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新制布裘翻译赏析
2022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 - 答案
2022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第一部分(20分)1.(3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最北端,这里的百万亩林海堪称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阻挡着南侵的风沙,是护卫京津的生态屏障。
这里是“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
春天,群山抹绿,雪映杜鹃;夏天,百花烂漫,林海滴翠;秋天,赤橙黄绿,层林尽染;冬天,白雪皑皑,_______。
三代育林人的青春与汗水抹去了(huāng mò)与森林之间不可逾越..的距离。
塞罕坝是一座书写人力奇迹的丰碑、镌刻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密码。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huāng mò)荒漠②逾越yúyuè(2)在上面文段横线空缺处,填入一个符合语境的四字词语。
【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①“huāng mò”写作“荒漠”。
②“逾越”读作“yúyuè”。
(2)本题考查短语的正确运用。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应该与上文形成对仗,描写色彩,且与前文“白雪皑皑”呼应,故可用银装素裹、粉妆玉砌等。
【解答】答案:(1)①荒漠②yúyuè(2)银装素裹【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能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
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5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蒹葭苍苍,_______。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_______。
”所写的是一些事物、一种情境,而所表现的却是一种情致。
[乙]李白的诗里有一种豪迈之气。
他偏好那些宏大的、壮观的物象,如大鹏、沧海..、..、长风雪山等,构成了雄奇壮伟的诗歌意象。
[丙]雨中登香山,水秀山青,除了密林深处间或有小鸟啁啾声外,几乎是万籁俱寂。
水调歌头·送杨民瞻译文及赏析
水调歌头·送杨民瞻译文及赏析日月如磨蚁,万事且浮休。
君看檐外江水,滚滚自东流。
风雨瓢泉夜半,花草雪楼春到,老子已菟裘。
岁晚问无恙,归计橘千头。
梦连环,歌弹铗,赋登楼。
黄鸡白酒,君去村社一番秋。
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
此事君自了,千古一扁舟。
译文翻译宇宙中日月行走,不停地转动,人世间万物也不断地发生不断地消亡。
您看屋檐外的江水,滚滚向东流去。
我已经退隐,半夜在瓢泉听风观雨,春天在雪楼看草赏花。
年纪大了,可没有什么大毛病,赋闲之后,躬耕田亩,自食其力。
您外出宦游,一定会十分思乡念归。
您回到家里,会吃黄鸡,饮白酒,到村社祭祀土地神,生活自在安详充满情趣。
祖国西北的土地沦陷金人之手,抗战壮士手握长剑欲杀敌报国却不被起用,而投降派执政者只是清谈空论,不想收复失地。
希望您为抗金复国建功立业,功成名就后再退隐。
注释解释杨民瞻:作者友人,其生平事迹不详。
“日月”句:古人把天比喻为磨盘,把太阳和月亮比喻为磨盘上的蚂蚁,日夜不停地运行。
浮:流动不固定,喻生。
休:休息,喻消亡。
《庄子·刻意》篇:“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瓢泉:在今江西铅山境内。
此时稼轩在瓢泉附近,当有便居,以供览胜小憩。
稼轩小筑新居,始于绍熙五年(1194),而徙居瓢泉,则在庆元二年(1196)。
雪楼:稼轩带湖居所的楼名。
菟(tù)裘:春秋时鲁地名,在今山东泰安东南。
鲁隐公曾命人在菟裘建宅,以便隐退后居住。
后人遂以此称隐退之所。
《左传·隐公十一年》:“羽父请杀桓公,将以求太宰,公曰:‘为其少故也。
吾将授之矣。
使营菟裘,吾将老焉。
’”注:“菟裘,鲁邑,在泰山梁父县南。
不欲复居鲁朝,故别营外邑。
”岁晚:指人生晚年。
问无恙:如果有人问我是否安好。
橘千头:《襄阳·耆旧传》:“李衡为丹阳太守,遣人往武陵氾洲上作宅,种橘千株。
临死,敕儿曰:‘吾州有千头木奴,不责汝食,岁上匹绢,亦当足用耳。
’”梦连环:韩愈《送张道士》:“昨宵梦倚门,手取连环持。
古诗水调歌头·送杨民瞻翻译赏析
古诗水调歌头·送杨民瞻翻译赏析《水调歌头·送杨民瞻》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
其古诗全文如下:日月如磨蚁,万事且浮休。
君看檐外江水,滚滚自东流。
风雨瓢泉夜半,花草雪楼春到,老子已菟裘。
岁晚问无恙,归计橘千头。
梦连环,歌弹铗,赋登楼。
黄鸡白酒,君去村社一番秋。
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
此事君自了,千古一扁舟。
【注释】①约作于淳熙末或绍熙初(1189或1190),时稼轩闲居带湖。
杨民瞻:生平事迹不详。
送友之作。
上片言己。
宇宙无穷,人生有限,流光飞逝,时不我待,隐寄壮志难酬之慨。
“风雨”以下,谓无奈惟隐退而已。
下片由己及友,正面切题。
既同情其怀才不遇、怀乡思归,复以国事相勉,希其功成始退。
