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言时代》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双语言时代》学习要点

高一语文《双语言时代》学习要点

《双语言时代》学习要点<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1)什么叫双语言;(2)什么叫双语言时代;(3)什么叫国际共同语;(4)该怎样理解英语的洪水泛滥;(5)在语言争霸战中法语为什么失败了;(6)东南亚、印度、日本等地区和国家,先后走向双语言时代说明了什么问题;(7)中国的双语言情况是怎样的;(8)双语言和双语言时代有什么意义。

2、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看清课文的结构。

3、弄懂课文的语言特色。

<二>教学步骤和内容:一、分析课文的第一部分:国家共同语和国际共同语。

这一部分共有6个自然段,第二个自然段讲的是国家共同语,第一和第三、四、五自然段论述的是国际共同语。

第六自然段是结论:现代是双语言时代。

这部分中的关键句子有:①地球村必须有大家公用的共同语。

②英语已经事实上成为地球村的共同语。

③文化和经济发达的国家,早已实行了双语言。

现代是双语言时代。

这部分的层次和结构可以简单图示如下:这一部分使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例证法和类比论证法。

例证法的自然段有一、二、四、五、六段,类比论证法主要是在第五自然段,如“三百年来的‘日不落'的大英国‘日落'了,留下来一份遗产‘英语',正像罗马帝国瓦解之后遗留下来的‘拉丁语'。

‘公历'失去了基督教特色,‘米制'失去了法国特色,‘英语'失去了英国的特色。

”使用的修辞方法有仿句、比喻、设问等。

例如,仿句“登月球而小地球”,比喻地球已经成为一个小小的村庄。

设问“世界语行吗?不行。

”二、分析课文的第二部分:英语的洪水泛滥。

这部分共有7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第四自然段写了英语的产生、变化和发展。

第五~第七自然段写了英语的洪水泛滥及其原因。

在这部分课文中,重要的句子有:“英国打败历史传统,努力开创新的历史局面,在政治上开创民主制度,在经济上开创工业化生产方式。

这两个开创改变了人类历史,使英语在全世界中独占鳌头。

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双语言时代》说课稿

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双语言时代》说课稿

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双语言时代》说课稿一、教材内容概述《双语言时代》是高中语文必修三的教材,是围绕着当代双语文化进行的教学设计。

本书主要以双语文化为主题,通过文学作品、美术作品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双语文化的背景、特点及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通过学习本书,学生将能够提高对双语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本单元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四个微型小说,通过阅读短文学习双语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2.描写双语文化的美术作品,通过欣赏与分析,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审美能力。

3.双重语言背景下的诗歌创作,通过创作诗歌提升学生对双语文化的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目标:通过本单元,让学生了解双语文化的背景、特点以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并能够分析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中双语文化的表现形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和观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面对双语文化的现象,培养他们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教学重点:1.学习短文中的文学语言和技巧,加深对双语文化的理解。

2.分析美术作品中双语文化的表现形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帮助他们理解双语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2.引导学生创作与双语文化相关的诗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学时安排本单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课外阅读等。

学时安排:1.第一课时:导入与热身活动,介绍双语文化的概念和背景。

2.第二课时:学习第一篇微型小说《两位夫人》。

3.第三课时:学习第二篇微型小说《两个幸福的女人》。

4.第四课时:学习第三篇微型小说《苦茶》。

5.第五课时:学习第四篇微型小说《天公伯》。

6.第六课时:欣赏并分析几幅描绘双语文化的美术作品。

7.第七课时:学生小组讨论并展示自己创作的双语文化主题诗歌。

2024年语言教育教案(通用

2024年语言教育教案(通用

2024年语言教育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现代语言教育》教材第四章“语言表达与运用”,具体内容包括:语言表达的基本原则、语言运用的常见技巧、实际情景中的语言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的基本原则,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使学生了解并灵活运用语言运用的常见技巧。

