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的康复

合集下载

骨折后康复训练的方法及效果分析

骨折后康复训练的方法及效果分析

骨折后康复训练的方法及效果分析骨折是常见的一种外伤,典型的症状包括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等。

治疗骨折要点在于恢复骨骼形态和功能,而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骨折后康复训练的方法及效果分析。

一、康复训练方法1.物理疗法物理疗法是一种非手术的治疗方法,适用于一些简单的骨折,包括游离性骨折和骨裂。

物理疗法的作用是通过热、冷、光、电、声、水、气和运动等多种不同形式的物理因素,来促进骨折的修复和康复。

常见的物理疗法包括热敷、冷敷、超声治疗、电疗和按摩等。

2.手动疗法手动疗法又称为手法治疗,是通过手的技巧和力量来治疗骨折。

手动疗法可以分为直接手法和间接手法两种。

直接手法是指疗师直接对病人的受伤部位施加力量,达到疏通气血、恢复关节活动和肌肉功能的目的。

间接手法是指疗师通过调整身体姿势和手势,来促进骨折的修复和康复。

3.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指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和运动,来促进骨折的恢复和康复。

运动疗法可以分为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两种。

主动运动是指病人自己进行的锻炼,如活动肢体、走路等。

被动运动是指在疗师的协助下进行的锻炼,如牵引、分离和弯曲等。

二、康复训练效果分析康复训练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骨折的愈合时间康复训练可以加速骨折的愈合时间。

运动疗法能够促进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和代谢,使骨折部位的营养供应更加充足。

手动疗法可以促进组织的再生和修复,减轻局部炎症和肿胀。

物理疗法可以缓解骨折部位的疼痛和不适,推动骨折的愈合和康复。

2. 骨折的功能恢复康复训练可以帮助病人恢复骨折后的动作和功能。

运动疗法可以帮助病人重新获得正常的肢体活动能力,提高骨折部位的关节活动度。

手动疗法可以调整骨骼和肌肉的失衡,避免病人畸形和偏斜。

物理疗法可以缓解病人的疼痛和不适,促进病人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3. 降低骨折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康复训练可以降低骨折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运动疗法可以预防骨折后病人的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骨折术后康复》课件

《骨折术后康复》课件

科学复位
骨折复位时必须准确和科学, 确保骨折愈合正确。
康复训练的步骤和技巧
1
中期康复
2
加强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灵活性和稳定
性。
3
初期康复
减轻疼痛和肌肉紧张,逐渐增加康复训 练负荷。
后期康复
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进行维 持性康复训练。
骨折术后康复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1 肌肉萎缩
通过适当的肌肉锻炼和物理治疗来增加肌肉 力量。
2 避免负荷
避免过重的活动和负荷,以免导致骨折重新 发生或恶化。
3 合理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增加蛋白质和钙的摄入, 有助于骨折的愈合。
4 积极参与
积极参与康复训练,保持良好的康复态度。
骨折术后康复的基本原则
早期康复
即刻开始康复训练,促进骨折 愈合和功能恢复。
适度活动
遵循适度活动原则,不做过分 威胁骨折稳定性的活动。
骨折术后康复的重要性
1 加速康复
有效的康复程序可以加快骨折愈合速度,缩 短康复期。
2 防止功能障碍
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 硬等功能障碍。
3 减少疼痛
康复措施可以减轻疼痛感,提高患者的生活 质量。
4 预防复发
恢复良好的康复可以降低骨折复发的风险。
康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 遵医嘱
严格遵循医生的康复指导,不要擅自改变康 复计划。
注意事项和基本原则有助 于顺利进行康复训练。
4 步骤和。
5 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有助于康复过程的顺利 进行。
2 关节僵硬
进行关节活动和牵引来增加关节灵活度。
3 疼痛感
通过药物治疗和物理疗法来缓解疼痛。

骨折后康复治疗原则

骨折后康复治疗原则

骨折后康复治疗原则
骨折后康复治疗的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护骨折部位:在骨折治疗初期,需要通过适当的固定或石膏包扎来保护骨折部位,避免再次受伤。

2. 控制疼痛和肿胀:骨折后常伴随疼痛和肿胀,采取冷敷、局部按摩、止痛药物等措施控制疼痛和肿胀症状。

3. 逐渐恢复功能:骨折后康复治疗应逐渐恢复患者的功能,包括关节活动度、肌力、平衡和协调等。

通过康复训练,恢复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4. 正确进行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在骨折康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热敷、冷敷、按摩、电疗、理疗和运动疗法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促进组织修复和康复。

