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药用植物学》课程标准

《药用植物学》课程标准

《药用植物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13120122建议课时数:94学分:5适用专业:中药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中药鉴定技术、实用中药化学、中药炮制技术一、前言1.课程性质该课程是江苏省五年制高职中药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

是为学生考取中药调剂员、中药购销员、中药保管员、中药净选润切员、中药种植员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同时也为学生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中药材鉴别、质量检验、中药购销、中药调剂等岗位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识别药用植物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学习本课程,将与后续课程《中药鉴定技术》、《实用中药化学》、《中药炮制技术》等知识、技能的衔接灵活、自如。

2.设计思路该课程是依据《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中药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试行)》而设置,打破了以药用植物学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培养药用植物的识别技能为核心,使学生在完成具体实践任务的过程中理解药用植物学中的基本概念,认识更多的植物,从而掌握中药专业所需的技能,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其职业能力。

该课程内容是以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中药材鉴别和检验岗位职责和任务为基础,结合中药材种植员、中药购销员、中药检验工、中药调剂员和中药炮制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对药用植物基础知识、工作技能和职业道德的要求,按照由微观到宏观,由局部到整体的认识规律,对达到识别药用植物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内容进行整合、序化,从而设计出四个项目,即药用植物显微结构识别技术(24学时)、药用植物器官识别技术(20学时)、药用植物种类识别技术(20学时)和药用植物野外实习(30学时),包括18个任务,总课时为94学时。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并不断开发教学资源,从而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锻炼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与结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药用植物学的含义、性质和特点及其与本专业所对应职业、岗位的联系。

《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学习目标(Learning Outcomes)1.掌握药用植物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A4.3.1)。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B2)。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开阔的视野(C6、C3)。

*教学内容、进度安排及要求(Class Schedule& Requirements)教学内容学时教学方式作业及要求基本要求考查方式绪论 2 多媒体/掌握药用植物学的学习方法;熟悉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

课堂提问植物的细胞与组织2 多媒体/掌握植物的组织类型;熟悉其生理功能。

课堂提问植物的器官10多媒体、实物示教习题掌握植物的器官类型及其特征;熟悉其生理功能。

书面作业植物分类概述苔藓、蕨类2 多媒体/掌握植物分类的等级,以及苔藓、蕨类植物的特征。

课堂提问裸子植物 2多媒体、实物示教测验掌握裸子植物的特征;熟悉重要药用植物。

试卷评阅双子叶植物14多媒体、实物示教大作业掌握双子叶植物的特征;熟悉重要药用植物。

书面成绩单子叶植物 2多媒体、实物示教习题掌握单子叶植物的特征;熟悉重要药用植物。

书面作业*考核方式(Grading)最终成绩由课堂表现、平时作业、测验、大作业、期末考试成绩组合而成。

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课堂参与程度和平时作业:10%;主要考核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口头及文字表达能力。

测验:20%;检验总论部分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督促下一步学习。

大作业:15%;主要考核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及文字表达等能力。

期末考试:55%;全面考核对生药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重点内容的掌握程度。

*教材或参考资料(Textbooks & OtherMaterials)张浩. 药用植物学(第六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ISNB: 9787117143776.1.带*内容为必填项。

