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西对比
中西方古代建筑之比较
中外古代建筑对比序号:83学号:姓名:xx摘要:西方古典建筑文化是欧洲建筑文化的源泉,中国古典建筑文化是东方建筑文化的精华。
中西古典建筑文化均有各自的法式,都在历史上起过不朽的作用,但是由于背景的不同,中西古典建筑各自按着自身的美学思想在发展,由此反映出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特色。
建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的发展与进步与其所在的文化、环境、经济等诸多方面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民族不同、文化各异,还有如审美理念、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不同内容,形成了各不相同的建筑文化表现形式。
对比中西古典建筑艺术,我们可以发现,既有许多不同点,也存在着一些共同点,它们各自形成了一种制度和法式,目的在于保证质量和取得统一和谐的艺术风格。
至于采用的方法则可以因地制宜,灵活应用。
甚至有些手法相互背道而驰,但都同样可以取得和谐的效果,这一点很值得我们深思。
从历史上看,西方古典建筑文化发源于古代的希腊,罗马帝国继承了古希腊的成就,使古典建筑进一步成熟,从而形成了西方世界的建筑范例。
西方古典建筑艺术最杰出的成就是创造了古典柱式。
在希腊古典时期曾经创造了三种古典柱式:多立克、爱奥尼亚和科林斯柱式式。
罗马帝国时期,杰出的皇家建筑师维特鲁威在总结古希腊与罗马共和国建筑经验的基础上,于公元1世纪出版了一部《建筑十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完整的建筑学理论著作,它不仅在当时的帝国范围内对建筑起到了指导与规范的作用,而且还对后来的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到了文艺复兴和近代时期,对古典建筑形式的应用也更为自由了。
正是由于西方古典建筑融理性美与视觉美于一体,因此才创造了雅典卫城帕特侬神庙和罗马圣彼得大教堂这样举世无双的杰作。
一、xx古代建筑文化的表现(一)建筑环境的东方信仰—风水“风水”主要是指古代人们选择建筑地点时,对气候、地质、地貌、生态、景观等各建筑环境因素的综合评判,以及建筑营造中的某些技术和种种禁忌的总概括。
自古以来,我们的先祖就把选址定居作为安居乐业的头等大事来对待。
中西古代“大一统”理念之比较
中西古代“大一统”理念之比较中西古代都有“大一统”理念,指在政治、文化、宗教等各方面实现国家统一。
然而,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差异,中西方对于“大一统”的理解和实践存在着一些区别。
从政治层面来看,中西古代的“大一统”理念都是由君主集权实现的。
然而,中西两大文明面临的历史和政治环境有所不同。
中国的统一大一统最早见于秦始皇统一六国,而在此之前,中国历史上存在着一系列分裂繁荣的诸侯国。
因此,中国的大一统理念更多地强调统治者的集权和行政效率,通过定制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来统一大陆各地区。
而在欧洲,统治者则需要通过与各个封建领主进行外交谈判,获得其支持,从而实现政治统一。
西方国家的大一统理念更多地强调法律、权利和社会公正。
在文化方面,中西方的大一统理念也有所不同。
中国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统一文字、统一制度和思想统一等方面。
中国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主要是通过汉化和中华文化的传播来实现的。
在西方,文化大一统的实现早在罗马时期就开始了。
罗马帝国通过民族融合,随着所有地方的居民都接受了拉丁文,努力使欧洲成为一个整体。
从宗教方面来看,中西古代的大一统理念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佛教和道教将宗教界限扩大到了全国范围。
佛教的宗教信仰与国家极其密切,行政当局曾多次在宣传工作中通过它来弘扬国家的形象。
而在西方,天主教是政治和文化整合的象征。
罗马教皇在中世纪的时候权力最高,制定了普遍适用的天主教法规和信仰,使欧洲各国人民能够建立团结的信仰体系。
总之,中西古代的“大一统”理念虽然都强调国家统一,但由于不同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统,具体实现方式存在着区别。
无论是政治、文化还是宗教层面,中西方的大一统理念都是对于各自文化的重要体现,都是实现“和谐”的有效途径。
中国古代史中西历史对比
4.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视
5.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6.对外贸易兴盛
深受佛、道哲学的影响,出现“理”
1.程朱理学:朱熹:理是世界的本源,提出“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
2.陆九渊:“心即理也”
1.毕昇:活字印刷术
2.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3.宋词流行、话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城市生活丰富
2.各国为增强国力,纷纷变法(如:商鞅变法)
1.井田制破坏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铁器牛耕的出现;
3.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出现;4.小农经济的 形成
1.私营手工业的兴起;
2.家庭手工业也十分普遍
1.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
2.重农抑商政策的出现(战国商鞅变法)
“百家争鸣”
1.春秋:孔子、老子
2.战国:孟子、荀子、韩非子等
中国
西方
政治
经济
思想
文化科技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夏、商、西周
西周的宗法、分封制
井田制: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青铜文明、丝织业产生、官营手工业
商朝:职业商业产生
西周:工商食官
1.日食的记载及彗星和哈雷彗星的记录
2.《诗经》
春秋、战国
1.宗法分封制的原则遭到破坏,诸侯国进行争霸战争和兼并战争,并逐渐走向统一。
4.唐传奇
5.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6.张旭:草书;欧阳修、颜真卿、柳公权:楷书
北宋
1.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①收精兵:杯酒释兵权;设枢密院
②削实权: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并再其之下设通判
③制钱谷:
