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初中经典诵读的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经典诵读教案年级学科: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 通过经典诵读,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经典诵读的基本技巧。
2. 通过经典诵读,使学生能够理解和领悟古代文化的精髓。
教学难点:1. 经典文献的理解和领悟。
2. 经典诵读的技巧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经典诵读的材料,如《弟子规》、《论语》等。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典文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经典诵读的意义和价值。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经典文献的认识和理解。
二、经典文献选读(15分钟)1. 教师选取适合初中生阅读的经典文献,如《弟子规》、《论语》等。
2. 学生跟读,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诵读技巧。
3. 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巡回指导。
三、经典文献解析(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经典文献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文献的含义和背后的文化。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进行讨论和交流。
四、经典诵读展示(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经典诵读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诵读进行点评,给出建议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经典诵读的学习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行讨论和交流。
3.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诵读表现,评价学生对经典文献的理解和领悟程度。
2.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交流,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朗读校本课程教案设计
朗读校本课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能力目标。
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
通过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提高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难点。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教师可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创设一个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预习,为后续的朗读做好准备。
2. 教师示范朗读。
教师可以先示范朗读课文,注重语音语调的把握,让学生感受到课文的韵律和节奏。
同时,教师可以在朗读时注重情感的表达,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3. 学生跟读。
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朗读进行跟读,注意语音语调的模仿,让学生在跟读中逐渐掌握课文的语音语调,提高朗读的准确度和流利度。
4. 分组朗读。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进行分组朗读,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段课文进行朗读,通过小组间的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朗读的效果。
5. 个别指导。
对于朗读效果不佳的学生,可以进行个别指导,针对性地指出他们的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帮助,让他们在个别指导中得到提高。
6. 整体展示。
在小组朗读结束后,可以安排一些学生进行整体展示,让全班学生共同欣赏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朗读的效果。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课文内容,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还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同时,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激发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对语文的热爱和自信心。
因此,朗读校本课程教案设计是一次成功的教学实践,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初中经典诵读内容教案
初中经典诵读内容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经典诵读,使学生了解和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词: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词,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使学生感受古代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古代散文:选取一些富有哲理和文采的古代散文,如《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使学生了解古代散文的魅力。
3. 古代小说:选取一些脍炙人口的小说片段,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让学生感受古代小说的故事性和人物形象。
4. 古代戏剧:选取一些经典的戏剧片段,如《窦娥冤》、《长生殿》等,使学生了解古代戏剧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首先进行诵读,让学生感受经典的声音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法:教师对经典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理解经典的意义和价值。
3. 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经典的理解和感悟。
4.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诵读实践,教师对学生的诵读进行指导和评价。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介绍经典诵读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经典诗词:教师首先进行诵读,然后对诗词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讲解,最后让学生进行诵读实践。
3. 教学经典散文:教师首先进行诵读,然后对散文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讲解,最后让学生进行诵读实践。
4. 教学经典小说:教师首先进行诵读,然后对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讲解,最后让学生进行诵读实践。
5. 教学经典戏剧:教师首先进行诵读,然后对戏剧的情节和人物进行讲解,最后让学生进行诵读实践。
6.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诵读进行评价,总结经典诵读的意义和价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诵读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诵读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发音、语调、情感等方面。
2. 学生对经典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经典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诵读》教案》
《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经典诵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语感和节奏感。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选取经典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进行诵读。
2. 学习并掌握正确的诵读技巧和方法。
3. 分析作品中的意境、情感等,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诵读,引导其他学生跟随。
