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清单2.常见句式和修辞手法汇总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一)知识清单
2021-2022学年高三年级B部语文知识清单使用时间:2022年3月 5日与84号导纲配套本节标题: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诗歌中常见修辞手法记忆口诀:三比借对夸,两问一反复。
1.比喻概念: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例句: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2.比拟概念:包含拟人和拟物两种,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叫拟物。
例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把没有重量没有形状的愁绪当作有重量有形体之物来写。
3.排比概念: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能够渲染气氛,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例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借代概念:指在一定的语境中,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或借事物的局部(或特征)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分类:①特征代本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
②部分代整体: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帆”,指船帆,这里代指整个船。
③具体代抽象:举酒欲饮无管弦。
“管”是一种乐器,“弦”是乐器上金属丝。
这里用“管”“弦”指代音乐。
5.对偶概念: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例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6.夸张概念: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着意夸大或缩小。
例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设问概念: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来,(开头)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例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8.反问概念: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能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激发思考。
例句: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9.反复概念:为了突出某种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或段落的修辞手法。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和知识清单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和知识清单
一、字词
1.1 词性
•名词
•代词
•动词
•形容词
•副词
•数词
•介词
•连词
•叹词
1.2 词的构成
•单字词
•复合词
•派生词
二、语法
2.1 句子成分
•主语
•谓语
•宾语
•定语
•状语
•补语
2.2 句型结构
•简单句
•并列句
•复合句
三、修辞手法
•比喻
•夸张
•排比
•对偶
四、常见修辞
•比喻
•拟人
•夸张
•排比
•对偶
五、古诗文阅读
•古诗鉴赏
•古文阅读
六、现代文阅读
•现代散文
•小说欣赏
七、作文指导
•论述文
•议论文
•说明文
•叙事文
八、修辞方法
•描写
•叙事
•议论
•抒情
九、文学常识
•古代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作品
十、修辞技巧
•比喻
•拟人
•排比
•对偶
十一、作文练习
•论述文练习
•议论文练习
•说明文练习
•叙事文练习
以上是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和知识清单,涵盖了字词、语法、修辞手法、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指导、修辞方法、文学常识、修辞技巧以及作文练习等内容。
希望能帮助同学们系统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写作水平。
[全]掌握修辞手法,赏析句式效果
掌握修辞手法,赏析句式效果修辞知识一、比喻:打比方Q)概念。
比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2)构成必需条件。
①甲和乙必须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3)种类。
①明喻;②暗喻;③借喻;④博喻(指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
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4)作用。
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等。
二、比拟:变个脸Q)概念。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手法。
它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2)种类。
①拟人;②拟物。
(3)作用。
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4)注意问题。
①必须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符合所描绘的环境氛围。
如‘‘秋雨跳着欢乐的舞,一下就是几天,真闷死人"。
秋雨连绵,使人烦闷,这里却赋予〃秋雨〃欢快的动作和感情,与人物的心情相悖。
②用以比拟的本体与拟体应有相似点或相近点,使比拟生动自然,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空中稀疏的星星眨着眼,发出低低的私语,相互打着招呼‘再见!’〃说它们互相说〃再见〃,显然与星星的特征不符。
③比拟不当常常表现为用以比拟的人和物之间没有相似点,或者不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环境氛围。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①比拟是仿照拟体(用来比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被比拟的事物),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②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三、借代:做代表(1)概念。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2)种类。
知识清单2.常见句式和修辞手法汇总
知识清单二常见句式及修辞手法汇总一、常见句式介绍常见句式有长句与短句,肯定句与否定句,主动句与被动句,常式句与变式句,整句与散句,四种不同语气的句子(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把”字句等。
1.长句与短句长句是指结构复杂、词语较多的句子,短句是指结构简单、词语较少的句子。
长句改为短句主要有两种办法:一是将长句中较庞大的成分抽出来,改成分句或单独成句;二是把联合成分拆开,重复跟联合成分直接相配的成分,形成排比句式。
2.肯定句与否定句对事物做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
对事物做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叫否定句。
肯定句和否定句转换的原则是不能改变原意。