古代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对比研究中西文学的异同与互补
古代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对比研究中西文学的异同与互补古代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对比研究:中西文学的异同与互补文学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是一种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
中西方文学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下形成,因此在内容、形式和风格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就中西方文学的异同与互补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不同文学传统间的交流与影响。
一、古代文学的对比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诗、词、曲等各种文体。
而西方文学的古代阶段主要包括古希腊文学和古罗马文学。
在内容方面,中国古代文学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
而西方古代文学则更加关注现实生活和个人情感,呈现了希腊罗马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形式和风格方面,古代中国文学注重韵律和平仄的运用,诗词的写作需要遵循一定的格律规则。
而古希腊文学和古罗马文学则注重表现力和语言的直接性,以散文和戏剧为主体,追求故事性和戏剧冲突的展示。
古代文学中中西方文学的对比不仅体现在形式上,还表现在思想观念和艺术价值的差异上。
中国古代文学重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而西方古代文学则更加倾向于探索人性的复杂性和人类情感的表达,强调个体和自由的追求。
二、现代文学的对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方文学进入了现代阶段。
在现代文学中,中西方文学的对比更加显著。
首先,在内容方面,中国现代文学更加注重社会现实和历史背景的表达,批判社会不公和探索中国历史的发展。
而西方现代文学则更加强调个人的内心体验和现代社会的变革。
其次,在创作风格上,中国现代文学继承了传统文学的韵律和格律,同时也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创新形式。
而西方现代文学则更加自由和多元,摒弃了传统的模式和形式,追求个性化和多样性。
最后,在思想观念和艺术价值上,中国现代文学探索了民族自立和现代化的道路,表达了民族复兴的情感和渴望。
而西方现代文学则更加关注个体的存在和精神层面的探索,强调人类的存在主义和自由意志。
中西古代建筑比较
世界六大古老建筑:1.古代中国建筑(影响亚洲)2.古代爱琴海建筑(影响欧洲)3.古代西亚建筑(影响伊斯兰国家)4.古代埃及建筑5.古代印度建筑6.古代美洲建筑影响中国古代建筑特征的因素:1. 自然环境;2. 社会形态;3. 思想文化;4. 审美观念一、建筑材料中国:以“木材”做房屋的主要构架,属于木结构系统。
“斗拱”为主要建筑语言。
优点:取材方便、建设快缺点:容易受损、遭受火灾。
欧洲: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属于砖石结构系统。
“柱式”为主要建筑语言。
二、建筑结构中国:“框架式结构”体系,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
所以:门窗比较大、设置自由;抗震性能好。
追崇雕塑般的建筑美,尤其是神庙往往以柱廊与柱式的设立来欧洲:表现人体美,主要由墙来承重。
所以:门窗窄小,拱形。
三、建筑空间中国:封闭式群体空间格局,平面铺开。
由数以千计的单个房屋组成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建筑群体,围绕轴线形成一系列院落。
欧洲: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
采用“体量”的向上扩展和垂直叠加,由巨大而富于变化的形体,形成巍然耸立、雄伟壮观的整体。
四、建筑方式中国:建造不靠计算,不靠定量分析,不用形式逻辑的方法构思,而是靠师傅带徒弟方式,言传手教,靠实践,靠经验。
欧洲:靠精确的逻辑、数学计算。
受古希腊几何美学和数学逻辑影响。
五、建筑发展中国:变化不大,据文献资料可知,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形式和材料3000年没有太大变化。
欧洲:经常求变,其结构和材料演变得比较急剧。
经历了古典建筑、哥特建筑、文艺复兴建筑、浪漫主义建筑、新古典主义建筑等风格。
六、建筑文化中国:始终是以现世的君权为核心的,渗透着中国人的伦理观念。
住宅布局上体现儒家上下、男女之礼的基本思想,从而构成了人际关系的建筑空间模式。
欧洲:宗教的、神权的,具有个体“崇高”的美学特征,在文化上,可以看做是张扬个性、崇尚个体形象的表现。
中国传统民居突出的特点:1.地域性2.民族性中国传统民居主要类型:1.北方四合院2.徽派民居3.陕西窑洞4.云贵干阑式5.客家土楼6.蒙古包结语: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木结构为主,追求意境和含蓄,其外形、结构、装饰与自然和谐,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中西古代社会形态比较
伊斯兰教是阿拉伯地区的宗教,主张人类应顺从真主的意志,并强调对真主 的虔诚和信仰。伊斯兰教也注重慈善和团结。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阶级关系
西方古代社会的阶级关系主要包括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关系。奴 隶主是拥有财产和权力的人,而奴隶则是他们的财产和工具。
06
中西古代宗教信仰比较
中国古代宗教信仰
儒家思想
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儒家思 想强调孝道、忠诚、礼义等价值观念,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信仰。
基督教信仰是西方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它强调的是信 仰、灵魂拯救和道德责任。基督教信仰对西方的文化、 艺术和社会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2
中西古代政治制度比较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皇帝制度
中国古代为君主专制的皇帝制度,由皇帝 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具有绝对权威。
