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_欣赏 赛龙夺锦 将军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第四单元《赛龙夺锦》精品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第四单元《赛龙夺锦》精品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第四单元《赛龙夺
锦》精品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第四单元《赛龙夺锦》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研究音乐,了解端午节的来历、赛龙舟、吃粽子等风俗。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体验团结合作的力量,时刻想着团结,服从安排,会谦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团结协作、相互照应、心灵相通时取得胜利的愉快心情。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广东音乐的特点。

教学难点:
喜欢广东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教学方法:
综合运用合法、欣赏法。

教学用具:
钢琴、课件、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聆听《赛龙夺锦》
1.导入
老师:让我们来听听广东民间乐曲,看看广东的音乐给我们什么感受?
2.初听乐曲
老师: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觉?有什么特点?
3.理解广东音乐
老师:广东音乐又称粤曲,是广受人们喜欢的民间乐种之一。

它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

它以人们熟知的粤曲小调为素材,内容多为生活中的情景、自然中的山川、河流,其结构短小,曲调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4.复听乐曲
老师:再来听听歌曲,说说这样乐曲的乐器的音色是怎样的?
5.演唱主题音乐
6.再听乐曲
老师:让我们再来听听音乐,说说音乐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
二、组织下课
小结: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广东的音乐?。

初中音乐_欣赏 赛龙夺锦 将军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欣赏 赛龙夺锦 将军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将军令》效果分析本节课以《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间穿插音乐欣赏、分组讨论、乐器实践等环节,使学生的思维紧跟教师节奏,张弛有度,避免了无聊枯燥。

通过欣赏《将军令》,让学生体验了吹打乐器的乐趣,并能辨别“粗吹”与“细吹”的混合音响与演奏形式,能用简单的语言描绘乐曲的情境。

学生能够满怀探究之情主动学习,在活动中参与,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体现新课标“在实践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创作音乐,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思想。

通过分组讨论,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良好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不仅得到音乐知识,更得到学习能力,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在有声有色的体验中,学生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回答、讨论。

在成果展示环节,学生热情高涨,大胆上台,积极尝试演奏,课堂气氛热烈。

效果很好!《将军令》评测练习任务一:掌握苏南吹打中粗吹和细吹区别和特点。

要求:对比聆听苏南吹打中粗吹和细吹两种演奏形式,感受归纳特点和区别。

任务二:学唱《将军令》细吹部分的旋律。

要求:能独立有感情地熟练演唱《将军令》细吹部分的旋律。

任务三:演奏展示。

要求:对《将军令》细吹音乐段落用吹打乐器进行演奏编配,能将演唱与乐器吹打有节奏地融合在一起。

《将军令》课后反思本节课是九年级音乐第七单元八音和鸣的第二节课,因为是欣赏课,所以欣赏的内容比较多。

在设计课程的时候为了让同学们更加的感兴趣,我把吹打乐器拿到课堂上,让同学们体验了吹打乐器的乐趣。

欣赏课,我觉得重在聆听和体验,所以一开始导入之后我让学生完整聆听了整首乐曲,有助于学生对作品整体感受与把握。

同时,这也符合音乐欣赏的要求,由整体—局部—再到整体。

其次是知识点渗透在各分段聆听之中,这种不枯燥、不机械的方法,有利于学生记忆并掌握这些知识。

最后是学生共同用吹打乐器进行即兴编创活动,要求注意力度、速度、节奏的变化,以训练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与表现能力。

初中音乐课教案将军令

初中音乐课教案将军令

初中音乐课教案将军令年级:初中一年级学科:音乐课时:1课时教材:《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将军令》这首歌曲的背景、结构及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增强民族音乐意识。

3.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点:1. 感受《将军令》的音乐风格,理解歌曲的背景及意义。

2. 学会演唱《将军令》,掌握歌曲的基本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将军令》的音乐内涵,感受歌曲所表现的历史情境。

2. 准确地演唱歌曲,注意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将军令》歌曲及歌词。

2. 教学乐器:钢琴、吉他。

3. 教学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将军令》的背景,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的历史意义。

2. 引导学生关注《将军令》的音乐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歌曲学习(15分钟)1. 教师播放《将军令》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气氛。

2.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词,注意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3. 教师分析歌曲的结构,讲解歌曲的旋律特点。

三、歌曲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将军令》歌曲所表现的历史情境,理解歌曲的内涵。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

四、歌曲演练(10分钟)1. 教师指导学生演唱《将军令》,注意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歌曲展示(5分钟)1. 学生分组展示演唱《将军令》的成果。

2. 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和总结。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将军令》的音乐特点和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将军令》的背景,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的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歌词、分析歌曲结构、讨论歌曲内涵,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

