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区镇域经济发展现状和对策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惠阳区镇域经济发展现状和对策思考
镇域经济是县(区)域经济的基础和核心,是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环节。没有镇域经济的大发展,就没有县域经济的崛起,构建和谐惠阳就更无从谈起。因此,全面审视镇域经济发展现状,深入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和探讨进一步做大做强镇域经济的对策,对于我区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在全市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争当排头兵,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镇域基本情况
惠阳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毗邻香港,与深圳、东莞相连。全区下辖8个镇和1个开发区(三和经济开发试验区),土地面积920.2平方公里(不含大亚湾)。按地理位置可划分为南部、中部和北部三个地区。2004年末,全区户籍人口33.9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90万人,占户籍人口的46.9%。
二、镇域经济发展现状与特点
近年来,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第一要务,积极谋划“一心三轴”的经济发展构想,进一步凸现镇域经济的核心地位,调整镇域经济结构,优化镇域产业布局,有力地促进了镇域经济的发展,镇域
经济已成为推进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主导力量。2004年,全区9个镇(含三和经济开发试验区,亦称为镇)共完成生产总值58.69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8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4.3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0.16亿元;完成农业总产值7.67亿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97.8%;完成工业总产值142.67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94.9%;完成税收收入2.74亿元,占全区税收总额的46.1%;完成财政收入1.12亿元,占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40.4%。2004年我区镇域经济发展主要有如下特点:
(一)、以新圩、淡水为龙头的南部镇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1、经济发达镇主要集中于南部地区。2004年,GDP在10亿元以上镇有2个,分别是新圩、淡水;GDP在5-10亿元的镇有2个,分别是三和和秋长;GDP在2-5亿元的镇有镇隆;GDP在2亿元以下的镇有4个,分别是平潭、永湖、沙田和良井。从下表可以看出,位于南部的新圩、淡水、三和、秋长和位于中部的镇隆5个镇的GDP、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等3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位居镇域前列。
2、南部经济板块对镇域经济发展发挥主导作用。从三大区域的2004
年生产总值来看,南部镇(5个镇)合计50.42亿元,镇平均10.08亿元;中部镇(2个镇)合计4.89亿元,镇平均2.45亿元;北部镇(2个镇)合计3.38亿元,镇平均1.69亿元。南部镇的GDP、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分别所占比重均超过85%以上,分别为85.9%、86.3%和91.7%(见上
表)。显示南部镇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中部镇次之,北部镇最低。
3、GDP列前5位的镇,其财政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也排在前5名中。2004年,GDP列前5位的镇分别是新圩(19.88亿元)、淡水(17.74亿元)、三和(5.80亿元)、秋长(5.41亿元)、镇隆(3.22亿元),5个镇GDP合计52.05亿元,占镇域GDP的88.7%;财政收入列前5位的镇分别是淡水(0.36亿元)、新圩(0.31亿元)、秋长(0.13亿元)、三和(0.12亿元)、镇隆(0.09亿元),5个镇财政收入合计1.00亿元,占镇域财政收入的89.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列前5位的镇分别是新圩(5098元)、镇隆(4863元)、淡水(4702元)、三和(4682元)、秋长(4680元),均高于全区4653元的平均水平(见下表)。表明新圩、淡水、三和、秋长和镇隆5镇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也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还是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最高的地区。
(二)、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基地化、区域化、优质化、产业化的生产格局初步形成。近年来,我区切实把加强农业摆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各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因地制宜地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农业的发展力度,通过建基地,育龙头,创特色,树品牌,建设高效农业产业带,推动了农业逐步向基地化、区域化、优质化、产业化发展。
1、建成一批规模化、区域化的种植基地,形成特色农业产业带。2004年末,9个镇共有200亩以上的菜场21个,100亩以上的果场20个,初步形成农业“四大区域”布局,分别是以平潭为中心的优质稻和甜玉米生产基
地;平潭、良井为中心的优质西瓜生产基地,年种植近万亩;平潭、永湖为中心的蔬菜生产基地,年出口15万吨以上;镇隆为中心的优质荔枝生产基地。西瓜、蔬菜、荔枝三个优势农产品生产规模逐步扩大,成为镇域特色农业发展的亮点,全年共完成总产值3.26亿元,占镇域农业总产值的42.5%。从下表可以看出,位于中部的镇隆、永湖和北部的平潭、良井4个镇是特色农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农业产业带。4个镇完成农业总产值合计5.10亿元,占镇域农业总产值的66.5%;完成农业增加值2.83亿元,占镇域农业增加值67.2%。
2、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取得新突破。2004年末,9个镇共有农业龙头企业8家,其中年内新增4家。在8家农业企业中,市级2家:惠州市惠阳区绿兴开发公司(平潭)、惠州市金果湾农庄有限公司(永湖);区级6家:平潭镇蔬菜公司阳光分公司(平潭)、惠州市海纳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平潭)、惠州市惠阳区泰荣农牧实业有限公司(良井)、惠阳区淡水镇古屋利加多养猪场(淡水)、惠州市川龙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沙田)、惠阳区欣浓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淡水)。全年8家农业龙头企业完成农业总产值1.58亿元,以签定合同、合作合股等形式带动数0.95万户,与2003年相比,均有两位数的增长,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民增产增收。
3、农业品牌战略稳步实施。2004末,全区已注册的农业品牌有金穗香
米、镇隆优质荔枝、梅姑梅菜、金果湾蔬菜、粤圆珠鲜果等6个,并已形成品牌效应,对优化农产品品种、品质和农业产业结构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工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近年来,我区各镇坚持实施“工业兴镇”、“工业强镇”战略,大力发展壮大工业经济,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工业经济支撑和带动作用日益显现,总体上形成了以新秋公路、惠淡大道和惠澳大道沿线园区为组团,以东威电子、中建电讯、东亚电子等16家产值超亿元企业为龙头的工业发展格局。
1、工业是支撑镇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2004年9个镇完成工业增加值30.94亿元,比去年增长11.8%,占镇域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达到52.7%。各镇的工业增加值和分别占GDP比重按增加值由高到低依次为:新圩16.21亿元,占81.5%、三和4.81亿元,占82.9%、秋长3.74亿元,占69.1%、淡水3.54亿元,占20.0%、镇隆1.32亿元,占41.0%、沙田0.67亿元,占42.1%、永湖0.25亿元,占15.0%、平潭0.20亿元,占10.3%、良井0.20亿元,占14.0%。显而易见,工业是镇域经济的支柱,是提升镇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主导力量。
2、南部镇成为镇域工业发展的亮点和主战场。2004年末,南部5个镇共有工业企业857家,占镇域工业企业的82.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0家,占镇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83.7%。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合计28.97亿元,占镇域工业增加值的93.6%。镇域工业前四强全部集中于南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均超3.5亿元以上,4个镇工业增加值合计28.30亿元,占镇域工业增加值的91.5%,其中新圩占52.4%,三和占15.5%、秋长占12.1%、淡水占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