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创新设计与搭接

合集下载

机构创新设计与实践大纲

机构创新设计与实践大纲

机构创新设计与实践大纲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际机构的应用设计和搭接加深对不同机构运动特性的理解;2. 通过对典型机构的组装,掌握活动连接、固定连接的结构和特点;了解实际机构与机构简图的不同处,避免设计时出现运动的干涉。

3. 通过现场操作,培养实际动手和现场应变能力。

4. 通过实验的多方案设计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设计能力。

二、实验设备ZSB-C 机构创新设计方案试验台。

三、实验原理根据理论课所学有关机构组成方面的知识,利用实验台提供的各类零部件实现较简单机构的搭接。

1.杆组的概念由于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原动件数目与机构的自由度数目相等”,因此机构均由机架、原动件和自由度为零的从动件系统通过运动副联接而成,将从动件系统拆成若干个不可再分的自由度为零的运动链,称为基本杆组,简称杆组。

根据杆组的定义组成平面机构杆组的条件是;F=3N -2P 5-P 4=0其中构件数N 、高副数P 5、、低副数P 4都必须是整数。

由此可以获得各种类型的杆组。

N=1,P 5=1,P 4=1时即可获得单件高副杆组,常见的有如下几种:当P 4=0时,称之为低副杆,即F=3N -2P 5=0因此满足上式的构件数和运功副数的组合为:N=2,4,6……,P 5=3,6,9….最简单的杆组为N=2,P=3,称为II 级组,由于杆组中转动副和移动副的配置不同,II 级组共有如下五种形式。

=6的杆组形式很多,机构创新模型已有下图所示的几种常见的III级杆组: N=4,P52.机构的组成原理:根据如上所述,可将机构的组成原理概述为:任何平面机构均可以用零自由度的杆组依次连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去的方法来组成。

这是本实验的基本原理。

四、实验内容在了解实验设备提供的机械构件后,本实验台由不同种类的机械构件(连杆类、轴类、齿轮、棘轮、不完全齿轮、凸轮、皮带轮、链轮、齿条等)组成,学生可以根据选择或设计的实验类型、方案和内容,根据个人对理论课上所学的各种机构的认识自己动手进行机构搭接、安装调试和测试,进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或创新性实验。

机构的组合与创新设计

机构的组合与创新设计

二、附加约束组合法
附加约束组合法是指在多自由度机构中,
人为地增加约束条件,从而达到创新设计的目
的。
B C
工程中,附加约束 一般采用具有复杂 曲线结构的高副
A D
用凸轮机构约束五杆机构C点的运动
二、附加约束组合法
附加约束组合法是多 自由度转化为单自由 度机构且能完成特定 运动的有效创新方法
nH n1z1 n3z3 z1 z3
输入
附加机构 基础机构
输出
输入 输入
来自基础机 构可动构件 上的动力源
附加机构
基础机构
输出
主动件: 附加机构
1) I型叠加机构
附加、基础机 构分别有自己
的动力源
2) II型叠加机构
1) I型叠加机构
Z2
Z1
电机
H
H
Z3
Z4
nH
Z1Z3 Z2Z4
n1
附加机构:蜗杆传动机构(z1,z2) 基础机构:行星轮系(z3,z4)
P
3RR2P
R P
P R P
3R3P
三、机构组成原理与机构创新设计 1、机构组成原理
把基本杆组依次连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 可以组成新机构。机构组合原理为创新设计一 系列的新机构提供了明确的途径。
2、机构组成原理与机构创新 把前述的各种II级杆组和III级杆组连接到
原动件和机架上,可以组成基本机构;再把各 种II级杆组和III级杆组连接到基本机构的从动 件上,可以组成复杂的机构系统。
应用最普遍的组合
4、按照叠加规则组合基本机构
5、按照封闭规则组合基本机构
6、上述方法的混合连接,
可得到复杂的机构系统。
C B
o1

平面机构运动方案设计与拼装 实验报告

平面机构运动方案设计与拼装 实验报告

平面机构运动方案设计与拼装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加深学生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平面机构的组成及其运动特性。

2、 通过平面机构拼装,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了解机构在实际安装中可能出现的运动干涉现象及解决的办法。

3、 通过机构运动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设计能力。

二、内燃机机构设计及实验组装说明书1、实验所用器材介绍搭接机构是在机架前侧平面上完成的。

本实验配有各种工具、连接用的螺钉、螺帽、垫圈等。

其它主要零部件及其功能请仔细阅读表1。

表1 主要零件及其功能表 标号 名称 图形功能1固定支座销轴 与机架相连,带键槽的为主动销轴。

不带键槽的为从动销轴。

2销轴用于构成转动副或移动副的连接轴3 端螺栓装于轴端头,有台肩的可压紧轴端头,无台肩的可压紧套在轴上的连杆。

4连杆将1、2的圆柱或扁头装于其上图1 机架1机架 xy2立柱3滑块4电动机5皮带传动机架后侧2、实验原理机构组成:曲柄滑块与摇杆滑块组合而成的机构,如图所示。

图:内燃机机构工作特点:当曲柄1座连续转动时,滑块6作往复直线移动,同时摇杆3作往复摆动带动滑块5作往复直线移动。

该机构用于内燃机中,滑块6在压力气体作用下作往复直线运动(故滑块6实际的主动件),带动曲柄1回转并使滑块5往复运动是压力气体通过不同的路径进入滑块6的左、右端并实现排气。

