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学鉴赏论文

合集下载

中外文学比较与欣赏(小说篇)

中外文学比较与欣赏(小说篇)

中外文学比较与鉴赏纵观中外文学小说,我最爱的莫过于艾米丽的《呼啸山庄》和沈从文的《边城》,我将通过对这两部小说的鉴赏,来对比中外文学在描述凄美爱情上的不一样。

《呼啸山庄》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了被这个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种种恐怖的事件。

整个故事的情节实际上是通过四个阶段逐步铺开的:第一阶段叙述了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朝夕相处的童年生活;一个弃儿和一个小姐在这种特殊环境中所形成的特殊感情,以及他们对亨德雷专横暴虐的反抗。

第二阶段着重描写凯瑟琳因为追求传统的“人间的爱”而背弃了希斯克利夫,成了画眉田庄的女主人。

她对希斯克利夫的爱,是源自于“他和我是同一块料子做的”。

爱情从幸福的追求转变成自我的追求,只是“超人间的爱”。

第三阶段以大量笔墨描绘希斯克利夫如何在绝望中把满腔仇恨化为报仇雪耻的计谋和行动。

最后阶段尽管只交代了希斯克利夫的死亡,却突出地揭示了当他了解哈里顿和小凯瑟琳相爱后,思想上经历的一种崭新的变化——人性的复苏,从而使这出具有恐怖色彩的爱情悲剧透露出一束令人快慰的希望之光。

在小说中,作者的全部心血凝聚在希斯克利夫形象的刻画上,她在这里寄托了自己的全部愤慨、同情和理想。

这个被剥夺了人间温暖的弃儿在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强烈的憎,亨德雷的皮鞭使他尝到了人生的残酷,也教会他懂得忍气吞声的屈服无法改变自己受辱的命运。

他选择了反抗。

凯瑟琳曾经是他忠实的伙伴,他俩在共同的反抗中萌发了真挚的爱情。

然而,凯瑟琳最后却背叛了希斯克利夫,嫁给了埃德加·林顿。

这是她自己在”人间的爱“和”超人间的爱“之间的徘徊和选择。

在全书的结尾,是原野上的三块墓碑:林顿的墓碑,斯克利夫的墓碑,中间是既做妻子又是情人的凯瑟琳的墓碑。

凯瑟琳的背叛及其婚后悲苦的命运,是全书最重大的转折点。

凯瑟琳一死,斯克利夫这腔仇恨火山般迸发出来,成了疯狂的复仇动力。

希斯克利夫的目的达到了,他不仅让亨德雷和埃德加凄苦死去,独霸了两家庄园的产业,还让他们平白无辜的下一代也饱尝了苦果。

论中外著名戏剧家及其作品赏析

论中外著名戏剧家及其作品赏析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学院:园艺园林学院班级:园艺三班姓名:罗慧娟学号:201541738305课程论文题目:论中外著名戏剧家及其作品赏析课程名称:戏剧鉴赏评阅成绩:评阅意见: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课程论文题目——论中外著名戏剧家及其作品赏析学生:罗慧娟(园艺园林学院园艺三班,学号201541738305)摘要:戏剧家是戏剧发展历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好的戏剧作品带给过去乃至未来不可估量的价值。

关键词:关汉卿、汤显祖、莎士比亚戏剧家是指各民族戏剧业内具有一定成就的编剧、导演、演员、舞台美术家、戏剧音乐家和戏剧评论家、活动家。

是专门从事戏剧文学写作的作家,这些作品可能是为舞台表演而创作,或是不可能上演的舞台剧本,或是只以剧本对话形式的纯粹文学创作。

戏剧的发展是一条漫漫长路,是一代一代戏剧家实践出来的路。

一、早期的戏剧家(一)西方戏剧家西方现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最早的剧作家可追溯到西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时期。

当时希腊一年一度的酒神节的重要内容便是盛大的戏剧比赛。

每个参赛的剧作家都要提交一个悲剧三联剧和一个内容相关的羊人剧作为参赛作品。

这个比赛的胜利者,现在还有作品流传下来的只有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及喜剧作家亚里士多芬尼斯。

他们创作的戏剧形式到今天仍然为剧作家采用。

在戏剧史上被大多数人认为最伟大的剧作家则是威廉·莎士比亚。

他生于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之间的英国,但他的正悲剧、喜剧和历史剧令当时仍处于黑暗时代的戏剧艺术突然跃进高峰时期。

在他死后的四百年间,他的作品仍在世界各地不断上演和学院研究。

(二)中国戏剧家中国的戏剧发展过程与西方戏剧迥异。

最早的剧作家因资料很少,已不可考,可知的是自隋代开始有管理百戏的制度,而最早的剧本为南宋时期的《张协状元》。

这出剧本作者有一说为南宋温州的九山书会。

到宋元朝流行杂剧,关汉卿、王实甫(或说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为代表人物,合称“元曲四大家”。

点燃心灯中外千字散文精品赏析序言

点燃心灯中外千字散文精品赏析序言

《点燃心灯——中外千字散文精品赏析》序言浙江省温州中学朱威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广泛阅读,对于学生继承民族优秀传统,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竟义。

中学阶段是阅读的最佳时期,也是个人素质的奠基时期,在这一时期多阅读多积累,对于今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阅读心理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人们越来越喜欢具有“精品”特征的微型文章。

更何况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中的阅读试题已经逐渐与“新课程标准”接轨,摒弃了“陈”、“俗”、“碎”、“空”的题型,突出了“综合考察其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其阅读文本大多在千字左右。

为及时适应这一变化,我们在编写了《微型小说精品赏析》之后,又编写了《点燃心灯——中外千字散文精品赏析》。

这本专集所选作品都文质兼美,让学生能够在提高文学修养的同时完善自身人格。

此外,中外作品和现当代作品都有恰当的比例,这样的编排和选文,比之先前出版的各种作家专集,显得更综合而经济,因而也更方便学校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

