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事件相关电位基础知识介绍
erp 事件相关电位 产生机制 进程
ERP事件相关电位的产生机制与进程一、ERP事件相关电位的概念ERP,全称为事件相关电位,是一种神经元在接受外界刺激或进行认知活动时所产生的电生理信号。
它是一种通过头皮脑电图(EEG)记录而得到的,用来研究大脑对外界刺激的响应和认知过程的一种电生理学方法。
通过记录大脑在接受特定刺激后所产生的事件相关电位,可以揭示出大脑对这些刺激的认知加工过程,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认知功能。
二、ERP事件相关电位的产生机制1. 神经元兴奋当大脑接受外界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元会受到兴奋,产生电位变化。
这些电位变化被记录在头皮脑电图中,进而形成事件相关电位。
2. 大脑网络活动事件相关电位的产生不仅仅涉及到单个神经元的活动,更重要的是大脑的整体网络活动。
在大脑接受刺激后,涉及到大范围的神经元网络的激活和同步活动,从而产生了相应的事件相关电位。
3. 神经传导除了神经元兴奋和大脑网络活动外,神经信号的传导也对事件相关电位的产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神经信号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速度和方式会影响到事件相关电位的波形和参数。
三、ERP事件相关电位的进程1. 事件刺激ERP事件相关电位的产生离不开外界的事件刺激。
这些事件刺激可以是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形式的刺激,通过对应的感觉器官传入大脑,引起相应区域的神经元兴奋。
2. 信号采集在事件刺激之后,采用脑电图等设备对大脑的电活动进行记录和采集。
通过对大脑电活动的记录,可以得到与事件刺激相关的事件相关电位。
3. 数据分析采集到的事件相关电位数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这包括对事件相关电位波形、潜伏期、幅值等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以了解大脑对特定刺激的认知加工过程。
4. 结果解释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大脑对特定刺激的认知加工过程的结果解释。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大脑的认知功能及其相关疾病,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四、小结事件相关电位的产生机制与进程是一个涉及到神经元活动、大脑网络活动、神经传导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过程。
事件相关电位
事件相关电位事件相关电位(ERP)是一种通过脑电图(EEG)记录脑部活动的方法。
当大脑对某种刺激做出反应时,会产生一系列的电位变化,这些变化即为事件相关电位。
ERP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领域,为研究者提供了了解大脑功能和认知过程的重要信息。
ERP的特点及应用事件相关电位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时序性: ERP能够提供大脑对外部刺激的时间敏感性信息,帮助研究者了解大脑对刺激作出反应的时间序列。
•反应性: ERP反映了大脑对刺激的直接反应,因此可以用来研究认知过程、情绪处理等方面的信息。
•非侵入性: ERP通过外部头皮上的电极记录大脑电活动,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神经影像学技术,不会对被试造成伤害。
事件相关电位在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和相关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研究者可以通过ERP技术来研究注意、记忆、语言、情绪、决策等认知过程,并探讨神经系统在这些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ERP的记录与分析ERP记录需要使用专门的脑电图仪器,通过安放在头皮上的电极来记录大脑电活动。
通常情况下,被试在接受实验时会看一些视觉、听觉等刺激,研究者会记录下大脑的电活动信号。
ERP数据的分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经验丰富的数据分析人员进行。
主要的分析包括挑选感兴趣的时间窗口、平均每种刺激类型的ERP数据、对比不同条件下的ERP波形之间的差异等。
ERP的未来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ERP技术也在不断完善。
未来,ERP技术可能会结合其他脑成像技术,如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磁脑刺激(TMS)等,以更全面地了解大脑活动。
结语事件相关电位作为一种重要的脑电生理学方法,在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对大脑电位变化的监测和分析,研究者们可以揭示大脑内部的认知过程,并为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提供支持。
ERP技术的不断发展必将为我们揭示更多大脑活动的奥秘。
