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实验报告-溶液中的吸附作用和表面张力的测定实验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二溶液中的吸附作用和表面张力的测定

摘要:本实验采用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了液体表面张力,通过对不同浓度下正丙醇溶液的表面张力研究其和浓度之间的关系。初步探讨了表面张力的性质、表面能的意义以及表面张力和吸附作用的关系。

关键词:吸附作用、表面张力、最大气泡法

The measurement of the adsorption effect and

surface tension

Abstract:In this experiment, according to Gibbs formula and Langmuir equal-temperature equation, we apply the biggest bladder pressure method to researc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mount of absorption and the consistency of a substance in the solution besides the surface tension. The phenomenon show that the consistency of a substance in the surface of the solution is different from that inside is called absorption.

Keyword:Surface tension, The biggest bubble pressure method, Absorption effect

1. 序言

物体表面的分子和内部的分子所处的境况不同,因此能量也不同,表面张力就是内部分子对表面分子的作用力,它是液体的重要属性之一,与所处的温度、压力、液体的组成共存的另一面的组成等因素都有关。对于溶液,由于溶质会影响表面张力,因此可以调节溶质在表面层的浓度来降低表面自由能。

根据能量最低原理,溶质能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时,表面层中溶质的浓度应比溶液内部大,反之,溶质使溶液的表面张力升高时,它在表面层中的浓度比在内部的浓度低,这种表面浓度与溶液里面浓度不同的现象叫“吸附”。在指定温度和压力下,吸附与溶液的表面张力及溶液的浓度有关。

溶液的表面张力是溶液的一个重要物理参数。要计算溶液的表面自由能、最大吸附量等都必须精确测定其溶液的表面张力。测定它的方法较多,如毛细管上升法、滴重法、吊环法和最大气泡法,但最简单、实用、普遍的方法是最大气泡法。本实验正是采用该法测定液体不同浓度条件下的表面张力,探究表面张力、表面能与吸附作用的关系,并验证了表面化学的相关基础理论。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CS501型超级恒温水浴1台重庆试验设备厂

DMP-2B型数字式微压差测量仪南京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

恒温套管,250ml分液漏斗,毛细管(半径为0.15—0.2mm);

100ml容量瓶(7只),2ml移液管(1支);

正丁醇溶液(分析纯)

2.2 实验步骤

1)按实验装置图装好仪器,打开恒温水浴,使其温度稳定于35℃。取一支浸泡在洗液中的毛细管依次用自来水、蒸馏水反复清洗若干次,同样把玻璃套管也清洗干净,加上蒸馏水,插上毛细管,用套管下端的开关调节液面恰好与毛细管端面相切,使样品在其中恒温10分钟。在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自来水,注意切勿使体系漏气。然后调节分液漏斗下的活塞使水慢慢滴下,这时体系压力逐渐减小,直至气泡由毛细管口冒出,细心调节出泡速度,使之在5-10秒钟内出一个。注意气泡爆破前数字式微压差测量仪的读数,并用电脑采集数据得到最大的压差值,取连续6个数据取平均值;

2)用2mL移液管分别移取0.40ml、0.80ml、1.20ml、1.60ml、2.00ml、2.40ml、2.80ml正丁醇到100ml容量瓶中,然后稀释到刻度。重复上述实验步骤,按照由稀至浓的顺序依次进行测量。

2.3 注意事项

1)测定用的毛细管一定要先洗干净,否则气泡可能不能连续稳定地通过,而使压力计的读数不稳定;

2)毛细管一定要垂直,管口要和液面刚好接触,,否则测得的数据将不只是液体表面的张力,还有插入部分液体的压力;

3)表面张力和温度有关,因此要等溶液恒温后再测量。

4)控制好出泡速度,读取压力计的压力差时,应取气泡单个逸出时的最大压力差。

3. 结果与讨论

3.1 实验结果

毛细管常数-4

1.05210⨯

=dc

d σ

-0.12879-0.75444*c+10.22178*c^2-23.02024*c^3 Г∞=4.222*10-6N/m

正丁醇分子的横截面积 S 0=3.934×10-19 m 2

查得文献中的直链醇类横截面积理论值为2.74×10-19~2.89×10-19m2 ,取二者平均值2.82×10-19 ,相对误差为:(3.934-2.82)/2.82=39.5% σ~c 图、Г~c 图、c/Г~c 图详见附件。

3.2 误差分析

本次试验测得的正丁醇分子的横截面积比理论值要大,但处于同一个数量级;c -σ、Г-c 、c/Г-c 图中某些点与总体趋势不同,与理论曲线大体吻合。作为一种低成本的方法,最大气泡法有吸附难以达到平衡的缺点,精度不高是可以理解的。下面我对实验的误差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

① 最大压差△P 值的测量误差

1)在每次改变测量溶液浓度之后,应该用待测溶液反复清洗毛细管和恒温套管,在实际操作中残留是不可避免的,这样使测量溶液的表面张力与实际溶液的浓度不一致,导致实验误差;

2)实验要求毛细管底部与液面正好相切,并且毛细管完全的垂直,实际上这很难到达,而且实验指导上也没有明确的方法使我们做到这两点;

3)由于毛细管管径很小,当正丁醇浓度增大时,体系粘度变大,管壁上容易吸附正丁醇分子,使得气泡冒出很不规则,造成数据波动很大;

4)毛细管的粗细均匀程度及磨损程度都会对结果造成影响;

5)出泡速度会影响△P 值的读数,而出泡速度并不能精确控制使得每次的速度相同,若气泡产生速率偏快,会使测定最大压力差值偏大,过慢则会偏小; 6)装置气密性不好,有些许漏气会使测定最大压力差值偏小; 7)其它系统误差,如恒温槽温度的小幅变动。

②数据处理

1) 我们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使用了浓度而不是活度。只有在稀溶液情况下,浓度才近似等于活度,而实验溶液的正丁醇浓度并不是很稀的,导致计算的正丁醇分子截面积偏差较大。这一点从Г-c 图上明显可以看出,在浓度变大后曲线有明显的下降,与理论曲线存在较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