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名人热爱生命的故事

合集下载

关于热爱生命名人故事

关于热爱生命名人故事

三一文库()〔关于热爱生命名人故事〕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

你对热爱生命的名人故事知道的有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热爱生命的名人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热爱生命的名人故事篇一:邰丽华,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舞蹈演员,中国特殊艺术协会副主席。

这位两耳失聪的女孩,用生命演绎的舞蹈感动了国人。

家住湖北宜昌的邰丽华,小时因高烧注射链霉素而失去了听力,从此进入了一个无声的世界。

律动课上,老师踏响木地板的震动,启蒙了她对音乐的痴迷,而被她称作“看得到的音乐”的舞蹈也从此成为她生命的亮色——她赖以表达内心世界的语言。

2015年3月在波兰,一支《雀之灵》舞动了全场观众的心,当他们知道邰丽华听不到自己的掌声时,流下了伤心的泪。

邰丽华先后出访过20多个国家,在国内外演出数百场,第1页共3页以其“孔雀般的美丽、高洁与轻灵”征服了不同肤色的观众。

201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她领舞的群舞——千手观音,让几亿中国人从热闹中沉思、感动。

“其实所有人的人生都是一样的,有圆有缺有满有空,这是你不能选择的。

但你可以选择看人生的角度,多看看人生的圆满,然后带着一颗快乐感恩的心去面对人生的不圆满——这就是我所领悟的生活真谛。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平淡若水的“孔雀仙子”、“观音姐姐”仍在孜孜以求地跳着人生这出大舞。

热爱生命的名人故事篇二:为生命画一片树叶只要心存相信,总有奇迹发生,希望虽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

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

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

"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

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

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名人热爱生命的故事8则

名人热爱生命的故事8则

名人热爱生命的故事8则不幸的贝多芬吧……呐喊之后便是愤怒的诅咒,他诅咒大自然造物主加在他身上的不幸。

然而,贝多芬只能在无人的旷野中呐喊,只能撕扯着自己的头发诅咒,因为他害怕。

他没有勇气向人们宣告自己是聋子,没有勇气去迎接朋友们的同情安慰和憎恨他音乐创作的仇敌们的讥讽与嘲笑,贝多芬宁愿独自一人忍受痛苦。

名人热爱生命的故事(四):张海迪的故事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

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

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

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

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

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

之后,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

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着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

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

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

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着,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

有关热爱生命的名人故事

有关热爱生命的名人故事

有关热爱生命的名人故事
许多名人真正体现了热爱生活的精神。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励志故事。

第一个是由朱自清的。

他是一个著名的中国作家,出生于1881年,在20世纪初,他参加了各种文学活动,艺术思想清新绝伦,具有开创性的文学影响力。

朱自清对生命充满热情,总是很满足,享受生活。

他总是把生命视为一份奇妙的礼物,他把时间用在创造新作品上,并用文字表达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注。

朱自清曾写道:“我爱生活,多么美好的体验!我坚信,每个人都有自由完全掌控自己自活能力的能力。


另一个是英国励志演说家亚历克斯·科勒里斯。

他1962年出生,是一名著名的演说家,在探索人类动机和知识卫道士的事业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亚历克斯·科勒里斯哪里有聪明才智和幽默,他曾在TED2018上分享他的观点,认为人们应该以尊重和热爱生活为前提,以为彼此负责,承担责任,制定准则,打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把生命看作是一种出色的礼物,我们应该把它当作最宝贵的收藏品,珍惜每一刻,走自己的路去追求幸福。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马克·吐温的热爱生活的故事。

马克·吐温,1835年出生于美国的一个小镇,是一名美国著名作家,他以其极具诗意、真诚和有创意的文学作品而闻名。

马克·吐温一生热爱生活,他把生命看作一件神奇的礼物,认为人生每一刻都是宝贵的,所以他把自己的每一刻都浪费在激励他人和改变世界上。

马克·吐温曾被赞誉为“伟大的智者”,他说:“每个人都应该把生活当做礼物,不要把它当做虚拟的遊樂,要珍惜它,使它变得更加美好。

”。

关于热爱生命的名人故事精选

关于热爱生命的名人故事精选

关于热爱生命的名人故事精选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渺小的,就像大海中一朵朵小浪花,一点不
起眼;生命是伟大的,就像一颗颗璀璨的夜明珠,是无价之宝。

