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弦乐配器法》主要参考文献

合集下载

管弦乐配器法清考提纲

管弦乐配器法清考提纲

管弦乐配器法清考提纲
⏹管弦乐法艺术:
乐器法:专门讲述管弦乐队中各种乐器的构造、发音原理、音色特征、乐器性能及演奏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配器法:着重讲述管弦乐队中各种乐器、各类乐器组之间的配合运用等一些技术与方法及管弦乐法艺术与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管弦乐队:由弦乐、木管、铜管、和打击乐组成的大型器乐合奏乐队。

⏹室内管弦乐队:指以弦乐与木管乐器组,包括圆号、竖琴及某些打击乐器为基本组
成部分的小型管弦乐队。

⏹交响乐队:包括全部的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弓弦乐器组及打击乐器等乐器组
合的大型管弦乐队。

⏹弓法及演奏术语:
拉奏(arco)拨奏(Pizz.)上弓、下弓、
左手拨弦(+)、指甲拨弦(with the nail)靠指板演奏(sul tasto)、靠马演奏(sul pont.)、弓震音、指震音、不得揉弦(non vibr.)、正常揉弦(ord.vibr. )、较大揉弦(molto vibr. )、加弱音器(con sord. )、去弱音器(senza sord. )、分部奏法(div. )、恢复齐奏(uni. )、不分部演奏(non div. )、用指定弦演奏(sul G)
⏹木管乐器组的分类:
(1)双簧类乐器:双簧管、英国管、大管、低音大管。

(2)单簧类乐器:单簧管、低音单簧管、小单簧管、萨克斯管。

(3)气簧类乐器:长笛、短笛。

德彪西儿童舞剧《玩具盒》的配器研究(节选)

德彪西儿童舞剧《玩具盒》的配器研究(节选)

德彪西儿童舞剧《玩具盒》的配器研究(节选)发布时间:2022-01-10T02:56:37.128Z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22期作者:许梦霓[导读] 《玩具盒》是德彪西晚期创作的芭蕾音乐钢琴曲,并由安德烈·卡普莱改编成了管弦乐曲许梦霓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广东佛山市 528000摘要:《玩具盒》是德彪西晚期创作的芭蕾音乐钢琴曲,并由安德烈·卡普莱改编成了管弦乐曲。

本论文以德彪西的钢琴版《玩具盒》与卡普莱配器的《玩具盒》为蓝本和主要研究对象,结合管弦乐队创作的思维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和归纳。

以管弦乐作品中的配器方法和配器色彩为研究内容,并尝试剖析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将原型作品创作管弦乐曲过程中的手法与布局安排作为切入点,试图总结出管弦乐曲配器中时的有用手段与经验。

关键词:管弦乐写作;织体组合;音响色彩;色彩性;创作第三章《玩具盒》的配器方法第一节各乐器组的织体组合特点《玩具盒》运用的是双管编制,分别由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色彩乐器组和丰富的打击乐组构成。

曲子的一开始,出现了三个不同的主题动机(谱例3-1此处略),笔者将其中第一种动机在前奏曲的运用进行详述,在钢琴原曲前奏曲中出现了六次,而在管弦乐版前奏曲的部分里一共出现了七次,而每一次的出现几乎都是在不同乐器上,用单旋律的形式去演奏的。

第一次使用原曲的钢琴音色配合弦乐的泛音以及弱奏的木管声部出现,第二次则用了一只长笛的独奏对比接下来的弦乐音色,紧接着第三次,同样是长笛独奏,之后音色特点有所改变,前面三次动机的展示都是在木管与弦乐的搭配下出现的,而在第四次动机出现之前,有一个小的音色衔接,此处选择了打击乐中音色较为清脆的三角铁和钢片琴,加上轻巧的竖琴跳音,再以弱奏的弦乐作为背景,而后圆号进入,与其他乐器一起过渡,预示着接下来第四次的动机由圆号展开,钢琴动态织体搭配弦乐静态织体带出第五次在小提琴上出现的动机,这是在原来德彪西创作的钢琴曲中所没有出现的,接着的第六次动机与前面几次有所对比,使用了较为浓厚的大管音色,而配器在此时也开始加厚,趋于推向前奏曲的小高潮,最后一次的动机,在一只单簧管的独奏中,伴随着乐曲力度的加强,乐器的增加以及声部加厚,推向高点然后结束前奏曲的部分。

管弦乐配器法课程设计

管弦乐配器法课程设计

管弦乐配器法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管弦乐配器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及在乐队中的作用。

2. 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的配器手法,如和声、对位、节奏、音色等,并能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3. 学生了解管弦乐作品的常见结构,能分析并评价经典管弦乐作品的配器特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为简单的旋律进行配器,创作出具有特色的管弦乐片段。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熟练掌握乐队的编制及各声部的演奏技巧。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一部完整的管弦乐作品配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管弦乐配器法,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提高审美情趣。

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意见,提高沟通能力。

3. 学生通过接触不同类型的管弦乐作品,拓宽音乐视野,增强文化自信。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课程目标明确,可衡量,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教学内容1. 管弦乐配器基本概念:介绍管弦乐配器的定义、作用及发展历程,分析乐队编制及各声部的乐器配置。

教材章节:《管弦乐配器》第一章2. 乐器音色特点及运用:讲解弦乐、木管、铜管、打击等各组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在不同音乐情境下的运用。

教材章节:《管弦乐配器》第二章3. 常见配器手法:学习并实践和声、对位、节奏、音色等配器手法,分析经典作品中这些手法的运用。

教材章节:《管弦乐配器》第三章4. 管弦乐作品结构分析:介绍常见的管弦乐作品结构,如奏鸣曲式、变奏曲式等,分析经典作品的结构特点。

教材章节:《管弦乐配器》第四章5. 配器实践: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旋律配器实践,创作具有特色的管弦乐片段。

教材章节:《管弦乐配器》第五章6. 团队协作与作品展示:分组进行配器实践,完成一部完整的管弦乐作品,并进行展示和评价。

朴东升谈民族乐器配器

朴东升谈民族乐器配器

简评朴东生著《中国民族管弦乐实用配器手册》中国民族管弦乐(以下简称民乐)这一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器乐合奏体裁称谓,自20世纪中叶萌发以来,历经六十多年的风雨沧桑,在乐队规模、乐器改革、器乐教学、音乐创作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骄人成绩。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伊始,一批学院派的专业作曲家开始集团化地涉猎民乐作品的创作,改变了此前主要由民乐演奏家自己创作、移植本门类作品的感性状态,为民乐创作注入了更为科学、理性的技术元素,从而大大提升了民乐作品的技术含量。

自此,民乐创作更趋于百花齐放、姹紫嫣红:既有传统民俗乐曲的发扬光大,又有外国古典名作的移植改编;既有室内乐形式的精致典雅,又有大型乐队的开阖呼号;更不必说交响诗、音诗、交响组曲、交响音画、序曲、狂想曲等原本属于西洋管弦乐范畴,现今在民乐创作中已屡见不鲜的特定体裁的指向性创作。

正如音乐史学家刘再生先生所写到的:“中国民族管弦乐事业的蓬勃发展已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它所达到的时代高度纵向上已超越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横向上已扩展至世界华人居住的国家和地区。

”1众所周知,谈及乐队作品的创作、编配时,除了必须的和声、复调、曲式等要素之外,“配器”毫无疑问是最核心的技术手段,只有通过这一技术手段,一部乐队作品才能在音色调配、力度收放、音层布局、乐器组转接等方面实现立体化音响方式的构建。