事件相关电位基础
事件相关电位基础
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是一种在神经科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用于研究感知、认知和注意等心理过程。
ERP是利用脑电图测量大脑对特定刺激或任务的电生理响应,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特定事件对大脑处理的时间和空间特征。
在ERP实验中,参与者通常需要完成一系列任务,如观看图像、听取声音或执行某种注意任务。
由于事件的发生会引起大脑电位的变化,因此可以通过分析被试者在任务执行过程中的脑电波形来推断出事件相关电位。
ERP的主要成分包括以下几个:感觉电位、注意电位、P300电位和负电位。
感觉电位是指在感觉刺激出现后瞬间形成的电位,反映了大脑对外界刺激的初步处理。
注意电位是指在被试者注意特定刺激时产生的电位,可以反映出大脑对于注意目标的选择和分配。
P300电位是一种大脑正电位,主要在任务结束后的300毫秒内出现,与认知加工和决策相关。
负电位和P300电位相反,是一种大脑负电位,通常出现在刺激出现后的几十毫秒内,反映了大脑对于不符合预期的刺激的注意和处理。
通过对ERP的分析,研究人员可以推测事件在大脑中的加工过程和神经机制。
ERP研究在认知心理学、神经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感知和认知过程,并增进对多种心理疾病的认知。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仅为对事件相关电位基础的描述,所使用的术语并非真实的名字或直接引用,旨在提供对该研究方法的基本了解。
p300事件相关电位
p300事件相关电位
P300事件相关电位(P300 event-related potential,简称P300 ERP)是一种通过脑电图测量的电位变化,通常出现在视觉或
听觉任务中。
P300 ERP 是一种正相关电位,即反映了大脑对
于关注和注意的处理。
P300 ERP 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Stephen R. Hillyard等人于
1970年代描述和命名。
它是在执行具有不确定性或意外性的
任务时触发的,例如未知刺激的出现或对特定刺激的注意引导。
P300 ERP 的典型特点是在刺激后300毫秒左右出现的正电位
波峰。
P300 ERP 是一种示意大脑对于刺激的特定估计和决策过程的
反应。
它被广泛应用于神经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脑机接口等领域。
具体应用包括脑机接口的信号分类和控制、注意力和工作记忆的研究等。
P300 ERP 的生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发现它与大脑的
前额叶或颞顶叶皮层的活动有关。
P300 ERP 的产生可能涉及
注意分配、工作记忆和判断等认知过程。
总体而言,P300事件相关电位是一种反映大脑对于特定刺激
和任务的注意和认知处理的电位变化。
它在神经心理学和脑机接口等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事件相关电位标记
事件相关电位标记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是一种用于研究人类大脑活动的电生理技术。
它通过记录大脑在特定事件发生后的电流变化,揭示了大脑对于不同刺激和任务的处理过程。
本文将就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进行探讨。
一、事件相关电位的概念事件相关电位是指在特定事件发生后,大脑皮层产生的电位变化。
这种电位变化可通过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记录得到。
事件相关电位可以分为正向成分(P波)和负向成分(N波),它们的波形、极性和潜伏期与刺激类型、任务要求等有关。
二、事件相关电位的成因事件相关电位的产生与大脑的神经元活动密切相关。
当刺激出现时,大脑皮层神经元的活动会引起电流的流动,从而形成事件相关电位。
这些电位变化反映了大脑对刺激的加工和处理过程。
三、事件相关电位的应用1. 认知加工研究:事件相关电位可以用来研究人类对不同刺激的认知加工过程。
例如,在视觉搜索任务中,研究者可以通过记录事件相关电位来了解大脑对目标的检测、注意分配和决策过程。
2. 大脑疾病研究:事件相关电位在研究大脑疾病方面也有重要应用。
例如,通过比较正常人和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差异,可以了解疾病对大脑加工能力的影响。
这对于早期发现和诊断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3. 脑机接口研究:事件相关电位还可以应用于脑机接口研究。
脑机接口是一种通过记录大脑活动来实现与外部设备的交互的技术。
通过记录事件相关电位,可以实现对大脑活动的实时监测和解码,从而实现人机交互。
四、事件相关电位的特点与局限性1. 高时间分辨率:事件相关电位具有很高的时间分辨率,能够精确记录大脑对刺激的快速响应过程。
2. 低空间分辨率:事件相关电位的空间分辨率相对较低,难以确定特定神经元的活动。
因此,通常需要与其他脑成像技术如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结合使用,以获取更全面的大脑信息。
p300事件相关电位
p300事件相关电位
摘要:
1.事件相关电位的概念
2.P300 事件相关电位的特点
3.P300 事件相关电位的应用