5. 积极治疗并预防并发症:骨折后康复治疗要及时识别和处理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如感染、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采取措施预防其发生。

6.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骨折后康复治疗时应鼓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重体力劳动和遵守治疗计划等,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康复。

7. 心理支持和教育:骨折后康复治疗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
持和教育,帮助其正面应对康复过程中的情绪波动和困难,并提供正确的用药、病后护理和康复训练指导。

骨折康复训练方法

骨折康复训练方法

骨折康复训练方法骨折康复训练方法是指在骨折发生后,根据骨折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以促进伤部的痊愈和功能重建,使其恢复原有功能。

一、骨折康复训练方法1、早期肌肉锻炼早期肌肉锻炼是指在骨折发生后,及时采取恰当的肌肉锻炼方法,保持伤部的血液循环,以及肌肉的活动能力,减少因病理变化而产生的肌肉功能障碍,为接受手术和康复治疗作充分准备。

2、运动康复运动康复是指利用运动来促进患者伤后功能恢复,并且对患者有利,可以增强骨折周围的肌肉力量,改善骨折部位的灵活性,以减少骨折的复发风险。

3、护具康复护具康复是指给骨折患者使用护具,例如石膏、脚垫、拐杖、支架等,以保护骨折部位,防止运动过程中的骨折部位受到撞击、拉扯、挤压等创伤,促进骨折的痊愈及功能重建。

4、整体康复整体康复是指针对患者整体情况,通过改善病人的营养和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帮助患者更快地从疾病中恢复,进而促进骨折的痊愈和功能重建。

二、骨折康复训练注意事项1、力量训练应分层次骨折康复训练中,力量训练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分层次进行,以避免过度训练所带来的损害,促进骨折痊愈。

2、科学调节运动量在骨折康复训练中,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训练进度,适当调节运动量,以免过度训练而影响骨折痊愈。

3、个性化训练骨折康复训练中,应该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特点,采取个性化的训练方法,以更有效地促进骨折痊愈。

4、定期复查在骨折康复训练过程中,应定期进行X光片检查,以了解骨折的痊愈情况,以及如何进行下一阶段的训练和护理。

三、骨折康复训练的好处1、有助于骨折痊愈采取适当的骨折康复训练可以促进骨折痊愈,减少骨折复发的风险,有助于恢复伤部的功能。

2、增强肌肉力量通过骨折康复训练,可以增强骨折周围肌肉的力量,改善骨折部位的灵活性,减轻骨折复发的风险,也有助于患者日常活动的能力。

3、改善心理状态采取适当的骨折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骨折康复的步骤与注意事项

骨折康复的步骤与注意事项

骨折康复的步骤与注意事项骨折是指骨头的断裂或破碎,它是一种常见的外伤。

对于骨折的治疗,除了医生的治疗和护理外,康复过程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骨折康复的步骤与注意事项,帮助骨折患者更好地进行康复。

一、骨折康复的步骤1. 养护期:骨折发生后,需要一定时间保持休息与养护。

在养护期间,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固定伤部以稳定骨骼,以免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此时,患者应持续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以减轻疼痛和消炎。

2. 恢复期:养护期结束后,患者即进入康复的恢复期。

在这个阶段,患者可以逐渐开始进行某些简单的运动,如手指的伸展、踝关节的旋转等,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

3. 功能恢复期:当骨折初期的症状减轻后,患者可以开始进行更多的康复锻炼,以帮助骨骼恢复功能。

这些锻炼可以包括关节活动、肌肉训练和平衡训练等。

患者应根据医生的指导,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和强度。

4. 日常生活恢复期:当骨折逐渐康复时,患者可以逐渐开始参与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洗澡、走路等。

在这个阶段,患者需要逐渐增加活动的强度和范围,但要避免剧烈运动或受伤的风险。

二、骨折康复的注意事项1. 遵循医生的建议:在整个康复过程中,患者应始终听从医生的指导和建议。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设计合适的康复方案和锻炼计划。