2. 讲解法:教师讲解诵读技巧和方法,学生加以实践。
3.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作品内涵,分享自己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经典诵读教材,如《唐诗三百首》、《宋词精选》等。
3. 准备诵读台或讲台,方便学生示范和表演。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表现。
2. 诵读技巧:评价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的语音、语调、节奏等方面。
3. 作品理解:通过学生讨论和分享,评价他们对作品内涵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进程1. 课前准备:教师挑选适合学生诵读的经典文学作品,制作课件和教学素材。
2. 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次课程的经典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3. 示范诵读: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诵读,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韵律和情感。
4. 教学讲解:教师讲解诵读技巧和方法,如停顿、语气、节奏等,并指导学生实践。
5.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作品内涵,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6. 学生展示: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诵读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7. 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诵读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内容。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诵读任务,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
七、教学策略1. 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诵读中找到自己的特长。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作品的美。
4. 激励性评价: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经典朗读》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经典朗读》校本课程教学计划经典朗读校本课程教学计划1. 简介本文档为《经典朗读》校本课程教学计划,旨在提供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和朗读能力。
2. 目标和目的本教学计划的目标是通过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具体目的包括:-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理解能力;- 训练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教学内容和方法本课程将涵盖多个经典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和戏剧等不同形式。
教学内容和方法如下:- 选择经典文学作品:根据学生的年级和阅读水平,选择适合的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鲁迅文集》等;- 阅读理解练:通过课堂讲解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情节、人物和主题,并进行相关阅读理解练;- 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重点培养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技巧;- 创意表达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创意表达活动,如朗诵比赛、剧本演出等,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创造力。
4. 教学评估和反馈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和进展,本教学计划将采用以下教学评估方法:- 课堂表现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参与讨论、阅读准确性和朗读表达等方面,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 阶段性测验:定期进行阶段性测验,测试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朗读能力;- 作业评估: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文学理解能力;- 个别指导和反馈: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个别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提升阅读和朗读能力。
5. 时间安排该课程将持续进行一学期,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第1-2周:介绍课程内容和目标,选择经典文学作品;- 第3-5周:进行阅读理解训练和小组讨论;- 第6-8周:开展朗读训练,指导学生练语音和语调;- 第9-12周:组织创意表达活动,展示学生的朗读表演和创作成果;- 第13-15周:进行阶段性测验和作业评估;- 第16-17周:个别指导和反馈;- 第18周:总结和复,进行课程评估。
初中诵读经典教案
初中诵读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诵读经典,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到语言的美妙。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经典诗文选段:《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2. 经典散文选段:《孟子·告子下》、《庄子·逍遥游》等。
3. 经典小说选段:《红楼梦》、《西游记》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熟练地诵读经典,理解经典中的寓意。
2.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经典中的文化内涵,将经典融入日常生活。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先进行示范诵读,让学生感受经典的声音美。
2. 指导法:教师对学生的诵读进行指导,纠正发音、节奏等问题。
3. 讨论法:分组让学生讨论经典中的寓意,分享自己的理解。
4. 实践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诵读练习,提高诵读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经典诵读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示范诵读:教师选取一段经典进行示范诵读,让学生感受经典的声音美。
3. 学生练习:学生跟读教师选取的经典段落,教师对学生的发音、节奏等进行指导。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经典中的寓意,分享自己的理解。
5. 汇报展示:各小组选取代表进行汇报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6. 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诵读和讨论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经典的文化内涵。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经典诵读作业,让学生课后进行练习。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诵读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堂上的诵读练习,观察学生的诵读能力是否有明显提高。
2. 学生对经典的理解: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展示,了解学生对经典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态度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程度。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经典诵读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初中经典朗读 教案
初中经典朗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朗读经典文学作品,使学生了解并感受文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实践,培养学生正确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经典文学作品,使学生体验到作品的情感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经典文学作品:选择适合初中生朗读的文学作品,如古诗词、现代诗歌、散文等。
