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导学案及答案
《雨巷》导学案共3篇
《雨巷》导学案共3篇《雨巷》导学案1导学案是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工具,它可以用来引导学生理解并深入探究一个文学作品,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本篇文章以《雨巷》为例,将介绍一个完整的《雨巷》导学案。
1. 感受雨巷的气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雨巷》的世界,我们可以先让他们通过观察图片或者其他艺术形式来感受雨巷的气氛。
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一下雨巷的样子,用形容词或诗句来描述它的氛围。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更深入地理解《雨巷》的主题。
2. 理解《雨巷》的主题在讨论《雨巷》的主题时,应该让学生自己思考。
我们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雨巷》是一首描写什么情感的诗歌?”“作者在《雨巷》中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和思想?”等等。
通过让学生自主发挥和讨论,让他们理解《雨巷》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3. 学习诗歌技巧学生还应该学习一些诗歌技巧,比如韵脚、节奏、修辞手法等等。
通过让学生了解这些技巧,可以提高他们对《雨巷》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些技巧来写出自己的诗歌作品,加强他们的写作能力。
4. 探讨诗歌的背景《雨巷》诗歌出自唐代诗人柳永之手,他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
在让学生深入了解《雨巷》时,我们应该将这首诗歌放在它所处的历史时期背景下来看待。
就这首诗歌的产生、作者、风格等方面,与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懂得诗歌也是依附于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
5. 拓展阅读学习《雨巷》之后,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拓展阅读。
选择一些与《雨巷》相关的作品,比如“越女剑”、“春江花月夜”等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唐代文学、诗歌等方面的知识。
总之,《雨巷》导学案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这首诗歌的理解,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方式。
通过本案例的学习,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通过上述五个步骤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雨巷》这首诗歌,包括它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能够学习一些诗歌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雨巷导学案答案
《雨巷》导学案答案第二题答案三段:冷漠凄清惆怅四段:如梦凄婉迷茫五段:默默走尽雨巷六段:消散颜色芬芳第三题答案彷徨:写出诗人在那个时代的迷惘悠长:写出现实道路的漫长,小巷的深长希望:写出作者是有追求的人结着愁怨:作者和丁香姑娘一样有着忧怨,理想不得实现而忧怨。
第四大题答案到了颓圮的篱墙:象征精神的惆怅远了、远了:象征留给作者的只有孤独和哀伤散了、散了、消散了:象征理想的飘渺,诗人的伤感第五大题答案1、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虽然是受古代诗词中一些作品的启发。
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
如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2、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例子第四大题重叠和反复的手法如:“散了,散了,消散了”3、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是象征性的意象,比喻了当时黑暗的社会,在革命中失败的人和朦胧的,时有时无的希望,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第七题答案答案:1.俯卧撑(chēng)彷徨(huáng)寥寥无几(liáo)惆怅(chóu chàng)风流倜傥..(tì tǎng)枸杞(q ǐ)颓圮(tuí pǐ)2.忧愁颓废寥阔3.①雨巷诗人②D项,“新诗”仍然有格律诗,依旧要保持押韵的特点,只是相对自由一些。
4.这首诗音调和谐,节奏舒缓。
全诗七节,每节六行,每行虽然长短不一,但诗句的停顿却很有规律。
诗中多处运用重叠和反复的手法,如“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首尾两节除个别词语和标点不同外,其它语句完全相同。
这种手法构成了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感和音乐性,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同时也使得全诗笼罩在缠绵悱恻、挥之不绝的愁绪中《雨巷》导学案答案第二题答案三段:冷漠凄清惆怅四段:如梦凄婉迷茫五段:默默走尽雨巷六段:消散颜色芬芳第三题答案彷徨:写出诗人在那个时代的迷惘悠长:写出现实道路的漫长,小巷的深长希望:写出作者是有追求的人结着愁怨:作者和丁香姑娘一样有着忧怨,理想不得实现而忧怨。
雨巷导学案含答案
诗两首雨巷晨读在线代赠【唐李商隐】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赏析】诗中的女子,深居高楼,黄昏时分,她因百无聊赖而思念起情人,渴望和他想见,眺望远处,发现玉梯横断,被阻隔而无法相会。
眼前芭蕉顶部长出的新叶还未舒展开来,丁香的花蕾仍然含苞待放。
它们在清冷的春风里,样子就像各怀心事一样,各自愁眉不展。
就像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
这既是思妇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同时又是借物写人,含蓄委婉的把女子复杂矛盾的心理和孤寂无聊的失望情态完全表现出来了。
作者介绍:戴望舒(1905~1950)浙江人,中国现代诗人、翻译家。
原名戴梦鸥。
代表作《雨巷》,并因此作被称为雨巷诗人。
作品创作分早期和后期两部分。
早期作品多写自己孤独、感伤的情绪,有朦胧含蓄之美,代表作《雨巷》;后期作品多写自己热爱祖国的情怀和高尚的民族气节,显得明朗、诚挚,代表作《我用我残损的手掌》。
背景介绍:《雨巷》创作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
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
原来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热的革命高潮中堕入了夜的深渊。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
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出现新的希望,在阴暗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霞。