3. 培养学生在实际情景中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沟通效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语言运用的常见技巧在实际情景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语言表达的基本原则、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例句、情景模拟素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体会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a. 情景:小王去超市购物,遇到了导购员推销商品,他想用恰当的语言拒绝。

b. 学生讨论:如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拒绝?2. 新课内容讲解:a. 语言表达的基本原则b. 语言运用的常见技巧c. 实际情景中的语言表达3. 例题讲解:a. 教师给出例句,分析其表达技巧。

b. 学生模仿例句,进行实际操作。

4. 随堂练习:a. 教师给出情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

b.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语言表达的基本原则2. 语言运用的常见技巧3. 实际情景中的语言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编写一段实际情景对话,注意运用语言表达技巧。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学习优秀的语言表达,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同时,推荐相关书籍、文章,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语言表达技巧。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6. 板书设计7. 作业设计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1. 确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感受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2024年大班语言示范课教案通用

2024年大班语言示范课教案通用

2024年大班语言示范课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教材第三单元“想象与创新”章节,详细内容包括《2024年的世界》、《未来的我》和《时空穿梭信》三篇文章。

通过这三篇文章,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2024年的世界、未来的自己,以及给过去或未来的自己写信。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能够发挥想象,创作一篇关于2024年世界的短文。

3. 能够给过去或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培养时空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创作一篇关于2024年世界的短文,以及给过去或未来的自己写信。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2024年的科技发展图片,激发学生对未来世界的兴趣,引出本节课主题。

2. 新课内容展示:(1)学习《2024年的世界》,让学生了解未来科技的发展。

(2)学习《未来的我》,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的未来。

(3)学习《时空穿梭信》,让学生学会给过去或未来的自己写信。

3. 例题讲解:(1)讲解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2)示范如何创作一篇关于2024年世界的短文。

(3)示范如何给过去或未来的自己写信。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创作一篇关于2024年世界的短文。

(2)让学生给过去或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

5. 课堂互动: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的世界》、《未来的我》、《时空穿梭信》2. 内容:(1)2024年的世界:科技发展、创新成果等。

(2)未来的我:职业、成就、生活等。

(3)时空穿梭信:给过去或未来的自己写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结合所学内容,创作一篇关于2024年世界的短文。

(2)给过去或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

2. 答案:(1)例文:2024年的世界,科技发展迅速,无人驾驶汽车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人们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远程交流,太空旅行成为常态。

2024年语言领域标准教案万能模板3

2024年语言领域标准教案万能模板3

2024年语言领域标准教案万能模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语文》教材第五单元“人间真情”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课文《背影》,以及相关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背影》深层含义,体会父爱伟大。

2.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好,感悟人间真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背影》情感内涵,运用写作技巧表达情感。

重点: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父爱瞬间,让学生谈谈自己感受。

2. 课文学习(15分钟)课文讲述什故事?你从课文中感受到什?② 逐段分析课文,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型。

3.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一道阅读理解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写作技巧讲解与练习(15分钟)① 讲解写作技巧,如:以事写人、以景写情等。

② 学生进行课堂写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学习心得,引导他们感悟父爱伟大。

六、板书设计1. 课文背影2. 重点词汇和句型3. 写作技巧:以事写人、以景写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父爱作文。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答案:作文:见附件。

课后练习题:见课本。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学生参与度,教学方法适用性等。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父爱文章,观看相关电影,进一步感悟父爱伟大。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键环节。

在本教案中,我通过展示生活中父爱瞬间,让学生谈谈自己感受。

为使这一环节更加有效,我需要准备更多贴近学生生活实例,以便让学生产生共鸣。

补充说明:1. 在选择实例时,要注意多样性,涵盖不同类型父爱表现,如关心、陪伴、教导等。

多元化语言教案设计模板

多元化语言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案名称《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语言教学活动设计》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特点。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跨文化交流。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语言活动,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 学生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设计适合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语言教学活动。

3.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尊重不同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 学生能够增强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至三年级学生四、教学内容1. 文化背景知识:介绍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特点、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

2. 语言知识: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表达方式、语法特点等。

3.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文化展示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 教师简要介绍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语言教学的重要性。

-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文化背景知识。

2. 文化背景知识讲解- 教师详细讲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特点,如饮食、节日、习俗等。

- 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共同探讨。

3. 语言知识学习- 教师讲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表达方式、语法特点等。

-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语言教学活动。

- 每组向全班展示活动方案,其他小组提出意见和建议。

5. 活动实施- 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 活动结束后,各组分享活动成果,全班共同评价。