②“日月”两句:言日月旋转,时光流逝,世间事物有生有灭,是自然常规。
日月如磨蚁:《晋书·天文志》载,有人以磨盘喻宇宙,以磨盘上的蚂蚁喻日月,磨盘飞快地向左旋转,蚂蚁虽向右爬去,但仍然不得不随着磨盘向左运行。
浮休:喻生、灭。
《庄子·刻意篇》:“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③“君看”两句:以江水滚滚东流,喻时光消逝,不因我留。
④瓢泉:在江西铅山境内。
详见前《水龙吟》(“稼轩何必长贫”)注①。
按:此时稼轩在瓢泉附近,当有便居,以供览胜小憩。
稼轩小筑新居,始于绍熙五年(1194),而徙居瓢泉,则在庆元二年(1196)。
雪楼:稼轩带湖居所的楼名。
菟(tù吐)裘:春秋时鲁地名,在今山东泰安东南。
鲁隐公曾命人在菟裘建宅,以便隐退后居住(见《左传·隐公十一年》)。
后人遂以此称隐退之所。
⑤岁晚:指人生晚年。
问无恙:如果有人问我是否安好。
桔千头:见前《水调歌头》(“落日塞尘起”)注⑨。
⑥“梦连环”三句:说杨民瞻如冯谖、王粲,怀才不遇,所以日夜思念返回家乡。
梦连环:梦中还家。
“环”与“还”谐音。
歌弹铗:用冯谖弹铗而歌事,见前《满江红》(“汉水东流”)注⑥。
赋登楼: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依附刘表,在荆州登江陵城楼,作《登楼赋》,写其壮志难伸、怀乡思归的心情。
《新制布裘》译文及鉴赏
《新制布裘》译文及鉴赏《新制布裘》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
其古诗全文如下: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
布重绵且厚,为裘有馀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忽有念,抚裘起逡巡。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前言】《新制布裘》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做的一首言志的五言古诗。
约作于公元806年(唐宪宗元和六年至八年)为母守孝居渭村时。
这首诗抒写了“大丈夫贵在兼济天下,做利国利民之事,岂能只顾独善一身而已。
”反映了作者的抱负和品德。
【注释】①桂布:即唐代“桂管”地区(今之广西)所产木棉织成的布,尚不普遍,十分珍贵。
②吴绵:当时吴郡苏州产的丝绵,非常著名。
③拥:抱,指披在身上。
④支体:支同肢,支体即四肢与身体,意谓全身。
⑤中夕:半夜。
⑥兼济:兼济天下,做利国利民之事。
⑦独善:注重个人的思想品德修养,所谓“穷则独善其生,达则兼济天下”。
这是古代正直的、欲有所作为的`知识分子的处世哲学。
⑧安得:如何得到,期望马上得到。
⑨周:遍。
四垠,四边,即全国以内,普天之下。
【翻译】洁白的桂布好似白雪,柔软的吴绵赛过轻云。
桂布多么结实,吴绵多么松厚,做一件袍子穿,身上有余温。
早晨披着坐,直至夜晚;夜晚盖着睡,又到早晨。
谁知道在这最冷的寒冬腊月,全身竟暖得如在阳春。
半夜里忽然有一些感想,抚摸着棉袍,起身逡巡。
啊,男子汉看重的是救济天下,怎么能仅仅照顾自身!哪里有长达万里的大袍,把四方全都覆盖,无边无垠。
个个都像我一样安稳温暖,天下再没有受寒挨冻的人。
【鉴赏】白居易主张诗文“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新乐府序》),又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
这首诗完全体现了他的这种理论主张,既不为艺术而艺术,又不为自我而艺术。
诗中反映出他能跨越自我、“兼济”天下的博大胸襟,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爱民“如我”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封建社会开明官吏乐施“仁政”、惠及百姓的进步思想,至今读来,仍激动人心。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重点中学初三联合中考模拟考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重点中学初三联合中考模拟考语文试题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弱冠”代称男子二十岁;“而立”代称三十岁;“不惑”代称四十岁;“天命”代称五十岁;“耳顺”代称六十岁。
B.《蒹葭》、《关雎》、《式微》、《子衿》均选自《诗经》。
C.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歌”中的“秋处露秋寒霜降”一句依次对应的节气为:立秋、处暑、寒露、秋分、大寒、霜降。
D.“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是指“汉水南面”;“岱宗夫如何”中“岱宗”指泰山,为五岳之首;“千里共婵娟”中“婵娟”指月亮。
2.下列标点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A.从年初起,一场以“健康长江”为主题的攻坚行动在我市全面打响。
B.泰州运盐河是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C.由《新青年》引入中国的易卜生名剧《玩偶之家》再度上演。
D.他弄不明白:首长为什么对这棵野菜这么关心?3.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逮.住(dăi)笨拙.(zhuō)褴褛.(lŏu)鲜血.淋漓(xiĕ)B.红晕.(yūn)风靡.(mǐ)媲.美(bì)以身殉.职(xùn)C.履.行(lǚ)堕.落(duò)戏谑.(xuè)宠辱偕.忘(xié)D.连亘.(gèng)翘.首(qiáo)鞭笞.(chī)潜.滋暗长(qián)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宣泄全愈断章取义断壁残垣B.慰藉剽悍心有灵犀味同嚼腊C.贮存鞭挞漠不关心彬彬有礼D.镌永狡黠纷至沓来川流不息5.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苏州河为花圃和树林镶上了彩色的花边。