4.P300 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进展
正文:
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是一种脑电波反应,与特定的认知过程或行为事件有关。
P300 事件相关电位是其中一种类型的ERP,它与感知、认知和记忆等认知过程密切相关。
P300 事件相关电位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它具有很高的时间分辨率,可以精确地反映脑活动过程中的变化。
其次,P300 事件相关电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重复性好,可用于不同个体和实验条件下的一致性比较。
最后,P300 事件相关电位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可以检测到认知过程中的微小变化。
P300 事件相关电位被广泛应用于认知科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等领域。
在认知过程研究中,P300 事件相关电位可以用于评估个体的注意力、记忆和认知能力等。
在临床诊断中,P300 事件相关电位可以用于检测认知障碍、脑损伤和精神疾病等。
此外,P300 事件相关电位还在人机交互、脑机接口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P300 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神经机制研究方面,科学家们已经揭示了P300 事件相关电位产生的部分神经机制,如皮层
- 丘脑- 皮层环路等。
在应用技术研究方面,P300 事件相关电位被成功应用于脑机接口技术,实现了人脑与计算机的直接交流。
在临床应用方面,P300 事件相关电位被用于辅助诊断和治疗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
总之,P300 事件相关电位作为一种重要的脑电波反应,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ERP详细介绍1
* 注意和分心:注意集中波幅增高。分心使波幅降低
是因分心时阻碍了对S2作出反应的认知加工过程。
* 记忆:记忆受损CNV波幅降低。 * 动机:强刺激比弱刺激CNV波幅大,反应动机的作用。
* 实验室需屏蔽隔音弱光,控制时温。
受试要肌肉放松,保持清醒,集中注
意。避免眨眼和不必要的动作。
* 假如受试在反应正确时给予奖励则波 幅增大,反应不正确时予以惩罚则波 幅降低。
CNV 测试:其他方法
* 模糊任务:随机省略S2,使CNV波幅下降。 * 时间估计任务:受试熟悉后估计S2出现时间。 * 分心任务:测试时给以干扰,结果波幅下降。 * 辨识任务:改动 S1为 S1’,结果波幅反升高。 * 回忆任务:S1前出现字母,S2时判别曾否出现。 * 反馈任务:受试知道反应结果,可椐此修正以
正常CNV的波形
S1:预警刺激(光) S2:指令刺激(短声)
CNV 的测量:波幅、潜伏期、波面积、波形 AC:等电位线。A点:负电位起始点。B点:负变 化的峰值。 A~C:负变化的全时程。 D点:电位 正相偏转的峰值。AB或ABC:负相偏移的面积。
CNV:分布和影响因素
* 分布:波幅Cz最大,前额次之,顶后最小,
单一 刺激本身
3.意识
4.扫描 5.反映
清醒合作
1000毫秒以上 对信息的加工
无要求
200毫秒以下 对刺激的反映
6.测试 7.电脑
知觉 注意 记忆
言语 智能 学习
感觉 一台加捆绑
两台
==========================================================================
事件相关电位基本知识
1.1 开放电场
• 脑电(EEG)是由于皮质大量神经组织 的突触后电位同步总和而成,而单个神 经元电活动非常微小,不能在头皮记录 到,只有神经元群的同步放电才能记录 到。 • 这种脑组织神经元排列方向一致的情况, 构成所谓的开放电场(open field),反 之则是方向不一致相互抵消的封闭电场 (closed field)。
1.2 ERP的两个重要特征
•
事件相关脑电有两个重要特性: 潜伏期恒定、波形恒定;与此相 对,自发脑电则是随机变化的。 所以,可以将同一事实多次引起 的多段脑电记录下来,但每一段 脑电都是各种成分的综合,包括 自发脑电(噪音)。
1.3 叠加技术
•
将由相同刺激引起的多段脑电进 行多次叠加,由于自发脑电或噪音 是随机变化,有高有低,相互叠加 时就出现正负抵消的情况,而 ERP 信号则有两个恒定,所以不会被抵 消,反而其波幅会不断增加,当叠 加到一定次数时, ERP 信号就显现 出来了。
提供了详细的时间信息和事件细节(包括呈现时间、反应时间的细 节),可供进一步分析,有助于了解实际实验运行的时间问题 专门面向心理实验,并针对心理实验的时间精度作了优化。刺激呈 现与屏幕刷新同步,精度可达毫秒
相对于传统编程语言,E-Prime易学易用,实验生成快速
E-Studio Interface
三、刺激呈现与数据处理
实验程序采用Eprime软件编制。 基本实验流程包括实时(on-line)刺激呈现、 头皮脑电放大、模数转换(数据采集)以及实 验结束后离线式(off-line)数据分析。 • 数据的离线处理的程序:合并脑电数据与行 为数据、去除眼电、分段、滤波、基线调整、 排除伪迹、删除坏电极、平均叠加、保存、总 平均,共10个步骤。 • •
事件相关电位
事件相关电位在精神分裂症诊断中的应用
事件相关电位在精神分裂症中的改变
• 精神分裂症导致神经传导障碍和神经功能受损 • 事件相关电位表现为潜伏期延长、峰值降低和波形异常
事件相关电位在精神分裂症诊断中的应用