3、实验正确拼装运动副方案根据拟定或由实验中获得的机构运动学尺寸,利用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台提供的零件按机构运动的传递顺序进行拼接。

拼接时,首先要分清机构中各构件所占据的运动平面,其目的是避免各运动构件发生运动干涉。

然后,以实验台机架铅垂面为拼接的起始参考面,按预定拼接计划进行拼接。

拼接中应注意各构件的运动平面是平行的,所拼接机构的外伸运动层面数愈少,机构运动愈平稳,为此,建议机构中各构件的运动层面以交错层的排列方式进行拼接。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台提供的运动副的拼接方法请参见以下介绍。

机构方案搭接实验

机构方案搭接实验
2. 阅读本实验指导书,熟悉实验中所用的设备、安装工具和零部件的 功能;
3. 阅读本实验指导书,熟悉各传动装置、各固定支座、移动副、转动 副的安装方法;
4. 按照运动传递的顺序,从原动机开始依次连接各基本组;
5. 仔细检查,确认搭接无误、连接牢靠后方可通电运转;
6. 仔细观察机构的运动,判断是否满足工艺要求并作出相应改进;
将其凸台坎在连杆4的槽中用3固定,则 连杆4的构件长度可任意调整。
大孔装于直线电机的圆形齿条上并固定, 轴孔与销轴2连接。销轴2或作主动滑 块或与齿条连接。
a
5
续表1 主要零件及其功能表
7
齿条
齿条
8
护板
9
齿轮
10
凸轮
11
槽轮
12
拨盘
与齿轮啮合,构成齿轮齿 条传动。 通过4个螺孔与齿条连接, 使齿轮与齿条在同一平面 上啮合。 模数m=2¸z=28,35,42, 56的各3个 基圆半径20mm,升回型, 行程30mm
的。配有旋转电动机和直线电动机,以输出直线 运动和旋转运动;配有齿轮、凸轮、带轮、槽轮 等零件,通过搭接可完成直线、旋转、往复、间 歇等运动传递;配有连杆、滑块座及连接零件, 可搭接成各种执行机构。机构搭接完成后可通电 运转以检验其创造结果。
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实验前应完成机构方案
的创造与选型,并仔细阅读本实验指导书后方可 进行本实验。
用两个六角螺栓连接在圆形齿条上,把销轴2插入主动滑块座的孔中用埋
头螺钉上紧,销轴2即可作为主动滑块使用。为产生往复运动,在销轴2上
装有控制行程开关的碰块。
a
10
埋头螺钉
凸轮10
装于机架滑块上的 固定支座销轴1
图6 凸轮与销轴的安装

机构的组合与创新设计案例

机构的组合与创新设计案例

机构的组合与创新设计案例话说,我有个朋友,他特别喜欢养花,但是呢,他老是因为忙或者忘记给花浇水,搞得那些花有时候都奄奄一息的。

这可咋整呢?于是我就灵机一动,给他设计了一个自动浇花的小机构。

一、机构组合的基础部件。

1. 储水部分水桶。

首先得有个地方存水吧。

我就找了一个旧水桶,那种不大不小,大概能装个十升水的水桶。

这个水桶就像是整个自动浇花机构的“大水库”,是水源的供应站。

它就放在花盆旁边的小架子上,位置稍微高一点,这样水就能靠重力流到花盆里啦。

2. 控制水流的阀门简易水龙头。

从水桶出来的水可不能像洪水一样一下子都灌到花盆里呀。

我就把一个简易的水龙头拧在了水桶的底部出水口上。

这个水龙头就像是一个小卫士,能控制水流的大小。

刚开始的时候,我试了好几个水龙头,有的拧起来特别费劲,有的又太松,水流控制不好。

最后选了一个大小合适,旋转起来比较顺滑的,就像给这个小机构找到了一个靠谱的“流量管理员”。

3. 定时装置闹钟改造。

光有能流水的阀门还不行,得让它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来浇水呀。

我手头有个旧闹钟,就是那种指针式的闹钟。

我把闹钟拆了一部分,只留下了时针和分针那一套机械装置。

然后呢,我在分针上绑了一根小绳子,这根绳子另一头系在水龙头的开关上。

当闹钟的分针转到特定的位置,就会拉动绳子,从而打开水龙头浇水。

这个闹钟改造的定时装置,就像是这个浇花小机构的“大脑”,告诉它什么时候该干活了。

不过呢,这个装置一开始不太准,有时候分针还没到位置,绳子就有点松松垮垮的,后来我又调整了好几次绳子的长度和紧度,才让它正常工作。

二、创新设计部分。

1. 水分感应装置自制简易湿度计。

我想啊,有时候花可能不需要浇水呢,要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按照定时浇水,可能会把花给淹死。

