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高考经典古代诗词鉴赏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考试诗词鉴赏经典题目《早寒有怀》及满分答案

高中语文考试诗词鉴赏经典题目《早寒有怀》及满分答案

高中语文考试诗词鉴赏经典题目《早寒有怀》及满分答案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8分)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①,平海夕漫漫。

[注]①“迷津欲有问”化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

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

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开篇两句直陈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雁南归,呼应标题“寒”字,又以“雁”比喻书信,触景生情,传达与友人音讯难通的苦闷。

B.三、四两句用语平淡朴素,但一个“隔”字却写出了与家乡两地隔绝、不能归去的思念、眷恋和心痛,用词精炼贴切。

C.五、六两句选取“乡泪”“归帆”等典型意象,表现了作者客居异地,思念家乡,徒然心痛,眼泪在旅途中流尽,哀伤无限。

D.最末两句用孔子使子路问路的典故,并以景结情,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黄昏天色阴暗,烘托作者内心从政还是归隐的迷茫。

(2)“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3)请从虚实的角度赏析颈联。

(3分)【答案解析】(1)A(“雁”在此诗中只取“鸿雁南飞”之意,与书信无关,且不表达与友人音讯难通的苦闷)(2)描绘了一幅深秋江上所见(1分)落叶萧萧、鸿雁南飞、北风呼啸、江面寒冷(1分)的萧瑟景象(1分)。

(答出两点即为满分)(3)“乡泪客中尽”是实写,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和客居他乡的凄苦。

(1分)“归帆天际看”是虚写,从对面落笔,想象家人遥望“天际”“孤帆”,盼望自己归去。

(1分)虚实结合,使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1分)。

部编版2020高中语文 第13课 李凭箜篌引(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部编版2020高中语文 第13课 李凭箜篌引(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13课李凭箜篌引1.作家作品李贺(791—817),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

早有诗名,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27岁病逝。

其诗风格奇崛幽峭,浓丽凄清,被后人称为“”,诗中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

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有“”之称。

作品:著有《昌谷集》,名篇《老夫采玉歌》等。

2.创作背景《李凭箜篌引》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是梨园弟子。

因善弹箜篌。

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艺术感染力很强3.给加线的字注音箜篌()神妪()瘦蛟()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

吴丝蜀桐张高秋: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石破天惊逗秋雨:1.长吉长吉体诗鬼《雁门太守行》3.kōng hóu;yù;jiāo4.弹奏;国都;形容乐音清脆;形容乐声清丽;引来1.前四句先交代乐声后写人物,有何艺术效果?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

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引起读者的兴趣,欲擒故纵。

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文章别具一格。

2.诗歌是怎样表现出“箜篌”演奏的优美音乐的?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运用了大胆的想象、夸张的描写、瑰丽的比喻以及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来写音乐,突显了李凭箜篌声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

(1)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

让长安城变得冷气森森;惊动了南天门的紫皇天帝;使补天石破,秋雨淅沥;令神山中神女捧琴,讨教绝技;让老鱼瘦蛟在幽涧里,跳波起舞;使月宫前吴刚倚树,彻夜不眠。

高中语文考试诗词鉴赏经典题目《木兰花令》及满分答案

高中语文考试诗词鉴赏经典题目《木兰花令》及满分答案

高中语文考试诗词鉴赏经典题目《木兰花令》及满分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木兰花令①黄庭坚当涂解印后一日,郡中置酒,呈郭功甫凌歊台②上青青麦,姑孰堂③前余翰墨。

暂分一印管江山④,稍为诸公分皂白。

江山依旧云空碧,昨日主人今日客。

谁分宾主强惺惺⑤,问取矶头新妇石⑥。

[注]①作于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6月9日,其时作者到太平州(今安徽当涂)任知州,在任上仅9天即被免职。

②凌歊台:又作陵歊台,位于当涂县城关镇(姑孰),相传南朝宋武帝刘裕所建。

③姑孰堂:当涂地名。

姑孰溪流贯其中,姑孰堂凌驾溪上。

①管江山:“吏隐”的代称,把做官作为隐居的一种手段,不以公务为念,优游江湖,怡情山林,亦官亦隐。

⑤惺惺:此处意谓清醒、明白。

⑥新妇石:即望夫石。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两句用典,以当涂的历史遗迹人诗,发思古之幽情,流露出沉重的世事沧桑之感。

B.“暂”“稍”两字既包含对友人的宽慰,又表达了虽遭免官,但将很快复职的坚定信念。

C.词人认为,没有必要一定分清宾主,一切终将归于空无,不信可去问问那屹立的新妇石。

D.这首词虽记宴会,却没有具体描写宴会情形,而是侧重表达作者因被免官而生的感慨。

15.“江山依旧云空碧,昨日主人今日客”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分)【答案解析】14. B15.①江山总是千古一样美好,云空也是千古一样澄碧,昨日自己还是主人,今天就已变成客人,抒发了世事无定、难以预料的人生感慨。