转换的思考点是否定词的运用;保持原意则加两个否定词;变成相反的意思则加单个否定词。
3.主动句与被动句主语是动作行为的发出者的动词谓语句叫主动句,主语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的动词谓语句叫作被动句。
主动句和被动句互相转换主要思考点是主语和宾语的转换:主动变被动,将主动句的宾语变为被动句的主语,主动句的主语与“被”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被动变主动恰好相反。
4.常式句和变式句常式句是指其成分按一般次序排成的句子,而变式句是指其成分打破一般次序排列的句子。
常式句与变式句的转换的主要思考点是找准需要强调的内容并将其推前或置后。
5.整句和散句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
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的一组句子叫散句。
整句和散句互换的思考点主要是重复性用词。
整句改散句则将整句中重复使用的提示词去掉,使相关内容变成细小成分;散句改整句则要加上重复使用的词,使之和相关内容构成整齐句式。
6.“把”字句“把”字句是用介词“把”和宾语构成介宾短语充当句子状语的主动句。
“把”字句与非“把”字句互换,主要思考点是宾语。
如将“把”字句改为非“把”字句,则将“把”所关涉的内容放到宾语位置上,去掉“把”字;如把非“把”字句改为“把”字句,则把宾语加上“把”构成介宾短语充当状语。
7. 单句和复句单句是只有一套主谓结构组成的句子,在几种特殊的单句中,除上述提到的被动句外,尤其需要关注的是“把”字句。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九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知识清单——九种常见的修辞手法1.比喻。
构成比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如“这栋房子就像是楼房”就不是比喻;二是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看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应看它是否具备以上两个条件,不能只看有没有比喻词。
下面的几种情况,句中虽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句。
(1)同类事物相比较。
如:他长得很像他的母亲。
(2)表示猜度。
如:远远地看见一座椭圆形的建筑,像是体育馆。
(3)表示想象。
如:登上城楼,我心里非常激动,仿佛一下子成了一位威武的戍关武士。
(4)表示举例的引词。
如:社会主义中国涌现许多楷模,像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
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种类型,三者之间的区别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的是明喻或暗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只出现喻体的是借喻。
明喻和暗喻的区别:明喻的比喻词是“像”“仿佛”等,暗喻的比喻词是“是”“成了”“变成”等。
如:(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明喻)(2)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的山水画。
(暗喻)(3)废除几千年的封建制度,需要一场暴风雨。
(借喻,借“暴风雨”比喻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比喻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二是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深入浅出。
2.比拟。
比拟的修辞手法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种。
不少考生能准确地辨析并灵活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但对拟物却往往辨析不出来,有时甚至把拟人和拟物混淆了。
其实,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而拟物则是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如:(1)天上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
(拟人)(2)他骄傲自满,尾巴都翘上天了.......。
(拟物)比拟的作用: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3.借代。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修辞手法。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特征代本体。
四年级语文黄冈上册知识清单
四年级语文黄冈上册知识清单
1. 字词:掌握本册课本中的生字、生词,包括认读、书写、词义理解等。
2. 句子: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各种句式,如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等。
3. 语法: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如词性、句子成分、主谓宾定状补等。
4. 阅读理解: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包括理解文章主旨、作者意图、细节把握等。
5. 写作:学习不同类型的作文,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并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
6. 古诗文:背诵和理解一定数量的古诗文,体会古代文化的魅力。
7. 修辞手法:认识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8. 文学常识:了解一些基本的文学常识,如作家、作品、文学体裁等。
9. 口语表达:培养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包括发音、语调、语速等方面。
10. 综合性学习:参与综合性学习活动,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小升初语文修辞手法专项训练知识点大全
小升初语文修辞手法专项训练知识点大全——修辞手法【名言警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知识点精讲】知识要点概述1.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2.在阅读过程中能判断常用的修辞方法的种类并理解其表达作用。
3.在交流和写作实践中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
知识点一、什么是修辞方法修辞方法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而采取的有一定表达效果的语言方式。
掌握常用的修辞方法,可以更好地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使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知识点二、常用的修辞方法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的方法。
运用比喻这一修辞方法,可以在描绘一种事物时,使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一般情况下,比喻包括三部分:被比喻的事物,叫作本体;作比方的事物,叫作喻体;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作比喻词。
这三部分不一定在所有的比喻句中都同时出现,根据三部分之间的关系变化,比喻一般分为三种:明喻、暗喻、借喻。
(见下表)带“像”字句子的非比喻用法1.作比较。
例如:他长得像他爸爸。
2.表猜测。
例如:这是阴沉沉的,像要下雨了。
3.表想象。
例如:登上城楼,我心里非常激动,好像一下子成了一名威武的戍关战士。