6. 总结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语言教学活动收获。

- 学生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意见。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 活动设计:评估学生设计的活动方案是否具有创新性、实用性。

3. 活动实施: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等。

4. 总结与反思:评估学生对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语言教学活动的认识和体会。

幼儿园大班教案运用好第二语言来促进孩子英文阅读能力的方法与建议

幼儿园大班教案运用好第二语言来促进孩子英文阅读能力的方法与建议

幼儿园大班教案:《运用好第二语言来促进孩子英文阅读能力的方法与建议》一、教学价值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地位逐渐增强。

在幼儿教育中,教育者对英语的教学越来越重视。

通过运用好第二语言,可以促进孩子的英文阅读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英文阅读的基本规律和技巧;2. 提高幼儿的英文阅读能力;3. 培养幼儿的语言交流和表达能力;4. 激发幼儿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区域英文阅读区域,包括阅读角、图书馆等。

四、教学准备1. 相关英文阅读材料;2. 阅读角或图书馆的布置;3. 制作教学素材,包括英语单词卡片、图片等。

五、教学介绍本课程以运用好第二语言来促进幼儿英文阅读能力为主题,通过互动游戏、阅读活动、音乐欣赏等形式,帮助幼儿提高英文阅读水平,培养英语交流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

六、教学重点1. 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2. 提高幼儿的英文阅读能力;3. 培养幼儿的语言交流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方法1. 游戏教学法:通过英语互动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 阅读教学法:通过阅读英文故事、图书、诗歌等,提高幼儿的英文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音乐欣赏法:通过欣赏英文歌曲,提高幼儿的英语听力和语感。

八、教学过程1. 游戏环节教师与幼儿进行互动游戏,例如“找词游戏”、“拼音游戏”等,既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帮助他们熟悉英语字母和单词。

2. 阅读环节教师为幼儿选择一些适合阅读的优秀英文短篇故事或图书,让幼儿在阅读中感受英语语言的魅力和美妙。

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幼儿跟随英文短篇故事朗读,以培养他们的英语交流和表达能力。

3. 音乐环节教师为幼儿选择一些优美的英文歌曲,让幼儿在歌曲中感受英语语言的美妙,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幼儿跟随英文歌曲唱歌,以提高他们的英语听力和语感。

九、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教学,可以看到,通过运用好第二语言可以有效促进幼儿英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2024年中班语言多彩的世界教案精选

2024年中班语言多彩的世界教案精选

2024年中班语言多彩的世界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语言活动手册》第四章“多彩的世界”,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颜色、形状、大小等基本概念;通过观察、描述,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对生活中色彩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基本颜色、形状、大小的概念,能够准确运用相关词汇。

2. 提高观察、描述事物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生活中色彩的热爱和欣赏,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运用准确的词汇描述事物的颜色、形状、大小。

重点:认识基本颜色、形状、大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颜色卡片、形状卡片、大小不同的物品。

学具:彩笔、画纸、颜色形状大小贴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提问:“大家看看这幅画,都有哪些颜色?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和大小的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颜色卡片、形状卡片和大小物品,讲解基本颜色、形状、大小的概念,让幼儿认识并学会运用相关词汇。

3. 随堂练习(10分钟)发给每个幼儿一张画纸,让他们用彩笔描绘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形状和大小,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的作品。

4.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观察、描述对方的作品,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邀请部分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对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贴上颜色卡片、形状卡片和大小物品,对应标注名称。

2. 在旁边写上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以提醒幼儿关注学习重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彩笔和颜色形状大小贴纸,创作一幅自己的“多彩世界”。

2. 答案:幼儿完成的作品,颜色丰富、形状多样、大小合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颜色、形状、大小概念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观察、描述各种颜色、形状、大小的物品,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好奇心。

