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千里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技术传播研究所

合集下载

探讨战略管理视角下合作型政企关系理论发展-战略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

探讨战略管理视角下合作型政企关系理论发展-战略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

探讨战略管理视角下合作型政企关系理论发展-战略管理论文-管理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首先, 本文基于Laplume等人提出的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问题的划分, 对2008年以来发表在国内外权威管理学期刊上的有关利益相关者理论的162篇文献(124篇英文文献、38篇中文文献) 进行回顾, 揭示了近年来利益相关者理论发展趋势和研究焦点。

其次, 本文从战略理论视角出发, 从企业层战略内涵与企业逻辑、人力资本产权与公司治理、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关系、经营和维持利益相关者管理模式方面, 对本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 提出转型发展情境下的中国利益相关者理论发展的未来方向。

最后, 结合中国转型时期政府作为重要利益相关者的特定情境, 提议从战略管理视角探讨确立良性合作型政企关系作为利益相关者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理论; 战略管理; 理论进展; 中国情境; 政企关系; 企业可持续发展;Stakeholder Theory:A Literature Review and New Tren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ategic ManagementQi Baoxin Wu YajunGuanghua School of Management, Peking UniversityAbstract:Drawing upon the research questions classification for stakeholder theory proposed by Laplume et al., this articleessentially reviews the literature on stakeholder theory published on various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authoritative management journals during the period since 2008.The paper aims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focus on stakeholder theory.Furthermo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n severalkey issues of crucial research progress by important scholars:enterprise strategy and enterprise logic, human capital property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value creation and value distribution, managing for stakeholders and retaining stakeholders.With detailed analysis on and summary of these important researches, the authors propose the future direction for stakeholder theory under Chines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situation.Finally, by applying strategic management into the Chinese context, there are clearly inadequate researches about the government-business relations based on the stakeholder theory in foreign academia.In China, government is an important stakeholder for enterprises, and this essay makes a contribution to present a new trend for strategic management that utilizing the stakeholder theory in reviewing the Chinese government-business relations is a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Keyword:stakeholder theory; enterprise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etical progress; Chinese context; government-business relatio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利益相关者概念在战略管理理论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重访灰色地带:传播研究史的书写与记忆》笔记

《重访灰色地带:传播研究史的书写与记忆》笔记

《重访灰色地带:传播研究史的书写与记忆》读书笔记目录一、内容综述 (2)二、书籍概述 (3)三、章节内容分析 (4)3.1 第一章 (5)3.2 第二章 (7)3.3 第三章 (9)3.4 第四章 (10)3.5 第五章 (11)四、主题思想阐述 (12)4.1 关于灰色地带的理解 (14)4.2 传播研究史的重要性 (15)4.3 书写与记忆的交互作用 (16)五、个人心得体会 (17)5.1 对灰色地带的新认识 (19)5.2 对传播研究史的重新思考 (19)5.3 对书写与记忆关系的感悟 (20)六、本书的价值与影响 (22)6.1 学术价值 (23)6.2 对实际研究的指导意义 (25)七、结论与展望 (26)7.1 总结概括 (27)7.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与建议 (28)一、内容综述《重访灰色地带:传播研究史的书写与记忆》对传播研究史进行了深入而独特的探讨。

本书以传播研究的起源为起点,详细回顾了从20世纪初至今,传播学领域的发展历程。

作者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揭示了传播学研究范式的演变过程,以及不同学者和流派在传播研究中的贡献和影响。

书中特别关注了传播学研究史中的灰色地带,即那些被忽视、被遗忘或被误解的研究成果。

这些灰色地带往往承载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但由于种种原因,它们并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

作者通过重访这些灰色地带,挖掘出许多被埋没的宝藏,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更加真实、全面的传播研究史画卷。

本书还从文化、社会、政治等多个角度分析了传播学研究史的发展背景,揭示了传播学与人类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

传播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想方式和社会实践。

在探讨传播学研究史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关注其背后的文化、社会和政治因素,理解传播学如何塑造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重访灰色地带:传播研究史的书写与记忆》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著作。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料,还引导我们反思传播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激发我们对未来传播学发展的思考和期待。

数字化背景下图书出版业私域流量的构建与运营策略研究

数字化背景下图书出版业私域流量的构建与运营策略研究

新媒体XINMEITI- 53 -数字化背景下图书出版业私域流量的构建与运营策略研究◎刘晓庆[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类新媒体平台不断涌现,个体通过移动终端可以轻松与这些新媒体平台实现连接并上传数据。

这些数据随后转化为公域流量,依托算法和大数据技术的支持,用户能够主动选择并浏览不同的信息节点。

当前,如何掌握流量分发权和流量定价权,成为相关主体在构建私域流量的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数字化背景下,我国传统出版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不仅需要打造数字化图书体系,从传统的线下出版转变为线上出版,还需要通过构建与运营私域流量,获得新的发展。

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图书出版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构建与运营私域流量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图书出版业;私域流量;数字化转型;信息技术近年来,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对传统线下出版渠道造成了巨大冲击,倒逼图书出版业进行转型升级。

在数字化背景下,我国图书出版业改变传统以线下交易为核心的销售模式,依托电商平台,探索构建私域流量的方法,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新运营格局。

在提升图书销量方面,新媒体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众多出版社通过绑定网络平台并打造具有影响力的IP,不仅构建了私域流量,还极大地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例如,心理学畅销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多年前便已出版,但总销量仅有2万册。

该图书再版之后,其销量也不够亮眼,但经抖音平台的推广后,如今该图书日销量便超过3000册。

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如何构建私域流量,成了出版社实现转型发展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1]。

一、图书出版企业数字化销售现状在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下,2022年,我国图书零售市场较2021年同期下降11.77%。

从零售渠道来看,实体店渠道零售图书市场同比2021年下降幅度为37.21%,实体店零售形势较为严峻;在其他类型的零售渠道中,平台电商同比下降16.06%,垂直和其他电商同比下降2.43%。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行业背景下,短视频电商异军突起实现正增长,同比2021年,上升幅度达到42.86%。

科技成果转化的死亡谷曲线

科技成果转化的死亡谷曲线

科技成果转化的死亡谷曲线
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过程。

然而,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并不高,往往存在着一个死亡谷曲线。

死亡谷曲线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提出。

它指的是从科学研究到产品实用的阶段之间,存在一个初始阶段到最终实用阶段的过渡期。

在这段过渡期中,科技成果往往难以转化为实际应用。

死亡谷曲线之所以存在,主要是由于以下三个原因:
1.科学研究和应用之间的差异:科学研究追求的是理论的完备性和严密性,而应用则更加注重实践和效果。

这导致科学研究成果在转化为实际应用时需要经过一定的改进和调整。

2.市场的不确定性: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市场的认可和需求,但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不确定性往往导致科技成果无法得到足够的支持和认可。

3.管理和文化的问题: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公司管理层和研究团队之间相互合作和理解,但是由于各自的不同职能和文化背景,往往难以协同工作。

如何应对死亡谷曲线呢?解决方案无非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加强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让应用方更早的介入研究过程,实现早期的需求分析、技术咨询,提高研究成果的产业应用价值和市
场前景。

2.探索新的技术转化模式,比如开放式创新、孵化式创新等,加快技术与市场之间的衔接。

3.注重技术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匹配,积极引进外部创新资源,创新联合研发模式,以消除技术成果转化难度。