然而,相对于民乐在创作、演奏方面的蓬勃发展、与时俱进,长期以来民乐配器方面的理论研究却相当滞后,“少有现成的有关民乐配器的系统性著作为初学者提供学习的经验和途径”2。

虽然近几年来,先后有多部涉及民乐配器法、乐器法方面的著作问世,但它们不是因为理论阐释过于简约,就是由于谱例列举的不够宽泛,抑或乐器法知识多于配器知识而很难取得广泛认同;即使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曾产生过一定影响的由上海音乐学院胡登跳教授撰写的《民族管弦乐法》一书,也由于其谱例列举多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民乐发展初期的作品而在当下显得有些时过境迁了。

管弦乐配器法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管弦乐配器法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从音乐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说,在作曲技术领域“四大件”的学科形成过程中,配器法的理论体系形成一直是相对滞后的,分析其主要原因大概可以有以下几点:1、乐器制造业的发展是配器法发展的客观基础,而它又是一个依赖性很强的学科分支,它的渐进式发展完全依赖于制造业、机械加工业、冶炼业甚至电子科技业的发展水平影响。

2、相对于“四大件”作曲理论中对位学、和声学、曲式学的核心理论形成建基于早期调式调性体系成熟而言,配器法的核心元素———乐器组合类型,具有明显的多元性、嬗变性、可塑性、阶段性等不稳定特征。

3、对于以实践性为主的配器手段总结,基本上是在乐器演奏技巧发展成熟和一系列实践经验之后才能够整理提炼并形成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所以,它总是具有一定的理论滞后特征。

4、基于以上原因导致的形成期较晚,缺乏相对完善的规范性理论分析体系,缺乏相应的规范技术训练体系,以及作曲家个性差异引起的乐器组合色彩偏好等等难以形成公认的客观评价机制。

所以,传统管弦乐队的形成及配器法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研究和总结17世纪以来数百年间管弦乐队曲折的演进历史,以及伴随其间的配器手段阶段性发展特征,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代配器领域的发展和变化是不无裨益的。

一、巴洛克时期管弦乐队雏形阶段的配器手法在欧洲17、18世纪漫长的音乐发展过程中,音乐织体类型逐渐从复调音乐风格过渡到主调音乐风格,音乐体裁也从器乐依附于声乐、歌剧、舞曲体裁的地位逐步提升到独立的纯器乐曲体裁。

这一时期的管弦乐法写作虽然并不等同于现代意义的管弦乐配器法,但依靠作曲为谋生手段的职业作曲家逐渐衍生,对乐器组合效果的研究与实践逐渐开始,运用各种乐器组合以形成结构、力度、音色变化的思维也逐步清晰,但●冯毅管弦乐配器法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陕西·西安,710061)摘要关键词传统管弦乐队的形成及配器法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管弦乐配器法的纵向发展脉络及横向发展特征细密地纠缠在一起,没有任何一个阶段是能够脱离整体而孤立存在的。

于京君管弦乐配器技术与作曲技法研究

于京君管弦乐配器技术与作曲技法研究

于京君管弦乐配器技术与作曲技法研究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澳大利亚籍华裔作曲家于京君编配的乐队作品《图画展览会》,通过对该部作品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提炼和总结出于京君独具个性的配器技术和作曲技法。

在绪论中,本文概括介绍了于京君的创作经历和个人成就;同时对在音乐创作历史和管弦乐配器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经典作品——
穆索尔斯基的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及其相关管弦乐改编版本的情况作了相关概述。

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于京君编配的《图画展览会》的创作意图和创作背景进行了论述,并阐释了于京君版本《图画展览会》中配器思维与作曲技法之间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相得益彰的关系,指出了该作品在这方面的创新意义。

第一、二章为本论文主体。

第一章从乐队编制、音色处理和织体处理这三个方面对于京君版《图画展览会》中的配器技术进行了较详尽的分析和论述,同时也就一些相关问题与其他版本主要是拉威尔编配的《图画展览会》进行了比较研究。

在第二章中,本文从中国曲调的拼贴、非原作织体部分的形态构成、复调技法的使用、增写音乐片段等方面着手,分析了于京君版《图画展览会》中的作曲技法,指出了相关技法在他编配此作品中发挥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也从多个方面说明了作曲技法各方面构成如管弦乐配器、音高节奏组织衍展、和声关系、对位技术及音乐结构等各方面之间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关联。

在结语中,对本论文分析研究的内容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观点进行了概括总结,指出本文所做的工作,其意义在于通过这一个案——于京君版本《图画展览会》——的分析研究,探寻华人作曲家在中国传统文化民间音乐浸染下,又接受西方
专业音乐教育后,在创作中呈现出的风格与技法方面的独特个性与发展创新,并希望藉此能为当代中国音乐创作方面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西安音乐学院2019年研究生招生考试主要参考书目

