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案
初中道德与法治_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第一课第二项目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3.1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
二、教材内容本课从学生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其碑文的认知出发,引导学生体悟人民的国家主人身份来之不易;引领学生学习宪法序言,思考人民掌握国家政权后如何通过宪法组织国家机构行使国家权力;了解我国的国家机构、国家机构相互关系及其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通过学习相关宪法和宪法相关法的规定,懂得宪法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国家机构必须依据宪法行使权力;通过理解“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漫画寓意和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案例,理解国家权力必须依法行使,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利,从而深入理解“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这一观点。
三、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领会宪法的原则和精神,增强宪法意识。
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热爱祖国,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能力目标】学会利用信息化手段搜集相关宪法事例,提高分析和综合处理材料的能力,培养对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
【知识目标】认知国家机构,初步了解国家机构权力运行的法治原则。
知道宪法不仅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相应的职权,而且严格规范职权的行使。
懂得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四、学情分析从认知特点上看,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迅速发展,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求知欲十分旺盛,自我意识发展迅速。
他们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有了较大的提高,能自觉地根据教学要求了解有关事物。
但是,由于经验欠缺和逻辑思维还不成熟,他们的认识带片面性和表面性。
基于此,教师的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通过典型宪法事例,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努力使其认同我国宪法的价值追求,从而热爱宪法,坚持宪法至上。
五、教学重点:宪法是如何组织我国国家机构,规范国家权力运行的教学难点:理解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六、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采用板块式教学,将所学内容整合并通过多媒体影像资料、情境教学法、新闻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游戏体验法等多种教学活动加以呈现,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1.2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学设计
《1.2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理解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和价值。
掌握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条款,能够运用宪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宪法的敬畏之心,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引导学生认识到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和价值,激发他们自觉遵守宪法的愿望。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使他们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
二、教学重点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和价值。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以及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和价值。
如何结合实际生活,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宪法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法治观念。
如何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他们运用宪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活动】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国家领导人宣誓就职的新闻报道,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为什么国家领导人要宣誓就职?宣誓意味着什么?”引发学生对本课主题的思考。
【学生活动】观看新闻报道,思考并回答问题。
自由发言,分享对宣誓就职的意义的感悟。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新闻报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同时引出本课的主题——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二)新课讲解(30分钟)1.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8分钟)【教师讲解】详细阐述宪法作为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其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通过实例说明宪法对于保障人民权利、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听讲、记笔记,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例如:“你如何理解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等。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交流来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角色扮演等活动来模拟体现宪法重要性的场景!【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教学设计
第二框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目标定位】一、教学目标1.规范权力运行。
2.设置国家机构。
【课堂设计】一、情境导入播放“两会”新闻: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的报告等。
思考:“一府两院”为什么要向全国人大报告工作?教师总结: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一府两院”由全国人大产生,要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二、教学过程1.设置国家机构活动一:模拟选举人大代表模拟选举背景:北京市海淀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准备工作:①指定学生担任选举委员会工作人员、监票人员、计票人员等;②提前制作模拟选民证、选票、票箱、工作证等。
程序:选民登记,提名候选人,选举,公示等。
教师提问:为什么大家推选这几位同志做代表候选人呢?教师总结:他们能代表人民,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
他们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具有宪法和法律意识,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和参政议政能力。
活动二:观看视频播放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的视频。
思考:看完这则新闻,想想国家机构的职权从哪来,它们是怎样行使职权的。
教师总结:宪法设置国家机构,授予它们特定职权。