事件相关电位在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 辅助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 病情监测:评估疾病进展和预后 • 治疗评估:指导治疗方案和药物选择
事件相关电位在神经系统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事件相关电位在神经系统损伤修复中的改变
• 神经系统损伤导致神经传导障碍和神经功能受损 • 事件相关电位表现为潜伏期延长、峰值降低和波形异常
事件相关电位:基本原理与临床应用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事件相关电位的概念与原理
事件相关电位的定义与分类
事件相关电位(ERP)是一种脑电信号
• 反映了大脑对特定事件的神经反应 • 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时间锁定来提取
事件相关电位的分类
• 外源性ERP:由外部刺激诱发,如视觉、听觉刺激 • 内源性ERP:由内部心理活动诱发,如记忆、注意力
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的发展
• 大数据分析:利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提高分析精度 • 多模态融合:结合脑电图、脑磁图等多种信号进行综合分析
事件相关电位在跨学科领域的应用前景
事件相关电位在跨学科领域的应用
• 心理学:研究认知过程和行为反应 • 神经科学:研究神经传导和神经功能 • 临床医学:辅助疾病诊断和治疗评估
• 评估指标:提供客观和定量的评估结果 • 疾病诊断:辅助诊断注意力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 • 治疗评估:指导注意力训练和认知康复
ERP基本原理及其在认知神经科学中的应用图文
3
老年痴呆症筛查
通过对有或无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被试进行 ERP 检测与研究,对其认知功能的损失程度进行定 量描述,为提早发现与治疗该病提供科学依据。
ERP研究的进展设备Fra bibliotek术使用高时程分辨率的记录设备, 获得刺激后的时间序列数据。
机器学习
结合机器学习等技术,可以自动 化筛选、分类和处理 ERP 数据。
使用 ERP 技术研究第二语言学 习者的大脑活动及反应,为第 二语言教学提供了参考。
发展趋势
结合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不断拓展 应用领域。
ERP的产生和发展
1
20世纪30年代
电生理学家发现在脑电图(EEG)中出现的小波峰与思考活动相关。
2
20世纪60年代
高通量数据记录技术的出现促进了 ERP 研究的发展。
3
21世纪
结合机器学习等技术,ERP 研究已广泛应用于视听信息处理、语言理解、决策制定等方面。
ERP的基本原理
1 脑电图的记录
2 刺激的呈现
将电极放置于被试头皮上, 记录脑部电信号。
通过刺激被试的视觉、声 音等感官系统,引起大脑 神经元受刺激反应。
3 电位变化的分析
对记录到的脑电信号进行 分析,提取特定时间点的 电位变化,得到 ERP。
认知神经科学的基本原理
神经元
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负责信号 的传递和处理。
ERP基本原理及其在认知 神经科学中的应用图文
ERP(事件相关电位)是一种追踪人脑功能活动的生理指标。本文将介绍 ERP 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认知神经科学中的最新应用。
ERP概述
定义
指人脑对刺激的反应所产生的电位变化。
应用领域
医疗诊断、人机交互、认知心理学等领域。
p300事件相关电位
p300事件相关电位摘要:1.了解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基本概念2.掌握ERP的组成部分和作用3.分析ERP在心理学和神经科学领域的应用4.探讨ERP在认知研究中的重要作用5.总结ERP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和挑战正文:一、了解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基本概念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简称ERP)是一种记录大脑在处理信息过程中产生的电生理信号的技术。
它通过检测脑电图(EEG)信号中的特定事件,如按键反应或视觉刺激,来研究大脑的认知过程。
二、掌握ERP的组成部分和作用ERP主要由四个组成部分构成:前额叶电位(FP1、FP2)、中央顶叶电位(C3、C4)、枕叶电位(O1、O2)和听觉电位(A1、A2)。
这些电位分别反映了不同大脑功能区的活动,如注意力、记忆、决策等。
三、分析ERP在心理学和神经科学领域的应用1.注意力研究:通过分析ERP中前额叶电位的变化,可以了解个体在任务中的注意力集中程度。
2.记忆研究:ERP技术可以帮助研究者探讨大脑在进行记忆编码、存储和检索过程中的神经机制。
3.决策研究:通过分析ERP中中央顶叶电位的变化,可以了解个体在决策过程中的大脑活动。
4.情绪识别:ERP技术在情绪识别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如通过分析枕叶电位的变化来判断个体的情绪状态。
四、探讨ERP在认知研究中的重要作用ERP技术在认知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它可以无创地探测大脑在处理信息过程中的神经活动,为研究者提供了深入了解大脑功能的窗口。