《第二语言教学概论》课程教案

《第二语言教学概论》课程教案
通过对非语言交际因素的介绍,提高学生对汉语教师举止、着装等方面规范的认识;
使学生了解语言的生理——心理基础;
使学生关注并了解语言学习者的个体因素,认识到研究学习者的重要意义;
使学生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了解教师的角色定位。
重点与难点:
语言学——语言的基本特征与对外汉语教学;语言能力与语言交际能力;语言功能与功能大纲;语域风格与对外汉语教学;非语言交际因素与对外汉语教学。
1、语言的生理基础:
⑴大脑语言功能的侧化:逐渐定位于大脑的左半球,一般6—12岁侧化完成。
⑵四大语言功能区
2、语言习得的关键期理论
“关键期”(临界期)是根据大脑发育过程确定的语言习得的最佳年龄段。
3、语言学习(习得)的生理(年龄)因素:
桂诗春先生(1985)认为年龄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大致可分三种情况:
⑴3岁至10岁。这些儿童大脑可塑性最强,在语言才能方面呈现差异,能习得自然语音,但容易和母语习惯相混淆。
⑵11岁到16、17岁。这些青少年理解语言和文化的能力较强,母语习惯已形成,不会受到多大干扰,长期记忆能力增强。
⑶成人。成人的学习目的性明确,有强烈的学习动机,理解和联想能力较强,花时间少,学东西多,但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专心致志地学。
使学生理解、掌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性质、任务和特点;
使学生弄清楚一些重要的概念,如:第一语言、第二语言、目的语、教学的四大环节等;
使学生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知识结构中涉及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的各个方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使学生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历史及现状有一个初步了解。
重点与难点: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性质、任务和特点;
4、语言学习(习得)的认知因素
1、智力(略)

高中语文 2双语言时代名师导航 语文版必修3.doc

高中语文 2双语言时代名师导航 语文版必修3.doc

2双语言时代名师导航内容感知“双语言时代”是指生活在一个时代的人们,既在日常生活和本国文化交流中使用国家共同语,又在国际事务和现代文化交流中使用国际共同语。

我们这个时代就是"双语言时代”。

文中作者从七个方面,利用小标题的形式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是本文的绪论,主要意思有两句话:一是"英语已经事实上成为地球村的共同语”,二是“现代是双语言时代”。

第二至七段是本文的本论部分。

这一部分可分为三层:第二、三段是第一层,从全球范围论述英语已逐渐取代法语,成为事实上的国际共同语;第四至六段是第二层,以东南亚、印度、日本几个地区或国家为例,反映世界各国殊途同归,论证走向双语言时代是国际大趋势;第七段是第三层,将双语言的发展与现代化结合起来,指出我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面临改进汉语教学和提高英语水平的双重紧迫任务,从而引出了本文最后一段包含的结论一“双语言是一种现代化的指标。

从双语言的水平,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测知国家现代化的程度基础梳理一、字音1.典型字独占鳌头(do) 泾浜(jing bang)颉顽(xie hang)2.多音字lud落地生根luo大大落落(zhao朝发夕至(chudn宣传落朝( 传(Ido落枕|chdo朝拜(zhudn传记』d 落下(yf 遗产背道而驰® M遗之千金H (bei背黑锅二、字形J独占鳌头S背道而驰借鉴1鳖裙松弛(签签名三、词义1.重点词泛滥:江河湖泊的水溢出;比如坏的事情不受限制地流行。

萎缩:干枯;功能减退并缩小。

泾浜:小河沟;小河。

兼程:一天走两天的路;以加倍的速度赶路。

颉顽:鸟上下飞;泛指不相上下,相抗衡。

2.近义词痕迹•伤痕都是名词,都指事物留下的印痕。

“痕迹”,语义较轻,指物体留下的印儿。

如:车粘辘的痕迹;白衬衣上有墨水的痕迹。

“伤痕”,语义较重,多指伤疤。

也指物体受损害后留下的痕迹。

如:伤痕累累。

挫败•挫折都是动词,都有“因受挫而失败”的意思。

“挫败”,指挫折与失败。

《双语言时代》教案

《双语言时代》教案

《双语言时代》教案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一、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

二、学习阅读篇幅较长、信息量较大的文章,从中筛选内容要点。

三、了解现代社会语言日趋国际化的特点,了解我国双语言发展状况。

[教学难点]一、认识文章各部分的逻辑联系,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

二、理解本文的结论:“双语言是一种现代化的指标。

从双语言的水平,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测知国家现代化的程度。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大家听说过“双语言”吗?双语言时代是个新颖的说法,大家对此说法有什么感受?本文是一篇论文,大家对论文有多少了解?二、介绍有关论文的一些知识。