2. 朗读技巧:正确的发音、语调、节奏、情感表达等。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经典文学作品,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教学资源。
2. 课堂导入:教师通过引入文学作品的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作品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朗读,注意朗读的节奏、语调和情感表达。
4. 朗读技巧讲解:教师讲解正确的朗读技巧,如发音、语调、节奏等,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5.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体验作品中的情感,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朗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朗读。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水平的评价:通过课堂上的朗读实践,观察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2. 学生情感体验的评价:通过学生对作品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3. 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通过课堂上的互动和讨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策略1. 示范法:教师通过自己的朗读示范,引导学生正确朗读。
2. 实践法: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实践,提高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3. 引导法: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体验作品的情感。
六、教学资源1. 文学作品:选择适合初中生朗读的经典文学作品,如古诗词、现代诗歌、散文等。
2. 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作品的图片和相关背景知识。
3. 教学录音:提供经典的文学作品朗读录音,供学生模仿和学习。
初中经典诵读教案(全)
初中经典诵读教案(全)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初中学生通过诵读经典文学作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通过理解和背诵经典作品,学生不仅能够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还能够理解和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提升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内容1. 选择适合初中学生的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2. 针对每部作品,分为若干个课时,每个课时包含以下内容:- 介绍作品的背景和作者- 解读重要章节或片段- 学生诵读经典语段或段落- 分析文学技巧和表达方式教学方法1. 教师导读:通过介绍作品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解读和分析作品的重要章节或片段,并互相讨论。
3. 朗读练:提供经典语段或段落,让学生进行朗读练,并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语音、语调和语速的调整。
4. 语言分析:通过分析文学技巧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经典作品中的语言特点。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诵读和讨论中的积极度和参与度。
2. 口语表达:评估学生的发音、语音语调和流畅度。
3. 文学素养:评估学生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资源- 经典文学作品:《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课本和参考书籍:提供作品的背景介绍、重要章节解读等材料- 录音设备:用于学生朗读练和语音评估小结通过进行初中经典诵读教案,学生将能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理解和欣赏经典文学作品、增加词汇量,并提升阅读能力。
这将为他们的语言发展和文学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案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案
经典诵读是一种重要的课程教学内容,它旨在通过学生的朗读和理解经典文学作品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感体验能力和文学素养。
校本课程教案是指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教师自行设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安排。
在设计经典诵读的校本课程教案时,教师通常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不同难度和风格的经典文学作品,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欲望。
其次,教师需要结合经典诵读的特点,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朗诵比赛、角色扮演、情境再现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经典文学作品的情感内涵和艺术魅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文学阅读和思考,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经典作品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最后,教师还需要结合课程教学大纲和学校的教学要求,合理安排经典诵读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总之,设计经典诵读的校本课程教案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前言经典诵读,作为一门重要的教育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经典诵读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不仅可以领略经典的魅力,感受美的力量,而且可以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本方案旨在通过明确课程目标、制定教学内容和方法、评价与反馈等方面的规划,对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进行科学的实施。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经典阅读和诵读能力,增强其对经典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声音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朗读和诵读的艺术水准。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培养他们善于欣赏和评价经典作品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三、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年级和基本素质的不同,设置不同的经典诵读内容,包括诗歌、散文、经典名篇等不同体裁和不同难度的作品。
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注重经典与现代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解读经典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作品的核心思想和情感表达方式。
2. 学生阅读法:通过学生自主阅读经典作品,培养其独立思考和理解经典的能力,同时加强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把握和运用能力。