预习检查: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彷徨.()寂寥.()彳亍..()凄婉.()颓圮.()..()惆怅巷:雨巷.()巷.道()悄:悄.悄()悄.然()结:结.实()结.构()欣赏诗歌一、整体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
并思考一下这首诗弥漫着一种怎样的情感?(忧伤、、、、)二、鉴赏形象:1、诗歌是依靠形象来传达思想感情的,《雨巷》是如此的凄清、哀婉,是哪些意象共同组成了这一情境呢?试找一下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意象?说说你对这些意象的理解和看法。
诗歌中的意象总结意象的意蕴:雨巷:油纸伞:篱墙:丁香般的姑娘:2、“丁香一样”的姑娘有怎样的形象特征?依照《雨巷》一诗的情境,展开合理想象,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形象。
【高中课内阅读】 雨巷学案及答案
【高中课内阅读】<< 雨巷>>学案及答案雨巷学案及答案【学习目标】 1 .介绍作者,了解诗歌内容(知识目标) 2 .通过朗读与鉴赏,感受这首诗的音韵美及其展示的对追求的态度(情感目标)【知识链接】1 .作者和背 <<雨巷>>学案及答案【学习目标】1.介绍作者,了解诗歌内容(知识目标)2.通过朗读与鉴赏,感受这首诗的音韵美及其展示的对追求的态度(情感目标)【知识链接】1.作者和背景介绍:戴望舒(1905.3.5-1950.2.28)原名戴梦鸥,中国三十代“现代派”象征主义诗歌代表人物。
生于浙江杭州,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
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望舒即月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
(飞廉即风神).1929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19273月,因宣传geming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保释后又遭通辑,他避难江苏松江,虽精神彷徨、迷惘,但不甘消沉,仍执著地探求真理。
蜗居乡间又有机会结识了垫存的妹妹络,诗人心里又暗生出许些企盼。
《雨巷》就是在如此心境下创作的.2.意象和意境: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
意象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以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即为艺术典型,它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
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
正确的把握二者都需要想象。
意象构成意境主要有两种情况:其一,由一个意象构成一个意境。
其二,意象组合形成意境,即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生活图景,形成一个整体意境。
意象离不开意境【走进课文】1.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划分层次,试用第一人称、散文的形式、诗的语言简单的复述“我和丁香姑娘”之间的故事梗概:(注意环境、景物、动作、肖像、心理等描写方式的运用 .)2.再读课文,说说这首诗有哪些意象?最主要的这两个意象有何象征意义?3.“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人说雨巷是一首政治诗,有人说它是一首爱情诗,还有说它是一首哲理诗,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理解.4.从节奏音韵等方面说说这首诗美在何处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雨巷》 导学案
《雨巷》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义,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韵律、节奏、语言等方面。
3、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诗歌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如“雨巷”“丁香姑娘”等。
(2)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其音乐美和绘画美。
2、难点(1)理解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和思想内涵。
(2)探究诗歌的现代性和传统性的融合。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 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
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被称为“雨巷诗人”。
他的诗作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注重意象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
2、写作背景《雨巷》写于 1927 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茫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四、文本解读1、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思考:诗歌描绘了怎样的场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意象分析(1)“雨巷”:这是一个怎样的雨巷?它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2)“丁香姑娘”:丁香姑娘有什么特点?她象征着什么?(3)“我”:“我”在诗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3、艺术特色(1)韵律与节奏:分析诗歌的押韵和节奏特点,体会其音乐美。
(2)语言特色:探讨诗歌语言的简洁、含蓄和富有表现力。
(3)象征手法:诗歌运用了哪些象征手法?其作用是什么?五、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雨巷”和“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是否存在多种解读?2、交流分享:诗人的情感是单一的还是复杂的?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六、拓展延伸1、比较阅读:将《雨巷》与其他现代派诗歌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之处。
2、诗歌创作:模仿《雨巷》的艺术特色,创作一首表达自己情感的诗歌。
七、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雨巷》这首诗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诗歌通过独特的意象、优美的语言和巧妙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诗人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复杂情感和对未来的迷茫与希望。
戴望舒《雨巷》导学案