论文是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

它不同于我们常见的议论文和说明文,有着严格的要求和标准。

从观点和内容上看,要有相当的创新性;从材料占有上看,要有相当的可靠性;从论证过程上看,特别强调逻辑的严密性;从语言表达上看,必须做到准确、恰当和流畅;从文章结构上看,往往分绪论、本论和结论三个部分。

三、快速阅读课文(15分钟),思考下面的问题。

1什么是国家共同语和国际共同语?为什么说我们这个时代是双语言时代?双语言时代有什么特点?2本文的七个部分可以分为几层意思?这几层意思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联系?本文的结论是什么?第1组问题比较简单。

学生主要应当了解地球村和国际共同语两个概念。

第2组问题比较复杂,要正确回答这几个问题需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第一部分是本文的绪论,主要意思有两句话,一是“英语已经事实上成为地球村的共同语”,二是“现代是双语言时代”。

第二到第七部分是本文的本论部分。

这一部分可分为三层:第二、三部分是第一层,从全球范围论述英语已逐渐取代法语,成为事实上的国际共同语。

第四到第六部分是第二层,以东南亚、印度、日本几个地区或国家为例,反映世界各国殊路同归,论证走向双语言时代是国际大趋势。

第七部分是第三层,将双语言的发展与现代化结合起来,指出我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面临改进汉语教学和提高英语水平的双重紧迫任务,从而引出了本文的结论。

二语课堂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二语课堂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第二语言(如英语、日语等)2. 教学年级:XX年级3. 教学课时:XX课时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XX知识点,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技能。

-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单元主题:XX主题(如日常生活、旅行、学校生活等)2. 课文内容:XX课文(如《Unit 1 My Family》、《My Trip》等)3. 词汇:XX词汇(如family、trip、school等)4. 语法:XX语法(如一般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等)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听懂并说出XX词汇;- 学生能够运用XX语法进行句子表达;- 学生能够理解并翻译XX课文。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日常交流;-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相关练习;- 学生能够通过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 情感目标:- 学生对第二语言产生浓厚兴趣;-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勇于表达;- 学生增强自信心,树立学习第二语言的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XX词汇的掌握;- XX语法的运用;- XX课文的阅读理解。

2. 教学难点:- XX词汇的拼写;- XX语法的灵活运用;- XX课文的深度理解。

五、教学方法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 任务型教学:设置贴近实际生活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

3. 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习语言。

4. 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PPT、视频、音频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引入本节课主题。

2. 新课导入(10分钟)- 介绍本节课课文、词汇、语法等内容;- 通过游戏、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课文学习(20分钟)- 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分析课文结构,掌握课文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翻译。

《两代人的对话》教案

《两代人的对话》教案

《两代人的对话》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理解两代人之间存在的代沟问题。

2. 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提高沟通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化解代沟,增进家庭和谐。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两代人的对话》2. 主要概念:代沟、沟通、理解、尊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代沟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2. 难点:学会如何化解代沟,提高沟通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感知。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代沟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a. 教师简要介绍代沟的定义及产生原因。

b. 提问:你们在家庭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代沟问题?是如何处理的?2. 课文阅读与理解:a.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两代人的对话》。

b. 教师提问:课文中的两代人之间存在哪些代沟?c.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3. 案例分析:a. 教师呈现课文中的案例。

b.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代沟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c.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

4. 沟通技巧讲解:a. 教师讲解如何化解代沟,提高沟通能力。

b. 学生互动练习,运用沟通技巧。

5. 小组活动:a. 学生分组,模拟两代人的对话。

b. 各组展示对话过程,教师点评并指导。

6. 总结与反思: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b.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c. 布置作业:以家庭为背景,编写一段两代人的对话,下周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估其对代沟问题的理解和沟通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对话编写的贴切性、沟通技巧的应用和反思的深度。