父母
养育了我们,给予了我们生命这个美好的东西,它很珍贵,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下面有YJBYS小编整理的关于热爱生命的名人故事,欢迎阅读!
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
为生命画一片树叶只要心存相信,总有奇迹发生,希望虽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
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

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

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

"
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

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

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温馨提示: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

希望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的价值。

有希望之处,生命就生生不息!
关于无声世界的舞者
邰丽华,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舞蹈演员,中国特殊艺术协会副主席。

这位两耳失聪的女孩,用生命演绎的舞蹈感动了国人。

家住湖北宜昌的邰丽华,小时因高烧注射链霉素而失去了听力,从此进入了一个无声的世界。

律动课上,老师踏响木地板的震动,启蒙了她对音乐的痴迷,而被她称作“看得到的音乐”的舞蹈也从此成为她生命的亮色——她赖以表达内心世界的语言。

1。

名人热爱生命的故事(精选8篇)

名人热爱生命的故事(精选8篇)

名人热爱生命的故事名人热爱生命的故事(精选8篇)故事是人类对历史的一种记忆行为,通过多种故事形式,记忆和传播着一定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

它故事通过对过去的事的记忆和讲述,构建着一定社会的文化形态。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名人热爱生命的故事(精选8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名人热爱生命的故事篇1轮椅上的勇士霍金是谁?他是一个大脑,一个神话,一个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一个科学名义下的巨人……或许,他只是一个坐着轮椅、挑战命运的勇士。

一次,霍金坐轮椅回柏林公寓,过马路时被小汽车撞倒,左臂骨折,头被划破,缝了13针,大约48小时后,他又回到了办公室投入工作。

虽然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

他甚至是活泼好动的——这听起来有点好笑,在他已经完全无法移动之后,他仍然坚持用唯一能够活动的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当他与查尔斯王子会晤时,旋转自己的轮椅来炫耀,结果轧到了查尔斯王子的脚趾头。

当然,霍金也尝到过“自由”行动的恶果,这位量子引力的大师级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下,跃入轮椅,幸运的是,每一次他都顽强地重新“站”起来。

1985年,霍金动了一次穿气管手术,从此完全失去了说话的潜力。

他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极其艰难地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探索出宇宙的起源。

名人热爱生命的故事篇2海伦·凯勒美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

1882年,她一岁多,因为发高烧,脑部受伤,此后,她的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之后,连话也说不出了。

