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必修一)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必修一)1、了解《左传》《战国策》《史记》;2、掌握三篇文章中出现的重点实词及其用法、虚词、特殊句式,举一反三;3、熟悉作品,借鉴其人物塑造手法。
《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原名为《左氏春秋》,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的作者,司马迁和班固都证明是左丘明,这是目前最为可信的史料。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左传》是一部集大成式的史学巨著。
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长于记述战争,故有人称之为“相砍书”(相斫书),又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其声律兼有诗歌之美,言辞婉转,情理深入,描写入微,是中国最为优秀的史书之一。
《左传》中记了众多的历史人物,不论其地位贵贱,职务高低,这些人物包括了春秋时代社会各阶级、阶层成员,有天子、诸侯、卿士、大夫,也有将相、武臣、学者,有说客、良医、商贾、娼优,也有宰竖、役人、盗贼、侠客等。
各种历史人物,形形色色,多彩多姿。
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物有较详细的事迹记录或鲜明的形象描绘。
整部《左传》,犹如一幅人物层现叠出的彩画长卷,展示了风云变幻的春秋时代的社会历史面貌。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
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
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
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约12万字。
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
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1、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论语〉十则》 2、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你。《〈论语〉十则》 3、是知也。 知通智,智慧。《〈论语〉十则》 4、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回避。《鱼我所欲也》 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鱼我所 欲也》
6、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恩惠。《鱼我所欲也》
8、布衣: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古义:平民。 今义:用布做的衣服
9、交通:阡陌交通。《桃花源记》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
10、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是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的境地。《桃花源记》
11、丝竹: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丝竹:古义,指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今义,丝绸和竹子。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 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显现、表现。
(2)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通“饲”饲养;“材” 通 “才”, 才能。
厩里。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于:在。槽枥:喂牲口用的食 器,引申为马厩。
8、不以千里称也:不因日行千里而著名。指马的千里之能被埋没。以: 用。 称:出名。
9、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10、一食:吃一顿。食,吃。 11、或:有时。
12、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13、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 14、石(dà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石约等于一百二十斤。三十斤 为钧,四钧为石。 15、食马者:食,通“饲”,喂。 16、其:指千里马,代词。 17、是:这样,指示代词。 18、虽:虽然(与前面的虽不一样,这里指虽然) 19、能:本领。 20、足:足够。 21、才 :才能。 22、美:美好的素质。 23、外见(xiàn):表现在外面。 见:通“现”,表现;显现。 24、且:犹,尚且。 25、欲:想要。 26、等:等同,一样。 27、不可得:不能够得到。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28、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高中课内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升语言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高中课内文言文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实词实词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在高中阶段,我们需要重点掌握常见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1、古今异义许多实词在古代和现代的意义有所不同。
比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而现代仅指男子的配偶;“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牲畜,现代则指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
2、一词多义一个词有多种不同的意义。
例如,“兵”可以指兵器、士兵、军事等;“假”有借、凭借、假如等意思。
3、词类活用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会临时改变词性和用法。
如名词用作动词,“沛公军霸上”中的“军”,本是名词,这里用作动词,意为“驻军”;形容词用作名词,“吾与汝毕力平险”中的“险”,本是形容词,这里指险峻的大山。
二、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数量不多,但用法灵活,对理解文意起着重要作用。
1、而“而”作为连词,用法多样,可以表示并列、转折、承接、递进、修饰等关系。
例如,“蟹六跪而二螯”中表并列;“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中表转折。
2、之“之”的用法也很丰富,有作代词、助词、动词等。
作助词时,又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定语后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等。
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之”用在主谓之间;“蚓无爪牙之利”中“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3、以“以”作介词,可表示凭借、因为、用等;作连词,表目的、结果等。
如“以勇气闻于诸侯”中“以”表凭借;“作《师说》以贻之”中“以”表目的。
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常见的判断句标志有“……者,……也”“……,……也”“……者,……”等。
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陈胜者,阳城人也”。
2、被动句“于”“为”“见”等常用来表示被动。
如“不拘于时”“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见欺于王而负赵”。
3、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何陋之有”是宾语前置;“马之千里者”是定语后置;“青,取之于蓝”是状语后置。
课内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课内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学习文言文对于了解历史、传承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们的课内学习中,积累了不少文言文知识,下面就来做一个归纳。