戴望舒《雨巷》导学案(2)戴望舒《雨巷》导学案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错误》《雨巷》参考答案:预习:2、押韵、节奏缓慢、反复(反复手法的运用巧妙拉长诗歌的内在情感,使情感的表达一咏三叹,回环往复,增添诗歌的音乐美) 课堂探究1、惆怅2、浓浓的愁绪笼罩3、意象分析:她穿着……她……走着她的容貌……她的神情……她的声音……丁香姑娘结着愁怨、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哀怨、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太息一般的眼光、走近、飘过、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到了、走尽、消散了……总结特征:如花般美丽,满带着忧愁雨巷词语是:悠长、寂寥、颓圮的篱墙特征:幽深、寂静、朦胧“我”词语有独自、彷徨、希望、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特征:孤独迷茫忧愁寂寞有追求三个意象有怎样的共同点?调子都是压抑、低沉的、凄迷的明确:“希望”,写出了作者是有所追求的人“结着愁怨”,说明作者和丁香姑娘一样,有着忧愁,是为理想不得实现而忧愁“悠长、悠长”写出了道路的漫长,“独自”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彷徨”写出了诗人在那个年代的迷惘“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写丁香姑娘外表的美丽,气味的芳香,象征着诗人理想的美好、高洁“走近”“飘过”“到了”“走尽”“消散了”等词语,写丁香姑娘飘然而来,又飘飘而去,象征着理想的缥缈、空虚,由此可知诗人的伤感、迷惘思路:我希望逢着丁香姑娘走近我(追求) 飘过我身旁到了篱墙(照应) 走尽雨巷……我希望飘过丁香姑娘(继续追求)讨论后归纳:我是一个有所追求的青年油纸伞特征:复古、怀旧、神秘、迷蒙4、示例:雨巷细雨,如幕,笼住了这长长窄窄、窄窄长长的石巷,驳落的檐头,刻进了多少的历史沧桑?濡湿的青石板路,如蛇般蜿蜒向前,在尽头等待的是望穿秋水的欣喜,还是冷彻骨髓的幻灭?小巷无语,静默的站着,站着……雨,越发的细密了评价:这段话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渲染出了压抑、低沉的氛围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其中叠词的.运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写出了雨巷的凄清和令人窒息小巷,一条条纵横交错,像埋在衰老肌肤下的血管,深嵌在高高山墙和翘起的屋檐下,演绎一股苍凉之气很少有阳光直射进巷子里,被摩挲得溜光的青黑石径终年湿漉漉的,似抹了一层油,斑斑苔藓从砖缝中冒出,在巷壁上抹上一层暗绿姑娘一袭紫裙,默默的行走在悠长的青石板路上你丁香般的芬芳填满了空气的每一罅隙,太息般的眼光结着丁香的哀怨,投向寂寞的雨巷细雨微寒,那撑起的油纸伞能否为你抵挡此刻的风雨?漫漫长途,谁能为你拂去心底的凄婉迷茫?5、长长的青石板路,悠长、悠长的巷子,它是如此的幽深,如此的空寂,加上蒙蒙的细雨,更平添了几分凄清、几分朦胧;油纸伞,一件普普通通的灰色的雨具,本来就是复古、怀旧、神秘、迷离的象征,它和雨巷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是那样的和谐又是那样的自然;暮春时节,在寂寥的雨下,一个年轻人正是撑着这样的油纸伞独自在风雨中彷徨,他是那样的孤寂又是那样的迷茫;雨巷的尽头是篱墙,颓圮的篱墙,它是如此的破败又是如此的荒凉;一个美丽的面带愁容的姑娘,像梦一样,轻轻的向我走来,可是却与我擦肩而过,又像梦一样的轻轻的走了,直至消失在雨巷(说明:要注意语气的低沉、舒缓,要带有强烈的感情目的是引领学生走进作品所营造的意境之中)特征:凄清、忧愁、朦胧更主要的是一种凄美二、赏析1、结合背景:诗人一直追求着美好的理想,并积极的投入战斗,但大革命的失败给了他沉重的一击,他对自己的追求与拯救时代的希望产生了质疑旧的奋斗失败了,而新的希望又在哪里?自己又该何去何从?在这种迷惘和探寻中,新的道路尚不明确,因此,象征他追求和理想的丁香姑娘也不会很明朗、阳光,而是笼上了忧郁、飘忽、迷离的特色本诗是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诗人内心的沉郁和彷徨反映在笔下的物象上,就形成了这一个独一无二的忧郁美丽的丁香姑娘结合诗歌、诗人年龄:表现诗人对爱情的向往和愁绪诗歌本身情感的不确定性使读者可以做出个性化的解读,使得本来就朦胧的情感变得扑朔迷离,增添了诗歌的朦胧美,诗歌在情感方面也就具有了独特的美感三、课内练习:“像梦飘过”、“身旁飘过” 象征美好事物转瞬即逝到了颓圮的篱墙:象征精神的惆怅远了、远了:象征留给作者的只有孤独和哀伤散了、散了、消散了:象征理想的飘渺,诗人的伤感四、课外拓展一个等待心上人归来的思妇形象,具体分析如下: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把人的容颜比喻成莲花.也暗含着这个貌美如花.莲花开夏季.莲花等到季节来临才开放.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你的心门紧锁,因为你所等待的人还没有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以马蹄借指我的到来.这里用的是借代的手法.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我不是你要等的人,我只是一个与你擦肩而过的过客5、从形式美的角度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叶圣陶先生曾经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如何理解这句话① 从全诗看,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飘过”之外,其它语句完全一样,这样,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起结复见,首尾呼应,不仅加重了诗人彷徨苦闷的心境,也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性② 每一节共六行,每节押韵两次到三次,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等,有意地使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③ 另外,语言上用叠句的手法,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迂回往复,增强诗的节奏美,强调突出描写对象,加强氛围,悦耳和谐的感觉。
《雨巷》自制学案带答案.doc
《雨巷》导学案【学习目标】1、分析意象,赏析意境。
2、品味艺术,探究内涵,。
3、背诵本诗。
【知识链接】(知人论世):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中国三十年代“现代派”象征主义诗歌代表人物。
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这一年,作者才22岁。
戴望舒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诚挚。
《雨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
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
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
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
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自主学习】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写出相应汉字。
寂寥()彷徨()()彳亍()( )惆怅()()颓圮()( )chou yuan ( )( )qTwan ( )()mi mang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寂寥:彷徨:彳亍:颓圮:【文本探究】1、朗诵诗歌,划分层次,试用第一人称简单复述“我和丁香姑娘”之间的故事梗概:(注意环境、景物、动作、肖像、心理等描写方式的运用)2、说说这首诗有哪些意象?最主要的两个意象有何象征意义?3、诗歌中重叠、反复手法的运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人说雨巷是一首政治诗,有人说它是一首爱情诗,还有说它是一首哲理诗,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理解。
