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册文言文阅读及知识点的整理

合集下载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语文必修五的文言文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丰富的语言知识、文化内涵和文学价值。

掌握这些文言文的知识点,对于提高语文素养和应对考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梳理一下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的相关知识点。

一、《归去来兮辞》1、重要实词(1)生生所资:“资”,凭借。

(2)求之靡途:“靡”,没有。

(3)会有四方之事:“会”,恰逢。

(4)家叔以余贫苦:“以”,因为。

(5)心惮远役:“惮”,害怕。

2、重要虚词(1)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

(2)舟遥遥以轻飏:“以”,表修饰。

(3)问征夫以前路:“以”,拿,用。

3、词类活用(1)眄庭柯以怡颜:“怡”,使动用法,使……愉快。

(2)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世之情。

(3)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词用作动词,拄着。

4、特殊句式(1)既自以心为形役:被动句,“为”表被动。

(2)问征夫以前路:状语后置,“以前路问征夫”。

5、主旨本文是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归田时所作,叙述了他辞官归隐的原因和归途中的心情,以及到家后的生活和感受,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

二、《滕王阁序》1、重要实词(1)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2)序属三秋:“属”,是。

(3)俨骖騑于上路:“俨”,整齐的样子。

(4)披绣闼,俯雕甍:“披”,打开;“闼”,小门;“甍”,屋脊。

2、重要虚词(1)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且”,反而。

(2)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而”,表转折。

3、词类活用(1)腾蛟起凤:“腾”“起”,使动用法,使……腾飞,使……起舞。

(2)屈贾谊于长沙:“屈”,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3)窜梁鸿于海曲:“窜”,使动用法,使……逃窜。

4、特殊句式(1)童子何知:宾语前置,“知何”。

(2)纤歌凝而白云遏:被动句,“遏”,被阻止。

5、主旨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接着抒发身世之感并表白自己的志向和决心,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

高中第五册文言总结

高中第五册文言总结

第五册文言文知识梳理一、解释加点的实词自缢.于庭树徒.留无所施可怜..体无比作计乃.尔立于今无会因.耳著.明月珰却.与小姑别府吏见丁宁..进退无颜仪.自可断.来信寻.遣丞请还否.泰如天地处分适.兄意渠.会永无缘可以卒.千年故.作不良计便复.在旦夕便言..多令.才多谢.后世人阿母谢.媒人留待作遗施..始适.还家门处分适.兄意适.得府君书莫令事不举.举.言谓阿妹莫令事不举.举.手拍马鞍举.身赴清池举.世而誉之徒留无所施..却.告了相思落日山横.翠揾.泪恓恓惶惶....谂.知仲尼之徒无道.齐桓之事者就.死地彼恶.知之何择.焉则王许.之乎挟泰山以超.北海抑.王兴甲兵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殆.有甚焉明君制.民之产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王若隐.其无罪长太息以掩涕..兮余虽好修姱..以靰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芷..亦余心之所善.兮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忳.郁邑余侘.傺.兮宁溘.死以流亡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进不入以离尤..兮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唯昭质其犹未亏.余独好修.以为常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水击三千里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之二虫又何知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恨不倩.未有知其修.者翼若垂.天之云绝.云气,负青天彼且奚适.也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泠然..善也二、虚词为:为仲卿母所谴十七为君妇为诗云尔非为织作迟阿母为汝求始而未为久慎勿为妇死其:其若是,孰能御之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虽九死其犹未悔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恶:彼且恶.乎待哉以小易大,彼恶.知之固.:固..时俗之工巧兮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若.;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若.无罪而就死地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则;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余情其信.芳惟.昭质其犹未亏.三、一词多义令.:县令谴媒来便言多令才莫令事不举见:相见常日稀君既若见录渐见愁煎迫谢:谢家来贵门阿母谢媒人多谢后世人相:相见常日稀儿已薄禄相誓不相隔卿及时相谴归好自相扶将还必相迎取蹑履相逢迎登即相许和不得便相许谴:为仲卿母所谴县令谴媒来十七谴汝嫁取:终老不复取还必相迎取取之尽锱铢青,取之于蓝财物无所取留取丹心照汗青迎:解褐南徐州迎从事还必相迎取明日来迎汝故:大人故嫌迟知是故人来故谴来贵门意:何意致不厚吾意久怀忿处分适兄意始:始而未为久小姑始扶床尤:忍尤而攘诟进不入以离尤兮四、通假字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放辟邪侈,无不为已是罔民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不识有诸偭规矩而改错进不入以离尤兮芳菲菲其弥彰忳郁邑余侘傺兮延伫乎吾将反此小大之辩也故夫知效一官而徵一国者旬又五日而后反小知不及大知王说,曰;"诗云"无以,则王乎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刑于寡妻,至于兄弟盖亦反其本矣五、古今异义可怜体无比汝岂得自由本自无教训妾不堪驱使感君区区怀处分适兄意蹑履相逢迎勿复重纷纭叶叶相交通千万不复全功不至于百姓者吾惛,不能进于是时俗之工巧兮怨灵修之浩荡兮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然后从而刑之吾惛,不能进于是矣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六、词类活用(一)名词做状语孔雀东南飞卿当日胜贵謇朝谇而夕替(二)名词做动词德何如,则可以王矣刑于寡妻而后乃今图南(三)形容词作名词弱固不可以敌强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口与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四)形容词作动词千万不复全是以君子远庖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固前圣之所厚(五)使动用法逆以煎我怀足以荣汝身危士臣朝秦楚不推恩无以保妻子以一服八驰椒丘且焉止息屈心而抑志兮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使人听此凋朱颜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回朕车以复路兮步余马于兰皋兮(六)意动用法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七)为动用法伏清白以死直兮哀民生之多艰时人伤之七、特殊句式是乃仁术也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何由知吾可也牛何之将以衅鼓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何以异于邹敌楚哉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总结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总结作为中国文化传统中重要的语言形式之一,文言文一直是高中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高中语文必修五大纲中,文言文是必修内容之一,其中包含了多篇文言文课文。