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之一。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1、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是指在文言文中,有些词的词义与现代汉语中的词义有所不同。
例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而在现代仅指男子的配偶;“无论”在古代是“更不用说”的意思,现在则表示“不管,不论”。
2、一词多义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意思。
比如“兵”,可以指“兵器”“士兵”“军事”等;“故”有“缘故”“旧的”“所以”等意思。
3、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现象。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表示愉快。
二、文言虚词文言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数量不多,但用法灵活,对理解文意起着重要作用。
1、“之”(1)作代词,可代人、代物、代事。
例如“友人惭,下车引之”中的“之”代指元方。
(2)作助词,有“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补足音节,无实义”等用法。
如“水陆草木之花”中的“之”是“的”的意思;“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而”(1)表并列,如“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表承接,如“温故而知新”。
(3)表转折,如“人不知而不愠”。
(4)表修饰,如“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常见的判断句形式有“……者,……也”“……,……也”“……者,……”等。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夫战,勇气也”。
2、省略句文言文中常有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的省略。
比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渔人)具答之”,省略了主语“渔人”。
3、倒装句(1)宾语前置,如“何陋之有”,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
(2)状语后置,如“战于长勺”,正常语序应为“于长勺战”。
(3)定语后置,如“马之千里者”,正常语序应为“千里之马者”。
课内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梳理
课内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梳理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梳理六)《记承天寺夜游》XXX一、作者:XXX,北宋著名的文学家,XXX之一。
学过他的文章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二、解释句中加点的词:念:考虑,想到寝:睡但:只是相与:共同,一起闲人:清闲的人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户:门水(指月光)中藻、XXX(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
遂至承天寺寻XXX:于是。
至:到水中藻荇交横,XXX也交横:交错,纵横。
盖:原来是。
三、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XXX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XXX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XXX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XXX。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四、填空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XXX交横,盖竹柏影也。
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主旨句)4、用简洁的语言归纳综合作者的复杂感情。
(旷达襟怀胸襟)(1)贬谪悲凉。
(2)人生感慨。
(3)弄月喜悦;(4)漫步落拓。
五、结构: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记叙描写议论。
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
(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
(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
(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六、思考: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才能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和精髓。
本文将对文言文的语法、词汇、修辞等方面进行梳理,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文言文。
一、语法知识点1.主谓宾定状补主谓宾定状补是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分别由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和状语组成。
其中,定语可以放在谓语之前或之后,状语一般放在谓语之后。
例如:“太宗即位,乃以文景之治开基,广大王畿,去官租,巨惠安危,陵亿万之众。
”2.并列句并列句是由两个或多个并列的简单句组成的复句。
并列句的连接词有“而”、“则”、“乃”等。
例如:“君子能容之,则小人不怨;小人不能容之,则君子有怨。
”3.倒装句倒装句是指在句子中颠倒主谓语序的句子,其中谓语动词通常放在主语之前。
倒装句包括全部倒装、部分倒装、否定倒装等。
例如:“不听君子言,无论如何行,必受其殃。
”二、词汇知识点1.词义辨析文言文中有许多同音异义词,需要根据上下文的含义进行理解。
例如:“乘”有“乘坐”、“乘势”等不同的意思。
2.常用词汇文言文中的常用词汇有很多,例如“而已”、“之”、“与”、“乃”等。
掌握这些常用词汇对于阅读和理解文言文非常重要。
三、修辞知识点1.比喻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两种事物间类比的方式来表达某种意义。
例如:“人之相识,贵在相知而不在相见。
”2.夹叙夹议夹叙夹议是将议论穿插在叙述中,使之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对偶对偶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指用相似或对称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同一意义。
例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以上仅是文言文知识点的部分梳理,文言文的学习还需要不断深入和扩展。
希望各位读者能够通过学习,更好地领会文言文的精髓,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醉翁亭记》环(围绕)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各个)峰,林壑(山谷)尤美,望之蔚然(茂盛的样子)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顺着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像鸟一样张开翅膀)临(靠近)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的人)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命名)之者谁?太守自谓(命名)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在)此,饮少辄(就)醉,而(表并列关系)年又最高,故(因此)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情趣)不在酒,在乎(在)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领会)之心而寓(寄托)之酒也。
若夫(像那)日出而(表承接关系)林霏(雾气)开,云归(聚拢)而岩穴暝(昏暗),晦(昏暗)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香花)发(开)而幽香,佳(好的)木秀(滋长)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四季)也。