②自己居官九日即被免职,把千古不变的江山和云空和世事翻覆对举,表达了对自己遭遇的不平之情和嘲谑之感。

[解析]14.“但将很快复职的坚定信念”错,属曲解文意。

结合上下文,“暂分一印管江山,稍为诸公分皂白。

”是写作者虽然被免官,但也有了机会流连山水,享受山水之乐。

15.本题根据所选诗歌特点,借鉴2019年高考全国I卷和2020年高考全国II卷命制,既体现了高考命题指向,又实现了对具体诗歌的针对性考查,能有效发挥对高考复习备考的引导作用。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预习(译文赏析+理解性默写)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预习(译文赏析+理解性默写)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桂枝香·金陵怀古》预习一、译文赏析王安石【译文】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cù)。

归帆去棹(zhào)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chù)。

彩舟云淡,星河鹭(lù)起,画图难足。

登山临水,放目远眺,故都金陵正值深秋,天气已变得飒爽。

奔腾千里的长江澄澈得像一一匹素白的绸缎,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箭簇。

帆船在夕阳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

华丽的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丹青妙笔也难描画。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màn)嗟(jiē)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遥想当年,达官贵人争相追逐奢侈豪华的生活,可叹在朱雀门外结绮阁楼,六朝君主一个个地相继败亡。

自古多少人登临高处怀古,无不枉自感叹兴亡的荣耀和耻辱。

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

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花》遗曲。

【赏析】词的上阕写景,描绘词人登临金陵故都之景,虽为深秋,但色彩绚丽,气势恢宏。

词人通过对长江、翠峰、船只、残阳、酒旗、彩舟、白鹭等意象的描绘,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壮丽的金陵锦绣江山图。

词的下阕怀古、抒情,写在金陵之所想。

词人以“念”字作转折,今昔对比,虚实相生,借凭吊六朝遗迹,讽喻当朝统治者不知吸取历史教训,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表达了词人忧国忧民之情。

全词情景交融,境界雄浑阔大,风格沉郁悲壮,把壮丽的景色和历史内容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格,堪称名篇。

二、理解性默写1.《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是写远望中的江和山。

长江从金陵城外流过,像一匹白绸子;远山青翠峻峭,如箭般林立。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两句,写日落之江天,状夕夜之洲渚,使得作者白描的晚秋之景顿增明丽之色。

高中语文考试诗词鉴赏经典题目《渭川田家》及满分答案

高中语文考试诗词鉴赏经典题目《渭川田家》及满分答案

高中语文考试诗词鉴赏经典题目《渭川田家》及满分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9分)渭川田家①王维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②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③。

[注]①此诗作于开元后期,是诗人晚年的作品。

自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宰相张九龄被排挤出朝廷之后,王维深感政治上失去依傍,进退两难。

在这种心绪下他来到渭水畔的原野。

②雉雊(zhìgòu):野鸡鸣叫。

《诗经•小雅•小弁》:“雉之朝雊,尚求其雌。

”③式微:《诗经》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不事雕绘,运用白描,描绘了一幅田园晚归图,自然清新,诗意盎然。

B. “墟”,即村落,夕阳将余晖撒于其上,给人以凄清冷落之感,使人很自然地联想起《诗经》“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的诗句。

C. “倚杖候荆扉”虚实结合,实写“野老”斜倚柴门迎候的情态,虚写了他们等待归家的牧童。

第三联描写野鸡在麦田自由自在,蚕儿吐丝作茧,充满了生活气息。

D.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与前面诗句形成因果关系,这样安闲恬静的田家之景触动了诗人的心绪,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抒情与写景契合无间,浑然一体。

(2)简要分析“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在全诗的作用。

(2分)(3)试分析本诗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4分)【答案解析】(1)B (3分)“凄清冷落”错。

(2)夕阳斜照村落,牛羊归村直至没入深巷。

渲染暮色苍茫的浓烈气氛,奠定基调。

“归”统摄全篇,总领后面的几幅图景。

(2分)(3)(4分)借景抒情,通过描绘宁静和谐的景色,表现了对农村平静闲适、悠闲可爱的生活的向往。

尾句直抒胸臆和用典,抒发对诗情画意的田家生活的歆羡,自己政治失意、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必考35首古诗词鉴赏集锦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必考35首古诗词鉴赏集锦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必考35首古诗词鉴赏集锦中考语文必考35首古诗词鉴赏集锦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⑴译文: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

水波多么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耸立在水中。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的很茂盛。

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雄伟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灿烂的银河,好像出自大海里。

(用了互文的手法)喜悦高兴到了极点,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

⑵赏析: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互文的手法,虚景,诗人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

最能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2.《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⑴译文:漫漫的旅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前行。