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散文的综合阅读正是为达到这些要求提供了最好的途径,也是发展我们阅读能力的必要环节。

散文是一种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它主要用于描写真实的现实生活,作者以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诉诸笔端,抒发独特的个人感受。

散文取材广泛,形式多样,写法灵活,表达含蓄,语言优美,能够迅速而敏捷地反映现实生活。

曹顺庆的中西比较诗学研究——以《中西比较诗学》为例

曹顺庆的中西比较诗学研究——以《中西比较诗学》为例

曹顺庆的中西比较诗学研究——以《中西比较诗学》为例庞莉芹【摘要】曹顺庆是中国中西比较诗学学科的开创者,出版了中国第一部以“中西比较诗学”命名的学术专著,乃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领军人物之一。

他从中国古典文论研究转向中西文论的比较研究,将中西诗学的范畴、概念互证互释、双向阐发,分析了中西古典文论的异同之处,阐发了中国古典文艺理论的世界意义。

曹顺庆希望通过对中国古典文论的重视来摆脱中国学界“失语症”的状态,与西方文化平等对话以及深入“跨文明”研究,从而建立一个新的世界文论体系。

%He described the scope and mutual conceptual interprt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poetics, anatyzeu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lassical literary theory, and expounded the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ry theory in the world. Cao hoped to getrid of the Chinese acadmic aphesia by emphasizing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ry theory, and set up a new uniuersal system of literary theoy through equal dialogue with western culture and in-depeth inter-civilization research.【期刊名称】《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22)003【总页数】4页(P47-49,61)【关键词】《中西比较诗学》;中国古典文论;“失语症”;“跨文明”【作者】庞莉芹【作者单位】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重庆,4007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21904年,王国维在《教育世界》杂志上发表《红楼梦评论》,标志着中国比较文学的开端。

文学赏析现代诗范文优选15篇

文学赏析现代诗范文优选15篇

文学赏析现代诗范文优选1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句子大全、作文大全、诗词歌赋、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complete sentences, complete compositions, poems,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文学赏析现代诗范文优选15篇文学赏析现代诗范文第一篇荒凉的山岗上站着四姐妹所有的风只向她们吹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破碎空气中的一棵麦子高举到我的头顶我身在这荒芜的山岗怀念我空空的房间,落满灰尘我爱过的这糊涂的四姐妹啊光芒四射的四姐妹夜里我头枕卷册和神州想起蓝色远方的四姐妹我爱过的这糊涂的四姐妹啊像爱着我亲手写下的四首诗我的美丽的结伴而行的四姐妹比命运女神还要多出一个赶着美丽苍白的奶牛走向月亮形的山峰到了二月,你是从哪里来的天上滚过春天的雷,你是从哪里来的不和陌生人一起来不和运货马车一起来不和鸟群一起来四姐妹抱着这一棵一棵空气中的麦子抱着昨天的大雪,今天的雨水明天的粮食与灰烬这是绝望的麦子请告诉四姐妹:这是绝望的麦子永远是这样风后面是风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前面还是道路文学赏析现代诗范文第二篇浅谈现代诗歌写作技巧“诗者,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文学角度的比较分析中外文学审美理想的差异

文学角度的比较分析中外文学审美理想的差异

文学角度的比较分析中外文学审美理想的差异摘要:文学源于现实,文学的审美理想也在于达成与现实的审美对话,召唤世界向美生成。

随着现代性的推进,对文学审美理想所持的乐观态度愈演愈烈,终于进一步扩展成审美主义的艺术期待。

文学研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文化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而由于异质于东方文化的西方文化的介入,比较文学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比较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

所以,本文力图从中外文学不同的审美理想出发,探讨外国文学教学中比较文学的教学研究成果。

关键词:文学角度;中外文学;审美理想;和谐;审美形态Abstract:Theliteraturestemsfromtherea lityesthetically,theliteratureidealal soliesinachieveswiththerealityestheti cdialog,summonstheworldtoproducetoUS. Alongwiththemodernityadvancement,theoptimisticattitudewhichestheticidealho ldstotheliteratureisincreasinglyfierc e,finallyfurtherexpandstheestheticpri ncipletheartisticanticipation.Thelite ratureresearchhasnotlookedlikewiththe culturalresearchunifiescloselylikethi stodayintogether,butasaresultofthenet erogenyintheEasternculture’swesternc ulture’sinvolvement,thecomparativeli teraturehasnotlookedlikewiththecompar isonculturerelatescloselylikethistoda yintogether.Therefore,thisarticletrie shardfromtheChineseandforeignliteratu reesthetictoembarkideallydifferently, discussesintheforeignliteratureteachi ngthecomparativeliteratureteachingres earchresults.keyword:Literatureangle;Chineseandfor eignliterature;Estheticideal;Harmonio us;Estheticshape前言所谓文学的审美理想是指作家在创作过程中自觉遵守的诸种创作标准与价值追求。

