山一水又何尝不是如此!。
依山傍水娱性情
的田园。 于是愤然脱去一身官服, 回归田园, 他就是
东晋雅士陶潜。 他 认 为 只 有 田 园之 美 才 能 使 自己 的
内心平静和谐下来 , 只有彻底 地做一 个深居山林的 隐士才能使 自己的灵魂找到皈依 。 “ 云 无心 以出岫 , 鸟倦飞而知 还 ” , 他 带着 满 身 的疲 惫 , 迁 居到了 山林 , 简陋 的木屋 , 一方 荒田
★老 师点 评 : 本文 巧妙 地避 开平 常人 写作 陶渊明的 陈路 , 而是
椎 陈 出新 , 从 陶 渊明的 归 隐处 “ 自然之 美” 入 手, 写出
又一个清 朗明丽的午后 , 他打理 好木屋 , 腰 间
系 上一 个酒 壶 , 高 高 兴 兴 地 出了 门 , 就那 样 随意
了隐居的两个层次, 尤其是隐心, 把文章 “ 内心和谐” 的内涵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 拓展了文章立意境界 。 文
刨 文 字 笔 会 / 哲 思 芦 苇 ◇
ZHE SI L UW EI
依 山傍水娱性情
◎张 敏 ・ 安徽省临泉县城 中南路学校泉河文学社
满 山红 , 秋 风起 , 风 吹 动 了地 上 积 厚 的 落 叶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寺 中 走 出一 位 老 僧 人 :“ 施 主 从何 而来 ? ” 对 日 :“ 来 自俗 世 ! ” “ 至伺 处 去 ? ’ ’ 他想 了想 , 答 道 :“ 来此 , 就无 回返之 意! 那 污
济苍生”, 可近来他的 内心愈来愈像针扎一样疼痛, 就像池鱼儿一样愈来愈真切地思念 “ 故 渊” , 就像鸟
儿一 样 愈 来愈 真 切 思念 “ 旧林” , 梦 中 那美 丽 的 自由
文海习琴文言文翻译
文海习琴,自古及今,代有传人。
琴者,乐器之雅,弦歌之宗也。
古之圣贤,往往以琴修身养性,寓情山水之间,陶冶性情,启迪智慧。
是以琴艺之精,非一日之功,必经风雨,历磨难,方能成就。
昔者孔子游于太山,闻琴声悠扬,心悦之。
问其所以然,得之师旷。
师旷曰:“琴者,乐器之宗,天地之和也。
琴音清浊,与人情相应。
夫琴者,所以达天地之和,通人之情,感人心魄,动人心弦。
”孔子闻之,益发钦佩,遂学琴于师旷。
自孔子之后,琴艺大兴,琴人辈出。
汉之司马相如,魏之嵇康,皆以琴名世。
司马相如,才子佳人,琴韵悠扬,传为佳话。
嵇康,竹林七贤之一,琴艺高超,名声远扬。
其《广陵散》一曲,流传千古,为后世琴人传颂。
琴艺之高,非独技艺,更在于心。
心者,琴艺之灵魂也。
古人云:“琴者,心之音也。
”心正则音正,心清则音清。
故琴人必先正心,而后方可习琴。
正心者,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
文海习琴,非一日之功。
必先选琴,琴之优劣,关乎音质。
琴之材质,以桐木为上,其次为梓、桑、柳。
琴之形制,古有伏羲、神农、孔子三式,今之琴人,多以伏羲式为尚。
习琴之初,需学指法。
指法者,琴之基础也。
指法有五,曰:勾、挑、托、抹、挑。
习指法,需反复练习,方能熟练。
其次,学音律。
音律者,琴之灵魂也。
音律不正,则琴音无味。
习音律,需熟记五音:宫、商、角、徵、羽。
琴曲众多,各有其妙。
习琴者,需广学琴曲,方能领悟琴艺之深奥。
琴曲之中,有山水之韵,有花鸟之情,有人事之悲喜。
习琴者,需心领神会,方能得琴之真谛。
文海习琴,亦需悟道。
琴道者,琴艺之哲学也。
悟道者,方能超越技艺,达到琴艺之至高境界。
琴道有四:和、静、清、远。
和者,琴音之和也;静者,琴心之静也;清者,琴曲之清也;远者,琴意之远也。
总之,文海习琴,非易事也。
需正心、选琴、学指法、习音律、广学琴曲、悟道,方能成就琴艺。
琴艺之成就,非独技艺之高,更在于心之修养。
心正则音正,心清则音清。
习琴者,应以琴修身养性,陶冶性情,启迪智慧,成就一番琴艺。
苏轼散文中的山水与人性
苏轼散文中的山水与人性关键词:苏轼散文、山水之美、民生疾苦、豁达态度序论:无论是求知若渴的学生,还是教书育人的教师,亦或是学识渊博的散文爱好者,苏轼的散文一直是学习的动力,理想的船帆,精神的支柱!近千年来,苏轼散文一直广为传诵,影响深远。
