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_行为不同 结果不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道德与法治_《知法于心,守法于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0课第二框知法于心守法于行教学目标1、掌握学习法律常识的方式和途径,自觉增强法律意识,积极宣传法律;增强规则意识,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2、懂得法律禁止做的事情坚决不做,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3、增强维权意识,懂得依法维权;明确积极同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争做知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教学重点从学习法律常识开始教学难点用法我也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年龄尚小,法律意识淡薄,通过学习普及法律常识,让学生认识学法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守法用法,去处理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侵权遇到的问题。
教学方法情景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导入:环节一:从学习法律常识开始小林的想法你赞成吗?如果你是小林的朋友,你会怎么劝说?抓壁虎锒铛入狱!1.他们锒铛入狱的原因是什么?2.这个案件告诉我们什么?学习法律常识的方式和途径师:小林不知法,差点违了法。
在同学的劝说下,小林打算好好学习法律。
我们大家都来帮帮他,看看都有哪些好的方式和途径来学习法律知识!为了帮助更多的同学学习法律知识,我们学校可以开展什么活动?在我们周围仍然有一些人还不懂法,我们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师:对,做法律的义务宣传员,让更多的人了解法律,遵守法律,促进形成人人守法的社会氛围!我们要学法、知法、多多宣传法律,做法律的义务宣传员!(板书学法)环节二:从遵守规则做起在学习了相关的法律知识之后,小林打消了辍学的念头,重新回到了校园,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取得了很大的进步!QQ群又聊上了,我们再去看看他们聊什么!小林取得进步的原因是什么?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校有校规、家有家规,不同场所有不同的规则,在以下场所中,大家应该怎样遵守规则呢?填一填!说到公园,我不由得想到了宁波野生动物园老虎咬人的事件,咱们大家一起再来看一看当时的视频!该男子被老虎咬死谁之错?我们要从该男子身上吸取什么教训?我们要时时处处守规则,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强化规则意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遵守法律,养成守法习惯!生活中我们怎样做到自觉守法呢?大家一起来辨一辨评析漫画中的行为说说生活中我们怎样做到守法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不允许的坚决不做!我们同学们要从遵守规则做起,按照法律的要求自觉守法!(板书守法)守法能够让我们更好的享受生活,享受自由!环节三:用法我也行小林遵守规则,自觉守法,最近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可是他今天竟然又没来上学,他怎么了呢?1.请你设想:小林一家可能采取哪些方式解决问题?(请各组交流后派代表上台表演)2.请你评价爸爸、妈妈、小林的做法?忍气吞声暴力法律手段学法的目的在于应用,我们要学会运用所掌握的法律常识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初中道德与法治_服务社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本课是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的第二个项目,共设置了两目内容。
第一目“奉献助我成长”,这一目主要分析了服务社会对个人的重要作用。本目题主要讲了两层意思:其一,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其二,集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第二目“奉献社会我践行”,这一目主要分析如何服务奉献社会。本题目主要阐述二层意思:其一,服务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其二,服务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4.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课标分析
本课对应的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自觉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所以这课重点:如何服务奉献社会。难点:服务社会对个人的重要作用。于是我通过播放视频和回顾学生生活经历,让学生谈收获,采用启发诱导法、交流分享法、活动体验法等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情感,能够自觉融入到服务社会中,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承担自己的责任。通过学生上台展示搜集的照片、视频、文字等榜样任务的材料,采用活动体验法、材料分析法、启发诱导法、交流分享法等让学生知道可以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热爱劳动、爱岗敬业等形式来服务奉献社会。
2.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
3.在引导学生思考、体验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初中道德与法治_做负责任的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做负责任的人一、课程标准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懂得承担责任可能需要付出代价,知道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人的公民。
二、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履行社会责任却不言代价与回报的人心怀感激之情,并努力向他们学习。
能够自觉履行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无怨无悔。
(二)能力目标:通过对责任与代价与回报等关系的探讨,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能够对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作出正确的评估,提高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
(三)知识目标:理解承担责任可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也会获得一定的回报,懂得不履行责任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二、教学重难点重难点: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人三、教法学法:讨论法、情境探究法四、教学时间:一课时五、课型:新授课六、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来自济宁市实验初中的一位政治老师,我们济宁被称为运河之都,刚才我们一起领略了我们济宁运河的风光,接下来让我们再一起展示我们同学们的风采。