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使得国家权力运行稳定有序,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活动三:情境再现曾任江苏省苏州市检察院检察长的王某悦认为,作为“班长”他更需要带头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这一“铁规”,发扬民主、善于集中、敢于担责,处处身体力行。
王某悦告诉记者,苏州市检察院在出台重大工作举措、改革方案及重要文件之前,都要广泛听取基层院和广大干警的意见,确保决策部署符合自身实际的科学规律,不搞“一刀切”,不搞强行推广。
思考:(1)什么是民主集中制?(2)“苏州市检察院在出台重大工作举措、改革方案及重要文件之前,都要广泛听取基层院和广大干警的意见,确保决策部署符合自身实际的科学规律,不搞‘一刀切’,不搞强行推广”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哪一方面?教师总结:(1)民主集中制是在我国,凡属全国范畴内的重大问题以及重大的方针、政策,中央国家权力机关在制定通过之前,要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道德与法治八下《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学设计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本课是人教版道德和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的第二框。
本框的主要内容是国家机构的组成,我国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宪法规范权力的运行。
本课既延伸第一框《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也为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打下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宪法意识、正确的权力意识、自觉维护宪法权威,坚持宪法至上。
能力目标:提高明辨是非、学法用法能力,强化公民监督意识。
知识目标:知道国家机构的产生与运行,懂得民主集中制是如何贯彻的,掌握正确对待权力的方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虽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对中学生而言较为抽象,但是好在通过上街儿科宪法基本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宪法、法治有了初步的了解,能自然过渡。
部分学生虽然对一些国家机构有所耳闻,但对其具体是如何规范运行的还缺乏一定的了解;关于权力的规范运行这一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显得极为重要。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根据课程标准和《中小学生法治教育大纲》的基本要求:“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并向成年人过渡,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
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公民意识、法律意识、宪法至上意识,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基础导向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现状,本着“自主、合作、探究”为特点的教学理念,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主要采取了以下教法:图文演示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交流讨论法。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指出重难点及确定重难点的依据)教学重点:民主集中制原则权力的规范运行教学难点:权力是把双刃剑,公职人员如何正确行使职权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开国大典纪录片的片段。
提问(1)为什么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2)中国人民掌握政权后,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的?二、新课讲授(一)组织国家机构那么作为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在组织国家机构方面是如何规定的?活动一:展示宪法第三条规定,请学生按此小组合作完成图表内容。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1.2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教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1.2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案一. 教材分析《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的第二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遵守宪法的重要性,从而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法治素养。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宪法的定义、特征、作用以及与普通法律的关系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宪法知识,但对宪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更好地理解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法治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定义、特征和作用。
2.使学生认识到遵守宪法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尊重和维护宪法的法治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宪法的定义和特征。
2.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3.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宪法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宪法知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宪法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宪法相关案例材料。
2.制作宪法知识PPT。
3.分组讨论的问题和指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宪法的历程,引导学生思考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
2.呈现(15分钟)介绍宪法的定义、特征和作用,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宪法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总结各组的观点。
4.巩固(5分钟)回答课堂提问,检验学生对宪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5.拓展(5分钟)讨论宪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何遵守宪法,提高法治意识。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宪法的知识作业,加深学生对宪法知识的理解。
8.板书(5分钟)宪法的定义、特征、作用;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下册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说课稿
1.2《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说课稿说教材:(一)课程依据标准:本节内容选自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第二课时。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人民代表大会与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关系;宪法规范权力运行”。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组织国家机构,明确了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国家机构中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知道了宪法规范权力运行的原因和做法,从而提高了对宪法的认识,进一步懂得了宪法是治国安邦总章程的道理。
(二)内容解析:本课时从组织国家机构和规范权力运行两个方面来阐述宪法授予并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从而体现宪法的核心价值。
本站安排两目的内容:第一目“组织国家机构”。