“虽嬉笑怒骂之词,皆可书而诵之。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宋史本传》)在当时北宋全国、西夏、辽各国,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普通平民百姓,都以能获赠苏轼诗文为人生之最大荣幸,以读其诗文为最大乐事。
时光荏苒,而在今天额这个社会里,苏轼的篇篇经典名作,如《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文与可字说》、《教战守策》、《贾谊论》、《留侯论》、《超然台记》、《喜雨亭记》、《留侯论》、《上梅直讲书》、《潮州韩文公庙碑》、《记承天寺夜游》、《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等。
时至,今日,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静下心来品读一番,仍然可以让我们大道如痴如醉的境界。
个中缘由,不能不让人深思。
苏轼散文究竟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何以产生如此持久的魅力?何以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众所周知,散文乃形散而神不散,看似零散而琐碎的篇章布局,却包罗万象,包括了太多的对这个社会的赞美,对自己心中情感的抒发,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对社会乱象的鞭笞。
所谓“古今至文,皆血泪所成。
”这句古话不无道理。
一篇优秀的散文都是有它的精髓所在的。
而这些精髓,除了作者写作时所蕴含的深刻情感以及文章所要展示的或表达的哲理外,我觉得文章里面所体现的山、水、人性之美也是散文的精髓,也注定会给自己的散文带去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影响。
虽然研究苏轼散文的文章很多,但从这个角度探索苏轼散文的似乎还不多见,基于这种情况,本文想从山水中寄托了对自然的歌颂与热爱、通过山水表达了对民生疾苦与国家大事的关注、通过山水表达了自己豁达的人生态度这个方面来探讨它是如何增加苏轼散文感人的艺术力量,或如何给人以美的享受以及对后人的散文创作的色彩影响。
本论:一、山水中寄托了对自然的歌颂与热爱。
山居闲情文言文翻译余家
余性好山,遂卜居山谷之间,结庐数椽,与世相远。
每当清风徐来,明月高悬,便心旷神怡,悠然自得。
山居之中,四时景色各异,各有其妙。
春日,山花烂漫,鸟语花香,生机勃勃。
夏夜,繁星点点,凉风习习,暑气全消。
秋日,枫叶红遍,霜露满地,凉意渐浓。
冬日,白雪皑皑,山静无声,岁月静好。
余常于清晨,披星戴月,步出山门,登高望远。
见山峦起伏,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仙境。
彼时,心无挂碍,神清气爽,一切烦恼皆随风而去。
山居之乐,在于与自然为伍,与山水为伴。
每当闲步山间,耳听鸟鸣,眼观流水,心随云动,便觉世间繁华皆如过眼云烟,唯有此间宁静,方能洗净铅华,回归本真。
余常于山林间采摘野果,或是捕捉山间小虫,以此度日。
虽生活简朴,却自得其乐。
每当夜幕降临,便于窗前赏月,品茗吟诗,悠哉游哉。
山居之余,亦喜与邻人交流。
彼等皆朴厚善良,乐于助人。
每当有客来访,便以茶果相待,谈笑风生,不亦乐乎。
余性好静,不喜喧嚣。
故于山居之中,常闭门谢客,静心修炼。
或读书品画,或抚琴吟唱,或挥毫泼墨,以抒胸臆。
岁月如梭,转眼间已过数载。
余于山间生活,虽无世俗之繁华,却得山川之灵气。
每当夜深人静,回首往事,不禁感慨万千。
此间闲情,实为人生一大乐事。
余欲以此文,记下山居之乐,与诸君共赏。
愿世间之人,皆能寻得一片净土,远离尘嚣,悠然自得,过上山居般的生活。
翻译:我性喜山水,于是选择在山谷之间定居,建造了几间简陋的房屋,与世隔绝。