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学生必须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言规则和特点,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文言文必考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文言文。

一、文言文的基本语言规则和特点文言文是汉语的一种语言形式,具有以下的语言规则和特点:1.词汇:文言文运用的词汇来自古代汉语,大多比现代汉语用词更简单,语义较为明确且重视精准用词。

有很多专有词汇,也有很多字现在语言中已经不再使用。

2. 语法:文言文的语法结构较为繁琐,句子经常长达十几到几十个字。

文言文注重修辞,重视“清”、“丽”、“妙”,构成华丽辞藻和文化内涵,也重视语言的平衡和对称。

3.标点:文言文的标点很少,常见的标点符号有句号、“、”、“。

、”等符号。

4. 发音:古代汉语比现代汉语发音更为复杂,且音节发音规则也与现代汉语不同。

二、文言文必考知识点1. 历史背景文言文知识点中常涉及到作者及其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如《孔乙己》中的“洋务派”、“地契”,《岳阳楼记》中的“乾隆时期”,《滕王阁序》中的“唐朝贞观年间”,学生需要掌握文言文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才能深入理解文本。

2. 文言文常用结构文言文中常见的结构包括“因果结构”、“举例结构”、“转折结构”、“并列递进结构”等,学生需要能够准确识别各种结构类型,并灵活运用。

3. 文言文修辞手法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反誓、排比、铺垫、绝句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修辞手法的定义、特点及应用,以及学会通过修辞手法寻找文本的表达意义。

4. 词语辨析在文言文学习中,学生需要能够辨析一些易混淆的词语,如“君子”与“小人”、“正义”和“邪恶”等,考试中会以此作为试题,考察学生对于文言文词汇的掌握。

第五册文言文知识归纳.doc

第五册文言文知识归纳.doc

第五册文言文知识归纳第五册文言文知识归纳:《齐桓晋文之事》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放、辟:放辟邪侈,无不为已(放荡;邪辟,不老实)2、诸:不识有诸?(兼词,“之乎”的合音)3、异: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4、方: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方圆)5、孝、悌:申之以孝悌之义(恭敬父母是孝,尊敬兄长是悌)二、通假字1、无以,则王乎(以通“已”,止)2.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3.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刑通“型”,作榜样)4.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5.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罔:通“网”)6.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已通“矣”,确定语气)7.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8.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愬通“诉”)三、一词多义1、爱:①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吝惜)②吴广素爱人(爱护)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喜爱,喜欢)2、明:①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名词,视力)②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形,清楚、明白)③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上足以事父母(形,贤明的)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形,明亮)3、道:①促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述说,谈论)②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讲)③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道义、道理)④任重道远(路,道路)四、词类活用1、无以,则王矣。