行政区划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以郡县制为主,实施层 级管理。
阶级关系
中国古代社会的阶级关系主要包括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统治者通常是贵族或地主,而被统治者则是农民和其他 劳动者。
西方古代社会关系
宗教关系
西方古代社会的宗教关系主要包括教会和信徒之间的关系。教会 是社会的中心,控制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
政治关系
西方古代社会的政治关系主要包括国王和臣民之间的关系。国王 是国家的统治者,拥有对国家的绝对控制权。
城市与商业中心
古代西方城市成为商业和手工业的 中心,如雅典、罗马等城市。这些 城市聚集了大量人口,促进了商业 的繁荣和文化的交流。
04
中西古代文化形态比较
中国古代文化形态
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文化,强调道德、礼仪、仁爱和 忠诚等儒家文化有所 不同。
中国古代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异同
中国古代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异同中国古代文学与西方文学是两个具有各自独特风格和特点的文化体系。
它们各自形成于不同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之下,因此在文学主题、表现手法、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从叙事结构、意象运用、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对比,以揭示中西文学的异同之处。
一、叙事结构在叙事结构上,中国古代文学倾向于采用线性叙事方式,通过一个或多个主线将故事串联起来。
例如《红楼梦》便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主线,通过各自的兴衰展示出一个大家族的兴衰过程。
而西方文学则更加注重于情节的曲折、跳跃和剧情冲突,常常采用包含闪回和倒叙等非线性叙事手法,如《红与黑》。
这种不同的叙事结构体现了两种文学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感知和表达方式的差异。
二、意象运用在意象运用上,中国古代文学注重于通过丰富多样的自然意象来表达情感和思想,例如春花、秋月、江河等,这些意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象征意义。
而西方文学则更加注重于人性的描绘和心理状态的刻画,常常通过人物形象和心理活动来传递情感和思想,例如《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班内特。
这种意象运用的差异体现了对于自然与人性的不同关注和理解。
三、价值观念在价值观念方面,中国古代文学强调儒家思想和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强调社会和谐、家庭责任、道德修养等。
例如《孔乙己》中通过贫民孔乙己的形象揭示了尊严和平等的社会缺失。
而西方文学则更加注重于个人的价值追求和自由意志,强调个人主义和人权意识的觉醒,如《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的叛逆和追求真实的心路历程。
这种价值观念的差异体现了不同文化传统和社会背景对于人的定位和价值体系的不同理解。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学与西方文学在叙事结构、意象运用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古代文学注重线性叙事、自然意象和传统价值观念,强调社会和谐和道德教化;而西方文学则注重非线性叙事、人性描绘和个人追求,强调自由意志和个人主义。
这些异同不仅展示了不同文化的文学风格和艺术追求,也为我们加深对两种文化的理解和交流提供了参考。
中西古代婚姻比较研究
社会观念:贵族和 骑士的婚姻观念, 强调门当户对和家 族荣誉
女性地位:女性在 婚姻中的地位和权 利,强调女性在家 庭中的角色和责任
中西古代婚姻观念的异同点
不同点:西方注重个人自由和 独立,东方注重家庭和谐和集 体利益
相同点:都强调夫妻之间的忠 诚和责任,注重家庭和谐和稳
定
相同点:都强调家庭和婚姻的 重要性,注重家庭伦理和道德 观念
Part Two
中西古代婚姻观念
古代中国婚姻观念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由父母决定,媒人介绍 门当户对:注重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的匹配 男尊女卑:男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 早婚早育:提倡早婚早育,多子多福
古代西方婚姻观念
宗教观念:基督教 对婚姻的影响,强 调婚姻是上帝的旨 意
法律观念:罗马法 对婚姻的规定,强 调婚姻是契约关系
不同点:西方注重个人权利和 自由,东方注重家庭责任和义
务
Part Three
中西古代婚姻形式
古代中国婚姻形式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由父母决定,媒人介绍 门当户对:注重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的匹配 嫁妆和彩礼:女方出嫁时携带嫁妆,男方支付彩礼 婚礼仪式:包括迎亲、拜堂、交杯酒等环节
古代西方婚姻形式
迎亲
婚礼程序:拜 天地、拜高堂、 夫妻对拜、入
洞房
嫁妆:女方出 嫁时携带的物 品,包括衣物、 首饰、家具等
婚书:记载婚 姻关系的文书, 包括姓名、年 龄、籍贯等信
息
古代西方婚姻礼仪
求婚:男方向女方求婚,需要得到 女方的同意
结婚:在教堂举行婚礼,由牧师主 持,双方宣誓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位
相同点:都注重婚姻双方的 感情和性格
古代中西美术题材比较
古代中西美术题材比较中西方美术在古代历史上都有着丰富的题材,虽然有很多的相似点,但也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从宗教、历史、神话、人物等方面比较中西方美术的题材。
一、宗教题材中西方美术的宗教题材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在中国古代美术中,佛教题材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佛教艺术以造像为主,主要表现佛陀及其弟子的形象,以及佛法的故事和佛教的信仰。
佛教造像形态虽是千姿百态,但主要以菩萨、观音、罗汉等形象为主,以及四天王、持世仙人、魔王等形象。
佛教绘画则主要以宗教故事和经典为背景,表现人物形象的唯美和超凡的精神境界。
而在西方美术中,基督教题材占据了主导地位。
西方基督教艺术的核心是对耶稣基督的崇拜和信仰。
基督教绘画主要表现耶稣基督的生平故事,特别是关于他的受难和复活的主题,如《最后的晚餐》、《圣母子》等。
基督教绘画还呈现了一系列圣徒的形象,如圣彼得、圣保罗等,以及一些基督教的象征和场景,如十字架等。