朝而(表修饰关系)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背)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腰背弯曲)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到)溪而渔(钓鱼),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清),山肴(野味)野蔌(菜蔬),杂然而前陈(摆开)者,太守宴也。
宴酣(尽兴地喝酒)之乐,非丝(弦乐器)非竹(管乐器),射(投壶)者中,弈(下棋)者胜,觥(酒杯)筹(酒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面容)白发,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不久)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跟从)也。
树林阴翳(遮盖),鸣声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游人去(离开)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表转折关系)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用)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是)谁?庐陵欧阳修也。
一、文学常识。
本文出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生字环滁(chú)林壑(hè)琅琊(láng yá)饮少辄醉(zhé)岩穴暝(míng)伛偻(yǔlǚ)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觥筹(gōng chïu)射者中(zhîng)弈者胜(yì)颓然(tuí)阴翳(yì)三、重点解词环滁:环绕着滁洲城。
2024年八下语文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
2024年八下语文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01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五柳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重点句子翻译(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2)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地散在地上。
(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这类(东西)。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
(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
28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1.《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课文分析:《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
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
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
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
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
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一、指出加横线词的含义1、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2、夏水襄陵襄:上3、乘奔御风奔:这里指快跑的马4、素湍绿潭湍:急流5、不见曦月曦:阳光,这里指太阳6、霜旦下霜的早晨7、飞漱其间飞漱:冲刷8、属引凄异属:连接;引:延长9、或王命急宣或:有时10、虽乘奔御风虽:即使11、良多趣味真,实在12、绝巘多生怪柏绝巘:极高的山峰13、略无阙处略:无、毫无;阙:通“缺”,断开、缺口14、自非亭午夜分亭午:正午;夜分:半夜15、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高二上学期文言文知识点
高二上学期文言文知识点高二上学期的文言文学习是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提高语文素养和应对考试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高二上学期文言文知识点的详细梳理。
一、实词1、古今异义行李:古义指外交使者,今义指出门所带的包裹。
夫人:古义指那个人,今义指妻子。
爪牙:古义指爪子和牙齿,比喻得力的助手,今义指坏人的党羽。
2、一词多义爱:①喜爱,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②吝惜,如“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安:①安稳,如“风雨不动安如山”;②怎么,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被:①表示被动,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②通“披”,如“被发行吟泽畔”。
3、通假字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4、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沛公军霸上:“军”,驻军。
籍吏民:“籍”,登记。
名词作状语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翅膀一样。
吾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一样。
动词的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活下来。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从。
形容词作名词此其志不在小:“小”,小的方面。
越国以鄙远:“远”,远方的国家。
二、虚词1、而表示转折关系,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表示修饰关系,如“吾尝跂而望矣”。
表示承接关系,如“登高而招”。
表示并列关系,如“蟹六跪而二螯”。
2、以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等,如“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把”,如“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3、之作代词,如“人非生而知之者”。
作动词,如“辍耕之垄上”。
作助词,如“怅恨久之”。
4、于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可译为“在”“从”“到”等,如“乃设九宾礼于廷”。
表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向”“对”“对于”等,如“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岳阳楼记》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岳阳楼记范仲淹一、生字注音谪hé守朝晖huī夕阴霏霏fēi薄暮冥冥míng霪yín雨心旷神怡yí皓hào月宠辱偕ié忘潜行qián浩浩汤汤shāng潇iāo湘属hǔ同“嘱”二、重点解词增其旧制:扩大它旧有的规模。
制,规模。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际:涯,边。
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
晖,日光。
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备,详尽。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
薄,迫近。
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
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
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一,全。
何极:哪有穷尽。
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即在轻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
把,持、执。
微斯人:没有这种人。
微,无、没有。
吾谁与归:我同谁一道呢归,归依。