(王:名作动,统一天下,王道)2.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王:名作动,称王)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前“老、幼”:形作动,尊敬、爱护;后“老、幼”:形作名,老人,小孩)4.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保:使动用法,使……安定)5.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

(危:使动用法,使……受到危害)6.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朝:使动用法,使……来朝)7.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服:使动用法,使……服从)8.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罔:通“网”名作动,张开罗网捕捉,陷害)五、古今异义的词1、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整理(三)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整理(三)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整理(三)高中语文第四、五册文言文知识一、通假字1.北冥有鱼冥通“溟”,大海2.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3.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4.而征一国者而通“耐”,能5.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6.倾阖城户阖通“合”,全7.昂其直直通“值”.价钱8.手裁举裁通“才”9.翼日进宰翼通“翌”,第二天L0.飨德怀恩飨通“享”,受11.景从云合景通“影”,影子二、虚词1.之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协调音节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助词,主谓问取消独立性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去之二虫又何知代词,此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其:是……还是,用在选择句中,加强揣测语气3.风斯在下矣斯:则,就4.时则不至则:或5.奚以之几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反问,哪里用得着……呢6.恶乎待哉恶:何7.属而和者属:连续、跟着8.信有时哉信:确实9.靡计不施靡:没有10.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耶,表推测语气,大概……吧11.虽连城拱璧不啻也虽:即使啻:止12.未几、斯须既而:都表示时间短暂,“一会儿、片刻”13.少年固强之固:坚持、一定14.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顾:但15.或以尺书寄托侍者或:也许16.宁可致意耶宁可:焉能、哪能17.脱获回耗脱:倘18.贵客将自何所至也将:方,刚才三、实词(一)重点实词1.《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2.置杯焉则胶胶:粘,着地3.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决:快速的样子;枪:碰、撞4.而后乃今将图南图:图谋5.而控于地控:投,落下6.小知不及大知及:赶得上。

7.穷发之北穷:荒远的、偏僻发:毛,指草木8.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待:凭借9.下迨蔀屋迨:至蔀:遮蔽光明之物10.置酒交衢间衢:大路11.栉比如鳞栉:木梳; 比:并、排列12.妍媸自别妍媸:美丑13.恐进之亦兴阑矣阑:衰落、消失14.迟月生公石上迟:等候15.不知尚识余言否耶识:记着16.居为奇货居:积,储存17.操童子业,久不售操……业:从事……行业; 售:考取18.宰严限追比比:追征19.成妻具资诣问诣:到……去20.唇吻翕辟翕:合; 辟:开21.有古陵蔚起蔚:草木茂盛的样子,引申为高大22.如被冰雪被:遭受23.气息然然:气息微弱的样子24.审谛之审谛:仔细25.径造庐访成造:到26.则虫集冠集:止,落在27.俾人邑庠邑:县; 庠:学校28.抚军亦厚赉成赉:赏赐29.独是成氏子以蠧贫蠧:蛀虫30.民日贴妇卖儿贴:抵押31.疾逸道左逸:奔跑32.舅姑爱其子,不能御舅姑:公婆; 御:管束,控制33.唯恐道途显晦显:指看得见的“尘.间”; 晦:指看不见的水府34.吾君方幸玄珠阁幸:驾临35.坐贻聋瞽瞽:瞎子36.远罹构害罹:遭受37.项掣金锁掣:拴38.不遑辞候遑:闲暇39.帝知其冤而宥其失宥:宽恕40.君怃然曰怃然:失望的样子(二)词类活用1.最可觞客觞,名词作动词,劝人饮酒2.吏吴两载吏,名词作动词,任县令3.岁征民间岁:名词作状语,每年4.笼归笼:名词作动词,用笼装5.取儿稿葬稿:名词作状语,用草席裹着6.民日贴妇卖儿日:名词作状语,每天7.成然之/劣之/益奇之然、劣、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8.高其直高:形容词作动词,抬高9.细疏其能疏:名作动,陈述10.有客于径阳者客:名作动,作客,客居四、特殊句式(一)介宾结构后置1.岁征民间。