在歌曲演练环节,教师注重指导学生的节奏和音准,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整节课下来,学生对《将军令》的音乐风格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九年级音乐《赛龙夺锦》教案

九年级音乐《赛龙夺锦》教案

九年级音乐《赛龙夺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特色,体验音乐的魅力。

2. 通过学习《赛龙夺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赛龙夺锦》的背景介绍。

2. 歌曲的旋律分析。

3. 歌曲的歌词解读。

4. 歌曲的演唱技巧。

5. 歌曲的伴奏乐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赛龙夺锦》的演唱技巧和音乐知识。

2. 教学难点: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介绍歌曲的背景、旋律、歌词等。

2. 采用示范法,教授演唱技巧和伴奏乐器。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反复练习,掌握歌曲。

4. 采用互动法,鼓励学生参与,提高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歌曲《赛龙夺锦》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歌曲的旋律、歌词,分析歌曲的特点。

3. 示范: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讲解演唱技巧。

4. 练习: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反复演唱歌曲。

5. 互动:学生分组演唱,相互评价,提高演唱水平。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 熟唱歌曲《赛龙夺锦》。

2. 了解歌曲的背景和相关知识。

3. 练习演唱技巧,为下次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曲《赛龙夺锦》的熟练程度。

2. 学生对歌曲背景和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

3. 学生演唱技巧的掌握情况。

4. 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表现。

七、教学进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进度安排如下:1. 第一课时:介绍歌曲《赛龙夺锦》的背景、旋律、歌词等。

2. 第二课时:教授演唱技巧和伴奏乐器。

3. 第三课时:学生分组演唱,相互评价。

4. 第四课时: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八、教学资源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歌曲《赛龙夺锦》的相关课件,包括歌曲图片、旋律图等。

2. 音响设备:准备音响设备,播放歌曲《赛龙夺锦》。

3. 乐器:准备吉他、钢琴等伴奏乐器。

《第四单元欣赏赛龙夺锦》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欣赏赛龙夺锦》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欣赏赛龙夺锦》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赛龙夺锦》音乐欣赏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舟竞渡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音乐欣赏的基本方法,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感受《赛龙夺锦》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魅力。

二、作业内容本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前预习:学生需在课前了解龙舟竞渡的传统文化背景,并预习《赛龙夺锦》的基本信息和创作背景。

2. 音乐欣赏:学生需认真聆听《赛龙夺锦》全曲,并尝试从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进行初步分析。

3. 创作体验:学生可选择以小组形式,模仿《赛龙夺锦》的某一部分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如改编歌词或创作伴奏等。

4. 反思总结:学生需在课后完成一份简短的反思总结,包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对创作体验的感受以及对音乐欣赏方法的思考等。

三、作业要求1. 认真完成课前预习,并记录下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2.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要专注聆听,尝试从多个角度分析作品。

3. 小组创作时,要积极合作,发挥集体智慧,创作出有特色的音乐作品。

4. 反思总结要真实、具体,能够反映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5. 作业提交时,需将预习记录、音乐欣赏分析、创作作品及反思总结整理成一份完整的作业报告。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音乐欣赏分析的深度、创作作品的创意和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反思总结的质量进行评价。

2. 评价方式:教师可通过课堂讨论、作品展示和作业报告等方式进行评价,同时可邀请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以提高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3. 反馈与指导:教师需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出详细的反馈意见和指导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

五、作业反馈1. 教师需在作业批改后,及时将作业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 对于共性问题,教师可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和指导。

3. 对于个别问题,教师可通过个别辅导或线上交流等方式进行指导和帮助。

《第四单元欣赏赛龙夺锦》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欣赏赛龙夺锦》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欣赏赛龙夺锦》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作业设计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 理解并感受《赛龙夺锦》的曲目背景及文化内涵。

2. 初步掌握欣赏音乐的基本技巧,如节拍、旋律和声部等。

3. 增强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体验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欣赏和创作的兴趣。

二、作业内容1. 课程材料预习:学生需预先学习《赛龙夺锦》的相关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作品背景、作曲家简介以及乐曲的结构和特色等。

2. 听力训练:在音乐课上,通过多次聆听《赛龙夺锦》,要求学生捕捉并理解音乐的节奏变化、旋律的起伏和声部的协调。

3. 互动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讨论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音乐情绪、节奏特点、演奏技巧等。

4. 创作活动:根据《赛龙夺锦》的旋律或主题,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如编排简单的打击乐伴奏或进行歌词创作。