2.课程简介字数为300-500字;课程大纲以表述清楚教学安排为宜,字数不限。

《药用植物学》课程实施大纲

《药用植物学》课程实施大纲

《药用植物学》课程实施大纲目录1.教学理念 (4)2.课程介绍 (5)2.1课程的性质 (5)2.2课程在学科专业结构中的地位、作用 (5)2.3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 (5)3.教师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教师的职称、学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教育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研究兴趣(方向)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先修课程.. (5)5.课程目标 (5)6.课程内容 (5)6.1课程的内容概要 (6)6.2教学重点、难点 (6)6.3学时安排 (7)7.课程实施 (7)7.1教学单元一 (8)7.1.1教学日期 (8)7.1.2教学内容 (8)7.1.3教学过程 (8)7.1.4教学方法 (8)7.2教学单元二 (8)7.2.1教学日期 (8)7.2.2教学内容 (8)7.2.3教学过程 (9)7.2.4教学方法 (9)7.3教学单元三 (9)7.3.2教学内容 (9)7.3.3教学过程 (9)7.3.4教学方法 (9)7.4教学单元四 (9)7.4.1教学日期 (9)7.4.2教学内容 (9)7.4.3教学过程 (9)7.4.4教学方法 (10)7.5教学单元五 (10)7.5.1教学日期 (10)7.5.2教学内容 (10)7.5.3教学过程 (10)7.5.4教学方法 (10)7.6教学单元六 (10)7.6.1教学日期 (10)7.6.2教学内容 (10)7.6.3教学过程 (10)7.6.4教学方法 (11)7.7教学单元七 (11)7.7.1教学日期 (11)7.7.2教学内容 (11)7.7.3教学过程 (11)7.7.4教学方法 (11)7.8教学单元八 (11)7.8.1教学日期 (11)7.8.2教学内容 (11)7.8.3教学过程 (12)7.8.4教学方法 (12)7.9教学单元九 (12)7.9.2教学内容 (12)7.9.3教学过程 (12)7.9.4教学方法 (13)7.10教学单元十 (13)7.10.1教学日期 (13)7.10.2教学内容 (13)7.10.3教学过程 (13)7.10.4教学方法 (13)7.11教学单元十一 (13)7.11.1教学日期 (13)7.11.2教学内容 (13)7.11.3教学过程 (14)7.11.4教学方法 (14)7.12教学单元十二 (14)7.12.1教学日期 (14)7.12.2教学内容 (14)7.12.3教学过程 (14)7.12.4教学方法 (14)7.13教学单元十三 (14)7.13.1教学日期 (14)7.13.2教学内容 (14)7.13.3教学过程 (15)7.13.4教学方法 (15)7.14教学单元十四 (15)7.14.1教学日期 (15)7.14.2教学内容 (15)7.14.3教学过程 (15)7.15教学单元十五 (15)7.15.1教学日期 (15)7.15.3教学过程 (15)7.15.4教学方法 (15)7.16教学单元十六 (15)7.16.1教学日期 (15)7.16.2教学内容 (16)7.16.3教学过程 (16)7.16.4教学方法 (16)8.课程要求 (16)8.1学生自学要求 (16)8.2课外阅读与作业要求 (16)8.3课堂讨论要求 (16)9.课程考核 (16)10.课程资源 (17)10.1教材与参考书 (17)10.2专业学术著作 (17)10.3专业刊物 (17)11.教学合约 (17)11.1阅读课程实施大纲,理解其内容 (17)11.2同意遵守课程实施大纲中阐述的标准和期望 (17)1.教学理念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将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始终围绕“学”来开展,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内在潜力与学习动力,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客体变成积极的、主动的主体和中心,使教育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活动和自我建构过程。