高中文言文翻译第五册——兵车行

高中文言文翻译第五册——兵车行

高中文言文翻译第五册——兵车行杜甫原文: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千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译文:车辆隆隆响,战马萧萧鸣,出征士兵弓箭各自佩在腰。

爷娘妻子儿女奔跑来相送,尘埃飞扬不见咸阳桥。

拦在路上牵着士兵衣服顿脚哭,哭声直上天空冲云霄。

路旁经过的人问出征士兵怎么样,出征士兵只是说按名册征兵很频繁。

有的人十五岁到黄河以北去戍守,有的人四十岁到西部边疆去种田。

去时里长给有的壮丁裹头巾,他们回时已经白头还要去守边。

边疆无数士兵流血形成了海水,武皇开拓边疆的念头还没停止。

您没听说汉家华山以东两百州,百千村落长满了草木。

即使有健壮的妇女手拿锄犁耕种,田土里的庄稼也长得没有东西行列。

况且秦地的士兵又能够苦战,被驱使去作战与鸡狗没有分别。

尽管长辈有疑问,服役的人们怎敢伸诉怨恨?就象今年冬天,还没有停止征调函谷关以西的士兵。

县官紧急地催逼百姓交租税,租税从哪里出?如果确实知道生男孩是坏事情,反而不如生女孩好。

生下女孩还能够嫁给近邻,生下男孩死于沙场埋没在荒草间。

您没有看见,青海的边上,自古以来战死士兵的白骨没人掩埋。

新鬼烦恼地怨恨旧鬼哭泣,天阴雨湿时众鬼啾啾地喊叫。

第五册文言文阅读及知识点的整理

第五册文言文阅读及知识点的整理

第五册第五单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21课、《始得西山宴游记》1、〈〈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字,人,代文学家。

本文是作者被贬到时所作的“”的第一篇。

始得的意思是:2、词语解释,并解释下划线的字。

路人:是州:恒惴栗:其隙:施施:漫漫:穷回溪;披草:更相枕:意有所及:未始:怪特:始指异之:斫榛莽:焚茅法:箕踞而遨:衽席:呀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洋洋剖楼:灏气:莫锝其涯:悠悠:穷:引觞满酌:然就醉: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以志:d、特殊句式: 1)倒装句:皆我有也。

2)词类活跃用醉则更相枕以卧:3)对偶句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攀缘而登,箕踞而遨。

e、一词多义:日日与其徒上高山始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为自余为路人不知日之人始指异之故为之文以志。

2、词语解释及句子翻译: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翻译: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翻译:入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翻译: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翻译: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翻译: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翻译:3、阅读理解:本文写偶识西山的欣喜,写西山形势的、气象,写宴饮之乐,写与自然的融合,表露了作者的。

本文写景运用和的手法。

c、本文第一段写平日的游览之盛的作用是,平日的游览是漫无目的的,由“”这句可以看出,表现了作者的心情,所以他“倾壶而醉”也只是。

至第二段西山的卓尔不群,振奋了作者的精神,他凝神赏,“引觞满酌,颓然就醉”,是作者于景色中,表现他的心情。

作者说“游于是乎始”就是因为:。

d\、作者认为以怎样的态度才能得山水之美?e\、作者在欣赏西山景致的背后蕴藏着什么思想感情?(二)翻译: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人教版语文必修5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语文必修5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⑤况且、再说: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⑥尚且:臣死且不避(《鸿门宴》)
胜:
中秋尤胜——盛大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山水
日出江花红胜火——超过数不胜数——尽,能承受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通“措”,处置状:雷锟电霍,无得而状——描述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形态予观夫巴陵胜状——景色、景观状河伯留客之久——估计寻:而病寻作,余既岂归——不久未果,寻病终——不久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寻找八尺为寻——量词,一寻
《滕王阁序》知识点梳理
一、一词多义梳理
故:
①公问其故()Leabharlann ②豫章故郡()③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④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 ()
⑤故久立与其客语(《信陵君窃符救赵》) ()
⑥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 ()
⑦故幸来告良(《鸿门宴》()
尽:
①担中肉尽(《狼》) ()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游褒禅山记》) ()
③宾主尽东南之美《滕王阁序》()
④尽人皆知()
⑤尽善尽美()
属:
(以下读shǔ)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
以下读zhǔ③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信陵君窃符救赵》) ()
④屈平属草稿未定(《屈原列传》) ()
⑤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
即:
①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借)……身份”。
猥以微贱。()
臣具以表闻。()
汾阳王以副元帅()
2)表示原因,介词。
臣以险衅/臣以供养无主()但以刘日薄西山/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册第五单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21课、《始得西山宴游记》1、〈〈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字,人,代文学家。