【拓展延伸】(参看课后练习第四题)【课后练习】1、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人,主要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雨巷》、《再别康桥》导学案+课后作业
第2课诗两首《雨巷》狭长深邃的古巷老宅,由静默的青石板铺成的地面,各家各户或紧闭或略张的木窗……有雨淅沥,击打了这条古巷如许经年。
这条雨巷,是如此的宁静幽远。
透过《雨巷》,我似乎看到一个对理想无比热切的青年在其中寻找,是雨巷中寂然清苦的丁香般的姑娘吗?抑或是理想的缩影,才如此稍纵即逝,可望而不可即?时间仿佛凝结于此刻,我看到,在生活的雨巷里,那个丁香般忧愁的女子,撑一把油纸伞——希望,执着地立于雨中……《再别康桥》有一座桥,风景秀丽,遐迩闻名;有一个人,风流倜傥,才名远播;有一首诗,清新空灵,诗坛奇葩。
他是一个生来就为追寻感动的浪漫诗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颗耀眼的流星。
他才华横溢,文笔洒脱;他感情丰富,风度翩翩;他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
他轻轻地来,又悄悄地走,不曾带走人世间的一片云彩,却永远投影在读者的波心。
1.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今余杭)人,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
因《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被称为“雨巷诗人”。
早年就读于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曾因宣传革命被捕。
无论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
早期的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的气息较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的诗歌多表现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诗风明朗、真挚。
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
代表作为《雨巷》《我用残损的手掌》。
2.徐志摩(1897~1931),笔名南湖、云中鹤,浙江海宁人,新月派的代表人物,现代诗人、散文家。
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21年赴英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深受西方文化熏陶和欧美浪漫主义、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
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北京),因遇大雾在济南附近触山,飞机失事,因而遇难。
在语言特色上,他的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充满浪漫色彩。
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第二课《雨巷》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第二课《雨巷》导学案一、新知导学:【学习目标】1、理解丁香、雨巷两个意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2、理解诗歌所有表达技巧3、学习用美的眼光看待人生的忧苦哀愁【学习重点】1、理解丁香、雨巷两个意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2、理解诗歌所用表达技巧【学习难点】1理解丁香、雨巷两个意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知识清单】1、辨识加点字音,关注画线字形:彷徨..(páng huáng)寂寥.(liáo )惆怅..(chóu chànɡ)颓.圮.(tuípǐ)彳亍(chìchù)凄清2、词语释义:①彷徨:比喻走来走去,犹豫不决②哀怨:悲伤怨恨③静默:寂静,不出声;肃立不作声④凄婉:形容声音凄切婉转二、教材探究:1、知人论世(1)走近作者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现代诗人。
1923年入上海大学学习法文,在文学上受到法国象征派影响。
1929年,其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一诗成为他的成名作,诗人也因此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其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又因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所以诗歌意象朦胧、含蓄。
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明朗、积极。
(2)了解背景《雨巷》产生于1927年夏天,这一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期: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巅峰堕入了夜的深渊。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在失望中渴求新的希望出现。
《雨巷》就是他们这种心境的反映。
(3)信息链接A、丁香花,开在仲春,色白或紫,外形单薄细弱,易凋谢,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他们往往对着丁香伤春,因此,丁香成为写愁的传统意象,是美丽、孤高、忧愁的象征。
B、丁香是愁品唐代李商隐用它来表达愁思,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之父)用它来表现愁情。
《雨巷》导学案附答案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____________《雨巷》导学案【学习目标】1、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3、探究诗歌形式的音乐美、意境的朦胧美、情感的含蓄美。
4、通过诵读、分析和欣赏,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在赏析意境和体会情感的基础上探索诗歌的内涵,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学法指导】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追求与诗人的心灵对话。
2、展开联想和想象,力求化虚为实,领略诗歌意境。
【预习案】一、知识链接:1、作者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1925年入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法国象征派影响。
1928年开始创作现代派诗歌。
著有诗集《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影响,意向朦胧、含蓄,代表就是《雨巷》。
后期(抗战爆发后)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情感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积极,明朗。