药用植物学第八版教学大纲

药用植物学第八版教学大纲

药用植物学第八版教学大纲引言:药用植物学是研究植物对人类健康的益处以及相关应用的学科。

本文旨在介绍药用植物学第八版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该领域的知识。

一、课程目标药用植物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和素养:1. 掌握药用植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了解药用植物的传统应用和现代研究进展;3. 理解药用植物中活性成分的提取和分离方法;4. 掌握药用植物的质量评价和药效学;5. 培养分析和解决与药用植物学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1. 药用植物学的概述1.1 药用植物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 药用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3 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与保护2. 药用植物中的活性成分2.1 药用植物中常见的活性成分类型2.2 活性成分的提取与纯化方法2.3 药用植物中活性成分的分析和鉴定技术3. 药用植物的传统应用与现代研究3.1 主要药用植物的传统医药应用3.2 药用植物的现代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3.3 药用植物中的天然药物和合成药物的比较4. 药用植物的质量评价与药效学4.1 药用植物的资源鉴别与质量评价4.2 药物代谢与药效学研究方法4.3 药用植物的质量标准与药效评价5. 药用植物学的实验技术与研究方法5.1 药用植物的种子繁殖和传统繁育方法5.2 药用植物的组培与快速繁殖技术5.3 药用植物的遗传改良与基因工程方法三、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1.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介绍药用植物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1.2 实验操作:开展相关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1.3 学术研究:指导学生进行科研项目,提高其科研能力;2. 评估方式2.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实验报告和讨论等;2.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药用植物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2.3 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课程整体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4 科研项目:评估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表现;结语:药用植物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科,对促进医药领域的发展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药用植物课程标准

药用植物课程标准

《药用植物》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药用植物
教学对象:
面向全院学生公共选修课程
选用教材:
《药用植物学》,主编:潘凯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

1.教学目标
《药用植物学》主要学习内容包括药用植物的形态、组织构造和药用植物的分类两大部分。

以药用植物为研究对象,研究药用植物和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的生命活动、发育规律,以及植物和外界环境间多种多样关系。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使学生能够掌握和运用这些科学规律,为中药原植物的鉴定、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和保护,以及新药物资源寻找和开发服务。

2.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程作为选修课程,课堂讲授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注重启发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运用标本、模型、图表等教具和声象教材以提高教学效果。

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野外实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程内容和要求及必需学时数
本课程总学时数32
4.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分为两种形式:
1、笔试(主要考核理论课讲授的内容占总成绩的60%);
2、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平时表现和作业情况的书写,占总成绩的40%);。

《药用植物学》课程标准

《药用植物学》课程标准

《药用植物学》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36211〕承担单位〔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制定〔〕制定日期〔2022年10月10日〕审核〔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日期〔2022年11月15日〕批准〔二级学院(部)院长〕批准日期〔〕(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中草药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

(2)课程任务:根据“中药材种植员”、“中药材购销员”岗位职业需求,建设课程体系,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检验岗位对药用植物的识别和应用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药材种植及识别的基本技能,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后续课程有《药用植物分类学》、《药用植物遗传育种》、《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等课程。

二、学习目标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药用植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药用植物形态鉴定和显微鉴定的知识和技能,善于观察,能够把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形态与课本上的标准形态联系起来,实现理论与实物的对接。

能够准确描述药用植物各个器官的特征,能够准确描述药用植物内部构造特征,能够准确识别常见药用植物,会进行药用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会徒手制作植物细胞和组织等的临时制片;学会对知识的梳理,牢记药用植物功能和结构、局部与整体、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几个方面的统一。

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思想、团结协作精神。

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独立思考、吃苦耐劳、勤奋工作团结协作的意识以及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知识目标:(1)掌握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和植物细胞的分裂分化;(2)掌握药用植物组织的类型、结构特征和以及在药用植物体内的分布;(3)掌握药用植物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特征、发育及类型;(4)了解植物分类学的含义、任务和与研究药用植物的关系;了解药用植物的命名,分类等级和分类检索表的应用。

《药用植物学》《药理学》《药剂学》《药剂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药用植物学》《药理学》《药剂学》《药剂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药用植物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适用专业:课程名称:药用植物学课程代码:课程类型:专业基础学分:1总学时:16 理论学时: 10 实验(上机)学时: 6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组织学与胚胎学》、《中药学》后续课程:《中药鉴定学、《中药药剂学》二、课程简介(一)课程性质和任务药用植物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它与生药学、中药学、中药资源学、天然药物化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又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直观性很强的课程。

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生药的原植物种类,确保生药来源的准确性;调查研究、合理利用药用植物资源;利用植物生物技术,生产活性成分高的五种、转基因物种和濒危物种;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服(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药用植物六大器官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