4.加强管理和文化建设,培育文化认同,减少文化差异,增强管理层和研究团队之间的协同。

在未来,科技成果转化将持续受到关注和支持,不断探索新的模式、
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方式,让更多的科学研究成果得到有效的应用,
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营销策略创新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营销策略创新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营销策略创新研究目录一、内容综述 (2)1. 研究背景 (3)1.1 大数据时代概述 (4)1.2 企业营销策略现状与挑战 (6)2. 研究意义 (7)2.1 对企业营销实践的意义 (8)2.2 对市场营销理论发展的意义 (9)二、大数据时代的企业营销环境分析 (9)1. 大数据时代的特点与趋势 (10)1.1 数据量大、类型多样 (11)1.2 数据处理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13)1.3 数据价值密度低、商业价值高 (14)2. 企业营销环境的新变化 (14)2.1 消费者行为变化 (15)2.2 市场竞争加剧 (16)2.3 营销渠道与方式的变革 (17)三、企业营销策略创新研究 (19)1. 营销策略创新的理论基础 (21)1.1 基于大数据的市场营销理论 (22)1.2 创新扩散理论 (23)1.3 营销策略组合理论 (24)2. 营销策略创新路径与方法 (26)2.1 以大数据为核心的营销策略创新路径 (27)2.2 营销策略创新方法与实践案例 (29)四、大数据时代企业营销策略实践案例研究 (30)1. 案例选取原则与标准 (31)1.1 典型性原则 (32)1.2 创新性原则 (33)1.3 可持续性原则 (35)2. 案例分析与启示 (36)2.1 案例一 (37)2.2 案例二 (38)一、内容综述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营销策略创新的背景与意义。

本文将分析大数据时代对企业营销策略创新的影响,以及企业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进行营销策略创新的重要性。

通过对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和趋势进行分析,揭示大数据时代对企业营销策略创新的需求和挑战。

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营销策略创新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从市场营销理论、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方面,对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营销策略创新的理论基础进行梳理和总结。

通过对相关理论的研究,为后续的实证分析提供理论支持。

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营销策略创新的方法与实践。

本文将介绍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营销策略创新的主要方法,包括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

小切口立法蕴含大格局

小切口立法蕴含大格局

小切口立法蕴含大格局作者:王霁来源:《上海人大月刊》2021年第12期对科技资源进行有效管理是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而推动大型科学仪器设施的开放共享则是合理配置科技资源的重要措施之一。

2007年,市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了《上海市促进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规定》(以下简称《共享规定》)。

这是国内第一部促进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的地方性法规,立法目的是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单位敞开大门,将使用财政资金购置的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向社会开放共享,促进科技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公共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共享规定》选取了科技工作中的一个小分支,将科学技术进步法中有关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的原则性规定落实为一部具体可操作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说是典型的“小切口”立法。

《共享规定》实施十多年来,默默无闻地发挥着作用——截至2020年底,本市完成共享信息报送的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计14423台(套),原值187.96亿元,较2007年的1517台(套)和22亿元,分别增长了850%和754%,并通过购置评议机制避免大型科学仪器设施的重复购置,核减相关部门预算9亿元。

在2019年市人大常委会成立40周年的立法回顾中,《共享规定》被誉为本市最有实效的倡导性法规。

《共享规定》对促进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开放共享的各个环节提出了措施:明确承诺制度,要求管理单位在申请本市财政资金购置大型科学仪器设施时应当承诺实现开放共享;确立评议制度,对管理单位以本市财政资金购置大型科学仪器设施的申请进行评议审核,避免重复购置;规定信息报送制度,督促管理单位将相关大型科学仪器设施的信息及时报送至市共享服务平台,方便用户选择;设立评估奖励制度,对达到共享服务要求的管理单位予以奖励,并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批准其后续购置大型科学仪器设施的申请。

11月25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修订通过了《上海市促进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规定》。

本次修改除了进一步优化完善上述各项制度,更重要的是将这部小而专的法规用来推动长三角区域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将法规的内容延伸至更广阔的空间,赋予法规更为开放的格局。

试论中国文化圈内广告传播的红色效应

试论中国文化圈内广告传播的红色效应
出版 社 . 2 0 0 4 .
象征意义 ( 喜庆 、 热烈 , 甚 至忠贞) 一起 融 入 中国人 的血液 。在上 百种不 同的颜色 当中, 红色 最能表达 中国人对 生命 、 对人 生的态度 和渴望 。纯正 的 中国红代 表 的 是 中国人 最深层 的原始个 性 : 热情奔 放 、 恣肆张扬。文明的改造 , 可 以使人们把红
情结 中饱含 民族激情 , 还要赋予红色 一种
新时代 的时尚感 , 让 中国红红得更鲜艳。
参 考 文献 : [ 1 ] 李砚祖. 艺术与科学. 清 华 大 学 出版 社 ,
2 0 0 6 .
响。心理 变化效果 是指 消费者通 过接触
和认知广 告对 商 品产 生好感 以及 消 费欲 望的变化程度 , 一般经过认 知、 理解 、 信赖 ( 喜欢) 、 记忆等阶段, 最终 形 成 购 买行
[ 6 ] 常桦 . 广 告调 查 与设 计. 中 国纺 织 出版
社, 2 0 0 5 .
奋、 情绪高 涨 , 产 生强 烈的冲动 。如果在
各 种商 品的广告设计 中广 泛运 用红色 , 会 给消费者感官带来很强烈 的刺激 , 容 易引 起 其购 买冲动 。世界上 不少 国家的 国旗
中都 有 红 色 ; 另据统 计, 红、 蓝、 白是 财 富
[ 7 ] 张 惠辛, 马 中红 . 广告策 划创意. 上海 画 报 出版 社 , 2 0 0 6 . [ 8 ] 尹定邦. 设计学概论. 湖 南科 学技 术 出版
社. 2 0 0 4 .
传达 情感信 息 , 也可 以传 达心理体 验 , 还 能成为指 示符号 , 但它最重要的功能是象
红色 效应
其 一, 广 告传 播效果的定义。广 告传 播效果是指广告通过传播 所产 生的影响, 广告 活动 目的的实现程度 , 或者说受众接 受广告信 息后的心理反应和行 为反应。

国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放共享模式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放共享模式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专题:新时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Major S&T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引用格式:宋大成, 肖帅, 李天鸣, 等. 国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放共享模式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4, 39(3): 447-458, doi:10.16418/j.issn.1000-3045.20240129003.Song D C, Xiao S, Li T M, et al. Comparison of open sharing modes of foreign large-scale scientific facilities and implications for China. 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24, 39(3): 447-458, doi: 10.16418/j.issn.1000-3045.20240129003. (in Chinese)国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放共享模式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宋大成1,2肖帅3李天鸣3温珂1,2*游玎怡4张辰3魏强3郭润桐1,21 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北京1000492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北京1001903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北京1001904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都610065摘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放共享在开放科学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对于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增进创新合作和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从资源稀缺性和资源可持续性2个维度出发,系统梳理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4种开放共享模式:公共普惠共享模式、市场响应共享模式、集约保障共享模式和战略合作共享模式。

遴选国外代表性案例,通过多案例比较分析,文章进一步阐述了不同开放共享模式的基本特征。

构建面向碳中和目标的物质流分析研究框架

构建面向碳中和目标的物质流分析研究框架

构建面向碳中和目标的物质流分析研究框架作者:谭雪萍耿涌宋晓倩陈伟来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3年第12期摘要物质流分析(Material Flow Analysis, MFA)方法在资源管理、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评价等领域应用广泛,但其国际研究进展及对碳中和目标的支撑路径尚不明确。

为此,遵循“梳理-整合-拓展”的逻辑思路,该研究首先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工具分析2000—2022年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收录的2 148篇文献,捕捉国际MFA研究的关键知识基础和主题演变规律,并对MFA前沿应用研究进行详细回顾和综合剖析。

其次,通过整合国际MFA研究现状与碳中和实现路径,构建面向碳中和目标的MFA整合式研究框架。

最后,分别解析MFA 应用研究对4个重要减碳部门的支撑路径,并提出当前研究不足及未来拓展方向。

研究发现:①“资源管理”“环境核算”和“指标”领域的关键文献为MFA的管理、核算和评估功能提供了方法和理论支撑。

②在基础研究主题“产业生态学”“物质流分析”和“物质流管理”的支撑下,国际MFA的应用研究主题逐渐从过时主题“氮”“塔拉戈纳州”“重金属”和“合金元素”演变为前沿主题“城市固体废物”“铁”“循环经济”“暴露”和“可再生能源”,且MFA与情景分析、生命周期评价、投入产出模型等方法的集成应用已成为主流趋势。