此外,ERP具有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使得研究者能够精确地分析大脑各个功能区的相互作用。
五、总结ERP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和挑战1.发展前景:随着神经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ERP技术在心理学、神经科学、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ERP事件相关电位介绍
(一)事件相关电位的基本概念对大脑高级心理活动如认知过程作出客观评价,我们很难将意识或思维单纯归于大脑某一部位组织、细胞或神经递质的改变,因为仅采用具体、微观的自然科学手段如神经分子生物学、神经生化学难以解决具体的心理活动。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Sutton提出了事件相关电位的概念,通过平均叠加技术从头颅表面记录大脑诱发电位来反映认知过程中大脑的神经电生理改变,因为事件相关电位与认知过程有密切关系,故被认为是“窥视”心理活动的“窗口”。
神经电生理技术的发展,为研究大脑认知活动过程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事件相关电位(ERP)是一种特殊的脑诱发电位,通过有意地赋予刺激仪特殊的心理意义,利用多个或多样的刺激所引起的脑的电位。
它反映了认知过程中大脑的神经点生理的变化,也被称为认知电位,也就是指当人们对某课题进行认知加工时,从头颅表面记录到的脑点位。
经典的ERP主要成分包括P1、N1、P2、N2、P3,其中前三种称为外源性称为,而后两种称为内源性成分。
这几种成分的主要特点是:首先不仅仅是大脑单纯生理活动的体现,而且反映了心理活动的某些方面;其次,它们的引出必须要有特殊的刺激安排,而且是两个以上的刺激或者是刺激的变化。
其中P3是ERP中最受关注和研究的一种内源性成分,也是用于测谎的最主要指标。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P3就成了ERP的代名词。
(二)诱发电位的特征事件相关电位(ERP)是一种特殊的脑诱发电位,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s,EPs),也称诱发反应(Evoked Response),是指给予神经系统(从感受器到大脑皮层)特定的刺激,或使大脑对刺激(正性或负性)的信息进行加工,在该系统和脑的相应部位产生的可以检出的、与刺激有相对固定时间间隔(锁时关系)和特定位相的生物电反应。
诱发电位应具备如下特征:1.必须在特定的部位才能检测出来;2.都有其特定的波形和电位分布;3.诱发电位的潜伏期与刺激之间有较严格的锁时关系,在给予刺激时几乎立即或在一定时间内瞬时出现。
ERP笔记整理2
目录一、脑电图(EEG)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脑电图定义 (2)(二)EEG与人体的意识水平 (3)二、事件相关脑电位 (3)(一)事件相关脑电位(ERP): (3)1.事件相关脑电位定义 (3)2.脑电变化。
(3)(一)ERP的平均叠加 (3)(二)电压放大倍数 (3)(三)时间常数 (3)(四)频带宽度 (3)三、 ERP 的基本技术 (4)(一)刺激材料与刺激程序 (4)1.刺激物分类 (4)(二)刺激序列 (4)1.刺激呈现时间 (4)(1)刺激呈现时间长度与任务难度 (4)(2)人的主观感觉 (4)(3)撤反应 (4)2.刺激间隔 (4)3.重叠成分的消除 (4)(1)高通滤波 (4)(2)低通滤波 (4)(四)实验模式 (4)1.Oddball 模式 (4)(1)Oddball实验模式 (4)(2)Oddball与P300 (5)(3)Oddball范式分类 (5)2.Go- Nogo 模式 (5)(1)Go- Nogo 模式定义 (5)(2)特点 (5)3.视觉空间注意的经典模式 (5)4.记忆的经典模式 (5)(1)直接或外显再认实验 (5)四、主成分分析法(PCA) (8)(一)主成分分析模型 (8)(二)PCA (8)五、ERP原理及提取技术 (9)(一)物理因素 (13)1.刺激的概率: (14)(二)心理因素 (14)一、脑电位(一)脑电图(EEG)是借助电极从头皮连续记录的交流型电活动。
(二)EEG与人体的意识水平也密切相关:当大脑活动增加时,EEG节律增高而波幅降低;在醒闭目的假寐状态下,a波出现;在浅睡眠状态,EEG节律逐渐减慢;当睡眠加深,眼动加快—快速眼动睡眠(REM sleep);在深度睡眠中,以波为主;EEG消失是诊断脑死亡的最主要指标。
二、事件相关脑电位(一)事件相关脑电位(ERP):1.是与实际刺激或预期刺激(声、光、电)有固定时间关系的脑反应所形成的一系列脑电波。
事件相关电位原理与技术
一、电压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又称增益。电压放大倍数一般是指对异相信号的电压放大倍数。单位分 贝dB
放大倍数制约因素: 放大器的截至范围的限制,等于或大于放大器截止幅度的信 号将不分大小一律变成同一波幅,削顶式失真,即为溢出;A/D转换器输入幅度 范围的限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输入阻抗、输入回路与输出阻抗
放大器的输入阻抗与信号源的内阻形成分压关系, 放大器的输入阻抗越大, 这个回 路的I越小, U信号源越小, U放大器输入阻抗越大, 越接近信号源的电压, 使放大器 对输入信号的影响越小。R大于100MΩ
2.EP的狭义定义: 凡是外加一种特定的刺激,作用于感觉系统或脑的莫一部位, 给与或撤销刺激时,在脑区引起的电位变化。
3.ERP的定义: 当外加一种特定的刺激,作用于感觉系统或脑的某一部位,在给与 或撤销刺激时,或当某种心理因素出现时,在脑区引起的电位变化。
.