潮水涨满之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家信已传达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⑵赏析:诗人即景抒情,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①“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最能表达思乡之情。

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将“生”和“入”拟人化,“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

蕴含着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表现时光匆匆身在他乡的游子思乡之情。

③“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偶,是以小景来衬托大景的波平宽阔。

3.《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精品课件《鉴赏古诗词中的意境》

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精品课件《鉴赏古诗词中的意境》
第三届茂名微课大赛
教材版本 学段学科 年级学期 课名 教师姓名 所在单位
部编版 高中语文 高一第一学期 鉴赏古诗词中的意境 范东梅
茂名高新区七迳中学
意境与情感
走出误区 明确关系
正确的思路?
情意
境界
含情的景营造的氛围
正确思路: 积累相关词语
一、豪放型:雄浑开阔、雄奇瑰丽、雄健高昂、辽阔 深远、高大阔远 二、清快型:清新明丽、安谧美好、清净幽远、和谐 优美、朴素自然、生机勃勃、明净绚丽、恬淡闲适、
三、愁苦型:孤寂冷清、凄清冷落、沉郁忧愁
四、悲壮型:苍凉悲壮、萧瑟悲凉、惨烈悲壮
运用一
运用二

找意象明意境 析情感明意境
运用一 :找意象明意境
一看意象特点 高大阔远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运用一 :找意象明意境
二看意象颜色 明丽多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运用二

析情感明意境

情喜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幽静
情忧 徒想夜泉流客恨,夜泉流恨恨无穷 冷清
பைடு நூலகம்

情喜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朦胧
情忧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凄迷
答题要领
三步
答题要领
失分点
无词概括意境 情感漏答
建议:
1、多读多做 2、多积累多背术语

高中语文考试诗词鉴赏经典题目《途中见杏花》及满分答案

高中语文考试诗词鉴赏经典题目《途中见杏花》及满分答案

高中语文考试诗词鉴赏经典题目《途中见杏花》及满分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途中见杏花①吴融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此诗是吴融遭贬后离开长安途中所作。

②帝乡,此指都城长安。

长安多杏树。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以乐景衬哀情,写春回大地,一枝红杏伸出墙头,见到如此美景本应该欣喜激动,而诗人面对如此美景却感到忧愁。

B.颔联的“可堪”即“更哪堪”,颔联的意思是即便长久欣赏这枝杏花也有遗憾,更哪堪自己行色匆匆,难以停留。

C.尾联虚写,从眼前的杏花联想到往年在京城长安看到的千万树红杏,如濛濛烟霞笼罩着神州,诗人借此象征唐朝末年的黑暗、动荡不安的现实。

D.诗人借杏花把自己的惜春之情、流离之感,身世之悲、故国之思的情怀,,一层一层地抒写出来,笔法委婉细腻。

15.诗人在这首诗中主要是借杏花来抒情,为什么要在颈联写“莺先到”“蝶未游”呢?(6分)【答案解析】14、(3分)C(“象征唐朝末年的黑暗、动荡不安的现实”错误。

诗人由眼前的春色美景联想到往年在京城长安看到的千树万树红杏的绚丽迷人景色。

诗人虽被迫离开朝廷,到处飘零,还是心念长安,用想象中的长安的美景来表达他的故国之思。

)15、(6分)①“莺先到”意思是由于节候尚早,一般树木的枝稍上还是光秃秃的只有归巢的黄莺陪伴;“蝶未游”的意思是空气里的花香仍带着料峭的寒意,不见蝴蝶飞来采蜜。

②诗人借黄莺先到、蝴蝶不来烘托凌寒开放的杏花的孤独寂寞。

③诗人在独艳的杏花中融入自己的身世,表达出自己到处漂泊的孤独寂寞。

(每点2分)。

高中语文考试诗词鉴赏经典题目《月上海棠》及满分答案

高中语文考试诗词鉴赏经典题目《月上海棠》及满分答案

高中语文考试诗词鉴赏经典题目《月上海棠》及满分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月上海棠陆游成都城南有蜀王旧苑,尤多梅,皆二百余年古木。

斜阳废苑朱门闭,吊兴亡、遗恨泪痕里。

淡淡宫梅,也依然、点酥①剪水。

凝愁处,似忆宣华②旧事。

行人别有凄凉意,折幽香、谁与寄千里③。

伫立江皋,杳难逢、陇头归骑。

音尘远,楚天危楼独倚。

【注】①点酥:喻梅花素雅、娇美的花瓣。

②宣华:指蜀王旧苑。

③诗人陆凯《寄范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从蜀王旧苑写起,“斜阳”"废苑”“朱门闭”传达出繁华褪尽后的凄凉。

B.宫梅见证了废苑的繁华,此时淡然开放,在与废苑的对比中写其顽强的生命力。

C.词人化用陆凯的诗句,折下梅花却无人可寄,流露出面对中原沦陷的沉痛之感。

D.结尾画面感极强,词人伫立江皋;不见有陇头归骑,只能登上高楼,独自倚楼。

15.蜀王旧苑的梅花是诗词中的重要意象,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在本词中的重要性。