③面向碳中和目标的MFA整合式研究框架包括3个模块,即理论与方法基础、应用研究范式、对碳中和目标的支撑路径。

其中,应用研究范式的结构反映了MFA的核心功能,即核算物质存流量、评估物质需求量及循环潜力和优化物质管理系统。

应用研究范式的要素则涵盖了MFA研究的代谢对象、空间尺度、应用诱因、主要内容和应用目的。

④MFA应用研究对重要减碳部门的支撑路径差异较大,且与碳中和目标的契合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未来研究中,MFA可用于核算能源生产部门中具体零碳技术的资源需求量与废物生成量,评估能源消费部门中终端电气化、高效化及清洁化技术导致的资源环境影响,测度工商业部门中工艺脱碳与固体废物利用技术的环境暴露与经济可行性,评价农林业部门中营养元素的代谢效率及生物固碳效果。

衍生品使用对股价波动性的影响

衍生品使用对股价波动性的影响

衍生品使用对股价波动性的影响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背景介绍 (2)1.2 研究意义 (3)二、衍生品概述 (4)2.1 衍生品的定义 (6)2.2 衍生品的分类 (7)2.3 衍生品市场的重要性 (8)三、衍生品使用对股价波动性的影响分析 (9)3.1 正向影响 (10)3.1.1 提高信息效率 (12)3.1.2 价格发现功能 (13)3.1.3 增加交易量 (14)3.2 负向影响 (14)3.2.2 市场泡沫 (16)3.2.3 道德风险 (17)四、实证研究 (19)4.1 研究方法 (20)4.1.1 数据来源 (21)4.1.2 样本选择 (22)4.1.3 研究模型 (23)4.2 实证结果 (24)4.2.1 对股价波动性的影响程度 (25)4.2.2 不同类型的衍生品对股价波动性的影响差异 (26)4.2.3 影响因素分析 (27)五、政策与监管 (29)5.1 政策支持 (30)5.1.1 信息披露制度 (31)5.2 监管挑战 (33)5.2.1 金融创新与监管滞后 (33)5.2.2 国际合作与竞争 (34)六、结论与建议 (36)6.1 研究结论 (37)6.2 政策建议 (38)6.3 研究展望 (39)一、内容简述本文档旨在探讨衍生品使用对股价波动性的影响,作为一种金融工具,其使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

通过对衍生品市场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衍生品使用对股价波动性的潜在影响,从而为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提供有关风险管理和市场稳定性的信息。

我们将介绍衍生品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以便读者能够了解衍生品市场的运作机制。

我们将分析衍生品使用对股价波动性的直接影响,包括正向效应(如套期保值)和负向效应(如投机炒作)。

我们还将讨论衍生品使用对股价波动性的间接影响,如市场流动性、风险传染等。

在分析衍生品使用对股价波动性的影响时,我们将采用多种方法和模型,如时间序列分析、协整与差分回归等,以期得出较为客观和全面的结论。

巴黎奥运会的数智传播:技术创新、传播效果与发展趋势

巴黎奥运会的数智传播:技术创新、传播效果与发展趋势

巴黎奥运会的数智传播:技术创新、传播效果与发展趋势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文献综述 (4)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巴黎奥运会数智传播的发展历程 (6)2.1 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与目标 (7)2.2 技术创新的过程与成果 (8)2.3 传播效果的分析与评估 (9)三、巴黎奥运会数智传播的技术创新 (11)3.1 新媒体平台的运用 (12)3.1.1 社交媒体的影响力 (13)3.1.2 视频平台的创新应用 (14)3.2 数据分析与个性化推荐 (15)3.2.1 数据收集与处理 (17)3.2.2 个性化推荐系统的实现 (18)3.3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 (19)3.3.1 虚拟现实新闻的报道方式 (20)3.3.2 增强现实在观赛体验中的应用 (21)四、巴黎奥运会数智传播的传播效果 (22)4.1 受众覆盖面的拓展 (23)4.2 传播速度与广度的提升 (24)4.3 传播内容的创新性与互动性 (25)4.4 品牌形象的塑造与传播 (27)五、巴黎奥运会数智传播的发展趋势 (27)5.1 技术创新的持续驱动 (28)5.2 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发展 (29)5.3 内容生产的智能化趋势 (31)5.4 全球化视角下的传播策略 (32)六、结论与展望 (34)6.1 研究总结 (34)6.2 研究不足与局限 (35)6.3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36)一、内容概括巴黎奥运会作为国际体育盛事,历来与科技创新和传播效应紧密相连。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巴黎奥运会在筹办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了赛事组织、观众服务、广告营销等多方面的智能化升级。

本届奥运会不仅展示了卓越的体育运动成就,更成为了展示数字科技魅力和创新成果的重要平台。

在传播效果方面,巴黎奥运会通过多渠道、多平台的整合传播策略,成功地将奥运精神、运动员风采以及数字化转型的成果传递给了全球观众。

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人生的两门必修课

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人生的两门必修课

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人生的两门必修课
佚名
【期刊名称】《市场论坛》
【年(卷),期】2005(000)009
【摘要】@@ 嘉宾:rn潘千里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技术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宝联
教育培训机构总顾问rn刘浩文香港工商业协会秘书长、香港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
【总页数】2页(P10-1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谨慎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 [J], 敖四林
2.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人生的两门必修课 [J],
3.比较与反思——从广播电视大学注册视听生与电大在籍生财会、法律两专业21
门必修课86份试卷分析对比引发的思考 [J], 李柏梁
4.道歉人生的一门必修课 [J], 王艳华
5.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两门必修课 [J], 苏贵安;李秀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反向知识转移对母公司双元创新的影响研究》范文

《反向知识转移对母公司双元创新的影响研究》范文

《反向知识转移对母公司双元创新的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不断深化,知识的产生和转移变得越来越复杂,知识不仅局限于单方向传递,还涵盖了多元文化之间的交互与碰撞。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反向知识转移逐渐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关注。

特别是在母子公司的关系中,反向知识转移的动态过程和效果成为了研究的关键领域。

本研究将聚焦于反向知识转移对母公司双元创新的影响,通过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为母公司实现双元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文献综述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流动与传递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传统知识转移模式往往从中心点向外部辐射,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反向知识转移逐渐崭露头角。

这种模式指的是在母子公司的关系中,子公司的知识、技术或经验等反向流动到母公司,并促进母公司的创新和发展。

在双元创新领域,学者们认为反向知识转移有助于促进企业应对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推动企业的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

近年来,不少学者对反向知识转移与母公司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有研究指出,子公司的本土化经验和创新能力往往为母公司提供独特的视角和解决方案;另一些研究则强调了反向知识转移在推动母公司技术更新和产品升级中的重要作用。

然而,关于反向知识转移对母公司双元创新的具体影响机制和效果的研究尚显不足。

因此,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出进一步的探索和探讨。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一)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本文首先构建了反向知识转移与母公司双元创新的理框架。

假设认为:反向知识转移不仅能够丰富母公司的知识和资源,还可以为母公司的双元创新提供支持;同时,反向知识转移的深度和广度将直接影响母公司双元创新的程度和效果。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然后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收集数据;最后利用统计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相关企业的员工和管理者等。