ERP优点与缺点
1.时间分辨率高 2.ERP测量的是从刺激到反应的连续过程 3.ERP可以实时地测量没有行为反应的认知加工 4.具有脑自动加工的指标,MMN是人脑对外界变化进行自动加工的指标 5.ERP价位低,设备简单,对环境要求不高 6.无创性
解决市电干扰 降低头皮电阻Ra 1.利用放大器的滤波器来削弱噪声。 多数ERP实验关心的是30Hz以下的频段组成的, 因此可以滤除所有超过30Hz的活动 2.让被试身处电屏蔽室使噪声最小化。
.
输出阻抗
放大器的输出阻抗越小, 回路电流愈大, 负载电压越大, 越接近放大器输出电压的 信号。
.
共模抑制比
.
隔离
使被试机体与大地隔离的一种安全措施。 1.前置放大器与后置主放大器之间有隔离电阻 2.使用隔离型的电源变压器 人不能接地!
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是一种神经电生理技术,用于研究人类神经认知过程。
本文将介绍ERP的基础概念、实验设计、信号处理、成分识别、应用领域、仪器设备和数据分析。
1.ERP基础概念ERP是一种与特定事件相关的脑电位变化。
当视觉、听觉或感觉系统受到外部刺激时,大脑会对这些刺激进行认知加工,从而产生一系列电位变化。
ERP技术通过记录和测量这些电位变化,来研究人类认知过程和大脑对刺激的响应。
2.ERP实验设计ERP实验设计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研究目的和假设;(2)选择适当的刺激材料和呈现方式;(3)安排实验程序和控制刺激的呈现时间;(4)记录被试者的行为反应;(5)分析ERP数据并提取相关电位成分。
3.ERP信号处理ERP信号处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滤波:使用特定的滤波器处理原始脑电信号,以去除噪声和干扰;(2)基线校正:将ERP信号的基线调整为零,以便更好地识别特定成分;(3)伪迹处理:去除与刺激事件无关的伪迹,如眼电伪迹和肌电伪迹;(4)叠加平均:将多个实验条件下获得的ERP信号进行叠加平均,以突出特定成分。
4.ERP成分识别ERP成分识别是根据ERP信号处理结果,对特定时间窗口内的ERP 波形进行命名和解释。
常见的ERP成分包括N400、P300、P500等。
这些成分具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反映了大脑对不同类型刺激的认知加工过程。
5.ERP应用领域ERP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如认知心理学、神经心理学、精神疾病诊断和治疗等。
例如,ERP技术可用于研究注意力和记忆力,探讨认知缺陷和精神疾病患者的认知加工过程。
此外,ERP还可用于评估精神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
6.ERP仪器设备ERP仪器设备主要包括脑电记录仪、刺激呈现设备和信号处理与分析软件。
脑电记录仪用于记录大脑的电位变化,刺激呈现设备用于向被试者呈现刺激材料,信号处理与分析软件用于处理和分析ERP信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事件相关电位的基本概念对大脑高级心理活动如认知过程作出客观评价,我们很难将意识或思维单纯归于大脑某一部位组织、细胞或神经递质的改变,因为仅采用具体、微观的自然科学手段如神经分子生物学、神经生化学难以解决具体的心理活动。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Sutton提出了事件相关电位的概念,通过平均叠加技术从头颅表面记录大脑诱发电位来反映认知过程中大脑的神经电生理改变,因为事件相关电位与认知过程有密切关系,故被认为是“窥视”心理活动的“窗口”。
神经电生理技术的发展,为研究大脑认知活动过程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事件相关电位(ERP)是一种特殊的脑诱发电位,通过有意地赋予刺激仪特殊的心理意义,利用多个或多样的刺激所引起的脑的电位。
它反映了认知过程中大脑的神经点生理的变化,也被称为认知电位,也就是指当人们对某课题进行认知加工时,从头颅表面记录到的脑点位。
ERPs不像普通诱发电位记录神经系统对刺激本身产生的反应,而是大脑对刺激带来的信息引起的反应。
是在注意的基础上,与识别、比较、判断、记忆、决断等心理活动有关,反映了认知过程中大脑的神经电生理改变,是了解大脑认知功能活动的“窗口”。
ERPs成分除受刺激物理特性影响的“外源性(生理性)成分”,还包括不受刺激物理特性的影响“内源性(心理性)成分”,与被试的精神状态和注意力有关。
经典的ERP主要成分包括:外源性(生理性)成分:P1、N1、P2受刺激物理特性影响内源性成分(心理性):N2、P3不受刺激物理特性影响,与被试的精神状态和注意力有关。