好,上课。
咱们济宁不仅被称为“运河之都”,它还有着孔孟之乡的美誉,儒家创始人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都出生在此,咱们济宁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子,曾经说过在生活中有两件非常令人快乐的事情,你知道是什么吗?我们来齐读一遍:“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和同学们一起一边学习、一边结交来自我们济宁各地的朋友。
导入:在我们身边,总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守护着、温暖着我们,散发出最美的城市之光。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播放视频,说一说: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幕?为什么?生答。
(提问3个)评价:清洁工肩负着…的责任,辛苦劳作,保障城市清洁,这是清洁工的责任。
警察,忠于职守、守护方安宁,这就是人民警察的职责,送外卖的人,风雨无阻、按时送达,这是外卖员的职责。
建筑工人,辛勤劳作,保证道路、房屋的安全,是建筑工人的责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学情分析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学情分析学情分析目的:通过分析初中生的学情特点,旨在让学生学会本课程的正确学习方法,让教师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以更好的提升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教学对象:初中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全体学生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分析学生的学习认知、兴趣、动机、情感以及潜在的学习能力,围绕学生的种种特性开展教学,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每一门的教学中对学情的分析是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最重要的环节,也是首要的工作。
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也不例外,要科学地分析学情,对于道德与法治,主要分析学生对此的认知、知识能力及兴趣动机,在此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一、认知倾向分析由于每个初中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知识结构不同以及学习的习惯不同,导致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表现出不同的认知倾向这些认知倾向的不同表现在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同,对教学方式的适应不同,以及对教学的环境习惯程度不同等,有的学生倾向于融入集体学习,有的学生倾向于独立自主学习,有的学生倾向于冲动学习,即能对课堂问题作出及时反应但又缺乏谨慎思考,相反有的学生则倾向于进行缜密思考再作出判断。
学生的认知倾向影响学习习惯及学习方式,因此,在道德法治教学设计中,要充分分析学生不同的认知倾向,才能使教学过程适合多种类型的学生分析学生的认知倾向是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提升教学效果,在分析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将认知倾向分为知识结构和心理情感两类。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的理论知识,更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全面地分析学生的这两方面的倾向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科学更加人情化。
同时,通过分析学生的不同认知倾向,在教学过程中还可进行分组教学,将不同认知倾向的学生结合分组,一方面可以使组内的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借鉴,集大家之优势解决实际的问题;另方面,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改进自己的认知倾向,兼具独立思考、乐于分享、果断判断与全面深入思考的品质于体,这样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适应未来长远发展的需要。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7篇)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7篇)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篇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要具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既注重结果性评价,又重视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既注重绝对性的评价,又重视相对性的评价;既注重学生技能性评价,又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
合作学习的目标强调的是发展学生的能力和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这指明了合作学习评价的内容应该包含这三个方面。
知识方面:对所学概念的理解程度,能否把概念运用到具体的问题情景中?解题的方法是否独特、多样、有新意?遇到新的问题能否运用所学的策略把问题转化为已解决的或熟悉的?能否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题?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中,能否做到使被帮助者易懂易学?分析(或解题、证明)的过程是否做到言必有椐?交流方面:在小组的交流过程中,能否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对同学的帮助是否热情、耐心?发言是否积极?语言表达能否做到清晰、简练、准确?在讨论的过程是否做到能尊重同学的意见,又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的生成变化情况如何?合作方面:个人在小组中能发挥什么作用?在担任不同的角色中是否称职?是否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交往能力?对有困难的同学方式能否主动帮助?在合作的过程中对小组是否有特殊的贡献等。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篇二思想品德新教材。
经过一学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刻感受到该教材真正是具有时代特色的创新型教材。