中外文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外文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外文学论文题目一、最新中外文学论文选题参考1、中外文学因缘2、探索人性揭示生存困境--文化视角的中外文学研究3、圣经与中外文学名著4、论清代中外文学唱和集的概貌与特质5、论胡风在中外文学交流方面的贡献6、中外文学中的理想社会——论陶渊明和华兹华斯的生态文明建构7、20世纪中外文学交流的特征和意义--兼评文学交流中的两种文化倾向8、论中外文学中的吝啬鬼形象9、谈建国前伊索寓言汉译中的中外文学比较研究10、生态文学:西部语境与中外对话--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会议综述11、中外文学悍妇形象之解读12、昭君出塞故事的中外文学演绎13、战时中国文学呈现的中外文学交流14、论跨文化研究的视角 --兼评曹顺庆《中外文学跨文化比较研究》15、中外文学园地中的两株奇葩——艾芜与梅里美小说创作比较16、中外文学中相对的隐士——论陶渊明和华兹华斯之胸怀天下17、二十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与比较文学学术空间的拓展18、中外文学名著中的悍妇形象──从《驯悍记》到《聊斋志异》、《红楼梦》19、中外文学因缘20、中外文学名著简介二、中外文学论文题目大全1、中外文学理论批评的两次错位2、从中外文学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中西文化的差异3、跨文化视野下的新创获——评《中外文学跨文化比较》4、浅谈中外文学的差异5、赛珍珠等欧美人的看法对文学经典观的启示——中外文学经典标准的实际差异与对策纵横谈6、中外文学作品中“红”词群的意义比较7、中外文学名家名著辞典8、为爱而生的女人——中外文学女性形象思考之一9、论外国文学研究与中外文学比较的关系10、屠格涅夫与中国 : 二十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研究11、现代中外文学比较教程12、中外文学流派13、中外文学作品的思想意义比较14、鲁迅与中外文学遗产论稿15、试论中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命名16、论"文革"时期中外文学的交流17、打开文学鉴赏之门--读《中外文学作品鉴赏》18、狼:隐喻的“他者”——解析中外文学中的“狼形象”19、抗战时期重庆的中外文学交流20、试用精神分析理论比较中外文学作品三、热门中外文学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中外文学的比较与共生2、“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召开3、比较文学主题学研究在中外文学教学中的运用4、从《悲惨世界》到《1942》:近期中外文学经典改编5、从中外文学电影中管窥“同志文化”6、评《前卫高歌:〈中外文学〉与台湾文学批评浪潮之推动》7、穿越意识形态与中外文学8、女性哀歌——中外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比较鉴赏9、中外文学经典导读10、基于继承的中外文学教育:守范与创新11、中外文学悭吝人形象的当今解读12、二十世纪中外文学交流的回顾与总结--读李岫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外文学交流史》13、全球化语境下中外文学民族性问题分析14、从佛经故事看中外文学的“同源现象”15、中外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解析16、三重视野交叉审视下的“十七年”中外文学关系图景——评方长安著《冷战·民族·文学——新中国“十七年”中外文学关系研究》17、再论中外文学借鉴中的创新与误读18、开卷读梵华南下看丝路——《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印度卷)简评19、萧红小说创作与中外文学传承及美学建树20、中外文学中“火”的三重寓意四、关于中外文学毕业论文题目1、中外文学2、中外文学3、追寻:中外文学的叙事母题4、中外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5、中外文学跨文化比较6、生态美学视野中的中外文学作品7、中外文学交流史8、二十世纪中外文学交流史9、中外文学经典翻译教程10、多元文化的中外文学比较:新辩证观念11、我阅读的中外文学作品12、试论中外文学名著通识课教学中的跨越意识13、中外文学人物荟萃14、《20世纪中外文学交流史》序15、论中外文学视野中的路遥16、现代性视野下20世纪中外文学的互动17、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会议综述18、“学习型馆员”与中外文学素养19、中外文学法系:基督教文化对中国现代戏剧悲剧意识建立过程的影响20、中外文学名情描写鉴赏辞典五、比较好写的中外文学论文题目1、中外文学中的理想社会2、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3、刘向及其《新序》——《中外文学名家名作学习提要》书稿选登4、中外文学的跨语际变异5、试论废名小说的中外文学借鉴——以黄昏意象与《竹林的故事》和《桥·窗》为例6、中外文学传统下的生态思想7、中外文学知识教材处理初探8、中外文学中“边缘人”形象浅析9、文化生态视角下中外文学互译差异比较10、中外文学、影视作品及现实生活中的SM文化11、泣血天籁:中外文学爱情佳作中的悲情美12、中外文学杀子故事之比较13、从《中外文学》看台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与建构14、欺诈:中外文学名著出版竞争中的违规行为15、基于中外文学作品欣赏课程建设相关问题的理性思考16、中外文学教育的历史观照17、全国中外文学理论学术讨论会纪要18、劳拉与林黛玉:同病不同命——中外文学中的两个病女形象19、贵在化肉为血——论柔石小说创作对中外文学艺术的借鉴融合20、质疑导读:中外文学精品阅读的一种策略。

论文 文学作品中月亮审美之剖析

论文 文学作品中月亮审美之剖析

摘要月亮在人类的文化中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

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当人们观赏挂在夜空中的月亮时,不仅仅把它看成是纯粹的天体,人们眼里的月亮,往往都带上了观赏者的情感色彩。

以月亮为源泉的神话传说和宗教信仰很多,月亮的象征也无处不在。

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月亮更是文人墨客喜爱的,能够借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和心理状态的物象。

他们常常在诗文中借月抒怀,赋予月亮不同的意象,形成了丰富绚丽的月亮文化。

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月亮意象在中西方文化中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明显的区别。

通过对东西方文学中月亮意象比较,感受东西方多元文化中月亮文学欣赏的快乐,加深对月亮文学意象的理解,总结出东西方文学中月亮意象的“同”和“异”,以期加深对中西方文化和文学作品的理解,同时避免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出现交际失误。

关键词:月亮,审美,剖析,西方,东方,相似性,差异性一、引言人类同住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轮月亮,亿万年来人类在自身进化过程中,在不断改造和征服自然中,创造了灿烂的月亮文化。