4.表举例。
例如:东北有许多特产,像木耳、猴头……5.表说明。
例如: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
”运用比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感情要鲜明。
例如:(1)下课了,小明像只小猴子似的在班中活蹦乱跳,把班里搞得乌烟瘴气。
(贬义色彩)(2)下课了,小明像只小猴子似的在班中活蹦乱跳,把大家都逗乐了。
(褒义色彩)同样的一个本体,比作同样的喻体,但是因为引发的结果不同,所以导致句子出现了一褒义一贬义两种不同的感情色彩。
2.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而且二者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例如:妹妹快活得好像一只林中的小鸟。
修辞手法知识梳理
修辞手法一、比喻1.类型:(1)明喻:西沉的落日像一只金色的圆盘。
(2)暗喻:青春是盛开的鲜花。
(3)借喻:屋顶垂下无数的小瀑布,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
2.作用:本句把“________”(本体)比喻成“________”(喻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本体________的特点,富有情趣。
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感情。
二、拟人1.定义: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人的感情和动作。
2.作用:本句将“________”(本体)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本体________的特点,富有情趣。
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感情。
3.排比:1.定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句式相同的句子或者短语。
2.作用:强调了本体________的特点,增强了语言气势。
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的感情,更加有力地抒发了感情。
1.类型:(1)扩大夸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3)超前夸张: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
2.作用:突出表现了___________(对象)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反复:1.定义: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者句子。
2.作用:突出思想,渲染感情;富有音乐性,加强节奏感。
五、反问:1.定义: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2.作用:突出思想,渲染感情,加强语气,发人深思,及爱神读者的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
六、设问:1.定义:自问自答。
2.作用:提出问题,引起了读者对__________(对象)特点的注意和思考。
1.定义:结构相同或者基本相同、字数相等的两个短语或者句子。
2.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对称;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富有表现力。
八、引用:1.定义:引用名言、谚语等,增加文采。
2.作用:语言凝练,言简意赅,形象鲜明,增强表现力;加强真实性。
九、借代:1.定义:借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需要表达的事物。
(1)专用名代替通用名词(2)用事物特征代替事物本身2.作用:使语言多变,丰富多彩,具体形象,并引发读者联想。
六年级下册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总结
六年级下册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总结六年级下册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总结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
排比、反问、引用、对偶等。
修辞方法不但在小学语文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修辞方法这一知识点掌握好
与坏,可直接关系到作文的好坏,所以不能忽视。
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用事物之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去说明别的事物。
拟人:把人的特征给事物就叫做拟人,跟人一样的事物可以说话、活动、有感情。
夸张:对某事物进行扩大描述或者缩小描述,但不是没有原则无限的扩大和缩小,
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排比:排比一般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预期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
用来增强表达效果的手法。
反问:有问答在句中就是反问,用问的预期来表达确定的意思,或者使得语气加重。
设问:设问就是自问自答,直白地设问,直白地回答。
双关:故意让词语或句子获得双重意义就是双关,但是注意要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使用。
引用:引用的一般是成语、典故等。
反语:反语就是故意说反话,用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意思。
对比:把正反的事物进行对照,或者将事物的正反两方面进行对照。
对偶:对偶的两个句子或短语要字数相等、结构相似,表达的意思要相近、相关或
相反。
反复: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来表达强烈感情。
借代:借用和这个事或人相关的人或事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
想把修辞方法运用得恰当正确,就要在日常学习中多积累和学会举一反三!。
2023年初中部编人教语文常见修辞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2023年初中部编人教语文常见修辞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一、命题趋势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来看,修辞方法类的试题主要考查辨析和使用常见修辞方法的能力。
其考查方式以选择题和主观题并存,而且主观题有逐步加大的趋势,更多地结合语言环境进行,把它当作一种语言运用的实际演练。
所以,在学习中重点注意把修辞与句子理解、表达效果结合起来的题型。
二、知识清单与知识总结下面的广告是不是别出心裁呢?好在哪里呢?1. 今年二十,明年十八。
(白丽香皂)2. 我们的香水最能吸引异性,因此随瓶奉送防身手册一本。
(香水)3. 十字路口交通牌:请开慢点吧,我们已经忙不过来了。
(棺材店)4. 本公司负责产品维修的人员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
(洗衣机)5. 一握农行手,永远是朋友!(农业银行)6. 电线杆自卫的时候,也会给汽车和司机带来伤害!(交通安全) 以上这些广告都有一个共同点,你能不能找到呢?修辞手法常见类型: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反问、设问、对偶、引用、借代、互文、双关(一) 比喻定义: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例1: 太阳像个大火球。
例2: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例3: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朱自清《春》)比喻的类型: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等连接。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例: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变成、构成”等连接。