四川省成都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4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成都市重点中学高2023届高三4月模拟检测试题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就是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
不是单凭热情去工作,而是如同斯大林所说的那样: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不要割断历史。
不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
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
“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
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容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这种结论,不是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也不是夸夸其谈的滥调文章,而是科学的结论。
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
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
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
如果有了这种态度,那就既不是“头重脚轻根底浅”,也不是“嘴尖皮厚腹中空”了。
(摘编自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有删改)材料二: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与时俱进是其鲜明品格和理论品质。
2023年河北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及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第一部分(20分)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6分)每一种疾病的征zhào()都对应着儿童的睡眠状态。
对于儿童睡觉时的很多异常症状,父母都应该引起注意。
很多看似正常的睡眠现象其实都是在告诫孩子的家长,孩子的身体______(浮现、出现)了问题。
如果发现孩子睡觉打呼噜,要注意孩子白天是否出現精神萎靡.、烦zào()、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变差等表现。
大部分打呼噜是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两种疾病阻塞.鼻咽部产生的。
打鼾症轻则会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和学习能力,重则有可能______(造成、形成)儿童生命危险。
(1)根据上面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2分)征zhào( )烦zào( )(2)给上面文段中加的字注音。
(2分)萎靡.( )阻塞.( )(3)从括号内选择适合的词语填空。
(2分)2.古诗填空(每空1分,共5分)(1)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2)__________,左牵黄,右擎苍。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以中有足乐者,__________。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4)2021年立冬,北方突降大雪,一夜之间,城市银装素裹。
此情此景可用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____,_____”一句来形容。
3.下面是关于垃圾分类的宣传标语,请选出你最喜欢的一条,并说出理由。
(3分)①多谢,请费心把我放到我的地盘。
②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③今日,您分类了吗?④该出手时就出手,该分类时就分类。
⑤我们不一样!不一样!!不一样!!!4.综合活动(6分)学校举办以“开展课后服务丰富课余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材料一】课后服务是由于家长下班时间与孩子放学时间不匹配的矛盾产生的一种社会活动。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表示,各地要推动落实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每个学校都要做起来。
古诗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翻译赏析
