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1.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半球位置: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2.我国国土面积为960 万平方千米,名列俄罗斯和加拿大之后,排名第三。
3.我国相邻的国家有14 个。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 个。
4.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台湾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渤海近岸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
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5、造成帕米尔高原和乌苏里江晨昏差异的原因是经度位置,造成海南岛和黑龙江季节差异的原因是纬度位置。
6.省级行政区:分级,名称,简称,行政中心(省会),位置▲(1)我国行政区域分为省、县、乡三级(2)目前,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3)34 个省级行政单位:(以下为简称)7.①跨经度最广的是内蒙古;②跨纬度最广的是海南;③纬度位置最低的是海南;④最偏北、纬度位置最高、最偏东、最先见到日出的是黑龙江;⑤完全在热带的是海南;⑥北回归线穿过的有云南、广东、广西和台湾。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1.我国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2010 年,我国总人口为13.40亿,占世界人口1/5以上);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2.人口的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二胎政策:2016 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1、我国人口密度:我国人口密度为143人/ 平方千米,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多。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某地区人口数(人)/ 该地区面积(平方千米)2、我国人口的分布:不均匀,大致以黑河- 腾冲为界,东南多,西北少。
东部地区面占43%,人口占94%;西部地区面积占57%,人口占6%。
人口东多西少(人口分布的特点)3、造成我国人口分布差异的原因地形;东部海拔较低,以平原、丘陵为主;西部海拔较高,以高原、山地为主。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1.中国的的地理位置: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
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2.中国优越的地理位置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亚欧大陆大的东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临太平洋。
有众多的岛屿的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3.中国的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
4.中国四至点: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N)。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73°E)。
最南端:海南省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3°N)。
5中国陆地国界线漫长,达2.2万多千米。
陆上邻国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14个陆上邻国分别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
6中国是世界上紧张的海洋大国。
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从北到南,濒临的海洋顺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中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
7我国共有34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4个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
5个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中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国最小的省级行政单位:澳门特别行政区。
中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广东省。
中国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单位:澳门特别行政区。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二、人口 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⑴据2020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4、05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以上。
2005年1月6日,为中国的13亿人口日。
⑵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⑶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人口东多西少⑴人口密度: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4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
⑵人口分布特点:以黑河(黑龙江省)——腾冲(云南省)为界,东多西少。
⑶34个省级行政区中,人口最多的是河南省,人口最少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密度最小的是西藏自治区。
23个省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江苏省。
三、民族1、56个民族⑴人口数最多的是汉族,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
⑵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最少是珞巴族,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⑶各民族有独特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如汉族的端午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维吾尔族的开斋节、彝族的火把节、朝鲜族的长鼓舞等。
⑷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2、民族的分布⑴民族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⑵汉族: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⑶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一、地势和地形 1、地势呈阶梯状分布⑴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西部多为山地、高原和盆地,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⑶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②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入海洋;河流从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的水能。
③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但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八年级上地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地理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一、伟大的祖国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经度73°E—135°E,纬度4°N—53°N,跨越60多度经度和近50度纬度。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二、辽阔的疆域中国领土的四端分别是黑龙江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新疆的帕米尔高原(73°E)、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以及南海的男少群岛中的曾母暗沙(3°N)。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
濒临的海洋从北往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太平洋,海岸线长1.8万千米。
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领海宽度12海里,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
三、众多的邻国中国陆界线长2万多千米,与14个邻国接壤,分别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
隔海相望的国家有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
中国拥有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和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一、行政区划中国的行政区划分为省、县、乡三级和特别行政区。
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二、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和行政中心四个直辖市为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和重庆市。
五个自治区为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两个特别行政区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中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小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
中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广东省,人口密度最小的是西藏自治区,人口最少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
中国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最西端的省份分别是黑龙江省、海南省、黑龙江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八年级地理上册重点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地理上册重点知识点归纳一、我国的疆域、人口与民族1.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位于东半球,东西跨经度约62°,最东端与最西端时间相差4个多小时,时间差异明显;位于北半球,南北跨纬度约50°,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显著。
(2)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琼州海峡和渤海是我国的内海。
(3)纬度位置:主要位于北温带,南部小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2.领土四至点(1)东至点: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
(2)西至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