从原始人关于月亮的种种神话,到当代人乘阿波罗登月揭开月球的面纱,月亮文学记录了人类认识自然的轨迹,承载了人类追求与自然和谐的幽思、离愁、欢乐与缠绵的精神经历。

同样一轮月亮,在古人与今人的文字里展现出认识上的不同;同样一轮月亮,在东方与西方文人笔下流露出各自内心对月亮感悟的差异。

在西方文化下“月亮”的意象则揭示出西方文化的本质特征及其文化根基。

西方文化环境下“月亮”意象的形成、发展与演变,是西方文化的一个缩影。

西方文化环境下的每一个月亮的原始意象的碎片都是人类精神和命运的一部分。

它包含了古往今来人们生活中重复上演的喜怒哀乐。

月亮意象灌注了我们民族悠远的心灵空间,凝聚了中华民族这个古老民族的生命意识和审美理想。

它是静思玄想式中国智慧的神秘启示物,更是恬静淡泊的的中国文学的艺术象征,它把人的意念带入无限的时空和深沉的历史人生思考中,贯穿于整部中国文在中国古典诗词里。

中外文学作品中的月亮意象比较研究

中外文学作品中的月亮意象比较研究

中外文学作品中的月亮意象比较研究摘要:〃月亮〃作为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意象之一,因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体现了特有的审美意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通过分析中外文学作品中的月亮意象,探讨中外文学作品中月亮意象相同及不同含义产生的历史文化原因,从当代的角度挖掘特定时期的历史文化,有助于丰富大学生的人文底蕴,提升文化自信,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

关键词:月亮意象;文化传承;戏剧;诗词;小说一、背景所谓意象,〃意〃来源于创作者的精神层面,是对特定情境下的自然景物,即〃象〃的认知以及主观和内心产生的情感。

从文学层面来看,意象常被作家用于表达难以言传的生命感悟,意象的使用可以创造出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能够使平面的文字变得更加生动,从而增强读者的代入感口]。

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意象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作为古今中外文学鉴赏中一种基本且重要的审美元素,对意象的分析重点在于对文学作品中客观环境和主观情感的关系进行分析解读[2]。

而月亮意象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都有一席之地,作家们对月亮意象的喜爰,几乎打破了时间和地缘因素的限制。

本文通过分析中外文学作品中的月亮意象,意在探讨中外文学作品中月亮意象不同含义产生的历史文化原因。

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中国古代诗词到近现代小说,月亮意象在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涵,我们将其繁荣的原因大致归为两点。

首先,月亮作为一种天文景观,对它的欣赏在中西方具有普遍性。

月亮其自身圆缺盈亏的特性使它本身就具有十分丰富的解读空间。

满月明亮,可以是寄托相思的载体;月亮遥远而高洁,使它成为美好事物的象征;月光柔和却清冷,为浪漫故事营造了独特的意境;月亮亘古不变,一方面使它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在失意者眼中,也为它平添了一份冷眼旁观的冷漠。

这些对月亮的解读被运用在特定的文学作品中,使月亮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其次,是基于不同文化语境的原因,中国古代,月亮题材与意象的繁荣与文学发展密不可分,特别是山水文学、咏物文学等的发展,都为月亮题材与意象的繁荣起到了推动作用。

中外音乐鉴赏论文

中外音乐鉴赏论文

四幕歌剧《卡门》是梅拉克和阿莱维根据梅里美的同名小说改编的。

这部歌剧以其生动鲜明的音乐语言、丰富巧妙的和声配器手法以及强烈感人的戏剧性发展,把作品的主题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卡门》是一部生动的音乐文学,它用音乐鲜明地刻画出性格相异的人物形象,并且集中刻画了卡门热情泼辣、酷爱自由的性格。

《卡门》的音乐始终紧密配合着舞台动作,中间没有静止的音乐场景。

剧中进行曲、咏叹调、舞曲等交替出现,乐曲爽朗流畅,具有炽热的西班牙音乐特色。

所有这些音乐又通过严谨的戏剧逻辑组合为一体,紧凑而简练,表现了真实的生活,使其成为雅俗共赏、具有深刻思想内容的一部伟大作品。

这部歌剧还包含了许多首在音乐会最常见的选曲,最着名的是序曲和“哈巴涅拉舞曲”,重要唱段如“米剀拉的咏叹调”、“花之歌”和“斗牛士之歌”等都是歌剧文献中最精彩的部分。

这部歌剧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比才通过对女主人公卡门独立不羁的性格刻画,强烈地反映了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思想,满腔热情地讴歌了自由,体现了他对全部生活的坚定信念。

《卡门》虽然描写的是爱情、欲望、嫉妒、仇恨的悲剧,但因为剧中有大量的对话,所以它的体裁是喜歌剧,可见当时的歌剧和喜歌剧之间的区别并不是从内容来考虑,而完全是单纯的技术问题。

比才的最大优点,也是他最深刻的独特性,就是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因素:民间因素、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并成功地将三者融为一体,所以作品的一致性是最先引人注目的特点。

然后,悲剧因素再渐渐主宰整部歌剧,最后并吞了其他两个因素。

从序曲开始,这个极富特色的主旋律就预告了卡门的命运。

《卡门》的旋律紧凑,节奏充满活力,人物的性格描写逼真细腻,因而造成许多戏剧高潮,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作品的悲剧性。

比才的和声也很富想象力,音域也很宽广,很能表现卡门紧张、激动的悲剧情绪。

这部作品的音响结构也很完整,它的丰富感来自于配器法与伴奏中精致的对位材料。

歌剧的序曲为A大调,四二拍子,回旋曲式。

然后突然把A大调转到F大调,突出了第二场中《斗牛士之歌》的副歌,在短小的序曲的最后27小节中,作者引进了卡门,用她的一个具有增二度音程特点的主题来加强观众对她的印象。

中外名著的比较与鉴赏

中外名著的比较与鉴赏

中外名著的比较与鉴赏名著是指具有文化价值并且广为流传的优秀文学作品。

中外名著在不同的背景和文化环境下诞生,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学传统和艺术风格。

比较中外名著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从而拓宽我们的文化视野和审美知识。

本文将对中外名著进行比较和鉴赏。

一、中外名著的历史背景中外名著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社会背景下产生。

中国的名著可以追溯到古代,例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这些作品描绘了封建社会中的人物和事件,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和文化传统。

而西方的名著则更多地关注个体的心理和社会议题,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狄更斯的小说等,这些作品反映了欧洲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二、中外名著的题材和风格中外名著的题材和风格也有明显的区别。