代表作是《我用残损的手掌.》。
2、作品《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说《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3、补充丁香:花开在仲春,白色或紫色,淡雅而不轻佻,姣好芳香,可惜花期比较短容易凋谢,形状像结,被赋予结扣、愁结的象征意。
二、自主学习:1、字词识记雨巷()巷()道撑()着彷()徨()寂寥()彳()亍()惆()怅()凄婉()颓()圮()2、用“/”划分下面一节诗的节奏,标出韵脚,体会其音乐性,并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注意感情基调)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3、读完《雨巷》,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试谈谈。
【探究案】徜徉《雨巷》,品味精读一.鉴赏形象:1、诗歌是依靠形象来传达思想感情的,《雨巷》是如此的凄清、哀婉,是哪些意象共同组成了这一情境呢?试找一下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意象?说说你对这些意象的理解和看法。
《雨巷》导学案2
《雨巷》导学案2一、巧设迁移:二、展示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把握“丁香”这一意象,体会本诗情感。
2、欣赏本诗,把握反复、排比两种修辞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学生预习——小组研讨——展示评价——总结点拨——训练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什么样的心灵看什么样的世界,我们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
三、自主探究:1、作者背景:戴望舒浙江杭县人。
现代诗人,出身于职员家庭。
《雨巷》是他的成名作,叶圣陶送给他“雨巷诗人”的称号。
戴望舒在文学爱好上接近法国象征诗歌,这对于以后他的诗歌创作起了重大影响。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因参加革命宣传工作被上海法租界当局拘捕。
1928回到上海,全力从事文学创作和编译工作。
曾经历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抗日战争、太平洋战争,辗转漂泊,但从未放弃过译、著工作。
被称为是“一个决心为人民服务的有才能的抒情诗人。
”,这首诗约作于风云动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
2、“知人论世”是诗歌的一种鉴赏方法,了解了这首诗的作者的经历和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可以帮助我们体会诗歌情感。
这里再给大家介绍一个概念,一个诗人情感的载体——意象,作者运用这个意象,也就是想借它来传达自己相同的情感。
意象:“丁香”的代表意——孤高、美丽、忧愁。
3、请你大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体会这首诗的情感。
4、情感探究:(1)了解了作者、写作背景和这个特定的意象的含义后,再来品味这首诗。
(听教师范读或录音)(2)作者到底想借助“丁香”这个意象表达什么情感呢?并结合书后第二题与你周围的同学讨论交流。
体会本诗情感。
(自由朗读后小组讨论并记录)(3)请把你对本诗情感的体会与你全班同学分享。
《雨巷》通过对梅雨时节江南小巷阴沉的图景的描写,创设了一种凄凉朦胧的意【《雨巷》导学案2】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雨巷》导学案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雨巷》导学案教人班级学生姓名1 一、课前——结构化预习【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读音,理解生词含义;2.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3.体悟作者情怀,逐步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诵读、鉴赏学习难点:意象的把握【学法指导】这两首诗都是语言优美、情感细腻、意蕴悠长的唯美之作,称得上中国新诗的唯美的典范。
因此,学习中,重点在品味诗歌的“美”,品味纯美的意境、绝美的语言、唯美的情思,尤其应品味语言所呈现出的音乐之美、绘画之美、建筑之美。
一定要紧扣语言本身去感受,通过反复诵读、潜心品读等手段,辅之以音乐的效果,调动联想、想象的能力,感受诗歌意境之美。
【知识链接】戴望舒(1905.3.5~1950.2.28)现代诗人。
又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戴望舒为笔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
笔名艾昂甫、江思等。
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人。
他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
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
曾赴法国留学,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之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的夏天。
当时代理《小说月报》编辑的叶圣陶收到这首诗以后说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而戴望舒也因此得到了“雨巷诗人”的称号。
这一年,作者才22岁。
【预习任务安排与要求】1、利用工具书,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理解词语含义。
寂寥.:彳亍..:颓圮.:惆怅..:2、反复朗读诗歌。
读完这首诗,你体会到作者的一种基本的情感是什么?怎样才能读出这种情感?教人班级学生姓名2 3、我们通过诗的什么感觉到诗充满着伤感愁绪?二、课中——探究交流1、怎样理解和欣赏《雨巷》中的两个意象?2、《雨巷》一诗中重叠和反复手法的运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第六节写那位姑娘消失时,用了这样的诗句“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雨巷诗歌阅读答案
篇一:雨巷导学案附答案《雨巷》学习目标1、了解戴望舒的生平、创作及新诗的相关知识。
2.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情感态度1、能准确分析诗中所蕴含的迷惘感伤而又期待的情怀。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分析和欣赏,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知识体系梳理】现代诗歌单元知识链接【作者介绍】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
1926年参加共青团。
1928年后成为水沫社和其后的《现代》杂志的作者之一,创作现代派诗歌。
1938年赴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
1941年底香港沦陷,被日军以抗日罪名下狱,在狱中保持了民族气节,次年春被营救出狱。
抗战胜利后回上海教书,1949年春北上至解放区。
1950年因病逝世。
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新诗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诗歌的、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