古诗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翻译赏析《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作者为唐朝诗人白居易。
其古诗全文如下: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
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踏雪行。
鹤氅毳疏无实事,木棉花冷得虚名。
宴安往往叹侵夜,卧稳昏昏睡到明。
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
【前言】《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是中国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七言排律诗;这首诗是作者的名篇,作于作者晚年时期。
【注释】①水波文:水波纹。
②鹤氅:一种以鸟毛为原料的毛织物,大概样子像道袍,而不缝袖,所以披在身上像一只鹤。
毳疏:鸟兽的细毛。
③农桑:农业,农事。
【翻译】表美如水波纹新袄刚做成,面料绵软匀细温暖又轻盈。
晴天晨起抱它倚墙晒太阳,夜间赏雪应当不忘披在身。
袍里夹绒不干吃苦的活儿,说木棉花儿冷是徒有其名。
宴罢友人叹息声中黑夜至,稳稳躺下一觉睡到大天明。
民众大多饥寒交迫无力救,一人独享荣华没啥好心情。
心里咋就难忘农民耕种苦,好像听到饥民受冻不绝声。
啥时能有万丈之长保暖衣,与您分享护住洛阳至更多。
【鉴赏】这首诗是白居易于公元831(太和五年)至832年(太和六年)冬任河南尹时所作。
当时诗人已是六十岁的老人了,壮年时代的白居易曾以写作《新乐府》、《秦中吟》闻名于世。
在那些富有现实主义精神的光辉篇章中,白居易深刻揭露了统治阶级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同情人民的疾苦。
后来由于仕途上的多次挫折,青壮年时的锐气逐渐消失,以致“露饱蝉声懒”,但他关心百姓疾苦的人道主义思想始终未泯。
这首《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即是明证。
诗的前半部分是从不同的角度描写绫袄的温暖、轻盈。
“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是介绍新袄的用料、式样。
绫是一种提花软缎,制成绵袄,自然地呈现出水波状的衣纹,这是外表;至于袄内则是丝绵絮成,故暖而且轻。
可见,这是一种极高档的过冬御寒之物,下联用“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下雪行”来说明这件绫袄的用途。
【高三试卷】四川省成都市双流棠湖中学2023届高三4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棠湖中学2023届高三4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就是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
不是单凭热情去工作,而是如同斯大林所说的那样: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不要割断历史。
不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
在这种态度下,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
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
“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
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这种结论,不是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也不是参夸其谈的滥调文章,而是科学的结论。
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
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
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
如果有了这种态度,那就既不是“头重脚轻根底浅”,也不是“嘴尖皮厚胶中空”了。
(摘编自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有删改)材料二: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与时俱进是其鲜明品格和理论品质。
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原文及译文赏析
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原文及译文赏析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原文及译文赏析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郑燮十月二十六日得家书,知新置田获秋稼五百斛,甚喜。
而今而后,堪为农夫以没世矣!要须制碓制磨,制筛罗簸箕,制大小扫帚,制升斗斛。
家中妇女,率诸婢妾,皆令习舂揄蹂簸之事,便是一种靠田园长子孙气象。
天寒冰冻时,穷亲戚到门,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
暇日咽碎米饼,煮糊涂粥,双手捧碗,缩颈而啜之,霜晨雪早,得此周身俱暖。