它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要求,扬弃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材“政治”教育的内容偏多偏难,而品德教育又相对较弱的弊处,改为“思想品德”课后,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新形势要求新课改,新理念催生新课型,这无疑对教师的教学实践和专业知识都提出了新的挑战,过去一学年的教学中,自己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本文就对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如何形成新课程理念、呈现新课程标准、使用新课程教材,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和所碰到的困难。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15篇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1在小学教育中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感受与体会,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好周边情况。
虽然这一阶段学生在生活经验与阅历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但是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好这一内容,同时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
一、保证理论知识上的生活化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道德与法治》教育也开始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上来进行。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做好课堂的讲述工作,主动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结合在一起,保证教育的生活化。
在开展课堂教学以前,教师也要及时进行备课工作,从这一阶段学生的生活阅历等方面出发,保证教育的针对性,并从学生的视角入手,注重开展体验教学,减少说教教育。
可以说只有真正将生活知识与教材结合在一起,才能培养好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教育的质量。
如学生在学习《我是小学生啦》这一知识时,教师就可以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入手,综合好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此基础上来开展引导工作,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活动[1]。
二、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目标对于教学工作者来说,要清楚认识到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要高于传授知识。
只有让学生掌握好学习的方法,才能及时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促使学生主动进入到学习中去。
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就要清楚认识到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以此来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奠定基础,帮助学生掌握好学习的方法与技巧,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也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给学生准备出充足的学习时间,将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局面中解放出来。
但是也应当要明确的是,在小学中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存在着一定难度的,但是只有让学生可以理解好这一知识点,才能更好地对知识进行总结,同时也可以实现理想的教育目标[2]。
初中道德与法治_知法于心守法于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知法于心守法于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养成自觉守法的行为习惯,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2、能力:提高对法律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防范能力3、知识:通过阅读报刊或网络学习等途径,了解学习和遵守法律的重要性,了解学法、守法的基本要求。
【学习重、难点】从学习法律常识开始,是本项目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用法我也行,是本项目的教学难点。
【教材分析】本课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分别讲述学法、守法、用法。
三个层次之间是有机联系的、密不可分的,学法是前提,守法和用法是关键和落脚点。
只有认真学法,才能知法、懂法,知法懂法才能自觉的守法、用法。
【学法教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教法:情景教学、讨论教学、启发式教学、小组教学【学情分析】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大都已进入青春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更加成熟,思维也更加活跃,但在法律素质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有些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态度存在一定偏差,只看到了法律约束自己行为的一面,而看不到对个人和社会的保护。
少数青少年学生法制意识淡薄、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抵制不住社会上的不良诱惑,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因此学习本课能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并且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大家对于法律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让大家进一步加深对法律的认识,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关于法律的公益广告》课件展示部分广告内容:当你意识到法律其实就在身边,并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时,法律才有了意义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学会运用法律来保护我们自己的合法权益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知法于心守法于行板书课题:知法于心守法于行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家一起学好本节课的内容老师特意请来了神秘嘉宾,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小明。
接到任务后小明非常重视,特意为大家精心设计了几个环节:环节一:法律知识大求真:(要求:请你辨别真伪,并简要阐明你的理由)案例一:我的好朋友李华因为贪玩,成绩总是不理想,本着不打不成器的想法,爸爸经常殴打李华。
初中道德与法治_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标解读本节课主要是完成课程标准中“一2.6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这一内容标准。