中国的名著通常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为题材,如《水浒传》、《封神演义》等,这些作品强调英雄主义和忠诚精神。

与之相比,西方的名著更注重个人情感和人性的探索,如《傲慢与偏见》、《麦田里的守望者》等,这些作品更加关注人物的内在感受和心理变化。

三、中外名著的文化背景中外名著的文化背景也是我们进行比较和鉴赏的重要方面。

中国的名著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如《红楼梦》中的婚姻观念和道德观念,《西游记》中的佛教文化和民间信仰等。

而西方的名著则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精髓,如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亲情、友情和爱情,《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超越人类的哲学思考等。

四、中外名著的影响和评价中外名著在各自的文化圈内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中国的名著被视为经典之作,广为流传并为后人所传颂,有着深远的影响力。

西方的名著也受到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和推崇,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广泛传播。

这些名著不仅在文学领域有突出的地位,也对后世的文化发展和思想启迪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五、中外名著的价值与意义中外名著之间的比较和鉴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通之处。

通过研读中外名著,我们可以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升审美水平。

文学作品鉴赏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解读

文学作品鉴赏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解读

文学作品鉴赏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解读文学作品鉴赏: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解读文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传递情感、表达思想和反映社会现实的重要方式。

从古至今,世界各国文学领域涌现出了大量的名著,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对这些名著进行鉴赏和解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将对古今中外的几部文学名著进行鉴赏和解读。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历史悠久,名著丰富。

其中,《诗经》、《楚辞》、《论语》、《庄子》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05首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民众的生活。

《楚辞》是中国古代楚地民歌的总称,以楚国诗人屈原的作品最为著名,其中《离骚》、《天问》等篇目堪称经典。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重要著作,以其独特的幽默和讽刺手法,揭示了人生的真谛。

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起源于20世纪初,以鲁迅的《呐喊》、《彷徨》等作品为标志。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矛盾,批判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表达了对中国未来的忧虑和对民众的关爱。

除了鲁迅,还有许多其他杰出的现代文学作家,如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

他们的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现实,展现了人性的光辉。

外国文学外国文学同样拥有丰富的名著。

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歌德的《浮士德》等都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这些作品以其深刻的主题、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独特的艺术手法,赢得了世人的赞誉。

进入20世纪,外国文学依然保持了高昂的发展势头。

法国作家雨果的《悲惨世界》、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法国作家加缪的《局外人》等作品,都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人性、社会和道德等问题。

文学名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传承文明、弘扬文化的重要载体。

《罗密欧与朱丽叶》赏析论文

《罗密欧与朱丽叶》赏析论文

《罗密欧与朱丽叶》赏析论文《罗密欧与朱丽叶》赏析摘要:《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著名的浪漫爱情悲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对恋人忠于自已的爱情和誓言。

他们为了爱情~不顾残酷的现实~最后双双殉情。

莎士比亚通过罗密欧和朱丽叶的爱情悲剧~把爱情题材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矛盾联系起来~批判了封建道德观念~弘扬了人文主义的理想~表现了主人公追求爱情幸福和个人自由的理念。

通过分析探讨我们发现~这一时期的封建制度和人文主义思想萌芽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是悲剧产生的一个重点~而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也是悲剧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关键词:爱情悲剧,社会背景,人物性格,人文主义一、作品简介《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是莎士比亚(1564—1616)早期创作的著名悲剧。

它诗意盎然~热情充沛~洋溢着浓郁的浪漫气息和喜剧氛围。

其艺术风格与作家早期创作的大多数喜剧相一致~被人们称为抒情悲剧。

悲剧的冲突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恋情与两个家族间的仇恨和对立~它表现了自由的爱情与封建势力之间的尖锐的矛盾冲突。

故事的发生地维洛那城实际上是英国16世纪末伊丽莎白女王鼎盛时期社会现实的艺术再现。

一方面以亲王为代表~象征了王权统一的力量~它受到广大市民的拥护~另一方面是贵族蒙太古家族和凯布莱特家族世代的积仇结怨~它代表着从中世纪延续下来的相互争夺的封建集团的势力。

但时代在前进~这两大世仇的新一代人竟在一次舞会上一见钟情~彼此相爱~于是家族的怨仇与个人爱情之间便形成了尖锐、巨大的戏剧冲突。

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无视于家族的仇怨~他们轻蔑地觉得~妨碍他们结合的只是枉具虚名的姓氏。

真正的爱情~使他们变得勇敢而无畏~他们背着父母到劳伦斯神父的寺院里秘密成婚~最后他们为了反抗封建家族势力和封建的包办婚姻不惜以死殉情~谱写了一曲最为悲壮动人的爱情颂歌。