5. 课后反思:学生需在课后完成一份简短的反思报告,记录对本次作业的感想和收获,以及在欣赏和创作过程中的困惑和建议。

三、作业要求1. 听力训练要求:学生需认真聆听,注意捕捉音乐的细节变化,并做好记录。

2. 互动讨论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尊重他人观点,并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看法。

3. 创作活动要求:学生需在理解原曲的基础上进行创作,鼓励创新和个性化表达。

4. 课后反思要求:反思报告需真实反映学生的感受和收获,提出的问题和建议需具有针对性。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对乐曲的理解、创作的独特性以及反思报告的深度进行综合评价。

2. 评价方式:采用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 反馈方式:教师需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详细的反馈,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五、作业反馈1. 对于学生的预习材料,教师需给予及时的反馈,指出学生预习的不足之处和需要进一步了解的内容。

2. 在课堂上,教师需密切关注学生的听力训练和互动讨论情况,及时引导学生捕捉音乐的细节变化,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最新范文:九年级音乐上册第1单元《将军令》主题音乐教案

最新范文:九年级音乐上册第1单元《将军令》主题音乐教案

九年级音乐上册第1单元《将军令》主题音乐教案
花城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掌握乐曲《将军令》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弹奏方法以及艺术处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受、体验、理解音乐的能力以及通过音乐处
理完整驾驭、演奏全曲的能力。

3)情感目标:能够喜欢中国扬琴传统曲目的曲风,乐于主动了解中

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特点。

【教学重点】
对乐曲四个乐段的艺术处理。

【教学难点】
1)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感受作品的内涵。

2)对乐曲第三乐段(快板)、第四乐段(急板)的力度及速度变化的
把握。

【教学过程】
一、赏析导入,激发兴趣:
(一)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并配以背景音乐,让学生身临其境于古代
战场,提问学生古代战争的情节。

(二)提问学生是否知道由香港作曲家黄霑作曲的、大家耳熟能详的
流行歌曲《男儿当自强》的旋律就是取自《将军令》的主旋律作为音
乐素材,从而使学生会对新课内容更加感兴趣,导入新课。

(以这种方式导入是为了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并发展音乐
智能)。

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二)——《赛龙夺锦》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二)——《赛龙夺锦》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二)——《赛龙夺锦》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音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二)》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1)班3.授课时间:2023年3月24日,周五下午第3节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二、核心素养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 掌握《赛龙夺锦》的音乐特点,包括旋律、节奏、和声等。

- 理解歌曲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 能够通过歌曲分析,了解我国传统音乐的表现形式和风格特点。

- 学会欣赏和评价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提升音乐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 歌曲《赛龙夺锦》的旋律较为复杂,学生可能难以准确掌握。

- 歌曲中的民族特色乐器和和声部分,学生可能不熟悉,理解上有难度。

- 歌曲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学生可能难以深刻领会。

- 学生可能缺乏对传统音乐风格的认知,难以进行有效的音乐鉴赏和评价。

四、教学资源准备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一份《赛龙夺锦》的乐谱和歌词,以便于学生在课堂上跟随音乐进行学习和练习。

2. 辅助材料:准备与《赛龙夺锦》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包括歌曲的创作背景、音乐风格、乐器介绍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歌曲。

3. 实验器材:由于本节课不涉及实验,因此无需准备实验器材。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室布置成适合音乐教学的环境。

例如,可以设置一个小型舞台,让学生在舞台上进行演唱练习;设置一个视听区,让学生在视听区观看多媒体资源;设置一个讨论区,让学生在讨论区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

5. 音响设备:确保音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包括音响、麦克风、扩音器等,以便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音乐播放和讲解。

6. 投影仪:准备一台投影仪,用于展示多媒体资源,包括图片、图表、视频等,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赛龙夺锦》。

7. 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展示教学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音乐《赛龙夺锦》教案

音乐《赛龙夺锦》教案

音乐《赛龙夺锦》教案教案标题:音乐《赛龙夺锦》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音乐《赛龙夺锦》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舟赛,并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案适用于小学三年级的音乐课程,课时为45分钟。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舟赛,并能够描述其特点和意义。

2. 能够欣赏音乐《赛龙夺锦》,感受其中的旋律和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合作演奏乐器展示音乐作品。

教学准备:1. 音乐《赛龙夺锦》的录音或视频。

2. 龙舟赛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3. 乐器:鼓、铃、木鱼等。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利用龙舟赛的图片或视频素材,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舟赛,并与学生进行简单的讨论。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龙舟赛有什么了解?它的特点和意义是什么?欣赏音乐《赛龙夺锦》(15分钟):1. 播放音乐《赛龙夺锦》,让学生用心聆听,感受其中的旋律和情感。