三、重点语句翻译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具,同“俱”。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译: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开,放晴4、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译: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景,日光。
惊,有“起”、“动”的意思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译: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去,离开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译: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
宠,荣耀;偕,一起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译: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心情不同。
求,探求。
为,指两种心情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以,因为。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重点知识点整理总结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重点知识点整理总结【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由南朝人XXX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
XXX:指儿子和女儿。
)(2)XXX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掉臂(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商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文言实词:《咏雪》1.内集:家庭聚会2.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XXX的侄儿侄女3.俄而:不久,一会儿4.聚:缓慢5.怅然:兴奋地模样6.差:大抵、差未几7.拟:相比8.未若:不如比作19.因:凭借10.起:飘起11.即:就是《陈太丘与友期》1.期:约定2.期行:相约同行3.戏:游玩4.舍去:去,分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5.乃:才6.时:当时7.惭:感到忸捏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11.非:不,不是12.相委:委,丢下、舍弃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14.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15.日中:正午时分16.引:拉17.顾:回头看三、翻译课文。
《咏雪》原文:XXX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XXX纷纷何所似?”兄子XXX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XXX,左将军XXX之妻也。
译文:一个冰冷的雪天,XXX把家人召集在一同,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独特的语言表达艺术。
在高一语文必修一的教学中,文言文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还要求能够理解和领悟文言文背后的深层文化意义。
以下是对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的梳理和总结。
一、文言文的基本知识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形式,其特点是简洁、典雅,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学习文言文首先需要了解其基本的语法规则,如词类的活用、特殊的句式结构等。
此外,文言文中的虚词使用频繁,如“之、者、也、乎、矣、焉”等,这些虚词在句子中承担着重要的语法功能和语气表达作用。
二、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文言文学习的核心部分。
在高一语文必修一的文言文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经典文言文篇目,如《论语》、《孟子》、《史记》等,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应该注重对文章大意的把握,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同时注意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文言文的词汇积累文言文的词汇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积累文言文词汇是提高文言文水平的关键。
学生应通过记忆和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虚词及其用法,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此外,对于文言文中的成语和典故,也应加以学习和掌握,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和文化内涵。
四、文言文的写作技巧虽然现代汉语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文言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同样不可忽视。
学生可以通过模仿经典文言文的写作风格和技巧,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写作水平。
在写作过程中,应注意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及合理安排文章结构,使文章既有文采又富有逻辑性。
五、文言文的文化背景理解文言文不仅是语言的载体,更是文化的传承。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学生应努力了解和掌握文言文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背景,如古代的政治制度、哲学思想、社会风俗等。
这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还能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课内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课内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 通假字七年级上册1.尊君在不.(“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2.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4.《兑.命》曰(“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5.不亦颠.乎(“颠”通“癫”,疯狂)七年级下册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2.贤于材.人远矣(“材”通“才”)3.对镜帖.花黄(“帖”通“贴”)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5.满坐.寂然(“坐.”通“座”)6.止.有剩骨(“止”通“只”)八年级上册1.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3.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5.选贤与.能(“与”通“举”)6.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7.略无阙.处(“阙”通“缺”)八年级下册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2.窥谷忘反.(“反”通“返”)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4.才美不外见.(“见”同“现”)5.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6.四支.僵劲不能动(“支”同“肢”)7.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8.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9.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10.恶能无纪.(“纪”通“记”,记录,记载)九年级上册1.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2.