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酸碱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 超强酸和超强碱
1. 常见的超强酸 (superacid) 1927年Conant提出了超强酸这一术语,用来 表示比普通的无机酸更强的酸。 一般认为,比100%的硫酸还强的酸称为超强酸。 水溶液中低浓度的酸用pH描述酸的强度, 高浓度的酸一般用Hammett酸函数(H0)表示酸的 强度, H0和pH一样,都是用负对数表示。
1. 试用HSAB原理比较并解释下列化合物的稳定性。 C2H5O-H > C2H5S-H
Bh Ah
Ah As Bs Bh
Bs Ah
Ah Bs As Bh
CH3CO-OC2H5 > CH3CO-SC2H5 R-SCN(硫氰酸酯) > R-NCS (异硫氰酸酯)
作业答案
第三章测试答案
1. 由已知酸的pKa值,推测其共轭碱的碱性强弱。
任何化学反应,电子得失是同时发生的。 所以大多数有机反应都可以看成是Lewis酸碱反应。 Lewis酸碱几乎包括了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和无机 化合物,故又称为广义酸碱。
四. 软硬酸碱的概念
1963年,Pearson提出了软硬酸碱(hard and soft acid base, HSAB)的概念。
根据各类酸碱对外层电子的约束能力不同,将 Lewis酸碱分为软酸、硬酸、软碱、硬碱,以及 介于软硬之间的交界酸和交界碱。
Cl + AlCl3 + HCl
酸
碱
本章测试答案
一些常见的Lewis酸碱
硬酸 H+, Li+, Na+, K+, Rb+, Be2+, Mg2+, Ca2+, Sr2+, Mn2+, Si4+, I7+, Cl7 +, AlCl , SO , CO 等 3 3 2
Cu+, Ag+, Hg22+, CH3Hg+, Au+, Pd2+, Pt2+, Hg2+, RO+, RS+, RSe+, Br2, I2, 金属原子, 三硝基苯等 SO42-, PO43-, CO32-, ClO4-, NO3-, CH3COO-, F-, Cl-, OH-, O2, F2, NH3, H2O, R2O, ROH, RO-, RNH2等 H-, R2S, RSH, RS-, I-, SCN-, S2O32-, CN-, CO, C2H4, C6H6, R-等
常见酸碱的pKa值
共轭酸 RCOOH H2O HC≡CH 共轭碱 RCOOOHHC≡CpKa(相对于在水中) 4~5 15.74 25 43 > 51
六. 酸碱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从广义上讲,除自由基和协同反应外, 有机反应均可看作是酸碱反应。 1. 有机反应的催化剂 Lewis 酸: AlCl3, SnCl4,TiCl4, BF3, FeCl3, Ag, Cu, Pd, Pt
测试
H2O RCH2OH RCOOH 1. 由已知酸的pKa值,推 18 4~5 测其共轭碱的碱性强弱。 pKa 15.7 2. 指出下列亲电取代反应中的酸和碱
Cl2 + AlCl3 Cl+ + [AlCl4]H + Cl+ H Cl + [AlCl4]+ AlCl3 + HCl Cl
Cl
28
第三章作业答案
硬酸:酸中吸电子原子的体积小,带正电荷多,对 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强,不易被极化,不易变形,不 易发生还原反应。 软酸:酸中吸电子原子的体积大,带正电荷少或不 带电荷,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弱,易被极化,易变 形,易发生还原反应。
硬碱:碱中给电子原子的体积小,电负性大,对外 层电子的吸引力强,不易被极化,不易变形,不易 发生氧化反应。 软碱:碱中给电子原子的体积大,电负性小,对外 层电子的吸引力弱,易被极化,易变形,易发生氧 化反应。
软酸
硬碱
软碱
Pearson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酸碱反应的规律: 硬酸优先与硬碱结合,即“硬亲硬,软亲软”。 硬酸 + 硬碱 形成离子键或极性键 软酸 + 软碱 软酸 + 硬碱 硬酸 + 软碱 形成共价键 无机反应 有机反应
形成弱键或不稳定的络合物
软硬酸碱理论在有机和无机化学中都有广泛应 用,能说明很多现象。如酸碱反应,金属与配 体间的作用,配位离子的形成,共价键和离子 键的形成。
所有的亲电加成反应都认为是酸碱反应。 烯烃、炔烃、或小环烷烃是碱,亲电试剂是酸。
Cl2 + AlCl3 Cl+ + [AlCl4]Cl
碱
酸
+ Cl+
烯烃与氯气 的加成反应
碱
Cl
酸
Cl + [AlCl4]+ AlCl3 Cl
酸
碱
4. 亲核取代反应中的酸碱反应 所有的亲核取代反应都认为是酸碱反应。
卤代烃是酸,亲核试剂是碱。
二. 酸碱质子理论
1923年,丹麦化学家Brфnsted和英国化学家Lowry分别 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又称Brфnsted-Lowry质子理论
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是酸,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是碱。 HA H+ + A-
酸碱可以是阳离子、 阴离子或中性分子。
酸失去质子后变成碱,碱接受质子后变成酸, 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叫共轭关系。
氟锑酸(FSO3H-SbF5), H0≈-25, 比100%的硫酸强1013倍。