于是我就自己做了一个简易的湿度计。

我找了两片不同的金属片,把它们插在花盆的土里。

因为不同的金属在不同湿度环境下的导电性是不一样的。

然后我用一个小电路,把这两片金属片和闹钟的电路连接起来。

机构组合设计与创新教材课件

机构组合设计与创新教材课件
鼓励学生多学科交叉学习,了解不同 领域的知识和方法,拓展思维边界。
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和工程实践中的问 题,思考解决方案,提高创新能力。
实践创新项目
组织学生参加创新项目,实践创新思 维和机构组合设计,培养创新能力和 团队合作精神。
机构组合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01
智能化设计
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 ,实现机构组合设计的智能化,
功能的装置。
机构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机构可以分 为很多种,如按照运动形式分类、 按照功能分类等。
机构的基本元素
机构的基本元素包括构件、运动副 和约束。
机构的组合方式
01
02
03
04
基本机构的组合
将基本机构按照一定的方式进 行组合,可以形成复杂的机构

串联式组合
将多个基本机构首尾串联连接 ,每个机构都是独立运动的。
挑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机构组合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需要不断探索新的设计方法和思路。同时,机构组合设计需 要综合考虑机械、电子、控制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对 设计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机遇
随着机器人、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机 构组合设计的需求越来越大,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 挑战。同时,新技术的发展也为机构组合设计带来了更多的 可能性,设计师可以不断创新和尝试。
卫星姿态控制系统
机构组合设计在卫星姿态控制系统领域的应用, 能够实现卫星的精确姿态控制和稳定运行,提高 卫星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机构组合设计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应用
底盘系统
01
机构组合设计在汽车底盘系统领域的应用,能够实现底盘的轻
量化、高效化和可靠性,提高汽车性能。

机械设计基础第06章机构组合设计与创新

机械设计基础第06章机构组合设计与创新

意义
机构组合设计能够充分利用各种基本机构的优点, 弥补单一机构的不足,实现复杂运动规律和特殊功 能要求,提高机械系统的整体性能。
机构组合设计基本原则
在机构组合过程中,应确保各基 本机构之间的运动协调,避免出 现运动干涉或运动不确定现象。
机构组合设计应注重提高机械系 统的可靠性,选择性能稳定、耐 磨损、抗疲劳的基本机构,并采 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应用实例
复合式组合机构在高端装备制造、精密仪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高精度数控机床、超精密测 量仪器等都可以采用复合式组合机构来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运动和定位要求。
04机构性能评ຫໍສະໝຸດ 与优化Chapter机构性能评价指标
运动学性能
包括机构的运动范围、速度、加 速度等运动学参数,用于评价机
构的运动能力。
参数化设计
通过参数化建模技术,可以快速 生成具有相似结构或功能的机构 方案,提高设计效率。
有限元分析
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机构进行强度 、刚度和稳定性分析,优化结构 设计,减少试验成本。
优化设计在机构组合设计中的应用
设计变量与目标函数
01
确定机构设计的关键参数作为设计变量,以机构性能或成本等
作为目标函数。
约束条件
02
考虑机构运动学、动力学、强度、刚度等约束条件,保证优化
结果的可行性。
优化算法
03
采用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优化算法,对机构进行优化设计
,得到最优解。
可靠性设计在机构组合设计中的应用
可靠性分析
对机构进行故障模式、影响及 危害性分析(FMECA),识别
潜在故障模式及其影响。
可靠性设计策略
采用冗余设计、容错设计、降 额设计等策略,提高机构的可 靠性。

机构组合与创新设计

机构组合与创新设计

(一)连接II级杆组
1. 连接RRR杆组
2. 连接RRP型杆组
3. RRR与RRP杆组的混合连接
(二)连接III级杆组
图示机构为原动件和机架连接3R3R和3R2RP型III 级杆组组成机构的示意图。
四、利用机构组合原理进行机构创新设计的基本思路 利用机构组合原理进行机构创新设计可遵循下列 原则。 1. II级机构的综合方法、分析方法已经成熟,可优 先考虑II级杆组进行机构的组合设计。 2. 掌握II级杆组的6种基本形式,学会II级杆组的变 异设计。 3. II级杆组的一个外接副连接活动构件,另一个外 接副连接机架。 4. 根据机构输出运动的方式选择杆组类型。输出运 动为转动或摆动时,可优先选择带有两个转动副的杆 组,如RRR、RPR、PRR等杆组;输出运动为移动时, 可优先选择带有移动副的杆组。
§3-4 机构的串联组合与创新设计
一、机构的串联组合方法 1. 基本概念
前一个机构 ( 称为前置机构 ) 的输出构件与后一个 机构(称为后置机构 ) 的输入构件刚性连接在一起,称 之为串联组合。 特征: 前置机构和后置机构都是单自由度机构。
2. 分类
机构1 机构2 机构2 前置机构 后置机构 前置机构 后置机构 ( b) II型串联 (a) I型串联 机构的串联组合框图 串联 在平面运动构件上 串联 在简单运动构件上
实现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后置机构速度变换的串联组合示意图
不改变传动角的情况下实现增程 增力
变速凸轮、移动凸轮
获得大行程摆动或移动/增减速
连杆机构
减小槽轮速度波动 拨动棘轮机构运动 运用前置凸轮从动件的任意 运动规律,改善后置机构的 运动特性或通过后置机构增 大运动行程
棘轮机构
连杆机构 凸轮机构