(3)北至点:黑龙江省漠河市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4)南至点: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3.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陆上国界线长2.2万多千米。
4.邻国、主要岛屿及群岛(1)邻国:我国共有14个陆上邻国,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与朝鲜、越南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
(2)岛屿:主要有台湾岛(我国第一大岛)、海南岛、钓鱼岛等。
(3)群岛:舟山群岛(我国最大群岛)、澎湖列岛、南海诸岛等。
5.我国的行政区划(1)我国行政区划分省、县、乡三级。
(2)省级行政区划:共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3)省级行政区域及行政中心(1)北回归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区(自西向东):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
(2)省区之最:①内蒙古自治区跨经度最广。
②海南省跨纬度最广、位置最南。
③黑龙江省位置最北和最东。
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陆地面积最大、邻国最多(8个)。
⑤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相邻省份最多(8个)。
7.我国的人口(1)现状: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
(2)分布特征: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多西少。
(3)人口分布界线:大致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完整精华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完整精华版)《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基础知识一:中国的疆域1、我国的地理位置:位于半球、半球,位于亚洲的,太平洋的。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①从纬度位置看,南北跨纬度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带,南部有少数地区属带,无带;②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与许多国家接壤。
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国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平方千米,仅次于和,居世界第三位。
①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邻国个(东朝鲜;北,东北、西北,西北哈、吉、塔;西部阿、巴;西南印度、印尼、不丹,南部。
)②我国领土四至:最北是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南是(南北纬度相差49度,距离相离5500千米,因而生生了差异);最东是与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最西是(东西经度相差60度,距离相距5000千米,因而产生了晨昏差异);③濒临海域有(从北到南):、、、。
领海水域面积平方千米,海域面积平方千米;④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主要岛屿有、、崇明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有六个海上邻国(自南向北分别是、、、、、)二、中国的行政区划34个省级行政区:我国的行政区域分为三级:(包括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包括自治县、自治州、市)、(乡、民族乡)我国共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个省、个自治区、个直辖市、个特别行政区。
我国的首都是。
重点:熟记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位置分布与大概轮廓(即课本8~9页图1.7)三、中国的人口1、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亿,占世界人口以上,我国人口增长较快,两次人口增长高峰(1858年和1949年)。
我国的人口政策是:。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基础知识第一节:中国的地形1、我国地形的特征:(1)地形复杂多样,山脉纵横交织,山地面积广大。
①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 ,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初二地理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一、伟大的祖国(位置)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经纬度位置: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3、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4、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1)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降水丰富,有利农业生产;(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海外各国友好往来;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交往和合作;(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二、辽阔的疆域:领土的四端:最北: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N;最南:海南省南沙群岛曾母暗沙:4°N;最西:新疆帕米尔高原73°E;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
2、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居第3位。
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
(1)濒临的海洋:从北往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海岸线长1.8万千米。
(2)中国海域最大的岛是台湾岛,第二大岛海南岛。
(3)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领海宽度12海里。
(4)钓鱼岛位于东海、黄岩岛位于南海。
(P5地图)三、众多的邻国1、陆界线:2.2万多千米2、陆上邻国:14个: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印度,尼泊尔,不丹;南部还有缅甸,老挝,越南。
3、隔海相望的国家: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一、行政区划1、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及特别行政区2、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3、我国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相关知识(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 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表面积约为 51 亿平方千米。
(二)纬线和经线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三)经度和纬度经度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为起始线,向东向西各分180°。
0°经线以东为东经,用“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W”表示。
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0°纬线)为起始线,向北向南各分 90°。
赤道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S”表示。
(四)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20°W 和 160°E 组成的经线圈。
20°W 以东、160°E 以西为东半球;20°W 以西、160°E 以东为西半球。
二、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24 小时,也就是一天。
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365 天,也就是一年。
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五带的划分。
三、地图的阅读(一)地图的三要素地图的三要素是指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的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比例尺有三种表示形式: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
地图上的方向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和经纬网定向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一、中国的地理位置:()从半球位置看,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处于中纬度地区;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从海陆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二、位置的优越性:()纬度位置的优越性:①为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热量。
②纬度南北跨度大,使南北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的优越性:①面临大洋,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经济联系。
②我国西部深入大陆内部,有利于发展陆上交通,加强与中亚、西亚、欧洲等的联系。
③面临大洋,背靠大陆,有利于形成季风气候,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在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形成丰富的降水。
三、中国的疆域:()陆地面积约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万平方千米。
陆上边界线长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万多千米。
()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①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的主航道的中心线上(°)②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南北跨纬度约为度,南北最大距离约为千米,因而冬季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方绿意盎然。
)③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
④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
(东西跨经度约°,东西相差约个小时,东西最大距离约千米,因而东部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时,西部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
)()我国的临海与岛屿:自北向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内海:渤海、琼州海峡;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岛。
()中国的陆上邻国:(个):朝鲜,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隔海相望的国家:(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四、中国的行政区划:()三级行政区划:省、县、乡。