3. 小组活动表现:在小组对话展示环节,评价学生的沟通技巧、理解力和合作能力。

七、作业布置:1. 编写一段两代人的对话,要求体现理解和尊重对方的观点,对话中应用到课堂上学到的沟通技巧。

《双语言时代》教案

《双语言时代》教案

《双语言时代》教案Title: Teaching Plan for the Bilingual EraObjective: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being bilingual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the modern world.Level: Intermediate to advancedMaterials:- A short video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bilingualism in the workplace- A handout with discussion questions- Access to the internet for researchWarm-up (10 minutes):1. Begin the lesson by asking students if they are bilingual and if they believe being bilingual is important in today's world.2. Discuss their answers as a class and lead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advantages of being bilingual, such as more job opportunities and improved cognitive functions.Introduction (10 minutes):1. Show a short video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bilingualism in the workplace and its positive impact on career prospects.2. Discuss the video as a class, focusing on the benefits highlighted and any additional thoughts or questions students may have.Vocabulary Building (15 minutes):1. Provide students with a list of relevant vocabulary words related to bilingualism, such as language acquisition, fluency, code-switching, and cultural intelligence.2. Have students work individually or in pairs to define and create sentences using each vocabulary word.3. Discuss the vocabulary words as a class, providing examples and clarifications as needed.1. Provide students with a text or article about the advantages and challenges of being bilingual.3. Afterward, divide the class into small groups to discuss the main ideas and share their thoughts on the advantages and challenges of being bilingual.4. Facilitate a class discussion where groups share their main findings and thoughts.Research Activity (20 minutes):1. Assign students to research and find examples of successful individuals who are bilingual and have excelled in their careers or personal lives as a result.2. Instruct students to gather information and prepare ashort presentation or poster.Discussion (15 minutes):1. Distribute a handout with discussion questions related to the advantages and challenges of being bilingual.2. Have students discuss the questions in pairs or small groups, encouraging them to share personal anecdotes and insights.3. Facilitate a class discussion, where groups share their answers and engage in a larger discussion on bilingualism's significance in the modern world.Conclusion (10 minutes):1. Summarize the main points discussed throughout the lesson, emphasizing the advantages and challenges of being bilingual.2. Encourage students to reflect on their personal language skills and consider ways to improve their bilingual abilities.3. Provide additional resources for students who are interested in further exploring the topic of bilingualism.Homework (5 minutes):1. Assign students to write a short reflection paper ontheir own bilingualism, including their thoughts on theadvantages and challenges they face as bilingual individuals and how they can further develop their language skills.Extension Activity (optional):1. Arrange a guest speaker who is bilingual and can share their experience and insights on the advantages and challenges of being bilingual.2. Organize a class debate on the topic, with students taking different positions and presenting arguments for or against the importance of bilingualism.Note: The lesson plan can be adjusted based on class size, student level, and available resources.。

《双语言时代》教案

《双语言时代》教案

双语言时代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双语言时代的背景及现状;2.理解双语言的定义及特点;3.掌握双语言的利与弊;4.分析双语教育在全球各国的实践与经验;5.总结出实施双语教育的框架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1. 双语言时代的背景及现状•时间:20分钟•内容:–双语言时代的背景及现状概述;–全球双语言教育的发展现状。

•过程:1.介绍双语言时代的背景及其重要性;2.介绍各国在发展双语教育方面所遭遇的挑战和问题;3.分析现今全球双语教育的发展现状。

2. 双语言的定义及特点•时间:30分钟•内容:–双语言的定义及其特点;–双语言的分类和标准。

1.讲解双语言的定义及其特点;2.分析双语教育的实践经验,并对比研究;3.探讨全球双语教育的标准化及认证。

3. 双语言的利与弊•时间:20分钟•内容:–双语言的优势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双语言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过程:1.分析双语教育的优点和独特性;2.探讨全球双语教育的挑战和问题。

4. 双语教育在全球各国的实践与经验•时间:30分钟•内容:–各国实施双语教育的现状和经验;–学习和借鉴各国的实践经验。

•过程:1.分析亚洲、欧洲、北美洲等地双语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学习全球双语教育的实践经验;3.总结跨国和跨区域双语教育的共性和差异。

5. 实施双语教育的框架和方法•时间:20分钟–设计双语教育的框架和课程模型;–介绍适合双语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过程:1.设计双语教育的基本框架和课程模型;2.介绍双语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3.分析双语教育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教学评价1.学习者根据本教学内容,完成对全球双语教育发展的文献综述。