二、历史题材历史题材是中西方美术中共同的题材之一,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历史事件。
中国古代历史题材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壁画、绘画和装饰品等。
历史题材主要表现了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如《九韶图》、《清明上河图》等。
这些作品往往具有浓厚的历史氛围和真实感,使人感受到古代风俗和社会风貌。
三、神话题材神话题材是中西方美术中的重要题材,在古代美术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中国神话题材的表现形式主要为绘画和雕塑,以及丝绸、玉器等艺术品。
中国神话题材主要表现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和神仙的形象,如《女娲补天》、《白蛇传》等。
这些作品往往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神秘感,使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神奇和神秘。
而西方人物题材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绘画、雕塑和摄影等。
人物题材主要表现了西方社会的人物形象和社会生活,如贵族、平民、农民等。
这些作品往往具有精湛的技巧和细腻的情感,使人感受到西方社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古代中西方美术的题材比较上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差异。
优质资料-中西历史阶段特征对比
中西历史阶段特征对比一、中外古代历史对比分析比较1、在古代东西方政治文明的两种不同类型,试以历史史实说明。
(一)、古代中国:君主专制制度表现:A、以王权为核心的分封宗法制(BC2070~BC221)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B、以皇权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BC221~1912)①建立:秦朝②演变:汉——元③强化:明清(二)、古代世界:公民集体民主制A、雅典民主政治B、古罗马法律制度二、14至18世纪60年代。
西方资本主义产生并逐步发展,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
社会形态上,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世界面貌变化上,人类由相对隔绝逐渐走向联合;从文明发展的进程上,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
而中国处于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具体表现:西方中国政治出现了宗教改革与尼德兰革命,英、美、法爆发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代君主专制日益强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议制在少数国家建立。
经济西方资本主义产生并逐步发展;国际贸易日益加强,欧洲出现“商业革命”、“价格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思想出现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理学占居统治地位;出现早期民主思想,传统儒学受到批判。
文化科技以天文学革命为开端的近代自然科学兴起;产生近代实验科学。
科技文化承古萌新,呈现文学艺术繁盛、科技停滞的双重时代特征。
国际关系开始了早期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进行了原始积累,并开拓了市场;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推行海禁或闭关锁国政策,开始了反殖民反侵略的斗争。
三、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并向欧美扩张,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资本主义逐步战胜封建势力,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统治地位。
中国封建制度日益衰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具体表现:西方中国政治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工业资产阶级逐步掌握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为争取自己的权利而斗争。
中国古代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异同与对比
西方文学特点
01 历史背景
西方文学受到不同历史背景的影响,形成多 样性。
02 文学风格
西方文学包含多种文学风格,如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等。
03 主题内容
西方文学探索丰富多样的主题,从人性到社 会现实各有涉猎。
● 04
第4章 中西文学的对比研究
文学表现手法对比
中西文学在表现手法上有明显差异,如写实手法、 象征手法等。中西文学表现手法的差异反映了不 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取向和艺术追求。对比分析 文学表现手法有助于理解中西文学的异同。
文艺复兴文学
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文学追 求人文主义精神, 关注人类的尊严
和自由发展。
自由思想
文艺复兴文学提 倡自由思想,挑 战传统观念,鼓 励创新和思辨。
个体意识
文艺复兴文学强 调个体的独立性 和独特性,探讨 人类内心世界。
西方文学的多样性与包容 性
西方文学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呈现出丰 富多样的形态,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吸纳了各 种文化元素和文学风格,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 影响。
● 05
第5章 中国古代文学与西方 文学的影响力比较
文学传承和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和西方 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 扮演着重要角色。中 国古代文学对东亚文 学、日本文学等产生 了深远影响,而西方 文学则在世界文学、 现代文学等方面具有 广泛影响。两者相互 交融,共同构筑了丰 富多彩的文学历史。