患者应定期复诊,并向医生汇报康复进展和不适。

2. 合理饮食:良好的营养对于骨折康复十分重要。

患者应均衡摄取富含维生素C、D、钙和蛋白质的食物,以促进骨头的愈合和肌肉的恢复。

3. 避免不当姿势:患者在康复期间应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并注意避免翻身或站立过快的动作。

合理的体位转换可以减少肌肉僵硬和疼痛。

4. 逐渐恢复活动:在恢复期和功能恢复期,患者应根据医生的指导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范围。

而且,要遵循“疼痛不加重、适度活动”的原则,逐渐提高运动量,以免导致新的损伤。

5. 注意安全:在日常生活恢复期,患者需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跌倒或再次受伤。

使用辅助工具或依靠他人的帮助,确保安全有助于避免康复进程的倒退。

骨折术后康复训练计划

骨折术后康复训练计划

骨折术后康复训练计划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骼损伤,需要经过手术治疗和术后康复训练才能恢复功能。

本文将介绍骨折术后康复训练计划,以帮助患者快速恢复正常生活和运动能力。

1. 引言骨折是指骨骼中断,常见于意外事故或疾病引起的外力作用。

术后康复训练对于骨折患者来说至关重要,能够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的稳定性,最终实现功能恢复。

2. 术后康复训练计划2.1 早期康复训练(手术后第一周)在手术后的第一周,骨骼处于愈合的初期阶段,需要进行轻度的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并预防血栓的形成。

建议患者进行以下锻炼:- 轻度屈伸运动:通过仰卧位或坐位进行膝关节和肘关节的轻度屈伸运动,每次重复10-15次。

- 指关节活动:利用患侧手指的其他手指轻轻活动患者的手指关节,每次重复10-15次。

- 双脚踝运动:通过向上蹬脚、向下踩脚和转动脚踝等运动来提高脚踝的灵活性,每次重复10-15次。

2.2 中期康复训练(手术后第二到四周)在手术后的第二到四周,骨折开始愈合,并且受伤部位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在这一阶段,患者可以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范围。

以下是一些适合的康复训练:- 肌肉训练:通过进行肌肉力量训练,可以提高骨折部位周围肌肉的稳定性。

例如,进行膝关节屈曲和伸直的练习,每次重复10-15次。

- 步态训练:患者可以开始进行轻度的步态训练,包括使用支撑工具(如拐杖)来保护受伤的部位。

逐渐恢复正常的行走姿势,并逐渐减少拐杖的使用时间和力量。

2.3 后期康复训练(手术后第五周及以后)在手术后的第五周及以后,骨折部位已经有一定的稳定性,并且开始恢复正常的骨骼结构。

在此阶段,患者需要进行更加有力度和复杂度的康复训练,以进一步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的稳定性。

- 跳跃训练:通过跳跃练习,可以提高患者的爆发力和耐力。

例如,进行单脚跳或跳跃远距离练习,每次重复10-15次。

- 增加负重:患者可以逐渐增加负重训练,以提高肌肉力量。

例如,进行带有负重背心的深蹲训练,每次重复10-15次。

骨折术后功能康复PPT课件

骨折术后功能康复PPT课件
肱骨干骨折术后康复
固定后即可做屈指,掌,腕关节活动,患肢做主动肌肉收缩活动。肩,肘关节的活动:伤后2-4周除继续以上训练外,应逐渐做肩,肘关节活动。
肱骨干骨折术后康复
旋转肩关节:身体向患侧倾斜,肘关节屈曲90度以上,健手握住患侧手腕部,做肩关节旋转动作,即划圆圈动作。外展,外旋运动:上臂外展,外旋,用手摸自己的头后部。双臂轮转
肋骨骨折术后康复指导
注意卧床休息,勿做剧烈运动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可采用吹气球,深呼吸以增加肺的呼吸功能
单击此处可添加副标题
腰椎骨折术后康复
功能锻炼的原则:先少量活动,以后逐渐增加运动量,以锻炼后身体无明显不适为度、持之以恒。术后2周内双下肢的伸肌和屈肌的锻炼。锻炼方法:①术后1~2天,可做双下肢的伸肌和屈肌的锻炼。
预防或减轻关节粘连和关节僵硬。
添加标题
03
辅助骨折整复
添加标题
04
预防和减少肌肉萎缩
添加标题
05
为什么要功能训练?
添加标题
功能锻炼的意义
添加标题
01
添加标题
02
添加标题
03
添加标题
04
骨折后功能训练的分期
功能锻炼早期骨折经处理后2、3天~2周以内功能锻炼中期伤后2周到骨折临床愈合期功能锻练后期即达到临床愈合或去除外固定后
一期
二期
三期
上肢骨折
01
锁骨骨折
02
肱骨干骨折
03
尺桡骨骨折
04
锁骨骨折术后康复
功能锻炼的方法: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前臂内外旋等主动练习,幅度尽量大,逐渐增加用力程度。
锁骨骨折术后康复
骨折后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运动及被动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转运动