本目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国家机构及其贯彻的原则,从三个方面来阐明宪法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相应职权。
其一,国家机构组织办法,依据宪法第三条的规定展开探讨,这部分教材给出了结构图,能够使学生更形象的理解记忆;其二,宪法组织国家机构及其意义;其三,我国国家机构贯彻的原则。
第二目“规范权力运行”。
本目的意义在于阐明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
主要从“权力”概念的探讨以及“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如何正确行使职权”两个方面进行展开。
其一,通过对权力概念的解释,明确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的必要性;其二,国家机关在行使权力时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有责任担当意识,按照程序行使权力,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说学情: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已初步树立起法制意识。
但由于年龄较小以及受生活经验所限,对于宪法的地位、作用等的认识仍旧匮乏。
本节课将基于情境,探究问题,生成观点。
让学生明白宪法在组织国家机构与规范权力运行方面的作用,从而形成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的认识。
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明白宪法在组织国家机构和规范权力运行方面的重要作用;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清楚人民代表大会与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关系并明确权力如何规范运行。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制八年级下册《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明白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知道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的职权,依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知道宪法依法规范权力运行。
情感态度通过学习,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通过宪法对国家组织机构的规定和规范权力运行,明确我国国机关应该如何履行职权。
凡事都要遵守宪法和法律。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体认宪法价值,明确宪法地位,树立宪法至上理念,领会宪法精神。
提高对宪法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宪法意识,自觉热爱宪法、拥护宪法教学重点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授予特定职权,守护人民根本的利益。
教学难点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主要表现;宪法对国家权力的规范表现。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一)新课导入教师引用毛泽东的话导入新课: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
我们怎样理解这句话呢?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一是在内容上,我国宪法规定最根本的最主要的问题.诸如国体、政体、国家的基本国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最重要的问题。
二是在法律效力上,我国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的法律地位.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三是在指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的要求更加严格。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了解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授予特定职权维护人民利益,规范权力运行的。
新课讲述组织国家机构(1)运用你的经验:----奋斗成果的确认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你知道,这里段文字出自哪里?教师明确:这段话出自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丰碑,它记录着我们中华民族的荣与辱。
它概括了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所作的努力。
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设计(含反思)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2.第2课时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第2课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人民代表大会与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关系;宪法规范权力运行。
教学难点: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南海是中海和南海的合称,位于北京故宫西侧。
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中枢,最高行政权力的象征和代名词。
中南海俯瞰图思考:我国最高行政机关是什么?我国国家机构有哪些?是如何组织的?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活动一:国家机关知多少设计意图:结合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和宪法序言中有关中国民主革命史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体悟人民的国家主人身份来之不易;应热爱英雄,勇担责任。
进而引领学生思考,人民掌握国家政权后,通过宪法组织国家机构,行使国家权力,从而导出“组织国家机构”这一内容的学习。
1.学生齐读第10-11页“运用你的经验”中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和宪法序言的部分内容。
2.谈谈对碑文中的“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这三个时间节点的理解。
引导学生思考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提示:碑文中的“三年以来”是指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三十年以来”是指以“五四运动”为起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以鸦片战争为起点的整个民主革命时期(1840-1949年)。
3.拓展思考:人民翻身成为国家主人后,是如何确认奋斗成果的?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行使国家权力的?着重引导学生加深对宪法序言中“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的主人”这句话的理解。
教师归纳:人民的国家主人身份是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得来的,人民掌握国家政权后,通过宪法确认奋斗成果,组织国家机构,行使国家权力。
4.阅读图表并思考国家机关的形成过程。
提示: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PPT精品免费课件
学习任务一
阅读宪法相关条款,归纳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
①宪法设置国家机构,明确各级国家机关的产生。 (89条)国务院行使下列职权: ②宪法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 统一领导地方各级国家行
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 政机关的工作……
有序。
(86条)国务院由下列人员组成: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第2框 治国安邦权威,树立责任意 识及法治观念,弘扬宪法精神,自觉维护宪法。(素养)
2.结合“探究与分享”等栏目的学习,增强宪法意 识,提升辨别是非的能力。(重点)
3.了解民主集中制的主要体现;明确为什么要规范权 力运行,以及如何规范权力运行。(重难点)
冯莹盈
滥用权力
为什么要规范权力运行? 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人 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是 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 民权利。
笔记整理(二)
如何规范权力运行?