这几种成分的主要特点是:首先不仅仅是大脑单纯生理活动的体现,而且反映了心理活动的某些方面;其次,它们的引出必须要有特殊的刺激安排,而且是两个以上的刺激或者是刺激的变化。
其中P3是ERP中最受关注和研究的一种内源性成分,也是用于测谎的最主要指标。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P3就成了ERP 的代名词。
注:事件相关电位基本原理1.EEG对ERPs的淹没一次刺激诱发的ERP的波幅约2~10mV,比自发电位(EEG)小得多,淹没在EEG中,两者构成小信号与大噪音的关系,因此无法测量,无法研究。
2.叠加平均基本原理(ERP波形恒定、潜伏期恒定)为了从EEG中提取出ERP,需对被试者施以多次重复刺激“S”。
将每次刺激产生的含有ERP的EEG加以叠加与平均。
由于作为ERP背景的EEG波形与刺激间无固定的关系,而其中所含之ERP波形在每次刺激后是相同的,且ERP波形与刺激间的时间间隔(潜伏期)是固定的,经过叠加,ERP与叠加次数成比例的增大,而EEG则按随机噪音方式加和。
由于ERP是经计算机多次叠加所得的平均值,故属平均诱发电位。
每一种刺激引起的ERP含有一系列波。
以听觉ERP为例,10ms以内有7至8个波,称为早成分;10ms至50ms以内有5个波,称为中成分;50ms至500ms以内有5个波,称为晚成分;500ms 后出现的波一般为慢波。
与心理活动关系密切的是晚成分与慢波。
(二)诱发电位的特征事件相关电位(ERP)是一种特殊的脑诱发电位,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s,EPs),也称诱发反应(Evoked Response),是指给予神经系统(从感受器到大脑皮层)特定的刺激,或使大脑对刺激(正性或负性)的信息进行加工,在该系统和脑的相应部位产生的可以检出的、与刺激有相对固定时间间隔(锁时关系)和特定位相的生物电反应。
诱发电位应具备如下特征:1.必须在特定的部位才能检测出来;2.都有其特定的波形和电位分布;3.诱发电位的潜伏期与刺激之间有较严格的锁时关系,在给予刺激时几乎立即或在一定时间内瞬时出现。
(三)诱发电位的分类诱发电位的分类方法有多种,依据刺激通道分为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等;根据潜伏期长短分为早潜伏期诱发电位、中潜伏期诱发电位、晚(长)潜伏期诱发电位和慢波。
临床上实用起见,将诱发电位分为两大类:与感觉或运动功能有关的外源性刺激相关电位和与认知功能有关的内源性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
内源性事件相关电位与外源性刺激相关电位有着明显的不同。
ERPs是在注意的基础上,与识别、比较、判断、记忆、决断等心理活动有关,反映了认知过程的不同方面,是了解大脑认知功能活动的“窗口”。
经典的ERPs成分包括P1、Nl、P2、N2、P3(P300),其中P1、N1、P2为ERPs的外源性(生理性)成分,受刺激物理特性影响;N2、P3为ERPs的内源性(心理性)成分,不受刺激物理特性的影响,与被试的精神状态和注意力有关。
现在ERPs的概念范围有扩大趋势,广义上讲,ERP s尚包括N4(N400)、失匹配阴性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伴随负反应(Contigent NegatiVe Variaeion,CNV)等。
但长期以来有人通常以P3作为事件相关电位的代称,虽有失偏颇,但临床应用甚广。
(四)事件相关电位的测试方法事件相关电位属于长潜伏期诱发电位,测试时一般要求被试者清醒,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其中。
引出ERPs的刺激是按研究目的不同编制而成的不同刺激序列,包括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刺激,其中一个刺激与标准刺激产生偏离,以启动被试的认知活动过程。
如果由阳性的物理刺激启动,除了由认知活动产生的内源性成分,尚包括外源性刺激相关电位;如由阴性刺激来启动心理活动过程,则引出由认知加工而产生的内源性成分。
P3为ERPs中重要的内源性成分,现时对它的研究最为广泛。
多为神经精神学科研究,如精神分裂症、脑血管疾病和痴呆症、智力低下等,通过研究P3的潜伏期、波幅、波形变化,反映认知障碍或智能障碍及其程度,同时尚应用于测谎研究。
另有人将P3、CNV用作观察神经精神药物治疗效果的指标。
事件相关电位的另一内源性成分N2为刺激以后200毫秒左右出现的负向波,反映大脑对刺激的初步加工,该波并非单一成分,而是一复合波,由N2a和N2b两部分组成,N2a不受注意的影响,反映对刺激物理特性的初步加工。