骨折术后康复训练

骨折术后康复训练
5.营养和饮食:合理的饮食对于骨折术后的康复非常重要。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D、钙和其他关键营养素,以支持骨骼和肌肉的恢复和修复。
6.渐进增加负荷:在进行康复训练时,要逐渐增加负荷和运动强度。这有助于骨骼和肌肉适应和增强,但要确保在医生或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并避免过度负荷和再次受伤的风险。
7.心理支持:骨折术后的康复过程可能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提供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积极面对挑战和恢复过程。
3.活动和运动:随着康复的进展,逐渐引入适当的活动和运动。这可能包括关节活动、肌肉强化、平衡训练和有氧运动。这些活动应在物理治疗师或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正确执行。
4.物理疗法: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恢复肌肉力量、关节灵活性和功能。物理治疗师可以使用各种技术和手法,如热敷、冷敷、按摩、牵引和电疗等,以促进康复过程。
骨折术后康复训练是帮助骨折患者恢复功能和重建肌肉力量的关键步骤。以行骨折术后康复训练之前,首先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医生会根据骨折的类型、位置和严重程度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2.保护和支撑:在开始康复训练之前,可能需要使用石膏、支架、拐杖或其他辅助器具来保护和支撑骨折部位,以防止再次受伤。这些辅助器具的使用应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事项
(6)在关节固定期间,应当鼓励患者进行固定关节 周围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保持未固定关节的主动活 动,以预防关节僵硬和废用性萎缩 (7)损伤以后,必须预计到运动练习和负重中可能 会出现的疼痛 (8)当肌力有所提高后,可在中间活动范围内进行 最大抗阻运动训练
7.下肢主要功能是负重和行走,要求髋膝踝 等关节充分的稳定性和强有力的肌肉,特 别是股四头肌、臀大肌和小腿三头肌
1.第一阶段(固定期)
骨折经复位、固定等处理后,至临床愈合, 一般需要一个月至几个月的时间。期间患肢 制动,该阶段康复治疗的主要任务是预防废 用性综合征、促进骨折愈合。
39
康复治疗--骨折固定期(早期)
有助于恢复维持基本生活和提高必要功能 的技能,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4.选择的作业活动量应该是可调节的 5.可以按照作业的功能分类了,也可以按照 所需的技能分类
作业活动的选择
6.上肢的主要功能是手的使用,上肢任何一 个关节运动受限都会影响到手机能的充分 发挥,因此评定上肢的骨关节损伤时,出 损伤局部所属关节的评定外,对其他未受 伤的部位都应关注
26
1.患肢功能丧失。 2.肌肉、肌腱、韧带和关节囊等软组织损伤,
导致瘢痕粘连和关节、肌肉挛缩。 3.废用性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和骨质疏松。 4.卧床引起的心肺功能水平下降。 5.关节内骨折可继发创伤性关节炎。
27
1.关节活动范围(ROM)测定。 2.肌力评定。 3.肢体周径和长度的测定。 4.步态分析。 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6.长期卧床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应注意对
21
2.临床愈合时间为最后一 次复位之日至观察达到 临床愈合之日所需的时 间。检查肢体异常活动 和肢体负重情况时应该 慎重,不宜在解除固定 后立即进行。
22
复位、固定和功能 锻炼是治疗骨折的 三大原则
复位 临床:解剖复位和功能 复位 方法:手法复位(闭合 复位)和切开复位