2. 引导学生讨论:你们觉得这首音乐有什么特点?它给你们的感觉是什么?合作演奏乐器(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乐器(鼓、铃、木鱼等)。

2. 教导学生如何演奏所选乐器,并进行简单的练习。

3. 引导学生合作演奏音乐《赛龙夺锦》,展示他们的合作成果。

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强调龙舟赛的特点和音乐《赛龙夺锦》的情感表达。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合作演奏中的体验和感受。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舟赛,并进行相关的艺术创作或研究。

2. 组织学生参观或参加龙舟赛活动,深入感受和体验传统文化。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欣赏音乐和合作演奏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评估他们对龙舟赛和音乐《赛龙夺锦》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入龙舟赛的文化背景,结合音乐欣赏和合作演奏的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赛龙夺锦-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赛龙夺锦-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赛龙夺锦-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的第三单元是《乐器与乐曲》,其中第三章是《民族器乐听音写曲》,包含了七个部分。

本教案针对其中第七部分——赛龙夺锦,结合教材内容和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赛龙夺锦的表演形式、技巧和表现手法,理解音乐与文化的关系;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传统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赛龙舟的视频,向学生介绍赛龙夺锦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让学生了解赛龙夺锦的历史渊源、表演形式、音乐元素等。

2. 分小组排练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排练一小节的赛龙夺锦乐曲。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分组、协作和分工完成排练任务,同时约定排练时间和地点,以便监督和指导。

3. 练习技巧在小组排练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演奏技巧。

例如如何把节奏掌握好、如何通过手势和表情来传达情感等。

4. 合并排练当各个小组排练完成后,将他们组合在一起进行整体排练,检查是否有配合不好的地方。

教师要告诉学生如何合理分配音量和协调用力,控制音乐度量、乐器音色等方面,保证整体感的完成。

5. 演出表演最后,学生在学校表演舞台上进行表演。

这个过程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策划和准备,如布景、服装、道具等。

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克服紧张情绪,放飞自我,全情投入表演。

6. 总结回顾表演结束后,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总结。

鼓励学生敢于展示自己,对表演中的表现和成果进行鼓励和点评。

通过总结,帮助学生发现不足之处,以便进一步提高。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生的协作和合作能力;•学生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掌握赛龙夺锦的表演形式、技巧和表现手法;•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传统民族文化。

九年级音乐《赛龙夺锦》教案

九年级音乐《赛龙夺锦》教案

九年级音乐《赛龙夺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民间音乐的特点和魅力,感受赛龙夺锦这首歌曲所表现出的热情和力量。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通过学习赛龙夺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巧,提高音乐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赛龙夺锦》的背景介绍: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地域特色和历史意义。

2. 歌曲结构分析:学习歌曲的曲式结构,理解歌曲的高潮和情感变化。

3. 歌曲演唱技巧:学习正确的演唱姿势、呼吸方法和咬字清晰度,提高演唱水平。

4. 民族乐器介绍:了解赛龙夺锦中所使用的民族乐器,感受各种乐器的特点和魅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歌曲《赛龙夺锦》的演唱技巧和民族乐器的特点。

2. 难点: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以及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简短介绍,引导学生了解赛龙夺锦的背景和地域特色。

2. 歌曲学唱:教师范唱,学生跟随学唱,注意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3. 歌曲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理解歌曲的情感变化和高潮部分。

4. 民族乐器介绍:展示赛龙夺锦中所使用的民族乐器,讲解各种乐器的特点和魅力。

5.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民族乐器,进行简单演奏,感受乐器的美妙音色。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赛龙夺锦》的歌曲,评价其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2. 学生演奏民族乐器,评价其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3. 课堂参与度和团队协作能力,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

4. 学生对赛龙夺锦歌曲和相关民族乐器的理解,评价其音乐知识和审美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赛龙夺锦歌曲背后的文化意义。

2. 运用示范教学法,教师亲自示范演唱和乐器演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相关音乐视频和图片,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赛龙夺锦-湘文艺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赛龙夺锦-湘文艺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赛龙夺锦-湘文艺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 - 了解中国传统乐器赛龙舟的历史、起源及其演奏特点; - 能够演奏简单的赛龙舟音乐; - 了解和弦的概念和基本奏法,能够弹奏简单和弦。

二、教学准备•湘文艺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材;•赛龙夺锦音乐学习视频;•赛龙夺锦音乐谱;•乐器琴谱。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老师和学生一起欣赏赛龙夺锦音乐,了解赛龙舟的历史和起源,引导学生探究赛龙舟音乐的演奏特点和乐器。