掌握药用植物重点科的形态特征。

熟悉药用植物各器官类型、各科常用药用植物特点及主要化学成分。

了解药用植物研究范围、发展简史等内容。

2.能力目标能够准确描述药用植物各个器官特征和内部构造。

能够将待鉴定的药用植物分类到科。

能够准确识别常见药用植物200余种。

具有发现寻找中药材新资源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3.素质目标具有较强求知能力热爱中药事业爱护药用植物资源。

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严格的科学态度刻苦钻研勇于实践。

三、实验学时安排说明根据本专业需要及教学大纲要求选做6学时的实验课。

四、实验教学内容及要求实验项目:一、植物细胞的构造实验学时:3学时实验目的:掌握显微镜的构造,使用和保护的方法;练习临时制片技术:徒手切片、表皮制片、粉末装片;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学习绘制植物细胞图的基本技术;了解叶的组成和形态;叶片的质地、叶脉及脉序。

实验内容:显微镜的构造,使用和保护的方法;学习临时制片法(表皮制片法、徒手切片法、粉末状片法);细胞结构的观察。

实验报告及作业:写出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写出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写出表皮制片法、徒手切片法、粉末状片法的步骤。

药用植物学课程标准

药用植物学课程标准

药用植物学课程标准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合用专业:中药学讲课教研室:中药(营养)教研室学时: 84 学时编写执笔人:蔡纪平判定负责人:杨丽萍编写日期: 2012-1-23判定日期: 2012-3-6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药用植物学》是中药专业的一门实践技术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在中药专业的知识结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中药作用。

前导课程主假如《中药学》,后续课程有《中药判定学》、《中药化学》及《药用植物种植技术》等,本课程经过在专业人材培育过程中的作用是经过对药用植物学的学习,使学生可以运用其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说明药用植物的形态特点、内部结构和分类特点,培育学生掌握本课程范围内的常有药用植物科的辨别重点,为后续有关学科的学习确立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从培育高素质技术型特意人材的目标出发,既切合高职高专院校的培育目标和学生实质水平,又突出大学生就业的广泛性要求。

所以,采纳教书和育人相联合,学习知识和培育能力相结合。

突出“够用”和“会用”两个原则。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着重课程教课与现实社会环境和工作条件的切合,力争科学性与职业性相联合,表现理论与实践教课的一体化。

详细思路以下:定位正确: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定位决定了课程目标不是培育学生成为研究者,而是要表现职业性,配合专业教育,着眼于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确立基础。

加强实效:改变说教式、关闭式讲堂教课模式,充足显现现代教课的开放式特点,采纳多种教课方法,联合大学生个性发展规律,教课安排着重互动、沟通,最大限度的调换学生参加讲堂的踊跃性、主动性,使课程自己就充满活力与活力,提高教课的实效性。

突出特点: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为目的,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设计学生的实践任务,培育他们认识和剖析复杂的药用植物的能力,并使学生的亲身体验内化为能力和素质。

提高质量:拟订科学的课程建设规划,以建设精选课程为目标,成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课模式。

药用植物学》课程标准

药用植物学》课程标准

药用植物学》课程标准The course "Pharmaceutical Botany" XXX dispensers。

salespersons。

custodians。

selectors。

and cultivators。

It is a nal platform and fundamental course for the five-year nal XXX Province。

with a suggested n of 94 hours and a credit of 5.The course is designed to equip students with the basic theories。

knowledge。

XXX。

and to XXX," "Practical Chinese Medicinal Chemistry," and "XXX."The course is designed based on the "XXX (Trial)" and breaks away from XXX is the primary feature。

Instead。

the course XXX。

XXX approach aims to help students recognizemore plants。

master the skills required for the nal Chinese medicine n。

and develop their interests in active learning and problem-solving。

XXX.The course content is based on the responsibilities and tasksof the ns of standardized n。