23
固定
外固定: 小夹板、 石膏绷带、外展架、 持续牵引和外固定 器等
⑵肌肉训练 在骨折复位、固定后,即可开始有节奏、 缓慢地进行肌肉等长练习,这样既可以防止废用性 肌萎缩,又可以使两骨折端保持良好的接触,有利 于骨折愈合。
42
康复治疗--骨折固定期(早期)
⑶ 骨折累及关节面的处理 为减轻关节功能受损, 伤后2~3周,谨慎保护下每天短时间取下外固 定,对关节进行不负重主动活动训练,渐增活 动范围。有坚固内固定者,可早期应用CMP装 置,进行关节持续被动活动练习。
心、肺等功能的检查。
28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1.个人自理类:穿衣、进食、梳洗、上厕所、沐浴,自理生活中的
一些徒手操作
1) 室内活动:家庭卫生、家务劳动、打电话、看电视、写信、操
作电脑、打牌、娱乐休闲
2) 室外活动:乘坐公共汽车、采购、旅游、社区活动和交际
2.躯体类活动:床上活动、坐、站、转移、步行、上下楼梯、驱动
52
①当肌力不足2级时,可采用按摩、低频脉冲电磁激、 被动运动、助力运动等; ②当肌力为2~3级时,肌力训练以主动运动为主,辅 以助力运动,还可采用摆动运动、水中运动等; ③当肌力达到4级时,应进行抗阻运动,使肌力获得 最大恢复。一般采用渐进抗阻训练法,肌肉练习的 方式可选用等长、等张或等速练习等。
16
一般将骨折的愈合 分为三个阶段,愈 合过程中,各阶段 之间是相互交织演 进的
血肿机化演进期 原始骨痂形成期 骨痂改造塑型期
17
全身因素:
年龄 健康状况
18
骨折类型和数量 骨折部位的血供 软组织损伤程度 软组织嵌入 感染
19
反复多次手法复位 手术剥离过多 清创去除骨片 牵引力量过大 固定不牢固 不恰当的功能锻炼
⑷ 对卧床病人的处理 做维持健侧肢体和躯干正 常活动的练习。尽早使病人离床活动,避免长 期卧床并发症。
43
康复治疗--骨折固定期(早期)
➢ 抬高患肢 ➢ 主动运动:有利于静脉和淋巴回流。
➢ 骨折近远程的关节运动 ➢ 骨折固定部位肌肉的等长收缩 ➢ 关节面骨折2-3周时开始进行不负重的主动运动 ➢ 维持键侧和躯干的正常活动
15
1.早期并发症 包括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内脏器官损伤、 重要血管损伤、周围神经损伤、脊髓损伤及 骨筋膜室综合征等。
2.晚期并发症 常见压疮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坠积性肺 炎、感染、损伤性骨化(骨化性肌炎)、关 节僵硬、急性骨萎缩(Sudeck atrophy)、 缺血性骨坏死及创伤性关节炎等。
49
②被动运动:
组织挛缩或粘连严重主动运动和助力运动困难者, 可采用被动运动牵拉挛缩关节,但动作应平稳、 柔和,不应引起明显
③关节功能牵引:
僵硬关节可行功能牵引。固定近端,远端施加适 当力量进行牵引。以引起可耐受的酸痛感觉,又 不产生肌肉痉挛为宜;
50
④间歇性固定:
关节挛缩严重时,为减少纤维组织回缩,在两 次功能锻炼的间歇期间,可采用夹板、石膏托 或矫形器等固定患肢,随着关节活动范围的增 大,固定器具应做相应的调整或更换;
泰安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
1
骨折的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 骨折的并发症 骨折临床愈合标准 骨折治疗的原则 骨折的康复评定内容 骨折后康复治疗的原则及方法 常见骨折的康复治疗
2
掌握骨折作业治疗的目的与原则。 掌握作业活动选择指南。 了解骨折的成因及分型。 掌握常见骨折的康复治疗。
3
3.骨折的X线检查 X线检查对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凡疑为骨折 者,应常规进行X线拍片检查。骨折的X线拍片检查,一 般应包括临近一个关节在内的正侧位片,必要时还需要 拍摄对侧肢体相应部位的X线片进行对比
14
3.骨折的X线检查 X线检查对骨折的诊断和 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凡疑 为骨折者,应常规进行X 线拍片检查。骨折的X线 拍片检查,一般应包括临 近一个关节在内的正侧位 片,必要时还需要拍摄对 侧肢体相应部位的X线片 进行对比