()我国有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个省,个自治区,个直辖市,个特别行政区。
()特殊省:(部分省区简称,行政中心表)、北回归线穿过的省(个):台湾、广东、广西、云南、邻国最多的省、面积最大的省:新疆、邻省最多的省、跨经度最大的省:内蒙古自治区、跨纬度最大的省海南省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一、众多的人口:()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年统计的数据为3.40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5。
()人口方面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人口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
(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分布特点:东多西少,东部人口密度大,尤其是沿海地区;西部人口密度小。
()人口地理界线:黑河(黑龙江)腾冲(云南省)。
()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河南省,人口最少、人口密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澳门,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区是西藏自治区。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民族一、多民族的国家:()我国共有个民族,(汉族人口占人口总数的%),少数民族个。
()民族分布状况:汉族遍布全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等边疆地区。
()民族分布的最大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主要少数民族分布:、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
民族个数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西藏自治区—藏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
、台湾省高山族,海南省黎族,东北地区满族。
二、民族政策:平等、团结、自治。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一、中国的地形和地势:()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沿°地形剖面图如上图)。
()阶梯划分的主要依据:海拔高度。
()三级阶梯概况:()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占比重最大,为%,山区为山地、崎岖的高原、丘陵地区的统称,山区占全国总面积的)。
()主要的山脉:山脉是构成地形的骨架。
()主要地形区及特征: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一、气温、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规律:()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总体规律:、自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气温差别很大。
、造成南北气温差别大的主要原因:纬度因素(我国南北跨纬度大)。
、一月份℃等温线大致经过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总体规律: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温度带:()依据:根据各地热量状况的总体差异。
()六个温度带与耕作制度、分布的主要地形区:二、降水、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规律: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大部分地区集中于夏季。
()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脉东南端。
()我国年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台湾的火烧寮,最小值出现在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干湿类型:()划分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四类干湿区:三、气候:、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降水、我国的气候特征及优越性:()季风气候显著:使许多农作物在我国的种植区比同纬度其他国家纬度偏高。
()气候复杂多样:使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我国的季风:()夏季风与冬季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季风区:夏季风能到达的区域称为季风区。
、非季风区:夏季风不能到达的区域称为非季风区。
、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一、我国的湖泊:()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世界面积最大湖:里海)。
()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是:鄱(ó)阳湖(世界最大淡水湖:苏必利尔湖)二、外、内流河与外、内流区:()外流河: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如长江、淮河。
()外流区:供给外流河河水的区域叫外流区,我国外流区面积占。
()主要外流河::注入太平洋: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淮河、澜沧江(湄公河)。
:注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唯一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鄂毕河)。
:人工运河:京杭运河:世界上开凿最早、长度最长的人工河。
()主要内流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内外流河的水源补给:外流河水源来自大气降水;内流河水源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因内外流河的汛期都在夏季,但两者原因不同。
三、长江与黄河概况:识图一:源地:唐古拉山注入海洋:东海分界点:宜昌,湖口支流:汉江、嘉陵江、岷江、雅砻江、赣江、湘江、乌江湖泊:鄱阳湖、洞庭湖水电站:葛洲坝、三峡城市: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攀枝花识图二:源地:巴颜喀拉山注入海洋:渤海分界点:河口、旧孟津支流:湟水、汾河、渭河水电站: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三门峡、小浪底省区城市: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南、郑州、山东、四川()长江黄河概况:、长江干流全长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河(我国最长、水量最大的、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长度世界前三的河流:尼罗河、亚马孙河、长江;水量世界前三的河流:亚马孙河、刚果河、长江)。
、黄河干流长千米,为我国第二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长江黄河都发源于青海省,都流经的省区是青海省和四川省,都流经的地形区是青藏高原。
()长江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水电站有:三峡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等。
航运:内河航运第一,有“黄金水道”之称,沿江四大港口:上海(全国最大港口)、南京、武汉(中游)、重庆(上游)。
治理:首要任务是防洪(中下游平原地区的洪水)。
、黄河的开发与治理: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水电站:龙羊峡(青)、刘家峡(甘)、青铜峡(宁)、三门峡、小浪底(河南省、中游)。
灌溉农业:“塞上江南”(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渭河平原、湟水谷地。
治理:关键是治沙,根本: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黄河最大危害是下游的(河南山东)“地上河”)四、自然灾害:、常见的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
、自然灾害种类的分布地区及原因、避灾:()发生泥石流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地震发生时,应及时、有序撤离到安全空旷地带,不能及时撤离可暂时躲在小开间的墙角。
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基本特征一、自然资源及分类:()含义: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源于自然界、有用性)如土地、矿产、森林、水能、太阳能等。
()分类:在较短时间第二节土地资源一、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类型:耕地、林地、草地(比重最大)()耕地占世界第四位,林地占世界第六位二、几类土地资源的分布:()耕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草地、难以利用的土地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我国三大林区东北林区(最大的自然林区);西南林区(树种最丰富的林区)南方林区(最大的人工林区)三、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①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②山地多,平地少。
(山区为山地、崎岖的高原、丘陵地区的统称)③后备耕地资源缺乏。
(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等边远省区)四、我国土地政策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三节水资源一、水资源:()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指可用的淡水资源。
()中国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
()目前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一个国家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来衡量。
()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
二、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解决办法:①时间分配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修建水库)。
②空间分布不平衡→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跨流域调水)。
三、我国水资源紧张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原因: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②水资源污染和浪费严重。
措施:①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②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
四、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我国北方水资源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淮河、海河、辽河。
五、跨流域调水工程包括::引滦入津、:引黄入晋、:引黄济青、:引滦入唐、:南水北调东线方案、:南水北调中线方案、:南水北调西线方案南水北调:把我国长江流域的水调往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分为东线方案、中线方案、西线(主要缓解西北地区缺水)方案。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交通运输一、交通运输业的地位及现代五大交通运输方式:(1)交通运输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2)方式: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