西安音乐学院2019年研究生招生考试主要参考书目

西安音乐学院2019年研究生招生考试主要参考书目初试参考书目艺术学理论各专业【业务一】艺术综合基础理论参考书目(说明:除报考中西艺术史的考生不得选“中西艺术史”之外,其他方向考生可从以下三个科目中任选两个科目参加考试)1.艺术学基础理论(1)张同道:《艺术理论教程》(第 3 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 4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2.中西艺术史(1)杨先艺:《中国艺术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魏建新:《简明西方艺术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3.艺术批评王美艳:《艺术批评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业务二】参考书目中西艺术史1.杨先艺:《中国艺术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魏建新:《简明西方艺术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3.[美]温尼·海德·米奈著、李建群等译:《艺术史的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艺术哲学(美学)1.杨辛、甘霖等著:《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3.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艺术民俗学1.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张士闪、耿波:《艺术民俗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3.陶思炎等著《民俗艺术学》,南京出版社(2013)艺术社会学1.(英)亚历山大著,章浩、沈杨译:《艺术社会学》,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2.(匈)阿诺德·豪泽尔著,居延安译编:《艺术社会学》,学林出版社(1987)3.宋建林著《现代艺术社会学导论》,知识出版社(2003)艺术教育学1.贺志朴、姜敏:《艺术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9)2.莫雷:《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美)贝内特·雷默著,熊蕾译:《音乐教育的哲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4.邓晓芒:《哲学史方法论十四讲》,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艺术创意与策划(艺术管理)1.谢梅、王理编著:《文化创意与策划》,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2.田川流编著:《艺术管理概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3.厉无畏主编:《创意产业导论》,学林出版社(2006)4.胡惠林著:《文化产业学》(第 2 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艺术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管理)1.郑永廷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2.郑永廷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1.于海广、王巨山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概论》,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2.张之恒主编:《中国考古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艺术传播及翻译1.温秀颖:《翻译批评 --从理论到实践》,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2.胡正荣、段鹏、张磊:《传播学总论》(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大卫-马丁等著,缑斌主译:《艺术中的人文精神》(第 8 版),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音乐文学1.晨枫:《中国当代歌词史》,漓江出版社(2002)2.陆正兰:《歌词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音乐学各专业【业务一】音乐学综合理论参考书目(说明:音乐学各专业方向,除报考方向业务二科目外,其他四门科目选三门科目参加考试)1.沈璇、谷文娴、陶辛:《西方音乐史简编》,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2.陈应时、陈聆群:《中国音乐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周青青:《中国民间音乐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4.张前主编:《音乐美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俞人豪著:《音乐学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业务二】参考书目西方音乐史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2.(美)唐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帕利斯卡著,余志刚译:《西方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西方音乐作品研究1.(德)H.艾格布雷特著,刘经树译:《西方音乐》,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2.(德)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著,洪汉鼎译:《真理与方法》,商务印书馆(2007)3.沈璇、谷文娴、陶辛:《西方音乐史简编》,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中国音乐思想史、中国音乐美学史1.罗艺峰:《中国音乐思想史五讲》,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3)2.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3.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修订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4.何乾三:《西方音乐美学史稿》,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中国传统音乐研究1.王耀华、杜亚雄:《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2.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增订版),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3.程天健:《中国民族音乐概论》(修订版),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7)西安鼓乐1.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增订版),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2.程天健:《西安鼓乐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17)中国古代音乐史1.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下册),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2.童忠良:《中国传统乐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3.曾金寿:《中国古代音乐史·学习指要》,陕西出版传媒集团三秦出版社(2012)中国近现代音乐史1.陈聆群:《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在 20 世纪》,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2.汪毓和:《音乐史学研究与音乐史学批评》,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3.《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学参考资料》,世界图书出版社公司(2000)中国当代音乐研究1.梁茂春、明言:《20 世纪中国音乐史论研究文献综述——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卷》,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2.居其宏:《共和国音乐史》,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3.梁茂春、项筱刚等:《中国音乐论辩》(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论辩书系.艺术卷),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7)中国琴学1、查阜西:《查阜西琴学文萃》,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5)2、顾梅羹:《琴学备要》,上海音乐出版社(2017)3、李明忠著:《中国琴学》,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杂志社(2000)4、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古琴研究会编:《琴曲集成》,中华书局(2010)敦煌乐舞研究1.史苇湘:《敦煌历史与莫高窟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2.高德祥:《敦煌古代乐舞》,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3.(日)林谦三:《东亚乐器考》,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4.孙景琛:《中国乐舞史料大典》,上海世纪出版社(2015)音乐考古1.王子初:《中国音乐考古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2.方建军:《音乐考古与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3.李纯一:《中国上古出土乐器综论》,文物出版社(1996)4.王清雷:《西周乐悬制度的音乐考古学研究》,文物出版社(2007)音乐文化遗产与博物馆1.《中国博物馆学基础》,王宏钧,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2.《考古学十八讲》,张宏彦,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3.《博物馆陈列艺术》,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学会编,文物出版社(1997)4.《文化遗产学概论》,张昕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7)音乐编辑学1.姚福申:《中国编辑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2.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办公室编:《出版专业基础》(初级),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2015)3.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办公室编:《出版专业实物》(初级),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2015)音乐文献学1.郭小林,胡扬吉:《音乐文献学与音乐文献检索》,四川文艺出版社(2002)2.潘树广等:《文献学纲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张大可:《中国文献学》,商务印书馆(2013)4.王小盾:《中国音乐文献学初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作曲1.(奥)阿诺德·勋伯格著,吴佩华译:《作曲基本原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2.申克:《自由作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3.欣德米特著,罗忠镕、姜丹译:《作曲技法》,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4.郑英烈:《序列音乐写作》,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和声1.斯波索宾等:《和声学教程》(增订版),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2.桑桐:《和声理论及应用》,上海音乐出版社(1988)复调1.陈铭志:《复调音乐基础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2.陈铭志:《赋格曲写作》,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3.段平泰:《复调音乐》(上、下册),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4.斯克列勃科夫:《复调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57)5.于苏贤:《复调音乐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曲式与作品分析1.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2.杨儒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上、下册),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3.魏纳·莱奥:《器乐曲式学》,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4.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5.姚恒璐:《现代音乐分析方法教程》,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配器1.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管弦乐法原理》(全二册),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2.瓦希连科:《管弦乐配器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3.施咏康:《管弦乐配器法》,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电子音乐作曲1.杨士颖:《计算机音乐制作与数字音频》,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2.胡泽:《数字音频工作站》,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视唱练耳1.王光耀:《视唱练耳教学法论集》,太白文艺出版社(1999)2.郑敏:《现代音乐视唱教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3.王光耀、权思:《多声部听写与立体节奏训练326例》,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4.中国音乐学院:《视唱练耳分级教程》(第八级),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徐敬行:《四声部和声听觉训练》,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音乐教育学1.修海林:《中国古代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2.罗伊斯·乔克西著许洪译:《二十一世纪音乐教学》,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3.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4.赵岩:《音乐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概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03)※※※※※※※※※※※※※※※※※※※※※※※※※※※※※※※※※※※※※※※※※※※※※※※※※※※※※※※※舞蹈综合理论1.袁禾:《中国古代舞蹈史教材》,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2.刘青弋:《西方现代舞史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3.隆荫培:《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4.刘青弋:《中外舞蹈作品赏析》,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5.肖苏华:《中外舞剧作品分析与鉴赏》,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舞蹈美学基础1.袁禾:《中国舞蹈美学》,人民出版社(2011)2.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音乐表演专业】各方向业务一:中外音乐史参考书目1.陈应时、陈聆群:《中国音乐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沈璇、谷文娴、陶辛:《西方音乐史简编》,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复试参考书目1.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2.杨儒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上、下册),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3.(匈)魏纳·莱奥著,张瑞译:《器乐曲式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传统管弦乐配器的音型化与复调写作技法

传统管弦乐配器的音型化与复调写作技法

传统管弦乐配器的音型化与复调写作技法作者:陈文皙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16期【摘要】管弦乐配器的历史悠久,其手法炫彩多样。

本文就传统管弦乐配器中的音型化与复调两大写作技法,以前苏联作曲家、理论家谢尔盖·尼基弗若维奇·瓦西连科著《交响配器法》为纲,进行了个人梳理归纳,并结合中俄两国经典管弦乐作品加以阐述。

【关键词】传统管弦乐配器;音型化;复调管弦乐的诞生以蒙特-威尔第于1607年创作的歌剧《奥菲欧》为标志。

这是史上第一次有作曲家为乐队谱写了独立演奏的序曲,并运用了颇具特色的管弦乐手法来烘托场景的发展;也是最早将乐队编制用文字确定下来的作品,但在配器上并无周密细致的布局。

管弦乐配器技法前后经历了“巴洛克主义配器阶段”、“古典主义配器阶段”、“浪漫主义配器阶段”、“印象派色彩性配器阶段”、“20世纪多元发展配器阶段”,它在历史的长河里洗礼、演变,逐步发展成熟、精致、多彩。

“传统”管弦乐配器是相对于“现代”管弦乐配器而言的概念,我们通常将20世纪以后的“先锋派”音乐(配器是其创作的手法之一)界定为现代音乐。

因此本文所探讨的“传统管弦乐配器”是被限定在20世纪以前,以及活在20世纪的作曲家们在配器上继续发展18、19世纪传统的、具有某些共性的手法特征。

20世纪前的(传统)管弦乐配器法已然发展得很是壮大,不论在乐队编制使用上、还是对音响色彩的考究上均已十分富余、深入,也已有很多学者对此作了广泛的研究。

但针对管弦乐配器中的“音型化”与“复调”两大技法的专门性研究少之甚少,从配器著述来看,目前只有前苏联作曲家、音乐理论家谢尔盖·尼基弗若维奇·瓦西连科,对于音型化、复调在管弦乐配器中的运用,以单独的章节进行了归纳,然其行文逻辑上稍显紊乱,翻译上也较为生硬难懂,以下是笔者就其总结进行的个人梳理,并挑选了具代表性的、杰出的中俄两国管弦乐作品作为谱例进行说明。