戏剧的结尾~蒙太古和凯普莱特两家终于因为这对情人的死而抛开旧仇~言归于好~并且用纯金在维洛那为罗密欧与朱丽叶铸像。

这意味着两个年轻人为之献身的理想胜利了~他们将成为未来人们的典范。

中外文学比较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外文学比较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外文学比较论文题目一、最新中外文学比较论文选题参考1、文化视域中的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从《中外文学比较史1898-1949》谈起2、观照中国当代文学的世界性视阈——评朱栋霖主编的《1949—2000中外文学比较史》3、《1949-2000中外文学比较史》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4、“世界文学”眼光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评朱栋霖主编《中外文学比较史》5、评范伯群、朱栋霖主编的《1898—1949中外文学比较史》6、评《1898──1949中外文学比较史》7、《1898—1949中外文学比较史》简评8、《二十世纪中外文学比较史》正在编写中9、中外文学跨文化比较10、论跨文化研究的视角 --兼评曹顺庆《中外文学跨文化比较研究》11、中外文学园地中的两株奇葩——艾芜与梅里美小说创作比较12、跨文化视野下的新创获——评《中外文学跨文化比较》13、中外文学的比较与共生14、试用精神分析理论比较中外文学作品15、中外文学作品的思想意义比较16、文化生态视角下中外文学互译差异比较17、中外文学杀子故事之比较18、浅谈中外文学的比较与共生19、中外文学作品比较中的"文化"问题20、中外文学作品比较中的“文化”问题管窥二、中外文学比较论文题目大全1、从文学名著到时尚影视——《名著的影视改编》和《中外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比较谈2、中外文学作品比较中的“文化”问题3、中外文学翻译中的语言风格之比较4、中外文学翻译中语言风格差异比较5、中外文学中两类儿童形象比较6、中外文学“边缘人”形象比较研究7、中外文学因缘 : 戈宝权比较文学论文集8、中外文学“复古运动”比较论9、女性哀歌——中外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比较鉴赏10、中外文学中的经典女性形象之比较——以《诗经》和《威尼斯商人》为例11、《女神》与中外文学作品及文艺思潮之比较12、中外文学中的凄美爱情观比较——以《呼啸山庄》《边城》为例13、中外比较文学的里程碑14、中外比较文学名著导读15、中外比较文学译文集16、二十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与比较文学学术空间的拓展17、中外文学作品中“红”词群的意义比较18、比较文学主题学研究在中外文学教学中的运用19、探索比较文学名著的精读之路——写在《中外比较文学名著导读》出版之后20、胡健生:《中外戏剧文学比较研究》。

中外文学鉴赏

中外文学鉴赏

评析《傲慢与偏见》夏洛特·卢卡斯的形象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夏洛特·卢卡斯小姐因其选择了柯林斯牧师做丈夫而受到主人公伊丽莎白·贝内特、批评家及读者的不喜欢,认为她抛弃了美好的感情。

事实上,她的选择是一种理性选择。

作者赋予她很多优良品德——夏洛特聪颖,心胸开阔,有独立意识,敢于正视现实,面对人生,善于调整自己,适应社会。

她的形象比伊丽莎白更实在,更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一、聪慧的女子伊丽莎白是小说的主人公,作者给予了她一个家庭条件、家里地理位置、社会地位跟她相当的卢卡斯小姐作为她的好朋友。

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是决定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因此简·贝内特与宾利小姐的友谊显得那么勉强;宾利先生的幸福也受到达西先生友谊的左右。

夏洛特和伊丽莎白的友谊则因为平等而没有对双方的前程造成任何影响,反而因为经历了更多的事情而看得出夏洛特是个非常难得的好朋友。

其实,伊丽莎白跟卢卡斯小姐成为好朋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夏洛特的家境跟伊丽莎白差不多,两人都接受良好的教育,夏洛特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她对人对事也总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当第一次舞会举行以后,每一个人都不喜欢达西,在背地里谈论达西的傲慢、不可接近。

但是夏洛特是这样认为的,“有权利骄傲”、“这么优秀的青年,门第好,又有钱,样样都比别人强,也难怪他要自以为了不起”,她看人并不是跟风,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而是凡事有自己的思考。

在书中,有一点是非常出乎意料的:达西认为简并不爱他的好朋友宾利,因为简没有表现出对宾利的爱,所以他阻止宾利跟简见面。

这一点夏洛特跟达西的看法是一致的,“恋爱的开头都是随随便便—某人对某人发生点儿好感,本是极自然的一回事,只可惜没有对方的鼓励而自己就肯没头没脑地去钟情的人太少了”,“宾利喜欢你的姐姐,可是如果你姐姐不帮他一把劲,他也许喜欢喜欢也就算了”。

达西的想法并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至少有人跟他一样的看法。

中外讽刺文学作品的鉴赏与评析

中外讽刺文学作品的鉴赏与评析

中外讽刺文学作品的鉴赏与评析引言:讽刺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通过夸张、讽刺等手法,以幽默的方式揭示社会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中外讽刺文学作品丰富多样,其中既有经典之作,也有当代作品。

本文将从中外两个方面,对讽刺文学作品进行鉴赏与评析。

一、中国古代讽刺文学作品的鉴赏与评析1.《红楼梦》中的讽刺《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融入了大量的讽刺元素。

通过对贾府家族的描写,曹雪芹以讽刺的手法批判了封建社会的虚伪与腐朽。

例如,贾府中的宝玉、黛玉等人物形象,既是对封建礼教的讽刺,也是对人性的深刻揭示。

通过分析这些讽刺元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红楼梦》背后的社会意义。

2.《西游记》中的讽刺《西游记》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神话小说,其中融入了大量的讽刺元素。

通过对唐僧、孙悟空等角色的塑造,吴承恩以幽默的方式讽刺了封建社会的愚昧与腐败。

例如,唐僧作为一个圣人形象,却经常被描绘成软弱无能的形象,这既是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也是对人性的深刻揭示。

通过分析这些讽刺元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西游记》背后的社会寓意。

二、外国讽刺文学作品的鉴赏与评析1. 英国文学中的讽刺英国文学以其独特的幽默和讽刺而闻名于世。

著名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就是一部经典的讽刺文学作品。

通过对格列佛的冒险故事的描写,斯威夫特以讽刺的手法批判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如政治腐败、社会不公等。

通过分析《格列佛游记》中的讽刺元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背后的社会意义。

2. 俄国文学中的讽刺俄国文学同样以其独特的讽刺风格而闻名。

著名作家尼古拉·高尔基的《钦差大臣》就是一部典型的俄国讽刺文学作品。

通过对主人公的描写,高尔基以讽刺的手法批判了沙皇时代的官僚制度和社会不公。

通过分析《钦差大臣》中的讽刺元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背后的社会寓意。

结论:中外讽刺文学作品通过夸张、讽刺等手法,以幽默的方式揭示社会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中外文学名著的阅读与鉴赏

中外文学名著的阅读与鉴赏

中外文学名著的阅读与鉴赏文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们感知世界、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

中外文学名著作为文学领域的瑰宝,不仅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感悟,还具有丰富的艺术形式和独特的文化背景。

通过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名著,我们可以拓宽视野、提升审美品味、增强人文素养。