嗟乎!嗟乎!吾其长为农夫以没世乎!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
农夫上者种地百亩,其次七八十亩,其次五六十亩,皆苦其身,勤其力,耕种收获,以养天下之人。
使天下无农夫,举世皆饿死矣。
我辈读书人,入则孝,出则弟,守先待后,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所以又高于农夫一等。
今则不然,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作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产田。
其不能发达者,乡里作恶,小头锐面,更不可当。
夫束修自好者,岂无其人;经济自期,抗怀千古者,亦所在多有。
而好人为坏人所累,遂令我辈开不得口;一开口,人便笑曰:“汝辈书生,总是会说,他日居官,便不如此说了。
”所以忍气吞声,只得捱人笑骂。
工人制器利用贾人搬有运无皆有便民之处而士独于民大不便无怪乎居四民之末也且求居四民之末而亦不可得也。
吾家业地虽有三百亩,总是典产,不可久恃。
将来须买田二百亩,予兄弟二人,各得百亩足矣,亦古者一夫受田百亩之义也。
若再求多,便是占人产业,莫大罪过。
天下无田无业者多矣,我独何人,贪求无厌,穷民将何所措足乎!或曰:“世上连阡越陌,数百顷有余者,子将奈何?”应之曰:他自做他家事,我自做我家事,世道盛则一德遵王,风俗偷则不同为恶,亦板桥之家法也。
哥哥字。
(文章有删节)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最是暖老温贫之具具:饭食B. 更不可当当:阻挡C. 经济自期经济:经世济民D. 总是典产典:抵押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佐以酱姜一小碟敢以烦执事B. 吾其长为农夫以没世乎乃其一气之余烈C. 得志泽加于民而母立于兹D. 好人为坏人所累或因寄所托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针对当时士风日坏的现象,热情洋溢地歌颂“农夫”,强调农民的重要性,提出贬士为四民之末,以农为首的主张。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二首教案及原文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二首教案及原文《唐诗二首》课文原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唐诗二首》语文教案【教学文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课堂类型】主题型群文教学【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把握古体诗的特点,理解两首诗歌内容。
2.比读诗歌,运用求同法读懂诗歌,读懂诗人,读出自我。
【教学过程】一、对诗热身,导入新课:唐代是古典诗歌的巅峰时期。
唐诗中有四季变换的美好,有万物欢腾的生机,有高山大川的壮丽,还有野草小花的顽强。
我们今天学习的《唐诗二首》似乎与这些诗歌都不同。
【设计意图:以两位诗人格律诗中的名句导入,一方面是做课前热身,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情境;另一方面,这些对仗的诗句为学生发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形式上的特点作以参照;其三,也与课末的主题相呼应:诗歌可以描绘美、传播美,还有更为重要的是关照民生,关注现实。
】二、初读求同,读懂诗歌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两首诗歌,说说这两首诗歌在形式上有哪些共同之处。
可以从字句、押韵、平仄、表达方式等角度来说。
预设:这两首诗都很长,有很多句,不像格律诗一样是四句或者八句。
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作者:白居易
来源:《初中生世界·九年级》2017年第06期
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
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踏雪行。
鹤氅毳疏无实事,木棉花冷得虚名。
宴安往往欢侵夜,卧稳昏昏睡到明。
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
(选自《白居易集笺校》,朱金城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鉴赏空间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强调诗歌应反映时事、关心民生疾苦。
写作《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时,诗人已是60多岁的老人了,仕途上也屡遭挫折,但他仍不忘对百姓疾苦的关心。
诗的前四联重在描写绫袄的温暖、轻盈。
第一联介绍新袄华贵、暖和、轻盈的特点,第二联是说这件绫袄实用,第三联从侧面表现绫袄的实用舒适,第四联抒写穿着感受。
后三联诗人笔锋一转,说穿着这样的新袄却不能真正“卧稳昏昏睡到明”,因为“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
正因为想着百姓生活艰难,所以“耳里如闻饥冻声”。
作者希望能有万丈长的裘衣,让洛阳城的百姓都能温暖地度过严冬。
温饱中能不忘天下贫穷受苦的百姓,体现了作者高尚的情操。
读有所思
1.白居易的“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哪句诗的情怀相似?