本文是作者被贬到时所作的“”的第一篇。

始得的意思是:2、词语解释,并解释下划线的字。

路人:是州:恒惴栗:其隙:施施:漫漫:穷回溪;披草:更相枕:意有所及:未始:怪特:始指异之:斫榛莽:焚茅法:箕踞而遨:衽席:呀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洋洋剖楼:灏气:莫锝其涯:悠悠:穷:引觞满酌:然就醉: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以志:d、特殊句式: 1)倒装句:皆我有也。

2)词类活跃用醉则更相枕以卧:3)对偶句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攀缘而登,箕踞而遨。

e、一词多义:日日与其徒上高山始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为自余为路人不知日之人始指异之故为之文以志。

2、词语解释及句子翻译: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翻译: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翻译:入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翻译: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翻译: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翻译: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翻译:3、阅读理解:本文写偶识西山的欣喜,写西山形势的、气象,写宴饮之乐,写与自然的融合,表露了作者的。

本文写景运用和的手法。

c、本文第一段写平日的游览之盛的作用是,平日的游览是漫无目的的,由“”这句可以看出,表现了作者的心情,所以他“倾壶而醉”也只是。

至第二段西山的卓尔不群,振奋了作者的精神,他凝神赏,“引觞满酌,颓然就醉”,是作者于景色中,表现他的心情。

作者说“游于是乎始”就是因为:。

d\、作者认为以怎样的态度才能得山水之美?e\、作者在欣赏西山景致的背后蕴藏着什么思想感情?(二)翻译: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促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搂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同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如。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2、古今异读:施:今读为(),文中读为()培:今读为(),文中读为()3、背诵检查: 表达作者心中苦闷:“”心灵孤寂不知所往:“”苦中作乐:“”偶得西山的经过:“”写西山形势高峻:“”写西山气势阔大:“”对西山宏伟气象赞美,同时也寄予了自己的心志:“”《始得西山宴游记》的主旨句。

22课、1、本文作者是朝文学家、政治家,字,号,又号。

2、词语解释,并解释下划线的字。

蔚然:翼然:林壑:潺潺:临于泉上:饮少辄醉:醉翁之意:在乎山水之间:寓之酒:林霏开:水落石出:伛偻提携:山肴野蔌:觥筹交错:阴翳:太守谓谁:c、一词多义:归云归而岩穴暝乐山水之乐谓太守谓谁太守归而宾客从而不知太守乐其乐太守自谓也3、背诵检查《醉翁亭记》由远至近写醉翁亭位臵:“”醉翁亭的来历:“”“醉翁”的来历:“”全文主旨句:“”早晚景色:“”四时之景:“”百姓出游:“”太守宴席:“”宴罢晚归:“”禽鸟乐、游人乐、太守乐:“”《醉翁亭记》的线索句是。

已经成为成语的名句:,。

成语是。

4、阅读理解(一)、课文1、2段(略去原文)1)选文的作者范仲淹是________________时期的政治家、________________。

(1分)(2)找出选文第二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2分)_____改____ ___改________ (3)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2分)()在洞庭一.湖政通人和.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横无际.涯A、或长烟一.空 B 春和.景明 C 予观.夫巴陵胜状 D 外与天际.(5)把句子“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6)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大意。

(2分)(二)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一、朗读选文第1段,揣摩其文意和情感,这里的四个“也”字,前两个要读出语气,后两个要读出语气。

(把选中的答案序号填在横线上)(2分)A.疑问 B.陈述 C.祈使 D.感叹二、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

(每句只标一处)(2分)1. 已而夕阳在山2.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选文第1段分别从、、、四个方面,描绘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图”。

(4分)3、本语段对《醉翁亭记》全文的归结,对文章主旨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表达“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的情怀。

B、提示“醉”与“乐”的统一关系。

C、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D、寄托作者被贬后的抑郁的心情。

4、本语段用了很多“而”字,朗读时应分辨轻重。

指出下边一句中“而”字哪个是轻读,哪个是重读。

(将序号填在后面) 人知从太守游而.⑴乐,而.⑵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分)5.这段选文描写了暮归之时山间夕照全景,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一景色描述出来。