一、管弦乐配器中的音型化写作技法管弦乐的音型化写作,是承接“旋律加伴奏”的传统主调音乐织体写法发展而来的配器技法,音型进行是从音乐织体的基本要素(曲调、和声、节奏)中发展而来。

管弦乐器的技巧论文

管弦乐器的技巧论文

管弦乐器的技巧论文管弦乐器的技巧论文管弦乐器的技巧论文【1】【摘要】管弦乐器主要由木管组、铜管组、弦乐组以及打击乐组四个部分构成。

在管弦乐器足演奏的过程中,通过各种乐器的搭配与协作,可以有效的将音乐的内容以及内涵表达出来,从而给人以交响的感觉。

管弦乐器的各个组对都具有不同的作用。

本文就管弦乐器的各个组的演奏技巧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管弦乐器;频率性质;音响;混响;技巧在音乐演奏中,管弦乐器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一只管弦乐器组组建之后,就需要进行乐曲的排练,在排练过程中,每一位演奏者都需要了解因为的基本乐理,然后通过听与看来了解其中的内径以及思想,只有让演奏者感悟到音乐所表达的内容,他们才能够在演奏过程中掺和自己的思想而演奏出来,才能够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使听众感动,给他们不一样的深刻感受。

1.管弦乐器组的频率性质及音响管弦乐器组是由木管组、铜管组、弦乐组以及打击乐组四个部分构成,每一组的频率性质都有不一样的差异,这样演奏出来才能够给人一种交响的感觉。

1.1弦乐组的频率性质在管弦乐器组中,每一组的乐器都分为高、中、低音区,而弦乐组的乐器从高音到低音分别是:(1)小提琴。

一般来说,在弦乐组中的小提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主要负责弦乐组的高音部分,另一类则负责弦乐组的中高音部分;(2)中提琴。

中提琴是负责整个演奏的中音部分;(3)大提琴以及低音贝司。

这两种乐器一般负责的就是弦乐组的低音部分。

这样的分类实质是根据每一种乐器的特征以及制作材料的不同,另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定先后的结果来对弦乐组的各种乐器进行分类。

其中小提琴的声音在200~440Hz,那么在演奏过程中就会影响到整个音乐的丰满度,如果声音为1~2KHz,那么这就是小提琴的声频带,如果小提琴的声音在6~8KHz,那么就会影响到整个声音的明亮度;中提琴的声频如果在150~300Hz,那么在演奏过程中就会影响到整个声音的力度,如果声频处于3~6KHZ,那么就会影响到整个声音的表现力;大提琴影响声音丰满度的声频在100~250Hz,如果声频在3KHz,那么就会影响到整个声音的明亮度;低音贝司影响声音丰满度的声频大致在50~15Hz之间,而声频在1~2KHz时就会影响到晟敏的明亮度。

《管弦乐配器法》主要参备考资料文献

《管弦乐配器法》主要参备考资料文献

《管弦乐配器法》主要参考文献A. 中文参考书目一。

音乐声学类李万海:《录音音响学》,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2年版梁广程:《乐声的奥秘》,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6年版朱起东:《音乐声学基础》,上海音乐出版社, 1988年版龚镇雄:《音乐声学》,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年版二。

乐器法及配器法类N.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管弦乐法原理》,万叶书店,1952年版G . 雅戈:《管弦乐法》,万叶书店,1953 年版E. 普劳特:《管弦乐法教程》,音乐出版社,1955年版C. 维多尔与D. 罗加尔-列维茨基:《现代乐器学》,人民音乐出版社,1958年W. 辟斯顿:《配器法》,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年版C. 瓦西连科:《交响配器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63年版中央音乐学院编:《民族乐队乐器法》,音乐出版社,1963年版H. 柏辽兹-R. 施特劳斯:《配器法》上册,人民音乐出版社,1978年版德. 罗加尔-列维茨基:《管弦乐队讲话》,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年版I. 加拉米扬:《小提琴演奏与教学的原则》,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胡登跳:《民族管弦乐法》,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张宏俊:《长笛的泛音》,载《音乐艺术》1983年第3 期德. 罗加尔-列维茨基:《现代管弦乐队》,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版乐声:《西洋乐器》,轻工业出版社,1984年版田进勤:《电子乐器》,人民邮电出版社,1984年版H. K. 沃尔夫:《从晚期浪漫派到现代管弦乐法的发展概述》,载《近现代音乐研文集》,中国音乐家协会辽宁分会编,1985年版朱起东:《圆号和它的特殊演奏法》,载《音乐艺术》 1985年第 2期H. 伯夫:《圆号创新教学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年版施咏康:《管弦乐队乐器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年版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编:《电子乐器译文集》,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年版朱起东:《小号表演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2年版丹尼斯. 维克:《长号吹奏技巧》,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版牟洪:《管弦乐队配器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版三。