1机构创新设计方案搭接实验讲课资料

1机构创新设计方案搭接实验讲课资料

3b)所示安装 可得到任意 杆长的连杆。 将销轴插入 铰链座的 孔中,然后 用带有凸台 的端螺栓固 定。将铰链 座的凸台坎 入连杆槽中 的任意位置 旋紧固紧 螺栓,则可 得到任意杆 长的连杆。
将带有扁头的销轴2的扁头坎入连杆的槽中, 另一端圆柱插入另一连杆的孔中,
销轴2的两端头均用带有凸台的端螺栓固定。 该销轴可在连杆的槽中滑动相当于滑块。
连杆4
连杆4
端螺栓3
销轴2 连杆4
端螺栓3 图4 移动幅的连接
直线电机的输出齿条 (由行程开关控制其作往复运动)
主动滑块座6
销轴2
行程开关碰块 图5 主动滑块与电机轴的拼接
如图5所示,直线电动机的圆形齿条以10mm/s的速度输出直线运动。 并配有控制器及两个行程开关。当由滑块作为原动件时,将主动滑块座6 用两个六角螺栓连接在圆形齿条上,把销轴2插入主动滑块座的孔中用埋 头螺钉上紧,销轴2即可作为主动滑块使用。为产生往复运动,在销轴2上 装有控制行程开关的碰块。
2. 阅读本实验指导书,熟悉实验中所用的设备、安装工具和零部件的 功能;
3. 阅读本实验指导书,熟悉各传动装置、各固定支座、移动副、转动 副的安装方法;
4. 按照运动传递的顺序,从原动机开始依次连接各基本组; 5. 仔细检查,确认搭接无误、连接牢靠后方可通电运转; 6. 仔细观察机构的运动,判断是否满足工艺要求并作出相应改进;
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实验前应完成机构方案 的创造与选型,并仔细阅读本实验指导书后方柱2可在上下横梁中沿 x方向(双手上下均匀用力) 调整其位置,然后用上下横梁
上的螺栓固定。
机架后侧
2立柱 1机架
y 5皮带传动
3滑块
4电动机 x
滑块3图可1 在机架立柱2上沿y方向调 整其位置,然后用其上的内 六角螺钉固定。滑块上的圆

机械创新设计第五章 机构的组合与创新设计

机械创新设计第五章 机构的组合与创新设计

3、 组合示例
图5-30 蜗杆机构与轮系机构组成的叠加机构
图5-31 I型叠加机构示例 a)连杆机构为基础机构 b)齿轮机构为基础机构
图5-32 II型叠加机构示例 a)户外摄影车机构 b)机械手机构
二、 机构叠加组合的关键问题
1、选定附加机构与基础机构,确定附加机构与基础机构之间的连接方法。
第五章 机构的组合与创新设计
目录: 第一节 机构组合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机构组成原理与机构创新设计
第三节 机构串联组合与创新设计 第四节 机构并联组合与创新设计
第五节 机构叠加组合与创新设计
第六节 机构封闭组合与创新设计 第七节 其他类型的机构组合与创新设计
第八节 剪切机构及其创新设计
第一节 机构组合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1、基本概念
机构的串联组合与创新设计
一、机构的串联组合 前一个机构的输出构件与后一个机构的输入构件刚性连接在一起,称 之为串联组合。前一个机构称为前置机构,后一个机构称为后置机构。其特 征是前置机构和后置机构都是单自由度的机构。 2、分类
图5-20 机构的串联组合框图 a)I型串联 b)II型串联
d)2RP3P
a)R2P3R
图5-11 R2P类级杆组 b)R2P2RP c)R2PR2P
d)R2P2P
a)3P3R
图5-12 3P类级杆组 b)3P2RP c)3PR2P
d)3P2P
三、机构组成原理与机构创新设计 (一)机构组成原理 把基本杆组依次连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可以组成新机构。机构组合原 理为创新设计一系列的新机构提供了明确的途径。 (二)机构组成原理与机构创新 把前述的各种II级杆组和III级杆组连接到原动件和机构上,可以组成基

机构的组合与创新设计方案

机构的组合与创新设计方案

机构的组合与创新设计方案机构的组合与创新设计方案一、引言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变革与创新,组织机构也不例外。

传统的组织机构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需要通过组合和创新来提升整体效能。

本文将就机构的组合与创新设计方案展开探讨。

二、机构的组合机构的组合是指将不同的部门、团队或组织结构进行合理的组合,形成一个协同工作的整体。

通过机构的组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更好的协作与协调。

1. 组织结构的优化传统的组织结构通常是以部门为基础,各个部门相对独立,沟通成本高、反应迟缓。

而现代企业可以尝试将各个部门进行横向合作,形成跨部门团队,实现信息与资源的共享,提高反应速度与决策效率。

2. 形成项目团队在特定的项目中,可以通过组建一个专门的项目团队来解决问题或实施某项工作。

项目团队由不同部门的成员组成,集结了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工作内容和多变的需求。

3. 实践多元化的领导和管理模式传统的组织机构通常采用的是垂直式的领导和管理模式,一个领导负责一个团队。

而现代企业可以尝试引入多元化的领导和管理模式,采用分散式领导和管理,将决策权下放到更低的层级,提高组织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三、机构的创新设计方案机构的创新设计方案是指通过创新的机构设计,打破传统束缚,提高组织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以下是几个机构的创新设计方案的案例:1. 拆分与整合通过拆分一些原有的大部门,将其细化为更小的团队,提高工作效率和协作能力。

