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相关电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RP的形成机制
EEG主要来自突触后电位变化--胞体和树突 的电位变化。
ERP除皮质突触后电位以外,可能还含有皮质 下组织活动及轴突动作电位变化。
ERP的优势
• 极高的时间分辨率 ERP是刺激事件引起的实时脑电波,在时间精度可达到微 秒级(采样率可达20000次/秒)。 • ERP可以与行为数据很好融合 特别是反应时间(RT)很好地配合,以研究认知加工过 程的规律。 • 一定程度上的发生源定位 对相关事件进行脑区定位,是以前反应时无法做到的 • 无创性
ERP 的概念
• 1965年Sutton提出事件相关电位(ERP) • ERP(Event-related potentials)事件相关电 位:凡是外加一种特定的刺激,作用于感觉系统 或脑的某一部位,在给予刺激或撤消刺激时,在 脑区引起的电位变化。
ERP的基本原理
EEG含有心理与生理信息,但不是信息引起的波形本身, ERP是信息引起的波形本身,但淹没在EEG中,通常观察不到 ,需提取。
2、电极的标准位置应适当分布在头颅所有部位; 3、电极位置的名称应结合脑部分区(额、颞、顶、枕): F、C、T、P、O 4、应迚行解剖学研究,确定标准电极下是哪个皮层分区; 5、国际通用阿拉伯数字:左奇、右偶, 零点(zero)代表头颅正中位 A1、A2代表左右耳垂
10-20电极导联系统电极名称匹配一览表
Parietal Occipital Auricular
T5、T6
P3、Pz、 P4 O1、O2 A1、A2
10-20电极导联定位法
注:Fz为额中线;Cz为中央头顶;Pz为顶中线。
10-20导联脑区对应图(侧面观)
(三)电极帽
电极帽可进行多导联记录,包 括32导、64导、128导和256导以 及512导。
• ⑤同步化和去同步化:神经细胞在电活动过程中建立的在 位相上、起止上的时空一致性
脑电的分类
• (一)频率分类 • (二)波形特征分类 • (三)图形分类
EEG频率分类
慢波
δ波 θ波 α波 中间快波 β波 快波 γ波
0.5 ~ 3Hz 4 ~ 7Hz 8 ~ 13Hz 14 ~ 17Hz 18 ~ 30Hz 31Hz以上
名词来源
原称:诱发(脑)电位,强调刺激引起,针对“自发电位”而 言。Evoked(Brain)Potentials = EP
由于认知EP不仅外界刺激感觉所致,尚来自主动的自上而下的 心理因素,故改为“事件相关(脑)电位”(1969,Herb Vauhan)。Event-Related(Brain)Potentials = ERPs 平均诱发电位。强调经过计算机平均。Average Evoked Potentials
ERP的研究分类
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成分研究
起源及产生机制
ERPs 研究
应用研究
心理生理
注意、记忆、语言加 工、知觉、意识等
神经精神科、昏迷 愈后、辅助诊断等 航空、航天、航海、 恶劣环境条件等 智能评估、音乐认知 能力、健康评估等
临床应用 特因条件
功能评估
ERP的发展趋势
1966: 177 1967-68: 1501 1969-70: 1971 1971-72: 2063 1973-74: 2216 1975-76: 2538 1977-78: 2624 1979-80: 3445 1981-82: 4208 1983-84: 4416 1985-86: 4538 1987-88: 4610 1989-90: 4804 1991-92: 5479 1993-94: 5386 1995-96: 5461 1997-98: 5888 1999-00: 6205 2001-02: 6299 2003-04: 6996 ERPs论文保持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1、频率(或周期); 2、波幅;3、位相
用快的送纸速度记录下来的脑电图一般呈正弦波样外观。
振幅
基 线
90度
ຫໍສະໝຸດ Baidu
周期
180度 (位相倒转)
脑电位相图
