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诊断学名词解释(14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诊断学名词解释
前言:看了一下历年考试的名解,范围无解,什么都有可能考,对照了一下应试向导上的名解,大概95%都有,所以根据那本应试向导和历年真题整理成了这份名解,有点多,复习时间又紧,所以大家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诵,有些你觉得不会考的就可以直接略过,最后,祝大家考试顺利呀~O(∩_∩)O~~ 2017.6.23
1.症状:是指患者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如瘙痒、疼痛、心悸、气
短、胀闷、恶心和眩晕等。
2.体征:是指患者患病时,医师通过体格检查发现的异常征象,如皮肤黄染、肝脾肿大、
心脏杂音和肺部啰音等。
3.稽留热: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
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08级+09级+10级)
4.弛张热: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且都在正常水
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11级)
5.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
1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12级+14级)
6.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
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7.回归热:体温急剧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
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
8.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
胸膜炎等。
9.水肿: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称为水肿。
10.咳痰:是通过咳嗽动作,将呼吸道内病理性分泌物排出口腔外的病态现象。
11.咯血:是指喉及喉以下的呼吸器官出血,经咳嗽从口腔排出体外。(11级)
12.牵涉痛:来自内脏的痛觉冲动直接激发脊髓体表感觉神经元,引起相应体表区域的痛感,
称牵涉痛。(09级+14级影像)
13.发绀(紫绀):是指血液中的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黏膜呈青紫色的表现。(14
级)
14.呼吸困难:是指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为呼吸运动用力,重者鼻翼翕
(xi)动、张口耸肩,甚至出现发绀,呼吸辅助肌参与呼吸运动,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
15.心源性哮喘:重度呼吸困难。呼吸有哮鸣音,咳浆液性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底有较多湿
啰音,心率增快,有奔马律,此种呼吸困难成为“心源性哮喘”。(12级+14级)16.心悸:心悸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觉或心慌感。当心率加快时感心脏跳动不适,
心率缓慢时则时感搏动有力、心悸时心率可快可慢也可有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认为与心动过速、每次心搏出量大和心律失常有关。
17.呕血:是上消化道疾病(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
胆、胰疾病)或全身性疾病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18.隐血便:少量的消化道出血,每日5~10ml以下。无肉眼可见的粪便颜色改变,须用隐
血试验才能确定者,为隐血便。
19.里急后重:即肛门坠胀感,感觉排便未净,排便频繁,但每次排便量甚少,且排便后未
感轻松,提示肛门、直肠疾病,见于痢疾、直肠炎、直肠癌等。
20.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带有粘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分为急性和
慢性两种。
21.核黄疸:系由于肝细胞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致非结合胆红素(UCB)不能形成结合
胆红素(CB),导致雪中UCB增多而出现黄疸,血中UCB甚高,多见于新生儿,预后极差。
22.隐性黄疸:是指血清胆红素在17.1~34.2μmol/L之间,临床上不易觉察胆红素升高所
致的症状与体征。
23.Gilbert综合征:是指由于胆细胞摄取非结合胆红素(UCB)功能障碍及微粒体内葡萄糖
醛酸转移酶不足,致血中UCB增高而出现黄疸。
24.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25.血尿:包括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前者是指尿色正常,须经显微镜检查方能确定,通常
离心沉淀后的尿液镜检每高倍镜视野有红细胞3个以上。后者是指尿呈洗肉水色或血色,肉眼即可见的血尿。(14级影像)
26.眩晕:是指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有旋转或摇动的一种主观感觉,常伴有客观的平衡
障碍。一般无意识障碍。
27.抽搐:是指全身或局部成群骨骼肌非自主的抽动或强烈收缩,常引起关节运动和强直。
28.惊厥:是指当肌群收缩表现为强直性和阵挛性时,称为惊厥。
29.谵(zhan)妄:是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高级中枢急性活动失调。表现为意识模糊、定向
力丧失、感觉错乱、躁动不安、言语杂乱。
30.意识障碍: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察觉能力出现障碍。
31.意识模糊:是意识水平轻度下降,较嗜睡为深的一种意识障碍。患者能保持简单的精神
活动,但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能力发生障碍。(10级)
32.问诊:是医生通过对病人或者相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获取病史资料,经过综合分析而作出
临床诊断的一种诊法。(11级)
33.主诉:为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和(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
的原因及持续时间。
34.体格检查:医师运用自己的感官和借助传统或简便的检查工具,如体温表、血压计、叩
诊锤、听诊器、检眼镜等,来客观得了解和评估患者身体状况的一系列最基本的检查称为体格检查。
35.体检诊断:全面体格检查后对患者健康状况和疾病提出的临床判断称为体检诊断。
36.浅部触诊法:用于体表浅在病变(关节、软组织、浅部动脉、静脉、神经、阴囊、精索
等)检查和评估的触诊方法称为浅部触诊法。
37.深部触诊法:医师用单手或两手重叠,由浅入深,逐渐加压,以达到检查深在病变的触
诊方法称为深部触诊法。它包括深部滑行触诊、双手触诊法、深压触诊法和冲击触诊法。
腹部深部触诊法压限的深度常在2cm以上,有时可达4~5cm。
38.冲击触诊法:医师右手并拢的示、中、环三指,取70°~90°角放置于腹壁拟检查的相
应部位,作数次快速而较有力的冲击,以达到检查目的的触诊方法称为冲击触诊法(也成为浮沉触诊法)。适用于大量腹水时,肝、脾及腹腔包块难以触及者。
39.叩诊:医师用手、手指或借助于叩诊锤叩击体表某一部位,根据叩击部位的震动和声响
以及患者反应特点来判断被检查部位有无异常的一种方法称为叩诊。
40.生命体征:是评价生命活动存在与否及其质量的指标,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为体格检查时必须检查的项目。(08级+13级+14级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