①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 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总理,副总理若干人,国
全人民人民国代民第第人表负选23责民大条条举,代会对 受代::其其表表产受中全负监组大生人华国责 督成会,民人人和对监民民督地它共代人民代表大会方负;和表各责国国大级 ,家的 会对受产人 受行其其和一生负监民 它政地切责督代 监机方权表 督关各力人 监 人 人大 。、级属民民 察 民会监于人检政 委 法。察人民府 察员 院机民代会 院关表。、(人大(作88审人7民会,8务条条判民行都副委))机代国使由总总员关表务国民理理若、大院家主、领干检会每权选国导人察每届力举务国,各机届任的产委务部关任期机生员院部都期同关,协的长由相全是对助工…人同国。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 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制定和修改过程,知道宪法的原则和内容。
3. 培养学生尊重和维护宪法的意识,提高法治素养。
二、教学重点:1. 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2.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过程。
3. 宪法的原则和内容。
三、教学难点:1. 宪法的具体内容和条款。
2. 培养学生尊重和维护宪法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相关视频和动画,生动形象地展示宪法的知识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理解宪法的作用和意义。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宪法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宪法宣传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2. 讲解宪法的制定和修改过程:详细讲解宪法的起草、讨论、通过和公布等环节,让学生了解宪法的权威性和严谨性。
3. 学习宪法的原则和内容:逐一介绍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让学生掌握宪法的基本知识和条款。
4.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与宪法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宪法在案例中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宪法的相关问题,如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6. 总结和反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回答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回家后向家长讲解宪法的基本知识和作用,提高家庭法治意识。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宪法纪念馆或法院等法治场所,让学生亲身感受宪法和法治的重要性。
2. 开展宪法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宪法的兴趣,提高宪法知识水平。
3. 邀请法学专家或律师来校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宪法和法治知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给予相应的评价。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宪法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2. 让学生了解宪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等。
3. 培养学生尊重和维护宪法的情感态度,提高法治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宪法的主要内容。
3. 培养学生尊重和维护宪法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让学生初步了解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学习宪法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宪法的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等部分,让学生对宪法有全面的了解。
3. 讨论宪法的作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4. 培养尊重和维护宪法的情感态度: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尊重和维护宪法的重要性,提高法治意识。
五、课后作业1. 复习宪法的主要内容,加深对宪法的理解。
2. 思考宪法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发挥作用,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宪法主要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表现:评估学生在讨论中是否表现出尊重和维护宪法的情感态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法院、立法机构等法治实践场所,让学生亲身感受宪法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2. 开展宪法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法治意识。
3. 邀请法治专家或法官来校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宪法知识。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1.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 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以及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宪法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采用小组讨论、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政治生活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培养学生尊重和维护宪法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以及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宪法的具体内容和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宪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宪法的定义、性质和作用,以及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宪法的具体内容和特点。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案例分析,探讨如何运用宪法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整理宪法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2.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如何运用宪法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宪法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方面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宪法知识点的讲解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宪法的基本内容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宪法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尊重和维护宪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宪法博物馆或相关法治教育基地,加深对宪法的了解。
2. 开展宪法知识竞答活动,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 邀请法学专家或律师进行宪法讲座,提高学生的宪法素养。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1.2《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我国的国家机构。
2.知道宪法不仅设置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相应的职权,而且严格规范国家机构职权的行使。
3.知道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4.明确宪法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5.懂得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认同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重点难点宪法设置国家机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国家机构与自己的实际生活建立联系,并引导学生思考:人民成为国家主人后,是如何设置国家机构、行使国家权力的?我国有哪些国家机构?它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我国为什么要这样设置国家机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的相关内容,然后引导学生绘制国家机构图。