常见形式是:甲是乙。
例: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
例:秋风阵阵地吹,折扇形的黄叶落得满地。
小学语文期末题型句子的修辞详知识点总结
小学语文期末题型句子的修辞详知识点总结句子的修辞。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
每一种修辞手法都有各自的特点。
我们要注意的是:
⑴区分比喻和拟人。
比喻是打比方,要有两类事物,通常有比喻词(当然,有些句子中有“像”“好像”之类的词,但不是比喻句,我们要仔细辨别);拟人是把事物当人来写,要有人的动作、表情、语言。
如,“小鸟在歌唱。
”是拟人句,而“小鸟像个歌唱家。
”则是比喻。
⑵夸张既有夸大也有缩小,但要注意必须以生活真实为基础,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进行,才会使人觉得自然合理。
⑶排比注意要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组或句子,且意思相联、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大体相当。
⑷设问和反问要注意区别。
设问和反问都有明知故问的特
1
点,但设问是自问自答,答案在问题外;反问是问而不答,答案就在问句中。
我们应该多读读课文中运用修辞手法描写的句子,体会它们的用法,并背诵积累下来。
2。
语文修辞手法与语言表达知识点总结
语文修辞手法与语言表达知识点总结语文是我们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工具,掌握语文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知识点是提高语言表达水平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语文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一、修辞手法1. 比喻:通过比较两个事物的相似之处,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比如:“他像烈火一样燃烧着青春的激情。
”2. 拟人:将非人格的事物拟人化,赋予其人的性格和行为。
比如:“树叶低头,害怕脚下的泥水。
”3. 夸张:夸大事物的特点或程度,以引起读者的注意。
比如:“地球上最远的距离不是两地相隔,而是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4. 排比:通过在句子或段落中重复使用同样的结构,使文章节奏感强,语言有力。
比如:“我飞翔在茫茫的云海中,我蔚蓝着天空,我绿草成茵,我点缀着大地。
”5. 对仗:将句子中的词语按照音节或韵律进行配对,使句子更加和谐。
比如:“杜甫立室七年余,篱落已争暖春色。
”6. 比照:通过对事物进行类比和对照,加深对其本质和特点的理解。
比如:“读书如行路,书本是指南针。
”7. 设问:借用问句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增加语言的表达力。
比如:“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是金钱,亲情,还是友情?”二、语言表达知识点1. 成语与俗语:成语和俗语是汉语中常用的固定搭配,具有较高的运用价值。
比如:“一叶知秋”、“冰雪聪明”。
2. 诗词和经典句子:诗词和经典句子中蕴含着丰富的意境和情感,可以用来装点语言的表达。
比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 情感表达:通过生动细腻的语言描述,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
比如:“他痛苦地弯下腰,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滚落下来。
”4. 倒装句:将句子的主语和谓语的位置调换,使句子更加突出和强调。
比如:“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5. 感叹句:通过感叹词、语气词等来表达对事物的强烈感情和态度。
比如:“多么美丽的风景啊!” “哎呀,我真是太开心了!”总结:通过学习和运用语文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知识点,我们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语法修辞专题知识点总结
语法修辞专题知识点总结一、句法修辭手法1. 句子結構句子結構是語法修辭的一個重要方面,它主要包括了長短句、疊義句、平行句、反轉句以及省略句等句型。
這些句型的運用能夠使句子的表達更加豐富多樣,增加了語句的表現力。
2. 修辭疑問句修辭疑問句是指用陳述語氣表達疑問的句子。
通常用來表達一種娓娓動人、引人思考的情感。
例如, "難道我不是一個好朋友嗎?"3. 修辭感嘆句修辭感嘆句是指用陳述語氣表達感嘆的句子。
通常用來表達一種悲傷、愁苦、疑慮、驚訝或感嘆等情感。
例如, "這麼好的機會,我居然放棄了!"4. 斷句斷句是語法修辭中很重要的一環,它可以通過讓句子的結構更加清晰明確,使文詞更加通順。
二、語法結構的運用1. 倒裝倒裝是一種在英文修辭中經常用到的手法,它通過改變主語和謂語的位置來達到修辭效果。
例如, "Never have I felt so happy."2. 定語從句定語從句是一種修辭手法,能夠在給句子增加信息的同時,達到豐富語句的效果。
例如,"The book, which was published last year, is very interesting."3. 分詞構句分詞構句是將分詞反覆用作定語或狀語修飾名詞、代詞或動詞的一種語法結構,它能夠使文詞更加具體和生動。
例如, "Walking down the street, I saw a beautiful girl."4. 並列結構並列結構是指在一個句子中使用兩個或多個並列的詞、詞組或句子,使句子的結構更加整齊。
例如, "You can either stay at home or go out for a walk."5. 借與新借與新是指新的表達方式,它能夠通過新的結構和詞語來使語句更加生動和有表現力。
三、語法修辭的運用1. 同音反覆同音反覆是一種常見的語法修辭手法,通過使用相似的聲音或音節,使語句更加抑揚頓挫,更具有節奏感。
小学常见句式类型及修辞手法
【肯定句】对事物做出肯定判断的句子。
●例如:☆我是一名小学生。
☆他是一个活泼的孩子。
【否定句】对事物做出否定判断的句子。
句中一般含有表示否定的词语如:不、 不是、否、无、没有...... ●例如:☆我不是一名小学生。
☆她的书包里没有文具盒。
【双重否定句】即否定两次,表示肯定的意思。
双重否定句的语气比肯定句 的语气更加强烈。
●例如:☆她不是不知道这件事。
☆班里没有一个同学不喜欢李老师。
文/ 林静(大庆市直属机关第二小学校)文/ 林五大句式贴心小提示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经常会遇到“肯定句”和“否定句”之间的句式转换,在这里要强调的关键是,句式转换的原则是不能够改变句子的原意。
所以,如果“肯定句”要改成“否定句”,其实是把“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
●例如:☆她承认那是她的作业本。
(肯定句) ☆她不得不承认那是她的作业本。
(双重否定句) 陈述句是用来说明事实的句子。
它的后面用句号结尾,语调一般是平的。
陈述句分为肯定陈述句和否定陈述句,简称肯定句和否定句。
一、陈述句● 把字句的基本结构为: 主语+“把”+宾语+动作● 例如:☆他把汽车开走了。
☆我把小林的雨伞拿走了。
● 被字句的基本结构为:宾语+“被”+主语+动作● 例如: ☆汽车被他开走了。
●例如: ☆今天的天气真好啊! ☆狐狸太狡猾了! ☆这个洋娃娃多么漂亮啊!贴心小提示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陈述句”“把字句”和“被字句”三种句型的转换,秘诀就是一定要找准“主语”和“宾语”。
例如:☆小刚拿走了我的作业本。
(陈述句)☆小刚把我的作业本拿走了。
(把字句)☆我的作业本被小刚拿走了。
(被字句) 用介词“把”将谓语动词支配关涉的对象提到动词前面的句式就是把字句,它是现代汉语中很重要、很有特色的句式。
含有“被”字的、表示被动的句子就叫做被字句。
感叹句,顾名思义,是带有浓厚感情的句子,句末一般有“啊”“啦”或“呀”等语末助词,一般以“!”结尾。
语文知识清单