数字时代的数据鸿沟及弥合路径研究

数字时代的数据鸿沟及弥合路径研究

人工智能与信息社会2023年第2期数字时代的数据鸿沟及弥合路径研究姚科敏㊀潘㊀军摘㊀要近年来,数据经济蓬勃发展,大数据技术创新成为全球战略重点和热点,面向实体经济的工业产业互联网平台快速发展,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成为各国共同探索的方向㊂数据鸿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国家㊁区域㊁个体间驾驭数据的能力差距,拉开了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差距和发展高新技术的质量与水平㊂有必要从梳理数据鸿沟的生成条件入手,剖析数据鸿沟的发生学原理,理清弥合数据鸿沟的逻辑和对策,促进产业数据化和数据产业化的良性发展㊂关键词数字时代㊀数据鸿沟㊀大数据㊀弥合路径作者简介:姚科敏,法学博士,贵州科学院科技与经济战略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潘军,法学博士,贵州商学院副教授㊁硕士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后㊂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AI时代中国公民道德选择能力定性与定量研究 (21BKS165);贵州省理论创新课题 社会物联网技术下数据确权与数据资产管理研究 (GZLCZB-2023-16-1);贵州科学院博士科研启动经费项目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对科研院所发展的指导意义研究 (黔科院R字[2021]6号)新时代以来,数据已然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生产资料,其数量之庞大㊁覆盖面之广阔㊁种类之繁多,不仅能够为数据的发现者㊁掌握者㊁应用者带来空前的经济利益,还能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广阔的知识㊁更新颖的信息和更具爆发性的价值㊂2023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要求全国各地贯彻落实,标志着数字中国建设的启程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数据利益分配在数据的掌握者㊁分析者㊁使用者㊁支配者和生产者等各权益主体之间并不均衡,这些不均衡以国家㊁区域㊁产业㊁个体间的数据鸿沟形式存在,是其数据驾驭能力差异使然㊂数据鸿沟是数据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之间矛盾的体现,其存在及扩大不利于区域经济㊁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不利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不利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个性解放㊂正因如此,数据鸿沟是当今时代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㊂201人工智能与信息社会㊀㊀一、数字时代数据鸿沟的生成条件及现状数据鸿沟的概念早在1995年就由NTI(美国国家通信和信息管理局)提出㊂①根据美国学者卡茨曼的信息沟理论,每一项新的传播技术的诞生和应用都会大大增加社会信息的流通量和拥有量,而这个信息量的增加对于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是一样的㊂但是,人们能够利用新的传播技术所实现的利益却不均等㊂首先,因为人们面对信息的存储记忆方式是不同的,有的人靠自身记忆力,有的人则靠电脑等机器,显而易见,电脑的信息存储能力和信息分类处理能力远非单纯的人力所能及;其次,对于已经掌握了先前的信息㊁拥有较大信息储备基础的人群来说,由于具备了更多的信息优势,他们与未能吸收㊁掌握和利用先前信息的人就逐渐拉开了 信息鸿沟 ;最后,随着信息技术更新迭代的周期缩短㊁层出不穷,新的 信息鸿沟 不断出现,以至于 老沟未填㊁新沟又起 或 沟上加沟 ,差距拉大㊂正是基于此原理,虽然新时代大数据技术㊁云计算技术㊁人工智能技术等颠覆性技术的出现,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但数据资源鸿沟并没有得到弥合,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和谐因素㊂比如大数据资源的排他性和垄断性导致了数据资源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新时代的人们被客观地㊁必然地划分为有大数据资源的人和无大数据资源的人这样两个群体,也就是说, 数字鸿沟 把人划分为可以获得信息技术的人和无法获得信息技术的人㊂ ②哪怕是数据产生者本身也不一定就是大数据资源的拥有者㊁支配者和受益者㊂正因如此,有专家认为数字鸿沟已经被描述为关于谁能够收获新技术优势和谁不能之间之代沟的概念㊂③数据鸿沟的存在,与数据信息背后的知识鸿沟㊁经济鸿沟㊁科技方面存在的鸿沟密切相关㊂㊀㊀(一)与知识鸿沟的存在密切相关美国著名传播学家蒂奇诺20世纪70年代在‘大众传播流动和知识差别的增长“一文中提出知识鸿沟理论,他认为这源于人与人之间地位的差异性,个体之间所能够拥有的知识量以及获取知识的速度是不同的,与社会地位低的人相比,社会地位高的个体能够以更快的速度获取媒介知识㊂而且,随着媒介传播知识量的增加,个体间存在的知识沟越来越宽㊁越来越大㊂④此外,受教育程度㊁知识储备量㊁社交能力及社交活动情况㊁信息吸收能力㊁传播媒介等因素影响,也会出现知识阶层分化现象㊂具体来说,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拥有较强的阅读能力㊁理解能力,而这两项能力有助于他们快速获取和吸收新的信息和知识;知识储备量有助于人们增长阅历㊁开阔视野,更快更好地理解掌握新事物㊁新规律;社会交往圈的层次和大小㊁交往能力和水平㊁交往活跃度则影响个体接触㊁了解㊁参与新事物的机会㊂一般来说,交往圈层次越高越大㊁交往能力越强㊁交往活跃度越高,个体获取新信息和知识的速度就越快越多;个体的理解能力㊁吸收能力㊁价值观㊁态度和记忆力等因素,则关乎个体利用信息和知识能力的强弱;发布和传播信息的媒介层次和平台,则影响信息受众的层次㊁信息传播的能力和质量㊂新时代以来,大数据资源和技术的融合应用进一步加大了 知识鸿沟 ㊂因为在大数301①②③④郜书锴㊁白洪谭:‘理解大数据时代的数字鸿沟“,‘新闻研究导刊“,2004年第1期㊂[美]迈克尔J.奎因:‘互联网伦理:信息时代的道德重构“,王益民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年,第458页㊂邱仁宗㊁黄雯㊁翟晓梅:‘大数据技术的伦理问题“,‘科学与社会“,2014年第1期㊂PhillipJ.Tichenor, Masscommunicationanddifferentialgrowthinknowledge ,PublicOptionQuarterly,vol.4(1970).阅江学刊2023年第2期据时代,人们获得知识的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媒介知识和亲力亲为的实践体验,种类繁多的网站㊁APP等能够帮助人们短时间内获取大量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他人的实践经验教训㊂拥有大数据资源和大数据技术的社会组织和个体更是占据了绝对优势,他们能够通过数据的二次加工和深加工,从海量数据的爆发功能中获取书本和社会实践中都难以获得甚至是难以发现的知识和规律㊂当然有人会说,大量数据的即时扑面而来,大大提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速度㊁广度和深度,使得普通大众也能在新时代迅速得到更多的知识积累㊂的确,这是客观事实㊂但普通受众在这个层面上获取知识的深度㊁广度和效度,相比于拥有大数据资源和大数据技术的主体而言,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㊂因为大数据的拥有者和控制者可以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提炼分析,促使数据向信息㊁信息再向知识转化,他们先行掌握大数据爆发后的最大价值信息,也就先行拥有了比普通群体大得多㊁新得多㊁准确得多的知识体量㊂掌握了海量数据资源和大数据技术的商业企业,在获取相关数据的价值信息后,能更早更深地挖掘市场中潜藏的商机㊁社会活动中潜在的发展趋向,迅速采取行动㊁抢占先机和利益;而其他普通人只能依靠传统经济学㊁社会学的知识理论,在学习与实践的交互验证中进行检验㊁辨别㊁判断,然后才能开展经济决策㊂这样一来,必然产生决策信息速度㊁信度和效度的巨大差异,知识鸿沟不仅会产生㊁存在,还必然衍生出 经济收益鸿沟 ㊂不仅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鸿沟呈现越来越大㊁越来越宽的特征,促使经济收益鸿沟也越来越大㊁越来越宽㊂㊀㊀(二)与经济鸿沟的存在密切相关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就经济鸿沟与数据鸿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㊂向蓉美通过数据层次聚类分析,验证了数据鸿沟与经济鸿沟的并存性;王青华㊁黄少华㊁韩瑞霞等采用对比分析法㊁回归分析法进行论证后,认为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差异受制于经济发展状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越高,信息化发展水平相对就越高,二者相关性强,且呈现正比发展关系;刘慧㊁甄峰建立计量经济学回归方程,验证分析后得出结论,即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是造成数据鸿沟存在的主要原因㊂①根据国家统计局测算的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以2014年为定基基础,2020年,中国经济新动能指数为440.3㊂其中,网络经济指数为1323.6,对总指数的增长贡献率为81.7%,是2015年以来增速最快的经济指数㊂但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仍呈现出不平衡性,地域间㊁城乡间差异较大,信息化㊁数据化发展程度强弱不一,这些差异直接限制了数据经济的协调发展㊂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㊁中国大数据产业生态联盟联合发布的‘中国大数据区域发展水平评估报告(2021年)“显示,全国大数据发展水平分级明显,位居第一梯队的9个省(直辖市)分别是广东㊁北京㊁江苏㊁浙江㊁上海㊁山东㊁福建㊁四川㊁湖北,除刚刚跻身第一梯队的川鄂两省外,其余7个为东部地区省份;排在第三梯队的山西㊁吉林㊁海南㊁黑龙江㊁内蒙古㊁云南㊁甘肃㊁宁夏㊁新疆㊁青海㊁西藏11个省(自治区)中,有东部省份1个㊁中部省份3个㊁西部省份7个;西部9省中有7个省份位于第三梯队㊂东中西部地区数据发展的不均衡不仅体现在梯队上,还体现在具体的指标值上㊂由于数据发展的基础和时间不同,2020年,全国各省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排名中,排首位的广东省的发展指数(59.17)是末位的西藏自治区(11.4)的5.19倍;哪怕是对401①刘慧㊁甄峰㊁周红生:‘南京市信息化与城市经济增长关系分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第9期㊂人工智能与信息社会大数据资源重视度较高的贵州省,大数据产业规模指数只有3.01,而同期广东省的同指数值则为74.46㊂从区域表现值来看,东部发展整体亮眼,西部整体相对落后,中西部地区追赶势头强劲,但差距依然较大㊂由以上的理论研究基础和大数据发展实践数据可见,区域间 经济鸿沟 的存在与数据资源的分配问题密切相关㊂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能够为数据平台建设㊁数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雄厚的物质保障,而数据平台及数据技术的发展又能驱动经济社会发展,引发马太效应,这是因为对数据产业的重视有利于抢占数据资源先机;而拥有了数据资源的使用权㊁支配权和收益权,就能通过数据分析得到社会需要的产业有哪些㊁如何进行有效的调配和优化等答案㊂正因如此, 中国数谷 贵阳市大力发展大数据,并以其带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社会的发展,GDP增速自2011年起连续十年位居全国前列㊂由此可见,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数据鸿沟衍生经济鸿沟㊂㊀㊀(三)与科技鸿沟的存在密切相关近年来,互联网基础资源得到了迅速发展㊂2021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2216亿GB,是2017年的9倍,是大数据元年2013年的175倍㊂虽然近年来互联网基础设施发展很快,但是分布并不均衡㊂即便是网络跨省漫游取消㊁入网门槛进一步降低㊁贫困地区的入网基础设施得到建设补充,信息传播效率的提高使得旧的硬件数据鸿沟逐渐得到弥合,但从城乡分布看,根据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12月,我国非网民规模3.82亿,仍以农村地区人群为主㊂从区域分布看,2021年,全国的IPv4比例,北京占25.49%㊁广东占9.54%,这两个省份的IPv4比例就达到了35%以上,云南㊁内蒙古㊁新疆㊁海南㊁贵州㊁甘肃㊁宁夏㊁青海㊁西藏9个省份占比之和还不到5%㊂科技鸿沟不仅存在,表现还很突出;从数据权益享有看,海量的社会活动数据在活动主体不知情或者无法支配的情况下,被拥有智能终端㊁网络平台和绝对控制技术能力的主体掌握分析和利用㊂而作为数据的生产者自己及其他不具备技术优势的群体,却很难清楚㊁全面㊁公平地获取数据收益㊂由此可见,技术垄断㊁设备垄断是导致数据鸿沟产生和扩大的重要原因,数据技术平台及基础设施设备的分布不均衡,使得区域间㊁机构间㊁个体间绝对控制数据硬件设施核心技术的一方成为掌握数据资源的一方,在数据经济中获取巨大的利益,知识鸿沟㊁区域鸿沟㊁资源鸿沟乃至经济鸿沟在数据的不均衡不充分发展中产生和扩大㊂㊀㊀二、数字时代数据鸿沟的弥合理路及逻辑基于对现实问题的解决需求,从法治㊁技术㊁资源分配和文化引领等视角对数据鸿沟的弥合理路进行逻辑阐释研究和理路探索,是保障产业数据化和数据产业化良性发展㊁促进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目标价值㊁推进实现人的全面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战略选择,即产业数据化和数据产业化㊂前者是传统产业在自动化向数字化升级改造过程中实现,其升级改造的目的是生产效率的提升;后者是产业数据化的数据资源的海量聚集, 数据 信息 知识 和 信源 信道 信宿 的循环往复运行,数据智能体就会产生爆发性价值,这些爆发性价值就能在实践中融合应用,形成新的产业业态㊁产业链条㊂由此可见,数据产业化是因数据驾驭能力的差异而引发的鸿沟,是必然要消解的㊂而它的消解必须让每一个公民具有这种数据的驾驭能力,实质上又是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推动人民的共同富裕㊂为此,从法治㊁技术㊁资源分配和文化引领等视角探索数据鸿沟弥合的理路及501阅江学刊2023年第2期逻辑意义重大㊂㊀㊀(一)法治理路及弥合逻辑法律具有强制性㊁普遍性㊁规范性㊁他律性等特征,有国家权力机器作数据鸿沟的弥合保障,具有强大的震慑力㊂因此,探索对数据生产㊁挖掘㊁分析㊁应用的全流程立法,建立普遍的规范的他律性约束规则和处罚条款,能够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使数据的发展有法可依㊁有法必依㊁违法必究,从法律层面为弥合数据鸿沟问题引路导航㊂1.加强数据权益立法,促进数据交易㊂大数据价值的发挥要经过数据的产生㊁数据的搜集㊁数据的挖掘分析㊁数据的应用全过程才能实现㊂ 这里有三类大数据利益相关者(bigdatastakeholders)包括:大数据搜集者(bigdatacollectors),大数据使用者(bigdatautilizers)和大数据生产者(bigdatagenerators)㊂ ①但是,数据价值的受益者往往不是数据的生产者,数据生产者的日常行为数据被巨头企业通过手机APP㊁PC等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获取并利用,不仅不能获取数据利益,反而要遭受数据暴露的威胁㊂因此,在对数据利益的生产经营渠道进行了解后,数据的生产者就会产生戒备心理,不愿意将自身数据转让给数据的搜集挖掘和分析应用者;而数据的其他主体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也不愿意将数据毫无保留地共享和让渡,数据割据㊁数据孤岛㊁数据垄断现象由此产生㊂这样一来,必然导致数据价值的不充分发挥㊁错误发挥甚至不发挥,而这又逆向反作用于主体行为,使得各数据主体更加不敢㊁不愿共享数据㊂为充分发挥数据的作用和价值,有必要针对大数据的知情权㊁所有权㊁共享权完善立法,使各行为主体知道自己可以享有什么样的数据权利㊁享受有多少权利㊁通过什么渠道行使权利和共享数据,以及如何保障权益不受侵害,等等㊂2.加强标准和规则立法,规范数据交易㊂在数据生产量㊁流动量和交易量越来越普遍的当今社会,对数据的需求端㊁供给端的数据流动及交易行为规则进行明确确权,建立健全交易标准,有利于为数据权益和收益设置安全防线㊂尤其要把 数据黑市 和游走于灰色地带的数据交易行为彻底清除出数据交易市场,确保数据在合法㊁合规和可监控的市场生态中公平㊁公正㊁顺畅地流动和交易,为数据化产业和产业化数据的健康发展建立坚强的法治保障㊂3.