她在黑暗中摸索著长大。

七岁那年,家里为她请了家庭教师,也就是影响海伦一生的沙利文老师。

沙利文小时候眼睛也差点失明,了解失去光明的痛苦。

在她辛苦的指导下,海伦用手触摸学会手语,摸点字卡学会了读书,用手摸别人的嘴唇,最后学会说话了。

苏利文老师为让海伦接近大自然,让她在草地上打滚,在田野跑跳,在地里埋下种子,爬到树上吃饭;还带她去摸摸刚出生的小猪,到河边玩水。

关于热爱生命名人故事优秀5篇

关于热爱生命名人故事优秀5篇

关于热爱生命名人故事优秀5篇推荐热爱生命的名人故事简短篇一因为热爱,所以快乐。

三毛说:“我愿用一生追逐心中的梦,现在它已生根发芽。

”我们要找到心中真正热爱之梦,怀一颗赤子之心享受其中追逐之乐。

他便是这样的赤子。

“红楼痴儒”周汝昌,一生只做一件事,不用浮名伴此生。

遥望苍穹,他便是最亮的那颗星。

一勾弯月悬在冷凝处,片片浮萍碎成摇曳的翡翠。

周汝昌独自在简陋的屋舍前,笔起笔落,涌起层层墨香。

昔有曹雪芹“一部红楼,增删五次”,“十年辛苦不寻常,字字看来都是血”;三百年后,他为一部红楼耳聪目盲,穷尽一生,建起“红学四支”。

六十年辛苦光阴,让周汝昌从一位出入贵族门庭,知名学府的青年学者,成为了红学研究的一代巅峰。

对于红楼,他的爱仿若一位母亲,一手拉起传承,一手拉起继承,在文学之路愈行愈远。

惟有热爱,才能让大师在艰苦环境治学也甘之如饴。

所向所爱所乐,纵使没有戏台上一颦一笑,没有炊烟下的欢声笑语,心中仍是充实而快乐的。

雅士林逋悠然一句“吾情所适”何尝不是道出了许多赤子心声?因为热爱,苦难皆不成立,我们依然快乐。

犹记得杜丽娘之叹“情不知其所起,一往而深”;因为热爱,我们无悔无怨。

德兰修女热爱她的工作,以平等之爱对待被践踏如泥的弱者。

她说:“我们都是平凡人,却可以用伟大的爱行平凡之事。

”她用她的所爱所乐感染了太多世人。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德兰修女的热爱如水滋养了太多心灵,她的快乐如阳光温暖了无数人。

神爱世人,她何尝又不是凡世天使?因为热爱,所以快乐。

当我们全心全意爱着一件事,并乐在其中时,谁说这不会感染我们身边之人,点亮他们心中热爱之火?人生极致的幸福便是寻一件我所爱之事,忘记一路艰辛,得我心中之快乐,让更多人感染到我的快乐!因为热爱,所以快乐。

向往便攀岩吧,无畏险碍;爱便坚守吧,无需证明。

生命如长河,我爱,我乐,故我在!推荐热爱生命的名人故事简短篇二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每天,你都会置身与生活当中,但你却从来都不知道生活应当是什么样子的。

关于名人热爱生命的故事

关于名人热爱生命的故事

关于名人热爱生命的故事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渺小的,就像大海中一朵朵小浪花,一点不起眼;生命是伟大的,就像一颗颗璀璨的夜明珠,是无价之宝。

下面有YJBYS小编整理的关于名人热爱生命的故事,欢迎阅读!
热爱生命的名人故事
保尔从小在苦水中长大,早年丧父,母亲替人洗衣、做饭,哥哥是工人。

保尔12岁时,母亲把他送到车站食堂当杂役,他在食堂里干了两年,受尽了凌辱。

十月革命爆发后,保尔的家乡乌克兰谢别托夫卡镇也和苏联其他地方一样,遭受了外国武装干涉者和国内反动派的践踏。

红军解放了谢别托夫卡镇,但很快就撤走了,只留下老布尔什维克朱赫莱在镇上做地下工作。

朱赫莱在保尔家里住了几天,给保尔讲了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许多道理:“现在全世界都着火了,奴隶们起义了,他们要把旧世界推翻,但是,为了这个,需要的是一伙勇敢的、
能够坚决斗争的弟兄。

”朱赫莱的启发和教育对保尔的思想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突然,朱赫莱被匪徒抓去了。

保尔急着四处打听。

一天,在匪兵押送朱赫莱的时候,保尔出其不意地猛扑过去,把匪兵打到壕沟里,与朱赫莱一起逃跑了。

但是由于波兰贵族李斯真斯基的儿子维克多的告密,保尔被投进了监牢。

从监狱出来后,保尔拼命地跑,他怕重新落入魔掌,不敢回家,便不自觉地来到冬妮亚的花园门前。

他纵身一跳,进了花园。

冬妮亚喜欢保尔的“热情和倔强”的性格,保尔也觉得冬妮亚“跟别的富家女孩不一样”。

后来他们又有几次见面,慢慢地产生了爱情。

保尔为了避难,便答应了冬妮亚的请求,住了下来。

几天后冬妮亚找到了保尔的哥哥阿尔青,他把弟弟送到喀查丁参加了红军。

1。

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10则

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10则

《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一):霍金是谁?他是一个大脑,一个神话,一个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一个科学名义下的巨人或许,他只是一个坐着轮椅、挑战命运的勇士。