(6分)【答案解析】14.B15.①蜀王旧苑的梅花不仅是词人描写的对象,也是两百年来五代蜀国兴衰的见证者。

②蜀王旧苑的梅花是词人情感的生发之物。

上片借宫苑梅花凝愁忆旧来抒发词人对蜀王旧苑的凭吊。

③梅花也是词人情感的寄托者。

下片因梅而忆人,“折幽香、谁与寄千里”,表现了词人国家沦丧后,无人可寄的“凄凉意”。

(每点2分)14.本题考查理解和赏析诗歌的内容和艺术手法。

B项,“在与废苑的对比中写其顽强的生命力”错,词人用梅花表达对蜀国的兴亡之叹。

15.本题考查诗歌中的意象的重要性。

阅读这首词可知,“淡淡宫梅,也依然、点酥剪水”描写的就是梅花的色与态,梅花是词人重点描写的对象。

上片从旧苑梅花而引起怀古之情,下片因梅而忆人,由此可知梅花是词人情感的触发点和寄托者。

高中语文经典古代诗词鉴赏20例,必看!

高中语文经典古代诗词鉴赏20例,必看!

高中语文经典古代诗词鉴赏20例,必看!1鹿柴 [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评析】这是写景诗。

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抒发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

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2八阵图 [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评析】:这是一首咏怀诗。

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

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

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3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评析】: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

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

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

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4凉州词 [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评析】: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

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

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

全诗描写了边塞征战将士们纵情饮宴的热烈场面,并抒发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的豪放气概。

全诗语言浅白,色彩浓郁,节奏明快,声情壮烈,是唐代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

5闺怨 [唐]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评析】: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

高中语文考试诗词鉴赏经典题目《寒食二首》及满分答案

高中语文考试诗词鉴赏经典题目《寒食二首》及满分答案

高中语文考试诗词鉴赏经典题目《寒食二首》及满分答案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寒食二首(选一)李山甫①柳带东风一向斜,春阴澹澹蔽人家。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万井楼台疑绣画,九原珠翠似烟霞。

年年今日谁相问,独卧长安泣岁华。

[注]①李山甫,晚唐诗人。

本诗为作者旅滞长安时在寒食节感怀而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本诗的题目为“寒食”,通篇写寒食时节的景物与心情,不事点染,笔意自然生动。

B.首句写柳枝在春风中向-一个方向倾斜,形象地描绘出了早春时节春风的和畅与柳枝的轻柔。

C.“有时”二句写出清明时节的景物特色,稀疏春雨时有数点沾衣,花未繁盛而有几枝已绽放。

D.颈联写远望长安,千门万户,楼台锦绣如画,郊原烟霞似珠翠,一派奢侈繁华的自然景象。

15.诗的尾联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与前三联写景形成了怎样的关系?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解析】14.D D项“郊原烟霞似珠翠”理解错误。

“九原珠翠似烟霞”是说郊原的道路上遍是踏青的盛装仕女,服饰绮丽,灿若云霞,不是描写自然景色。

珠翠:珍珠和翡翠,指妇女华贵的饰物。

15. (6分)第一问:①抒发诗人独处异地的孤独之情。

年年寒食节诗人都在长安度过,没有人来安慰。

(2 分)②感叹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

客居长安多年,时光流逝仕途不顺,诗人伤心欲泣。

(2 分)第二问:前三联的景与尾联情形成了乐景衬哀情的关系。

前三联清新明丽的景物反衬了尾联的孤独哀伤之情,使哀情更哀。

(2 分)。

高中语文考试诗词鉴赏经典题目《南溪早春》及满分答案

高中语文考试诗词鉴赏经典题目《南溪早春》及满分答案

高中语文考试诗词鉴赏经典题目《南溪早春》及满分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南溪早春①杨万里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注①:本诗选自《退休集》,南溪是诗人故乡村前小溪,诗人筑室于此。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中“春容”既呼应标题中的“春”,又引发“病翁”的叹老而不服老之情。

B. 颔联承上文以高低、颜色等多角度描摹春景,“下来”“上去”奇语造出新境。

C. 诗人静居亭馆中,光线昏暗加之老病颓唐,于是出门漫游溪山,感受春日之美。

D. 整首诗歌情景交融,尾联既有对今春新雨的描绘,又有对去年景况的感慨评价。

15. 与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相比,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

【答案解析】14.C15. 同:两首诗歌都有游赏明媚春景的喜悦之情。

异:①对雨足年丰的期待;②对民生关切之情。

【14题详解】C.“光线昏暗”错。

酣酣,在这里是日光旺盛的样子。

故选C。

【15题详解】《钱塘湖春行》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尤其是中间四句,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形象活现,即景寓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