53
注意事项
1.上肢:是一个功能单位,主要是手的运用 2.保持正常的步态和直立姿势需要力量、协调和下肢的运 动等主要因素,治疗下肢损伤,除恢复ROM和肌力外, 还应进行恢复平衡、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的训练,矫正 步行方式,正确使用辅助器具及转移技巧 3.下肢治疗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1)即使下肢ROM尚未完全恢复的时候,也能够适当地 进行下肢的活动,应把稳定性作为优先考虑治疗的项目 (2)确定患肢负重程度时,取决于患肢的恢复程度 (3)治疗时患者应穿合适、舒服的鞋 (4)治疗时应配备全身镜,方便患者观察自己的姿势和 步态 (5)下肢也应视为一个功能单位来治疗,重点在损伤关 节
➢ CPM
康复治疗--骨折固定期(早期)
⑸应用物理治疗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血肿及渗出液的吸 收,起到减少瘢痕粘连、减轻疼痛、促进骨 折愈合等。
①光疗法,包括红外线、白炽灯、紫外线治疗等; ②直流电钙、磷离子导入法; ③超短波疗法; ④低频率磁场疗法; ⑤超声波疗法等。
47
当骨折达到临床愈合,去除外固定 物之后,骨折的康复治疗进入第二阶段。 这时,康复治疗的主要任务是应用各种 手段,促进关节活动和肌力充分恢复。 注意进行相应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工 作能力方面的训练
11
不稳定性骨折
斜形骨折 螺旋形骨 粉碎性骨折
12
成角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侧方 短缩 分离 旋转
13
1.全身表现 骨盆骨折、股骨骨折及多发性骨折可因大量出血、剧烈 疼痛导致休克。严重的开放性骨折或并发胸部、腹部或 骨盆内重要脏器损伤时也会引起休克
2.局部表现 骨折的专有体征有畸形、异常活动和骨擦音或骨擦感。 骨折的其它表现包括疼痛及压痛、肿胀及功能障碍等
48
2.第二阶段(恢复期)
运动疗法是基本治疗方法,以主动运动为主,辅 以助力运动、被动运动和物理治疗等: ①主动运动和助力运动: 对受累关节做各方向的运动,尽量牵伸挛缩、粘 连的组织,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逐步扩大运 动幅度。每一动作应多次重复,每日进行多次训 练。刚去除外固定时,关节难以自主活动,可先 采用助力运动,随关节活动改善而减少助力;
32
3.防止关节挛缩: 康复治疗能促进血肿及 炎症渗出物的吸收,减轻关节内外组织的粘 连。适当的关节运动,能牵伸关节囊及韧带、 改善关节的血液循环、促进滑液分泌,从而 防止废用性关节挛缩。
4.促进骨折愈合: 康复治疗可促进局部血 液循环,加速新生血管的成长,正确的功能 锻炼可保持骨折端的良好接触,产生轴向应 力刺激,促进骨折愈合。
内固定: 接骨板、 螺丝钉、髓内钉和加 压钢板等将骨折段于 解剖复位的位置予以 固定
24
功能锻炼
是骨折后康复治 疗的主要手段, 应鼓励病人早期 进行功能锻炼, 以促进骨折愈合, 防止或减少后遗 症、并发症的发 生。
25
通过康复评定,可以了解损伤及功 能障碍的程度,对制定康复治疗方 案和检查康复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5
创伤性骨折 疲劳骨折 病理骨折
6
(1)不完全骨折
包括裂缝骨折 青枝骨折
7
(2)完全骨折
横骨折 斜骨折 螺旋骨折 粉碎骨折 嵌插骨折 压缩骨折 凹陷骨折 骨骺分离等
8
闭合性骨折 开放性骨折
9
稳定性骨折 不稳定性骨折
10
稳定性骨折
裂缝骨折 青枝骨折 横形骨折 压缩骨折 嵌插骨折
目的:
消肿 促进血液循环 防止肌肉萎缩 关节僵直
不宜做大幅度的活动
康复治疗--骨折固定期(早期)
治疗强度:在临床医师限制的范围内,以患者疼痛 能耐受为度
康复治疗--骨折固定期(早期)
⑴未制动关节的训练 患肢未被固定的关节,应做各 方向、全关节活动范围的主动运动锻炼,必要时可 给予辅助。上肢应特别注意肩关节外展、外旋,掌 指关节屈曲和拇指外展的训练;下肢应注意踝关节 背屈训练,防止跟腱挛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