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3.固以.怪之矣(“以”通“已”)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5.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愉快)6.故不错.意也(“错”通“措”)7.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8.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9.自董卓已.来(“已”通“以”)10.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九年级下册1.公输盘不说.(“说”通“悦”,高兴、愉快)2.知而不争.(“争”通“诤”,谏诤,规劝)3.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4.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御”,抵挡)5.公输盘诎.(“诎”通“屈”,理屈)6.亲戚畔.之(“畔”通“叛”)7.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8.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9.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10.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1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1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1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1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助词)15.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16.明日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17.始一反.焉(“反”通“返”)18.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19.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20.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21.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课内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二)古今异义七年级上册词语用法举例古义今义1.去太丘舍去离开从甲地到乙地2.期与人期行约定日期或量词3.委相委而去丢下、舍弃委托;委派,委任4.拟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设计;打算;模仿5.儿女与儿女讲论文义子侄辈,泛指家中年轻的一代儿子与女儿们6.时学而时习之按时时间7.日;三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太阳泛指多次数词,三8.故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过去的,老的9.善者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善良的人10.可以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一个双音词,能够11.虽虽有嘉肴即使虽然12.旨不知其旨也甘美主旨13.困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了困难14.学学学半(前一个“学”)教学习15.并二石兽并沉焉一起并列16.是是非木杮这判断动词17.阅阅十余岁经过,过了阅读18.但但知其一只表转折,但是19.固求之下流,固颠固然,当然坚固20.物理尔辈不能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物理学21.云其邻人之父亦云说云朵22.亡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死亡23.十九死者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数词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18.使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假使动词,派遣、使用19.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代词,这种判断动词20.豆一豆羹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具指豆子或像豆子一样的东西21.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代的一种量器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22.乡乡为身死而不受通“向”,从前家乡23.是;已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做法判断动词停止,放弃已经24.或或谓惠子曰有人或许,或者25.国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都,京城国家26.于是于是鸱得腐鼠在这时副词,表承接,就27.从容鱼出游从容悠闲自得镇定,沉着28.是是鱼之乐也这判断动词29.安安知鱼之乐怎么安定;安稳;安全30.请请循其本请让我们拜托别人31.云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助词,用于句末,表停顿,以引起下文云朵32.师齐师伐我军队老师,师傅词语用法举例古义今义33.间又何间焉参与方位词,中间34.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陋。
高中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与训练
文章标题:深度梳理高中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探索有效训练方法导言在高中阶段,学习文言文是学习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语言学习意义。
然而,由于其古老的语言形式和繁杂的语法结构,许多学生对文言文感到困惑,难以轻松掌握。
对于高中生来说,深度梳理文言文知识点,探索有效训练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1. 文句结构在学习文言文时,首先需要了解文句的基本结构,包括文言文的主谓宾结构、定状补结构等。
对于学生来说,理解文句结构能够有效地帮助他们解析古文句意,提高理解能力。
2. 词语辨析文言文中常常使用一些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的词语,或者是同音异义的词语,这就需要学生掌握清楚。
通过梳理文言文中常用的词语辨析,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古文词语的理解。
3. 句式变换学习文言文不仅需要掌握句子结构,还需要能够进行句式变换,比如将复句变为简单句,或者对文言文中的强调句和假设句进行转换。
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训练点。
二、有效训练方法探索1. 多读经典文言文有句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多读古代经典文言文,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古代汉语的用法和表达方式,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 培养语感语感是指对语言表达的敏感和把握能力。
在学习文言文时,培养语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模仿古人的语言表达方式,逐渐形成自己的文言文表达习惯。
3. 多做文言文习题通过做文言文习题,可以帮助学生检验自己对文言文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可以通过习题的形式加强对特定知识点的训练。
总结深度梳理高中课内文言文知识点,并探索有效训练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文句结构、词语辨析和句式变换的梳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复杂性;通过多读经典文言文、培养语感和多做文言文习题等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掌握程度。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学习文言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通过系统地梳理知识点和采取有效的训练方法,是完全可以掌握的。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归纳篇一: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应。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快乐。