《南溪早春》为诗人晚年退职家居期间所作,首联扣合题目,概述还家五年来的景况;颔联写柳绿桃红的早春景色;颈联写衰翁在早春时节静居亭馆与漫步溪山的感受;尾联转笔,以春雨兆丰年收结,进入新年之后,新雨下得很足,看来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景,相比之下,去年虽丰收,恐怕还算不上最好的年景。

这个结尾,说明“衰翁”所醉心的并不仅仅是美好的春容,而且关切着民生荣悴。

所以两首诗歌都有游赏明媚春景的喜悦之情,但本诗更有对雨足年丰的期待,对民生的关切之情。

高中语文考试诗词鉴赏经典题目《送裴二虬尉永嘉》及满分答案

高中语文考试诗词鉴赏经典题目《送裴二虬尉永嘉》及满分答案

高中语文考试诗词鉴赏经典题目《送裴二虬尉永嘉》及满分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裴二虬尉永嘉杜甫孤屿①亭何处,天涯水气中。

故人官就此,绝境兴谁同。

隐吏逢梅福②,看山忆谢公。

扁舟吾已僦③,把钓待秋风。

[注]①孤屿:在永嘉江中,屿有二峰,谢灵运为永嘉太守,遍游郡中山水,曾到此游览,后人建亭其上。

②梅福:汉朝人,曾任南昌县尉,正直感言,因不满王莽专权,弃家隐于会稽。

③僦:租赁。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从孤屿亭落笔,照应诗题,描绘诗人想象中的永嘉美景,表达送别之意。

B. 裴虬无人同行,将只身前往与世隔绝、生存艰难的永嘉,诗人对此深感担忧。

C. 诗人以隐吏称裴虬,“逢梅福”既是对友人的宽慰,也表达了对友人的称许。

D. 这首诗写送别友人的殷殷情意,运用了一问一答的写法,给人亲切自然之感。

15. 有评论说这首诗“上半送裴,下半自叙”。

作者是怎样把“送裴”和“自叙”有机衔接起来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解析】14.B15. ①诗歌以“兴谁同”的设问从上半叙写“送裴”之意,自然引出下半的“自叙”情志。

②永嘉有山水之胜,可以兴发归隐、畅游之志,诗人由此自然发出已备好一叶扁舟准备远游归隐的“自叙”。

③永嘉是失意者的理想之所,裴虬贬官到此,足可安慰,面对不如意的处境,诗人由此自然生发出也欲归去的向往。

14.B. 诗中没有“只身前往”“生存艰难”“诗人对此深感担忧”等信息。

“绝境”在诗中有绝美之境之意。

故选B。

15.根据题干要求,考生需要找出“送裴”和“自叙”的连接点,可以是结构上的过度,可以是内容和情感上的关联。

此诗写别情及归隐之意。

首联“孤屿亭何处,天涯水气中”是想象江心屿的景象:烟雨蒙蒙,水汽氤氲。

颔联“故人官就此,绝境兴谁同”的“绝境”二字,继续渲染江心屿的山光水色。

而“兴谁同”一句则由“送裴”自然引出“自己”,为下半首的“自叙”情志做了过度。

永嘉有“绝境”,即绝美的自然山水,这样的美景容易触发人的畅游或归隐之志,颈联“隐吏逢梅福,游山忆谢公”,就是从友人任县尉联想到汉代县尉梅福,从友人到永嘉联想到南朝永嘉太守谢灵运。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24课《诗词五首》注释译文与赏析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24课《诗词五首》注释译文与赏析

24课《诗词五首》阅读赏析《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1)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2)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3)君:指作者自己。

(4)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5)悠然:自得的样子。

(6)见:看见(读jiàn),动词。

(7)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8)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9)相与还:结伴而归。

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赏析主题:写诗人辞官归隐后悠然自得的心境和生活情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厌倦官场,决心归隐的人生追求。

1、诗人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能做到“而无车马喧”答:“车马喧”指世俗的纷扰,诗人“心远”,意即精神超凡脱俗,所以虽然身处闹市,也像居住在偏僻安静的地方,表达了诗人鄙弃追名逐利之心的人生态度。

2、“见”字能否换为“望”字,为什么?答:不能。

“见”妙处在于无心,诗人东篱采菊,无意间抬头,南山映入眼帘。

一个“见”字写出了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作者的闲适恬淡的心境相融合。

而“望”则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成天然的意境。

3、这首诗景、情、理融为一体,试分析。

答:诗中展现的采菊东篱、忽见南山、夕照山林,倦鸟知返,绘出了幽美淡远的景和怡然自得的情,在情景交融中又蕴含万物各得其所以及要感受自然乐趣必须心灵超凡脱俗的哲理。

4、诗中的“真意”是指什么?答:指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的归隐生活。

《春望》陶渊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高中语文考试诗词鉴赏经典题目《蝶恋花密州上元》及满分答案