2. 学习赛龙夺锦音乐老师和学生分别从赛龙夺锦音乐视频中学习乐曲的节奏、旋律、和声和速度。

通过听、唱、齐奏,训练学生的音乐感知和协同合作能力。

3. 学习和弦的基本奏法老师通过弹奏简单和弦,让学生了解和弦的概念和奏法。

同时,通过实际演奏,让学生掌握和弦奏法,培养学生的音乐家和表演能力,提高乐队合作水平。

4. 实践演奏学生分组练习演奏简单的赛龙夺锦乐曲,并结合和弦表演。

通过多次演奏和调整,让学生掌握乐曲的节奏、和声和演奏技巧。

5. 练习琴谱老师提供学生乐器琴谱,并指导学生练习。

通过长期的练习和演奏,让学生掌握琴谱、声音和表演技巧,提高音乐欣赏和表演水平。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赛龙舟的历史、起源及其演奏特点,掌握和弦的概念和基本奏法,能够演奏简单的赛龙舟音乐。

同时,通过实践演奏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表演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积极探究音乐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但是,学生在学习琴谱方面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后续的教学中需要更加细致、耐心的指导和帮助。

赛龙夺锦 初中音乐教案

赛龙夺锦 初中音乐教案

赛龙夺锦初中音乐教案课程类型:音乐欣赏与实践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赛龙夺锦这首歌曲的背景、特点及意义,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学习赛龙夺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赛龙夺锦的背景介绍2. 赛龙夺锦的音乐特点分析3. 赛龙夺锦的演唱技巧指导4. 团队合作实践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赛龙夺锦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气氛。

2. 教师简要介绍赛龙夺锦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歌曲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赛龙夺锦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2. 教师讲解赛龙夺锦的演唱技巧,如气息控制、音准把握、情感表达等。

三、分组练习(2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 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分享演唱技巧。

四、团队合作实践(15分钟)1. 教师将所有学生分成两个大组,分别代表不同的队伍。

2. 两个队伍进行赛龙夺锦的歌曲比赛,看哪个队伍演唱得更好。

3. 教师对两个队伍的演唱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激发对音乐的热爱。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赛龙夺锦歌曲的掌握程度,包括旋律、节奏、演唱技巧等。

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如团结协作、积极参与等。

3. 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兴趣和热情,以及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赛龙夺锦歌曲音频、视频资料。

2. 音乐理论知识PPT。

3. 音响设备、话筒等。

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分组练习环节,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指导。

九年级音乐《赛龙夺锦》教案

九年级音乐《赛龙夺锦》教案

九年级音乐《赛龙夺锦》教案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赛龙夺锦》,让学生感受我国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1. 欣赏法:让学生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和情感表达。

2. 参与法:引导学生参与歌曲的演唱、演奏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3. 分析法:通过对歌曲的节奏、旋律、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三、知识与技能:1. 了解歌曲《赛龙夺锦》的背景、地域特点和风格特征。

2. 学会歌曲的演唱技巧,如气息控制、音准把握等。

3. 能够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结构等音乐要素。

教学重点:感受歌曲《赛龙夺锦》的风格特点,学会歌曲的演唱。

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音准的把握,以及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赛龙夺锦》的背景、地域特点和风格特征。

2. 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二、学习歌曲(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结构等音乐要素。

2. 针对歌曲中的难点,如节奏、音准等,进行讲解和示范。

3. 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气息控制和音准把握。

三、歌曲讨论与展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2. 各组选取代表进行歌曲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强调歌曲《赛龙夺锦》的风格特点和演唱技巧。

2.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其他地区的民间音乐,提高对民族音乐的认知和传承意识。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歌曲演唱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评价学生对歌曲《赛龙夺锦》的掌握程度。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情况,鼓励学生热爱民族音乐。

六、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10分钟)1. 教师播放《赛龙夺锦》歌曲,让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 学生跟随音乐节奏,用手拍打桌面或脚踩地面,感受歌曲的韵律。

《第四单元欣赏赛龙夺锦》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欣赏赛龙夺锦》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欣赏赛龙夺锦》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赛龙夺锦》音乐欣赏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舟竞渡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音乐欣赏的基本方法,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感受《赛龙夺锦》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魅力。

二、作业内容本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预习任务:学生需在课前预习《赛龙夺锦》的背景资料,包括龙舟竞渡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等。

2. 听赏练习:第一课时主要进行音乐听赏练习。

学生需认真聆听《赛龙夺锦》全曲,并尝试从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分析音乐特点。

3. 记录感受:学生在听赏过程中,要记录下自己的情感体验和音乐联想,如感受到的乐曲情绪、画面等。

4. 创作表达:学生可选择一种艺术形式(如绘画、舞蹈、诗歌等),将自己的音乐感受表达出来。

5. 小组讨论:学生需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听赏感受和创作表达,互相交流学习。