首先,阅读中外文学名著可以拓宽视野。

中外文学名著涵盖了丰富多样的题材和内容,从古代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涵盖了人类文明的各个方面。

例如,中国古代的《红楼梦》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人物塑造,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繁华与衰败;而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则通过讽刺和幽默的手法,揭示了美国南方奴隶制度的黑暗面。

通过阅读这些名著,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和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社会和人性,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加对世界的了解。

其次,阅读中外文学名著可以提升审美品味。

文学作品是艺术的结晶,它们通过语言的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创造了独特的艺术体验。

中外文学名著以其精湛的艺术表达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例如,法国作家雨果的《悲惨世界》以其宏大的叙事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引发了读者对人性、正义和爱的思考;而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则通过对罪恶和良知的探讨,引发了读者对人性的深层思考。

通过阅读这些名著,我们可以欣赏到文学艺术的精髓,提升自己的审美品味。

最后,阅读中外文学名著可以增强人文素养。

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们通过对人性、社会和历史的揭示,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中外文学名著以其深刻的洞察和生动的描写,成为了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通过对人性的探索和社会问题的揭示,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喜怒哀乐;而中国作家鲁迅的小说作品则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性的关怀,引发了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通过阅读这些名著,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人文情怀,增强对人类智慧和人性的理解。

总之,中外文学名著是人类文明的瑰宝,通过阅读和鉴赏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拓宽视野、提升审美品味、增强人文素养。

[原创]中外戏剧文学鉴赏论文

[原创]中外戏剧文学鉴赏论文

中外戏剧文学鉴赏论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媒01班:许梦如学号:20134340106
戏剧与国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习戏剧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国国学,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小时候常听爷爷奶奶唱一些花鼓戏、黄梅戏,什么天仙配啊,补锅啊、刘海砍樵,有时自己也能哼上几句,“树上滴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开笑颜”,那种婉转的调调和现在的歌曲有很大的区别,让人陶醉其中。

后来上了中学就接触到了语文课本里的<<窦娥冤>>,说实话,看书中的文言文实在没什么意思,但当老师给我看了视频,对我震撼很大,我竟偷偷地流了泪,老师告诉我们,那是秦腔,虽然剧情发展没有现在电视剧那么快,可我们每个人都陶醉其中,着了迷。

这也增进了我对戏剧的进一步喜爱。

了解到外国戏剧也是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上,哈姆雷特,钦差大臣等等让我知道了与我们中国戏剧不同的另一种魅力的戏剧。

外国主要站在人性的角度讽刺现实讴歌人性的伟大。

就古希腊戏剧来说,主要分为悲剧和喜剧,而悲剧和喜剧的地位却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起源于酒神祭祀,这一点和我国的戏剧有相似之处。

我还是主要说说我对中国戏剧的了解与看法吧。

中国的戏剧博大精深,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
演艺术等各种因素综合的。

就《《西厢记》》来说,其无与伦比的语言艺术继承了唐诗宋词的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当时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经过精炼加工,形成了自身华丽优美的语言特色。

还有它深邃的思想,反应当时的社会情况,使得这部作品经过历史的洗礼还经久不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号:130000702
人生若只如初见
——浅析《半生缘》中的爱情悲剧
姓名:孙梦苑
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班级:2013级7班
2013年12月
摘要
《半生缘》中很少有人是真正幸福的,曼桢最后的发问,更让人感慨万千。

祝鸿才是个好色的投机商,正是他的好色导致了整个故事的转折,但他并非真正的策划者,真正的策划者是曼桢亲姐姐,想借妹妹拴住自己丈夫的曼璐,这是整个悲剧故事的开端,而当曼祯被囚禁后,整个小说中的人物命运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出现了一幕幕爱情的悲剧。

首先是并不相爱且互相排斥的世钧与翠芝结婚,然后是爱着爱翠芝却又远走他乡的叔惠,另外曼璐也没有通过曼桢留住丈夫,并且在疾病与深深的自我谴责中死去,而曼桢虽然嫁给了祝鸿才却完全是因为母爱,虽然祝鸿才得到了曼桢,但同样压抑苦闷,每个人都体现出悲剧人物的色彩,整个故事无幸福的爱情与婚姻,一切都充满了悲剧的因素,表现了人生历程的艰辛与悲哀,让人感叹人生的无奈。

尤其是故事中曼桢和世钧的分手,给人一种对人世的无奈,这是因为他们相识的时机不对、猜疑与误会、他人的刻意阻挠以及对对方的不信任而导致了他们的爱情悲剧。

关键词:半生缘爱情悲剧曼桢世钧
浅析《半生缘》中的爱情悲剧
《半生缘》改编自张爱玲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十八春》,《十八春》是张爱玲为数不多的几部长篇小说之一。

有人说《半生缘》和《十八春》是同一部小说,有人说是截然不同的,阅读下发现,两部小说的政治立场有所不同。

因为时代的不同,小说的改编适应了时代的变化和要求。

这部小说充分体现了她悲剧性叙事独特之美,在众多的作品中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和代表意义。

张爱玲在写这篇小说是在到美国10年之后,时间是1967年,张爱玲送走第二个丈夫赖雅不久,用她的话说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也就是说她知道今生今世这份情不再会有了。

留下的只有“惘然”而已。

张爱玲的生活中仅剩下写作这一能体现出自我灵魂的精神家园,而写作的主题自然也是她体悟最多的爱情。

因此,张爱玲给人的感觉很冷,所以《半生缘》的文字所透露出的空气及其所营造的意境也是凉凉的,但是这种凉不是冷漠,而是一种历经沧桑、胸有万壑的冷静的清醒,就像是红尘之外的佛俯视众生而发出的悲悯的笑。