管弦乐配器法教程I目次

管弦乐配器法教程I目次

管弦乐配器法教程I目次前言第一章管弦乐配器的声学基础第一节声音的产生第二节声音的音高特性一、声波的二、音高的相对性三、拍频四、结合音第三节声音的力度特性一、声强、声压与响度二、听觉阈与痛阈三、声压级与响度的测定四、等响曲线五、隐蔽效应第四节声音的音色特性一、声音的谐波结构二、共振峰三、声波的时间过渡特性四、其它对音色形成具有影响的因素五、声音的结合作业建议第二章弦乐器性能总论第一节弦乐器的发音原理第二节弓法技术一、连音弓法二、半连音弓法三、断音弓法第三节拨弦一、指端拨弦二、左手拨弦三、拍击拨弦四、其它拨弦奏法第四节触弦点的变化第五节双音与和弦一、双音二、三音及四音和弦第六节震音第七节滑音奏法第八节泛音奏法一、自然泛音奏法二、人工泛音奏法第九节揉弦第十节弱音器第十一节特殊奏法一、特殊定弦二、弓杆奏法三、强弓压奏法四、非常规的激振点变化五、叩击奏法六、其它特殊奏法作业建议第三章弦乐器性能分论第一节小提琴一、音响特性二、记谱、定弦与音域三、各弦音色特性四、演奏技术作业建议第二节中提琴一、音响特性二、记谱、定弦与音域三、各弦音色特性四、演奏技术作业建议第三节大提琴一、音响特性二、记谱、定弦与音域三、各弦音色特性四、演奏技术作业建议第四节低音提琴一、音响特性二、记谱、定弦与音域三、各弦音色特性四、演奏技术作业建议第四章弦乐器组的组合第一节概述一、弦乐器组的音色二、弦乐器组的力度三、弦乐器组的演奏技巧四、弦乐器组的编制与声部排列第二节线条性因素的构成一、同度线条的构成二、八度线条的构成三、十五度线条的构成四、多层八度线条的构成五、和声性线条的构成六、线条构成的特殊形态第三节和声性因素的构成一、密集的和声排列二、开放的和声排列三、特殊的和声排列四、和声的音区分布与幅度五、分部演奏的弦乐和声六、多弦演奏的弦乐和声第四节线条-和声性因素的音型化一、节奏音型化二、线条音型化三、和声音型化四、混合音型化第五节织体的分类与处理原则一、织体的分类二、织体处理的原则三、织体处理的方法第六节不同类型织体的构成一、同质性织体的构成二、异质性织体的构成第七节若干配器手段的使用一、织体因素的个性化与复杂化二、乐队踏板音因素的应用三、多重复合弦乐编制的应用四、横向色彩对比手法的应用第八节不同历史时期的弦乐写作一、文艺复兴与巴罗克时期二、古典时期三、浪漫主义时期四、印象主义时期五、表现主义时期六、世纪其它流派作业建议管弦乐配器法教程II(上册)目次第五章木管乐器性能总论第一节木管乐器的分类与发音原理一、木管乐器的分类二、木管乐器发音的基本原理第二节木管乐器的常规演奏技术一、木管乐器的基本指法原则二、木管乐器的吹奏技术第三节木管乐器的非常规演奏技术一、单音性的特殊奏法二、微分音奏法三、复音奏法四、其它作业建议第六章木管乐器性能分论第一节长笛一、音响特性二、记谱与音域三、各音区音色特性四、演奏技术第二节长笛族的变种乐器一、短笛二、中音长笛三、低音长笛作业建议第三节双簧管一、音响特性二、记谱与音域三、各音区音色特性四、演奏技术第四节双簧管族的变种乐器一、英国管二、抒情双簧管三、海克尔管作业建议第五节单簧管一、音响特性二、记谱与音域三、各音区音色特性四、演奏技术第六节单簧管族的变种乐器一、小单簧管二、低音单簧管三、巴塞特管及其它作业建议第七节大管一、音响特性二、记谱与音域三、各音区音色特性四、演奏技术第八节大管族的变种乐器一、低音大管二、倍低音萨吕管作业建议第九节萨克斯管一、音响特性二、记谱、音域与音色特性三、演奏技术及在乐队中的运用作业建议第七章木管乐器的组合第一节概述一、木管乐器组的基本特性二、音量的平衡三、音色的呈现方式四、木管乐器组的编制与声部排列第二节线条性因素的构成一、同度线条的构成二、八度线条的构成三、十五度(以上)线条的构成四、多层八度线条的构成五、和声性线条的构成六、线条色彩的横向变化第三节和声性因素的构成一、木管和声的基本排列原则二、木管组与弦乐组的和声结合第四节线条-和声性因素的音型化一、音型化织体中各类木管乐器的技术适应性二、音型化写法中木管乐器的气息支持力三、音型化织体中木管组与弦乐组的结合第五节不同类型织体的构成一、同质性结构织体的构成二、异质性结构织体的构成第六节若干配器手段的使用一、派生线条的构成二、乐器声部的变化叠合第七节不同历史时期的木管写作一、文艺复兴与巴罗克时期二、古典时期三、浪漫主义时期四、印象主义时期五、表现主义时期六、世纪其它流派作业建议管弦乐配器法教程II(下册)目次第八章打击乐器性能总论第一节打击乐器的分类与发音原理一、打击乐器的分类二、打击乐器发音的基本原理第二节打击乐器的基本演奏方式一、击奏二、碰奏三、刮奏四、擦奏五、摇奏六、拨奏第三节击器的选择一、不同类型击器的特性二、不同类型击器的运用第四节击点的选择一、击点选择的原理二、不同击点的运用第五节非常规打击效果一、乐器自身发音条件的改变二、非常规击器、击点和击法的结合作业建议第九章打击乐器性能分论第一节有确定音高的体鸣乐器一、木琴二、马林巴琴三、钟琴四、颤音琴五、管钟六、拱锣七、其它有确定音高的体鸣乐器第二节无确定音高的体鸣乐器一、三角铁二、钹三、大锣四、响板五、鞭六、响棒(梆子)七、盒梆八、木鱼九、刮响器十、摇响器(嘎声器)十一、砂槌十二、撬铃十三、牛铃十四、其它无确定音高的体鸣乐器作业建议第三节有确定音高的膜鸣乐器一、定音鼓二、其它有确定音高的膜鸣乐器第四节无确定音高的膜鸣乐器一、小鼓二、大鼓三、铃鼓四、邦戈鼓五、康嘎鼓六、通通鼓七、其它无确定音高的膜鸣乐器第五节打击乐器组中的气鸣乐器一、哨笛二、警报器三、汽车喇叭四、口琴作业建议管弦乐配器法教程III(上册)目次第十章拨(击)弦-键盘乐器性能分论第一节竖琴一、音响特性二、记谱、音域及音区特性三、踏板与调弦四、等音调弦五、常规演奏技术六、非常规演奏技术第二节其它拨(击)弦乐器一、吉他二、曼多林三、民间-古代拨(击)弦乐器作业建议第三节钢琴一、音响特性二、记谱、音域及音区特性三、常规演奏技术四、非常规演奏技术第四节其它键盘乐器一、钢片琴二、羽管键琴三、管风琴五、风琴第五节电鸣键盘乐器一、马特诺电子琴二、电子风琴三、电子音响合成器作业建议第十一章打击-拨(击)弦-键盘乐器的组合第一节编制、声部排列与记谱惯例一、打击乐器组的编制二、声部排列原则三、若干记谱惯例第二节不同织体写法中打击乐器的运用一、同质性织体中打击乐器的处理二、异质性织体中打击乐器的处理三、打击乐器的其它处理方式第三节不同历史时期的打击乐写作一、巴罗克与古典时期二、浪漫主义时期三、印象主义时期四、二十世纪诸流派作业建议第十二章铜管乐器性能总论第一节铜管乐器的发音原理一、概述二、自然铜管乐器的特色三、活塞系统的运用第二节铜管乐器的常规演奏技术一、铜管乐器的指法二、铜管乐器的吹奏技术三、铜管乐器的力度特性第三节铜管乐器的非常规演奏技术一、单音性的特殊奏法二、微分音奏法三、复音奏法与泛音奏法四、其它特殊奏法作业建议第十三章铜管乐器性能分论第一节圆号一、音响特性二、记谱与音域三、各音区音色特性四、演奏技术作业建议第二节小号一、音响特性二、记谱与音域三、各音区音色特性四、演奏技术第三节小号的变种乐器一、短号三、低音小号作业建议第四节长号一、音响特性二、记谱与音域三、各音区音色特性四、演奏技术作业建议第五节大号一、音响特性二、记谱与音域三、各音区音色特性四、演奏技术第六节其他用于交响乐队的铜管乐器一、瓦格纳大号二、翼号三、中音号四、次中音号五、上低音号/尤福纽姆大号六、萨克斯号作业建议第十四章铜管乐器(及多乐器组)的组合第一节概述一、铜管乐器组的基本特性二、音量平衡与混合音色三、铜管乐器组的编制与声部排列第二节线条性因素的构成一、铜管音色构成的线条二、混合音色构成的线条第三节和声性因素的构成一、同类铜管音色的和声结合二、不同类铜管音色的和声结合三、带有重叠声部的铜管和弦四、铜管组与其它乐器组的和声结合第四节不同类型织体的构成一、不同织体因素的音色配置基本原则二、同质性结构织体的构成三、异质性结构织体的构成管弦乐配器法教程III(下册)目次(第十四章)第五节不同历史时期的铜管写作一、文艺复兴、巴罗克与古典时期二、浪漫主义时期三、印象主义时期四、表现主义时期五、世纪其它流派作业建议第十五章管弦乐色彩的强化及全奏的处理第一节管弦乐织体因素的强调一、节奏性的强调二、色彩性的强调三、力度性的强调四、结构性的强调五、音响动态的强调作业建议第二节色彩性装饰手法的运用一、音响色彩的渲染二、骨架音的色彩性装饰三、附加同质性平行声部作业建议第三节不同类型力度变化的处理一、渐进型力度变化二、突变型力度变化三、力度的对位作业建议第四节音响的呼应、回声与转接一、呼应与回声二、音响的转接作业建议第五节乐队的全奏一、全奏的作用二、全奏的不同类型及其音响特征三、全奏的处理作业建议第十六章音色的对比变化与配器布局第一节音色的节奏一、音色节奏与旋律-和声节奏二、不同历史时期音乐的音色节奏特色三、音色节奏与音乐陈述类型四、音色节奏的处理原则第二节音色对比变化的不同类型一、隐含性音色对比变化二、结构性音色对比变化三、“人工逻辑化”的音色对比变化作业建议第三节局部结构的配器布局一、呈示型结构中的音色布局二、过渡-展开型结构中的音色布局作业建议第四节整体结构的配器布局一、对整体结构配器布局问题的几点思考二、整体结构配器布局中四大关系的处理作业建议附录一:乐器频谱与共振峰图示附录二:弦乐器把位指法表附录三:木管乐器指法表附录四:铜管乐器指法(把位)表附录五:本书主要参考文献。