宪法规范国家权力运行。
教师可以从具体案例着手,通过以案说法、模拟法庭等方式进行形象化演绎,引导学生理解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懂得宪法不仅设置国家机构,而且规范权力运行,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
一切组织和公民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徽。
同学们,你们了解我国的国徽吗?让我们跟随小眉同学的周记,一起来了解国徽、认识国徽。
导入情境: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页“运用你的经验”的相关活动,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教师提问:1.你了解我国的国徽吗?(提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国徽,思考国徽图案的象征意义,并引导学生了解宪法和国徽法关于国徽的规定。
)2.除了人大常委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外,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和场所悬挂国徽?(提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国徽法的相关规定,明确应该悬挂国徽的国家机关和场所。
)3.为什么这些国家机关和场所要悬挂国徽?4.这些国家机关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国徽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国徽图案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象征着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我国国家机关悬挂国徽,体现了国家机关是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学内容设计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学内容设计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指一个国家的治理原则和目标,旨在实现国家的稳定与安全。
它涉及到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是国家发展的总体规划。
为了培养学生对这一重要主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目标:1. 了解总章程的概念和作用;2. 分析总章程的重要组成部分;3. 探讨总章程对国家治理的意义和影响;4. 培养学生对国家治理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一、总章程的定义和作用1. 引入总章程的概念和作用,解释其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2. 分析总章程对国家发展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二、总章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 政治体制和法律法规:介绍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法律法规对国家治理的影响;2. 经济发展目标和政策:探讨国家经济发展目标和政策对国家治理的作用;3. 社会稳定和民生保障:讨论国家社会稳定和民生保障对国家治理的影响;4. 教育与文化建设:分析教育与文化建设对国家治理的支撑作用。
三、总章程与国家治理1. 总章程的制定和修订:了解总章程的制定和修订过程,讨论其与国家治理的关系;2. 总章程对国家治理的意义和影响:探讨总章程对国家政策制定、社会发展和国际交往等方面的影响;3. 总章程的实施与国家治理的挑战:分析总章程实施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四、思考与解决问题1. 学生讨论并提出对于国家治理中存在的问题的思考与解决方案;2. 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治理的现实问题,探索个人在国家治理中的责任与作用。
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师讲解总章程的相关概念和内容,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与思考;2. 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就总章程的不同方面展开讨论和研究;3. 案例分析与实践活动:通过分析实际国家的总章程和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具体实施和影响;4. 辩论与演讲: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或演讲,让他们就总章程的重要问题表达观点和思考。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理解总章程的作用和意义,掌握总章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对国家治理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第一课第二框《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优教教案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优教教案【核心素养】法制意识【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本册第一课中的第二框,本框内容与上节课内容相连接,是从宪法对于国家权力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宪法。
本课安排一课时,旨在让学生了解宪法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职权,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以及宪法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已初步树立起法制意识。
但由于年龄较小以及受生活经验所限,对于宪法的地位、作用等的认识仍旧匮乏。
本节课将基于情境,探究问题,生成观点。
让学生明白宪法在组织国家机构与规范权力运行方面的作用,从而形成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的认识。
【课程标准】课程依据标准是“法律与秩序”中的“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活动的准则,增强宪法意识。
”【教学目标】1、结合图片及教材知识,了解国家机构的组成方式、以及国家机构的职责均由宪法规定。
2、结合人大选举及政府向人大作报告的案例,能够准确说出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力的方式,以及人大与各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
3、分析漫画“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和案例“王某贪污”、“李某渎职”、“小康同学的事例”,了解宪法规范权力运行的方式。
4、树立宪法至上的意识,认识法律的作用,能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宪法的地位、作用,认识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难点:宪法核心价值在于授予并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教学方法】情境探究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宪法是如何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如何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的。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宪法。
请思考一下,宪法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
任务一、结合图片及教材知识,探究国家机构的组成方式、以及国家机构的职责。
探究活动一PPT展示图片“中国人民银行”、“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民法院”问题:以上图片中,哪些属于国家机关?它们是由什么规定的?例:人民法院是国家机关,宪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
第2课时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学设计
第2课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目标感知1.知识目标1.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认识人民与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家机关的关系。
2.明确宪法规定的人民当家作主的运行机制,知道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3.理解权力的行使需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2.能力目标提高宪法意识,增强自觉维护宪法尊严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爱国情感,自觉维护宪法的权威。