一次,霍金坐轮椅回柏林公寓,过马路时被小汽车撞倒,左臂骨折,头被划破,缝了13针,大约48小时后,他又回到了办公室投入工作。

虽然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

他甚至是活泼好动的这听起来有点好笑,在他已经完全无法移动之后,他仍然坚持用唯一能够活动的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当他与查尔斯王子会晤时,旋转自己的轮椅来炫耀,结果轧到了查尔斯王子的脚趾头。

当然,霍金也尝到过自由行动的恶果,这位量子引力的大师级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下,跃入轮椅,幸运的是,每一次他都顽强地重新站起来。

1985年,霍金动了一次穿气管手术,从此完全失去了说话的潜力。

他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极其艰难地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探索出宇宙的起源。

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二):桑兰:出生于1981年2月,浙江宁波人,原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曾在全国性运动会上获得跳马冠军。

到这天为止,坚强的桑兰已经笑着度过了6年的轮椅时光。

1998年7月21日晚在纽约友好运动会上意外受伤之后,默默无闻的桑兰成了全世界最受关注的人。

这确实是个意外。

当时桑兰正在进行跳马比赛的赛前热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间,外队一教练马前探头干扰了她,导致她动作变形,从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头先着地。

遭受如此重大的变故后却表现出难得的坚毅,她的主治医生说:桑兰表现得十分勇敢,她从未抱怨什么,对她我能找到表达的词就是勇气。

就算是明白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之后,她也绝不后悔练体操,她说:我对自己有信心,我永远不会放下期望。

3年来,桑兰用她的行动应证着自己的诺言,在北大学习、加盟星空卫视主持节目、担任申奥大使、参加雅典奥运北京接力她充满力量的笑容总能给人期望!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三):海伦凯勒美国着名作家和教育家。

名人珍爱生命的故事4篇(优秀篇)

名人珍爱生命的故事4篇(优秀篇)

名人珍爱生命的故事4篇名人珍爱生命的故事4篇霍金的故事史蒂芬;霍金,出生于1942年1月8日,这个时候他的家乡伦敦正笼罩在希特勒的狂轰滥炸中。

霍金和他的妹妹在伦敦附近的几个小镇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多年以后,他们的邻居回忆说,当霍金躺在摇篮车中时非常引人注目,他的头显得很大,异于常人这多半是因为霍金现在的名声与成就远远异于常人,邻居不由自主地要在记忆里重新刻画一下天才儿童的形象。

不过霍金一家在古板保守的小镇上的确显得与众不同。

霍金的父母都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

他的父亲是一位从事热带病研究的医学家,母亲则从事过许多职业。

小镇的居民经常会惊异地看到霍金一家人驾驶着一辆破旧的二手车穿过街道奔向郊外汽车在当时尚未进入英国市民家庭。

然而这辆古怪的车子却拓展了霍金一家自由活动的天地。

霍金热衷于搞清楚一切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此当他看到一件新奇的东西时总喜欢把它拆开,把每个零件的结构都弄个明白不过他往往很难再把它装回原样,因为他的手脚远不如头脑那样灵活,甚至写出来的字在班上也是有名的潦草。

霍金在17岁时进入牛津大学学习物理。

他仍旧不是一个用功的学生,而这种态度与当时其他同学是一致的,这是战后出现的青年人迷惘时期他们对一切厌倦,觉得没有任何值得努力追求的东西。

霍金在学校里与同学们一同游荡、喝酒、参加赛船俱乐部,如果事情这样发展下去,那么他很可能成为一个庸庸碌碌的职员或教师。

然而,病魔出现了。

病魔出现了从童年时代起,运动从来就不是霍金的长项,几乎所有的球类活动他都不行。

到牛津的第三年,霍金注意到自己变得更笨拙了,有一两回没有任何原因地跌倒。

一次,他不知何故从楼梯上突然跌下来,当即昏迷,差一点死去。

直到1962年霍金在剑桥读研究生后,他的母亲才注意到儿子的异常状况。

刚过完21岁生日的霍金在医院里住了两个星期,经过各种各样的检查,他被确诊患上了卢伽雷氏症,即运动神经细胞萎缩症。

大夫对他说,他的身体会越来越不听使唤,只有心脏、肺和大脑还能运转,到最后,心和肺也会失效。

热爱生命的名人故事(通用7篇)