而且是不仅能分辨是非善恶,还要知道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不同影响。
教材分析“生活中有是非善恶”,由“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和“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两个层次构成。
这两个层次主要是通过大量的事例,使学生从中认识到在我们这个社会中充满了真、善、美,但也存在着假、恶、丑,能够比较客观、全面地认识社会生活。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的方式使学生理解真、善、美和假、恶、丑对社会和个人造成的影响,从而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追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也为第二个项目的学习打下思想基础。
“是非善恶对社会和个人的不同影响”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说它是重点是因为,只有让学生明白是非善恶对社会和个人的不同影响,才能为学习“面对生活中是非善恶,如何作出正确选择”打好基础。
说它是难点是因为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水平去理解“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授本课时教师充分创设探究情境,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利用通俗生动的事例材料,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以达到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有利于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地判断。
学情分析中学生存在是非善恶标准不明,辨别能力差的的问题。
同时,对于生活中的是非善恶现象,不会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因此课堂中注重夯实“双基”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问题能力。
基于以上的课标解读、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如下:1、知识目标:能够区分生活中的是非善恶,知道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不同影响。
2、能力目标: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能够注意观察社会生活,从中分辨是非善恶;培养辩证思维能力,能够初步全面、客观地评价人和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客观、全面地认识社会生活中充满了真、善、美,也存在着假、恶、丑。
初中道德与法治_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六课规则与秩序教学目标:1、理解规则的定义、起源和一般特征。
2、区分各种不同类型的规则,懂得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3、能对各种规则进行分类并最终理解规则。
重点:1、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生活中处处有规则。
难点:规则的含义、规则的分类。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精巧引入:(多媒体展示)做游戏:(指明学生读游戏规则,推选同学上台体验游戏。
)师小结:在比赛中,除了靠精湛的技术,遵守比赛的规则也很重要。
其实,在社会生活中,各方面的规则我们都要认真遵守。
如果,一个人,没有一定的规则来规范约束自己,不会自然的成长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社会,没有一定的规则来规范,也不能正常的运行。
这节我们来学习第六课规则与秩序。
(板书)二、新授:师:我们知道了这么多的规则,那么谁能说说什么是规则呢?学生结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概括规则的含义。
多媒体展示:规则的含义(学生齐读)师:对于规则,我们并不陌生,因为它们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下边就请同学们畅所欲言自己身边的规则。
学生讲述身边的各种规则。
师:同学们讲述了这么多的规则,让老师感受到生活中真的是时时有规则,处处有规则。
板书:生活中时时有规则,处处有规则。
那我们分开来看一下,家庭、学校和社会各自有哪些规则?家庭:学校:社会:师:刚才同学们谈论了很多规则,有的是学校的,有的是家里的,还有的是公共场所的,可见规则是可以分类的。
下面咱们做一个小游戏:连连看学生做游戏,多媒体展示。
师讲解:像社会制度、法律法规等规则是根据国家的需要而制定的,是有名文规定的称为正式规则。
像道德、风俗习惯等规则是千百年来靠人们自觉遵守传承下来约定俗成的。
这些规则在制约人们的行为时发挥的效力是不同的。
如法律法规具有强制性,制裁性。
而道德、守则、乡规民约、风俗习惯等是靠教育引导并辅以适当的罚款来进行的,记忆的时候要加以区别。
师:有了这么多的规则,但是是不是就能保障社会中没有违规现象的发生呢?学生:不是。
初中道德与法治_走近老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走近老师》教学设计《走近老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与感悟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认同教师职业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培养尊重老师的情感、主动与老师建立良好交往关系的意识,以及理性精神。
2、能力目标:培养面对复杂问题和多样的价值观念,进行理性探究,作出正确道德判断和选择的能力;与老师建立良好交往关系的能力,初步掌握与不同风格老师相处的技巧。
3、知识目标:懂得教师职业是一个具有特殊性的职业。
知道不同教师具有不同风格,不同风格的教师发挥的不同作用。
知道我们应该尊重老师。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第一目“了解教师职业”是本框的教学重点。
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只有帮助学生了解了教师这个职业的特点和责任使命,使学生体会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专业性和重要性,才能增强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从而为接纳并尊重不同风格的老师奠定情感基础。
二、教学难点第二目“风格不同的老师”既是本框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它之所以是教学重点,是因为本课的主旨是要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教师的职业,承认并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学会尊重不同风格的老师。