新诗草创阶段的努力,以废除旧体诗形式上的束缚,主张白话俗语入诗,以表现诗人的真情实感为主要内容。
因此,当时也称新诗为“白话诗”“白话韵文”“国语的韵文”(钱玄同《〈尝试集〉序》、胡适《谈新诗》、康白情《新诗底我见》)。
1917年2月,《新青年》2卷6号刊出胡适的白话诗词8首,是中国新诗运动中出现的第一批白话新诗。
第一本用白话写的诗集是胡适的《尝试集》(1920)。
而最早从思想艺术上显示一种崭新面貌,并为新诗地位的确定做出重大贡献的,是郭沫若的《女神》(1921)。
新诗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受到外国诗歌较大的影响。
这对新诗艺术方法的形成起了积极的作用,产生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多种艺术潮流,出现了自由体、新格律体、十四行诗、阶梯式诗、散文诗等多种形式。
众多诗人的探索和一些杰出诗人的创造,使新诗逐渐走向成熟和多样化。
《雨巷》导学案(2)
《雨巷》导学案(2)B.《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C.戴望舒早期的诗歌受西方印象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D.后期诗歌主要表现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明朗、沉挚。
4.对《雨巷》的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受中国古代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5.对《》运用的表现手法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的心境。
B.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C.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像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D.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课外阅读】6.对下面这首诗的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偶然徐志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A.这首诗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形象化,充满情趣,富有哲理,不但珠圆玉润,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溢于言外。
B.此诗写的是两件比较实在的事情,一是天空里的云偶尔投影在水里的波心,二是“你”“我”(都是象征性的意象)相逢在海上。
戴望舒《雨巷》导学案(附答案)
戴望舒《雨巷》导学案(附答案)【学习目标】1.理解丁香、雨巷两个意象,体味诗人感情;2.诵读诗歌,探讨本诗营造氛围的手法;3.学习用美的眼光看待人生的忧苦哀愁。
【学习重难点】1.诗中思想内容的分析是重点2.分析新诗的意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学习的难点。
导入:一首好诗就是一曲优美的旋律,一路走来,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是磅礴大气,什么是洒脱悠扬。
今天我们赏析戴望舒的《雨巷》(板书:雨巷)。
我相信,它一定会把大家带进另一番情境。
也许有人不信,那好吧,让我们走进“雨巷”来倾听一下那优美的旋律吧。
【知识链接】1、作者生平简历戴望舒(1905.3.5~1950.2.28)现代诗人。
又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戴望舒为笔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
笔名艾昂甫、江思等。
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人。
他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
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
曾赴法国留学,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
1923年秋天,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
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学习法语。
1926年与施蛰存、杜衡等人创办《璎珞》旬刊,发表诗作《凝泪出门》。
1927年写的《雨巷》。
1928年发表《雨巷》并与施蛰存、杜衡、冯雪峰创办《文学工场》。
1929年4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这本诗集也是戴望舒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篇就是《雨巷》,受到了叶圣陶的极力推荐,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
1932年他参加施蛰存主持的《现代》杂志编辑社。
11月初赴法国留学,先后入读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
不过在留学期间,他并不喜欢去课堂听课,而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翻译外文著作上。
当时他翻译了《苏联文学史话》、《比利时短篇小说集》和《意大利短篇小说集》等,另外还研读了西班牙作家的许多小说集。
雨巷导学案 答案
三.课内探究,合作讨论1.同组交流,找出本诗的意象这首诗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作者为了能营造成这种朦胧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说是景物)?你能否能展开想象勾勒一副“雨巷”中的图景?明确:朦胧。
整首诗都笼罩在朦胧的意境之中明确:一共是6个,道具背景:雨巷、油纸伞、丁香、篱墙(景物)人物形象:我、姑娘第一个是油纸伞。
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
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
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俗套。
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
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
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
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
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第二个是雨巷。
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
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
这是种优美的意境。
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
(结合自身住在胡同的经历)第三个是丁香。
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
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
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为什么要选用丁香?明确: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冷艳、愁怨和哀婉。