药用植物学课程标准

药用植物学课程标准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植物组织培养【适用专业】植物组织培养是将植物的离体材料(器官、组织、细胞、原生质体等)无菌培养,使其生长、分化,进而再生完整植株的无性繁殖技术,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之一。

为了适应我国、我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遵循高职教育规律,按工作任务模块进行了大幅度调整、修改。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上注意吸收组培科研、生产成果,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加强组培与无土栽培、作物栽培管理方面内容的融合,注重理论知识的实用性、针对性,体现现代性。

1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1.1 课程性质《植物组织培养应用技术》课程是生物技术、园艺、商品花卉专业及园林技术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需、够用”的组培的基本理论,能够进行娴熟的植物组织培养操作,学生完全符合植物组织培养岗位的职业要求。

本课程的前续课为基础化学、植物学、植物生理等,并由微生物学等专业基础课提供技术基础。

《植物组织培养应用技术》为无土栽培技术、基因技术等专业课程提供新技术、新方法支持。

在课程定位上,强调理实一体,培养学生的组培岗位职业能力。

课程与国家职业标准接轨,《植物组织培养应用技术》课程结业可取得植物组织培养工、植物组织培养接种工、生物制品培养基制备工3个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

1.2 设思路以就业为导向,强化职业岗位能力培养。

根据高职教育的职业特点和技能要求,及根据组培企业的实际岗位的具体任务进行分解,确立《植物组培技术》课程教学“以专业技术能力为本位、采用模块教学”的理念,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依据植物组培的工艺流程安排教学,将该课程的能力体系分解为多个教学模块,在每个教学模块中穿插一些关键技能和一般技能,将植物组培的实践能力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主体内容和目标,构建了基于生产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见图1)。

使学生能够独立从事植物组织培养各个岗位的工作。

药用植物学课程设计

药用植物学课程设计

药用植物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药用植物的基本分类、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2. 了解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采收季节及加工方法;3. 认识我国常见的药用植物种类及其药用部位。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识别并描述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2. 学会使用药用植物标本和相关工具,进行药用植物的观察和分类;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药用植物进行简单的药用价值和采收加工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药用植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药用植物在人类健康和传统医学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药用植物学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药用植物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对药用植物的兴趣和认识。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他们对自然界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但相关知识体系尚不完善。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药用植物学特点,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实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药用植物学知识。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药用植物的分类与特征- 植物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药用植物的分类原则和分类方法- 常见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及识别要点2. 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与采收加工- 药用植物的主要药用部位及其功效- 药用植物的采收季节和加工方法- 药用植物在传统医学中的应用案例3. 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与观察- 药用植物标本的制作与观察方法- 我国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与描述- 药用植物的生长习性与生态环境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药用植物的分类与特征第二课时: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与采收加工第三课时: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与观察(1)第四课时: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与观察(2)教学内容进度:第一周:完成第一、二课时的教学第二周:完成第三、四课时的教学教材章节及内容:第一章 药用植物概述第一节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第二节 药用植物的分类与特征第二章 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与采收加工第一节 药用植物的主要药用部位与功效第二节 药用植物的采收季节与加工方法第三章 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与观察第一节 药用植物标本的制作与观察第二节 我国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与描述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以药用植物的基本概念、药用价值和识别方法为主线,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药用植物学知识。

《药用植物学》教学大纲

《药用植物学》教学大纲

药用植物学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240203Z10课程名称:药用植物学/ Pharmaceutical botany学时与学分:28/1.5先修课程要求:无要求。

适应专业:药学教材、教学参考书:《药用植物学》,张浩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6版二、课程设置的目的和意义《药用植物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利用植物形态、结构以及分类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药用植物的一门科学,它的任务主要是系统的学习植物学知识,研究药用植物的分类鉴定,调查药用植物资源,整理中草药的种类,保证用药准确有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下一阶段学习《生药学》打下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药用植物学》的基本内容分为植物形态解剖学和植物系统分类学两部分。