文学创新和启发
中国强调道德教化,西方 强调个人自由 中国崇尚自然美,西方追 求个性表达
异同点3:文学价值 与社会影响
中国注重教化、启蒙,西 方强调审美、创新 中国文学作品反映社会风 貌,西方作品强调思想探 讨
对比分析方法
对比分析方法可以从 文学风格研究、文学 主题探讨、文学理论 解读等角度展开,帮 助读者深入理解中国 古代文学与西方文学 的差异与共通之处。
中西古代“大一统”理念之比较
中西古代“大一统”理念之比较中西古代的“大一统”理念在某种程度上相似,但又有许多重要差异。
本文将从哲学观念、政治制度、宗教文化和社会体系等方面来比较中西古代“大一统”的理念。
首先,在哲学观念方面,中西古代的“大一统”理念有相似之处。
中西古代社会都存在着一种中心性思维,即认为有一个最高权威的中央集权实体应该统一全国,并且这个实体具有崇高无比的地位。
在西方,这个实体可以是一个君主、一个帝国或一个教会;而在中国,这个实体一般是由皇帝代表的帝国和王朝。
这种中心性思维体现了对统一和秩序的追求,同时也是对权力集中的支持。
然而,在政治制度方面,中西古代的“大一统”理念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西方,古希腊的城邦制度是一个相对分权的政治制度,各城邦都保留了一定的自治权力。
古罗马帝国的兴起后,通过征服和同化其他领地,实现了对整个地中海地区的大一统统治。
而在中国,从秦朝的统一到明清的封建帝国,一直都是采取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以皇帝为中心,通过封禅和世袭的方式来统治全国。
在中西对比中,西方的政治制度中留有更多的分权要素,而中国的政治制度更趋向于中央集权。
其次,在宗教文化方面,中西古代的“大一统”理念也有区别。
在西方,罗马天主教是一个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宗教机构,其主张世界各地的国家和民族应该再次统一为一个国度,并以教会为中心。
这种理念反映了当时基督教信仰在西方社会的广泛影响。
然而,在中国,宗教并没有起到像西方那样统一国家的作用。
中国的主要宗教是儒教、佛教和道教,虽然这些宗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皇帝的统治意识,但它们并没有形成一个中央集权的宗教机构。
最后,在社会体系方面,中西古代的“大一统”理念也有所不同。
在西方,社会阶级分明,君主、贵族和平民之间存在明确的社会地位差异。
西方的“大一统”理念更多地体现为统一法律和秩序,以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合法性。
而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大一统”理念更多地体现为君权至上和“君主无上”,同时君主和士人之间也存在着等级的差异。
古代中西美术题材比较
古代中西美术题材比较美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西方的美术发展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代中西美术题材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积淀下,呈现出各自独特的风貌和特点。
本文将从画材、题材、艺术风格等方面对古代中西美术题材进行比较,以期更好地了解中西方美术发展的异同。
一、画材在古代,中西方美术作品的画材使用有着较大的差别。
在中国古代,绘画的主要画材有宣纸、绢布、横幅等。
宣纸和绢布是中国绘画中最为常用的画面材料,其质地柔软、透气性好,适合于写意画风的表现。
而横幅则是中国山水画、人物画中常用的画材,其宽幅的布料在绘制大型画面时具有很大的便利性。
相比之下,西方绘画中的画材则更加多样,主要有油画、水彩画、素描等。
油画是西方古代绘画中的代表,通过油彩的浓重与稠密,表现出了西方古代绘画的厚重与沉稳。
二、题材在古代中西美术中,题材也有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古代绘画中,山水画、花鸟画以及人物画是最为常见的三大画种。
山水画是中国绘画的独特之处,它主要表现山川河流、峰峦叠嶂的景观,并以意境深远、意向明察而著称。
而西方古代绘画中的题材更加多元,包括宗教题材、神话题材、历史题材、风景题材等。
宗教题材在西方古代绘画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大量壁画和绘画作品都是以圣经故事为主题进行创作的。
古代西方绘画中还有许多关于历史和神话的画作,这些画作通常具有浓厚的史诗气息和神秘色彩。
三、艺术风格在古代中西美术中,艺术风格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中国古代绘画强调意境和情感的表达,追求以简洁的线条和淡雅的色彩来表现画面的意蕴。
中国古代绘画弘扬的是文人雅士的风范,注重意境与心灵的寄托。
而西方古代绘画则更加注重对形式和结构的探索,强调对光影和透视关系的表现。
西方古代绘画中刻画人物和物象的技法和造型尤为出色,对于人物和情感的描绘也是其独到之处。
西方古代绘画在艺术风格上注重情感的激情与震撼,以及形式上的变化与侧重。
在古代中西美术中,虽然存在着诸多的差异,但两者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都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成就。
古代中西美术题材比较
古代中西美术题材比较古代中西美术在题材上存在着一些相似和不同之处。
本文将通过比较中西方古代美术的题材,来研究其间的异同之处。
一、宗教题材中西方古代美术中,宗教题材是一个重要的题材。
在中国,佛教、道教和儒教三大宗教都是古代绘画艺术的重要主题。
佛教美术的表现方式主要是通过佛教故事或者佛家典籍中的人物、场景进行表现。
而道教美术则注重描绘道教神仙和神话传说。
儒教美术则以文人雅士的生活为主要表现题材。
在西方,基督教是宗教美术的主要题材。
教堂的壁画、祭坛画和大型绘画作品中,经常描绘基督、圣母玛利亚、圣徒等宗教人物以及宗教场景,例如耶稣受难、末世审判等。
二、肖像题材肖像是古代中西美术的另一个重要题材。
在中国,肖像画起源于汉代以来的墓室彩画中,主要描绘了贵族、官员、文人、女性、儿童的肖像画。
而在西方,肖像画也是艺术史上的一大主题。
从中世纪的堂皇肖像到文艺复兴的写实肖像、巴洛克时期的艺术肖像,各个时期均有着不同特色的表现方式。
三、历史题材历史题材在中西方古代美术中也有出色的表现。
中国历史题材绘画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宫廷生活为主题。
代表作品有明朝画家汤显祖的《牡丹亭》和清代画家翁方纲的《清明上河图》。
而在西方,历史题材主要是描绘政治、军事、宗教和文化事件,例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创世纪》和法国革命时期的《奔马》。
四、风景题材风景描绘是中西方古代美术的重要题材之一。
中国画以山水、花鸟、园林等风景为主要描绘对象。
而在西方,则以风光、海滩和城镇等场景为主要描绘对象。
例如威尼斯风景画家提香的《圣马可广场》,以及荷兰画家描绘的水边风景。
总之,中西方古代美术在题材上都有着相似性和差异性。