3. 视听辅助法:通过音频、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听、看经典作品的诵读和演绎,帮助学生感受经典的魅力和美学价值,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4. 情境模拟法:通过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经典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情感体验能力。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和反馈。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经典诵读作品的朗读效果、语音语调、情感表达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学生具体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3. 课程评价:定期组织学生参与经典诵读比赛或演出活动,从整体上评价课程的实施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情况。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设计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经典诵读,让学生深入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掌握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知识目标:让学生熟悉并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和古文,掌握基本的古文阅读技巧和方法。
技能目标:提高学生的朗诵技巧和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自信地站在舞台上进行朗诵表演。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经典诵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古代的诗词和古文。
教学大纲将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
首先,让学生接触和熟悉基本的古诗词和古文,学习朗诵技巧和表达方法;然后,通过深入讲解和分析,使学生理解诗词和古文背后的文化和历史内涵;最后,学生进行诵读表演,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包括讲授法,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诗词和古文的知识;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诗词和古文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实验法,学生进行诵读表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信心。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包括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参考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扩展阅读;多媒体资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和听觉学习资源;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诵读表演和实践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诵读表演能力,作业主要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考试则主要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评估方式将力求客观、公正,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将紧凑合理,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进度将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时间将安排在每周的固定时间段,教学地点将选择适合诵读和表演的教室。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学计划一、引言经典诵读是指学生通过朗读经典文学作品,将其中的语言、节奏和情感表达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以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修养。
经典诵读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形式,在校本课程中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和意义。
本文将设计一份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学计划,旨在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培养良好的文学修养。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经典诵读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2. 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经典文学作品的朗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提升情感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通过接触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修养,提高对美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选取经典文学作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文学素养,选取适合的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2. 文学作品分析:教师对选取的文学作品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包括作者背景、作品主题、情节赏析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
3. 朗读技巧培训:教师从口腔肌肉锻炼、语音语调、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朗读技巧的培训,引导学生正确发音、抑扬顿挫,增强朗读的表现力。
4. 朗读训练:学生按照教师指导,通过音标练习、语速掌握训练、情感训练等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朗读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技巧。
5. 朗读实践:学生进行集体朗读或个人朗读实践,展示所学的朗读技巧和情感表达,提升自信心和表演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经典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和情节赏析,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涵和语言风格。
2. 演示法:教师通过示范朗读,展示正确的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并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
3. 练习法:学生通过大量的朗读练习,逐步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和表演技巧。
4. 实践法:学生通过集体朗读和个人朗读实践,对所学的朗读技巧进行应用和巩固。
五、教学评价1. 朗读表现评价:根据学生的朗读表现,评价其语音语调的准确性、情感表达的真实性和表演技巧的效果。
初三经典诵读教案
初三经典诵读教案(总9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初三国学诵读一、指导思想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根据上级关于“经典诵读活动”的工作安排和相关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通过大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努力在学生中营造“读国学经典、学民族文化”的氛围,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的优良传统美德,培养他们高尚情操,丰富中学生文化内涵,让传统经典文化带动中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推动社会和谐进步。
二、目的及意义通过活动,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经典,培养中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感恩意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三、国学经典诵读参考篇目《诗经》《孟子》《唐诗》《宋词》《笠翁对韵》《大学》等。
课前五分钟诵读教案万水千山总是情诵读目标1、反复朗读;感知诗歌大意,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3、朗读背诵,积累名句。
教学过程导入语及诵读设计:泱泱中华,文明古国,精美的诗文犹如璀璨的明星,点缀着历史的天空,熠熠生辉。
诵读经典诗文,是在欣赏精美的画卷,是在聆听优美的旋律,更是在感受美好的情怀。
今天的课前经典诵读,我们将走近几首山水风光诗词和一篇爱国抒情散文。
与这些经典为友,你一定会由衷地感叹——万水千山总是情,我的祖国我热爱!(刘雅馨)1、望岳——杜甫(戴昕雨)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斜体部分集体重复一遍)2、登鹳雀楼——王之涣(孙元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斜体部分集体重复两遍)3、望庐山瀑布——李白(孙亚男)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集体完整重复一遍)4、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李卓然)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初中经典诵读教案20篇