管弦乐配器法

管弦乐配器法

管弦乐配器法
哎哟喂,说起这个“管弦乐配器法”啊,咱们四川人讲起来,那也得
是津津有味,情感满满的。

你晓得不,这就像咱们四川的火锅,各种食材
往里头一涮,讲究的就是个搭配,味道才能层次分明,和谐又巴适。

首先啊,你得有颗细腻的心,就像咱们品茶一样,得能品出每一味乐
器的独特韵味。

小提琴,那就是清汤里的嫩牛肉,细腻中带着点甜,飘在
乐队的上头,轻轻柔柔的,能牵动人心。

大提琴呢,就像是那红油里的鸭血,沉稳而深情,一出声,整个场子都稳了。

再来说说这管乐部分,唢呐一响,嘿,那就像是火锅里的辣椒,热烈、直接,能瞬间点燃气氛,让人热血沸腾。

而长笛,就像是那清汤里的几片
青菜,清新脱俗,给整个乐曲添上一抹亮色,让人耳目一新。

讲到配器法,那就得像个老练的厨师,知道啥时候该加啥料,火候咋
掌握。

高音区要轻盈,就像咱们炒小菜,快火快炒,保持那份脆生生的劲儿;低音区就得厚重,像炖肉一样,慢工出细活,让那味道慢慢渗透进去。

每种乐器在乐曲里的位置,就像咱们摆盘,既要突出主角,又不能让配角
抢了风头,和谐共生,才能出好味道。

所以啊,朋友,学习管弦乐配器法,就像是咱们在烹饪一场音乐盛宴。

用心去感受,用情去调配,你会发现,原来音符之间也有它们独特的对话
和故事。

咱们四川人讲究的就是这份热情和细腻,用在音乐上,也是一样
的道理。

来,咱们一起,把这音乐大餐做得更加色香味俱全吧!。

管弦乐配器法

管弦乐配器法
PDF 文件以 "FinePrint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nePrint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创建
• 作业: • 阅读《图画展览会》总谱,并标出每一首乐曲中使用的乐器名称与大概
管弦乐配器法
第一章 概论
PDF 文件以 "FinePrint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创建
• 我 们 常 说 的 配 器 课 程 包 括 乐 器 法 ( instrumentation) 与 配 器 法 (orchestration) 两个大类。 Instrumentation 是 指 一 种 对 个 别 乐 器 的 学 习 , 包 括 其 乐 器 结 构 、 历 史 、 以 及 性 能 等 ; orchestration则是一种写作乐队音乐的实际操作。对于学习管弦乐队音乐的学生而言,这两 个术语在某种意义上是合二为一的。因为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也涉及大量关于乐器法的知 识。而orchestration这个术语也使用在对乐器编制有特殊要求的音乐作品中。这就如同我们 在学习管弦乐队作品时也会用到instrumentation。
• 另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乐器数量的安排要符合乐队的实际情况。我们假定table1.1中每一木 管声部的最大数量为四个演奏者,也就是说,配器时不可能写出四支长笛再加上一支短笛 或中音长笛。
• 出于音乐与经济上的考虑,一般很少用到超大型的乐队编制。
PDF 文件以 "FinePrint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创建
• 虽然,配器法包含着许多艺术家的个性选择,但对于初学者而言,有些基本知识是应该掌 握的:
• (1) 乐器名称与管弦乐术语(包括意大利语、英语、法语和德语); • (2) 在谱面上的乐器排列顺序; • (3) 乐器的音域; • (4) 正确的记谱法,包括移调乐器与各种谱号; • (5) 乐器的常规演奏技巧,以及它们自身局限所在; • (6) 乐器之间的音色混合,以及平衡搭配的原则; • (7) 不同流派的特性。 • 上述知识可以通过一些不同的途径获得,例如配器课程、教材,与乐队演奏员的交流,以

《管弦乐配器法》主要参备考资料文献

《管弦乐配器法》主要参备考资料文献

《管弦乐配器法》主要参备考资料文献《管弦乐配器法》主要参考文献A. 中文参考书目一。

音乐声学类李万海:《录音音响学》,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2年版梁广程:《乐声的奥秘》,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6年版朱起东:《音乐声学基础》,上海音乐出版社, 1988年版龚镇雄:《音乐声学》,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年版二。

乐器法及配器法类N.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管弦乐法原理》,万叶书店,1952年版G . 雅戈:《管弦乐法》,万叶书店,1953 年版E. 普劳特:《管弦乐法教程》,音乐出版社,1955年版C. 维多尔与D. 罗加尔-列维茨基:《现代乐器学》,人民音乐出版社,1958年W. 辟斯顿:《配器法》,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年版C. 瓦西连科:《交响配器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63年版中央音乐学院编:《民族乐队乐器法》,音乐出版社,1963年版H. 柏辽兹-R. 施特劳斯:《配器法》上册,人民音乐出版社,1978年版德. 罗加尔-列维茨基:《管弦乐队讲话》,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年版I. 加拉米扬:《小提琴演奏与教学的原则》,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胡登跳:《民族管弦乐法》,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张宏俊:《长笛的泛音》,载《音乐艺术》1983年第3 期德. 罗加尔-列维茨基:《现代管弦乐队》,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版乐声:《西洋乐器》,轻工业出版社,1984年版田进勤:《电子乐器》,人民邮电出版社,1984年版H. K. 沃尔夫:《从晚期浪漫派到现代管弦乐法的发展概述》,载《近现代音乐研文集》,中国音乐家协会辽宁分会编,1985年版朱起东:《圆号和它的特殊演奏法》,载《音乐艺术》 1985年第2期H. 伯夫:《圆号创新教学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年版施咏康:《管弦乐队乐器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年版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编:《电子乐器译文集》,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年版朱起东:《小号表演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2年版丹尼斯. 维克:《长号吹奏技巧》,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版牟洪:《管弦乐队配器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版三。