这些古代美术题材表现出了各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对于当代人来说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专题19中西对比表格
4 世纪-19 世纪前期的世界 时代特征: 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时期 西方:人的觉醒与征服世界 14-19 世纪初的世界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的中国 14-19 世纪初的欧洲 (1368-1840 年) 1、手工业:炼钢技术仍领先世界;景德镇 1、14、15 世纪,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 成全国瓷都,明清五彩、珐琅彩瓷,瓷器 芽。 大量外销;苏杭丝织业鼎盛;明朝中后期 2、1500 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 资本主义萌芽,清朝时缓慢发展。民营手 形开始出现。 经 工业在明中叶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手工业 3、荷、英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 场。 济 的主导地位。 2、商业:著名商帮(徽商、晋商) ;古代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在殖 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重农抑商政策;海 民扩张和海外贸易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 禁政策;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 步拓展) 。 货币。 5、第一次工业革命。 1、明朝:废丞相(明太祖) ;设内阁(明 成祖) 、内阁获票拟权(明宣宗) 。明太祖 、英国内战、 《权利法案》的制定、责任制 “三废” ;郑和下西洋;1553 年,葡萄牙 1 内阁的形成 2、 美国独立战争与 1787 年宪法、 政 人占据澳门 联邦制的权利结构、3、法国大革命与法国政 治 2、清朝:雍正时设军机处。 《人权宣言》 3、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 体的变迁、 的影响。 1、 “文艺三杰” 主要作品;马丁• 路德的主 要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 1、思想:八股取士、 ;李贽、黄宗羲、顾 的含义。 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2、科技:伽利略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 文 2、文艺:明清小说;京剧的产生与发展的 定了基础。 启蒙运动思想家孟德斯鸠、 伏尔泰、 卢梭、 化 历程;元明清士大夫文人画成就突出,写 3、 意画最能反映其风貌。 康德主要观点;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 3、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 发展及社会影响。 4、科技: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经典力学 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中西古代对比
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
邦国林立,战乱分裂
古希腊城邦时代
邦国林立,战乱分裂
政治
周王室衰微,各邦国构 成多个政治中心
逐步走向专制集权; 人治
没有统一的中央政府, 各邦独立自治,多中心
民主政治;法治 农经济(农耕经济) 文化繁荣
思想文化 百家争鸣,思想家辈出, 思想家辈出,文化繁荣,
思想文化 文化专制,焚书坑儒
社会形态
封建社会
文明形态 大河文明,农耕文明
海洋文明
社会形态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文明形态 大河文明,农耕文明
奴隶社会
海洋文明
秦朝时期的中国
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建立中央集权
古希腊城邦时代
邦国林立,战乱分裂 民主政治;法治
政治
专制政治;人治; 严刑峻法
经济
小农经济(农耕经济)
商品经济,海外贸易发达 氛围宽松,思想家辈出, 文化繁荣;人文精神 奴隶社会
轴心时代的中西方古代哲学差异及其原因
轴心时代的中西方古代哲学差异及其原因1.差异(1)哲学研究对象古希腊哲学重自然,而古代中国哲学重人。
哲学是把自然、社会和人类作为其研究对象。
不管是古代中国哲人,还是西方爱智者,都将这三者作为其研究对象。
但是古代中国哲学多以人为中心,古希腊哲学常以自然为中心。
为此,一般人把古希腊哲学家称作智者,而把中国哲学家称为贤人。
(2)哲学思维古代中国哲学家更注重直觉思维,而古希腊的哲学家更注重理性推理。
古代中西哲学思维各自的主要特点为:中国古代哲学思维方法大体有修行、体道、析物、体物或究理尽心和辩法。
但古希腊的思维方式就不同了,他们更注重理性推理。
阿那克萨戈拉就认为,逻辑是获得真正知识的方法和工具,只有掌握这种方法和工具,才能进行科学和哲学的研究。
2.原因(1)自然条件不同古希腊是西方哲学的发源地。
古希腊是典型的海洋地理环境,陆地狭窄又多山,耕地面积很有限,难以形成完全自主的农业经济,但矿产资源丰富,天然港口众多,海上贸易优势大。
但同时海洋环境的恶劣,人们涌现出征服自然的野心,同时随之而来人们的视野变得开阔,对未知事物产生更多思考,也倾向于向此方向发展。
然而,形成这样独立、果断的探险精神和行事方式,也就使人们之间的矛盾加深,整个民族对地域的拓展和暴力的行使也就愈加严重,由此形成人们不可磨灭的征服特性。
人们的社会活动在商业扩展中得到了很大进步,并由此使古希腊人思维方式向着谨慎和演绎推理思维的方向不断发展。
先秦时期的中国是中国哲学文化的滥觞。
中国是一个农耕为主的农业国家,认同感,这种生产生活方式让人们在同一个地方长期发展,而这就使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从那时开始就与西方有着根本的差别。
农耕文明时代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人们把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出发点立足于人际关系,在半封闭的地理环境下,形成了坚忍的特性和广阔的胸怀。
依赖土地而生的中国人都较为稳定地在同一个地方生存发展着,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这样每一代之间就有了无可替代的血亲关系,产生了不可磨灭的情感,渐渐地氏族制度便开始形成。
中西古代建筑比较
中国古建筑旳 形体审美
梁、柱,体现了“线”旳艺术感 染力
雕梁画栋