三、作业要求针对以上作业内容,具体要求如下:1. 预习任务:学生需在课前完成,并准备相关背景资料,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2. 听赏练习:学生在第一课时需专注聆听《赛龙夺锦》全曲,仔细分析音乐特点,做好记录。

3. 记录感受:学生应详细记录自己在听赏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音乐联想,为后续的创作表达和小组讨论提供素材。

4. 创作表达:学生应积极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艺术形式,将自己的音乐感受充分表达出来。

创作作品要有新意,能够体现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5. 小组讨论:学生需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尊重他人观点,相互交流学习。

讨论过程中要保持秩序,确保课堂氛围良好。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的评价将综合考虑学生的预习情况、听赏记录、创作表达和小组讨论等多个方面。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在下一课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意见。

同时,教师还将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共同进步。

初中音乐《赛龙夺锦》教案

初中音乐《赛龙夺锦》教案

初中音乐《赛龙夺锦》教案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赛龙夺锦》,感受广东音乐的风格特点,逐步建立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感,并愿意进一步了解民族音乐文化。

【过程与方法】学习过程中运用聆听、体验、探究及小组合作等方法,学生能够整体理解广东音乐的风格特点,提高自身的音乐感知能力。

【知识与技能】体会不同主题旋律的变化与对比,了解广东音乐的代表人物,能够掌握广东音乐的风格特点,能够识谱哼唱音乐主题旋律。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不同主题旋律的变化与对比,并了解广东音乐的代表人物。

【难点】总结出广东音乐的风格特点,并能够识谱哼唱主题旋律。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设疑:“有谁知道关于赛龙舟的故事?”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讲解端午赛龙舟的故事:“屈原是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为人忠贞亦有贤才,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了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后秦军攻破了楚国京都,屈原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祖国,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赛龙舟以纪念。

这种龙船争渡的场面在作曲家的作品中也得到充分体现。

”引入课题,《赛龙夺锦》。

(二)初步感知1.初听歌曲并设问:歌曲的旋律如何,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歌曲旋律激昂,节奏明快,描绘了一幅端午佳节赛龙舟的欢乐景象。

2.复听歌曲并设问:歌曲能够分为几个段落?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赛龙夺锦》又叫《龙舟竞渡》,是一首“广东音乐”,由何柳堂创作,主要描述中国端午节时,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

整首作品除去引子和尾声,共由三个段落。

(三)探究学习1.分段聆听,引导学生聆听引子与第一段,并设问:(1)该部分的旋律如何?(2)是用什么乐器来表现的?(3)描绘了什么画面?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引子与第一部分的旋律较自由,首先是利用唢呐吹起号召性的音调,并利用响亮而有力的鼓声,预示龙舟竞渡的开始。

赛龙夺锦音乐教案

赛龙夺锦音乐教案

赛龙夺锦音乐教案教案标题:赛龙夺锦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技巧。

2. 通过合作演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通过学习音乐知识和历史文化,增加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兴趣。

教学内容:1. 音乐欣赏:选取一首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乐曲,如《赛龙夺锦》。

2. 乐器演奏:学习乐曲的基本乐器演奏技巧,如钢琴、小提琴、笛子等。

3. 合奏演练: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分别负责不同乐器的演奏,通过合作演奏乐曲。

4. 音乐知识与历史:介绍《赛龙夺锦》的音乐特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教学步骤:第一课:音乐欣赏与分析1. 向学生介绍《赛龙夺锦》的背景和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对乐曲的兴趣。

2. 播放《赛龙夺锦》的音乐录音,让学生仔细聆听,并记录下他们对乐曲的感受和想法。

3. 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节奏、旋律、音色等要素,讨论乐曲的特点和表达意义。

第二课:乐器演奏技巧学习1. 介绍乐曲中常用的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笛子等,以及它们的演奏技巧和特点。

2. 分别向学生示范乐器演奏技巧,并引导学生跟随模仿练习。

3.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乐器进行学习和练习。

第三课:合奏演练1.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所选择的乐器,分别练习乐曲中的乐段。

2. 组织学生进行合奏练习,鼓励他们互相合作、协调演奏。

3. 定期组织小组间的演奏交流,让学生互相借鉴和提高。

第四课:音乐知识与历史学习1. 向学生介绍《赛龙夺锦》的音乐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2. 分享相关的音乐知识,如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乐器的分类等。

3.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深入理解乐曲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评估与总结:1. 设计音乐欣赏与分析的小测验,考察学生对《赛龙夺锦》的理解和感受。

2. 观察学生在合奏演练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乐器演奏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结性讨论,总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资源:1. 《赛龙夺锦》的音乐录音和乐谱。