2.对学习者进行小组讨论,依据所学双语教育实施的框架,根据实际案例进行实际应用。

3.考核实施双语教育的学习者,需要进行对应知识点的测试,由评委进行评分。

四、教学资源1.课件:双语言时代教学课件;2.参考书籍:–《双语教育的前沿技术与理论》;–《语言政策与全球化:从国际学与教学的视角看双语、多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第二语言课程设计

第二语言课程设计

第二语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第二语言学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生能掌握并运用第二语言的基本语法、词汇和句型。

3. 学生能了解并描述第二语言所在文化的特点。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第二语言进行日常交流的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

2. 学生能运用第二语言进行信息提取、整合和表达,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

3. 学生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进行第二语言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第二语言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学习动力。

2. 学生尊重并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培养跨文化意识。

3. 学生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第二语言学习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第二语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中学阶段,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采用任务型、情境型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价值观。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使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达到以上所述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五个单元,每个单元对应课程目标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

单元一:第二语言学习基础教学内容:语言与语言学习的基本概念,第二语言学习策略,语言学习的认知心理特点。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语言学习导论》单元二:语法与词汇教学内容:第二语言的基本语法规则,常用词汇和短语,句型结构。

教材章节:第二章《语法与词汇》单元三:听、说、读、写技能培养教学内容:听力训练,口语表达,阅读技巧,写作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听、说、读、写技能培养》单元四:跨文化交际教学内容:文化差异对交际的影响,跨文化交际策略,日常交际场景模拟。

教材章节:第四章《跨文化交际》单元五:信息技术与第二语言学习教学内容:网络资源利用,在线学习工具,信息技术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应用。

《双语言时代》教案(精选2篇)

《双语言时代》教案(精选2篇)

《双语言时代》教案(精选2篇)《双语言时代》教案篇1周有光基本介绍周有光,原名周耀平,19xx年生于江苏常州。

经济学教授,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

19xx年1月13日生于江苏省常州市,后来迁居苏州。

1923年开头就学上海圣约翰高校;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伴同全体同学和华籍教授离校,改读离校师生创办的光华高校,1927年毕业。

1928年至1949年,任教光华高校、江苏和浙江教育学院;任职新华银行,由银行派驻美国纽约。

1949年上海解放后回国,担当复旦高校经济讨论所和上海财经学院教授。

1955年10月参与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会后担当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讨论员,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讨论生院教授。

参与制订汉语拼音方案,提出方案的三原则,方案在1958年公布。

主持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章的制订,提出正词法的基本规章和内在冲突,基本规章在1988年公布。

1979至1982年出席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文献技术会议,该组织通过国际投票认定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iso7098)。

参与制订聋人教育用的汉语手指字母方案(1963年公布)和汉语手指音节设计。

1958年开头在北京高校和人民高校开讲汉字改革课程,讲义《汉字改革概论》1961年出版第1版,1979年第3版,1985年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

1980年开头,担当翻译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中国方面三委员之一。

出版《新语文的建设》(1992)、《新时代的新语文》(1999),阐述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人类的双语言生活、国家共同语和国际共同语的形成和进展。

出版《中国语文纵横谈》(1992),提出汉字效用递减率、汉字声旁的有效表音率,阐述整理汉字的四定原则(定形、定音、定序、定量)。

发表《现代汉字学发凡》(1980),出版《汉字和文化问题》(),提倡讨论现代汉字学;上海师大、华东师大、北京高校先后开设现代汉字学课程。

发表《汉语内在规律和中文输入技术》(1983),阐述按词定字的原理和拼音变换汉字的原理,提倡以语词、词组和语段为单位的双打全拼法,使拼音变换汉字技术代替字形编码,1983年制成软件。

《两代人的对话》教案

《两代人的对话》教案

《两代人的对话》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理解两代人在观念、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2. 培养学生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代际的观点,提高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两代人的对话》阅读与理解。

2. 两代人差异的原因分析。

3. 沟通技巧的探讨。

4. 家庭和谐的重要性。

5. 实践活动:模拟两代人的对话。

三、教学方法:1. 阅读法: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两代人的差异。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 实践法:模拟两代人的对话,提高学生的沟通技巧。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两代人的对话》。

2. 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两代人的差异。

3. 分组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你有没有类似的体验?4. 分享讨论成果,总结两代人差异的原因。