高中语文考试诗词鉴赏经典题目《蝶恋花密州上元》及满分答案

高中语文考试诗词鉴赏经典题目《蝶恋花密州上元》及满分答案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做题。

蝶恋花•密州上元①苏轼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看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①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九月,由杭州通判调知密州,十一月三日到任。

次年上元日写下这首词。

写完这首词后,他在《超然台记》中追述:“始至之日,岁比不登,连年蝗旱,民不聊生。

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

”14.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项是(3分)( )A.“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

“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

元宵夜月正圆,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

B.“更无一点尘随马”,化用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句,进一步从动态写游人。

“更无一点尘”尽显江南气候之清润。

C.“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凄冷,却是写出了作者心中的希望,有一种“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

D.“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形容密州的元宵节热闹非凡,尽管词人只看到了农家社稷的鼓箫乐奏,但却久久不愿离去。

15、(1)“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2)细读全诗,思考作者主要运用了哪种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3分)【答案解析】14、D“密州的元宵节热闹非凡”错误,应该是“凄凉孤寂”。

15、(1)描绘了一幅清冷孤寂的画面。

(1分)密州的元宵节十分清冷,不仅没有笙箫,连灯火也难见到,只有云垂旷野,雪意浓浓。

(1分)(2)对比(或虚实结合),将记忆中杭州(江南)上元节热闹的情景与眼前密州凄凉寂寞的情景对比(1分),抒发对江南的思念之情,对现实生活感到孤独寂寞,对瑞雪兆丰年的期盼之情。

(2分,情感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写作专题】古老的诗意:诗词鉴赏写作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写作专题】古老的诗意:诗词鉴赏写作

古老的诗意:诗词鉴赏写作【专题解释】通过诵读和欣赏本单元所选的诗词名作,我们初步掌握了一些鉴赏古典诗词的重要方法。

本专题从“情景交融”这一角度,重点赏析杜甫的《蜀相》,联读柳永的《雨霖铃》,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学习古典诗词鉴赏写作。

【预习任务】1.巩固诗词鉴赏方法,建构鉴赏写作支架。

(1)阅读周汝昌《怎样欣赏中国诗词(节选)》等名家关于诗词鉴赏的相关文章。

(2)勾画圈点《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中相关鉴赏模板的文章。

2.初写诗词鉴赏片段。

(1)关注作者“全人”,明晰创作背景,在此基础上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2)从“情景交融”角度赏析《蜀相》,拟写提纲,试写初稿。

【学习任务】导入:中国古代诗人词人们的情感特别丰富,凡所见之物、所听之音、所遇之事皆可形之于笔端,造就了浩如烟海、风格各异的诗词王国。

我们常说,诗句是天才创造的,但诗意却可以属于每一个追求真善美的灵魂。

这个专题我们就来学习诗词鉴赏写作,完成如下任务。

任务一去留争鸣,觅得精髓:体悟情景交融价值1.思考争议:有人说,题曰“蜀相”,而不曰“诸葛祠”,可知杜甫此诗意在人而不在祠。

有人说,既然诗人意在人而不在祠,那为何八句中为碧草黄鹂、映阶隔叶就费去了两句?又有人说,在“蜀相”题下设此二句,既无必要,也不精彩,是一处败笔。

对此,你怎么看?学生讨论,教师小结:杜甫在锦城定居之后,大约头一件事就是走谒武侯祠庙。

当日诗人怀着一腔崇仰钦慕之情奔到祠堂,一不观赏殿宇巍巍,二不瞻仰塑像凛凛,他“首先”注意的却是阶前的碧草,叶外的黄鹂!这是什么情理?殿宇之巍巍,塑像之凛凛,自然也是看过了的。

待到写诗之时,他感情要投注的绝不是这些行迹的外观。

他要写的是内心的感受可见,这两句情景交融的诗句是全诗精华所在。

2.欣赏探究:《蜀相》情在景中生发,情景交融的独到之处。

学生讨论,师生梳理:诗人正是看完了殿宇之巍巍,塑像之凛凛,百感中来,万端交集,然后才越发觉察到满园萋萋碧草,寂寞之心难言;才越发感受到数声呖呖黄鹂,荒凉之境无限。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摘要:我国古代时期,诗词鉴赏就是文人与诗词爱好者欣赏文学的一种方式,随着时代的推进和国家“改革开放”等政策的实施,诗词鉴赏逐渐被现代国家和国民所重视。

在知识时代的当下,古诗词鉴赏已经成为高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鉴赏是一种理解能力,对于高考语文成绩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它与写作、阅读分析、古文以及病句成语等基础知识紧密相连,且在高考的语文成绩中占有很大的分值,是历年高考必考的热点问题。