2.诗歌前八句从不同角度写新袄的华贵、温暖、轻盈和舒适,这会影响作品主题的表达吗?。
从“制裘诗”来看白居易后期“兼济”思想
从“制裘诗”来看白居易后期“兼济”思想从“制裘诗”来看白居易后期“兼济”思想“制裘诗”是白居易民本主义思想的深刻体现,且在后期思想中始终坚持,可见其前后期“兼济”思想的同一性。
一、引言白居易在人生的不同时期写过三首“制裘诗”,时间相差大约十年,然则无独有偶,三首诗却表达了同一内涵:爱民惜民的“兼济”情怀。
白居易后期思想与前期相比,不再锋芒毕露,而是转向了“幽咽泉流冰下难”。
其爱民、惜民的“兼济”情怀并未泯灭,而是“时而突破‘闲适’的表象,像电光石火似的闪出光辉”。
?譹?訛笔者试图以“制裘诗”为线索,以此来观照白居易晚年的“兼济”思想。
既然我们的研究时限限制在白居易思想的后期,就必须面对一个问题,即白居易思想分期的问题。
为了分析得清楚,我们先对白居易生平的前后期进行一番梳理。
1.以白居易卸任左拾遗为界持此种观点的是王谦泰,其论文《论白居易思想转变在卸拾遗任之际》分别从考其行事、读其诗文、听其自述、分析其人生追求四个方面予以论述。
?譺?訛此文一出,立即在学术界引起争议。
有附和者,亦有质疑者。
严杰的论文《入仕求禄与退隐——浅议白居易的出处进退》支持了王文。
而著名的唐代文学研究专家傅璇琮先生在《从白居易研究中的一个误点谈起》一文中从翰林学士职能、文士生活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质疑了上述观点。
?譻?訛而这一观点也可从前人著述中获取渊源,清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认为:“今以其诗考之,则退休之志不唯不始于太和,并不始于元和十年,而元和之初,已早有此志。
是时授拾遗,入翰林,年少气锐,本欲有以自见于世。
……然已为当事者侧目,始知仕途险艰,早有林下乐志之想。
”?譼?訛2.以白居易自请任杭州刺史为界张安祖在其论文《论白居易的思想创作分期》中认为王谦泰先生的观点有失于片面,并不符合白居易思想创作的实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这一论点。
于元元在《牛李党争对白居易思想创作的影响》一文中支持了张文。
3.以白居易被贬江州为界文学史普遍认为:从入仕到被贬江州之前为其“兼济天下”的时期,而从被贬江州到死为其“独善其身”的时期。
白居易《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诗词注释与评析
白居易《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诗词注释与评析
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
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蹋雪行。
鹤氅毳疏无实事,木绵花冷得虚名。
宴安往往欢侵夜,卧稳昏昏睡到明。
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
【注释】
绫:细薄而有花纹的丝织品。
水波文:绫的花纹如水波。
鹤氅:鸟羽做成的外套。
毳:鸟兽的细毛。
疏:稀疏。
无实事:名不副实。
木绵:即草棉(棉花),古亦称木绵。
【评析】
杜甫有诗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文士良心多有如此者,白居易早年就曾有一首《新制布裘》,写道:“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此诗主题大抵与上述二诗相同,但在叙述上更见细腻,不但表达出诗人的美好愿望,还呈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变化。
从首句“绫袄轻暖”的雍容富贵到“一身独暖”的自省与反思;再到对饥寒交迫的百姓的关注;最后才到“争得大裘”“都盖洛阳”的愿望。
这一愿望可与老杜“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博爱同垂不朽。
而“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二句,形象地写出白居易与民同甘共苦的博大胸怀,当成为所有官员亲民、惠民的座右铭。
诗经《羔裘》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经《羔裘》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诗经《羔裘》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语】:羔裘豹袪,穿着镶豹皮的袖子,自我人居居。
杜甫之仁心阅读答案
杜甫之仁心阅读答案【原文】老杜之仁心老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云:“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乐天《新制布裘》云:“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新制绫袄成》:“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皆伊尹自任一夫不获之辜也。
或谓子美诗意宁苦身以利人,乐天诗意推身利以利人,二者较之,少陵为难,然老杜饥寒而悯人饥寒者也,白氏饱暖而悯人饥寒者也。
忧劳者易生于善虑,安乐者多失于不思,乐天宜优。
或又谓白氏之官稍达,而少陵尤卑,子美之语在前,而长庆在后。
达者宜急,卑者可缓也;前者唱导,后者和之耳。
同合而论,则老杜之仁心差贤矣。