在室温下甚至可以溶解蜡烛,被Aolah称为魔酸(magic acid)。
Aolah因在碳正离子和超强酸方面的研究, 获得了1994年诺贝尔化学奖。 发生C-H键的断裂,生成氢气 正丁烷
超强酸
发生C-C键断裂,生成甲烷 发生异构化,生成异丁烷
5. 亲电取代反应中的酸碱反应
6. 重排反应中的酸碱反应
一. 无机化学的酸碱概念
1889年瑞典科学家Arrhenius从他的电离学 说出发,提出了酸碱的电离理论。
酸:是在水溶液里能电离生成氢离子的一类化合物。
如:HCl, H2SO4, HNO3
碱: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时能电离生成氢氧根
离子,而且生成的阴离子只有氢氧根离子的一 类化合物。 如:NaOH, Ca(OH)2
100%的硫酸Hammett酸函数H0为 -11.93。 H0< -11.93的酸就是超强酸
质子超强酸
1:1的发烟硫酸(-14.14); HClO4(-13.0); ClSO3H(-13.8); FSO3H(-15.07)
Lewis超强酸 比无水AlCl3更强的酸。 如: SbF5,TaF5, NbF5 一些复合超强酸的酸性更强
酸
碱
6. 重排反应中的酸碱反应 所有的亲电、亲核重排反应都认为是酸碱反应。
此外,一些离子型的消除反应,单线态卡宾,乃 春与双键的自由基加成反应也属于酸碱反应。
作业
试用HSAB原理比较并解释下列化合物的稳定性。 ① C2H5OH 与 C2H5SH
② CH3COOC2H5 与 CH3COSC2H5
③ R-SCN(硫氰酸酯)与 R-NCS (异硫氰酸酯)
碱是电子对的提供体, 有未共用电子对,具 如:OH, Cl, NH3, H2O, R-O-R, RCOR, 有提供电子对的能力, 是亲核试剂。 RCH2OH, RCH=CH2, Ar-R
大多数有机反应都是按离子型历程进行的。
亲电试剂(Lewis酸)进 攻反应物分子的负电 中心,得到电子而形 成一个新的共价键。 亲核试剂(Lewis碱)进 攻反应物分子的正电 中心,提供电子而形 成一个新的共价键。
H2O RCH2OH RCOOH pKa 15.7 18 4~5 酸性 RCOOH >H2O >RCH2OH
碱性 RCH2O->HO-> RCOO-
本章测试答案
2. 指出下列亲电取代反应中的酸和碱
Cl2 + AlCl3 Cl+ + [AlCl4]H Cl
碱
酸
+ Cl+ H
碱
Cl
酸
+ [AlCl4]-
CH3CH2OH + NH2-
共轭酸(1) 共轭碱(2)
CH3CH2O- + NH3
共轭碱(1) 共轭酸(2)
利用互为共轭酸碱的强弱关系,可以判断 酸碱的相对强度。
H2O RCH2OH RCOOH pKa 15.7 18 4~5
酸性 RCOOH >H2O >RCH2OH
碱性 RCH2O->HO-> RCOO-
将超强酸吸附在SiO2, AlCl3, TiO2或离子交换树脂上,得到 固体超强酸,是很好的催化剂。 由于它对环境友好、选择性高、易分离回收和循环使用, 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
2. 常见的超强碱 超强碱主要是碳负离子 如环戊二烯负离子,α-碳负离子等。
固体超强碱在石油化工中可应用于催化烯烃异 构化,目前正在深入研究中。
强酸的共轭碱是弱碱,强碱的共轭酸是弱酸。
按照酸碱质子理论,酸碱的定义是广义的,
而且酸碱反应不只局限在溶液中,也包括了气相 反应、液相反应等。
按照质子理论的酸碱反应
HOAc + NH3 酸1 碱2 H2 O + H2 O 酸1 碱2 H2O + Ac- 酸1 碱2 OAc- + NH4+ 碱1 酸2 OH- + H3O+ 碱1 酸2 OH-的腈解
RX +
酸
NaCN
碱
RCN
醇与卤化氢的反应
ROH + HX
碱 酸
RX
5. 亲电取代反应中的酸碱反应
所有的亲电取代反应都认为是酸碱反应。 芳烃是碱,亲电试剂是酸。
Cl2 + AlCl3 Cl+ + [AlCl4]H Cl
碱
酸
+ Cl+ H
碱
Cl
酸
+ [AlCl4]-
Cl + AlCl3 + HCl
第三章 酸碱理论
目录
一. 无机化学的酸碱概念 二. 酸碱质子理论 三. 酸碱的Lewis理论 四. 软硬酸碱的概念
五. 超强酸和超强碱
1. 常见的超强酸
2. 常见的超强碱
六. 酸碱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1. 有机反应的催化剂 2. 亲核加成反应中的酸碱反应 3. 亲电加成反应中的酸碱反应 4. 亲核取代反应中的酸碱反应
NR2
Lewis 碱: R4N+OHN
N H
2. 亲核加成反应中的酸碱反应
所有的亲核加成反应都认为是酸碱反应。
醛、酮、酸及其衍生物是酸,亲核试剂是碱。
R
格氏试剂与 羰基化合物 的加成反应
RMgX
+
C
O
C
O
MgX
碱
酸
H
羰基与氢 化锂铝的 还原反应
LiAlH4
+
C
O
C
O
H
碱
酸
3. 亲电加成反应中的酸碱反应
酸碱反应: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的反应。
Arrhenius酸碱理论的优缺点
优点:能解释很多水溶液中的酸碱反应 缺点:不能解释非水溶液中,不含氢离子和氢氧根 离子的物质也会表现出酸性或碱性的现象。 如:乙醇钠溶于乙醇,其碱性离子是C2H5O-, 金属钠溶于液氨,其碱性离子是NH2- 2Na + 2NH3 2Na+ + 2NH2- + H2
传统名称
成盐反应
自解离反应
弱酸盐水解
三. 酸碱的Lewis理论
1923年,Lewis提出了酸碱的电子理论, 故又称为Lewis酸碱理论
凡能接受电子对的物质是酸
酸是电子对的接受体,
如:H+, Ag+, RCH2+, BF3, AlCl3, Pd
缺少电子,具有接受电子 对的能力,是亲电试剂。
凡能提供电子对的物质是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