加强安全性立法,保障数据交易㊂数据的生产㊁挖掘和分析应用具有脱域性㊁去中心性㊂也就是说,在新时代,针对数据的立法并不仅止于一个国家㊁一个地区范围内的立法,而是全球性的立法㊂以前,我们的法律是针对原子世界的立法,具有清晰的国界划分㊂但是,数据无处不在㊁无时不在且更加广阔地连接着世界万物,针对数据立法的对象不可能只是来自某一国范围内的数据或数据行为,只有对更大范围的数据进行海量搜集和分析,才能够得到更为精准的分析预测结果,正如 电脑空间的法律是世界性的, 要处理电脑法律更谈何容易㊂ ②为此,有必要在寻求建立数据伦理共同体的基础上,争取国际通用可行的数据安全立法,促进数据的文明安全对话,实现人类文明进步的合作发展和共赢㊂601①②AndrejZwitter: Bigdataethic ,BigData&Society,vol.1,no.2(2014).[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胡泳㊁范海燕译,海南出版社,1997年,第278页㊂人工智能与信息社会㊀㊀(二)技术理路及弥合逻辑数据的发展离不开软硬件资源的共同发展,技术属性是数据鸿沟存在的直接原因㊂特别是数字化发展初期,硬件资源的支撑为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了基本的㊁必要的平台支撑㊂正因如此,从技术层面予以消解非常有必要㊂当然,技术建设绝不仅指对数据进行搜集和处理的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关键性核心技术,也即数据搜集技术㊁数据储存管理技术㊁数据安全技术㊁数据分析挖掘技术等的研究开发应用是弥合数据鸿沟的重中之重㊂其中,大数据搜集技术主要利用数据服务平台㊁虚拟服务器等基础硬件设施,采取网络通信技术㊁数据传感技术㊁智能识别技术等实现对海量数据的跟踪定位㊁解码识别㊁去噪处理㊁安全监控等,将人们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数据搜集起来;大数据的存储管理技术主要解决大数据的可存储㊁可表示㊁可处理问题,还要满足高效和安全传输等要求;大数据安全技术包括 改进数据销毁㊁透明加解密㊁分布式访问控制㊁数据审计等技术;突破隐私保护和推理控制㊁数据真伪识别和取证㊁数据持有完整性验证等技术㊂ ①大数据分析挖掘技术,则负责从相当大的数据中,分清相关性,去除干扰项㊁分析㊁提取隐含其中的㊁一般看不到的㊁事先不知道和无法统计但又有潜在价值的信息,并将其以可视化形式呈现或表达出来㊂只有努力实现硬件基础设施的合理化㊁均衡化布局,提高大数据搜集技术㊁储存管理技术㊁数据安全技术和分析挖掘技术等关键性技术的研发应用能力,统筹规划技术应用布局,才能逐渐弥合由技术带来的数据鸿沟㊂㊀㊀(三)资源分配理路及弥合逻辑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力资源㊁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㊂就信息资源来说,目前掌握和占有更全面㊁更多㊁更立体数据资源的主体,依次是国家及其各级政府㊁企事业单位㊁科研机构㊁个体,其拥有信息优势与获取数据利益密切正相关㊂但是,出于安全或利益考虑,各主体之间很难主动开放和共享自己所拥有的数据㊂而这又必然导致数据权益不公平性的进一步加剧,使得数据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浮于表面,数据孤岛㊁数据垄断㊁数据割据等现象随之产生㊂由此可见,研究数据信息资源分配的弥合理路,要把重点放在对数据开放与共享标准体系的制定上,从源头上解决数据鸿沟的资源分配问题㊂此外,数据鸿沟的存在与经济社会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和发展有关,尤其与人力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与发展密切相关㊂比如,大数据的发展为所有人带来了极大的生活和工作便利,据统计,截至2021年中国网民使用网络支付的用户达9.04亿人,87.6%的用户通过网络交易完成支付活动,网络交易早已遍布各行各业㊂但是,对不少人而言,支付宝㊁微信㊁云闪付等大数据技术发展成果只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福利而已,他们并不懂得从数据中挖掘信息和财富,数据安全意识缺乏,公民整体的数据意识还处于比较薄弱的阶段㊂因此,对资源方面数据鸿沟的弥合,还需要通过教育提高全民的数据意识和数据素质,培养公民认识㊁利用和开发数据价值的能力,全面提高公民的数据素养,从人力资源的平衡分配入手,弥合数据鸿沟㊂㊀㊀(四)文化引领理路及弥合逻辑一是树立理性的大数据价值观㊂就目前而言,谁拥有了数据技术,谁掌握了数据信息,谁就拥有了相关领域的制高点和主动权㊂而相应的,缺少数据资源的主体就处于落①中科普开:‘大数据技术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8页㊂701阅江学刊2023年第2期后㊁被动的地位㊂但是,只有实现了数据公平和数据利益的合理分配,才能保证数据的共享性和活跃性㊂因此,为了实现数据公平,有必要大力培育理性的大数据价值观,培养各行为主体建立 拥抱混乱 的㊁ 样本=总体 ①的理念,在生产㊁挖掘㊁分析㊁应用数据的过程中,主动地合理分配数据收益,以对各权利主体的参与权和收益权进行保护,保障数据的共享性和公平性,消解其他主体的数据信任危机,保障数据在有序合理的生产流通和应用环境中有条不紊地发挥价值㊂二是建立健全现代科技伦理体系㊂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双刃剑作用逐渐成为共识㊂数据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为人类带来了预想不到的便利和快捷,但同时也出乎预想地加深了性别歧视㊁种族歧视等违背人文伦理的问题㊂如AI的发展究竟是人使用AI实现对人类自己体力劳动和部分脑力劳动的解放,还是为自己培养了一个终将超越人类㊁甚至可能践踏人类存在的新物种?诸多新矛盾㊁新问题的出现,使人们在享受数据的同时也产生诸多隐忧㊂值得庆幸的是,2019年7月,‘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组建方案“获得通过,这意味着从国家层面对全覆盖㊁指向性㊁有序的现代科技伦理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视,意味着对包括数据技术在内的颠覆性创新技术在人类共识上的伦理全覆盖和可能性重构㊂为此,从顶层设计上进行探索,有助于从法律法规㊁价值原则及准则㊁文化建设等方面约束数据权利主体的行为,更大可能地限制数据技术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使数据技术沿着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研发应用㊂三是培育大数据文化及科技文化㊂对科学技术的探索是人创造性活动的外在表现,是人把自己的理念㊁情感㊁意志㊁知识等渗透进现实实践的具体的人化自然活动㊂因此,科技的进步与文化的建设情况密切相关㊂新时代,文化更是软实力的象征,其作为人的主体实践积累确证以及催动人的主体性持续发展动力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已经成为评价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㊂②文化建设问题也是中国崛起后的核心社会问题,而大数据文化㊁科技文化的建设则是解决当前数据鸿沟问题㊁消除科技负面作用的一场内在修行,能够通过教育和科普活动向全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渗透,影响甚至改变人的科技伦理观㊁科技价值观㊁科技创新观等,保持科技实践的强大生命力,保证科技始终在真善美的价值取向上服务人㊂㊀㊀三、数字时代数据鸿沟弥合的路径及策略在数据经济热潮席卷全球,数据要素演变为重要生产要素和发展驱动要素的新时代背景下,数据鸿沟的存在意味着贫富分化的存在,意味着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现象的存在㊂而如何弥合数据鸿沟,把数据鸿沟转化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机遇既是一个现实的热门课题,也是我国建设科技强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发展必由之路㊂科技的发展需要同时加强硬环境建设与软环境营造,科技问题的解决离不开 硬规则 ,也少不了 软约束 ㊂也就是说,数据鸿沟的弥合,既需要加强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普及,也需要加强对公民科技素养的培育和提升;既需要相关法律体系和制度体系的完善,也需要在全社会营造一个公平㊁共享㊁信任的数据生产环境㊁流动环境和监管环境㊂㊀㊀(一)坚持依法治 数 ,以数据行为道德底线的规范促进数据鸿沟的弥合法乃治之端, 知行合一的大数据法治观是数字文明的新坐标㊁新范式和新起点,是保801①②[英]维克托㊃迈尔㊃舍恩伯格㊁肯尼思㊃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盛杨燕㊁周涛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49页㊂杨怀中:‘科技文化及其软实力研究 以文化强国战略为视角“,科学出版社,2015年,第181页㊂。