热爱生命的名人故事(通用7篇)

热爱⽣命的名⼈故事(通⽤7篇)热爱⽣命的名⼈故事(通⽤7篇)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常态性现象。

是⽂学体裁的⼀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头讲述。

已经发⽣事。

或者想象故事。

下⾯是⼩编给⼤家带来的热爱⽣命的名⼈故事(通⽤7篇),希望能帮到⼤家! 热爱⽣命的名⼈故事1 欧.亨利:最后⼀⽚叶⼦ 为⽣命画⼀⽚树叶只要⼼存相信,总有奇迹发⽣,希望虽然渺茫,但它永存⼈世。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说《最后⼀⽚叶⼦》⾥讲了个故事:病房⾥,⼀个⽣命垂危的病⼈从房间⾥看见窗外的⼀棵树,在秋风中⼀⽚⽚地掉落下来。

病⼈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体也随之每况愈下,⼀天不如⼀天。

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

" ⼀位⽼画家得知后,⽤彩笔画了⼀⽚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

最后⼀⽚叶⼦始终没掉下来。

只因为⽣命中的这⽚绿,病⼈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温馨提⽰:⼈⽣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

希望是⼈类⽣活的⼀项重要的价值。

有希望之处,⽣命就⽣⽣不息! 热爱⽣命的名⼈故事2 阿巴格:珍惜⽣命,不惧挫折 有个叫阿巴格的⼈⽣活在内蒙古草原上。

有⼀次,年少的阿巴格和他爸爸在草原上迷了路,阿巴格⼜累⼜怕,到最后快⾛不动了。

爸爸就从兜⾥掏出5枚硬币,把⼀枚硬币埋在草地⾥,把其余4枚放在阿巴格的⼿上,说:“⼈⽣有5枚⾦币,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年各有⼀枚,你现在才⽤了⼀枚,就是埋在草地⾥的那⼀枚,你不能把5枚都扔在草原⾥,你要⼀点点地⽤,每⼀次都⽤出不同来,这样才不枉⼈⽣⼀世。

今天我们⼀定要⾛出草原,你将来也⼀定要⾛出草原。

世界很⼤,⼈活着,就要多⾛些地⽅,多看看,不要让你的⾦币没有⽤就扔掉。

” 在⽗亲的⿎励下,那天阿巴格⾛出了草原。

长⼤后,阿巴格离开了家乡,成了⼀名优秀的船长。

温馨提⽰:珍惜⽣命,就能⾛出挫折的沼泽地。

热爱⽣命的名⼈故事3 霍⾦:轮椅上的勇⼠ 霍⾦是谁?他是⼀个⼤脑,⼀个神话,⼀个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个科学名义下的巨⼈……或许,他只是⼀个坐着轮椅、挑战命运的勇⼠。

热爱生命的人物故事

热爱生命的人物故事

热爱生命的人物故事人生的磨难是很多的,所以我们不可对于每一件轻微的伤害都过于敏感。

在生活磨难面前,精神上的坚强和无动于衷是我们抵抗罪恶和人生意外的最好武器。

那么有关热爱生命的人物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热爱生命的人物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热爱生命的人物故事篇一:贝多芬——扼住命运咽喉的旷世奇才贝多芬,国音乐家。