〕5.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词1.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4.亦去之古:离开;今:与来相对,离开所在地方到别处三、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①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又令人欲肆其西封〔表处所,在东边,在西边〕①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①既东封郑〔封:边界。
名作意动,把……当作边界〕②越国以鄙远〔鄙:边邑。
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1〔二〕动词的活用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①假设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②假设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损害〕③阙秦以利晋〔形容词作使动,使……获利〕〔四〕数词活用四、一词多义〔一〕重要实词:①又欲肆其西封。
〔扩大,延伸;动词〕②筵肆设席〔陈设,动词〕③百工居肆以成其事〔作坊,名词〕④家贫无书,常游于洛阳市肆,阅所卖书〔店铺,名词;成语:鲍鱼之肆;词语:酒肆〕⑤肆无忌惮。
〔放肆,动词〕2①蜀之鄙有二僧〔边邑,遥远的地方〕②越国以鄙远〔把……当作边邑〕③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庸俗,鄙陋,目光短浅〕。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④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看不起,轻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唐雎不辱使命》《唐雎不辱使命》一、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义,词类活用几方面梳理本课实词: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黑色)3.轻寡人与(“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4.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值”,只,仅仅)5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一词多义:徒:1.亦免冠徒跣(光着,动词)2.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副词)夫:1.此庸夫之怒也(……的人)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怒: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发怒)2.怀怒未发(愤怒,名词)使: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动词)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两者皆为动词,前“使”:派遣;后“使”:出使)然:1.虽然(这样)2.秦王怫然怒(...的样子)与:1.轻寡人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2.与臣而将四矣(加)若:1. 非若是也(像)2. 若士必怒(这个)如果,假如古今异义:1.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
今:今常用作判断词)2.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
今:不弯曲)3.休祲降于天(古:吉祥。
今:常用作休息)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换。
今:容易,简单)5.虽然,受地于先王(古:即使这样。
今: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6徒以有先生也(古:只。
今:徒弟)7.秦王色挠(古:屈服。
今:轻轻地抓)8长跪而谢之(古:一种坐姿。
今:双膝着地。
古:道歉。
今:感谢或凋落)9.以头抢地耳(古:撞。
今:抢夺)10.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古:于是。
今:因为)1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古:给予。
今:增加)词类活用:请广于君———广,可以看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扩充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此处的意思是轻视。
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伏,使动用法,使……伏;流,使动用法,使……流天下缟素———缟素,名词作动词,穿戴丧服与臣而将四矣---数词活用做动词,成为第四个人二、虚词(以、而、之、者、于)以: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3.徒以.有先生也(因为)4.以.君为长者(把)而:1.挺剑而.起(表修饰,不翻译)动作承接?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3.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顺承,不译)之: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2.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5.愿终守之.(它)6.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者:1.以君为长者.(……的人)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于:1.受地于.先王(从)2.仓鹰击于.殿上(到)3.请广于.君(给)三、特殊句式1、非若是也——判断句2、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判断句3、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判断句4、受地于先王——状语后置(倒装句)5、请广于君——状语后置(倒装句)四、课文内容分析:【主要内容】这篇文章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一场外交斗争的情况。
写的是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终于保全了安陵国土的故事。
【主题思想】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揭露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
【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
安陵君委婉地加以拒绝,并派唐雎出使秦国,这一部分是为下面的情节做铺垫。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经过。
可分两层:第一层(第2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
这种尖锐的对立,势必促使双方间的矛盾进一步发展。
这是斗争的第一个回合。
第二层(第3段),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秦王用“天子之怒”威胁唐雎。
对此,唐雎也毫不示弱,立即接过话题,以“士之怒”进行反击,自然而然地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并表示自己要效法他们,意即要跟秦王拼命。
并立即付诸行动,“挺剑而起”。
这是斗争的第二个回合,也是这场斗争中的高潮,矛盾在对话中得到升级。
第三部分(第4段),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这是斗争的结局。
表现出亲王色厉内荏的本来面目。
【写作特点】1、本文以对话为主本文通过对话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局,塑造人物形象。
本文把这两个人物放在一场尖锐的矛盾冲突当中,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
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安陵君的委婉而坚定,唐雎的沉着干练,有胆有识,义正辞严,秦王的骄横无理,无不跃然纸上。