西方建筑讲究“体积美”,在古希腊、 古罗马自然科学高度发展旳历史条件下, 人们对于数与几何图形有尤其旳认识,极 其注重富于逻辑旳几何形状之美。
美旳建筑就是由明确旳几何形体与几何百分比 关系以及拟定旳数量关系构成旳。所以他们往往借 助数旳组合和几何形体来塑造建筑旳形式美,而不 规则旳石块恰恰能满足这一需求。
中西古代建筑比较
人类在世界上生存繁衍,最离不了旳就是房子。在 人类跨入文明史之前,或栖息于树木,或穴居于山洞。 这些,能够说是原始房屋旳雏形。
自从人类建造了房屋后,就远离了风雨蛇兽旳侵袭, 极大地改善了繁衍生息旳条件,这是人类跨入文明史旳 主要一步。
相当长旳时期内,中西建筑在相对封闭旳系统内各 自独立发展,极少有交流旳机会,这形成了形态迥异、 个性差别极大旳东西方建筑。
比萨大教堂
拜占庭建筑
圣索菲亚大教堂
古代西方旳建筑在布局上基本有下列两个特点: 1、开放旳单体旳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 2、西方建筑就占领着空间,
很明显,中西方古代旳建筑,一种是“阔”,一种是 “高”。面相即心相,这种建筑上旳外在差别,其实是中 西方文化观念内在差别旳外化。
●中国:君权、神权合而为一并以君权为最高威权威, 中国建筑不论多么高大雄伟,却极少给人以“高”旳感觉, 只给人广阔旳感觉。从这里,也能够看出皇权至上,以及 封建家长旳权威 。
建筑空间布局
中西方旳建筑空间布局存在很大不同,以相近年代建造、扩建 旳北京故宫和巴黎卢浮宫比较,前者是由数以千计旳单个房屋构成 旳波澜壮阔,气势恢宏旳建筑群体,围绕轴线形成一系列院落,平 面铺展异常庞大;后者则采用“体量”旳向上扩展和垂直叠加,由 巨大而富于变化旳形体,形成巍然耸立、雄伟壮观旳整体。
高中历史大事年表(中西对比)
17-18英法启蒙运动
英国
1603年
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建立
日本德川幕府建立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
皇太极改金为清
1640年
英国长期议会,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44年
明朝亡于李自成,清军趁势入关,明清易代
康乾盛世危局(海禁到闭关)
1649年
英王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1912-2清朝灭亡
1912-3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民国政府迁往北京,北洋军阀统治开始。
1913年反袁二次革命
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的两次世界大战(各国经济政策调整)
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1918年)
1915年
袁世凯洪宪帝制
新文化运动开始(1915-1919),
1916年
护国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
(美德日俄)
1861年
洋务运动,总理衙门,安庆内军械所
南北战争开始
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2年
联邦政府颁布《宅地法》、《解放宣言》
1863年
联邦军队取得葛底斯堡战役的胜利,此为南北战争的转折点。
1864年
南北战争以北方联邦政府的胜利而结束,维护了美国统一
1868年
1662年
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1688年
“光荣革命”
1689年
清圣祖康熙时,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议会颁布《权利法案》,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1701年
英国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
1729年
雍正设立军机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 通史专题整合 第(2)问第一小问现象,对第一设问的特征概括可以看
出两者非常相似;第二小问发现,从纵向来看两者的变化轨 迹类似,都呈现出政治统一和分散交替的轨迹;第三小问认 识,由本题前两问可以得出认识,即人类历史发展是有共同 性的。
新课标高三二轮 ·历史
第一部分 通史专题整合
新课标高三二轮 ·历史
第一部分 通史专题整合
新课标高三二轮 ·历史
第一部分 通史专题整合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新课标高三二轮 ·历史
第一部分 通史专题整合
新课标高三二轮 ·历史
新课标高三二轮 ·历史
第一部分 通史专题整合
【解析】 第(1)问由材料①中古代中国商鞅变法和古罗 马制定《十二铜表法》可以看出该时期的历史特征为两者都 制定法律;由材料②阶段关键词“统一”可以看出,该时期 的阶段特征是国家统一;由材料③中关键词“强盛”可以概 括其特征为两者进入强盛时期;由材料④中两个阶段“混乱 ”到“统一”,“危机”到“中兴”可以概括其特征为两者 都出现混乱、分裂或危机,但都走向了统一或中兴;由材料 ⑤中“南下”“十六国”“入侵”“分裂”可以概括其特征 为两者都有其他民族大规模迁入,走向分裂。
A.徽商和晋商对外贸易的扩展 B.鸦片走私日益猖獗 C.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南京条约》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
新课标高三二轮 ·历史
第一部分 通史专题整合
【解析】 据题干情境及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政府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允许广州一口通商,因此广州成为当 时中国的外贸中心,故C项正确;清政府当时严格限制民间 对外贸易,故A项错误;抵达广州的外国商船不一定都是要 进行鸦片走私,故B项错误;D项是在1842年,与题干时间 不符,故排除。
【解析】 “美德即知识”更强调的是美德,“礼”与“ 仁”强调道德规范,两者都没有体现重视智慧发展,故A项 错误;两者都没有涉及到理性思考,故B项错误;两者都强 调了道德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苏格拉底并不强调等级秩 序,只有孔子的“礼”才强调等级秩序,故D项错误。
【答案】 C
新课标高三二轮 ·历史
第一部分 通史专题整合
距遥远,然而两者的历史发展可做一些比较。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新课标高三二轮 ·历史
第一部分 通史专题整合
新课标高三二轮 ·历史
第一部分 通史专题整合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 国通史》
(1)依据材料,概括①至⑤各个时期古代中国和古代罗 马的历史特征。
(2)比较①至⑤时期两国历史发展的特征,你发现了什 么现象?再比较其历史轨迹及变化节奏,你又有哪些发现? 在此基础上,你有何进一步的理论认识?