接纳并尊重不同风格的老师是本课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之所以是难点,是因为:“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已被世人所认同,亦被教育教学实践所证实。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因喜欢某位老师而偏爱某一学科,也会因不喜欢老师而厌烦学习,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部分的内容,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三维目标,就成为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依据新课标“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引导和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的课程基本原则以及课程的德育性质、核心素养的要求,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两种教学方法。
1、活动体验法: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生活场景及生活情景冲突,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从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达到接纳并尊重不同风格老师的目的。
初中道德与法治_思品第二单元讲评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九年级思想品德二单元讲评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试卷的讲评,让学生全面掌握九年级思想政治教材内容,促使学生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启发思维,激发兴趣,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和师生评讲议结合中解决教学疑难,并了解自己在复习中存在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情感态度价值观:端正学生学习和考试态度,以科学正确的方法进行复习,增强复习效果。
二、教学重点:试卷题目解析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四、教法与学法:学生小组合作订正,与师生评讲议相结合五、课时:一课时六、课前准备:教师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数据进行梳理,对试题进行简要分析,并对学生的成绩进步情况进行统计。
首先教师、播放mv片段《试卷大千》视频让学生谈谈欣赏完视频后的心情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强调轻松愉快的心情才有利于我们的学习由此导入新课。
学生欣赏视频并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进入学习状态。
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人心情开朗轻松稳定精力充沛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生活充满热情与信心。
教师展示课件展示此次学生测试中的优秀之星、进步之星以及测试中的优势与亮点、不足之处。
1、激励性措施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教育方式之一。
使学生充满自信同时又有一种极强的价值感。
2、反思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优化思维品质培养创新能力。
1、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4-5人为一组2、教师展示课件每小组要解决的题目和任务。
3、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1、学生先自我订正再小组合作订正可注明理由或教材页码2、题目订正完成后由小组长在黑板上汇3、小组长提交本组不能解决的难题装进黑板上的“疑难盒”内4、学生小组归纳失误原因分享成功经验或者方法由小组长收集后装进讲桌上的“百宝箱”里。
报答案1、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性高能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
2、学生小组内探究经验、方法利于学生自我完善自我提高3、教师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及时调整方法能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初中道德与法治_九年级第四单元试卷讲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四单元测试试卷讲评2.内容解析:本节课,通过试卷讲评,学生自我反思,梳理知识,查缺补漏,解决疑难和遗忘知识;掌握各类题型的做题方法和做题技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二、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梳理知识,查缺补漏,解决疑难和遗忘知识。
2.能力目标:掌握各类题型的做题方法和做题技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习的自信,培养正确的考试观,培养在成绩面前不骄傲、在挫折面前不气馁的良好心理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回归教材,梳理教材知识,查缺补漏,提高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科学解题,规范答题。
四、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反思提高。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六、教学准备:认真分析试卷的特点及学生的解题情况,尤其是学生在此次考试中暴露出的平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各组同学对教师讲评的需求,为教学活动作好准备。
七、教学过程:导入讲评课:师:同学们,上一节可我们对第四单元进行了测试,今天对第四单元试卷讲评一下。
反思启迪智慧、有反思才有提高。
当我们重新回顾反思这份试卷,相信大家在共同探讨交流中,会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师:首先进入时政播报时间(时政播报员)师:今天我们学习任务是(大屏幕出示学习目标)一、考试情况整体分析1、考试基本情况对比值得表扬的方面:(1)多数同学学习努力,能认真对待考试,对自己负责。
希望再接再厉。
(2)成绩优秀的同学:张慧琳、肖传敏、张汝欣、肖化振、赵前坤、郭晓萌、矫玉州、崔丽丽等。
进步快的同学:张钊凡、刁书豪、赵淑婷、赵启贤、王亚菲等。
答题规范、卷面整洁的同学:张慧琳、张汝欣、郭晓萌、李昊楠、胡晓雯、阴文静、李一鸣等。
二.试卷详析,查因纠错:师:从整张试卷和同学们取得的成绩来看,本次考试试题题量适中,难易程度适中,是比较好的一份试题。
七上道德与法治教案加反思
七上道德与法治教案加反思
摘要:
一、教案概述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反思
正文:
一、教案概述
本文档主要针对七年级上册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教案设计,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
教案内容涵盖了整个课程的主题,包括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其具备遵纪守法的良好品质。
3.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1.道德与法治的区别与联系。