植物形态解剖学部分主要讲述植物的细胞、植物的组织及种子植物的器官等;植物的系统分类部分主要讲述植物分类的原理和方法、植物进化系统、各类群的特征及其主要药用植物等。

《药用植物学》的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实验室实习和野外实习三部分。

该教学大纲专门针对药用植物学理论学习制定。

在教学方法上做到深入浅出,加强基础理论,发挥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附具体教学内容:绪论药用植物学的概念、任务和目的;药用植物学的发展历史及其最新进展;药用植物学和其它学科的关系。

重点是明确药用植物学的目的和任务。

了解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简史和学习药用植物学的方法。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大小;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细胞壁的特化类型及鉴别方法。

植物细胞的后含物:淀粉、菊糖、蛋白质、脂肪、晶体、酶、生长素等。

植物细胞的增殖: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重点要求: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细胞壁的特化和后含物的种类及其鉴别方法。

了解植物细胞超微构造及繁殖方式。

第二章植物的组织组织的概念,类型及特征:分生组织、保护组织、基本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组织;存在部位;主要生理机能;维管束及其类型。

专业选修课-《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普通班)

专业选修课-《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普通班)

《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对象:药学专业(学分:2学分学时:36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药用植物学是以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为对象,研究它们的形态、组织、生理功能、分类鉴定、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一门学科。

药用植物学是药学专业学生学习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等课程内容的基础学科,又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直观性很强的课程。

目的与任务:1、研究鉴定来自植物的生药基源,确保来源的准确性。

2、资源调查与文献考证,合理利用与保护药用植物资源。

3、根据植物亲缘关系与新技术,寻找并扩大新药源。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含每章教学目的、基本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药用植物学包括药用植物的形态和解剖、药用植物的分类、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三大部分内容。

通过《药用植物学》的学习,要求学生:①掌握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概念、显微结构、类型特征及器官的外部形态特征和识别要点。

②掌握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常见科的主要特征以及运用植物分类检索表鉴定植物标本的方法和技能。

③掌握普通生物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学会各种临时显微标本片的制作、显微绘图、显微测量方法、腊叶标本的制作。

④熟悉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功能,并熟悉生理功能与形态结构之间的关系;熟悉植物界的分类系统及各大类群的主要特征。

绪论【教学内容】1.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1)研究鉴定来自于植物的生药基源,确保来源的准确性(2)资源调查与文献考证,合理利用与保护药用植物资源(3)根据植物亲缘关系与新技术,寻找并扩大新药源(4)为中药材生产服务2.我国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简史和趋势3.学习药用植物学的方法(1)善于利用大自然的课堂(2)阅览药用植物图片(3)培养学习兴趣(4)重视实验技能培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药用植物学的学习方法难点:无【课程的考核要求】1.掌握药用植物学的学习方法。

2.熟悉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与主要任务。

3.了解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简史。

【复习思考题】1.药用植物、药用植物学的定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用植物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13120122建议课时数:94学分:5适用专业:中药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中药鉴定技术、实用中药化学、中药炮制技术一、前言1.课程性质该课程是江苏省五年制高职中药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

是为学生考取中药调剂员、中药购销员、中药保管员、中药净选润切员、中药种植员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同时也为学生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中药材鉴别、质量检验、中药购销、中药调剂等岗位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识别药用植物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学习本课程,将与后续课程《中药鉴定技术》、《实用中药化学》、《中药炮制技术》等知识、技能的衔接灵活、自如。

2.设计思路该课程是依据《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中药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试行)》而设置,打破了以药用植物学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培养药用植物的识别技能为核心,使学生在完成具体实践任务的过程中理解药用植物学中的基本概念,认识更多的植物,从而掌握中药专业所需的技能,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其职业能力。