初中经典诵读教案20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 提高学生的朗诵技巧和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经典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选材:经典诗文、成语故事、古代散文等。
2. 教学安排:每个学期安排10篇经典诵读作品,每周一篇,共计20篇。
三、教学方法1.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背诵经典作品,注意语音、语调、语气、节奏的把握。
2.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经典作品的文化内涵。
3.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中,体验经典作品中所描绘的场景,增强学生的感知力和表现力。
4. 结合现代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经典作品中汲取智慧,提升自身素养。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经典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学生朗读经典作品,注意语音、语调、语气、节奏的把握。
教师及时纠正错误,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3. 讲解:教师对经典作品进行逐句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的词语、句式、语法等知识点。
4.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经典作品的主题思想、道德观念、人文精神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经典作品中的难点、疑点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6. 应用: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经典作品中的知识点和思想观念,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思考和创作。
7.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经典诵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经典、多思考、多实践。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背诵经典的准确性、流畅性、表达能力。
2. 学生对经典作品文化内涵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经典作品中的知识点和思想观念的能力。
六、教学建议1. 教师要注重自身素养的提升,熟练掌握经典作品的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2. 创设良好的诵读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感受经典的魅力。
经典诵读教学计划8篇
经典诵读教学计划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活动方案、致辞讲话、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思想汇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activity plans, speeches, documen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hought repor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经典诵读教学计划8篇没有一个明确的思考思路,我们制定出的教学计划就毫无意义,我们常常会苦恼于教学计划的制定,要知道结合个人的实际教学情况是非常关键的,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经典诵读教学计划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经典朗诵教案
初中经典朗诵教案年级学科: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朗诵经典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增强文化素养。
3. 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朗诵技巧的掌握。
2. 理解作品内容,体会作品情感。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
2. 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教学准备:1. 选择适合初中生朗诵的经典文学作品。
2. 准备相关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3. 教学录音机、音响等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朗诵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朗诵的经验和感受。
二、讲解朗诵技巧(10分钟)1. 语音语调:讲解语音语调的基本要求,如音准、节奏、停顿等。
2. 情感表达:如何通过语气、语速、音量等传达作品情感。
3. 身体语言:适当的手势、表情等身体语言,增强朗诵效果。
三、分组练习(1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篇经典文学作品进行练习。
2. 学生互相交流学习,讨论如何更好地表达作品情感。
四、课堂展示(15分钟)1. 每组选代表进行朗诵展示,其他学生认真倾听。
2. 教师对学生的朗诵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朗诵练习。
2. 录制自己的朗诵作品,下周课堂上分享。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朗诵水平的提高程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朗诵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增强文化素养。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学计划一、引言经典诵读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体验经典文学的魅力。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学计划旨在为学校提供一个系统、有效的经典诵读教学安排,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介绍经典诵读的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表达能力。
4. 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选择经典文学作品: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能力水平,选择适合的经典文学作品,如古代诗词、名篇散文、经典小说等。
2. 文学欣赏:通过阅读、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经典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3. 诵读训练:通过指导学生正确的朗读技巧和表演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4. 创作表达:鼓励学生通过模仿或改编经典文学作品,进行创作表达,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导读法:在课前,教师可先介绍诵读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学的兴趣,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集体诵读:教师与学生进行集体诵读,帮助学生熟悉经典文学作品的节奏和语调,并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3.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互相指导和练习诵读,帮助学生相互学习和提高。
4. 个体训练:学生在家中进行个体训练,通过录音或视频的方式进行自我反馈和提高。
五、评估方法1. 诵读评估:根据学生的诵读录音或视频,评估其语音准确性、语调和节奏的掌握情况。
2. 表达评估:通过学生的创作作品或口头表达,评估其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听力评估:对学生进行相关背景知识和经典文学作品的听力测试,评估其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程度。
4. 参与评估:评估学生在诵读课堂和小组合作中的积极参与度和合作态度。
六、教学资源1. 经典文学作品选集:学校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提供经典文学作品的电子版本或实体书籍。