人教版七下音乐 4.2.1赛龙夺锦 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下音乐 4.2.1赛龙夺锦 教案设计

《赛龙夺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及团队精彩,感受广东音乐的美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并产生聆听音乐的兴趣和习惯。

(2)学生通过在动手,动脚,动脑和小组合作过程中,是音乐在自己的想象和记忆中的生活场景呈现出来。

3.知识与技能:了解广东音乐《赛龙夺锦》的曲式结构和所表达的内容。

广东音乐的主奏乐器和风格。

二、教学分析《赛龙夺锦》这首广东音乐流传于珠江三角洲一带,如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以人们熟知的生活小调为题材的粤剧较为出名。

其中最有的特色是小调以高胡为主奏乐器的乐曲广泛流传。

本课欣赏的《赛龙夺锦》就是以高胡主奏的广东音乐。

取材于广东五月端午人们赛龙舟的紧张,激烈比赛那种激动紧张的场面。

是一首由引子、尾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的广东音乐。

描写了赛龙舟前准备时的选手们的紧张;赛龙舟时你追我赶和每队选手们团结合作,相互协力永争第一的紧张赛场。

最后乐曲表现胜利欢腾的喜悦。

形象的描绘出了端午节广东人们赛龙舟竟渡的热闹场面。

现在六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在青春萌芽变声期,对一些歌曲可能不大喜欢张口唱,但对于比较抽象的乐曲善于思考和探索,好奇心强,有较强的求知欲,比较愿意提出问题,通过本本课围绕着“赛龙”这个主题展开。

通过看龙舟——听龙舟——说龙舟——赛龙舟和了解广东音乐等不同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玩中学,乐中学的快乐的课堂气氛。

三、教学难点、重点重点:通过欣赏广东音乐《赛龙夺锦》,感受乐曲的单三部曲式结构和广东音乐的风格。

难点:让学生们表现五月端午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准备:四个小鼓、四面小旗、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1、图画导入:(播放中国人民过端午节的影片)。

《赛龙夺锦》作为音乐背景。

学生观看影片、回答问题。

师:(1)同学们、他们在过什么节日?(端午节)(2)端午节人们都在做些什么呢?(吃粽子、饮雄黄酒、戴红绳、赛龙舟)出示课题《赛龙夺锦》听龙舟(出示课件)生:学生观看影片,回答问题。

赛龙夺锦-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赛龙夺锦-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赛龙夺锦-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神话故事《赛龙夺锦》;2.理解曲调、节奏、音高等音乐基本元素;3.学习唱歌、合唱、打击乐等音乐表现形式;4.通过合作演练,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原曲欣赏;2.歌曲学唱;3.合唱;4.打击乐编排及表演。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歌曲学唱,要求唱准曲调、音高,掌握节奏;2.合唱,注意团队合作,协调一致,唱歌精神饱满;3.打击乐编排,注意节奏精准,强弱把握准确。

2. 教学难点1.合唱部分,需要大家协调一致,心理素质要好,要有团队合作感;2.打击乐编排,需要学生掌握技巧,掌握节奏,同时注意协调与合作。

四、教学过程设计1. 教师引导首先,教师通过简单的课堂讲解,来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神话故事《赛龙夺锦》。

2. 歌曲学唱接着,教师会给出歌曲《赛龙夺锦》的原曲欣赏,让学生熟悉曲调和节奏。

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歌曲,教师会进行歌曲学唱教学,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每一个音符,并注意每一个节奏的变化。

3. 合唱当学生熟悉歌曲后,教师会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集体合唱。

在合唱的过程中,教师会在侧面给学生指导和辅助。

4. 打击乐编排及表演在学生熟练掌握歌曲和合唱基础上,教师会引导学生编排打击乐部分,例如使用乐器演奏打击乐表现出所唱歌曲的节奏和韵律变化。

最后,教师会组织学生进行全体表演。

五、教学评估1.在歌曲学唱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练习检查,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2.在合唱过程中,可以通过点评学生合唱的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3.在打击乐表演环节,可以通过评估乐器和演奏的准确性以及节奏感等方面,来对学生进行评估。

六、板书设计学习内容学习目标赛龙夺锦了解传统文化神话故事歌曲学唱、合唱、打击乐掌握音乐基本元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七、教学反思通过此次课堂教学,学生们成功地掌握了歌曲《赛龙夺锦》的基本知识和唱歌技巧,更好地理解了音乐的基本元素和音乐表现形式。