(3分) 6.本语段紧扣一个“乐”字写,用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用游人之乐衬托之乐,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7.跟本文一样,《桃花源记》也是一篇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以寄托作者政治理想和美好情感的文章。

请写出《桃花源记》中反映桃源人生活环境或社会风尚之语句。

(3分)23课、《满井游记》是代写的山水小品,他与两个兄弟()和称,是派的创始人。

3、词语解释,并解释下划线的字燕地:冻风时作:局促:土膏:于是冰皮……: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晴雪:娟然:柔梢披风:风力虽尚劲:浃:毛羽鳞鬣:未始无春:4、第二段中作者描写了春天的那些景物?找出能概括出本段大意的两句话。

,。

25课《诗词五首》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反映诗人一家贫寒凄楚的生活状况的语句是,。

表达诗人的美好愿望的句子是,,。

表达诗人博大胸怀的两句是,。

2、龚自珍《已亥杂诗》中表达作者忧郁孤独和悲壮豪迈复心情奇妙地交织在一起的两句是,。

表现诗人超凡脱俗的宽广胸怀,现在常用来形容老一辈在事业上鞠躬尽瘁,离职后还继续爱护和培养青年人的高尚情怀,或用来说明化无用为有用的道理的名句是,。

(1)第三、四两句诗化用了陆游《咏梅》中的哪两句?“落红”在这里比喻什么?(2)第三、四两句诗有什么样的深刻含义?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诗人以梦述志的句子是4、《己亥杂诗》中表现诗人昂扬向上、不甘退隐、奋斗到底的精神的诗句是:5、温庭筠《梦江南》一词中写妇人等待丈夫时十分失望,极其痛苦的语句是:,。

!第六单元26课《孟子》两章1.解释加点的字.(1)环而攻之而不胜--()(2)池非不深也--()(3)亲戚畔之--()(4)百里奚举于市--()(5)曾益其所不能--()2.填空.(1)域民不以().(2)固国不以().(3)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其心志,()其筋骨,()其体肤……(4)日本政府审议通过了右翼势力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肆意篡改历史,美化侵略,遭到许多主持正义国家的强烈谴责,真是“(),()。

”(5)得“人和”的实质3、背诵检查:第一章论述“天时不如地利”:“”论述“地利不如人和”:“”解释“人和”含义的语句:“”第一章的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结论:“”作者认为不应当怎样做:“”第二章本文的论点是:“”用事实证明论点:“”经受磨难的意义:“”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经受磨难的好处:“人恒过……国恒亡。

”是“()”,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4、阅读理解、(一)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④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本文选自《》,作者孟子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世常把他和2、本文划分段落正确的一项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道”指的是()A、道德B、道理C、施“仁政”,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D、道路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5、③自然段中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6、③自然段中“城”、“池”、“兵革”的意思分别是、、。

7、解释④自然段中加点的词:城固威。

(二)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

1、将语段画横线处补充完整。

2、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①两狼之并驱如故②温故而知新且③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④故人具鸡黍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出入之迂也(出去,指出门)B、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指国内)C、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出来)D、水落而石出(露出,出现)4、本文开头部分提到的六个“生于忧患”的人物分别是舜、、、、和百里奚。

5、用原文中的话回答上天使担当天下重任者备受磨难的目的:。

6、翻译: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译句:①。

②27课《岳阳楼记》3、背诵检查《岳阳楼记》重修岳阳楼及作记的缘由:“”.《岳阳楼记》一文,写滕子京政绩突出的语句是:,,描写巴陵的胜状:“”引起迁客骚人“感极而悲者”的景物是:“”引起迁客骚人“喜洋洋者”的景物是:“”两种不同的心情是(“二者之为”指的是):“”“异二者之为”的原因是:“”与“进亦忧,退亦忧”中“进”“退”照应的分别是:“”。

表现作者阔大胸怀的是:“” .《岳阳楼记》整体描写岳阳楼景色的句子中,从空间描写的是,从时间描写的:。

描写洞庭胜状的句子:,,,照应“刻唐贤今人词赋于其上的一句是。

文中的“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

文中的“二者之为”指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