脑电的其它一些基本概念和特征
• ①脑电节律:脑电中式样相同、周期一致,而且是重复出 现的活动。 • ②脑电基线:脑波上下偏移的中心轴线即为基线。 • ③调幅:具有基本频率脑波波幅有规律地由低渐渐增大以 后又渐渐变小的过程。 • ④背景节律:在记录中最为突出和明显的节律。
脑电图的图形分类
• 1、α 脑电图:α 波占优势,特别是在枕、顶部。占正常脑 电图的大多数。
• 2、β脑电图:占正常脑电图的6%左右。在额、中央区其 波幅最高。 • 3、不规则脑电图:见于正常人的10%。主要特点是α 波不 规则,调幅现象不明显,在额部波幅较高。 • 4、平坦脑电图:见于正常人的7%,以肥胖者多见。α 波 波幅(不超过20μ V,以10μ V左右多见)和出现率均较低, β波振幅也很低(不超过10μ V)。 • 5、α 波与β波交替型脑电图:多见于老年前期。α 波与β波 交替出现,波幅大致相近。
• 活的人脑(身体其它部位也一样)总会不断放电,称为 脑电(EEG),但成分复杂而不规则。正常的自 发脑电一般处于几微伏到75微伏之间。 • 而由心理活动所引起的脑电比自发脑电更弱,一 般只有2到10微伏,通常淹埋在自发电位中。所 以ERP需要从EEG中提取。 • 通过叠加技术获得的与事件发生进程有锁时 (time-lock)关系的脑电就称为事件相关电位 (ERP)
脑诱发电位的特征和产生机制
• 诱发电位(EP,evoked potentials)记录的是 神经系统对刺激本身产生的反应,因此,按刺激 的种类可以分为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和 体感诱发电位,也有嗅觉和味觉等诱发电位。
三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 EEG(electroencephalography) :脑电图,由脑 电仪直接记录到的电位与时间的相互关系的平面 图。 • EP (evoked potentials):神经系统对刺激本身产 生的反应。(普通的诱发电位) • ERP (event-related potentials):既与刺激的物 理属性相关又与心理因素相关。
• 皮层的每个区域都接受传入纤维的外来传入冲动, 并通过传出纤维将冲动传出 • 图
神经元及其突触构成
EEG产生基本原理
构成脑电自动节律的主要是锥体细胞,尤其 是深层的大锥体细胞。 在广阔表面积上的众多突触点的电活动,若是 方向一致而且阻抗又较低的话,就容昐被总和成 为一个有效电场, 这时,即可记录到一个综合性的突触后电位, 连续不断的综合性突触后电位即是脑电波的主体 电活动。
事件相关电位
一、基本原理
二、设备介绍
主讲人:廖小梅
• 1、是什么?
• 2、做什么? • 3、怎么做?
大脑皮层的基本结构
• 大脑表面被中央沟、顶枕裂及大脑外侧裂分成额 叶、顶叶、枕叶和颞叶
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构成
• 新皮层则形成一定的层次,每一层主要由形态相 似的细胞聚集而成,一般可分为6层,由外向内 分别为:(1)分子层;(2)外颗粒层;(3) 外锥体细胞层;(4)内颗粒层;(5)内锥体 细胞层;(6)多形细胞层
ERP的提取
特性:(1)淹没,约2微伏 ~ 10微伏。(2)两个恒定:潜
伏期、波形。 • 叠加平均基本原理 事件相关脑电有两个重要特性:潜伏期恒定、波形恒 定;与此相对,自发脑电则是随机变化的。 所以,可以将同一事实多次引起的多段脑电记录下来, 但每一段脑电都是各种成分的综合,包括自发脑电(噪 音)。将由相同刺激引起的多段脑电进行多次叠加,由于 自发脑电或噪音是随机变化,有高有低,相互叠加时就出 现正负抵消的情况,而ERP信号则有两个恒定,所以不会 被抵消,反而其波幅会不断增加,当叠加到一定次数时, ERP信号就显现出来了。
(二)电极导联
可分为电极单极导联法和双极导联法, 在ERP研究中,一般使用单极导联记录脑电, 使用双极导联记录眼电、肌电或心电。 1、单极导联 将作用电极置于头皮上,参考电极取于耳垂(鼻 尖或乳突)来记录脑电的方法,即为单极导联。 2、电极安放
电极安放
国际标准的基本原则
1、电极位置应根据颅骨标志的测量加以确定,尽可能与 头颅的大小及形状成比例;