2.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3.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道德与法治。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案例分析,引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关注。
2.讲解:详细阐述道德与法治的含义、作用及其在个人和社会中的价值。
3.讨论:分组讨论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分享各自的看法和经验。
4.实践:设计情景剧,让学生模拟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总结:总结教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1.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得到了提高,但部分学生仍需加强法治意识。
2.学生在讨论和实践环节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课堂氛围较好。
3.课后作业布置需注意分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整。
初中道德与法治_九年级下册专项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本课堂教学设计
九年级学生面临毕业,特别是临近中考,思想,心理,行为等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九年级学生在复习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对学生生的做题能力进行重点培养,来迎战中考。
这就要求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课本知识的同时,进行各种题型的专项训练,来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教师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多鼓励,多督促,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
《专项训练1-单项、情景分析》效果分析
本节课通过教师训练单项选择和情景分析两种题型的做题方法,让学生体验感受,运用方法渗透到做题中,让学生有根可寻,心中有思路,从而达到见到不同题型,可手到擒来,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通过学生自学感悟,小组交流,上台展示等环节,真正让学生将做题方法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级下学期临近中考,学生对七到九年级所有教材知
识都掌握的基础上进行专项复习,主要是针对中考题型进行的专项训练,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教材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方法的传授,能促使学生更快更准确的提高解答问题的能力。
141学本课堂达标题
课程的基本理念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并向成年人过渡,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
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本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本节课符合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_学会学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会学习》教学设计执教人: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课堂活动,让学生积极讨论,使学生认识学会学习的重要性。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转变学习方式,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情分析由于七年级是由小学到中学的一个转折点,许多课程开设与小学不同,部分学生还没有完全能够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有些小学的学习方法在中学不适用,有部分同学在新的学习生活中显得不知所措。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以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为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课堂教学通过创设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环节一:预习展示(课前热身)预习新课,将你的所感所想写成一分钟的演讲稿,课堂上展示。
环节二:自主感悟小宁的日记三个星期的初中生活就像是过了漫长的三个世纪。
暑假里我对初中生活作了几百种想象,终于上了十五中,可是,初中生活怎么是这样呢?在小学,老师每天都像父母一样,手把手的教我们该做什么和该怎么做。
我的强科、弱科,甚至生活上的一些喜好,老师都清清楚楚。
现在蹦出那么多的新课,真不知如何下手。
那么多新老师,他们上完课就走,感觉没人理我了,这可怎么办?作业更像“翻跟斗”,一天八节课,每节课一个老师,几乎每门课都会有作业布置,最近总是在“半瞌睡”状态中完成自己的家庭作业,以前9:30就能上床睡觉,可进入中学后,睡觉时间一拖再拖……哎,不说了,宝宝心里苦~~~~(>_<)~~~问:小宁为什么心里感觉“苦”?学生自主思考,畅所欲言。
教师:进入初中以后,有很多与小学不一样的地方,比如上课、作业、时间安排等等。
我们要尽快转变角色,适应新的初中生活,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学习(设计意图:以小宁的日记为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贴近学生生活,引发学生情感共鸣,自然过渡到本课学习内容)环节三合作探究一、小组合作:你能用六根计数棒摆出四个等边三角形吗?说一说:1.“我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2.这对我们的学习有何启示?学生小组合作,积极讨论并动手摆出等边三角形,并大胆展示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不同结果不同教学设计一、内容标准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知道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行为与后果的一致性,有什么样的行为,必然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后果。
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明辨是非善恶、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约束自己行为的能力,能够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努力避免不良行为带来的消极后果。
知识:知道人除了享受权利之外还应承担义务,明确不一样的行为会产生不一样的后果;理解行为不同结果不同的道理。
三、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题“行为不同,结果不同”共分两个层次,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而不同的行为带来的结果是不同的,从而为后面学习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奠定基础。