初中经典诵读校本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经典诵读校本教案年级学科:初中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经典诵读,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2.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经典诗文选段:《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2. 古代文学常识:了解作者生平、作品背景、文学价值等。
3. 诗词鉴赏方法:品味词语、分析意象、理解情感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经典诵读的意义和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经典诵读的认识和感受。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经典诗文的背景、作者生平,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学常识。
2. 分析诗文中的关键词语、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3. 讲解诗词鉴赏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品味诗歌。
三、课堂诵读(2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齐读诗文,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2. 学生分组进行诵读,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3. 学生分享自己的诵读心得,交流学习体会。
四、课后作业(5分钟)1. 学生选择一首经典诗文进行自主诵读,加强口语表达能力。
2. 撰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对经典诵读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总结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
2. 针对学生的作业反馈,进行讲解和指导。
二、课堂诵读(2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诵读作品,分享学习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诵读进行评价和指导,提出改进意见。
三、诗词鉴赏实践活动(2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诗词鉴赏,分析诗文中的词语、意象、情感等。
2. 各组分享自己的鉴赏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
3. 教师对学生的鉴赏活动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提出改进措施。
初中经典诵读教学计划(五篇)
初中经典诵读教学计划(五篇)1. 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诵读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
2. 教学内容本计划选择了五篇经典文学作品,包括:1. 《红楼梦》:通过诵读红楼梦的经典片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2. 《水浒传》:通过诵读水浒传的精彩章节,激发学生对忠义、勇气和正义的思考,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
3. 《西游记》:通过诵读西游记的传奇故事,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文学创作能力。
4. 《天龙八部》:通过诵读天龙八部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历史和社会变迁,提高他们的历史意识。
5. 《史记》:通过诵读史记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历史,培养他们对历史的研究兴趣。
3. 教学方法本教学计划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合作研究:学生分组进行诵读和讨论,促进互动合作,提高研究效果。
- 视听教学:结合音频和视频资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经典文学作品。
- 复述演讲:学生通过复述和演讲的方式,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效果和提供有效的反馈,本教学计划将采用以下评估方法:- 口头评估:通过学生的复述演讲和讨论表现,评估他们对经典诵读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 书面评估:布置课后作业或小组项目,要求学生写作或创作作品,评估他们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教学计划的实施,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经典文学作品的书籍或电子版资料;- 音频和视频资源;- 诵读练和讨论的教学材料;- 评估和反馈的评价表和模板。
以上就是初中经典诵读教学计划(五篇)的内容安排。
通过本计划的实施,我们相信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经典文学作品,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思想修养。
初中经典诵读班教案设计
初中经典诵读班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使他们在诵读中提高语感,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韵律。
3. 通过诵读经典,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哲学、道德观念,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词:如《诗经》、《唐诗》、《宋词》等。
2. 古代散文:如《论语》、《孟子》、《庄子》等。
3. 古代小说:如《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
4. 古代戏剧:如《窦娥冤》、《西厢记》等。
三、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韵律,提高语感。
2. 讲解法:对经典文本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文本背后的历史、文化、哲学、道德观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4. 表演法:让学生对经典文本进行表演,提高他们的表现力和综合素质。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讲解经典文本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诵读:让学生反复诵读经典文本,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韵律。
3. 讲解:对经典文本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文本背后的历史、文化、哲学、道德观念。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5. 表演:让学生对经典文本进行表演,提高他们的表现力和综合素质。
6.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经典诵读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诵读能力: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诵读表现,评价他们的诵读能力。
2. 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经典文本的理解程度。
3. 学生的表现力: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演,评价他们的表现力。
4. 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综合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资源1. 经典文本:如《诗经》、《唐诗》、《宋词》等。
2. 参考书籍:如《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等。
3. 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经百战磨穿了铁甲衣裳衫,但是不彻底消灭入侵的边贼,他们将誓死不把家园
回还!
三年级“经典诵读”
时间 十 班级
二
周
三
诗文题目
诵
1、学习《别董大》,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读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目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
标
教学过程
9《别董大》
诵 读 内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
拨
的毛发却已经斑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
是从哪里来的呀?