同时,通过整合一些类似的小团队,形成更大的团队,提高规模效应和创新能力。

2. 引入弹性组织弹性组织是一种以项目为中心的组织形式,强调员工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组织能力。

员工可以根据项目需求自由组建团队,进行项目实施,增强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3. 探索平台式组织平台式组织强调的是共享和开放,通过建立一个共同平台,将内外部资源集成,激发创新活力。

员工可以在平台上进行自主创业和项目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机构运动方案创意与搭接

机构运动方案创意与搭接

机构运动方案创意与搭接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际机构的应用设计和搭接加深对不同机构运动特性的理解。

2.通过对典型机构的组装,掌握活动连接、固定连接的结构和特点;了解实际机构与机构运动简图的不同处,避免设计时出现运动的干涉。

3.通过现场操作,培养实际动手和现场应变能力。

4.通过实验的多方案设计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设计能力。

二、实验设备ZBS-C机构运动创新设计实验台。

本实验台提供的运动副拼接方法见附录Ⅱ。

本实验台有不同种类的基本机械构件,可根据选择或设计的实验类型、方案和内容,动手进行机构搭接、调试和测试。

本实验台可进行的实验内容:1.平面机构组成原理的拼装。

2.平面机构创新设计的拼装。

3.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进行机构系统方案设计的拼装。

4.课外学生进行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拼装。

三、实验原理1.机构的组成原理:任何平面机构均可以用零自由度的杆组依次连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去的方法来形成。

这也是机构创新设计拼装的基本原理。

2.杆组的拆分步骤:① 计算机构的自由度,并确定原动件。

② 从远离原动件的构件开始拆杆组。

先试拆Ⅱ级杆组,若拆不出Ⅱ级杆组,再试拆Ⅲ级杆组。

即杆组的拆分应从低级别杆组依次向高级别杆组拆分。

正确拆分的判断标准:每拆分出一个基本杆组后,留下的部分仍应是一个与原机构相同自由度的机构,直至全部杆组拆出只剩下原动件和机架为止。

③ 确定机构的级别。

注:同一机构所取的原动件不同,有可能成为不同级别的机构。

但当机构的原动件确定后,杆组的拆法是唯一的,即该机构的级别是确定的。

若机构中含有高副,为研究方便起见,可根据一定条件将机构的高副以低副来代替,然后再进行杆组拆分。

3.杆组的拼装:根据事先拟定的机构运动简图,利用机构运动创新设计实验台提供的零件按机构运动的传递顺序进行拼装。

拼装时,通常先从原动件开始,按运动传递规律进行拼装。

拼装时,应保证各构件均在相互平行的平面内运动,这样可避免各运动构件之间的干涉,同时保证各构件运动平面与轴的轴线垂直。

机械原理机构组合与创新设计

机械原理机构组合与创新设计

3.图示机构为活塞机的齿轮杠杆机构,试对该机构进行分析。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三点 五十七分。
解 图示机构是两个曲柄滑块机构ABE和CDE的并联组合,同时 与相啮合的齿轮机构进行连接。机构构件长度满足 AB=CD,BE=DE,同时两齿轮的分度圆直径相等。AB和CD与气缸
的轴线形成的夹角相等且对称分布。齿轮转动时,活塞将沿气缸内 壁作往复移动。
一、基本要求
1 . 了解基本机构的概念、类型及其运动特性。 2 . 了解机构组成原理与机构创新设计。
3 . 了解机构组合方法(串联组合、并联组合、叠加组合、 封闭组合)与创新设计。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三点 五十七分。
二、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1. 基本机构
2. 机构组成原理
3. 机构组合方法(串联组合、并联组合、 叠加组合、封闭组合)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三点 五十七分。
间歇运动机构的基本型 ➢ 棘轮机构 ➢ 槽轮机构 ➢ 不完全齿轮机构
➢ 分度凸轮机构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三点 五十七分。
挠性传动机构的基本型
➢ 带传动机构
➢ 链传动机构
➢ 绳索传动机构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三点 五十七分。
其他传动机构的基本型
➢ 螺旋机构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三点 五十七分。
机构的叠加组合
在一个机构的可动构件上再安装一个以上的 机构的组合方式。
把支撑其它机构的机构称为基础机构,安装在基础 机构可动构件上面的机构称为附加机构。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三点 五十七分。
机构的封闭组合
一个两自由度机构中的两个输入构件或两个 输出构件或一个输入构件和一个输出构件用单自 由度的机构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单自由度的机构 系统,称为封闭式组合。