欣赏《将军得胜命》音乐教案

欣赏《将军得胜命》音乐教案

欣赏《将军得胜命》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作品将军得胜令,体会人民载歌载舞的情景。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将军得胜令》的欣赏,并配以讨论、分析等方法,学生能够了解浙东锣鼓的音乐特点,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知识与技能】了解民族乐器的几种打击乐器,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作品慷慨激昂的情感,说出作品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浙东锣鼓的音乐情绪和风格。

【难点】正确把握作品的音乐形象。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出示古代战争的图片,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倭寇吗?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倭寇是古代侵犯我国沿海的海岛,那么打败倭寇是一件怎样的事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在打败倭寇后表现人们心情的歌曲,我们一起去听听是怎样的吧!顺势揭示课题《将军得胜令》。

(二)新课教学1.教师播放歌曲,并提问这首歌在情绪上大家感觉是什么样?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乐曲情绪激昂,气势恢宏。

2.教师再次提问这首歌曲描述了什么样的情景?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描绘了人们欢迎英雄平定倭寇,胜利凯旋的欢腾情景。

(三)分段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聆听音频并哼唱歌曲,并提问学生:第一段乐曲速度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急速。

2.再次感受旋律,教师提问学生:都听到了什么乐器的声音?学生小组讨论之后,进行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笛子、唢呐、浙东锣鼓。

3.教师请学生聆听第二段,并提出问题:第二段音乐情绪有什么特点?(从情绪/速度/节奏/旋律等方面进行提问)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低沉、饱满。

4.完整聆听,教师提问学生:歌曲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作者对抗倭英雄归来后的欢快心情。

5.完整聆听并哼唱。

(四)巩固提高教师以抗倭英雄戚继光为主题,请学生分享《将军得胜令》的创作背景。

学生进行展示。

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并总结:《将军得胜令》是明朝嘉靖年间人们欢迎英雄戚继光平倭归来时演奏的乐曲,体现了人民拥护民族英雄的欢快心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军令》效果分析
本节课以《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间穿插音乐欣赏、分组讨论、乐器实践等环节,使学生的思维紧跟教师节奏,张弛有度,避免了无聊枯燥。

通过欣赏《将军令》,让学生体验了吹打乐器的乐趣,并能辨别“粗吹”与“细吹”的混合音响与演奏形式,能用简单的语言描绘乐曲的情境。

学生能够满怀探究之情主动学习,在活动中参与,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体现新课标“在实践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创作音乐,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思想。

通过分组讨论,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良好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不仅得到音乐知识,更得到学习能力,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在有声有色的体验中,学生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回答、讨论。

在成果展示环节,学生热情高涨,大胆上台,积极尝试演奏,课堂气氛热烈。

效果很好!
《将军令》评测练习
任务一:掌握苏南吹打中粗吹和细吹区别和特点。

要求:对比聆听苏南吹打中粗吹和细吹两种演奏形式,感受归纳特点和区别。

任务二:学唱《将军令》细吹部分的旋律。

要求:能独立有感情地熟练演唱《将军令》细吹部分的旋律。

任务三:演奏展示。

要求:对《将军令》细吹音乐段落用吹打乐器进行演奏编配,能将演唱与乐器吹打有节奏地融合在一起。

《将军令》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九年级音乐第七单元八音和鸣的第二节课,因为是欣赏课,所以欣赏的内容比较多。

在设计课程的时候为了让同学们更加的感兴趣,我把吹打乐器拿到课堂上,让同学们体验了吹打乐器的乐趣。

欣赏课,我觉得重在聆听和体验,所以一开始导入之后我让学生完整聆听了整首乐曲,有助于学生对作品整体感受与把握。

同时,这也符合音乐欣赏的要求,由整体—局部—再到整体。

其次是知识点渗透在各分段聆听之中,这种不枯燥、不机械的方法,有利于学生记忆并掌握这些知识。

最后是学生共同用吹打乐器进行即兴编创活动,要求注意力度、速度、节奏的变化,以训练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与表现能力。

这种训练显然给了学生一个惊喜。

当学生用手中的吹打乐器与其他成员合作时,学生们为亲自体验而感到兴奋、为成功编创作品而感到喜悦,生生间的互动关系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此教学设计体现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训,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具有难度和挑战性的活动,学生们很开心。

但这节课也有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有待于提高和改正:
1、成果展示阶段把握难度大。

由于各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班的学生不能熟练掌握吹打乐器技巧,在演奏编排时会出现某种乐器缺失的情况。

2、对乐曲背景的介绍不够深入。

在今后的学习中,应在文学上下工夫,掌握较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用新课改的理念构建自身知识体系,创作体现时代性、基础性与选
择性想结合的初中音乐课程。

总之,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本人通过继续学习和艺术实践活动使音乐教学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同时也及时总结一些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更好地为今后的音乐教学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