每当清风吹拂,明月高挂,我便心旷神怡,悠然自得。
在山居之中,四季的景色各不相同,各有其独特之处。
春天,山花盛开,鸟语花香,生机盎然。
夏天,繁星闪烁,凉风习习,暑气全消。
秋天,枫叶红遍,霜露满地,凉意渐浓。
冬天,白雪皑皑,山静无声,岁月静好。
我常在清晨,披星戴月,走出山门,登高远望。
见到山峦起伏,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于仙境。
那时,我心无挂碍,神清气爽,一切烦恼都随风而去。
山居的乐趣,在于与自然为伴,与山水为友。
每当我在山间漫步,听着鸟鸣,看着流水,心随云动,便觉得世间的繁华都如过眼云烟,唯有这里的宁静,才能洗净世俗的尘埃,回归本真。
文言文白话文翻译
吾尝游于名山胜地,览胜景,观奇观,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余独爱其幽静深远,宛如世外桃源。
泉声潺潺,鸟语花香,四季如春,实为人间仙境。
至于古木参天,藤萝垂挂,烟霞缭绕,雾霭蒙蒙,令人心醉神迷。
登高望远,天际无边,云海茫茫,宛如置身于仙境之中。
此情此景,岂不令人心驰神往?余每至一处,必结交当地名士,品茗论道,畅谈古今,不亦乐乎?然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繁华落尽,唯有山水之乐,可陶冶性情,养性怡情。
昔者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余以为,山水之乐,非独仁者智者可得,凡有性情之人,皆可沉醉其中。
余虽不才,亦愿效仿前贤,寄情山水之间,以求超脱尘世之纷扰。
白话文翻译:我曾经游历过许多名山胜景,欣赏那些美丽的风景,观看那些奇特的景观,心中感到非常畅快,流连忘返。
山川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同谈论的话题。
我特别喜爱它的幽静深远,就像世外桃源一样。
那里有潺潺的泉水声,鸟儿的鸣叫声和花香,四季都像春天一样,确实是人间的仙境。
至于那些参天古木,垂挂的藤萝,环绕的烟霞,蒙蒙的雾气,都让人心醉神迷。
登上高处远望,天空无边无际,云海茫茫,就像是置身于仙境之中。
这样的景象,难道不让人心驰神往吗?我每次到一处地方,都会结识当地的名士,一起品茶谈道,畅谈古今,这不也是很愉快的事情吗?然而,世事变幻无常,人生就像一场梦,繁华过后,只有山水的乐趣,可以陶冶人的性情,使人心情愉悦。
古代孔子曾经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我认为,山水的乐趣,不仅仅是仁者和智者能够享受到的,任何有性情的人都可以在其中沉醉。
我虽然才疏学浅,也愿意效仿先贤,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山水之间,以求超越尘世的纷扰。
怡情山水间散文
怡情山水间散文怡情山水间散文在尘世人间呆久了,有时就会被许多的人情世事所累,渴望找到一个有山有水的所在,将烦恼抛之九霄云外,让恬淡闲适回归内心。
那天,跟着旅行社的车去海阳国家森林公园招虎山游玩。
山脚下,九龙湖,碧波荡漾,行过,许多人止步留影。
沿着盘山的公路走,不一会,人都不见了影踪。
和老公说,我们不沿着公路走,顺着上山的台阶走吧,比走水泥路有情趣。
台阶两旁灌木丛丛,横柯斜枝不时挡住去路。
坡下谷中郁郁葱葱,空气异常清新。
站在山脊上,回望来时看见的九龙湖,景色比近看更有情趣。
雾气空濛,笼罩着湖泊,朦朦胧胧的,给九龙湖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这时,山下的导游的喇叭声响起,在半山坡上听得清清楚楚。
原来,此湖的名字来历是由于有九条山脉伸向湖中,湖呢,积聚了九条峡谷的水,故曰九龙湖。
听了不由心中想到:这招虎山的名字,该不是和湖有关吧?九条龙啊,缺了虎,故名曰“招虎”吗?心中有些后悔没有和导游一起走。
不过啊,遗憾转眼即释。
这里的山,是原始状态,谅也不会有多少的人文景观,并且以以往的经验,大部队跟随导游走,人声嘈杂,除了紧跟导游跟前的,其实也听不到什么。