重难点感知重点人民与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家机关的关系。
难点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认真研读新课标、考试说明和教材,精确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广泛查阅资料、搜集教学资源;找寻与本课有关的案例,设计教学活动,精心编制教案;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自学本课时内容,在有疑问之处做出标记;搜集有关“两会”实例,以备课堂交流展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17年3月5日至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近3 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着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出席了盛会。
大会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关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审查和批准关于201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报告;听取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圆满完成了大会的各项议程。
那么,这一系列报告和决议为什么由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人大会议和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人大代表怎样才能不辜负人民的期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有关内容。
(设计意图:以时政材料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国家主人翁意识。
)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组织国家机构活动一:阅读我国中央国家机关组织示意图,回答问题探究:(1)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什么?(2)上图表明全国人大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什么地位?这体现了我国宪法的什么规定?(3)全国人大和国务院是什么关系?提示:(1)人民代表大会。
第2课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案
第2课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国家机关的产生及其工作原则。
2.了解权力是把双刃剑,理解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
3.了解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
能力目标1.能从整体上对国家权力、行政、司法机关的产生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并且对国家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之间相互关系有一个准确认识,为后面第三单元学习我国的政治制度打下基础。
2.能从宏观上理解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表现。
3.能从不同机关、不同角度认识和理解宪法对国家权力运行的规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热爱各级国家机关,配合国家机关行使职权。
2.养成民主集中制的好作风,遇事多听取他人意见或建议,发扬民主的好作风。
3.增强对权力的敬畏感,树立“用好权、服好务”的大局意识和观念。
4.树立责任担当意识。
教学重点:1.国家机关的产生及其工作原则。
2.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3.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教学难点:1.民主集中制原则。
2.宪法对国家权力的规范表现。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情景设置法、探究活动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课时:1课时板书设计:第2课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一、组织国家机构1.我国的国家机关2.国家机构的产生及相互关系3.国家机构工作原则——民主集中制二、规范权力运行1.在宪法面前,任何国家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2.对权力的行使进行制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场景激趣故事一:“治国安邦”出处四书的《大学》中有:“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故事二:中国古代最具有治国安邦才能的皇帝第一位: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年),他作为杰出封建政治家,在贞观(627~649年)年间,由于比较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注意与民休息,留心治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国家机关的产生及其工作原则。
2.了解权力是把双刃剑,理解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
3.了解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
能力目标1.能从整体上对国家权力、行政、司法机关的产生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并且对国家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之间相互关系有一个准确认识,为后面第三单元学习我国的政治制度打下基础。
2.能从宏观上理解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表现。
3.能从不同机关、不同角度认识和理解宪法对国家权力运行的规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热爱各级国家机关,配合国家机关行使职权。
2.养成民主集中制的好作风,遇事多听取他人意见或建议,发扬民主的好作风。
3.增强对权力的敬畏感,树立“用好权、服好务”的大局意识和观念。
4.树立责任担当意识。
教学重点:1.国家机关的产生及其工作原则。
2.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3.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教学难点:1.民主集中制原则。
2.宪法对国家权力的规范表现。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情景设置法、探究活动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课时:1课时板书设计:第2课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一、组织国家机构1.我国的国家机关2.国家机构的产生及相互关系3.国家机构工作原则——民主集中制二、规范权力运行1.在宪法面前,任何国家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2.对权力的行使进行制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场景激趣故事一:“治国安邦”出处四书的《大学》中有:“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故事二:中国古代最具有治国安邦才能的皇帝第一位: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年),他作为杰出封建政治家,在贞观(627~649年)年间,由于比较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注意与民休息,留心治道。
这个时期,政治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社会安定,国势强盛,民族关系融洽,被赞誉为封建社会少有的治世,史称“贞观之治”。
开创了繁华的唐朝盛世。
第二位: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前210年),统一中国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
他统一了六国,统一了度量衡,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一生功绩卓著。
但另一方面,他也是一位暴君,实行暴政,秦仅二世而亡,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三位: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前87年),西汉王朝的第六代皇帝。
他在位五十四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
汉武帝雄才大略,颇有建树,他当政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灿烂的时代之一。
人们往往把汉武帝的功业和秦始皇相比,史称“秦皇汉武”。
第四位: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在位近6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康熙英明神武,用兵西藏、新疆、蒙古、沙俄,奠定和捍卫了中国的版图。