刺激模式:刺激模式的设置是研究ERPs的关键,要求根据研究目的不同设计不同的刺激模式,包括两种及以上不同概率的刺激序列,并以特定或随机方式出现。
包括视觉刺激模式、听觉刺激模式、躯体感觉刺激模式。
听觉刺激模式包括三类:1.随机作业(OB刺激序列);2.双随机作业;3.选择注意。
OB刺激序列(oddball paradigm):通过耳机同步给高调、低调纯音,低概率音作为靶刺激,诱发ERPs。
通常靶刺激概率为10—30%,非靶概率70一90%,刺激间隔多采用1.5—2秒,刺激持续时间通常为40—80毫秒,反应方式为或默数靶信号出现次数或按键反应。
(五)影响事件相关电位的因素▲物理因素刺激的概率:靶刺激概率越小,P3的波幅越高,反之,波幅减小。
一般靶刺激与非靶刺激的比例为20:80;刺激的时间间隔:间隔越长,P3波幅越高;刺激的感觉通道:听、视、体感感觉通道皆可引出ERPs,但其潜伏期及波幅不尽相同。
▲心理因素事件相关电位检测过程中一般要求被试者主动参与,因而被试者的觉醒状态、注意力是否集中皆可影响结果。
另外,由于被试者只有识别靶刺激并作出反应才能诱发出ERPs成分,因此,作业难度对测试结果也有影响,难度加大时,波幅降低,潜伏期延长。
▲生理因素年龄:不同年龄P3的波幅及潜伏期不同。
潜伏期与年龄呈正相关,随年龄增加而延长,而波幅与年龄呈负相关。
在儿童及青少年,波幅较高;分布:ERPs 各成分有不同的头皮分布。
事件相关电位(ERP)作为可以反映大脑高级思维活动的一种客观方法在研究认知功能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作为其内源形成分的P300是ERP中最典型、最常用的成分和认知过程密切相关,被视为“窥视”心理活动的一个窗口,并认为它是脑研究的一种新型手段。
事件相关电位具有高时间分辨率的特点,使其在揭示认知的时间过程方面极具优势,能锁时性的反映认知的动态过程.该方法已经成为研究脑认知活动的重要手段.P300是较早发现的内源性事件相关电位成分,主要与人在从事某一任务时的认知活动如:注意、辨别、及工作记忆有关。
P300可能代表期待的感觉信息得到确认和知觉任务的结束,目前已被广泛用来研究认知功能。
其潜伏期反映对刺激物评价或归类所需要的时间即反应速度,随作业难度的增加而延长,而波幅反映了心理负荷的量,即被试投入到任务重的脑力资源的多少。
虽然P300对认知损害评价的临床应用较广,但近年来的研究证实P300的脑内源不止一个,而是与多种认知加工有关,所以其在认知损害特征的精确描述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五)事件相关电位的成分V、O波、F波、脱解波CNV在1964年为Walt和Cooper等所发现。
若在测量反应时,先给出一个预备信号(如一个短音或一个闪光),令被试者听(或看)到命令信号后尽量快地按键,则可在预备信号和命令信号之间观察到脑电发生负向偏转,Walt和Cooper等称此负向偏转为contingent negative variation,简称CNV,中文称为伴随性负变化或负关联。
CNV的头皮分布以额部中央区部位Cz点波幅最大。
2.运动相关电位(BSP、MP、RAF)与偏侧预备电位(LRP)3.P300P300系Sutton等1965年所发现。
P300即为晚期成分的第三个正波P3,由于当初发现的P3是在300ms左右出现的正波,故称之为P300。
后来随着与P300类似的成分的不断被发现,P300形成了一个含有多个子成分的家族。
4.失匹配负波(MMN)典型的实验是,仍然运用上述产生P300的Oddball实验模式,标准刺激为1000Hz的短纯音,偏差刺激为800Hz的短纯音,分别在被试双耳中呈现。
令被试者双耳分听,即注意一只耳的声音,并对偏差刺激进行反应,而不注意另一只耳的声音。
结果无论注意与否,在约250ms内偏差刺激皆比标准刺激引起更高的负波。
若以偏差刺激引起的ERP减标准刺激引起的ERP,观察此差异波,则可见到在约100ms至250ms之间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负波,此即Mismatch Negativity(失匹配负波),简称MMN。
MMN的产生原理:感觉疲劳说、记忆痕迹说、模型调整说、局部神经元适应说、预编码说.5.N400N400是研究脑的语言加工原理常用的ERP成分。
它首先由Kutas等于1980年报道。
他们令被试者对屏幕上呈现的句子进行认知反应,故意将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词写为畸义词。
当在屏幕上逐个呈现这句话的单词,并记录各个单词诱发的ERP时发现,该句尾畸义词诱发的ERP在400ms左右出现了一个新的负成分,以此命名为N400。
研究发现,N400的波幅与畸义词对其语境背离的程度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