实在是没多大意思,光是跟着导游看忙忙碌碌奔波的人群了。
要赏景,非得清静不可。
爬到半山,看见了路的分叉,一条通往杜鹃谷,一条通往成道禅寺。
我本欲走通往杜鹃谷的,但后面赶上来几帮同事则要去成道禅寺,嫌这儿通往杜鹃谷的路被雨水冲积上了泥沙,难走。
于是,随着这几帮人一起走了。
说实在的,对于这些人为创设出来的各类庙宇道观,我向来不感兴趣。
但人类却愿意不断地建筑此类名胜,让自己去顶礼膜拜。
他们有的在寺外照相,有的买了香烛进去跪拜进香。
我则远远观望。
不多一会,我们开始在禅寺外的路向西走,继续向山进军。
路,变得陡峭起来,原来还兴高采烈的孩子们终于走不动了。
一个个不愿再往上爬,有几帮人停下脚步不前进了。
我们继续前行。
走走停停,一边赏景,一边吃着东西以减轻背囊的重量。
路两旁的大石头突兀而立,能有数丈高,有的狭窄之处仅可过人。
东坡志林文言文翻译
原文:东坡居士尝游于山间,见一老人持杖而行,其貌甚古,衣衫褴褛,眉目之间隐含英气。
居士问之:“公何人?”老人答曰:“吾乃山野之人,无姓无名,因居此山,故自称山翁。
”居士曰:“公虽无名,然其举止气度非凡,必非等闲之辈。
”老人微笑曰:“居士何出此言?吾虽不才,然平生无欲无求,唯爱山水之间,求一清闲之地以度余生耳。
”居士曰:“公既爱山水,何以不游名山大川,而独居于斯?”老人曰:“名山大川虽美,然人多喧嚣,吾性喜清静,不愿随波逐流,故隐于此。
”居士闻言,心中一动,遂与老人结伴同行,谈笑风生,共度数日。
一日,居士问老人:“公居此山,可曾见山川之变?”老人答曰:“山川之变,在于人心。
人心不变,山川亦不变;人心既变,山川亦变。
吾观山川之变,犹如观人心之变,故知山川之变无穷。
”居士曰:“公言甚是,然人心难测,山川之变亦难以捉摸。
”老人微笑曰:“人心虽难测,然山川之变有规律可循。
吾观山川之变,犹如观天象之变,知其规律,便可预知未来。
”居士问:“公何以知山川之变有规律可循?”老人曰:“吾生于斯,长于斯,对山川之变早已熟知。
山川之变,如春夏秋冬,如风雨雷电,皆有其规律。
吾观山川之变,犹如观天象之变,故能预知未来。
”居士闻言,心中感慨万分,遂与老人告别,各自归去。
翻译:东坡居士曾游历于山间,见一老人拄杖行走,其容貌古朴,衣衫褴褛,眉目之间隐含英气。
居士问他:“先生是何人?”老人回答说:“我乃山野之人,无名无姓,因居于此山,故自称山翁。
”居士说:“先生虽无名,但举止气度非凡,必非寻常之人。
”老人微笑说:“居士何出此言?我虽不才,但平生无欲无求,只爱山水之间,求一清闲之地以度余生。
”居士说:“先生既然喜爱山水,为何不游历名山大川,而独居于此地?”老人说:“名山大川虽美,然人多喧嚣,我性喜清静,不愿随波逐流,故隐于此。
”居士听后,心中一动,便与老人结伴同行,谈笑风生,共度数日。
一日,居士问老人:“先生居于此山,可曾见过山川之变?”老人回答说:“山川之变,在于人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水之间皆性情作者:顾言良
编辑荐:谢玄纵情山水是其睿智,是其胸襟,是其风雅。
今我乐山乐水,是为青山不改,是为流水不滞,是为照见本心。
青山多貌美,白水多百变。
山水之间,万般不定,一如人生斑斓,无法琢磨的色彩。
谢玄纵情山水,心中亦有乾坤。
他隐于山野,又出于高堂。
时人百口,也难折其风骨。
人生这本书本就该是由自己去描写,而并不是因他人去改变书中预留的伏线。
也只有这般才能活得精彩,活得恣意,活得本心得守,怡然自在。
自小喜欢看诗词,有说“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哀戚悲惋,有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欢快愉悦,自然也有说“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的坚贞傲骨。
这一花一树,这一水一山,是应了有物见心。
说是物载人情,抑或托物言志,其实无非是物我合一罢了。
若是旁人一翻胡诌,又得以口口相传,那三人成虎,本意可还看得清?难道要逼着本人顺了他人之意,对此山水改了原色不成?