语文知识清单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2.表现手法(写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4.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5.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6.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7.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8.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9.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10.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11.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1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13.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14.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15.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16.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17.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18.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
19.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20.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21.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2.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23.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24.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25.常见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份多余、重复罗嗦、表意不明、句式杂糅、否定失当。
《积累与运用 修辞手法》 知识清单
《积累与运用修辞手法》知识清单一、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修辞手法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
它能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增强表达的准确性和表现力,让读者或听者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作者想要传达的意思。
二、常见的修辞手法1、比喻比喻就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它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类型。
明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仿佛、如、宛如”等。
例如:“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
”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
比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像“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厚障壁了。
”这里用“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的隔阂。
2、拟人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例如:“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把小鸟当作人来写,赋予它“歌唱”的人类行为。
3、夸张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用“三千尺”夸张地描绘了瀑布的雄伟壮观。
4、排比排比是把三个或以上结构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使用排比可以加强语势,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例如:“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5、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平仄相对的一对语句表达相反或相关的意思。
它形式整齐,音韵和谐,易于记忆。
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6、反问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
它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小学常用修辞手法及句式讲解
小学主要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1、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详细的、简易的、熟习的、形象鲜亮的事物去说明或描绘抽象的、高深的事物。
这样能够把事物的形象描绘得再生动、详细。
例句:a.远看桃花,就像一片火红的晨晖。
b.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c.小河清亮见底,忧如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2、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看作人来写。
即给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例句:a.落叶跟着风高低起舞。
b.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仿佛在对你浅笑c.寂静的夜晚,只有那一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议。
3、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构造相同或相像,意思亲近有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
这样的句子能够增强语言的气概,表达激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传染力。
例句:他们的质量是那样的洁净和尊贵,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朴实和谦虚,他们的胸襟是那样的漂亮和宽广。
4、夸张:对描绘的事物存心识地加以夸张或减小,以突失事物的特色,表达作者的感情,惹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例句:a.他的心眼比针鼻儿还小。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获得。
5、设问:为了惹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虑,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
即自问自答。
例句:数学真的很难吗?我看不是。