因为难度较大让我们高中生无从下手,因此,我作为高中生通过自身学习经验对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方法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古诗词可以提高我们高中学生文学素养和诗词鉴赏能力,古诗词是一种情怀,也是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精神的产物。

就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而言,仍然注重诗词的解释,我们学生只是听、记笔记,这样的情况下严重忽略了我们这些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而学校只是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我们学习古诗词学习效果的主要依据,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高中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并没有真正理解诗词内涵和作者情感,于是,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并未从根本上提升诗词鉴赏的能力。

一、择点导读,建立诗词初步感知高中的古诗词内容很丰富,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作为这过程里面的主体,要学到怎样依据手上古诗词其内容开展分类型的导读。

第一步便需要对所学诗词其背景展开探究工作,诗作者都是处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面的个体,这个大环境则是诗生成的背景,了解这一个因素后方可为参悟诗词中诗作者欲抒之情与所赋予这诗的深层含义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再者还应该对诗里面的句段展开梳理工作。

若要开展对诗词句子的赏析应该做到对其表义了然于心。

还有就是在文中找到特別的字,即是诗词的“眼睛”,这是赏析诗词最为关键的一步,从这一步中,可以使许多疑问都能得出答案。

最后应该对诗作者其表达的情感思想有体会。

诗都是诗人志之所之,故体会诗人其“志”是与诗作者进行精神上沟通的重点,这对于诗词的阅读是十分有利的。

高中语文考试诗词鉴赏经典题目《念奴娇看公风骨》及满分答案

高中语文考试诗词鉴赏经典题目《念奴娇看公风骨》及满分答案

高中语文考试诗词鉴赏经典题目《念奴娇看公风骨》及满分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念奴娇·看公风骨辛弃疾(晋臣十月望生日,自赋词,属余和韵。

)看公风骨,似长松磊落,多生奇节。

世上儿曹都蓄缩,冻芋旁堆秋瓞。

结屋溪头,境随人胜,不是江山别。

紫云如阵,妙歌争唱新阙。

尊酒一笑相逢,与公臭味,菊茂兰须悦。

天上四时调玉烛,万事宜询黄发。

看取东归,周家叔父,手把元龟说。

祝公长似,十分今夜明月。

注:①辛弃疾于南宋绍照五年(1194)从福建安抚使岗位上下来,退居铅山农村,长达十年之久。

赵晋臣此时是从江西漕使岗位上被免职,也来到铅山居住;②儿曹即儿辈,蓄缩指做事懈怠不振作的样子;③冻芋,指芋艿,因成熟较晚,常于冬天食用;④瓞,小瓜;⑤紫云,此处指歌妓。

14.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看公风骨,似长松磊落,多生奇节”与世上儿曹都蓄缩,冻芋旁堆秋瓞”都运用了比喻修辞,语言表达更为生动形象。

B.辛弃疾在词中自嘲与友人臭味相投,似贬实褒,以松、菊、兰之君子风骨写友人品格同时也展现了词人高洁的人生志趣。

C.本词善于运用典故,表达含蓄委婉,如“周家叔父,手把元龟说”就运用了周公问卜于龟的典故,意在祝福友人长寿吉祥。

D.全词语言典雅中不乏诙谐,景物描写细腻生动,句句围绕友人的生日展开,或直或曲地表达对友人的生日祝愿,情感真挚。

15.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祝公长似,十分今夜明月”一句的妙处。

(6分)【答案解析】14.(3分)D “景物描写细腻生动”理解错误,“句句围绕生日展开”不恰当。

15.(6分)参考答案:①比喻新奇,词人祝福友人长寿、圆满、岁岁有今朝,却以“今夜明月”作比,不落俗套,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韵味深长;②一语双关,“十分明月”既含有对友人圆满人生的寄望,又有对友人如月之清辉一般品格的称颂;③“十分明月”与前文松之风骨、境随人胜、菊茂兰须等皎皎君子之风相呼应,友人高洁清朗的精神气质跃然纸上。

高中语文考试诗词鉴赏经典题目《送七兄赴扬州帅幕》及满分答案

高中语文考试诗词鉴赏经典题目《送七兄赴扬州帅幕》及满分答案

高中语文考试诗词鉴赏经典题目《送七兄赴扬州帅幕》及满分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七兄赴扬州帅幕①陆游初报边烽照石头,旋闻胡马②集瓜州。

诸公③谁听刍荛④策,吾辈空怀畎亩忧。

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楼望远涕俱流。

岂知今日淮南路,乱絮飞花送客舟。

【注】①七兄:指陆游仲兄陆濬,行七。

扬州帅:即淮南东路安抚使。

幕:幕府。

②胡马:指金兵。

③诸公:指当时朝中的掌权者。

④刍荛:割草打柴的人,这里代指普通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以简洁的笔墨概括了金兵南犯的经过,同时也交代了写作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形势危急的忧切。