该课程内容是以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中药材鉴别和检验岗位职责和任务为基础,结合中药材种植员、中药购销员、中药检验工、中药调剂员和中药炮制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对药用植物基础知识、工作技能和职业道德的要求,按照由微观到宏观,由局部到整体的认识规律,对达到识别药用植物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内容进行整合、序化,从而设计出四个项目,即药用植物显微结构识别技术(24学时)、药用植物器官识别技术(20学时)、药用植物种类识别技术(20学时)和药用植物野外实习(30学时),包括18个任务,总课时为94学时。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并不断开发教学资源,从而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锻炼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与结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药用植物学的含义、性质和特点及其与本专业所对应职业、岗位的联系。

(2)理解植物细胞组成,掌握细胞后含物的各种类型及其鉴别方法。

(3)了解显微镜的结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和保养方法。

(4)理解植物组织类型,掌握各种组织在植物体中的存在部位、类型及其功能。

(5)掌握根的形态特征、类型及其变态。

(6)掌握茎的形态特征、类型及其变态。

(7)掌握叶的形态特征、类型及其变态。

(8)掌握花的组成、类型及其花序类型。

(9)掌握果实与种子的形态特征、类型。

(10)理解植物的命名与分类等级,了解植物分类检索表的使用方法。

(11)了解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的异同点。

(12)理解藻类、菌类、地衣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常见、常用药用植物。

(13)理解苔藓、蕨类、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常见、常用药用植物。

(14)掌握被子植物重点科的主要特征(蓼科、毛茛科、木兰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芸香科、五加科、伞形科、木犀科、唇形科、葫芦科、茄科、桔梗科、菊科、禾本科、天南星科、百合科、兰科)。

(15)掌握被子植物各科常见、常用主要药用植物。

2.能力目标(1)会利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主要特征如淀粉粒、晶体等。

(2)会利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各种组织形态以及能区分各种组织的类型。

(3)会利用显微操作技术鉴别药材(如粉末透化技术)。

(4)会利用显微镜区分根的初生构造和次生构造。

(5)会利用显微镜识别茎的初生构造和次生构造以及茎的异常构造。

(6)会利用显微镜识别双子叶植物叶和单子叶植物叶的内部构造。

(7)能准确说出植物根的外形特征、类型和变态。

(8)能准确说出植物茎的外形特征、类型和变态。

(9)能准确说出植物叶的外形特征、类型和变态。

(10)能准确说出植物花的组成、类型和花序类型。

(11)能准确说出植物果实的外形特征、类型和变态。

(12)会识别中药材及饮片(植物类)的入药部位。

(13)能运用科属分类检索表进行药用植物科、种的检索与鉴定。

(14)能说出重点科的主要特征。

(15)能认识常见、常用药用植物原植物200种,腊叶标本200。

(16)学会药用植物野外采集方法及腊叶标本制作以及查阅文献的方法。

3.素质目标(1)养成学生爱护仪器设备,节约实验材料,树立防火、防潮、防盗等安全意识。

(2)养成认真、细致、严谨、实事求是的职业态度。

(3)具有吃苦耐劳、勤于动手的职业素养。

(4)具有探索、创新、创优意识。

(5)养成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6)养成学生审美意识。

(7)养成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环境,具有献身中医药事业的决心。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项目一药用植物显微结构识别技术(24学时)45项目二药用植物器官的识别技术(20学时)67项目三药用植物的种类识别技术(20学时)89项目四药用植物野外实习(30学时)10四、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根据江苏省五年制高职中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该课程的性质,宜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从而在培养学生识别药用植物的同时掌握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根据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及该课程的性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宜采用“教-学-认”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边学习,边识别,边总结,边反馈,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3.由于该课程实践性特别强的特点,为了使学生多认识药用植物,光靠课堂教学的课时是大大不够的。

因此,宜经常开放各类实训场所,并且校园植物实行挂牌,使学生能在课余时间随时随地的接触到药用植物,为后续课程和将来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考核评价考核评价包括期末理论成绩(40%)、试验技能成绩(20%)与识别标本技能成绩(40%)三部分。