张爱玲的小说中从来没有轰轰烈烈的呐喊与抗争,更没有出现过勇往无前的斗士或英雄。

《半生缘》整部小说并无多大的曲折和传奇,小说中的人物曼桢、曼璐、世钧、叔惠、翠芝、顾太太乃至祝鸿才全都是社会中随处可见的小人物,他们既不猖狂,又经受不了打击,他们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只因普通的人性更真实,更具有永恒的意味,因而也更富有启发性。

但从这些人物身上构成了整部小说的悲剧特征,正是这些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体现出了整部小说的悲剧艺术风格。

这种悲剧的写作风格源于张爱玲童年失落于家庭的爱,青年失落于胡兰成的爱,再后又失落于时代的爱,三者交融在一起,在张爱玲心理留下了一片孤独荒凉的阴影,而她又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传统的道德和文化意识长期积淀渗透而成的潜意
识造成了她的一种无意识的复归指向,所以在她作品构思中着力创造一种怀旧的艺术氛围,在写作风格上常常使用“复古”的结构和方式。

故事以倒叙的手法作为开端,“他和曼桢认识,已经是多年前的事了。

算起来倒已经有十八年了——真吓人一跳,马上使他连带地觉得自己老了许多。

日子过得真快尤其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缝间的事”。

这种倒叙式的开头在张爱玲的其他作品中均有出现,例如:《金琐记》开头那段“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这种倒叙的手法使悲剧过程本身首先成为我们阅读接受时的焦点。

从文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情绪的宣泄远远高于情节的起伏,使读者感到作者在成年后对人生的感悟和曾经视为一切的爱情的调侃,从这些文字就奠定了整个小说的悲剧基调,弱化了故事的情节,并使我们对于故事结果的关注进一步减弱,而把小说悲剧过程作为小说的第一看点。

《半生缘》中很少有人是真正幸福的,曼桢最后的发问,更让人感慨万千。

祝鸿才是个好色的投机商,正是他的好色导致了整个故事的转折,但他并非真正的策划者,真正的策划者是曼桢亲姐姐,想借妹妹拴住自己丈夫的曼璐,这是整个悲剧故事的开端,而当曼祯被囚禁后,整个小说中的人物命运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出现了一幕幕爱情的悲剧。

首先是并不相爱且互相排斥的世钧与翠芝结婚,然后是爱着爱翠芝却又远走他乡的叔惠,另外曼璐也没有通过曼桢留住丈夫,并且在疾病与深深的自我谴责中死去,而曼桢虽然嫁给了祝鸿才却完全是因为母爱,虽然祝鸿才得到了曼桢,但同样压抑苦闷,每个人都体现出悲剧人物的色彩,整个故事无幸福的爱情与婚姻,一切都充满了悲剧的因素,表现了人生历程的艰辛与悲哀,让人感叹人生的无奈。

尤其是故事中曼桢和世钧的分手,给人一种对人世的无奈,这是因为他们相识的时机不对、猜疑与误会、他人的刻意阻挠以及对对方的不信任而导致了他们的爱情悲剧。

而同样有着爱情悲剧的,又岂止是曼桢与世钧,在曼璐对曼桢做出那些罪恶的行径的时候,罪恶多深也就表明悲剧多深,她从纯洁、善良、忠厚的人物性格转到刻薄、矛盾、泼辣的性格上,是对亲人的伤害,也是对自己生命尊严的摧毁。

她嫁给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本想组茶淡饭的过一辈子,没想到祝鸿才发了财,并且心思早不在她身上,她需要去借自己的亲妹妹去挽住这个男人的心,她的爱情悲剧伤害的不只是她自己,还有最亲的人。

“我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

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

悲剧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角,是一种强烈的对照。

但它的刺激性还是大于启发性。

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

”这是流传甚广的张爱玲的美学宣言。

她的美学之所以被称为“苍凉美学”。

但实际上在她的笔下是写不出悲壮的,有的只是无止无尽的悲凉而已。

在《半生缘》里,作者很善于运用巧合和误会,设置戏剧化的情景和编织曲折的情节。

虽然我们很痛惜有这么多误会发生,但这正是残缺的完美,让你领略到文章的可读性。

在巧合和误会中,一晃就过了十八载,当曼桢和世钧再次重逢的时候,曼桢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在小酒馆里,曼桢的一句,世钧,我们回不去了。

想必曼祯说这话时心里是充满了无奈和不甘心吧,曾经以为惊天动地的故事说出来也不过短短数秒,梦里无数次的哭诉到了真正面对面的时候却是如此平静仿佛讲述别人的故事,原来竟是这样,原来都是陷害和误会,原来当初的彼此真是一心一意的,纵然一往情深又如何,敌得过命运的捉弄吗?对曼祯而言,爱只是压在箱底的那只红手套,而对世钧,爱就是夹在书页中的写了一半的信而已,此外还
有什么呢?我想每一个认命的人一定有过太多的挣扎和无奈吧,于是最后缘分成了解释一切的软弱借口。

一开始,他们也不过是寻常儿女,一见钟情也罢日久生情也罢,喜欢上一个人而那个人也恰恰喜欢自己,正如书上说的,曼祯和世钧之间其实也谈不上有多浪漫,只是感情的发展常常是出其不意的,不多久就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了。

结局也很普通,茶泡久了就变成了白开水的味道,错过的恋人何其多,未必都会有重逢的机会。

如果没有手腕上那道伤痕,世钧也许不会问起从前,曼祯也许更不会提及那段避之惟恐不及的最伤痛的记忆。

这中间的波折却是叵测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

相隔十八载,再次重逢,一切都被描写的像白开水一样波澜不惊,却又让人痛彻惋惜。

参考文献:
[1] 张爱玲《半生缘》北京出版社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P1
[2]张爱玲《半生缘》北京出版社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P8
[3]张爱玲《半生缘》北京出版社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P127
[4]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P356
[5]李欧梵夏志清等编《重读张爱玲》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P359
[6]黄心村《乱世书写—张爱玲与沦陷时期上海文学及通俗文化》胡静译上海三联书
店2010年12月第1版P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