机械创新第五章 机构组合与创新设计

机械创新第五章 机构组合与创新设计

从动构件组:F=0
再拆成更简单的F=0的杆组
◆定义:把机构中最后不能再拆的自由度为零的构 件组称为机构的基本杆组。
◆ 基本杆组的分类
对于全低副的杆组: n个构件、pl个低副
杆组应该满足的条件条件:
3 n 2 pl 0 2 n pl 3
n和pl为整数 n=2,4,6…
3 Pl n 2
运动副数
n 2, Pl 3
n 4, Pl 6 n 6, Pl 9
●●●●●●
构件数
讨论各基本杆的几种情况:
(1) n=2, pl =3的双杆组:又叫Ⅱ级杆组
常见Ⅱ级杆组的形式有 5 种(应用最广且最简单)
内接副—— 连接杆组内部构件的运动副
外接副—— 与杆组外部构件连接的运动副
Ⅱ级杆组
2.机构的组成原理
◆机构组成原理:任何机构都是由若干个基本杆组 依次连接于原动件和机架上所组成的系统。
机构=基本机构+基本杆组
牛头刨床的组合过程
◆机构命名方式:
按所含最高杆组级别命名,如 Ⅱ 级机构, Ⅲ 级机构等。(Ⅰ级机构:只由机架和原动件组成的
机构。例:杠杆机构、斜面机构)
◆ 机构创新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 结构分析的过程 把机构分解为基本杆组、机架和原动件。
◆ 机构结构分析步骤 1、正确计算机构的自由度; 2、根据机构拆分原则进行拆分 3、最后定出机构的级别。
★确定机构级别
解:该机构无虚约束和局部自由度 F=3×5-2×7=1 该机构为II级机构
二、杆组的基本类型 (一)II级杆组的类型
Ⅱ级杆组结构形式
§5-2 基本机构及其组合的概念

机构是机器中执行机械运动的主体装置,机构的类型与复 杂程度与机器的性能、成本、制造工艺、使用寿命、工作可 靠性等有密切关系。因此机构的设计在机械设计的全过程中 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工程中的实用机械,很少由一个简单 的基本机构组成,大都由若干个基本机构通过各种连接方法 组合而成的一个机构系统组成。

机构搭接实验报告

机构搭接实验报告

机械工程课内实验
实验报告
机构创新设计与搭接实验
指导教师:
姓名:
学号:
班级:
成绩: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201 年月
机构创新设计与搭接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任务:
三、实验设备:
四、实验内容:
机构名称:
1)画出实际拼装的机构运动简图,并在简图中标注实测得到的机构运动学尺寸;机构运动简图:
2)计算机构自由度;
3)分析机构的运动学特性;
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平面机构中是否存在曲柄;
2)输出件是否具有急回特性;
3)机构的运动是否连续;
4)最小传动角(或最大压力角)是否在非工作行程中;4)附上搭接图片。

机构组合设计与创新

机构组合设计与创新

第五节 叠加式(装载式)机构组合
将一个机构安装在另一机构的某个运动 构件上的组合形式,称为叠加式机构组 合,其输出运动是若干个机构输出运动 的合成。叠加式机构组合的主要功能, 是实现特定的输出,完成复杂动作。
叠加式机构组合两种方式
一种为运动独立式 一种为运动相关式
1 运动独立式
运动独立式,即各机构的运动关系是相 互独立的,其最后一个子机构往往动作 要求比较复杂,有搬运、夹持、抓取等, 可采用的机构类型较多,如连杆机构、 齿轮机构、液压机构、挠性件机构等, 常见于各种机械手。
各个基本机构具有各自的输入构件,而有共同 的输出构件则为I型并联;
各个基本机构有共同的输入与输出构件则为Ⅱ 型并联;
各个基本机构有共同的输入构件,但却有各自 的输出构件则为Ⅲ型并联。
并联式机构组合的特点是运动并行传递。
I型并联(不同输入,相同输出)
简单型并联式机构组合,要求并联的两 个子机构类型、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 并对称布置。它主要用于改善机构的受 力状态、动力特性、自身的动平衡,解 决机构运动中的止点问题及输出运动的 可靠性等问题。
缝纫机
惯性筛
浇铸系统
电影放映机的卷片机构
第二节 机构串联组合
串联式机构组合是指若干个单自由度的 基本机构A、B、C……顺序联接,每一个 前置机构的输出运动是后置机构的输入。
两种类型
联接点可以设在前置机构中作简单运动 的连架杆上,称其为Ⅰ型串联;
联接点也可以设在前置机构中作平面复 杂运动的构件上,称作Ⅱ型串联。
思考
对用四杆机构做前置机构的串联机构, 怎样是 组合
为什么这 样组合?
思考
普通槽轮机构的缺陷?
有何 危害 槽轮是变速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组合原理机构创新设计与搭接指导蔡书平西安交通大学机械教学实验中心2012.3.1目录一、实验目的, (3)二、实验任务 (3)三、实验原理 (3)四、实验设备................................................................. (4)五、实验内容................................................................. (8)1、牛头刨床机构.............................................. .. (5)2、内燃机机构 (6)3、精压机机构 (6)4、两齿轮-曲柄摇杆机构 (7)5 两齿轮-曲柄摆块机构 (7)6、喷气织机开口机构构 (8)7、双滑块机 (8)8、冲压机构 (9)9、插床机构 (9)10、筛料机构 (10)11、凸轮-连杆组合机构 (10)12、凸轮-五连杆机构 (14)13、行程放大机构 (11)14、冲压机构 (12)15、双摆杆摆角放大机构 (12)六、实验方法与步骤………………………………………………… ..13 .七、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机构创新设计与运动分析实验是综合性实验,在掌握机构组成原理、基本机构的类型、结构、设计知识的基础上,以ZBS-C机构创意设计实验台作为操作平台,进行机构创新设计实验;2、培养学生运用创新思维方法,遵循机械设计的基本法则,对机构运动系统方案图6-15进行设计与研究。