1.期末理论成绩期末采用笔试闭卷方式,考核学生理论知识、基本理论掌握的程度和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内容为全部项目。

地点为教室,时间为120分钟,成绩为百分制(再按照比例折算)。

2.试验技能成绩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实验课考勤、实验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地点为药用植物实训室,时间为45分钟,成绩为百分制(再按照比例折算)。

3.识别标本技能成绩野外实习结束时,考核学生识别药用植物的能力,植物标本采集和制作的能力。

内容为项目五和项目六。

地点为标本室与教室,时间为每人标本考核30分钟,标本制作30分钟,成绩为百分制(再按照比例折算)。

(三)教学基本条件1.专业教师配备(1)教师数量:配1名专职实验员。

(2)教学资格:中药、生药学、中药资源及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学士以上学位,讲师以上职称(研究生以上学历可为助教),并具有中药种植、中药调剂员(高级工)职业资格或主管药师以上专业职称。

(3)教学能力:具有扎实的药用植物相关知识背景,并且能带领学生进行野外实习,具有从事中药栽培、中药资源普查等的相关的工作经历,熟悉《高等植物图鉴》等相关本草著作。

2.实训装备配置药用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实验设备配置方面建议要具备一次性容纳25人的显微实训室,高清晰度的显微镜2间或者50人的显微互动实训室;同时校内植物园至少具备200科,400种常见中药材,以及校内温室具有100种中药材栽培的条件;并具有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的校外实训基地。

具体按每班50名学生配置,具备理实一体化功能。

具体实验实训室设备配置见下表。

(四)教材选用与编写1.教材选用(1)可选择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药用植物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职高专中药专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药用植物学》(第2版)。

(2)根据该课标的要求及实际教学条件,可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性地整合。

2.教材编写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体系完备、重点突出而又切合本地本校实际的教材是教材建设的关键。

因此可根据教学条件编写校本教材《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学实验讲义》和《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指导》三本教材,作为实验实训配套教材,以利于该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五)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建立药用植物产学研实训基地连云港云台山植被繁茂,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是我校历年来进行野外教学实习的地方。

与云台山各个管理处进行校企合作,创建产学研基地将有利于本地特色的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是校企对接的重要模式。

学校将利用自身资源,为服务社会,以及与企业进行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共建“产学研示范基地”,将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促进学校教学和人才培养。

2.药用植物园的合理开发利用我校校区占地近500亩,校园按照处处药化紧扣中医药文化设计,使其校园就是一个大的药用植物园。

另建设的多功能温室占地近1200m2,栽种温室药用植物如诃子、广藿香、肉桂等近100种,校园内药用植物分布广泛,如忍冬、牡丹、芍药、丹参、益母草等。

对校园植物种类进行鉴定、挂牌后,进行彩色图谱采集并彩版印刷发给相关专业学生人手一册,届时学生将不受时间、空间随时随地进行药用植物识别。

3.中医药博物馆的有效性开放与利用我校中医药博物馆面积达2000 m2,馆内收藏了中药材标本2000余份,如珍稀的虎骨、羚羊角、灵芝等、中药浸制标本300多种、腊叶标本1万多份,分属100多科、珍稀鸟类标本50多件以及海洋类标本40余件。

中医药博物馆应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对学生开放,并组建兴趣小组参与中医药博物馆的管理,不仅增长学生中医药文化知识,同时也锻炼学生的管理水平。

4.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的有效利用选择有兴趣的同学组成课外兴趣小组,学习显微切片制作和粉末透化技术,从而提高学生的显微与粉末鉴定水平。

5.利用大量拍摄的药用植物图片制作教学课件,利用学校的信息化技术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使药用植物分类中的抽象名词、概念具体化。

6.教学参考书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效配置适量的教学参考书如江苏植物志、高等植物图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促使学由余力的学生扩展相关专业知识水平。

五、其他说明根据具体情况可做适当变动或适时修改。

(制定人:丁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