第一层次“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
这一层次是按照“个别──一般──个别”的顺序展开论述的,从让学生讨论个别行为会产生的结果入手,认识任何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结果的道理,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去分析个别行为会导致的结果。
整个过程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形成“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的观点。
第二层次“不同行为有不同结果”。
这是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不仅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而且由于行为不同,其结果也是不同的。
两个层次都是讲述行为与结果的关系问题,主要是为了学习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打下认知的基础。
由于这一关系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因此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时,没必要也不可能从理论上对学生进行分析,只要让学生明白不同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这一道理即可。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通过上网等渠道搜集有关行为及其结果的事例。
教师准备:搜集材料,为学生提供有关的理论观点和事例材料;了解学生当前知识背景,对学生目前在现实生活中对待行为的态度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课堂操作中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制作课堂教学中所需要的课件;对学生进行适当分组,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合作探究。
四、教学活动课前播放《爱的奉献》歌曲导入语:刚才同学们欣赏了《爱的奉献》这首歌,从歌中我们感受到爱的力量是伟大的,爱的结果是美好的,希望每位同学都是爱的使者。
今天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分享,希望我们的学习过程会非常愉快,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听到同学们的自信回答,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大的收获!接下来我们看段视频……展示课件:最美司机吴斌教师:首先给同学们播放一段老师下载的新闻视频,请大家观看视频后思考:巴士司机吴斌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采取了一系列举动之后,你有什么感想?思考问题:1、司机吴斌的这些举动,产生了什么结果?2、如果司机吴斌没有这些行动,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教师:给我们的启示在于:不同的行为,会有不同的结果。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请同学们举手回答……)今天我们共同探讨的话题是:行为不同,结果不同。
而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实际行为负起责任。
环节二:共同探讨明辨是非:探究活动1:中国留学生的故事探究活动2:议一议1.初二学生小明经常和同学一起到社会福利院去看望孤寡老人。
(可以从孤寡老人、福利院工作人员的角度分析产生了什么结果)2.刘刚对老师的批评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依旧经常迟到。
(可以从老师、同学们的角度分析产生了什么结果)3.赵新和父母商量,决定从自己的零花钱中省出一部分,帮助经济上有困难的同学。
(可以从被帮助学生和师生的评价上来分析产生了什么结果)以上三个事例,同样作为学生,分别担当什么样的角色?做出哪些行为?这些行为分别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教师从心理体验的角度分析行为不同对他人和自己的响:小结: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和结果点击观看药家鑫杀人案的视频思考:药家鑫一案给我们什么启示?设想一下,假如再给他一次机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他会怎样选择?结果又会是怎样的?学生交流老师归纳:在现实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行为,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由于行为者的目的不同,采取的手段不同,行为的情景不同,因而所产生的结果也不同。
你是否做过对他人、对社会影响不好的行为?你是怎样改正自己的错误?展示课件:学生上课态度的图片对比.(学生分小组辩论,选代表回答:两种不同的行为分别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不要以为我们是普通的一个人,就忽略我们自身行为带给社会和他人的影响和结果,老师希望同学们把握好自己的行为,主宰自己的命运!老师把这句名言供给大家共勉吧环节三:课堂小结展示课件:学海拾贝通过大家的共同探讨,你都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新认识吗?教师总结,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不同的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让我们勇敢地面对我们的每一个行为,积极承担起我们的行为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环节四:达标测评学情分析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思想文化的解放,学生的心理意识形态也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知识水平的高低和思维的发散,这主要是因为中学生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时期,处于学生培养自主性和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通过趣味教学可以改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起师生良好互动的教学关系。
本班级学情分析如下:一、学情总体分析七年级这段时间正处在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时期,大多数学生比较遵守纪律,课堂纪律没大问题。
思想品德课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大多数学生比较感兴趣,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思想品德课联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较多,教师的教和学生学都容易忽视记忆,轻视事例的说服,知识梯度是渐进,大部分学生能跟上。
二、存在的问题:初中政治教学偏向于理论性和生活化,很多学生会觉得政治教学非常枯燥无味,造成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差,学习自律性较弱,导致学生厌学、逃课、旷课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
学生的政治水平差异和对政治教学的不重视使得教学内容很难适应学生的需求,这也是初中政治教学水平难有突破的重要因素。