10-20电极导联系统电极名称匹配一览表
部位
前额 侧额 额
英文名称
Inferior frontal Frontal
电极代号
F7、F8 F3、Fz、 F4
Frontal pole Fp1、Fp2
颞
中央
Temporal
Central
T3、T4
C3、Cz、 C4
后颞
顶 枕 耳
Posterior temporal
电极及其导联组合
(一)电极 (二)电极导联 (三)电极帽
(一)电极
1、电极的特性。 电极是安放于头皮上的全属导体。头皮电位通过电 极与导电膏传送至脑电记录仪。 • 2、作用电极、参考电极与接地电极。 安置在头皮上的电极为作用电极(active electrode)。 放置在身体相对零电位点的电极即为参考电极 (reference electrode),也称为参考电极或标准电极。 接地电极(Ground)通常放置于头前部中点,也可放 在头部和身体的任何部位。
ERP实验室
• 尽可能进离人群和车辆,进离电动设备、高频电辐射源。 • 应保持隔声安静。
• 良好照明条件,可调及遮光设备。
• 良好的通风及合适的温度。 • 实验室宽敞,准备间或监测间、被试实验记录间。 有洗 头设备 • 器材:Neuroscan 脑扫描仪 附属用品(电极帽、导电膏、钝头注射器等)
必备物品(酒精、棉签、双面胶、视力表等)
脑电图(EEG)
• 脑电图(EEG):(electroencephalogram) 1929, Hans Berger 脑细胞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自发性、节律性、综合 性的电活动, 将这种电活动的电位作为纵轴,时间特征为横轴, 记录下来的电位与时间相互关系的平面图即为脑 电图(EEG)
脑电图的基本特征
• 考虑到ERP研究的特殊性,目前实 验中多用32导、64导或128导的 电极帽,以64导居多。图
MagLink Electrode Cap
Neuroscan Quik-Cap 32/64导电极帽记录电极排列示意图 圈内电极为64导所需电极
ERP实验步骤注意事项
一、预约被试
1、大学生被试应避免与实验目的不利的科系。 2、被试参加实验前应有充分休息。
δ波 0.5~3.5Hz θ波 4~7Hz α波 8~13Hz β波 14~25Hz γ波 26Hz以上
Schwab分类
Walter分类
EEG 波形特征
α 波通常分为类正弦波、半弧状和锯齿状,波幅平均为 30~50μ V,最高不超过100μ V。一般以枕部最高,其次 为顶、额部,最低在颞部。正常情况下应有明显的调幅 现象。 β 波波幅约5~30 μ V,一般为20 μ V左右。可见于全头 部,且主要见于中央区及额区。 慢波( θ 波、 δ 波)波幅较低,多为 10 ~ 30 μ V ,均不 超过 50 μ V 。 θ 波主要散见于颞部, δ 波仅散见于前头 部。
• ERP是平均诱发电位 叠加n次后的ERP波幅增大了n倍,因而需要再 除以n,使ERP恢复原形,即还原为一次刺激的 ERP数值。所以ERP也称为平均诱发电位,平均指 的是叠加后的平均。这样就获得了所希望的事件 相关电位波形图。
ERP的基本特征
ERP是一项无损伤性脑认知成像技术,其电 位变化是人类身体或心理活动有时间相关的脑电 活动,在头皮表面记录到并以信号过滤和叠加的 方式从EEG中分离出来。
ERP的特点
• ①ERP是一种特殊的诱发电位,属于近场电位; • ②一般要求被试实验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实验; • ③刺激的性质、内容和编排多样,目的是启动被 试认知过程的参与; • ④ERP成分:“外源性成分”(与刺激的物理属 性相关);“内源性成分”(与心理因素相关); 中源性成分(与刺激的物理属性相关又与心理因 素相关)
影响脑电的因素
• ①与脑发育情况和体质特点有关的因素:包括年 龄差异和个体差异。 • ②一过性、可逆性的脑电图生理变化:包括精神 活动、外界刺激、意识变化、体内生化学改变等。 • ③病理变化:如脑部疾病,此时在脑电图上可以 观察到与生理变化完全不同的病理波(如棘波), 也可以出现与生理变化不易区别的病理波(如慢 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