第一部分 通史专题整合
古代史专题精讲 交相辉映的古代中西方文明
[中外对比·明差异]
新课标高三二轮 ·历史
第一部分 通史专题整合 [归纳总结]
比较古代中国与古代雅典
新课标高三二轮 ·历史
第一部分 通史专题整合
新课标高三二轮 ·历史
第一部分 通史专题整合
[中外关联·思联系]
命题点一 古代中国与古代雅典社会制度的不同
新课标高三二轮 ·历史
第一部分 通史专题整合
【解析】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中 国古代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故①正确;“人是万物的 尺度”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主张,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 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故②正确;“人是一件 多么了不起的杰作”是英国莎士比亚的名言,与材料时间不 符,故③错误;“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出自苏格 拉底,第一次在哲学上认识了自我,表现出对理性的尊崇和 对思想自由的追求,故④正确。
1.与古代希腊罗马时代建设广场、剧院的传统相比,中国
古代民众参与活动的公共空间非常有限,城市公共建筑主要
包括城墙、城门、钟楼和鼓楼等。这反映了两者( )
A.艺术品位的高低
B.经济水平的高低
C.传统文明的优劣
D.政治文明的差异
新课标
【解析】 材料中“与古代希腊罗马时代建设广场、剧院的 传统相比,中国古代民众参与活动的公共空间非常有限”说 明西方政治相对开放,而古代中国公共政治活动区域却十分 狭窄,说明中西政治文明差异较大,故D项正确;A、B、C三 项表述本身有误。
3.《易经》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 下。”下列不能体现材料中“人文”涵义的是( )
A.“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新课标高三二轮 ·历史
第一部分 通史专题整合
【解析】 《易经》中的“天文”指天道运行的自然规律 ,“人文”指现实中的人伦秩序,即通过规范人伦秩序可以 实现天下大治,A、C、D三项都是儒家的伦理道德、人伦 秩序;“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 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地位,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 C
新课标高三二轮 ·历史
第一部分 通史专题整合 2.(2015·天津河东区一模)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
并提出美德一定要践行,孔子提出“礼”与“仁”的道德规 范。其共同点是( )
A.重视智慧发展 B.关注理性思考 C.强调道德素养 D.强调等级秩序
新课标高三二轮 ·历史
第一部分 通史专题整合
【答案】 D
新课标高三二轮 ·历史
第一部分 通史专题整合
2.“古希腊法律制度涉及社会各领域,而其中很突出的便 是在文化方面的制度性规定。与中国秦代的‘书同文’极为 相似,古希腊也通过对语言文字使用的立法来加强文化思想 的‘大一统’,从而为公共生活和民主决策创造精神氛围。 ”这段材料主要表明了( )
A.古希腊是西方民主政体发祥地 B.古希腊民主政治以法制为基础 C.秦朝与古希腊的阶级本质相同 D.思想文化专制曾盛行于东西方
新课标高三二轮 ·历史
第一部分 通史专题整合
【解析】 从材料“古希腊也通过对语言文字使用的立法来加 强文化思想的‘大一统’,从而为公共生活和民主决策创造精神 氛围”说明古希腊民主政治重视立法,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 映古希腊与西方民主政体的关系,故A项错误;秦朝是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古希腊是民主政体,两者阶级本质不相同,故C项错 误;古希腊是民主政治,不是思想文化专制,故D项错误。
认识:人类历史发展是有共同性的。
新课标高三二轮 ·历史
第一部分 通史专题整合 三、明朝中期至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西方的比较
新课标高三二轮 ·历史
第一部分 通史专题整合
【典例2】 (2015·云南曲靖调研)据美国耶鲁大学教授 彼得·珀杜研究,在18世纪60年代,抵达广州的外国商船平 均每年只有20艘,到19世纪40年代增长到300艘;在1760年 至1840期间,每年抵达广州的外国人的数量,从两三千人增 加到三四万人。上述变化的发生主要是因为( )
【答案】 (1)特征:①两者都制定了法律。②两者都 实现了国家统一。③两者都进入强盛时期。④两者都出现混 乱、分裂或危机,但都走向了统一或中兴。⑤两者都有其他 民族大规模迁入,走向分裂。
(2)现象:两者虽相距遥远,但各个时期历史特征非常 相似。
发现:两者历史都呈现了政治统一和分散交替而行的轨 迹,变化节奏也十分相近。
【答案】 C
新课标高三二轮 ·历史
第一部分 通史专题整合
四 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比较 1.在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在一些重要的古典文化 中心,如希腊、中国,人类的精神开始了觉醒,提出了人与 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的大问题,并进行研究和回答。下列主 张能证明此观点的有( ) 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②人是万物的尺度 ③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④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 B
新课标高三二轮 ·历史
第一部分 通史专题整合
[归纳总结] 比较古希腊人文思想与先秦儒家思想的异同 1.相同点 (1)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例如,古希腊先哲强调人的尊 严和价值;孔子倡导“仁者爱人”,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荀 子提出“人之性恶”等。 (2)都强调道德的作用。例如,古希腊思想家主张改善人 们的灵魂,以德教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 主张以德治民。
【答案】 B
新课标高三二轮 ·历史
第一部分 通史专题整合 二、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世纪中西方社会发展的比较
新课标高三二轮 ·历史
第一部分 通史专题整合
新课标高三二轮 ·历史
第一部分 通史专题整合
新课标高三二轮 ·历史
第一部分 通史专题整合 【典例1】 (2015·天津文综·12)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