《雨巷》中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诗李景词“丁香空结雨中愁(《摊破沙浣溪沙》)李商隐《代赠》诗: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许邦才《丁香花》诗:苏小西陵踏月归,香车白马引郎来.。
年曾绾同心结,此日春风为剪开,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
歌词《丁香花》等,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
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
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总之,丁香姑娘美丽、、高洁和愁怨彷徨的象征。
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
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
雨巷导学案附答案
《雨巷》学习目标1、了解戴望舒的生平、创作及新诗的相关知识。
2.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情感态度1、能准确分析诗中所蕴含的迷惘感伤而又期待的情怀。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分析和欣赏,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知识体系梳理】现代诗歌单元知识链接【作者介绍】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
1926年参加共青团。
1928年后成为水沫社和其后的《现代》杂志的作者之一,创作现代派诗歌。
1938年赴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
1941年底香港沦陷,被日军以抗日罪名下狱,在狱中保持了民族气节,次年春被营救出狱。
抗战胜利后回上海教书,1949年春北上至解放区。
1950年因病逝世。
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新诗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诗歌的、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
新诗草创阶段的努力,以废除旧体诗形式上的束缚,主张白话俗语入诗,以表现诗人的真情实感为主要内容。
因此,当时也称新诗为“白话诗”“白话韵文”“国语的韵文”(钱玄同《〈尝试集〉序》、胡适《谈新诗》、康白情《新诗底我见》)。
1917年2月,《新青年》2卷6号刊出胡适的白话诗词8首,是中国新诗运动中出现的第一批白话新诗。
第一本用白话写的诗集是胡适的《尝试集》(1920)。
而最早从思想艺术上显示一种崭新面貌,并为新诗地位的确定做出重大贡献的,是郭沫若的《女神》(1921)。
新诗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受到外国诗歌较大的影响。
这对新诗艺术方法的形成起了积极的作用,产生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多种艺术潮流,出现了自由体、新格律体、十四行诗、阶梯式诗、散文诗等多种形式。
众多诗人的探索和一些杰出诗人的创造,使新诗逐渐走向成熟和多样化。
从五四运动以来,新诗一直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主体。
《雨巷》导学案(人教版高一下册)
《雨巷》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下册)编号02 学生 ______班级_______教师 ______《雨巷》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新诗的特点。
2、把握本诗创作的时代背景。
3、深刻体会诗中的象征手法,并有意识地对诗歌的结构、节奏和韵律加以分析,能够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预习案一、教材辅读1.、走近作者戴望舒,原名戴梦鸥、戴朝安,笔名有艾昂甫、江思、望舒等;生于1905年,1950年在北京病逝;1925年进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创作现代诗歌; 1929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主要作品还有诗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他早期诗歌多写个人孤寂的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明朗、沉挚。
他的望舒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
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多情潇洒。
戴望舒生于3月5日,属于双鱼座;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现实,优柔寡断。
作者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
丁香,因花筒细长如钉且香故名。
又称丁香、洋丁香。
花色紫、淡紫或蓝紫,也有白色紫红及蓝紫色,以白色和紫色为居多。
因为它的高洁、冷艳,文人墨客把它作为哀婉、愁怨、惆怅的象征反复吟咏。
因为丁香花多成簇开放,好似结,故称之为“丁香结”。
李商隐的《代赠》里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句。
2、了解背景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
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里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
本诗是作者的成名作,1928年发表于《小说月报》,当时代理《小说月报》的编辑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2《雨巷》导学案(课时1)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能体会本诗的意境美。
2、能理解诗中主要意象的作用。
3、能背诵《雨巷》。
【学习重点】分析“雨巷”“我”“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的象征意义。
【1.“2.年加入刊。
1950年诗集》,另有译着等数十种。
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
戴望舒的诗歌主要受中国古典诗歌和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影响较大,前者如晚唐温庭筠、李商隐,后者如魏尔伦、果尔蒙、耶麦等,作为现代派新诗的举旗人,无论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
在诗的内容上他注重诗意的完整和明朗,在形式上不刻意雕琢。
3.作品时代背景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
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
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
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
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二、自主检测
1.