生于波恩的一个平民家庭,从小便显露出音乐才华。

后来到波恩大学做旁听生,并去音乐之都维也纳深造。

正当贝多芬奋发向上的时候,一个巨大的不幸降临到他的头上…… 朵一种扰人的“嗡嗡”声攫住了贝多芬,当时他还只是一个26岁的青年。

风华正茂、踌躇满志的贝多芬已经受到乐坛的重视,他那动人的音乐清晰明亮,宛若初春大地的一抹新绿,虽然稚嫩,但却生机无限地在18世纪形式主义乐坛上铺展开来。

这是一个崭新的开始,贝多芬只要把握住这个时机,就会把音乐向前推进一大步,在音乐史上掀开新的一页。

然而,这种无休止的“嗡嗡”声日夜缠绕着贝多芬,像一个魔鬼在光明的道路上洒满阴森的迷雾。

透过这飘忽不定的迷雾,贝多芬看到了一个寂寞的无声世界,看到了自己最宝贵的不可缺少的财富——听觉已渐渐离他而去,消失在迷雾里。

作为一个音乐家,贝多芬十分清楚失去听觉意味着什么。

他无法听清楚朋友们轻松的谈笑,美妙的乐音也变得模糊不清。

贝多芬秘密地去看医生,尝试着用杏红油和香草油敷在他的耳中,他颤栗着把全部希望都放在医生的手中。

然而这一切都是徒劳的,医生已经对治愈他的耳疾表示摇头。

恐惧、痛苦、忧伤和愤怒充满了贝多芬那年轻的心灵。

在苦难中,贝多芬用尽他的整个心灵,对上苍,对万古不语的星空,悲愤地呐喊;“哦,上帝,上帝呀,往下看看不幸的贝多芬吧……”呐喊之后便是愤怒的诅咒,他诅咒大自然造物主加在他身上的不幸。

然而,贝多芬只能在无人的旷野中呐喊,只能撕扯着自己的头发诅咒,因为他害怕。

他没有勇气向人们宣告自己是聋子,没有勇气去迎接朋友们的同情安慰和憎恨他音乐创作的仇敌们的讥讽与嘲笑,贝多芬宁愿独自一人忍受痛苦。

名人热爱生命的故事5篇

名人热爱生命的故事5篇

名人热爱生命的故事5篇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生命想象不到地短暂。

下面有YJBYS 小编整理的名人热爱生命的故事,欢迎阅读!名人热爱生命的故事为生命画一片树叶只要心存相信,总有奇迹发生,希望虽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

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

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

"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

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

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温馨提示: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

希望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的价值。

有希望之处,生命就生生不息!名人热爱生命的故事全世界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进行了几年的航海考察活动以后,身体变得十分虚弱。

但他还是用他仅存的时间完成了生物学巨著《进化论》,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而世界闻名的女科学家,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在丈夫遭意外不幸逝世,并且自己的肺病也越加严重的同时,仍然坚持化学研究,最终又一次取得了成功,这种勇于战胜困难的精神本身也是非常珍惜生命的表现。

由此可见,珍惜生命是每一个成功人士所必备的精神。

另外,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珍惜生命的具体事例。

大家大概都知道张海迪大姐姐吧!自幼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失去知觉。

她以坚强毅力,长期与疾病和困难斗争,发愤学习,自修完小学、中学基础课程,并学习英语、日语、德语、世界语和无线电技术。

学习医学知识和针灸技术,为群众治病万余人次。

她爱好音乐、绘画。

对人生充满信心,并帮助周围青年奋发向上。

但在这种情况之下,她仍然以坚强的意志战胜了病魔,取得了健全人都很难取得的博士学位。

她的精神支柱就是保尔·柯察金珍惜生命的伟大精神。

另外,全国十佳少先队员,一位仅比我们大一岁的小哥哥,在自幼得了严重的糖尿病的情况之下,仍然以坚强的意志坚持学习,并且每天自己注射药物。

热爱生命的名人事例

热爱生命的名人事例

热爱生命的名人事例
1、张海迪:山东省文登市人,中国著名残疾人作家,哲学硕士,英国约克大学荣誉博士。

1983年3月7日,团中央举行命名表彰大会,授予张海迪“优秀共青团员”光荣称号,1960年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自学完成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知识,并学习针灸,在当地行医。