6. 实践活动:模拟两代人的对话,让学生运用所学沟通技巧。

7.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家庭和谐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回家后,与父母、长辈进行一次真诚的对话,尝试运用课堂所学的沟通技巧。

3. 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话题:如何化解代际冲突?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于两代人差异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沟通技巧,是否能够有效地模拟两代人的对话。

3.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心得体会,分析他们对于家庭和谐重要性的认识。

七、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针对性的反馈,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2. 对于学生在沟通技巧方面的不足,加强指导和练习。

3. 针对学生对于家庭和谐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和行动。

八、拓展学习建议:1. 推荐学生阅读关于家庭关系和沟通技巧的书籍,以加深对于该主题的理解。

2. 鼓励学生参加家庭关系讲座或工作坊,以获得更多实用的沟通技巧。

3. 建议学生建立家庭日记或定期家庭会议,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九、课程总结与展望: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对于家庭和谐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语言时代》教案
[教学目标]
一、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

二、学习阅读篇幅较长、信息量较大的,从中筛选内容要点。

三、了解现代社会语言日趋国际化的特点,了解我国双语言发展状况。

[教学难点]
一、认识各部分的逻辑联系,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

二、理解本文的结论:“双语言是一种现代化的指标。

从双语言的水平,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测知国家现代化的程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听说过“双语言”吗?双语言时代是个新颖的说法,大家对此说法有什么感受?本文是一篇论文,大家对论文有多少了解?
二、介绍有关论文的一些知识。

论文是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的。

它不同于我们常见的议论文和说明文,有着严格的要求和标准。

从观点和内容上看,要有相当的创新性;从材料占有上看,要有相当的可靠性;
从论证过程上看,特别强调逻辑的严密性;从语言表达上看,必须做到准确、恰当和流畅;从结构上看,往往分绪论、本论和结论三个部分。

三、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什么是国家共同语和国际共同语?为什么说我们这个时代是双语言时代?双语言时代有什么特点?
2、本文的七个部分可以分为几层意思?这几层意思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联系?本文的结论是什么?
第1组问题比较简单。

学生主要应当了解地球村和国际共同语两个概念。

第2组问题比较复杂,要正确回答这几个问题需要对的内容和结构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第一部分是本文的绪论,主要意思有两句话,一是“英语已经事实上成为地球村的共同语”,二是“现代是双语言时代”。

第二到第七部分是本文的本论部分。

这一部分可分为三层:第二、三部分是第一层,从全球范围论述英语已逐渐取代法语,成为事实上的国际共同语。

第四到第六部分是第二层,以东南亚、印度、日本几个地区或国家为例,反映世界各国殊路同归,论证走向双语言时代是国际大趋势。

第七部分是第三层,将双语言的发展与现代化结合起来,指出我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面临改进汉语教学和提高英语水平的双重紧迫任务,从而引出了本文的结论。

最后一段包含了本文的结论——
“双语言是一种现代化的指标。

从双语言的水平,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测知国家现代化的程度”。

第二课时
四、精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给“国际共同语”下一个定义。

2、“英语的洪水泛滥”应如何理解?造成这种现象有哪些方面的原因?
3、法语为什么在与英语的竞争中失败?
4、给东南亚国家的双语言化列一个一览表,表中应反映两方面的内容——国家语言和英语的地位。

5、印度与日本的英语发展有哪些不同之处?
6、在改革开放时代,形势对我国的双语言发展提出了哪些要求?
以上这些问题都能在原文中找到答案,主要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参考答案:
、国际共同语是一种由历史逐渐形成的各个国家都可以方便使用的语言。

注意,要点在“一种”。

2、指在全球范围内流通。

原因有政治、经济、英语本身的优势和美国的推动等。

3、原文中有四条明示信息。

(略)
4、略。

5、印度:英语长期作为教学语言得以流通;英语成为有利可图的商品。

日本:受美国影响;受旅游影响;受大企业用人制度影响;受教育影响。

6、内外并举,兼程前进。

五、教师总结。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获得了两方面的收获。

一方面,我们对信息化时代的当今世界对语言的要求有了比较清楚地了解;另一方面,我们对论文的内容和结构有了初步的了解。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广泛地接触这种问题,希望今天的学习对你们有所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