自小也是喜欢山山水水的,纵舟游荡,凭足闲赏,驱车览景,也是常事。
山水自然,不染烟火,越能高歌而往,戴花而归,越能照见本心,越能认识自己。
喜欢湍急水流的畅酣淋漓,不吞吞吐吐,不掩掩藏藏,是直来直往的不耍心机。
旁人若是喜欢九曲回肠的慢流缓出,我也不反对。
但请你不要对我品头论足,不要妄自揣测我的热情是否会让我船毁人亡。
正因水险,才会有所准备。
人生既要玩得过瘾尽兴,也要做好能预料到一切不幸不快的防范措施。
有人喜欢喧闹,有人喜欢安静;有人喜欢雍容,有人喜欢简素;有人喜欢春花,有人喜欢秋月,这都是人生万般的色彩。
油画浓烈,国画清淡,却都由纵笔之人掌控。
本心如何,笔下便是如何,一如人生,浓墨渲染还是浅色白描,都由自己而定,而非迎合奉承他人之言。
认识自己,做好自己,那么自己的人生一定美丽。
若是一味因他人而变,那么这本书怕是偏离主题,情节混乱,句式杂糅了。
山水皆定性。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谢玄纵情山水是其睿智,是其胸襟,是其风雅。
今我乐山乐水,是为青山不改,是为流水不滞,是为照见本心。
人生何必多烦愁,他人之言不过框框条条的强行塑形。
与其溺于烟火,不如醉怀山水。
一山一水应见我性情,此间人生也由我而定。
谢玄——曾创建“北府军”是“史上最强的军队”之一
谢玄(343—388年),字幼度。
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谢裒之孙,谢奕之子,谢安之侄。
东晋时期军事家、文学家。
谢玄有经国才略,善于治军。
早年为大司马桓温部将。
荷塘
小时在老家的附近,有许多池塘,它们形状各异,水面不同,有清澈见底,有覆盖五颜六色的浮萍,有的开着水花,各有特色,可我最喜欢的还是荷塘。
我特别喜欢宋代诗人杨万里写荷塘的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弄轻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荷叶、蜻蜓都是我小时候的最爱,我尝试过在荷塘边捉蜻蜓,可是没有成功,后来改为引诱的方法,方法就是想尽办法,不择手段,抓到一枚活的蜻蜓,最好是雌的,记得这种蜻蜓的品种叫大雄,颜色是暗青色,身体在蜻蜓里面是最大的,如果把蜻蜓比作飞机,那么就是现在叫大飞机的那种。
在荷塘边引诱蜻蜓,每天都能收获四、五十枚左右,丰收的喜悦,脸上常常挂着笑脸。
随着夏天的深入,荷叶很快地长大了。
荷叶,大大的叶子,鲜绿的颜色,形如盘状,无论是一颗晨露,还是一颗雨滴只要掉进荷叶就会变成透明的珍珠,微风吹动着荷叶,荷叶侧动着身体,一颗又一颗珠宝滚进池塘的水里,池塘就成了储藏珠宝的圣地;荷叶大大的叶子,在池塘里突水而出,撑起一把把美丽的绿伞,是许多昆虫最喜欢栖息的好地方,炎热的夏天能给池塘带来一片阴凉,有利于池塘里万物的成长,雨天,有蜻蜓、小鸟、水鸭都在荷叶下躲雨,我如在荷塘边玩耍时遇到下雨,就摘一张荷叶戴在头上,挡着雨回家。
荷塘去得的勤了,总能第一个发现荷花,一朵、二朵、三朵,直到许多。
这散发着清香味的,白里透红的荷花,我想一定是人见人爱的,身材这般窈窕,容颜如此了得,或白得纯真,或红得不过,或白里透着红,把它比作十八岁的姑娘,是最恰当不过了。
不管男女老少,只要一见到她就会深深地爱上她,是因为她的靓丽,是因为她的文静,是因为她不怕炎热,在太阳底下,始终面带微笑。
最令我难以忘记的是,小时候偷吃青色莲子果实的情景,那稚嫩的青果淡淡的香甜口味,至今,有时还会在我嘴里出现回味。
到了秋天,荷叶开始枯萎,荷花也先后凋零,再过些时间,荷塘会干涸,变成了残荷,不要说它很难看,其实这是荷塘成熟的标志,在污泥里还有出污泥而不染的藕。
这时我连想到,如果人的一生,到老,还能有这样的果实,一定是圆满和成功的,也是最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