中国民族管弦乐配器法pdf

中国民族管弦乐配器法pdf

中国民族管弦乐配器法是研究和指导中国民族管弦乐队中的乐器编配、组合及写作技法的理论学科。

在民族管弦乐作品中,不同乐器有不同的音色、音域和演奏技巧,配器法需要解决如何将这些乐器进行合理的搭配、运用,以达到最佳的音响效果。

在民族管弦乐的创作中,除了要了解各种乐器的性能和演奏技巧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和声、复调、曲式等音乐理论知识,以便更好地进行乐器的编配和组合。

《中国民族管弦乐配器法》是一本兼有中国民族管弦乐配器理论研究与乐团实践的指导性著作。

其内容涉及拉、弹、吹、打等民族管弦乐队编制内乐器及编制外特色乐器,在演奏技法、配器理论及乐队编制等方面都有详细讲解。

传统管弦乐中基本配器理论

传统管弦乐中基本配器理论

传统管弦乐中基本配器理论管弦乐队配器是相当大的课题,是音乐创作四大件之一,在这里只做一些简单介绍。

大体上管弦乐队配器可分为乐器法和配器法两个部分。

乐器法是了解管弦乐队中每种乐器的性能,包括这种乐器的音域、演奏法、各个音区的音色、力度等。

配器法是指这种乐器在管弦乐队中可以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根据它的性能和特点为它安排“任务”。

一般的管弦乐队总谱,都是把乐器分为四个组。

在总谱由上至下排列的分别是木管乐器组(Woodwi nds)、铜管乐器组( Brass )、打击色彩乐器组( Percussion )以及弦乐器组( Strings )。

这是它们的排列一、木管组乐器1.长笛( Flute )。

长笛是吹管乐器,使用时应注意为其留下换气的时间。

长笛可以演奏快速的半音阶、琶音以及颤音、震音等。

2.短笛( Piccolo )。

短笛的音色尖锐有力,一般只在乐队强奏时使用。

通常把它用来重复加强长笛声部。

3.双簧管(Oboe)。

双簧管擅长演奏慢速而悠长的乐句,极其婉转优美。

一般不用它演奏快速的震音、颤音等。

4.单簧管( Clarinette )。

单簧管可以演奏各种不同情绪的音乐。

单簧管反应灵敏,演奏快速的经过句、震音、颤音等都没有问题。

5.大管(Bassoon)。

大管表现力丰富,可以演奏旋律性乐句,也可以胜任跳跃性低音。

二、铜管组乐器1.圆号(Horn)。

圆号在乐队中,圆号不但可以担任独奏,还是重要的和声乐器。

四支圆号按照和声关系排列起来,音色统一而丰满。

2.小号(Trumpet )。

小号强奏时明亮辉煌,极具穿透力。

3.长号(Trumbone)。

长号又叫伸缩管,靠伸缩号管长度4.大号(Tuba)。

大号的反应很灵敏,快速级进和比较大的跳进都能演奏,甚至有大号演奏的《野蜂飞舞》。

三、打击色彩乐器1.有音高的打击乐器(1)定音鼓(Timpani )。

定音鼓有两种常见的演奏方法:单击和滚奏。

定音鼓力度范围很大,从ppp 到fff 的力度都可以演奏。

管弦乐法

管弦乐法

枣庄学院
教案
2009 --2010 学年第一学期
系:音乐系
课程名称:管弦乐法
总学时数:学时
讲授时数:学时
授课班级:07级本1、2、3 班
主讲教师(职称):宋曼曼
使用教材:《管弦乐配器法基础教程》王宁著
2009年9月30日
教学日志
说明:1、教学日志是记载任课教师课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教学基本情况的教学管理方面的重要资料,教学日志填写的要及时、内容完整、书写清晰。

2、任课教师上课后,应及时填写。

思考题、讨论题、作业等:复习第六章,完成作业题。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管弦乐法基础教程》第二版王宁著。

杨老师2000-2001第2学期教案2

杨老师2000-2001第2学期教案2

杨老师2000-2001第2学期教案2第一篇:杨老师2000-2001第2学期教案2学年第二学期《管弦乐配器》教案教材选用:《管弦乐配器法教程》—杨立青编著授课对象:作曲、指挥、视唱练耳专业(本科三年级)授课时限:第二学期/共三个学期每周一次大课每周一次改题辅导授课教师:杨立青《管弦乐配器法》教案(第二学期)次序:第1周次 / 第二学期授课形式:课堂讲授授课时间:90分钟授课章节:第五章木管乐器性能总论教学目的:较系统、而全面地介绍木管乐器所具有的各种性能,通过相当数量的音响实例的分析比较,使学生不仅对木管乐器技法的历史发展能获得比较系统、完整的认识,而且真正了解和掌握各种技法,并能创造性地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教学重点:木管乐器的发音原理及分类;木管乐器的吹奏技术。

教学内容:第一节木管乐器的分类与发音原理乐队中木管乐器组的四个“家族”/发音原理第二节木管乐器的基本指法原则第三节吹奏技术嘴唇技术/运舌技术/呼吸技术音响谱例: 10例。

------------课后作业:1、自行设计四小节左右的音乐经过(短)句,并运用不同奏法写出5-6种变体。

2、通读“五本”总谱中的木管部分,各举出奏法技术上有特点(意思)的片断,并简要说明。

《管弦乐配器法》教案(第二学期)次序:第2周次 / 第二学期授课形式:课堂讲授授课时间:90分钟授课章节:第五章木管乐器性能总论(续)教学目的:较系统、而全面地介绍木管乐器所具有的各种性能,通过相当数量的音响实例的分析比较,使学生不仅对木管乐器技法的历史发展能获得比较系统、完整的认识,而且真正了解和掌握各种技法,并能创造性地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教学重点:把握好木管乐器特殊奏法的实际效果;运用目的要明确。

教学内容:第四节木管乐器的特殊奏法一、单音的色彩微差化二、微分音的运用三、复音演奏法四、其他特殊奏法音响谱例: 23例。

------------课后作业:分析勋伯格《华沙幸存者》总谱中木管乐器的特殊奏法,列出种类、历史特点、角色,以及找出1-2处有特点的片断并简要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弦乐配器法》主要参考文献A. 中文参考书目一。

音乐声学类李万海:《录音音响学》,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2年版梁广程:《乐声的奥秘》,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6年版朱起东:《音乐声学基础》,上海音乐出版社, 1988年版龚镇雄:《音乐声学》,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年版二。

乐器法及配器法类N.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管弦乐法原理》,万叶书店,1952年版G . 雅戈:《管弦乐法》,万叶书店,1953 年版E. 普劳特:《管弦乐法教程》,音乐出版社,1955年版C. 维多尔与D. 罗加尔-列维茨基:《现代乐器学》,人民音乐出版社,1958年W. 辟斯顿:《配器法》,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年版C. 瓦西连科:《交响配器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63年版中央音乐学院编:《民族乐队乐器法》,音乐出版社,1963年版H. 柏辽兹-R. 施特劳斯:《配器法》上册,人民音乐出版社,1978年版德. 罗加尔-列维茨基:《管弦乐队讲话》,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年版I. 加拉米扬:《小提琴演奏与教学的原则》,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胡登跳:《民族管弦乐法》,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张宏俊:《长笛的泛音》,载《音乐艺术》1983年第3 期德. 罗加尔-列维茨基:《现代管弦乐队》,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版乐声:《西洋乐器》,轻工业出版社,1984年版田进勤:《电子乐器》,人民邮电出版社,1984年版H. K. 沃尔夫:《从晚期浪漫派到现代管弦乐法的发展概述》,载《近现代音乐研文集》,中国音乐家协会辽宁分会编,1985年版朱起东:《圆号和它的特殊演奏法》,载《音乐艺术》 1985年第 2期H. 伯夫:《圆号创新教学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年版施咏康:《管弦乐队乐器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年版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编:《电子乐器译文集》,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年版朱起东:《小号表演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2年版丹尼斯. 维克:《长号吹奏技巧》,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版牟洪:《管弦乐队配器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版三。