以期通过实验使学生创新意识、综合设计能力得到加强,实验技能得到提高。

二、实验任务1、选用工程机械中各种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在ZBS-C机构创新设计实验台搭接、运行,满足机构运动要求。

2、根据设计机构创新方案、画出机构运动简图,在ZBS-C机构创新设计实验台搭接、运行,满足机构设计要求。

三、实验原理1、杆组的概念由于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原动件数目与机构的自由度数相等,因此机构由机架、原动件和自由度为零的从动件系统通过运动副联接而成。

将从动件系统拆成若干个不可再分的自由度为零的运动链,称为基本杆组,简称杆组。

根据杆组的定义,组成平面机构杆组的条件是:F=3n-2pL-pH=0其中构件数n,高副数PH和低副数PL都必需是整数。

由此可以获得各种类型的杆组。

当n=1,PL=1,PH=1 时即可获得单构件高副杆组,常见的有如下几种:图 3-1 单构件高副杆组因此满足上式的构件数和运动副数的组合为:n=2,4,6……,P L=3,6,9……。

最简单的杆组为n=2,P L=3,称为Ⅱ级组,由于杆组中转动副和移动副的配置不同,Ⅱ级组共有如下五种形式。

n=4,P L=6 的杆组形式很多,机构创新模型已有图3 所示的几种常见的Ⅲ级杆组。

图 3-22 平面低副Ⅱ级组图 3-3 平面低副Ⅲ级组2、机构的组成原理根据如上所述,可将机构的组成原理概述为:任何平面机构均可以用零自由度的杆组依次连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的方法来组成。

这是本实验的基本原理。

四、实验设备ZBS-C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台图4-1;图4-1ZBS-C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台五、实验内容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搭接实验,第一部分可选用工程机械中各种平面机构,根据机构运动简图,搭接实验。

第二部分可由学生构思平面机构运动简图进行创新构思并完成方案的搭接,达到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该实验台提供的配件可完成不少于40种机构运动方案的拼接实验。

实验时每台架可有3名学生一组,完成不同机构运动方案的搭接设计实验。

工程机械中各种平面机构如下:1、牛头刨床机构图5-1牛头刨床机构图b)为将图a)中的构件3由导杆变为滑块,而将构件4由滑块变为导杆形成。

机构组成:牛头刨床机构由摆动导杆机构与双滑块机构组成。

只是在图a)中,构件2、3、4组成两个同方位的移动副,且构建3与其它构件组成移动副两次;而图b)则是将图a)中D点滑块移至A点,使A点移动副在箱底处,易于润滑,使移动副摩擦损失减少。

机构工作性能得到改善。

图a)和图b)所示机构的运动特性完全相同,如图5-1所示.工作特点:当曲柄Ⅰ回转时,导杆3绕点A摆动并具有急回性质,使杆5完成往复直线运动,并具有工作行程慢,并工作行程快回的特点。

2、内燃机机构机构组成:曲柄滑块与摇杆滑块组合而成的机构,如图5-2所示。

图5-2内燃机机构工作特点:当曲柄1座连续转动时,滑块6作往复直线移动,同时摇杆3作往复摆动带动滑块5作往复直线移动。

该机构用于内燃机中,滑块6在压力气体作用下作往复直线运动(故滑块6实际的主动件),带动曲柄1回转并使滑块5往复运动是压力气体通过不同的路径进入滑块6的左、右端并实现排气。

3、精压机机构机构构成:该机构由曲柄滑块和两个对称的摇杆滑块机构所组成如图5-3所示。

图5-3精压机机构工作特点:当曲柄1连续转动时,杆3上、下移动,通过杆4→5→6使滑块7作上、下移动,完成物料的压紧。

对称部分8→9→10→7作用是使构件7平稳下压,使物料受载均衡。

4、两齿轮-曲柄摇杆机构图 5-4 齿轮-曲柄摇杆机构机构组成:该机构由曲柄摇杆机构和齿轮机构组成,其中齿轮5与摇杆2形成刚性联接,如图5-4所示。

工作特点:当曲柄Ⅰ回转时,连杆2驱动摇杆3摆动,从而通过齿轮5与齿轮4的啮合驱动齿轮4回转。

由于摆杆3往复摆动,从而实现齿轮4的往复回转。

5、两齿轮-曲柄摆块机构图 5-5 齿轮-曲柄摆块机构机构组成:该机构由齿轮机构和曲柄摆块机构组成。

其中齿轮1和杆2可相对转动,齿轮4则装在铰链B点并与导杆3固联,如图5-5所示。

工作特点:杆2作圆周运动,为曲柄通过连杆使摆块摆动从而改变连杆的姿态使齿轮4带动齿轮1座相对曲柄的同向回转与逆向回转。

6、喷气织机开口机构机构组成:该机构有曲柄摆块机构,齿轮-齿条机构和摇杆滑块机构组合而成,图 5-6 喷气织机开口机构其中齿条与导杆BC固联,摇杆DD/与齿轮G固联,如图5-6所示。

工作特点:曲柄AB以等角速度回转,带动导杆BC随摆块摆动的同时与摆块做相对移动,在导杆BC上固装的齿条E与活套在轴上的齿轮G相啮合,从而使齿轮G作大角度摆动,与齿轮G固连在一起的杆DD/随之运动,通过连杆DF(D/F/)使滑块作上、下往复运动。