国有航天企业创新成果转化途径分析

国有航天企业创新成果转化途径分析

Theory & Analysis研究与探讨国有航天企业创新成果转化途径分析李飞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崔琳琳 /北京航天长征科技信息研究所党的二十大作出了“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战略部署,同时作出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大部署。

国有航天企业在创建世界一流企业过程中持续加大创新投入,积累了大量创新成果,但由于创新成果转化途径较少,大量创新成果无法有效转化,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通过管理实践,在充分研究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探索提出了一条可行的创新成果转化途径。

一、企业无形资产的来源和转化途径1.国有航天企业创新成果形式国有航天企业通过创新活动产生的创新成果,一般包括实物形态、非实物形态等类型,既有先进技术,也有工装卡具,成果形式多种多样,种类丰富。

其中实物形态包含样机、样件、专有工装、专用量具、试验验证装置等,非实物形态主要包含专利、非专利技术、设计图纸、工艺规程、标准规范、试验方法等。

2.企业无形资产的界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6号——无形资产》规定,在企业财务管理领域所称的无形资产,是指企业能够控制或者拥有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该类资产没有实物形态,但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包括:无形资产已经被企业拥有或者控制,并且该资产预期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企业的一种资源;无形资产没有实物形态;无形资产可以辨认,具备可辨认性;企业的无形资产属于非货币性资产。

3.企业无形资产与企业创新成果的关系企业创新成果和财务管理领域的无形资产有很多相似之处,按照无形资产的概念,无形资产是不具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的范畴包含了大部分的企业创新成果,而企业创新成果除无形资产外,也包含样机、样件、专有工装、专用量具等实物形态的资产,但主体是无形资产,具有实物形态的创新成果一般依附于无形资产。

此外,具备实物形态的创新成果其价值相对容易估算,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以无形资产形式存在的企业创新成果的转化方式。

大学生网络社交圈层化特征、影响机理及应对策略

大学生网络社交圈层化特征、影响机理及应对策略

大学生网络社交圈层化特征、影响机理及应对策略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问题 (4)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4)二、文献综述 (5)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6)2.2 网络社交圈层化概念界定 (8)2.3 网络社交圈层化特征分析 (9)2.4 网络社交圈层化影响机理探讨 (10)2.5 应对策略研究 (11)三、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 (12)3.1 研究对象与样本选择 (12)3.2 研究工具与数据收集 (13)3.3 实验过程与操作 (15)四、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 (15)4.1 数据预处理与描述性统计 (17)4.2 网络社交圈层化特征分析 (18)4.3 影响机理实证分析 (19)4.4 应对策略效果评估 (20)五、结论与展望 (22)5.1 研究总结 (23)5.2 研究贡献与局限性 (25)5.3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25)一、内容概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群体在网络空间中的社交行为日益丰富,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特点的网络社交圈层。

这些圈层在大学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和社交能力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网络社交圈层化的特征、影响机理及应对策略,以期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将分析大学生网络社交圈层化的基本特征,这包括圈层形成的影响因素、圈层内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圈层之间的互动和联系。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大学生在网络空间的行为模式和社交需求。

将探讨网络社交圈层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这些影响可能体现在认知、情感、行为等多个方面,如信息传播、价值观形成、社交技能提升等。

还将分析圈层化对大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和谐可能产生的积极作用和潜在风险。

将提出应对大学生网络社交圈层化问题的策略,这包括加强网络行为管理和思想教育、促进圈层间的交流与融合、构建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等。

通过实施这些策略,我们可以有效地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社交工具,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国内科研人员不愿意数据共享的案例

国内科研人员不愿意数据共享的案例

国内科研人员不愿意数据共享的案例在科研领域,数据共享是指科研人员将他们的研究数据和结果与其他人分享。

数据共享有助于提高科学研究的质量和效率,促进科学进步。

然而,在国内科研圈中,存在一些科研人员不愿意数据共享的案例。

下面将从个人原因、机构原因和制度原因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首先,个人原因是导致科研人员不愿意数据共享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个人方面,一些科研人员可能认为他们的数据是他们付出努力得来的成果,不愿意与他人分享。

他们担心共享数据会降低他们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也担心他人可能会利用这些数据超过他们的研究成果。

这种“囤积”数据的行为使得科研人员难以从整体上协同合作,影响了科学研究的发展。

其次,机构原因也是科研人员不愿意数据共享的一大原因。

一些科研机构没有制定相应的数据共享政策,或者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够。

如果机构不鼓励或支持科研人员进行数据共享,或者没有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机制,科研人员自然就不愿意主动共享数据。

此外,一些科研机构对于科研人员的学术成果评价和晋升制度,主要关注数量而非质量,也会导致科研人员只重视发表论文,而不重视数据共享。

最后,制度原因也是造成科研人员不愿意数据共享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国内科研圈普遍存在着对于论文发表数量的追求,而对于数据共享的要求较为宽松。

一方面,学术界在评价科研人员的学术能力和贡献时,更注重研究成果的发表数量和刊物的级别,而忽视了数据共享带来的科学进步。

另一方面,国内的科研经费体系也存在问题,许多科研项目的经费只针对项目的论文发表,而没有相应的经费用于数据的整理、归档和共享。

这样的情况导致科研人员倾向于追求发表论文而忽视数据共享。

为了解决不愿意数据共享的问题,需要从个人、机构和制度层面做出改变。

个人层面,科研人员需要明确数据共享的重要性,意识到共享数据对于整个学术界的进步是至关重要的。

机构层面,需要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数据共享政策,给予科研人员相应的奖励和支持,激励他们进行数据共享。

数字化转型能否提升农业企业绩效

数字化转型能否提升农业企业绩效

数字化转型能否提升农业企业绩效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背景介绍 (2)1.2 研究意义 (4)二、数字化转型概述 (5)2.1 数字化转型的定义 (6)2.2 数字化转型的特征 (7)2.3 数字化转型的分类 (8)三、农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 (9)3.1 农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 (10)3.2 农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挑战 (11)3.3 农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机遇 (12)四、数字化转型对农业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 (13)4.1 提高运营效率 (15)4.2 降低运营成本 (16)4.3 提升产品质量 (17)4.4 增强市场竞争力 (18)4.5 促进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19)五、案例分析 (21)5.1 国内外成功案例介绍 (22)5.2 案例分析 (23)六、结论与建议 (24)6.1 结论总结 (26)6.2 对农业企业的建议 (27)七、研究展望 (29)7.1 研究局限 (30)7.2 未来研究方向 (31)一、内容描述数字化转型在农业企业中的定义与内涵。

阐述数字化转型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农业企业中的具体应用,包括数字化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营销等方面的应用。

数字化转型对农业企业绩效的影响。

分析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农业企业的生产效率、成本控制、市场竞争力等方面,探讨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潜在优势和挑战。

农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案例。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数字化转型在农业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为其他农业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农业企业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分析农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如技术瓶颈、人才短缺、资金投入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展望未来农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

预测农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为农业企业的战略规划提供指导。

1.1 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各行各业寻求发展的重要趋势。

农业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字化转型对于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大范围雾霾事件的舆论传播与疏导策略

大范围雾霾事件的舆论传播与疏导策略

环 境污 染 ”矛盾 关系 的话题 ;媒 体有必 要提 醒 此极 为重视 ,投 入 了大量 人 力、物 力进 行报 发展 ”与 “
道 ,为受 众提 供 了较为及 时、透 明 、全 面 、 公众注 意 ,新标准 有可 能夸大 了雾霾天 气 的不 良影响 。二 丰 富的信 息 。这 不仅在 一定 程度 上普及 了一 是消 除紧张 气氛 ,巧妙 引导舆论 。媒体 在报 道雾 霾天气 对 些气 象 、环境 的科 学知 识 ,而且 着重 对公 众 人体健 康 的影响 时,应 当非常严 谨地报 道客 观事 实和经 科
员 ,媒体应 启迪 民众 、倡导每 个公 民主体 意识 E的道德 自
为此 作 者认 为 ,要做到 平衡 报道 、建 立正 确 觉 ;所有人都是污染源 ,也是受害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保 障 房 退 出 机 制 的 六 大 解 决 途 径
西安建 筑科 技 大学 的方 永恒 教授及 学 者 房退 出方面 存在 的各类 问题 ,除了依 靠 明文 规定 的法律 法 张瑞 在2 0 I 3 年第 i 1 期 《 城 市 问题》 上联名 发 规外 ,还需 要建立 ~系 列行之有 效 的配套措 施 。借鉴发 达
大 范 围 雾 霾 事 件 的 舆 论 传 播 与 疏 导 策 略
报 道效 果 ”,尽量 防范 可能 中 国政法 大学 副教 授 阴卫芝 与 中国传 媒 的舆 论导 向 ,就 要提前 预估 “ 效果评 估 ”纳 入报 道策 略 中 大 学 副教 授 唐远 清联 名 在2 0 I 3 年 第6 期 《 现 出现 的负面 影响 ,或预 先将 “ 代 传播 》上 发表 题为 “ 外媒 对 北京 雾霾报 道 加 以考虑 。具体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 的负 面基调 引发 的反 思 ”一 文 ,认 为2 0 i 3 年