2、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1796年,听觉日渐衰弱,他对生活的期望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在病痛的折磨下仍然创作出众多杰出的音乐作品。

3、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牛津,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20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

霍金21岁时患上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全身瘫痪,不能言语,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在逆境中仍然热爱生命,坚持科学研究。

热爱生命的名人故事大全

热爱生命的名人故事大全

热爱生命的名人故事热爱生命的名人故事大全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都读过很多让我们感动和令我们深省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中蕴含的哲理和智慧,曾经给我们的人生以启迪,曾经给我们的心灵以慰藉或震撼,曾经让我们感动。

下面有小编整理的热爱生命的名人故事大全,欢迎阅读!张海迪的故事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

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

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

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

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

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

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

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着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

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

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

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着,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

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

最新-热爱生命的名人故事3篇 精品

最新-热爱生命的名人故事3篇 精品

热爱生命的名人故事3篇篇一:热爱生命的人物故事热爱生命的人物故事海伦凯勒:是美国一位残障教育家。

她在19个月大时因为一次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聪。

后来籍着她的导师波土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老师安?沙利文()的努力,使她学会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

1898年,海伦?凯勒考入了哈佛大学附属剑桥女子学校。

1900年秋,再考进哈佛大学的雷地克里夫学院,这对于一个失明和失聪的人而言,可说是教人难以置信。

最后于1904年,海伦?凯勒成功取得文学学士学位,而且成绩优异。

一个度过88个春秋却只有19个月光明和声音的弱女子,但她不向命运屈服,经过不懈努力毕业于哈佛大学。

建立了数以万计的慈善机构。

一生共有14部作品,处女作>,被喻为无与伦比的著作.海伦?凯勒的作品还有:1908~1913著《我的天地》(又译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墙之歌》、《冲出黑暗》。

1929年著《我的后半生》(也译作《中流——我以后的生活》)。

1953年美国上映海伦·凯勒生活和工作的记录片《不可征服的人》。

1955年著《老师:安妮·沙利文·梅西》桑兰:出生于1981年2月,浙江宁波人,原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曾在全国性运动会上获得跳马冠军。

到今天为止,坚强的桑兰已经笑着度过了6年的轮椅时光。

1998年7月21日晚在纽约友好运动会上意外受伤之后,默默无闻的桑兰成了全世界最受关注的人。

这确实是个意外。

当时桑兰正在进行跳马比赛的赛前热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间,外队一教练“马”前探头干扰了她,导致她动作变形,从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头先着地。

遭受如此重大的变故后却表现出难得的坚毅,她的主治医生说:“桑兰表现得非常勇敢,她从未抱怨什么,对她我能找到表达的词就是?勇气?。

”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之后,她也绝不后悔练体操,她说:“我对。

珍爱生命的名人素材

珍爱生命的名人素材

珍爱生命的名人素材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1. 张海迪:自幼失去了自胸部起下半身的知觉,但在这种情况之下,她仍然以坚强的意志战胜了病魔,
取得了健全人都很难取得的博士学位。

她珍惜生命的伟大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2. 海伦·凯勒: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

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

七岁时,安妮·沙利文担任她
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

在沙利文帮助之下,进入大学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

在大学期间,写了《我生命的故事》,讲述她如何战胜病残,给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和正常人带来鼓舞。

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

以后又写了许多文字和几部自传性小说,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

3. 霍金: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

霍金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
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现象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霍金身患运动神经元疾病,却以顽强的毅力,在轮椅上生活了数十年,成为全世界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

这些名人的事迹都表明了珍爱生命的重要性。

他们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克服了生命中的种种困难,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他们的故事激励着人们珍惜生命,追求更高的成就。

有关热爱生命的名人故事

有关热爱生命的名人故事

有关热爱生命的名人故事海伦·凯勒美国作家和教育家。

1882年,她一岁多,因为发高烧,脑部受伤,此后,她的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后来,连话也说不出。