【其二】
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
大了。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还和五十
多年前一模一样。
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三年级“经典诵读”
时间 第 班级
八
周
三
诗文题目
诵
1、学习《凉州词》,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读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目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
标
教学过程
6《凉州词》
诵 读 内 容
教 师 点
《凉州词》 唐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阴山脚下啊,有个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 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蒙古包”一般。蓝天下的草原啊,翻滚着 绿色的波澜,那风吹草低处啊,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三年级“经典诵读”
时间 第 班级
七
周
三
诗文题目
诵
1、学习《凉州词》,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读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背景:《长歌行》是北宋文人郭茂倩(1041-1099)编纂的《乐府诗集》中
教
的一首五言古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这首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
师
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
东去等鲜明形象中,使表达的哲理发人深省,又明白易懂。
教
作者简介:王昌龄(699-757),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人,一说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他擅长七言绝句,作
师
品多写边塞、送别,气象雄浑,情意隽永,语言精炼生动,音律铿锵悠扬。
点
[译文]青海湖连绵不断的大片乌云,遮暗了终年积雪的祁连山;远远眺望只看
拨
见孤独的城池,那正是春风都吹不到的玉门雄关。在黄沙莽莽的疆场上,将士们
师
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
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
点
词》,如王之涣、王翰、张籍等。
拨
诗意: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
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折杨柳》去埋怨春
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
蓄蕴藉,韵味无穷。
点
作品译文: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在大地上,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清晨,当我
拨
送别友人之时,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
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样晶莹纯洁。
时间
拨
要四海之中有了解自己的人,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好似亲密近邻。我们不要在分
手的岔路上因离别而感到悲伤,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样地流泪沾湿佩巾。
三年级“经典诵读”
时间 十 班级
五
三
诗文题目 12《赋得古原草送
别》
周
诵
1、学习《赋得古原草送别》,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读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目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
点
译文:园中的葵菜青青郁郁,葵叶上的露水被朝阳晒干。春天的阳光把温
暖布满大地,万物都焕发出勃勃生机。 常常担心秋天一到,美丽的花叶就会
拨
枯黄、衰败。 无数条江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够重新返回西
方? 年少时如果不珍惜时间努力向上,到老只能白白地悔恨与悲伤。
三年级“经典诵读”
时间 第 班级
六
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
拨
这两句,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
伤,厌恶征战。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
读便妙。在学人领悟。”
三年级“经典诵读”
时间 第 班级
九
周
三
诗文题目
诵
1、学习《出塞》,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诵 读 目 标
诵 读 内 容
三年级“经典诵读”
十 班级
四
周
三
诗文题目 1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
教学过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虽是作者晚年之
作,但充满生活情趣。第一首诗在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 别回乡的亲切感;第二首诗抓住了家乡的变与不变的对比,传达出作者对生活变 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之情。 【其一】
城。在此又送他乡游子远去,萋萋的芳草也充满别情。
三
诗文题目
4《敕勒歌》
周
诵
1、学习《敕勒歌》,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读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目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
标
教学过程
诵 读 内 容
教 师 点 拨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是我国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鲜卑族间流传的一首民歌,在中 国古典文学和古代史研究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 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敕勒,中国古代民族,属于原始游牧部落,又称赤 勒、高车、狄历、铁勒、丁零(丁灵)。
译文: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
赏析: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 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 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
时间
诵 读 目 标
诵 读 内 容
教 师 点 拨
三年级“经典诵读”
第 班级
四
周
三
诗文题目
1、学习《七步诗》,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
2《七步诗》
教学过程
《七步诗》 三国 曹植 原文: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改编: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健在, 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三年级“经典诵读”
时间 十 班级
一
周
三
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题目
8《从军行》
诵
1、学习《从军行》,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读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目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
标
教学过程
诵 读 内 容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相逼、骨肉相残的不满与厌恶。
三年级“经典诵读”
时间 第 班级
五
周
三
诗文题目
诵
1、学习《长歌行》,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读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目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
标
教学过程
3《长歌行》
诵 读 内 容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标
教学过程
诵 读 内 容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
教
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
师
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
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
点
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
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拨
译文: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时间
诵 读 目 标
诵 读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