6、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例句:a.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灵巧可爱的小燕子吗?b.莫非我们能任意砍伐树木,损坏绿化吗?c.词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练习:指出以下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驰着,飞驰着,落进深潭。
()2、听了这动人的故过后,你不感觉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纤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
暴风暴雨休想摧垮它;洪水、干旱不可以灭绝它;即便是车轮将它碾得南征北战,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下降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周围八方。
小学生常见修辞和句式
小学生常见修辞和句式
辞格
1.比喻句: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甲事物和乙事物是两种不同类型
的事物,而且甲乙事物之间有相似之处。
句子一般特征有“像”“如”
等词。
2.拟人句: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也就是让物有了人的动作、
表情和神态等特征。
3.夸张:故意言过其实,对事物作出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
4.排比:把句式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表达相关,三个或者
三个以上的句子排列起来,就叫做排比句。
5.反问:没有疑惑而故意发问,简而言之,明知故问。
6.设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句式
1.扩句:在原有的句子上,加上一些颜色、动作、神态、数量和表
情的修饰词,使句子在保持原来意思不变的同时,句子变长,成为“添枝加叶”。
2.缩句:与扩句相反,把修饰的词语去掉,变为某人(某物)做了
某事即可,又称为“削枝减叶”。
3.转述:把别人说的话告诉另外一个人,转述过程中所说的话意思
不变,在转述中注意人称的变化。
4.修改病句:a.重复b.没有主语(把“使、让”去掉)c.前后顺序颠
倒d.关联词使用不当f.搭配不当
5.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
6.双重否定:句子里面出现两个否定的词,如“不,没有”等,保
持原有句子不变,双重否定相当于肯定,在文中起强调作用。
7.关联词:并列、顺承、选择、递进、条件、假设、因果、目的、转折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清单二常见句式及修辞手法汇总一、常见句式介绍常见句式有长句与短句,肯定句与否定句,主动句与被动句,常式句与变式句,整句与散句,四种不同语气的句子(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把”字句等。
1.长句与短句长句是指结构复杂、词语较多的句子,短句是指结构简单、词语较少的句子。
长句改为短句主要有两种办法:一是将长句中较庞大的成分抽出来,改成分句或单独成句;二是把联合成分拆开,重复跟联合成分直接相配的成分,形成排比句式。
2.肯定句与否定句对事物做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
对事物做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叫否定句。
肯定句和否定句转换的原则是不能改变原意。
转换的思考点是否定词的运用;保持原意则加两个否定词;变成相反的意思则加单个否定词。
3.主动句与被动句主语是动作行为的发出者的动词谓语句叫主动句,主语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的动词谓语句叫作被动句。
主动句和被动句互相转换主要思考点是主语和宾语的转换:主动变被动,将主动句的宾语变为被动句的主语,主动句的主语与“被”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被动变主动恰好相反。
4.常式句和变式句常式句是指其成分按一般次序排成的句子,而变式句是指其成分打破一般次序排列的句子。
常式句与变式句的转换的主要思考点是找准需要强调的内容并将其推前或置后。
5.整句和散句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
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的一组句子叫散句。
整句和散句互换的思考点主要是重复性用词。
整句改散句则将整句中重复使用的提示词去掉,使相关内容变成细小成分;散句改整句则要加上重复使用的词,使之和相关内容构成整齐句式。
6.“把”字句“把”字句是用介词“把”和宾语构成介宾短语充当句子状语的主动句。
“把”字句与非“把”字句互换,主要思考点是宾语。
如将“把”字句改为非“把”字句,则将“把”所关涉的内容放到宾语位置上,去掉“把”字;如把非“把”字句改为“把”字句,则把宾语加上“把”构成介宾短语充当状语。
7. 单句和复句单句是只有一套主谓结构组成的句子,在几种特殊的单句中,除上述提到的被动句外,尤其需要关注的是“把”字句。
“把”字句就是用“把”或“将”把动词支配、关涉的对象放在动词之前的一种句式。
它和被动句一样,否定词或助动词只能置于“把”字前,如:“我没有把衣服洗干净。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
组合复句的分句之间有短暂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
分句之间的关系常用连词、副词以及一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来表示,复句中的分句之间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等类型。
二、修辞手法介绍《考试大纲》规定了九种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一)比喻1.定义又叫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体(做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种类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等连接。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值得注意: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
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
例如:老王八你不要灌迷汤。
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
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
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3)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喻词,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4)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一枝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4.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
5.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是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1)她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
(2)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猜度。
(3)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表想象。
(4)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义。
(二)比拟1.定义把物当作人,把人当作物,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形容),这种修辞方法叫比拟。