B.颔联诗人以“刍荛”自比,在表达抗敌复国的策略得不到采纳的悲愤之时,也流露了归隐山林之意。

C.颈联借景抒情,用“急雪打窗”之景,表达诗人内心的痛苦;用“涕俱流”的细节,表现对时局的担忧和对国家的赤诚。

D.尾联点题,诗人将惜别之情赋予乱絮飞花,营造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诗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15.“空”字在古诗中常受到诗人的垂青。

请简析“吾辈空怀畎亩忧”中“空”字的妙处,并从其他诗词中另选一相同类型的例子加以赏析。

(6分)【答案解析】14.B “流露了归隐山林之意”曲解文意,诗人并无此意。

“畎亩”在此处指民间。

15.妙处:“空”,白白地,徒然之意。

(1分)“吾辈空怀畎亩忧”写出了诗人心忧时局,抗金计策不被采纳,徒然为国担忧、壮志难酬的无奈;(1分)也含蓄地表达了对当权者不能广开言路的不满之情。

(1分)其他诗词赏析示例:杜甫的《咏杯古迹·其三》“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昭君虽骨留青冢,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她生长的家乡。

一个“空”字,写出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和对其思乡而不得归的伤感。

(举例恰当1分,分析准确2分)【附】带有“空”字相同类型的例子:“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高考经典古代诗词鉴赏1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评析】这是写景诗。

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抒发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

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2八阵图[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评析】:这是一首咏怀诗。

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

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

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3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评析】: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

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

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

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4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评析】: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

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

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

全诗描写了边塞征战将士们纵情饮宴的热烈场面,并抒发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的豪放气概。

全诗语言浅白,色彩浓郁,节奏明快,声情壮烈,是唐代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

5闺怨[唐]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评析】: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

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

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6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评析】: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

李龟年是开元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

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

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7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评析】: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

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8月夜[唐]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评析】:诗是抒写感受大自然物候变化的,清新而有情致。

这类诗是诗人对外界自然事物、气候加以精细体察而萌发于心的一种敏感、灵感凝成的景象。

诗的首二句是写仰望,寥廓天宇,月色空明,星斗阑干,暗含时辰流转之意;后二句是写俯视,大地静谧,夜寒料峭,虫声新透,感知春之信息。

构思新颖别致,不落窠臼,用语清丽细腻,妙然生趣。

9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评析】:这是一首怀古诗。

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

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

语虽极浅,味却无限。

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

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

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10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评析】: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

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

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

11贾生[唐]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评析】: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12金陵图[唐]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评析】: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

诗的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

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

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13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评析】:诗旨在赞美后禅院景色之幽静,抒发寄情山水之胸怀。

诗人清晨登常熟县的破山,入破山寺(即兴福寺),在旭日初升、光照山林的景色中,表露礼赞佛宇之情。

然后走到幽静的后院,面对美妙的佳境,忘情地欣赏,寄托自己遁世情怀。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意境尤其静净。

起句对偶,颔联反而对得不工整,虽属五律,却有古体诗的风韵。

14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评析】:这是首送别诗,充满诗情画意。

首联工对,写得别开生面。

先写作别处的山水:青山横亘外城之北,白水环绕东城潺流。

此两句以“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

“青”、“白”相间,色彩明丽。

“横”字刻出山之静态,“绕”字画出水之动态。

如此描摹,挥洒自如,秀丽清新。

中间二联切题,写分手时的离情别绪。

前两句写对朋友飘泊生涯的关切,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

后两句写依依惜别的心情,巧妙地以“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

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尾联更进一层,抒发难舍难分的情绪。

化用:《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句,嵌入“班”字,写出马犹不愿离群,何况人乎?烘出缱绻情谊,真是鬼斧神工。

诗写得新颖别致,丰采殊异。

色彩鲜艳,语言流畅,情意宛转含蓄,自然美与人情美水乳交融,别是一番风味。

15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评析】: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

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

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

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

”此论颇为妥帖。

“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16登楼[唐]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评析】: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

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

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全诗即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从空间着眼。

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上,起着突出的作用。

“花近高楼”写近景,而“锦江”、“玉垒”、“后主祠”却是远景。

“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

这种兼顾时间和空间的手法,增强了诗的意境的立体感,开阔了诗的豁达雄浑的境界。

诗的格律严谨,对仗工整,历来为诗家所推崇。

沈德潜以为“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

”17贫女[唐]秦韬玉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评析】:这虽然是一首咏叹贫女的身世,但也寄托了贫士怀才不遇之感伤。

因为语意双关,含蕴丰富,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形象鲜明,诗情哀怨。

主人公虽然“十指”“针巧”,可是“拟托良媒”,也无人赏识,只得“年年”“苦恨”。

“为他人作嫁衣裳”,高度概括了终年劳心劳形的寒士,却不为世用,久屈下僚的愤懑不平的心情。

18相见欢【南唐】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评析】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此词写作时期难定。

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降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

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