其它L . 坡林:《声音与意义-诗学概论》罗曼. 罗兰:《现代音乐家评传》,上海群益出版社,1950年版W . 辟斯顿:《和声学》,音乐出版社,1956年版L . 玛采尔:《论旋律》,音乐出版社,1958年版《乐记-乐本篇》,载《中国美学史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0年版C. 波汶、B. 冯. 梅克编:《我的音乐生活》,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年版P. H. 朗格:《十九世纪西方音乐文化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年版黛敏郎:《关于“涅磐”交响曲》,载中央音乐学院《外国音乐参考资料》,1983年第2-3期F. 魏因迦特纳:《论贝多芬交响曲的演出》,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版Y. 秋林:《论音乐的写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版陈铭志:《赋格曲写作》,上海音乐出版社,1980年版I . 斯波索宾:《曲式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新二版林华:《色彩复调》,载《中国音乐学》,1986年第4期V. 雨果:《雨果妙语录》,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年版《牛津简明音乐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年版P. 柴科夫斯基:《柴科夫斯基论文书信札记选》,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版司有仑主编:《当代西方美学新范畴辞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保罗. 亨利 . 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罗曼. 罗兰:《罗曼. 罗兰音乐散文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9年版。

于润洋:《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常士闫:《政治现代性的解构》,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B. 外文参考书目一。

音乐声学类Burghauser, Jarmil etc. :《Akustische Grundlagen des Orchestrirens》, Gustav Bosse Regensburg, 1971Meyer, Jürgen :《Akustik und musikalische Aufführungspraxis》, Verlag des Musikinstrument Frankfurt am Main, 1972Rossing, Thomas D. : 《The Science of Sound》, Addison - Wesley PublishingCompany, 1982Weyer, Rolf-Dieter : 《Akustische Voraussetzungen》(Kapitel I von 《Instru-mentation in der Musik des 20. Jahrhunderts》), Moeck Verlag, 1985二。

乐器法及配器法类Adler, Samuel :《Study of Orchestration》, W.W. Norton & Company, 1982Bartolozzi, Bruno :《Neue Klänge für Holzblasinstrumente》, Schott, 1971 Becker, Heinz :《Geschichte der Instrumentation》, Köln, 1963Blatter, Alfred :《Instrumentation/Orchestration》, Longman, 1980Brindle, Smith :《Contemporary Percussion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8Casella, Alfredo :《Technik des modernen Orchesters》, Ricordi, 1950Del Mar, Norman :《Anatomy of the Orchestr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3Erpf, Hermann :《Lehrbuch der Instrumentation und Instrumentenkunde》, Schott, 1959Fuhrmann, Peter :《Untersuchungen zur Klangdifferenzierung im modernen Orchester》, Gustav Bosse Regensburg, 1966Gieseler, Walter etc. :《Instrumentation in der Musik des 20. Jahrhunderts》, Moeck Verlag, 1985Gruhn, Wilfried :《Die Instrumentation in den Orchesterwerken von Richard Strauss》, Königsberg, 1968Kennan, Kent etc. :《The Technique of Orchestration》, Prentice-Hall, Inc., Edition1983 & 1997Kolneder, Walter :《Musikinstrumentenkunde》, Florian Noetzel Verlag, 1979Kunitz, Hans. :《Die Instrumentation》, VEB Breitkopf & Härtel Musikverlag Leipzig, 1956/68Lachenmann, Helmut :《Klangtypen der neuen Musik》, Ichthys Verlag, 1970Pape, Winfried :《Instrumentenhandbuch, Streich-,Blas- und Schlaginstrumente in Tabellenform》, Schott, 1976Peinkofer, Karl etc. :《Handbuch des Schlagzeugs》, Schott, 1981Piston, Walter :《Orchestration》, W.W. Norton & Company, 1955Read, Gardner :《Thesaurus of Orchestral Devices》, Pitman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53Read, Gardner :《Contemporary Instrumental Techniques》, Schirmer Books, 1976Read, Gardner :《Style and Orchestration》, Schirmer Books, 1979Read, Gardner :《Compendium of Modern Instrumental Techniques》, Green-wood Press, 1993Reed, H. Owen :《Scoring for Percussion》, Belwin-Mills, 1978Schubert, Giselher :《Schönbergs früe instrumentation》, Verlag Valentin Koerner, Baden-Baden, 1975Shatzkin, Merton :《Writing for the Orchestra》, Prentice-Hall, 1993Stiller, Andrew :《Handbook of Instrumenta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5Valentin, Erich :《Handbuch der Instrumentenkunde》, Gustav Bosse Regens-burg, 1986Wellesz, Egon :《Neue Instrumentation》, Berlin, 1928/29三。

其它Chadabe, Joel :《Electric Sound - The Past and Promise of Electronic Music》, Prentice-Hall, 1997Griffiths, Paul :《A Guide to Electronic Music》, Tames & Hudson, 1979Griffiths, Paul :《Modern Music , The avand garde since 1945 》, George Brazi-ller, 1981Kelterborn, Rudolf :《Musik im Brennpunkt》, Bärenreiter, 1988Kloiber, Rudolf :《Handbuch der Symphonischen Dichtung》, Breitkopf & Härtel Musikverlag, 1980Kolleritsch, Otto :《György Ligeti》, Universal Edition, 1987Kolneder, Walter :《Anton Webern, Einführung in Werk und Stil》, P. J . Tonger Musikverlag, 1961Maconie, Robin :《The Works of Stockhausen》, Marion Boyars, 1976Manning, Peter :《Electronic & Computer Music》(Second edition), Oxford Univrsity Press, 1993March, Ivan etc. :《The Penguin Guide to Compact Discs》, Penguin Books, 1994Messiaen, Olivier :《Technique de mon langage musical》, Leduc, 1944Roggenkamp, Peter:《Neue Klaviermusik für Studium und Unterricht》, Breit-kopf & Härtel , Wiesbaden,1990Sadie, Stanley:《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Macmillan Publishers, 1980Schweizer, Klaus :《Orchestermusik des 20. Jahrhunderts seit Schönberg》, Reclam, 1976Stegen, Gudrun :《Studien zum Strukturdenken in der Neuen Musik》, Gustav Bosse Regensburg, 1981Winold, Allen etc. :《Perspectives of 20 Century Music》, Prentice-Hall, 1975Zimmerschied, Dieter :《Perspektiven Neuer Musik》, Schott, 1974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between life and deathBu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Yet you don't know thatI love you.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Yet you can't see my loveBut when undoubtedly knowing the love from bothYet cannot be together.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being apart while being in loveBut when I plainly cannot resist the yearningYet pretending you have never been in my heart.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struggling against the tidesBut using one's indifferent heartTo dig an uncrossable riverFor the one who loves yo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