【问题】22.文章提到有人认为“子美诗意宁苦身以利人”,请你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找出和“宁苦身”相对应的一句诗“【】”。
(2分)23.从三首诗歌中,我们能看到两位士大夫相同的高贵品质【】(用文章中的原句回答);他们都具【】的思想。
(4分)24.文章运用了【】表现手法,对两位士大夫作出了相应的评价。
(1分)25.在评价杜甫和白居易诗歌时,作者认为老杜境界略高一筹。
你同意吗?为什么?(5分)【参考答案】22.(2分)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3.(4分)皆伊尹自任一夫不获之辜也;心忧百姓。
24.(1分)对比25.(5分)同意。
因为杜甫对百姓的疾苦有切身的体验,白居易没有因此杜甫的描写和表达更加真实。
况且杜甫的创作具有原创性,白居易只是在杜甫的基础上接着说而已。
等等。
不同意。
白居易身处高位而能心忧百姓疾苦,比杜甫身临其境,更为可贵。
同时,虽然杜甫开创了这类写作题材,但白居易不但有所继承,还有所发展。
等等。
(判断1分,理由答对一点得2分,理由答对两点得4分。
言之成理即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新制布裘翻译赏析
《新制布裘》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
其古诗全文如下: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
布重绵且厚,为裘有馀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忽有念,抚裘起逡巡。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前言】《新制布裘》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做的一首言志的五言古诗。
约作于公元806年(唐宪宗元和六年至八年)为母守孝居渭村时。
这首诗抒写了“大丈夫贵在兼济天下,做利国利民之事,岂能只顾独善一身而已。
”反映了作者的抱负和品德。
【注释】①桂布:即唐代“桂管”地区(今之广西)所产木棉织成的布,尚不普遍,十分珍贵。
②吴绵:当时吴郡苏州产的丝绵,非常著名。
③拥:抱,指披在身上。
④支体:支同肢,支体即四肢与身体,意谓全身。
⑤中夕:半夜。
⑥兼济:兼济天下,做利国利民之事。
⑦独善:注重个人的思想品德修养,所谓“穷则独善其生,达则兼济天下”。
这是古代正直的、欲有所作为的知识分子的处世哲学。
⑧安得:如何得到,期望马上得到。
⑨周:遍。
四垠,四边,即全国以内,普天之下。
【翻译】洁白的桂布好似白雪,柔软的吴绵赛过轻云。
桂布多么结实,吴绵多么松厚,做一件袍子穿,身上有余温。
早晨披着坐,直至夜晚;夜晚盖着睡,又到早晨。
谁知道在这最冷的寒冬腊月,全身竟暖得如在阳春。
半夜里忽然有一些感想,抚摸着棉袍,起身逡巡。
啊,男子
汉看重的是救济天下,怎么能仅仅照顾自身!哪里有长达万里的大袍,把四方全都覆盖,无边无垠。
个个都像我一样安稳温暖,天下再没有受寒挨冻的人。
【鉴赏】白居易主张诗文“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新乐府序》),又说,“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
这首诗完全体现了他的这种理论主张,既不为艺术而艺术,又不为自我而艺术。
诗中反映出他能跨越自我、“兼济”天下的博大胸襟,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爱民“如我”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封建社会开明官吏乐施“仁政”、惠及百姓的进步思想,至今读来,仍激动人心。
作品结尾四句“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源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它表明,两位伟大诗人的博爱情怀都是一致的。
宋代黄澈在《巩溪诗话》中说:“或谓:子美诗意,宁苦身以利人;乐天诗意,推身利以利人。
二者较之,少陵为难。
然老杜饥寒而悯人饥寒也,白氏饱暖而悯人饥寒者也。
忧劳者易生于善虑,安乐者多失于不思。
乐天宜优。
”其实,大可不必区分优劣。
两人都是面对自我处境的一种超越,只不过老杜并未愁苦于个人饥寒、白氏并未沉溺于个人饱暖而已,皆为难能可贵。
无论自身寒暖,诗人心中念念不忘、重重忧虑的都是天下百姓。
作品艺术的高潮之处在于,表面写的是“稳暖”,实质写的是“仁政”。
或者说,“稳暖”只是其写实,“仁政”才是其虚拟,即意象创造。
白居易在830年(唐文宗大和四年)被任命为河南尹,辖区就是洛阳城。
后来,他又写了一首内容相近的诗《新制绫
袄成,感而有咏》,其中写道:“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
”同样表达了他的爱民激情,同时也蕴含着他的“仁政”理想。
他在《醉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诗中说得异常明确:“我有大裘君未见,宽广和暖如阳春;此裘非缯(古代丝织品总名)亦非纩(细丝绵),裁以法度絮以仁。
刀尺钝拙制未毕,出亦不独裹一身。
若令在郡得五考(唐制:经五次考绩才可转官。
意谓任满),与君展覆杭州人。
”显然,白氏所谓“裘”,实乃“法度”、“仁政”的一种象征。
不管是“盖裹周四垠”,还是“都盖洛阳城”,均要实施“法度”、推行“仁政”。
作为封建官吏,他要维护的当然是封建统治,但在客观上也给平民百姓带来一定益处。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