同时崇尚节俭,开创了康乾盛世。
除鳌拜,平三藩,攻台湾,亲征葛尔丹,康熙帝的胆识、远见、气魄,甚至不计“万乘之尊”与将士同甘苦,以及勇于实践的精神,堪称是历代帝王的典范和楷模。
第五位:武则天(624~705年),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后为周则天皇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在位期间举行殿试,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制度,员外置官,破格用人。
劝农桑、薄赋敛、息干戈、禁淫巧、省力役等进步的主张,顺应了时代潮流,延续了唐朝盛世。
个人观点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具安邦治国才能。
教师总结:故事一突出“治国安邦”这个四字词语的最早出处。
故事二突出古代“人治”时期具有“治国安邦”能力的皇帝。
现在是法治时代,宪法除了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更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宪法的治国安邦这一重大作用。
二、讲授新课问题导读,新知研讨(一)组织国家机构1.我国的国家机关教师展示幻灯片或让学生阅读P10~11“运用你的经验”中的图片和文字,回答问题:(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是如何确认奋斗成果的?(2)中国人民掌握政权后,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利的?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作出小结。
教师总结:(1)通过制定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和地位。
(2)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这样的国家权力机关,再由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
其他国家机关受人大监督,对人大负责,向人大报告工作。
【过渡语】由人大产生的这些国家机关也是我国的国家机构,它们是怎样产生的呢?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2.国家机构的产生及相互关系教师总结:(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一句话:国家机构的产生、组织是由宪法规定的。
(2)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
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句话:国家机构的职权是宪法授予的,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
【知识拓展】“一府两院”中的“一府”指的是人民政府,“两院”指的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3.国家机构工作原则——民主集中制【过渡语】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不仅是中央,地方也有数量庞大的国家机构,它们是如何工作,从而真正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呢?教师出示幻灯片: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教师提出问题:我国的国家机构是如何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呢?学生阅读教材第13页中间一段文字后,教师作出小结或展示以下幻灯片: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①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
②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
③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④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
【过渡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国家机构的组织、职权的授予都是由宪法规定,也就是有法理依据。
那么这些国家机构的职权是怎样行使的呢?我们接着探讨第二个大问题。
(二)规范权力运行1.任何国家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教师出示周永康、苏荣、薄熙来等受审画面,说明这一观点。
2.对权力的行使进行制约(1)对权力的行使进行制约的原因: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2)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教师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材第13~14页上面的“探究与分享”。
教师小结:漫画整体寓意是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知识拓展】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会议提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
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完善选举制度和工作机制。
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坚决遏制和预防腐败现象。
完善惩治贪污贿赂犯罪法律制度,把贿赂犯罪对象由财物扩大为财物和其他财产性利益。
【案例】2017年5月2日,中纪委网站消息称,日前,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中央纪委对安徽省原副省长陈树隆严重违纪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
中纪委通报:经查,陈树隆长期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进行经商营利活动,大肆攫取巨额经济利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公款吃喝;违反组织纪律……违反生活纪律和廉洁纪律……收受礼品、礼金,默许亲属利用其职务影响谋取私利;违反工作纪律,违规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及司法活动。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巨额财物,涉嫌受贿犯罪;滥用职权,造成国家财政资金重大损失,涉嫌滥用职权犯罪。
……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经中央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并报中共中央批准,决定给予陈树隆开除党籍处分;由监察部报国务院批准,给予其开除公职处分;终止其党的十八大代表资格;收缴其违纪所得;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线索及所涉款物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3)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4页下面的“探究与分享”,思考问题:这一案例告诉我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该如何正确行使职权?教师在学生思考后,请同学回答这一问题,之后作出小结。
教师总结: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
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
(4)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5页上面的“探究与分享”,思考问题:请谈谈你对这一案例的看法?教师在学生思考后,请同学回答这一问题,之后作出小结。
教师总结: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
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知识拓展】《刑法》第九章渎职罪第三百九十七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此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循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此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5)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5页下面的“探究与分享”内容中的案例,突出“程序”“法定的途径和方式”,以帮助学生理解。
(6)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教师可与学生一起阅读教材第16页的“相关链接”,感知刑讯逼供等非法搜集证据行为是非法行为,从而理解宪法对权力进行规范这一知识。
本课小结: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更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在我国,国家机构的组成、职权、工作原则都由宪法规定、授权,从而保证国家机构能够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宪法不仅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相应的职权,而且严格规范职权的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