她在黑暗中摸索著长大。

七岁那年,家里为她请了家庭教师,也就是影响海伦一生的沙利文老师。

沙利文小时候眼睛也差点失明,了解失去光明的痛苦。

在她辛苦的指导下,海伦用手触摸学会手语,摸点字卡学会了读书,用手摸别人的嘴唇,终于学会说话了。

苏利文老师为让海伦接近大自然,让她在草地上打滚,在田野跑跳,在地里埋下种子,爬到树上吃饭;还带她去摸摸刚出生的小猪,到河边玩水。

海伦在老师爱的关怀下,竟然克服失明与失聪的障碍,完成了大学学业。

1936年,和她朝夕相处五十年的老师离开人间,海伦非常伤心。

她知道,没有老师的爱,就没有今天的她,决心要把老师给她的爱发扬光大。

于是,海伦跑遍美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周游世界,为残障的人到处奔走,全心全力为那些不幸的人服务。

1968年,海伦八十七岁去世,她终生致力服务残障人士的事迹,传遍全世界。

她写了很多书,她的故事还拍成了电影。

苏利文老师把最珍贵的爱给了她,她又把爱散播给所有不幸的人,带给他们光明和希望。

轮椅上的勇士霍金是谁?他是一个大脑,一个神话,一个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一个科学名义下的巨人……或许,他仅仅一个坐着轮椅、挑战命运的勇士。

一次,霍金坐轮椅回柏林公寓,过马路时被小汽车撞倒,左臂骨折,头被划破,缝了13针,大约48小时后,他又回到了办公室投入工作。

虽然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

他甚至是活泼好动的——这听起来有点好笑,在他已经完全无法移动之后,他仍然坚持用能够活动的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当他与查尔斯王子会晤时,旋转自己的轮椅来炫耀,结果轧到了查尔斯王子的脚趾头。

当然,霍金也尝到过“自由”行动的恶果,这位量子引力的大师级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下,跃入轮椅,幸运的是,每一次他都顽强地重新“站”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

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

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

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

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

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

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

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

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

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

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

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

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海伦凯勒:是美国一位残障教育家。

她在19个月大时因为一次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聪。

后来籍着她的导师波土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老师安?沙利文(Anne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学会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

1898年,海伦?凯勒考入了哈佛大学附属剑桥女子学校。

1900年秋,再考进哈佛大学的雷地克里夫学院,这对于一个失明和失聪的人而言,可说是教人难以置信。

最后于1904年,海伦?凯勒成功取得文学学士学位,而且成绩优异。

一个度过88个春秋却只有19个月光明和声音的弱女子,但她不向命运屈服,经过不懈努力毕业于哈佛大学。

建立了数以万计的慈善机构。

一生共有14部作品,处女作<<我的生活>>,被喻为无与伦比的著作.海伦?凯勒的作品还有:1908~1913著《我的天地》(又译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墙之歌》、《冲出黑暗》。

1929年著《我的后半生》(也译作《中流——我以后的生活》)。

1953年美国上映海伦·凯勒生活和工作的记录片《不可征服的人》。

1955年著《老师:安妮·沙利文·梅西》
桑兰:出生于1981年2月,浙江宁波人,原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曾在全国性运动会上获得跳马冠军。

到今天为止,坚强的桑兰已经笑着度过了6年的轮椅时光。

1998年7月21日晚在纽约友好运动会上意外受伤之后,默默无闻的桑兰成了全世界最受关注的人。

这确实是个意外。

当时桑兰正在进行跳马比赛的赛前热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间,外队一教练“马”前探头干扰了她,导致她动作变形,从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头先着地。

遭受如此重大的变故后却表现出难得的坚毅,她的主治医生说:“桑兰表现得非常勇敢,她从未抱怨什么,对她我能找到表达的词就是‘勇气’。

”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之后,她也绝不后悔练体操,她说:“我对自己有信心,我永远不会放弃希望。

”3年来,桑兰用她的行动应证着自己的诺言,在北大学习、加盟星空卫视主持节目、担任申奥大使、参加雅典奥运北京接力……她充满力量的笑容总能给人希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