三、解决措施1、合作互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合作精神在政治课堂教学中也同样能够发挥出无穷的能量。
教师应积极发挥参与者的作用,与学生一起参与活动,一起探究,合作交流,共同发现新的问题,在合作的世界里寻找快乐,共同学习政治知识。
在分组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平衡各组学生之间知识水平、学习背景、男女比例、性格特征等因素,尊重学生的发展差异,以便所有学生在小组内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保证各小组学生水平的均衡发展。
2.讨论让政治课堂更加鲜活.在教学过程中,课堂讨论不仅能够带动课堂的气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活力,增进他们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动力。
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在保证课堂质量和课堂纪律的前提下,适当多增加课堂讨论,使学生在已有知识与技术的基础上,向更深层次和更广阔的空间自由发展,使政治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在未来的政治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是平等互信的,教师在主导着学生前进的同时,学生必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学生对教师信任和喜爱,学习政治的热情就会高涨,教师的要求也就更易被学生接受。
总之,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彼此欣赏与认可,将大大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有利于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效果分析1、在教学目标的落实上,这一设计真正重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培养。
运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
2、在教学方式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首要前提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感觉单调、枯燥、乏味,很难激起学习兴趣。
要改变这种状况,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该有效地引导学生,触动他们的情感世界,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3. 在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上,教师的讲解要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的讲解是政治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教师的讲解也要做到主要之处详讲,重点所在精讲,次要部分少讲,跟教学无关的不讲。
以学生为中心,新授教师预先确定与本节教学目标紧密联系的重点知识,解答学生渴望解答的疑难之处。
尽量做到张驰相济,有的放矢,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4. 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主体性,这一设计真正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理念。
创设了多个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教学情境,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积极思考,大胆实践,锻炼和提高了学生自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收到了寓教于乐的良好教学效果。
5. 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彰显多媒体优势. 思想品德课极强的现实性与时代性,要求其教学必须“与时俱进”,随时根据社会的发展,特定的教学情况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而重新调整、优化组合。
因此,以灵活的“教学内容”要素补充相对固定的“教材”要素是一个必然结果,而“信息”要素的加入,为思想品德课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下注入“新鲜”的活水和血液,也为“教学内容”的调整组合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材料。
因此,开发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
如利用网络音像兼备、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制作教学课件,使教学内容动态化、形象化、趣味化;利用各种信息资料拓展学生视野;利用网络超越时空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根据课程标准内容“2.5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知道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3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当中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2.4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的规定而构建的,其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增强责任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培养判断和控制力,能够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努力避免不良行为,带来的消极后果;理解行为不同后果不同的道理.本项目“行为不同,结果不同”共分两个层次,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而不同的行为带来的结果是不同的,从而为后面学习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奠定基础。
第一层次“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
这一层次是按照“个别──一般──个别”的顺序展开论述的,从让学生讨论个别行为会产生的结果入手,认识任何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结果的道理,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去分析个别行为会导致的结果。
整个过程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形成“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的观点。
第二层次“不同行为有不同结果”。
这是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不仅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而且由于行为不同,其结果也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