组合机构中,齿条E的运动是由移动和转动合成的往复运动,而齿轮G的运动就取决于这两种运动的合成。

7、双滑块机构图 5-7 双滑块机构机构组成:该机构有双滑块组成,可看成有曲柄滑块机构A-B-C构成,从而将滑块4视做虚约束,如图5-7所示。

工作特点:当曲柄Ⅰ做匀速转动时,滑块3、4均作直线运动,同时,杆件2上任意点的轨迹为一椭圆。

8、冲压机构图 5-8 冲压机构机构组成:该机构由齿轮机构与对称配置的两套曲柄滑块机构组合而成,AD 杆与齿轮1固联,BC杆与齿轮2固联,如图5-8所示。

组成要求:Z1=Z2;AD=BC;α=β工作特点:齿轮1匀速转动,带动齿轮2回转,从而通过连杆3、4驱动杆5上下直线运动完成预定功能。

该机构可拆去杆件5,而E点运动轨迹不便,故该机构可用于因受空间限制无法安置滑槽但又须获得直线进给的自动机械中。

而且对称布置的曲柄滑块机构可使滑块运动受力状态好。

9、插床机构机构组成:该机构由转动导杆机构与正置曲柄滑块机构组成,如图5-9所示。

工作特点:曲柄1匀速转动,通过滑块2带动从动件3绕B点回转,通过连杆4驱动滑块5作直线移动。

由于导杆机构驱动滑块5往复运动时对应的曲柄1转角不同,故滑块5具有急回特性。

10、筛料机构图 5-10 筛料机构机构组成:该机构由曲柄摇杆机构和摇杆滑块机构构成,如图5-10所示。

工作特点:曲柄1匀速转动,通过摇杆3和连杆4带动滑块5作往复直线运动,由于曲柄摇杆机构的急回性质,使得滑块5速度,加速度变化较大,从而更好地完成筛料工作。

11、凸轮-连杆组合机构)架机(图 5-11 凸轮-连杆组合机构机构组成:该机构由凸轮机构和曲柄连杆机构以及齿轮齿条机构组成,且曲柄EF 与齿轮为固联构件,如图5-11所示。

工作特点:凸轮为主动件匀速转动,通过摇杆2、连杆3使齿轮4回转,通过齿轮4与齿条5的啮合使齿条5作直线运动,由于凸轮轮廓曲线和形成限制和各杆件的尺寸制约关系,齿轮4只能做往复转动,从而使齿条5作往复直线移动。

12、凸轮-五连杆机构机构组成:该机构由凸轮机构和连杆机构组成,其中凸轮与主动曲柄Ⅰ固联,又与摆杆4构成高副,如图5-12所示。

工作特点:凸轮1匀速回转,通过杆1和杆3将运动传递给杆2,从而杆2的运动是两种运动的合成运动,因此连杆2上的C 点可以实现给定的运动轨迹。

13、行程放大机构图 5-13 行程放大机构机构组成:该机构由曲柄滑块机构和齿轮齿条机构组成,其中齿条5固定为机架,齿轮4为移动件,如图5-13所示。

工作特点:曲柄1匀速转动,连杆上C 点作直线运动,通过齿轮3带动齿条4作直线移动,齿条4的移动行程是C 点行程的两倍,故为行程放大机构。

14、冲压机构图 5-14 冲压机构机构组成:该机构由齿轮机构、凸轮机构、连杆机构组成,其中凸轮3与齿轮2固联,如图5-14所示。

工作特点:齿轮1匀速转动,齿轮2带动与其固联的凸轮3一起转动,通过连杆机构使滑块7和滑块10作往复直线移动,其中滑块7完成冲压运动,滑块10完成送料运动。

该机构可用于连续自动冲压机床或剪床(剪床则由滑块7为剪切工具)。

15、双摆杆摆角放大机构机构组成:由摆动导杆机构组成,且有L1>LAB(AC>AB),如图5-15所示。

工作特点:当主动摆杆1摆动α角时,从动件3的摆角为β,且有βα,实现了摆角放大。

图 5-15 双摆杆摆角放大机构六、实验方法与步骤1、正确拆分杆组从机构中拆出杆组有三个步骤:1)先去掉机构中的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2)计算机构的自由度,确定原动件;3)从远离原动件的一端开始分杆组,每次拆分时,要求先试着拆分Ⅱ级组,没有Ⅱ级组时,再拆分Ⅲ级组等高一级组,最后剩下原动件和机架。

拆组是否正确的判定方法是:拆去一个杆组或一系列杆组后,剩余的必需为一个完整的机构或若干个与机架相联的原动件,不能有不成组的零散构件或运动副存在,全部杆组拆完后,只应当剩下与机架相联的原动件。

如图 6-1 所示机构,可先除去k 处的局部自由度;然后,按步骤2)计算机构的自由度:F=1,并确定凸轮为原动件;最后根据步骤3)的要领,先拆分出由构件4 和5 组成的Ⅱ级组,再拆分出由构件6 和7 及构件3 和2 组成的两个Ⅱ级组及由构件8 组成的单构件高副杆组,最后剩下原动件1 和机架9。

图6-1 例图2、正确拼装杆组将机构创新模型中的杆组,根据给定的运动学尺寸,在平板上试拼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