俯卧撑.
枸杞
..
2.
(1
(3
3
A。
B.
C
D
挚。
4
A
B.
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5.文学常识:
戴望舒因一首诗成名后,被称为“”,他曾赴法国留学,深受法国诗歌的影响。
象征主义常常在朦
胧的意境中表达出幽微精妙的感情。
【合作探究】
1.诵读《雨巷》,讨论下边三个问题:
①这是一首什么样风格的诗??
②诗中写了哪几个“意象”?????
③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些诗句?请说说理由。
?
答:
2、“
3.
4
答:
5.
【
又是一声轻叹继续默默的前行,出神间身边飘过一位女郎,神出梦醒,而这女郎已走到颓废的篱墙,宛然消失,又是一声哀叹。
作者抓住了生活的一个场景,平常而陌生,凄迷而动人,唯美而哀怨,以丁香作为美好事物的象征,以渴求遇见一位美丽、动人而善良却结满了哀怨的姑娘,在秋天的雨巷中,希望逢着一个如“我”
般有着忧愁的知己,以平常的笔调勾勒出一个画面却又投射出一种冷漠、凄清与惆怅的情调。
在这雨巷中,我看到了作者那张满是惆怅的脸与孤独感,在不停的寻求与搜索,一个丁香一样结着秋怨的姑娘。
在秋天朦胧的细雨中,又在这长长的带着古韵的雨巷中,脚踩在长满青苔的石板上,到处
寻寻觅觅,一份渴求而不可得的失落,一种本身蕴涵的一份惆怅与迷茫,及一份寻找不到的淡淡忧愁交织在一起,漫漫的扩散开来,弥绕在着雨巷深处,一种从容中带着失落,一份坦然中含着平静,一份凄迷中透着迷茫,种种感情的交织折射出一种别样的光芒,而这光芒不仅仅是体现在油纸伞上,也在这深深的雨巷中,这连绵不断的细如牛毛的雨上,还有一位还没有出场的蕴涵着丁香味道的姑娘身上,如一个旋涡,渐渐的将读者渲染,渐渐的将读者也拉进了那个唯美而又凄迷的雨巷深处。
同时,在《雨巷》中,作者让第一节的内容与最后一节相似,而形成了一种反复呤唱的效果,前后的照应使这一份凄迷更加深刻与生动化,仿佛如两节锁扣将这一份怅惘深深的锁在这深巷中,也好
因此,
【
【
1
A.舷梯
B.按捺
C.静谧
D.皎洁
2
A.彷徨
B.竹篙?????????漫溯??????凄宛?????惆怅而归
C.笙箫?????????繁衍??????挑衅?????彳亍独行
D.记载?????????哀怨??????浮藻?????碧波荡漾
3.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人,主要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B.《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C.戴望舒早期的诗歌受西方印象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D.后期诗歌主要表现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明朗、沉挚。
4.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
C
D.
5
A
B。
C.
D.全诗四节,形成了一个对应式结构,许多信息就是从对应、对比中传达出来,显得简捷而又有蕴藉。
6.对下列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偶成戴望舒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
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
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1945年5月31日?
A.诗歌通过抒写“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的“梦”,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深情呼唤和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
B.
C.
D.
1.
枸杞(g
2.
(1
(3
3C4C
5.
【
1
答:
、
③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些诗句??
答:略
2.“丁香一样的姑娘”是指什么?“我”是怎样的一个青年?
答:“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对和谐、繁荣、与百姓的忧愁喜乐息息相通、心心相印的社会的希望。
“我”是一个在黑暗、沉闷的社会现实中心怀美好的希望而希望转瞬即逝,只能咀嚼痛苦、心中充满迷惘的青年。
3.你能感受到《雨巷》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吗?
答:《雨巷》采用了象征主义的写作手法。
4.为什么“丁香一样的姑娘”要在雨中哀怨,彷徨?
答:“在雨中”更能增强悲伤的氛围和哀怨的心理,更能说明“姑娘和“我”的忧愁是息息相通的。
5.你会为《雨巷》配什么样的画面和音乐?
答:应配上一种哀惋的音乐和冷清、悲戚的画面。
音乐如“二泉映月”“高山流水”等。