2、运用对比用多种形式的对比和衬托来刻画人物。
两种人物、两种思想和行为的对比,可以突出他们各自的特征。
一个先倨而后恭,“使人谓”--“不悦”--“怫然怒”--“色挠,长跪而谢之”,这是秦王在事件全过程中态度的变化过程;另一个先恭后倨,临危出使--沉着应对--针锋相对--“挺剑而起”,这是唐雎在事件全过程中态度的变化过程。
处境不同、态度不同、结果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性格。
一个是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的纸老虎;一个是临危不惧、机智果敢的伏虎英雄。
一倨一恭,也形成对比,这种对比,更有力地揭示了秦王这一复杂性格--既是凶恶的,又是虚伪的。
本文还恰当地运用了衬托手法,用安陵君从正面来衬托唐雎。
用秦王从反面来衬托唐雎。
秦王的骄横狂暴和阴险狡诈反衬了唐雎的凛然正气、有胆有识和不畏强暴。
唐雎的说话技巧:.1、言辞委婉,言之有“节”。
如:“否,非若是也。
”“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等语言,接着用语势强烈的排比句,列举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的史实,对“士之怒”加以渲染说明。
于是,唐雎又逼近一步:“此三子者”,“与臣而将四矣”。
这是暗示他将效法三人,刺杀秦王,迫使秦王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危急处境。
2、以行证言,言之有“力”。
唐雎辅以“挺剑而起”这一义无反顾的行动,来证明“今日”欲刺秦王之“言”的实在性和尖锐性,这就从根本上彻底打破了秦王的一切幻想,迫使秦王不得不“长跪而谢之”。
《陈涉世家》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1、【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贬谪2、【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3、【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二、一词多义1、次:吴广皆次当行(编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2、会:会天大雨(适逢,恰巧遇到)与皆来会计事(集会)3、将:上使外将兵(带领,率领)项燕为楚将(将领)4、书:乃丹书帛曰(动词,写)得鱼腹中书(名词丝绸条)5、数:广故数言欲亡(屡次)卒数万人(几)6、乃: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乃可以放在虚词里陈胜乃立为王(于是,就)三、古今异义词1、【等死】等古义:同样今义:等着2、【卒中往往语】往往古义:处处今义:常常3、【楚人怜之】怜古义:爱怜今义:怜悯4、【夜篝火】篝古义:用竹笼罩着今义:泛指火堆5、【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十六七古义:十分之六或七,表分数的约数今义:表整数的约数,十六或十七6、【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会计古义:集会,议论今义:监督和管理财务的工作7、【今亡亦死】亡古义:逃走今义:死8、【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间古义:私下今义:两段时间或两种事物相接的地方四、词类活用【大楚兴,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为王【尉果笞广】笞:用鞭、杖或竹板打【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指指点点【夜篝火】篝:名词用作动词,用笼罩着【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就是用网捕【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锐: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死国可乎】死:为……而死【乃丹书】丹:名词作状语,用丹砂【法皆斩】法:名词作状语,按法律。
【固以怪之矣】怪: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忿恚尉】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五、文言虚词1、之: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去)怅恨久之(语气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二世杀之(代词,扶苏)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结构助词,的)2、为:为屯长(当)为天下唱(替)士卒多为用者(成为)为坛而盟(修筑)3、以:扶苏以数谏故(因为)或以为死(认为)诚以吾众诈自称(把)以激怒其众(来)六、文言特殊句式【省略句】1、守丞死,乃入据陈“乃”的前面省略“起义军”2、上使外将兵“使”后面省略代词“之”,指扶苏3、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为”后面省略了代词“之”或“其”,指吴广【判断句】1、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译为……是……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译为……应当是……八、朗读节奏1、而戍死者/固十六七2、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公输》一、词语(一)一词多义1为: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替。
夫子何命焉为?与“焉”合用,表示疑问语气。
必为有窃疾矣是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制造。
以牒为械当作2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动词,会见。
胡不见我于王动词,引见。
于是见公输盘动词,召见。
3子:子墨子闻之子,先生,老师愿借子杀之子,您4说:公输盘不说说,通“悦”,高兴。
请说之说,解释,陈说。
5然: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这样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但是6起:起于鲁出发、动身子墨子起,再拜起身7以:将以攻宋凭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认为以牒为械用(二)古今异义1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虽然古义:即使这样今:表转折,常与“但是”搭配2虽杀臣,不能绝也虽古义:虽然今义:表转折3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所以古义:用来....的方法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4子墨子曰:“请献十金”请古义:敬辞,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允许”今义:请求5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固,古义:本来今义:坚固6墨子起,再拜。
再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7荆之地方五千里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领土,土壤8请献十金金古义:古代计算金属货币的单位今义:今常表示“金银”的“金”9舍其文轩文古义:彩饰今义:常指字和文章10胡不已乎胡古义:为什么今义:姓氏(三)通假字1公输盘不说说通“悦”高兴 2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御”抵挡4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据”抵御 4公输盘诎诎通“屈”理屈(四)词类活用1.吾既已言之王矣言:名词作动词,说,告诉2.吾义固不杀人义:名词作动词,善良坚持道义3.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机变:动词作名词,巧妙的方式4.虽杀臣,不能绝也绝:形容词作动词,杀尽,杀光5.吾不言言:言:名词作动词,说,告诉6.义不杀少而杀众少,众:形容词作名词,少数人,多数人虚词的用法1之:为楚造云梯之械这样子墨子闻之代词,指代造云梯攻宋这件事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结构助词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2于:胡不见我于王向今有人于此在起于鲁从3而: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表顺接知而不争表转折,却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表顺接二、特殊句式1反问句然胡不已乎?2省略句(1)将以(之)攻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