中国公共政策扩散的文献量化研究以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为例

中国公共政策扩散的文献量化研究以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为例

中国公共政策扩散的文献量化研究以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为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通过文献量化研究的方法,深入探讨中国公共政策扩散的现象,并以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作为一种典型的公共政策,其实施效果不仅直接关系到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效率,也反映了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能力与水平。

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文章将对公共政策扩散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和评述,明确研究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在此基础上,构建适合中国情境的公共政策扩散分析框架,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文章将采用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系统收集与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对文献的量化分析,揭示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在中国公共政策扩散过程中的特征、规律与影响因素。

文章将结合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有效扩散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科技政策制定与执行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公共政策扩散的理论体系,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与实践发展。

二、文献综述近年来,中国公共政策扩散的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特别是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作为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其扩散效果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

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旨在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然而,政策的有效扩散与实施对于实现这一目标至关重要。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关于中国公共政策扩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扩散的机理、影响因素以及扩散效果等方面。

在政策扩散机理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政策扩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策本身的合理性、执行机构的能力、目标群体的接受度等。

在影响因素方面,学者们从政策环境、政策执行、政策创新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各种因素对政策扩散的影响机制和路径。

在扩散效果方面,学者们通过对具体政策的案例分析,评估了政策扩散的实际效果,为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潘千里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技术传播研究所
副所长、宝联教育培训机构总顾问
刘浩文香港工商业协会秘书长、香港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
祝赖源WCIMT有限公司总经理、教授朱庆祥香港工商业协会副会长周巍宝联教育培训机构负责人,有“当代脑业企业家”之称主持市场论坛杂志社(简称“市论社”)市论社:教育是关系国民的大事,同时也是人生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内容。

教育培训,一个人们过去不是很熟悉的名词,近几年来却在中国市场悄然兴起。

周巍:从深层次看,教育培训是在企业中达到承认个体差异,促进相互作用,形成激励机制等目标的重要手段。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培训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体所接受和运用,企业和个人也越来越感觉到教育培训对企业和个体的重要性。

教育培训产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常青产业”“、朝阳产业”,宝联企业拟开展的
高级教育培训是一个处于萌芽和形成时机的一个独特的新兴行业,就像早晨冉冉升起的朝阳,刚刚开始。

宝联的培训主要是高层次的培训,是相对于一般性的求职和生存型培训而言的,主要指管理培训、营销培训和创业培训等,培训的形式可以是和知名大学联合开MBA 班,和中国职业经理人职业认证机构开展认证培训,和一些大学或机构合作办学等,也可是一些原创性项目的培训和推广,如创业培训。

市论社:现在社会都在讲终身教育,我们也知道,在大学里的教育有必修课和选修课之
分,那么,就终身教育来说什么是必修课,哪些是选修课?
周巍:宝联教育培训认为人生的必修课
有两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而选修课则是在有很好的必修课的基础上,在人生当中接触的如体育、经济、IT、汽车等课程的学习。

之所以认为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是人生的必修课,是因为这两门课程都关系人的一生,人到了老年还是要依靠这两门必修课。

潘千里“:为人处世”是一门学问。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认真研究过,并形成了一整套
思想的体系,由他和他的弟子们传播开来,成为历史上大多数人(尤其是读书人)的“行动纲领”,对中国社会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另外,还有像孟子、庄子、墨子等他们都曾为此作了努力的探索,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一部分人。

然而,孔、孟、庄等毕竟是两千多年前的人,他们压根也没想到当今社会是什么模样,因此,他们的一些“为人处世学”在瞬息万变的现实生活面前有的已经不适用了,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摸索。

祝赖源“:尚德”是中国人处世观念及行为的重要特征。

一方面,处世做人,贵在有所谓“处世”,首先是要“做人”,故“为人处世”不可分割,“做人”即是立身处世。

而“做人”的要义在于,人的行为必须合乎“人”应该具有的道德规范,做人就是以道德律己,以道德待人。

在具体的做人之德上,其主要范畴有“诚实正直”“、光明磊落”“、襟怀坦荡”“、克己奉公”、“言行一致”、“忠厚善良”、“廉正俭朴”等等。

这种以“做人”为处世前提与基础的处世观念,体现了浓厚的尚德特征。

另一方面,与人交往,以德待人。

中国传统处世之道的尚德倾向,还表现在强调人际交往的道德性,主张人际之间应当是“正其义不计其利,谋其道而不计其功”,与人相处,贵在以德待人。

宽厚待人,诚实,守信用,重承诺这些都是做人的基本,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我们只有在学习当中不断地要求自己,才能使自己会做人,做好人。

刘浩文“:待人接物”简单的说就是“与他人交往相处”的意思。

在待人接物问题上可以
学习的东西很多,比如,要有伟大的胸怀与气魄,这是决定能不能“识人”、“容人”与“用人”的关键;要有“循循善诱”与“诲人不倦”的精神;对人要有很好的态度,孔子说:“如有周公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人,每天都必须与各
种各样的人交流、沟通、合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为人处世”。

在为人处世方面,中国古铜钱的外形给我们极好的启示——内方外圆。

“方”是做人之本,“圆”是处世之道。

所谓“内方”是指为人要诚实、守信、谦
虚,对人要真诚、友善、宽容、乐于助人、善于分享。

一个人想要成功,他的品质是最为关键的,因为人的品质决定人生成败!而“外圆”指的是做事要讲究方法、技巧、艺术。

要善于与人合作、要积极建立广泛的人脉、要善于进行广泛的资源整合。

我们经常可以在职场中看到一些八面玲珑,但心术不正的交际高手,由于缺少“方”,
他们将难以成功。

但同时我们又经常会看到不少非常本分做人、待人真诚的职场人士,由于欠缺“圆”,缺乏必要的待人接物的技巧,屡屡不得志,也很难获取成功。

因此,“内方外圆”的处世之道也就成为了获取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市论社:那是不是说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存在什么问题呢?
潘千里: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从学历教育到终身教育,从
要求“听话”到鼓励创新,虽然中国的教育体制正经历着空前的嬗变。

但是,国内的教育体制到目前为止还是一考定终身制,虽然也有很多漂亮的口号和方针提高素质和德智体,但对人性的真正关怀和对孩子心理发展的全面关注却非常缺乏。

孩子在一考定终身制的指挥棒下被迫形成了以考试为中心的强迫性思维习惯:考取就是赢家,考不取就是输家,除了考试没有别的是要紧的。

当这种狭隘的考试中心论在孩子心中成为核心指标时,孩子的心理在整体上带有了一种强迫性人格特质。

周巍:“自我终生教育”是人生终身必修课。

一个人必须自觉地进行自我终生教育。

这样,自己不仅能够快速走上成功之路,而且自己能够及时得到智慧并去烦恼。

自知则明,觉能生慧。

当今教育的最大失误:教育理念的大突破,主要在于思维方式的大突破。

人们在教育上往往缺乏目的思维,系统思维,这是导致今天教育很不理想的根本原因所在。

那么,正确的教育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要实现教育的整体价值,即使受教育者即实现人
的社会价值,有实现人的自我价值,既能满足社会需要,又能满足自我需要。

朱庆祥:要使学习获得最大效率,最大收益,首先必经进行学习观的变革。

全方位大成,
首先讲求学业大成。

学业大成,是指具有能够获得事业大成,人生大成的真才实学和人格修养。

不是为了学历而学习,而是为了学力而学习。

为什么而学的问题,是学习的宗旨问题,它直接决定着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模式。

什么是学力呢?就是通过学习和教育,给
自身获得的真实能力、真实水平。

一般认为,基本学力包括读、写、算、谈等基本能力,除此,还应包括更重要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

市论社:儒家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主体,倡导的“修齐治平”就是人们获
得成功的总路线。

这条路线既无比奥秘,又切实可行。

它以修身为本,即以提高自身的素质为本,通过“齐家”(指小家和大家,即家庭和组织的全部成员同样提高素质),最终获得“治国、平天下”的伟大成就。

因此我们宝联教育培训机构提出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为终身教育的必修课是非常合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