其形式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2.种类(1)拟人是把人以外的物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人的动作或思想情感。
例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雷声。
(2)拟物是把人当作物,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例如:①我到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②知识值多少钱一斤?3.比拟的作用增强生动性和形象性,引起情感共鸣。
4.比拟和比喻的不同点(1)比拟是依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模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喻体比方本体,重点是“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例如:①古老的神州是一只沉睡未醒的雄狮,一旦觉醒,定会横空出世。
(比喻)②桥下的睡莲正沉睡未醒。
(比拟)(三)借代1.定义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这种修辞方法叫借代。
2.种类(1)用事物的特征代本事物。
例如:①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②先生,给现钱,袁世凯,行吗?(2)具体代抽象。
例如:①举酒欲饮无管弦。
②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全部与部分互代。
例如:①孤帆远影碧空尽。
②吟罢低眉无写处。
(4)专名代泛指。
例如:①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②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5)结果代原因。
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6)以作者、产地代本体。
例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3.借代的作用引人联想,使表达达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生动形象的效果。
4.运用借代要注意的问题(1)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
(2)所借代的事物在前文应有所交代,或已了解事物的背景。
5.借代和借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相同点: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2)不同点: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
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
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四)夸张1.定义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
2.种类(1)扩大夸张。
故意把事物说得“大、多、高、深、强”等的夸张形式。
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
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浅、弱”等的夸张形式。
例如:乌蒙磅礴走泥丸。
(3)超前夸张。
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翠绿的麦田,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3.夸张的作用表达鲜明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4.运用夸张要注意的问题(1)夸张不是浮夸,必须合乎情理,不能脱离生活的基础和依据。
(2)夸张和真实要有一定的距离。
否则就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达不到相应的艺术效果。
(3)夸张要注意应用的场合。
严肃的汇报、报告,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等文体,不宜使用夸张的修辞。
(五)对偶1.定义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近或相对的意思的修辞方法叫对偶。
2.种类(1)正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①语彼武陵人,多事何须寻洞口;笑侬荆楚客,痴情只为爱桃花。
(《题蒲圻赤壁》)②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2)反对。
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②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串对(流水对)。
上下句的意思具有承接、因果、假设、条件、转折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如:①错批一人,误增三亿。
②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③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3.对偶的作用便于吟诵和记忆;凝练概括,富于表现力;有对称美和音韵美。
4.运用对偶要注意的问题运用对偶,切忌离开内容,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对仗、整饬,内容空洞、徒有形式的对偶,就背离了修辞的本来目的。
5.对偶与对比的不同点(1)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
(2)对偶主要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对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3)对偶里的“反衬”,就形式上说是对偶,就意义上说是对比,这是修辞方法的兼用现象。
(六)排比1.定义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情感的修辞方法叫排比。
2.种类(1)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里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2)句子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虚,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排比的作用增强语势,说理更加严密透彻,抒情更加鲜明。
4.排比与对偶的区别(1)平列式与对称性。
排比是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对偶必须对称,字数相等。
(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提示语,使句子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七)反复1.定义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的修辞手法叫反复。
2.种类(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3.反复的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
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八)设问1.定义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回答,这种修辞方法叫设问。
2.种类(1)自问自答。
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